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坚果001

[大盘交流] 这就是一个骗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截至昨天,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17家。3只创业板新股昨天同时开始网上申购。与以往一样,每次新股上市,都有不少投资者津津乐道其公司高管“一夜暴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52位创业板公司的创始人股东(国有企业持股除外)直接持有股份,总市值按8月31日的收盘价计算,接近1300亿元,占创业板总市值20%以上。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夫妻、父子、兄弟一类的家族公司十分普遍。其中,创业板企业的IPO已造就了300多个亿万富翁和约40个十亿级以上的富翁家族。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已有40多名高管辞职,其中,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共有19名高管辞职,平均辞职时间仅为上市后5个月。而高管们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多半都是称系“个人原因”,包括“夫妻两地分居”、“身体健康堪忧”等。

  “给你1个亿,你还会去辛苦上班吗?”不少小散户在股吧里热议: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圈钱”,钱圈到手自然不会再继续创业。“原本想创业的没准儿也失去了动力。”分析人士和投资者认为,这些辞职的高管重在套现。而由于离职高管大多为公司的核心经营人员,或将对上市公司今后的经营状况带来重大影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板的危险期到了,大家注意一下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粮价一涨,百业兴旺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0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咸平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抗通胀的个股基本都涨了,原来没有涨的要补涨,3000点是这次的攻击目标吧,所以在3000点前大盘还是比较稳的。

创业板连续落后于主板,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玄之又玄 + 2 2010-10-14 09:51 严重同意楼主的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楼主又在这里预测、忽悠了!
参与人数 1奖励 +1 时间 理由
坚果001 + 1 2010-10-12 07:40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奖励小红花一朵!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像一个老手
参与人数 1奖励 +1 时间 理由
坚果001 + 1 2010-10-12 15:15 严重同意楼主的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9 oycg1981 的帖子

哈哈,还是你狠!

不过,这是我对自己说的,所以请大家不要依此来炒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预测一下,今天低开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坚果001 + 2 2010-10-12 15:15 果然是高手!!!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是对的,但我们无力改变这个社会,既然是来抄股的,顺势赚点小钱就好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坚果001 + 2 2010-10-12 21:34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奖励小红花一朵!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3 不该入市 的帖子

也许可以还近一点:

我们本来就在其中,"社会"是个泛概念,"我"才是实在,所以要理解"我"并不是完全被动的顺,其实"我"也在改变这个社会.

事实上,一些人只理解了一面就认为理解了全部,而另一些人混沌其中,完全不能分辨,还有一些人引用一些名人名言,看似已悟,或认为找到真理,从而夸夸其谈,其实根本没有实物,非常自大而不自知(有的人以后会认识到,会反醒自己才会自醒).

上善若水 无欲则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步是什么呢?

舟氏管的可能性较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该入市 于 2010-10-12 18:55 发表
话是对的,但我们无力改变这个社会,既然是来抄股的,顺势赚点小钱就好



其实,你这句话里有一个很"大"的东西隐在里面,不仔细思考一下还很难发现,[顺从]是因为无脑,也因为无脑而更加顺从,一个可怕的正循环!

也许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奴隶而己,说被骗其实还在抬高我自己,根本上而言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描述更合适更真实!

当然,不是我们无脑,是这个社会一直在想要把我们变得无脑!

想到了什么:黑客帝国!

我们也许真是在其中呢!

"我"思故我在,但"你"的思如果不是你的呢?你还在吗?

(晚上看书时想到的一点东西,感觉需要补充回复一下更丰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明年小麦收购价格平均上调了7%左右,如果直接用它来做CPI的话,暗示明年到后年通胀会更加厉害。

2.关于房价的调控:未来一年下行风险不大,但向上则加了天花板。投机资金是否想出来还能难说,因为股市更难把握,出来的话直接奔黄金更实在一些,黄金今天突破1400D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本人曾经劝过大家买黄金,有几人买了,现在收益至少也有20%了吧,黄金现在还是不出手的时候,我早就说过了要准备按年来讨论,先看到明年中期再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志强评价10.1房产新政——几乎是百害而无一利 [ zyy ] 于:2010-10-14 20:02:01 主题帖
好久没写博文了,原准备节后将一些基本知识类的资料公布在网上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情况,但“十一”前的政策让按经济发展规律讨论问题变得毫无意义了,于是也就无心准备这些资料了。

  前两天,一有关领导来电说:“十一之后未见你的博客、也未见你对‘新政’有所评论。”我说:“如果你们连这么烂的政策都能出台,那还讲什么市场经济呢?我们可以讨论经济的运行,但我们没有能力讨论‘政治’。”

  邓小平先生的政策致力于将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中明确的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国进入WTO之后也在力求让全世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然而十数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却在向计划经济回归,从取消各种短缺经济时代的票证限制、放开市场自由交易,重新回到了再一次因短缺而限制购买的时代。

  限制是因为短缺吗?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早就说明了这种供求关系对经济的影响。毛主席早在“十大关系”中就强调了这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社会矛盾的转移集中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社会供给上。早在2003年关紧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时,这种供求原本平衡的关系就在土地闸门关紧与为防止腐败而实行的“价高者得”的招拍挂政策中逐步的暴露出来了。2007年政府早就充分的认识到只有增加供给才能缓解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矛盾,但这种增加供给的短暂行为尚未见成果就又在土地财政的驱利动机之下被改变了。

  而如今明知是供求矛盾造成的结果,却用限制购买而非增加供给的方式去对付,又岂会有好的结果?

  粮食不够吃时,用粮票来限量,但限量解决了供求平衡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那么是解决平衡问题重要还是吃饱肚子才是目的呢?

  如果生产困难的短缺可以用暂时的限制来扩大生产,但中国目前实行的限购同时却没有用放开市场的原料供应以及用金融政策支持而扩大生产,那么为什么要限购的同时又不用增加土地供给的方式扩大商品的供给呢?这一问题早就喊了很多年了,但至今仍未解决,这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土地的垄断和土地价格的暴涨是推动房价上涨的根源,中国第一次的房价高涨来源于土地的有偿出让;而第二轮高涨则来自于土地的垄断性供给;第三次的高涨则在于市场土地供给的短缺和“价高者得”。所有历史的数据都证明了,土地供给制约着生产的扩大,同时“价高者得”推动着价格的上涨。

  但政策却从来不从源头解决供给,反而从市场限制消费和购买,试图牺牲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需求来解决供求关系平衡的问题。这岂不是“伤敌八百、而自伤一千”的做法。

2005年的120平米并可以正负20%的普通商品房半税的做法大大的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欲望。而2006年降为90平米70%的政策则是先用过度的政府承诺提高了超发展阶段的居住标准,而后又自打耳光的降低市场中的生产条件和消费起点。这无疑是自埋了一颗早晚要炸到自己的地雷。

  而土地供给制度和方式有束缚住了自己的双手双脚,让地方政府不肯将煮熟了的鸭子再放飞于市场,不肯将预期的暴利让利于市场。这无疑要将全部土地财政的收入转移到所有消费者头上,地价再高都不是开发商承担,最终都将由购房人买单。

  整个社会都认为居民占有两套以上住房时资源占用的浪费,都希望居民将更多的现金存在银行中等待贬值。请问现金储蓄在银行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哪个企业可以把现金都存在银行不用于投资于经营而能发财吗?难道让企业或居民都把现金留着不动等待破产吗?有人说可以将现金用于消费,但什么是消费呢?买一大堆食品吃不了等着发霉是消费吗?买一大堆衣服放在箱子里等着虫咬是消费吗?买房子不是一种消费行为吗?

  当房子变成商品时,已经经历了一个生产的过程。将现金购买为商品的过程促进了生产、拉动了各种上下游的产品消费、安排了大量就业、提供了工资和交纳了税费。这明明是一个完整的消费过程,并且完成了将所有原料通过加工、生产变为商品的过程,怎么能简单的称之为投资呢?而投机大约只有在商品短缺时才会出现的行为。可以取消金融对可能投机行为的杠杆作用,但却不能限制现金对商品的购买行为。

  遗憾的是,政府面对房价时早就忘了市场经济的重要和经济规律的内生作用,而将房价当作是“阶级敌人”而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了。

  而房价中的税收、土地的暴利却一分都不肯减少,反而还要再增加其他的交易环节和持有环节的税收。这真的是财政穷疯了吗?

  任何历史都证明,加税不但无法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无法解决国民收入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问题,反而加税最终会影响到国家政权的稳定、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稳定……几乎是百害而无一利呀!

  当政治优先时,政府可以动用任何的手段来限制市场的发展,但最终解决住房问题和价格的还是经济规律,而非行政手段。

  短期的行政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但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不止一次的出台调控措施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呢?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吗?还是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也许我们不懂政治,或者说改革之前的政治已让国民头痛了。今天,三十年改革之后再回到政治第一,这确实让国民难以全盘接受了。就当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改革的起点,期待再一次的改革推动吧!

点评一下:任老大的话有些道理。但总的来说,我开贴就说了,二者还是唱双簧搞钱!

[ 本帖最后由 坚果001 于 2010-10-15 16:3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5日,**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以下简称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为期四天的会议将重点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有关权威人士处获悉,“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很可能将不再提GDP增速“保八”的目标。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将带来新一轮产业政策的调控。其中,房地产或成为“十二五”期间的头号调控产业。

该人士表示,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将成为“十二五”的重点扶持产业,而与此形成对比,房地产业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调控。

房地产不再是支柱性产业

据上述权威人士透露,此前于9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这份文件透露出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的信号。

在发布上述文件的同时,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土地和住房供应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差异。

针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误差,国土资源部上述负责人明确表示,“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认识不到位,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

对于国土资源部上述负责人的表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房地产不能作为支柱性产业。很明显,这是一个新的信号,并将改变以往存在的认识误差。”

叶青指出,以往业界一直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差。“多年的实践证明,房地产业只是建筑业的一部分,但是房地产对于GDP的拉动作用,在中国被过度放大了。”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房地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可能将逐渐降低。目前,这一比例是4.5%。

张汉亚同时指出,调控房地产并不意味着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他对记者解释,“现在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房地产将不再是支柱性产业,这一观点意味着一种新的政策导向,将给接下来的房地产调控带来深远的影响。”

3000万套保障房挤压泡沫

据记者了解,关于“十二五”期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物业税、房产税的争议仍在继续,其政策方向有待于进一步明朗。

“但是,有一点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十二五’期间每年要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5年下来就是3000万套。”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记者解释说,按照一个家庭3口人计算,合计大约可以解决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一个硬指标,将严格执行。叶青表示,5年建设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将能起到挤压房地产泡沫的效果。

他列举了一个数据,目前每年约1000万人进城,现在大中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大约解决了7%~10%的住房需求问题。而“十二五”的目标是,要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20%的住房需求。

据了解,早在去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 《2009年~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今年住建部等六部委又联合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

点评一下:KFS和DFZF估计要出砖家骂人了,但ZYZF不是好惹的,哈哈,接着看戏!

[ 本帖最后由 坚果001 于 2010-10-15 16:3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16家投行前9月IPO承销吃“鸭蛋”
2010-10-15 02:28:00 来源: 证券时报(深圳) 跟贴 22 条 手机看股票 在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IPO承销的盛筵中,大多数投行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有少数投行正遭遇着“颗粒无收”的尴尬。今年前9个月,具备保荐资格的71家投行中,有16家投行尚未成功做过一单IPO承销项目。

华融证券研究员王慧萍指出,拿项目能力不足、保荐能力较差、保代队伍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投行的“落寞”。

盛筵中的落寞者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0月14日,今年以来中小板新增上市公司156家,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91家,两者合计共247家。

与该数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上述期间,71家保荐机构中依然有16家未成功保荐过一个IPO项目。它们分别是,高盛高华、恒泰证券、长城证券、万联证券、国联证券、国盛证券、上海证券、中山证券、华西证券、湘财证券、财通证券、东兴证券、首创证券、世纪证券、华鑫证券以及爱建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IPO项目,上述多数投行今年在再融资、增发等投行其他业务收入上也所获无几。Wind数据显示,上述注册地在江西的某投行年初至今,只承销过一单金额仅为12亿元的企业债券,IPO、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其他承销业务均为空白。

这种业务上的困境亦令这些“落寞者”背负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以上述江西某投行为例,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保荐机构共拥有5个保荐代表人。据投行人士介绍,目前聘用一个保荐代表人的最低综合成本在150万元以上,目前的债券承销费率仅为1%,粗略估计该保荐机构今年以来收入为1200万元,加上其他诸多开支,该保荐机构投行业务盈亏状况堪忧。

在上述16家保荐机构中,作为传统的强势投行,高盛高华目前为止却尚颗粒无收,备受瞩目。对此,王慧萍认为,高盛高华的优势是保荐承销大型金融企业,中小型IPO项目则储备较少,但遗憾的是,今年A股的金融机构IPO项目中也未见其身影。

IPO承销遇困四大主因

除高盛高华之外,上述保荐机构多为小型投行,在目前IPO项目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这些投行的业务拓展略为乏力。以上述注册地分别为成都和长沙的两家投行为例,他们于去年9月份左右才获得保荐资格,保荐经验和品牌均处于行业劣势,存在着项目储备不足和延揽项目能力不足的问题。


上述投行中因保荐业务能力较差而导致IPO项目被否的案例亦有不少。以上述总部位于上海的某投行为例,该投行今年上半年曾保荐一家上海本地不锈钢企业IPO项目,但最终未能过会。知情人士透露,IPO前突击入股、股份代持等问题是导致该企业未能过会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保荐人尽职调查不详尽,挑选项目能力存在不足。

此外,保代队伍不稳定则是上述投行IPO承销业绩不佳另一大主因。以上述总部位于内蒙古的某家投行为例,据相关人士透露,该投行近年来保代流失十分严重,在原有的12个保代中,一度被某家上市投行一次性挖走8个。

资金投入不足也是掣肘上述多数小投行发展的重要原因。王慧萍认为,保荐机构的最大核心价值就是通道,亦即保荐代表人,如果一家投行无法大手笔投入,则难以拥有优秀稳定的保代队伍


点评一下:每个行业都会最终变成“二八”,这也是资本走势的必然,没有效率就死亡!

[ 本帖最后由 坚果001 于 2010-10-15 16:3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下本周情况吧:基本符合本人预期,大涨特涨的一周,蓝筹出力,创业板和中小板都不行,而且还会持续到下周,直到有人忍不住为止提现为止。

有些东西,我有时忍不住想说明白点,但一想还能怎样明白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6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21 07:59 , Processed in 0.107404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