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uime

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希望不要走错方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2.9
有些问题倒不怕,
       [淘股吧]
       主流向好就可以,你知道,俺是乐观主义者。
       600299在俺心中几乎等同于600887了。
       差别在于:600887是内涵式+隐避资产,600299是外延式+困境拐点。
       什么时间怎么选择,到时候再分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2.6
000776一年后有小非上市,相对于现有流通股份是个庞然大物,
       000623说不定会像2008年底的600826,历史会重演吗?需要观察。
       600887是2008.12月份被剔出上证50成分股,无法成为融资融券标的,
       今年4月底年报后,不知道是否摘帽?是否先摘星?
       如果600887重回上证50,存量资金就可以再放大60%,惊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3.10
好,思路很清晰,真的不错.
        但估值不清晰,应该这样分析:
       蓝星集团估值是200*5=1000亿,
       根据销售额,假设600299.000698.海外以及其它资产,各占据1/3.
       则600299保守估值300亿,合每股50元左右.
       倒推到现在,如果增发整合启动,30元的价格是必须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晓宝先生简历:男,1965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经营办副主任、国外工程部主任、总经理助理兼中日合资公司办公室主任、外事处处长、蓝星(美国)公司项目经理、总经理、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国际部主任、总经理助理、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总经理、董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3.16
600299海外上市和整体上市并不矛盾,不是对立关系.
       有些问题俺不回答是因为常识性问题没必要分析,也给朋友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黑石进来后,蓝星集团绝对不会再次形成复杂的产权关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3.25
【 · 原创: benhorse 2010-03-25 15:04 只看该作者(-1)  】       个人的看法:
       黑石投资蓝星,肯定是要考虑退出的。
       蓝星集团海外上市的可能性较大,因为A股推出有锁定期和人民币兑换的问题。
       香港和美国市场退出要容易得多。
       正因为如此,外资PE进入国内的还很少。
       而像盛大,携成,如家,太阳能公司,都是在国外上市退出的。
       蓝星卖壳是将亏损的非主业整合,跟集团上市没有直接的关系。
       卖壳是可以保证蓝星的利益,当然对有些人来说,从中也有发财的机会。
       如果蓝星的业绩好的话,估计现在已经在运作整体海外上市了,
       但现在市场变了脸,业绩不好,估计要等市场情况好转了再上市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4.3
来源http://zzwzz.cn/article.asp?id=830
既要在高潮期套现,又要保持隐秘低调作风,美国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将登陆纽交所。

  3月23日,美国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 Stone)突然宣布了上市计划。不无反讽的是,私人股权投资公司(Private Equity Fund,下称PE)的投资之道,一向是致力于将上市公司私有化;黑石创始人之一斯瓦茨曼上个月还在宣称股市已被“高估”(overrated)。

  在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黑石的资产估价为400亿美元,并打算在纽交所发行10%的股票,募集40亿美元,交易代码为BS。

  黑石此举一出,可谓石破天惊。全球PE近两年急速发展,据英国调查机构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统计,截至2007年2月,世界共有950只PE,直接控制了4400亿美元,今年内很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在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列表上,“PE帝国”可以排名第17位,位列比利时、土耳其等国家之前。

  上市给了外界不可多得的渠道,可以获悉向来秘不示人的PE业绩和员工薪酬。但对很多投资者而言,私人股权投资的魅力就在于“私”,可以自由选择投资对象,用高杠杆率信贷,积极改革公司治理,着眼长期回报。而一旦变成“公募”基金,这些优势仿佛都要打折。

  黑石筹划上市的核心人物、公司首席运营官托尼詹姆斯(Tony James)据说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高盛公司的上市案例,摸索出上市之后依然可以保持运作相对隐秘和独立的办法。

  黑石的招股书中,处处透露着“名公实私”的希望:既不提供每季度收益数据,也不发表收入指导,而且反复说明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高于股东。

  既然希望保持相对独立性,为何黑石还要上市?在招股书中,黑石的解释是利用上市获得的资金来偿还信贷,进行更多投资,并打造公司品牌。而分析家认为,它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员工分利。黑石公司有52名合伙人和750名雇员,按照黑石上市后的市值400亿美元来算,每位员工平均市值接近5000万美元,即使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老牌金融机构都难以望其项背。

  黑石登陆股市,提供较少的信息和股东权益,却希望攫取40亿美元的巨资,很有点店大欺客的味道。但是在PE行业如火如荼的今天,加上黑石的声誉,市场预计申购会十分踊跃。

  谁是黑石

  PE的热潮兴起不过十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去年在中国私募股本市场国际研讨会的发言中,将其定义为“是把富人的钱筹集在一起,投资于未上市的股权”。

  PE的一般结构是,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和普通合伙人同时管理多种基金,通过私募形式筹款,对非上市企业做权益性投资。以黑石为例,公司资产分为私人股权基金、地产基金和金融产品三部分,分别管理着311亿、177亿和299亿美元;核心的私人股权投资部分包括五只常规基金和一只专门针对媒体的基金,投资了全球100多家公司。

  两年前,全球仅有不到500只基金和1300亿美元,如今管理资金额增长近三倍,基金总数也差不多翻番。美国的投资者多为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他们参与某个具体基金,成为有限合伙人。基金从募集资金到着手投资的时间从几周到几月不等,据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记载,由于这个行业越来越受投资者的追捧,2006年甚至出现了一天即完成筹资的情况。

  从事私人股权业务的不仅是如黑石、凯雷一样专门的投资基金,还包括金融机构下设的私人投资部门。例如高盛公司3月28日刚宣布成立一只200亿美元的并购基金。此外,还有大型企业和国家背景机构开设的私人投资基金等。

  1985年黑石刚成立时,只有史蒂夫斯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和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两名合伙人加上两名助理,资产总计不过40万美元。

  20年间,美国的投资风潮几度转向。上个世纪80年代,华尔街风头正劲的是垃圾债券和恶意收购;90年代,聚集在硅谷的风险投资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在资本流动性强、贷款成本低的背景下,PE和对冲基金成为大热门。斯瓦茨曼领导的黑石出手迅速,交易众多,让人目不暇接。

  2004年,黑石在化学行业低谷之际在德国购买了Celanese,迅速拿到势头回升的美国上市,攫取巨额回报。2007年刚过完三个月,黑石就以390亿美元收购商业地产巨头Equity Office Property;交易完成不到一周,立刻转手卖出15亿美元的资产,随即又收购食品企业Pinnacle Foods。

  截至目前,黑石专设并购基金200亿美元、地产基金100亿美元,按照4倍杠杆率,这足以为黑石看中的交易撬动1200亿美元的巨资。所以,当斯瓦茨曼年初预言杠杆收购的纪录今年会被再次打破、价格将超过500亿美元时,谁会不相信呢?

  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彼得森现已退休,60岁的CEO斯瓦茨曼依然掌管黑石。他说话轻柔,面色和蔼。这位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生因为成功打造黑石,引领PE潮流,被《财富》杂志冠为“华尔街的新霸主”。

  据《财富》记载,黑石公司每星期一会召开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会议,逐个剖析本周的交易。早上8点30分开始讨论私人股权部门,10点30分是地产部门,下午2点是对冲基金部门,4点钟是债券部门。这一被称作“马拉松会议”的日程表上,几乎没有留出午饭的时间,斯瓦茨曼即使在海外度假也会电话参加。交易无论大小,都经过高层仔细讨论和各个团队部门之间论证。

  黑石的管理和运作效率很高,对时机和行业把握灵敏,过去五年的回报率保持在25%以上,尤其在地产和并购部门,保持了近30%的投资回报率。

  高效运作的背后是高额的费用。一般私人股权公司收取资金管理费用1%-1.5%,是投资银行费用的两倍以上,黑石招股书中提到2006年收取费用15.5亿美元,这几乎占总利润的23亿美元的三分之二,足见费用之高。

  与众不同的上市公司

  黑石并非第一家上市的PE公司,著名的KKR公司即曾将旗下一只基金上市。但黑石此次与众不同,处处表明上市并不等于拱手让权给股东。

  在纽交所上市的是基金管理公司,而不是基金本身。股东并不直接拥有黑石的任何一只基金,也不能干涉内部运作和人事安排。他们的收益来自黑市的资产管理、投资增值、财务顾问等收入,2006年总利润为23亿美元。

  在招股书中,黑石明言:“我们希望成为另一种上市公司。”他们警告股东,私人股本的投资收益很难预测,公司侧重投资的长期性回报,所以不会着眼于每季度收益数字,也不会发布收益指导。

  基金投资人和股东之间存在天然的利益冲突:投资人希望降低管理费用,而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动力要求提高管理费用。黑石也十分明确地说,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优先于持黑石股票的股东。

  黑石还表示不会受到评级公司的影响。PE所带来的巨额债券对于黑石的评级肯定不利。

  黑石说,在上市的前两年资本充裕,但之后债务股本比例可能会高达3-4倍——即使上市,也不会改变高杠杆率的运作。

  此次人们并未如愿在招股说明中看到斯瓦茨曼、彼得森和其他主要合伙人的股份。黑石仅宣布斯瓦茨曼的年薪是3亿美元,但没有谈及股权。美国媒体猜测,斯瓦茨曼的资产超过100亿美元。  

  这样“另类”的上市,也给美国的监管者带来新问题。美国证监会对于股东权益规定和黑石的要求有所冲突。从税收来看,黑石的收益缴纳15%的增值税(capital gain),而非35%的企业所得税(income tax),也有不少税务专家指责黑石意在避税。

  即使在华尔街,黑石400亿美元的市值也足以令人侧目。尽管与高盛公司的800亿美元市值仍有差距,且位列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之后,但它已在短时间内超过了老牌投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公司。

  这样一个价格,自然会引来人们对其价值的质疑。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本来在黑石公司的承销团队之中,后来悄悄退出。据路透社报道,退出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定价上有分歧——两家投行认为黑石400亿美元的估价太高。

  有人将这一举动诠释为两家投行恪守上市标准,也有人认为是黑石上市之后可以进行后续融资,用于收购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必将蚕食投行的地盘,因此引起了高盛和摩根的警觉。事实上,投行纷纷扩大直接投资部门的行为,已经将两者之间的界限完全模糊掉了。

  PE的“黄金时代”何时终结,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和贷款的成本。私人股权的交易都是典型的“债台高筑”,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支付。一旦利率上扬导致融资困难,PE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美国的信贷价格已经开始上涨。汽车部件制造商TRW发行债券的利息比预期高出0.375%,为数不少的公司发行债券时,都不得不上调0.25-0.50个百分点。如果这一趋势得以持续,PE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

    1985年,施瓦茨曼与彼得·彼得森共同成立了黑石集团。草创之际,“集团”只有40万美元资产和两个合伙人、两个助理。以黑石当时的规模,叫集团真有点虚张声势。他们深知,要想跨入新兴的杠杆收购市场,只凭4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两人开始投入并购顾问业。黑石的第一桶金,是借助彼得森早年与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结下的友情,抢得收购代理权,代表索尼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可是这笔生意只赚得了一点车马费。之后,他们决定借鸡生蛋,创立私募基金。
   

    开创私人股本业务非常艰难。“19个最有希望的投资者一个接一个地拒绝了我们,488个潜在的投资者也拒绝了我们,那真是最令人难堪的时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东奔西走,听到许多朋友对我们说‘不’,这是很难受的。”施瓦茨曼说。
  

    最惨的一次,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去波士顿拜访一个全国性的退休基金,对方代表根本不认识他们俩,两人只好冒着大雨走了出去。
黄金人脉:格林斯潘
   施瓦茨曼与彼得·彼得森结识于雷曼兄弟公司。1969年,从耶鲁大学毕业的施瓦茨曼去了哈佛商学院,1978年,31岁的他成了雷曼兄弟的合伙人,雷曼兄弟当时的董事长兼CEO便是彼得森。1972年,他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商务部长,一年之后,他离开内阁加入雷曼兄弟,此后他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黑石这个名字是彼得森想出来的,用以纪念两人的祖籍:Schwarz(施瓦茨曼)在德文的意思是黑,petra(彼得森)在希腊文的意思是石。

  “我们觉得40万美元是很大一笔钱,结果钱像沙子一样漏掉,在我们挣到第一个美元之前,钱已经损失了一半。”施瓦茨曼回忆。

  好在黑石还有施瓦茨曼的信念和彼得森的黄金人脉(格林斯潘是他的球友),“开始就靠两人的聪明加上彼得的关系和史蒂夫惊人的干劲。”黑石前合伙人及克林顿政府的代理财长罗杰·奥特曼说。
创立另类收购理念
    峰回路转。“英国保诚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加内特·基斯正在吃金枪鱼沙拉三文治。那是星期五,在纽瓦克市,我根本都没抱什么希望,”施瓦茨曼回忆,“他吃了一大口三文治说,‘我给你们一亿美元吧。’我惊呆了,真是万分感激,我知道其他人会追随他的。”

  晕轮效应确实出现了。黑石的第一个基金争取到了包括日兴证券、大都会人寿保险、GE和通用汽车退休基金在内32位投资者,总共募集了8.5亿美元。

  在恶意收购非常普遍的上世纪80年代,黑石确立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规则———友好收购。

  “我们兜售一种理念———你们可以信任我们,我们会跟你们在一起,”彼得森说,“这在那时候很另类,但非常管用。”这个规则一直保持到现在。

  他们的第一笔交易是USX,一家因为罢工受到重创的钢铁、能源集团,这家公司急需增加现金流,同意将其物流业务51%的股份卖给黑石,收购价格是2500万美元,后来黑石出售这个部门的时候赚了将近6亿美元。

  为黑石赢得声望的正是它的高回报率。据业内人士估计,过去5年,黑石的房地产和私人股本基金每年的回报率至少是30%。

  见证私人股本的巅峰时刻

  人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反差。

  以前,施瓦茨曼全国各地飞,希望拉到1000万美元的投资,现在,“人们走进我们的办公室说,我想给你2亿美元”。

  以前,人们要找关于私人股本的消息,只能到金融报纸的最后几页去碰碰运气,现在,主流报纸的前面几页追着报道这方面的消息。

  以前,商学院的毕业生要么去投资银行,要么去风险资本公司和网络公司,现在,最热门的去处就是私人股本公司。

  在施瓦茨曼看来,私人股本的剧烈转变有两个主要原因:大量的资本以及公司管理层希望避开公众市场和避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愿望。

  作为全球最早的私人股本公司,黑石见证了私人股本行业的起起落落。黑石成立的时候正赶上上世纪80年代杠杆收购的高潮,以RJR纳比斯科收购案最为著名。此后的90年代,因为网络公司IPO的热潮,这个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安静的阶段。现在,私人股本又回到了轰轰烈烈的时代。

  但是,就像前面说到的,私人股本投资现象具有周期性,股市上的新一轮牛市就可能使它的发展势头放慢,甚至于倒退。

  假如市场环境变坏,黑石希望它名声在外的团队精神能保护它,施瓦茨曼说在这家公司,来自不同行业的员工分享着他们的专业知识,这使整个团队更加睿智。

  今年3月23日,黑石集团宣布了上市计划。而今年年初,该集团则聘请了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作为高级执行董事及中国区主席,负责开拓中国市场。

  获得中国政府投资

  2007年5月20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投资30亿美元购买黑石集团部分无投票权的股权单位.根据协议,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将在黑石集团即将进行的全球首次公开发售中,购买低于其10%的股份。每单位的购买价格将会是黑石集团计划公开发售价格的95.5%。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承诺至少在四年时间内持有其对黑石集团的投资。由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低于10%,这笔交易将无须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

  IPO 筹资41亿美元

  2007年5月21日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宣布,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文件中,黑石称计划以分别29和31美元的价格发行超过1亿3333万个单位普通股,筹资38亿7000万至41亿3000万美元。黑石称,或将为承销商提供另外有2000万单位的认购选择权,从而令IPO的最大规模达到47亿5000万美元。黑石集团计划在纽约证交所上市,股号为“BX”。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是该宗IPO的主要承销商。

  黑石集团收购案例

  2007年2月7日黑石集团395亿美元收购美最大商业物业集团———权益写字楼投资信托公司(EOP)。

  2006年11月20日黑石集团以190亿美元(不含债务)收购美国最大写字楼物业持有者REIT-EOP(Equity Office PropertiesTrust)。

  2006年9月黑石集团176亿美元收购芯片公司飞思卡尔。

  2006年7月3日黑石集团43亿美元收购胜腾(Cendant Corporation)旅游分销服务子公司Travelport。

  2005年6月黑石集团同意以32亿美元现金加债务方式收购Wyndham International,从而敲定全球酒店和赌博业最大的一桩收购交易。

  2004年11月黑石集团收购世界著名醋酸生产商Acetex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2008.zdnet.com.cn/2007/0825/469520.shtml
2008.10.7
本报讯 昨天,中国化工集团宣布,其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巨头百仕通集团(俗称“黑石”)的合资项目完成交割,黑石出资6亿美元持有中国化工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20%的股份。蓝星集团已完成整体重组改制,成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黑石对蓝星集团的投资是黑石在华投资的第一单,也是我国中央企业采取非上市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首个成功案例。早在去年9月,双方便签订了投资协议,当时我国股市正处于牛市。迄今,这一交易刚好跨越了全球金融市场从繁荣到动荡的剧变。对此,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表示:“在当前全球资本市场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双方按照约定完成交割,说明百仕通是一个有实力、重信用、负责任的公司。”众所周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众多并购交易被迫停滞。

  正式交割后,蓝星集团整体重组改制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新成立的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并正式挂牌。任建新出任合资公司董事长,百仕通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和亚洲区私募基金主管张昆将出任副董事长和董事。

  蓝星集团是中国化工集团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主业,公司总部设在北京。蓝星集团在国内拥有25个工厂和4个科研机构,在海外拥有15个工厂和7个研发及技术服务机构,营销网络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业内一度猜测,引黑石入股只是蓝星集团庞大资本计划迈出的一小步,这一资本计划以整体上市为最终目标。

  昨晚,蓝星集团旗下3家A股上市公司——蓝星清洗、沈阳化工及蓝星新材均已就黑石投资蓝星集团发布了公告。(张艳 马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黑石:投资就是做一道菜


--------------------------------------------------------------------------------

作者: 首席财务官   
CNETNews.com.cn
2007-08-25 16:54:06



  作为全球最早的私人股本公司,黑石见证了私人股本行业的起起落落,也切身感受着这些起伏带来的反差。以前,施瓦茨曼全国各地飞,希望拉到1000万美元的投资,现在,“人们走进我们的办公室说,我想给你2亿美元”。

  对于私人股本投资发展势头的周期性现象,施瓦茨曼看得很清楚。“在华尔街,你必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是一种紧张的生活,”他说,“这就像开饭店——如果你的菜开始做得不好吃,你就将失去你所有的顾客。”

  要做与众不同的上市公司

  作为一家合伙制的私募基金,黑石一直尽可能地给自己蒙上神秘面纱。今年3月,开创私人资本历史先河的事情发生了:黑石正式启动了公开上市计划。从不透明的私募基金变身公众公司,多年的经营模式为之一变,要接受公众监督、披露信息了。这一前所未有的事情,将彻底改变金融投资行业的现有规则。

  5月21日,黑石集团向美国证交会递交了拟于纽约证交所的上市招股材料。材料显示,黑石计划以每股29-31美元,发行1。33亿股新股,此外,黑石还授权其上市承销团可额外购入2000万股,两者合计共1。533亿股。

  若收购成功,募集资金也由此前公布的40亿美元,大升近19%至47。5亿美元。如果计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30亿美元提前入股,则黑石近期将一举把77。5亿美元拢入其金融版图。

  上市后,黑石将从私人合伙公司变成公众公司,但在其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招股说明书中,黑石给出了一个题为“我们将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上市公司”的章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黑石表示将专注长期投资,而不去考虑某一季度利润增加、下一季度利润又出现下降这样的短期行为。它甚至表示,上市后将不会发布季度盈利公告。

  与此同时,施瓦茨曼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并不会马上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或是对所收购公司的权利。他计划将公司的控制权集中在合伙人手中。公司普通股股东只能获得有限的投票权,无权选举普通合伙人或公司董事。

  黑石透露,本次上市集资所得的77。5亿美元,扣除相关费用和佣金之后,将有67亿美元“落袋为安”。预计其中13亿美元将用来偿还短期借贷,15亿美元用于扩张,至少39亿美元则将用来向现有合伙人回购股份,其中包括彼得森、行长兼首席运营官詹姆斯,以及公司的副主席希尔的股权。

  黑石部分收购案例

  2004年11月,收购世界著名醋酸生产商Acetex公司。

  2005年6月,以32亿美元现金加债务方式收购WyndhamInternational,从而敲定全球酒店和赌博业最大的一桩收购交易。

  2006年7月,43亿美元收购胜腾(CendantCorporation)旅游分销服务子公司Travelport。

  2006年9月,176亿美元收购芯片公司飞思卡尔。

  2006年11月,以190亿美元(不含债务)收购美国最大写字楼物业持有者REIT-EOP。

  2007年2月,395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商业物业集团——权益写字楼投资信托公司(EO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知道怎么收集,真是惭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d1*#  已经很优秀了,找对了方向不怕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鼓励

320878201002221蓝星新材_调研报告:行业谨慎乐观,业 绩有望恢复(买入 ,维持).pdf

193.35 KB, 下载次数: 24

蓝星新材100406维持中性_继续令人失望的表现.pdf

289.73 KB, 下载次数: 28

蓝星新材(600229):探索效益升级.pdf

186.81 KB, 下载次数: 2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 天

发表于 2010-4-1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299不能从盈利角度来分析了。如果299初现连续亏损反而是件好事情,有可能加速重组,反之亦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 天

发表于 2010-4-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ST新材(600299)09年巨亏1.59亿 机构仍扎堆入驻
    *ST新材董秘冯新华解释称,"我们这么大的央企怎么会让他退市?机构投资者应该也考虑到这一点"。
    *ST新材2009年年报披露,公司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中,除大股东蓝星集团和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以外,其余席位均被基金等机构占据。其中3家于四季度新进的机构均为保险公司,即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末分别持股1000万、495万和440万。
    据记者了解,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均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在公司2009年续亏1.59亿的情况下,仍有3家保险公司新进入驻,这不免让投资者惊讶。
    *ST新材董秘冯新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第三年再亏损的话就要停牌,"我们这么大的央企怎么会让他退市?机构投资者应该也考虑到这一点。"此外,尽管2009年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去年四个季度的业绩相对来说都是逐步好转的。
    连续两年亏损 众机构却入驻
    前不久,*ST新材公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7.73亿元,同比下降3.0%,主营业务利润5.49亿元,同比下降13.2%,净亏损1.59亿元,合每股亏损0.31元。四季度单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4.51亿元,净利润0.26亿元。三、四季度扭亏主要是获得政府补贴和资产清理带来的非主营因素。
    从4月7日起,简称由"蓝星新材"变更为"*ST新材"。
    但紧接着,*ST新材发布的一季度报告似乎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丝曙光。因连续两年亏损而刚被戴帽的*ST新材今年一季度顺利扭亏。
    公司4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财务部门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0年1-3月净利润将扭亏为盈,大约盈利200万元左右。公司2009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79.71万元,每股收益-0.24元。
    有分析人士称,中再在选股上还是很讲究的,并且有一定的先见之明。从*ST新材自去年四季度至今的图形走势看,一路在12-15元的区间呈震荡格局,似乎与坊间流传的险资的波段操作风格很暗合。从另外10只被"中再系"看中的个股走势看,除了华泰股份一路走出了震荡上行的路线外,其他几乎如出一辙地在一个区间内波动。
    东兴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析师杨若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称,这些机构都有自己专业的研究机构,有很强的分析产品价格的能力,所以尽管是在公司业绩亏损的状态下入驻的,但主要还是看到了公司比较好的前景。蓝星新材一直算是被大家看好的一家公司,投资者不因为一时的亏损而否定它,也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投资思路。
    化工类公司业绩将有所好转
    据了解,*ST新材的主营业务为有机硅单体及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双酚A及环氧树脂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PBT树脂及深加工产品、环氧树脂苯酚、丙酮的生产与销售。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析员史振伟称,*ST新材的业绩大幅低于预期主要是苯酚丙酮业务盈利情况大幅低于预期。分业务来看除了氯丁橡胶和氯碱设备还能实现稳定盈利以外,其余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史振伟介绍,公司目前来看比较乐观的方面就是南通新建项目6万吨PBT和5万吨电子级环氧树脂项目已经投产试车,9万吨双酚A项目和山西3万吨氯丁橡胶项目建设完成,即将试车。
    杨若木称,目前,整个化工行业市场呈现逐渐好转的局面。有机硅行业市场也开始好转,去年有机硅中期的毛利率是1.63%,年底就已经达到7.53%,2009年有机硅的价格是18500元/吨,现在是24000元/吨,蓝星新材从上游到下游都是自己在做,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回升很正常。
    此外,苯酚丙酮的价格也涨了很多,2009年是4750元/吨,现在是8300元/吨,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在情理之中。
    "化工行业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利润已经开始出现上扬。近期虽然由于产品价格上涨,需求有所下降,但这也是正常的市场反映。"杨若木说。
    她还表示,油价上涨一方面会使炼油、石化企业的成本上升,但另一方面也往往使得成品油及石化产品与原油形成的价差反而扩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化工行业转嫁成本的能力很强,因此,油价的上涨对化工类上市公司是一个利好因素。

[ 本帖最后由 nsa 于 2010-4-17 16:3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sa 于 2010-4-16 16:48 发表
我认为299不能从盈利角度来分析了。如果299初现连续亏损反而是件好事情,有可能加速重组,反之亦然

可是如果黑石如何退出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 天

发表于 2010-4-1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星新材被“*ST” 机构悄悄潜伏

作者:叶静 来源:信息时报 2010-04-08 09:06:02
  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蓝星新材昨日正式更名*ST新材,虽然业绩不佳,但是记者发现有不少机构投资者却在去年四季度其中,其前10大流通股东中,有3家为新进,全部为保险资金。

  蓝星新材在2009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表。公司继2008年巨损1.73亿元后,再度亏损1.59亿元,不得不走上“披星戴帽”之路。不过虽然被戴帽,但是*ST新材昨日的表现却甚为亮眼,顺势低开之后,就一路走高,尾盘上涨1.5%,全天振幅为5.6%。更让人感到扑朔迷离的是,虽然业绩不佳,但是机构投资者扎堆涌入,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3位是新进的,全部为保险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家基金公司在4季度对该股加仓。

  这新进的3家机构分别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裕泽投资的总经理张亮告诉记者,保险资金一向嗅觉灵敏,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大举介入,应该是有题材。市场盛传,公司的控股股东蓝星集团将通过IPO实现整体上市,而旗下的*ST新材与沈阳化工很可能与集团进行资产置换,以避免同业竞争问题。蓝星系已有蓝星石化(现为国兴地产)的成功重组案例,*ST清洗的重组过程也在顺利推进,如果*ST新材成为壳资源的话,表现应当不俗。

  虽然今年业绩不佳,但海通证券预计,2010年国内有机硅单体的产量保守预计能达到100万吨,对比110万吨的表面需求量,总体将供需平衡;但由于产能释放速度从2011年开始加快,预计2012年底才会过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向增发的内容
  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中国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两大背景下——即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改后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项新政,如今的非公开发行同以前的定向增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本周证监会推出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非公开发行,除了规定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以及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违规行为等外,没有其他条件,这就是说,非公开发行并无盈利要求,即使是亏损企业只要有人购买也可私募。
定向增发蕴含投资新机遇
  定向增发方式对提升公司盈利、改善公司治理有显著效果,寻找更多存在定向增发可能性的公司,仔细分析相关的方案与动机,有机会发掘全流通时代新的投资主题。

  随着管理层明确以不增加市场即期供给的定向增发作为融资恢复的优先选择,一批存在定向增发预期的公司如G 广电、G建投、G太钢等获得市场的热烈追捧,定向增发蕴含的投资机会持续涌现。

  定向增发将极大提升公司价值

  我们将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机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场化估值溢价(相对于母公司资产账面价值而言),将母公司资产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从而提升母公司的资产价值。

  2、符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从根本上避免了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实现了上市公司在财务和经营上的完全自主。

  3、对于控股比例较低的集团公司而言,通过定向增发可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4、对国企上市公司和集团而言,减少了管理层次,使大量外部性问题内部化,降低了交易费用,能够更有效地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强化市值导向机制。

  5、时机选择的重要性。当前上市公司估值尚处于较低位置,此时采取定向增发对集团而言,能获得更多股份,从未来减持角度考虑,更为有利。

  6、定向增发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并购手段,促进优质龙头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成长。

  定向增发对于提升上市公司市值水平其内在机理是显而易见的。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更多的是通过增发、配股等手段再融资,然后向大股东购买资产。由于资产交割完成后,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权益被稀释,因而新增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与其利益相关度大为削弱。这种“一锤子买卖”容易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一些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盈利能力逐年下滑,流通股东利益因此受损,而大股东由于持有的为非流通股份,并没有因此有直接的损失。

  而在全流通环境下,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后,其权益比例不降反升。同时,大股东所持股权根据新的规定,定向增发的股份对控股股东增发的部分3年之内就可以流通,鉴于资本市场目前的低位和对市场未来普遍良好的发展预期,控股股东尤其是拥有较优质资产的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目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谋求定向增发的深层次原因。同时,考虑到大股东所持有的定向增发的股份3年之内才能够流通,大股东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瞬间完成。为了确保股权变现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将不得不考虑所注入资产的中线持续盈利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至少在大股东所持有股份到期的时间段里有较强的提升公司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力,从而可以使中小股东分享公司价值的成长。
定向增发的几种模式
  按照定向增发的对象、交易结构,区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定向增发的主流模式

  模式一、资产并购型定向增发

  整体上市目前受到市场比较热烈的认同,如鞍钢、太钢公布整体上市方案后股价持续上涨,其理由主要在于:

  1、整体上市对业绩的增厚作用。整体上市条件下,鉴于大股东持有股权比例大幅度增加,未来存在更大的获利空间,所以在增发价格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对原有流通股东比较有利的优惠。如鞍钢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的PE水平达到7.2倍,超过增发同期市场钢铁平均6.9倍的水平,考虑鞍钢较高的行业地位和拥有铁矿石资源,业绩波动较小,PE水平应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则这一定向增发价格将显著增厚公司的业绩水平。

  2、减少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的不规范行为,增强公司业务与经营的透明度,减少了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冲突,有助于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3、对于部分流通股本较小的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整体上市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与流动性。

  模式二、财务型定向增发

  主要体现为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外资并购或引入战略投资者财务性定向增发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利于上市公司比较便捷地实现增发事项,抓住有利的产业投资时机。如京东方,目前该公司第五代TFT-LCD 生产线的上游配套建设正处于非常吃力的时期,导致公司产品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如果能够顺利实现面向控股股东的增发,有效地解决公司的上游零部件配套与国产化问题,公司的经营状况将会获得极大的改善。其次,定向增发成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收购兼并的重要手段,例如华新水泥向第二大股东HOLCIM 定向增发1.6 亿股后,二股东得以成为第一大股东,实现了外资并购。此外,对于一些资本收益率比较稳定而资本需求比较大的行业,如地产、金融等,定向增发由于方便、快捷、成本低,同时容易得到战略投资者认可。

  模式三、增发与资产收购相结合

  上市公司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反向收购控股股东优质资产,预计这将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增发行为。对于整体上市存在明显的困难,但是控股股东又拥有一定的优质资产,同时控股股东财务又存在一定变现要求的上市公司,这种增发行为由于能够迅速收购集团的优质资产,改善业绩空间或公司持续发展潜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公司发展的利好。但是具体利好程度而言,则要考虑发行价格与资产收购的价格。比如国阳新能拟募集资金收购集团部分煤矿资源,以上市公司目前拥有的资源计算,每吨储量资源价格在8 元左右,低于这一价格的收购对上市公司而言将是有利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泛海建设公布的增发方案提出的发行价格甚至是不低于公司股票董事会会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均价的105%,其中大股东认购的不少于发行股本的75%,资金全部用于收购控股公司的土地资源。

  模式四、优质公司通过

  定向增发并购其他公司

  与现金收购相比,定向增发作为并购手段能大大减轻并购后的现金流压力。同时,定向增发更有利于发挥龙头公司的估值优势,能够真正起到扶优扶强的效果,因而,这种方式对龙头公司是颇具吸引力的。以大商股份为例,2000 年开始,通过承担债务、职工安置等条件,低价收购当地老百货企业,同时获得税务方面的优惠政策,然后输出其管理改善被并购企业的经营面貌,从而获得了超额利润和长期快速成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600299到底是业绩应该是做好还是做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向增发的主要流程
Snap1.jpg
Snap2.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 01:39 , Processed in 0.07112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