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vyvy

逗逼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财政”让中国崛起完成了原始积累!颠覆认知的震撼雄文!(必读)2017-08-18 反做空研究中心

特别说明:欢迎您关注反做空研究中心,我们关注公司巨头与资本大鳄的博弈,护航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个人或企业,我们精选符合价值观的优秀稿件与大家分享,欢迎来稿或提供线索,期待您成为我们队友。邮箱:fanzuokong@163.com;微信号:622006305。




我们买的房子的价值来自公共服务,这是城市土地价值的唯一来源。无论城墙,还是道路,或是引水工程,公共服务都需要大规模的一次性投资。传统经济中,一次性投资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原始积累”。而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对外侵略和扩张获得原始积累的条件,所以土地金融作为城市发展的最主要手段被使用。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启动,都必须跨越原始资本的临界门槛。一旦原始资本(基础设施)积累完成,就会带来持续税收。这些税收可以再抵押,再投资,自我循环,加速积累。历史表明,完全靠内部积累,很难跨越最低的原始资本门槛。强行积累,则会引发大规模社会动乱。因此,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夺完成的。几乎每一个发达国家,都可以追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阶段的“原罪”。


没有“土地财政”,今天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不会出现,但同样,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伟大成就背后的真正秘密,就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一套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土地财政”!


借助土地巨大融资能力,地方政府可以执行无人能敌的税收减免和地价补贴。其补贴规模之大,甚至使得如此高的税率都变得微不足道。也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补贴远大于税负的增长,中国企业才保持了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中央政府之所以可以保持如此高的税收增长,很大程度是仰仗地方政府更高的土地收益。没有“土地财政”的补贴,企业根本无法负担如此沉重的税收,中央政府的高税率也就不可持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高房价以及相关的高地价,才造就了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中国制造,才支撑了中国产品持续多年的超低定价。



引言



改革就是一系列选择。但哪个选择真正改变了历史,当时并不一定看得清楚。“土地财政”就是如此。从诞生到形成,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甚至“土地财政”这一名词,也是后来才想出来的。但正是这个来路不清、没人负责、甚至没有严格定义的“土地财政”,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甚至成为了全球经济成功与问题的根源。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核心,就是“土地财政”。这一模式是否可以持续?是否还能改进?还是必须全盘放弃?乃是攸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抉择。但由于“土地财政”被“房价”、“腐败”、“泡沫”等敏感的社会话题所绑架,摒弃“土地财政”,几乎成为学界和舆论界一边倒的共识。本应客观、专业的学术讨论,演变成了指责“土地财政”的竞赛。


好的“学术”,不在于告诉人们众所周知的“常识”,而在于能解释众所不解的“反常”。“土地财政”之所以抗风而立,批而不倒,就在于有着不为学术界所知的内在逻辑。本文试图以“信用”为主线,重新评价“土地财政”的功过,思考完全抛弃“土地财政”可能带来风险,探讨改进“土地财政”的可行路径。


1.正确评价土地财政的功过

1.1信用:城市化的催化剂



城市出现了几千年,有兴有衰,但为何到了近代却突然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城市化”?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这一表面化的解释妨碍了我们对城市化深层原因的认识。


城市的特征,就是能提供农村所没有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城市土地价值的唯一来源。城市不动产的价值,说到底,就是其所处区位公共服务的投影。无论城墙,还是道路,或是引水工程,公共服务都需要大规模的一次性投资(fixed cost)。传统经济中,一次性投资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过去剩余的积累。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巨大的一次性投资,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


突破性的进步,来自于近代信用体系的创新。通过信用制度,未来的收益可以贴现到今天,使得资本的形成方式得以摆脱对过去积累依赖,转向预期收益。信用制度为大规模长周期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可能。技术进步和信用制度的结合共同启动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使得后两者成为伴生的经济现象。


只有资本才能为资本作抵押。信用制度的关键是如何获得“初始信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启动,都必须跨越原始资本的临界门槛。一旦原始资本(基础设施)积累完成,就会带来持续税收。这些税收可以再抵押,再投资,自我循环,加速积累。


城市化模式的选择,说到底,就是资本积累模式的选择。不同的原始资本积累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历史表明,完全靠内部积累,很难跨越最低的原始资本门槛。强行积累,则会引发大规模社会动乱。因此,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夺完成的。几乎每一个发达国家,都可以追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阶段的“原罪”。


传统中国社会关系,是典型的差序格局(费孝通1985),民间信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熟人社会,因此只能是小规模和短周期的。近代中国被打开国门后,不仅没有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反而成为列强积累原始资本的来源地。1949年后,中国重获完整的税收主权,但依靠掠夺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外部环境已不复存在。中国不得不转向计划经济模式。(赵燕菁,1999,2000)


所谓“计划经济”,本质上仍然是通过自我输血,强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一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分为被农业和工业两大部类,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不断将农业的积累转移到工业部门。依靠这种办法,中国建立起初步的工业基础,但却再也没有力量完成城市化的积累。超强的积累,窒息了中国经济,使生产和消费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改革前,中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在百分之十几左右。





1.2土地财政:中国城市化的“最初的信用”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大突破,起始于1980年代后期。当时,依靠农业部门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积累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被迫仿效香港,尝试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从此开创了一条以土地为信用基础,积累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独特道路。这就是后来广受诟病的“土地财政”。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极大地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但却将当时规模还很少的土地收益,划给了地方政府,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

随着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股票上市”)和2003年土地招拍挂(卖方决定市场)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土地财政”不断完善。税收分成大减的地方政府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迅速暴富。急剧膨胀“土地财政”,帮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起原始资本。城市基础设施不仅逐步还清欠账,甚至还有部分超前(高铁、机场、行政中心)。成百上千的城市,排山倒海般崛起。无论城市化的速度还是规模,都超过了改革之初最大胆的想象。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观察,这样的高速增长,只能用惊叹来描述。



的确,没有“土地财政”,今天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不会出现,但同样,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伟大成就背后的真正秘密,就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一套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土地财政”。可以说,没有这一伟大的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就是一句空话。


为何中国能走这条路?这是因为计划经济所建立的城市土地国有化和农村土地集体化,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创造条件。“土地财政”的作用,就利用市场机制,将这笔隐匿的财富,转化成为启动中国城市化的巨大资本(朱云汉,2012)。


“土地财政”并非中国专利。从建国至1862年近百年间,美国联邦政府依靠也是“土地财政”。同土地私有化的旧大陆不同,殖民者几乎无偿地从原住民手中掠得大片土地。当时联邦法律规定创始十三州的新拓展地和新加入州的境内土地,都由联邦政府所有、管理和支配。公共土地收入和关税,构成了联邦收入的最主要部分。土地出售收入占联邦政府收入最高年份达到48%。


对比中国土地财政,就可以想象当年美国的“土地财政”规模有多大。2012年,中国国税收入11万亿,如果48%,就相当于5万亿,而2012年“土地财政”总收入只有不到2.7万亿。中国土地财政,就是从90年代初算起,迄今也不过20余年。而美国从建国伊始,直到1862年《宅地法》(Home stead Act)规定土地免费转让给新移民,前后持续近百年。1862年后,联邦政府的“土地财政”才逐渐被地方政府的财产税所代替。


1.3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而非收益


土地私有的城市,公共服务的任何改进,都要先以不动产升值的方式转移给土地所有者。政府需要通过税收体系,才能够将这些外溢的收益收回。税收财政的效率几乎完全依赖于与纳税人的博弈。制度损耗带来的利益漏失极高。而在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任何公共服务的改进,都会外溢到国有土地上。政府无需经由曲折的税收,就可以直接从土地升值中收回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相对于“征税”的方式,通过“出售土地升值”来回收公共服务投入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城市政府不仅可以为基础设施融资,甚至还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为有持续税收的项目融资。


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这一独特的制度,使土地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巨大且不断增值的信用来源。不同于西方国家抵押税收发行市政债券的做法,中国土地收益的本质,就是通过出售土地未来的增值(70年),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次性投资融资。中国城市政府出售土地的本质,就是直接销售未来的公共服务。如果把城市政府视作一个企业,那么西方国家城市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中国城市则是通过发行的“股票”融资。

因此,在中国,居民购买城市的不动产,相当于购买城市的“股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因为中国住宅的本质就是资本品,除了居住,还可以分红——不仅分享现在公共服务带来的租值,还可以分享未来新增服务带来的租值!因此,中国的房价和外国的房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本身就附带公共服务,后者则需另外购买公共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土地财政”这个词,存在根本性的误导——土地收益是融资(股票),而不是财政收入(税收)。在城市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土地收益属于“负债”,税收则属于“收益”。“土地金融”或许是一个比“土地财政”更接近土地收益本质的描述。


对“土地财政”的认识,有助于解释困惑经济学家的一个“反常”——为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股票市场却长期低迷不振。如果你把不同城市的房价视作该“城市公司”股价,就会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增长速度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完全一致,一点也不反常。由于土地市场的融资效率远大于股票市场,因此,很多产业都会借助地方政府招商,以类似搭售(Tie-in Sale)的方式变相通过土地市场融资。


土地财政相对税收财政的效率差异,虽然很难直接观察,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数据间接比较。


近年来,中国M2增长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未引发经济学家所预期的超级通货膨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M2的规模是有实际需求的支撑的。现在有一种流行的做法,就是拿M2和GDP作比较。2012年,M2余额97.42万亿。2012年GDP约51万亿,M2与GDP的比例达190%。有人认为,M2/GDP数据逐年高企,说明资金效率和金融机构的效率较低。更有人担心通胀回归和房价反弹。


但实践表明M2和GDP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1996年是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M2开始超过GDP。但此后却长期保持了低通胀,甚至局部时期还出现通缩。而改革开放后几次大通胀都出现在此之前。这是因为,合意的货币发行规模,取决于货币背后的信用而非GDP本身。如果说税收财政信用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地财政提供的信用与GDP的这种相关性就可能比同样GDP的税收财政成倍放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曾经以黄金为锚世界大部分货币处于漂流状态。美元通过与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挂钩,重新找到了“锚”。使得美元可以通过大宗商品涨价,消化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欧元试图以碳交易为基准,为欧元找到“锚”,但迄今仍未成功。日元则基本上以美元为“锚”,它必须不断大规模囤积美元。货币超发,只能依靠美元升值消化。

而“土地财政”却给了人民币一个“锚”。土地成为货币基准,为中国的货币自主提供了基石。2013年,美联储宣布要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新兴市场国家立刻出项资本外流、货币贬值、汇率波动。而人民币的汇率却屹立不动。这说明人民币已脱离美元定价,找到自己内生的“锚”。这个“锚”就是不动产:不动产升值,货币发行应随之上升,否则就会出现通缩;货币增加,而不动产贬值,则必然出现通胀。也就是说,货币超发须藉由不动产升值来吸收,否则,过剩的流动性就会导致通胀。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虽然没有增加GDP,但却使“城市股票”得以正式“上市流通”,全社会的信用需求急速扩大。如果我们理解房价的本质是股价的话,就会知道,通货膨胀之所以没有如期而至,乃是因为房价上升导致全社会信用规模膨胀得比货币更快。


1.4“土地财政”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制度基础


西方国家经济崛起的历史表明,效率较低的税收财政,无法完全满足城市化启动阶段原始资本的需求。为避开国内政治压力,外部殖民扩张、侵略,便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快速完成积累的捷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之前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扩张和征服,新崛起的国家一定要和已经崛起的国家发生碰撞和冲突。如果不能从发展模式上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仅仅靠反复声称自己的和平愿望,很难使其他国家相信中国的崛起会是一个例外。


有人认为全球化的时代的跨国贸易和投资,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选择非武力征服的外部积累模式。尽管这一理论来自西方国家,但他们自己内心并不真的相信这一点。否则就无法解释他们为何仍然处心积虑对中国投资和贸易进行围堵。的确,战后一些孤立经济体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依靠国际贸易和投资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也可以复制这样的发展模式。


清末和民国时代的开放历史表明,市场开放对交易双方的好处,并不像“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的那样是无条件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既可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攻城略地,也为国际资本经济殖民敞开了大门,利弊得失端赖双方资本实力——全球化只对竞争力较强的一方有利。为何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处于更有竞争力的一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完善的“税收—金融”体制可以以很高的效率融资,从而取得全球竞争获得优势。因此,通常条件下,推动全球化最力的,往往也是资本最雄厚的国家。


但中国的“土地财政”打破了这一规则,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创造了一个比西方国家效率更高的融资模式。依托“土地财政”为基础的强大信用,中国不仅产品横扫全球,而且出人意外地成为与列强比肩的资本强国。


反倾销历来是发达国家对付其他更发达国家的经济工具,现在却被用来对付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前从来都是城市化发展快的国家资本短缺,完成城市化的国家资本剩余,结果现在反过来,是中国向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在这些“反经济常识”的现象背后,反映的实际上都是“土地财政”融资模式的超高效率。


中国之所以能“和平崛起”,真正原因,恰恰是由于“土地财政”的融资模式,使得中国不必借由外部征服,就可以获得原始积累所必需的“初始信用”。高效率的资本生成,缓解了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信用饥渴,确保了中国经济成为开放和全球化获利的一方。因此,即使在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初始阶段,中国也比其它任何国家更希望维持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更有动力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土地财政的成功,确保了“和平崛起”成为中国模式的内置选项。




2.理解土地财政的问题与风险


2.1土地财政的问题


同任何发展模式一样,“土地财政”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诸多好处,但这一模式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很可能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系统风险。其后果,不会小于税收财政曾经带来过的“大萧条”、“金融风暴”、“主权债务危机”。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土地财政”必定要将不动产变成投资品。政府打压房价的政策之所以屡屡失效,就是没有按照资本品的市场来管理住房市场。总是想当然地企图让住房市场回归到普通商品市场。“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这就决定了土地,乃至为土地定价的住宅必定是投资品。买汽车公司股票的人,并不是因为没有汽车。同样,买商品房(城市股票)的人,也并非因为没有住房。只要是土地财政,不动产就无可避免地会是一个资本品。无论你怎样打压住房市场,只要其收益和流动性高于股票、黄金、储蓄、外汇等常规的资本贮存形态,资金就会继续流入不动产市场。


第二,拉大贫富差距。土地财政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给企业和个人快速积累财富提供了通道。靠投资不动产在一代人之内完成数代人都不敢梦想的巨额财富积累的故事,成为过去十年“中国梦”的最好注脚。但与此同时,没有机会投资城市不动产的居民与早期投资不动产居民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开:拥有不动产的居民,即使不努力,财富也会自动增加;而没有拥有不动产的居民,即使拼命工作,拥有不动产的机会也会越来越渺茫。房价上涨越快,贫富差距越大。房地产如同股票,会自动分配社会增量财富。这是这一功能,锁定了不同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的渠道,造就了绝望的社会底层。


第三,占用大量资源。如果说中国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同虚拟的股票甚至贵金属不同,不动产为信用基础的融资模式,会超出实际需求制造大量只有信用价值却没有真实消费需求的“鬼楼”甚至“鬼城”。为了生产这些信用,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消耗掉本应用于其他发展项目的宝贵资源。资本市场就像水库,可以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灌溉更多的农田。但是,如果水库的规模过大并因此而淹没了真正带来产出的农田,水库就会变为一项负资产。


第四,金融风险。既然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金融风险。股票市场上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房地产市场上都会出现。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2.69万亿元。虽然低于2011年的3.15万亿元与2010年的2.7万亿元基本持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融资在全资本市场上比重的缩小。


截至2012年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面积为34.87万公顷,抵押贷款总额5.9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23.2%。全年土地抵押面积净增4.72万公顷,抵押贷款净增1.12万亿元,远超土地出售收入的减少。这些土地抵押品的价值,实际上都是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来定价的。打压房价或许对坐拥高首付的银行住房贷款产生不了多少威胁,但对高达6万亿以土地为信用的抵押贷款却影响巨大。


土地“净收益”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特别是地方政府信用的基础。一旦房价暴跌,如此规模的抵押资产贬值将导致难以想象的金融海啸。广泛的破产不仅会毁灭地方政府的信用,而且将会席卷每一个经济角落,规模之大中央财政根本无力拯救。


2.2没有准备的税制转型,无异政治自杀


鉴于“土地财政”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主流观点几乎一边倒地要求抛弃“土地财政”。谈论抛弃很容易,如何找到替代的融资?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仿效发达国家,转向税收财政。


当年美国“土地财政”切换到“税收财政”,靠的是联邦政府放弃土地收益同时地方政府开征财产税。今天中国,土地在地方,税收在中央。如果仿效美国,中央政府就必须大规模让税给地方政府。现在,中央税收刚刚超过11万亿,要想靠退税弥补近3万亿的土地收入和占地方财政收入16.6%的1万亿的房地产相关税收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还有6万亿的土地抵押融资)。


那么,能否靠增税弥补放弃“土地财政”的损失?在中国,“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其替代者必定是另一种对等的信用。而要把税收变为足以匹敌土地的另一个信用基础,就必须突破一个重要的技术屏障——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中国的税负水平并不低,其增速远超GDP。2012年完成税收达到11万亿 比增11.2%。在此基础上,继续大规模加税的基础根本不存在。


《福布斯》杂志根据目前的边际税率,曾连续两次将中国列为“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但在现实中,中国居民负税的“痛感”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是因为税收低,而是因为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缴税方式。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部税收收入中来自流转税的收入占比为70%以上,而来自所得税和其他税种的收入合计占比不足30%。来自各类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更是高达92.06%,而来自居民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只有7.94%。如果再减去由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纳税不过占2%。2012年个税起征点上调后,今年个人直缴的比例还会更低。在严格意义上,中国没有真正的“纳税人”。这就是为什么税收高速增长,居民税负痛感却不敏感的重要原因。


任何一种改革,如果想成功,前提就是纳税人的负担不能恶化。如果按照某些专家的建议,通过直接增加财产税等新的地方税种来来补偿土地收入,将足以引发比希腊更加严重的社会骚乱。这种非帕累托改进,对任何执政者而言,无异于政治自杀。在现有的政治制度下,社会暴乱乃至“大革命”都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1862年,美国的税改取消联邦土地收入,改征地方财产税,纳税人从联邦政府处获得财产,然后向地方政府缴税,总的负担没变,收入在不同政府间切换。但在中国这样的税收结构下,就算是中央真的可以下决心减税,也不过是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减税并不能直接进入居民个人账户。因此,对居民个人而言,增加财产税就是支出净增加。这样的改革方案,在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有人也许会质疑,如果不对个人征税,难道应该让中国企业继续忍受如此高的税负?我们可以用另一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边际税率如此之高,全球投资还要蜂拥进入中国?答案是:“土地财政”。借助土地巨大融资能力,地方政府可以执行无人能敌的税收减免和地价补贴。其补贴规模之大,甚至使得如此高的税率都变得微不足道。也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补贴远大于税负的增长,中国企业才保持了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


同样的道理,中央政府之所以可以保持如此高的税收增长,很大程度是仰仗地方政府更高的土地收益。没有“土地财政”的补贴,企业根本无法负担如此沉重的税收,中央政府的高税率也就不可持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高房价以及相关的高地价,才造就了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中国制造,才支撑了中国产品持续多年的超低定价。


2.3放弃“土地财政”意味着“改旗易帜”


直接税多一点,还是间接税多一点,并不是哪种税收模式更有效率、更公平这么简单。不同税收模式间,也不是简单的数量替换。税收的方式,决定了国家可能采用的政体:如果增加直接税,政府就必须让渡权利。如果政府不主动让,就会通过社会动荡迫使政府让。


历史上,直接税的征收比间接税的征收艰难得多。发达经济为了建立起以直接税为基础的政府信用,无不经历了漫长痛苦的社会动荡。这是因为即使税额相等,不同的税制给居民带来的“税痛”也会大不相同。


英国个税源于小威廉﹒皮特时代的1798年“三部合成捐”,几度兴废,直到1874年威廉﹒格拉斯顿任首相时,才在英国税制中固定下来。其间长达80年。德国从1808年普法战争失败开始,经历长达80余年,到1891年首相米魁尔颁布所得税法才正式建立。美国在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开征所得税,1872年废止。总统塔夫脱再提个税开征,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直到1913年第16条宪法修正案通过,个税才得到确认。期间也长达数十年。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宪政改革是开征直接税的必要前提。历史上,无论英国的“光荣革命”,还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无不同直接税征收密切相关,最终的结果都是宪政改革。这是因为在所有的税种中,个人所得税最能引起纳税人的“税痛”。“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一旦转向直接税,宪政改革就不可避免。竞争性的民主就会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文章最后附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重要区别,以供读者理解。)


直接税与民主宪政的关系,决定了即使可以成功转向税收财政,政府不可能不经纳税人同意,用财产税来补贴企业。可以预见,一旦取消土地财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必将急剧下滑。中国在城市化完成之前,就会直接沦为三流国家。


3“土地财政”的升级与退出


3.1有区别,才能有政策


没有一成不变的城市化模式。“土地财政”也是如此,不论它以前多成功,也不能保证其适用于所有发展阶段。“土地财政”只是专门用来解决城市化启动阶段原始信用不足的一种特殊制度。随着原始资本积累的完成,“土地财政”应该也必然会逐渐退出并转变为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指出直接税开征的风险,并非否定直接税的作用,而是要发挥不同模式在不同阶段的优势。当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就要及时布局不同模式间的转换。模式的过渡,没有简单的切换路径。必须经过复杂的制度设计和几代人的时间。中国未来几年最大的战略风险,就是在还没有找到替代方案之前,就轻率抛弃“土地财政”。


正确的改革策略应当是:积小改为大改。把巨大的利益调整,分解到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要使每一次改革的对象,只占整个社会的很小部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演变到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乃至直接税为主的模式。成功的转换,是“无痛”的转换。时间越长,对象越分散,社会承受力就越强,改革也就越容易成功。切忌城市化还不彻底,就急于进入教科书式的“宪政改革”。


具体做法是,在空间上、时间上,把城市分为已完成城市化原始资本积累的存量部分和还没有完成的增量部分。在不同的部分,区分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制定政策,分阶段逐步过渡到更加可持续的税收模式:


1)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机构,可率先开始征收财产税;2)永久产权(如侨房、公房等),可以开征财产税;3)小产权房、城中村可以结合确权同时开征财产税;4)有期限的房地产物业,70年到期后开征财产税同时转为永久产权;5)老城新增住宅拍卖时就规定要交缴财产税;6)老城区及附近新出让的项目可以缩短期限,如从70年减少的20年或30年,到期后,开征财产税;7)所有已经有完整产权的物业,需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才可以强制拆迁。物业均按市场价进行补偿;8)愿意自行改建的,在容积率不变且不恶化相邻权的条件下,允许自我更新;9)愿意集体改造的,自行与开发商谈判条件。个别政府鼓励的项目(如危旧房),可以容积率增加等方式予以奖励。


财产税可以有不同的名目,直接对应相关的公共服务。通过区别不同的政策对象,按照不同的阶段,将完成城市化的地区渐进式地过渡到可持续的“税收财政”,同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以监督财税收支为目的社区组织。


城市新区部分则应维持高效率的“土地财政”积累模式。但维持,并不是意味着无需改变。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必须尽快将不动产分为投资和消费两个独立的市场。现在的房地产政策之所以效率低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用一个政策同时达成“防止房地产泡沫”和“满足消费需求”两个目标。要想摆脱房地产政策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将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分开,并在不同的市场分别达成不同的经济目标——在投资市场,防止泡沫破裂;在消费市场上,确保居者有其屋。


3.2“人的城市化”



真正用来满足需求并成为经济稳定之锚的,是保障房供给。这部分供给应当尽可能的大。理想的状态,就是要做到新加坡式的“广覆盖”。所谓“广覆盖”就是除了有房者外,所有居民都可以以成本价获得首套小户型住宅。只要不能做到“广覆盖”,保障房就会加剧而不是减少社会不满,“寻租”行为就会诱发大规模腐败(赵燕菁,2011)。


而要做到“广覆盖”,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中国金融系统总体而言,资金非常丰沛。关键是如何设计出足够的信用将其贷出来。目前的保障房不能进入市场。这种模式决定了保障房无法像商品房那样利用土地抵押融资。依靠财政有限的信用,必定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要借助“土地信用”,就必须设计一个路径,使抵押品能够进入市场流通。


如何既能与商品房市场区隔,又可以进入市场流通以便于融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租后售”——“先租”目的是与现有商品房市场区隔;“后售”则是为了解决保障房建设融资。举例而言:假设50平方米保障房的全成本是20万元(土地成本2000元/平米,建安成本2000元/平米)。一个打工者租房支出大约500元/月,夫妻两人每年就是1.2万元,10年就是12万元,15年就是18万元。届时只需补上差额,就可获得完整产权。


这个假设的例子里,各地的具体数字可能不同,但理论上讲,只要还款年限足够长,辅之以政府补助和企业公积金(可分别用来贴息和支付物业费),即使从事收入最低的职业,夫妻两人也完全有能力购买一套完整产权的住宅。


由于住房最终可以上市,因此土地(及附着其上的保障房),就可以成为极其安全有效的抵押品。通过发行“资产担保债券”(Covered Bonds)等金融工具,利用社保(3.11万亿元)、养老金(1.92万亿元)、公积金(2万亿)等沉淀资金获得低息贷款,只需政府少许投入(贴息),就可以一举解决“全覆盖”式保障房的融资问题(吴伟科、赵燕菁,2012)。


“先租后售”模式,看似解决的是住房问题,实际上却意味着“土地财政”的升级——都是通过抵押作为信用获得原始资本。这一模式同以往的“土地财政”一个重要不同,就是以往“土地财政”是通过补贴地价来直接补贴企业,而“先租后售”保障房制度,则是通过补贴劳动力间接补贴企业。2008年以后,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土地,而是劳动力。新加坡和香港的对比表明,住房成本可以显著影响本地的劳动力成本,进而增强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土地财政”另一个后果,就是“空间的城市化”并没有带来“人的城市化”——城市到处是空置的豪宅,农民工却依然在城乡间流动。现在很多研究都把矛头指向户口,似乎取消户籍政策就可以一夜之间消灭城乡间的差距。取消户籍制度,如果不涉及其背后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于什么也没做;如果所有人自动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那就没有一个城市可以负担得起。


户籍制度无法取消与“土地财政”密切相关。由于没有直接的纳税人,城市无法甄别谁有权利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就只好以来户籍这种笨拙但有效的办法来限定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要想取消户籍制度,就必须改为间接税为直接税。户籍制度同公共产品付费模式密切相关。改变税制,就必须面对前文所述的制度风险。


但就算能够用财产征税取代户籍,也还是解决不了农民转变为市民的问题——今天因为缺少财产而拥有不了户籍的非城市人口,明天也一样会因为缺少财产而无法成为合格的纳税人。如果不创造纳税人,而是简单取消户口,放开小产权,其结果就是南美国家常见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研究怎样让农民可以获得持续增值的不动产,远比研究如何取消户籍来得更有意义。


实际上,“先租后售”的保障房制度,使得户籍制度本身变得无关紧要。它为非农人口获得城市资产和市民身份,直接打开了一条正规渠道——新市民只需居住满一定时间,就可以通过购买保障房,成为城市为城市纳税的正式市民。“先租后售”保障房制度把住房问题转向建立公民财产,这同美国当年的《宅地法》本质是一样的——创造出有财产的纳税人。唯如此,转向税收财政才有可靠的基础。


3.3“土地财政”重建个人资产


现在的财政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的税制结构,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理由是间接税使每一个购买者都成为了无差别的纳税人,无法像直接税那样,通过累进使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负来调节贫富差距。


但现实中,真正导致的贫富差距的深层原因,是有没有不动产。不动产成为划分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主要分水岭——有房者,资产随价格上升,自动分享社会财富;无房者,所有积累都随房价上升缩水。房价上升越快,两者财富差异就越大。财产不均是因,收入不均是果。用税收手段,只能调节贫富的结果;用不动产手段,才能调节贫富的原因。


要缩小社会财富差距,最主要的手段,不是税收转移和二次分配,而是要让大部分公民,能够从一开始就有机会均等地获得不动产。“土地财政”向有产者转移财富的功能,是当前贫富差距加大的“罪魁祸首”,但通过“先租后售”,这一功能马上就可以变为缩小贫富差距的有力工具。


“现代人”的特征,就是拥有信用。“土地财政”通过“先租后售”保障房,帮助家庭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为劳动力资本的城市化创造了前提。由于保障房的市场溢价远远高于其成本。因此,保障房“房改”就相当于以兑现期权的方式给所有家庭注资。


家庭的经济学本质,乃是从事“劳动力再生产”的“小微企业”。将土地资本大规模注入家庭,可以快速构筑社会的个人信用,使经济从国家信用基础,拓展到个人信用基础。各国城市化历史表明,城市化水平50%左右时,职业教育(而非高等教育)乃是劳动力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手段,但劳动力资产有随时间贬损、折旧的特点。而“先租后售”保障房可以显著地提高配置家庭资产的效率,将劳动力资产转换为不动产凝结下来。国外的实践表明,同储蓄形态的养老金相比,住宅更加容易保值、增值。高流动性的住宅可以在家庭层次,将社保和养老金资本化。


保障房“广覆盖”,为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稳定器。它可以在利益急速变化的发展阶段,极大地增加整个社会的稳定性,扩大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如果说“土地财政”在过去20年先后帮助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下一步其主要目标就应当转向劳动力的资本化。


中国城市化快速启动,是拜“城市土地国有化”这一特殊历史遗产所赐。现在来追究当初这一做法是否道德毫无意义。正确的做法,不是回到土地私有的原始状态再启动城市化(这样只能让城市周围的农民获得城市化的最大好处),而是要利用这一制度遗产,通过企业补贴、“先租后售”保障房等制度,让远离城市地区、更大的范围内的农民,一起参与原始资本积累,共同分享这一过程创造的社会财富。


1998年房改的成功,推动了中国近十年的快速增长,帮助城市“政府”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先租后售”保障房乃是借助“土地财政”作为融资工具,帮助城市“家庭”完成的原始资本积累,从而为城市化完成后转向税收财政创造条件。保障房在规模上远超当年的房改。可以预见,这一改革一旦成功,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高速增长20年。


3.4寻找货币之锚


保障房制度建立后,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将资本市场和消费市有效区隔。从而组合利用价格和数量两个杠杆,使政策的“精度”大幅增加——在投资市场上(商品房):控制数量(比如,将供地规模同保障房供给挂钩)放开价格,避免不动产价值暴跌触发的系统性危机;在消费市场上(保障房):控制价格增加数量,满足新市民进入城市的基本消费需求。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打压房价为目的的各类政策,一定要尽快退出。“土地财政”下,中国货币信用的“锚”就是土地。人民币是“土地本位”货币。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超级通货膨胀,关键在于人民币的信用基石—“土地”—的价值和流动性屹立不倒。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土地的超级通胀,才避免了整个经济的超级通胀。一旦房价暴跌,土地就会贬值,信用就会崩溃,泛滥的流动性就会决堤而出。


防止土地价值暴跌的关键,在于防止房价下跌。防止房价下跌的唯一办法,就是控制供给规模。唯有大幅度减少商品房供地规模并切断信贷从银行流向房地产,才能减少土地信用在市面上的流通,从而避免资产价格暴跌。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保障房与商品房规模挂钩。比如,规定每个城市商品房投入市场的规模不能超过本地住房投入总规模的30%。也就是说,每拍卖3平方米的商品房,就必须对应建设7平方米的保障房。由于保障房的需求是确定的,有预先登记的真实需求支持,有助于使城市土地融资的规模被锁定在与其实际需求相一致的范围——人口增加越快,保障房需求越大,可以通过土地融资的额度就越大。通过保障房需求为土地融资规模寻找到一个“锚”,使土地供给与人口真实增加挂钩,从而减少类似鄂尔多斯那样纯以投资为目的的“鬼城”。


商品房用地的出让,本质上城市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初始资本的融资。有了保障房这个锚,我们就可以像调整银行的货币准备金那样,调节商品房和保障房的比例,从而控制地方政府信用发行的规模——如果我们希望经济增速快一点,就可以提高商品房相对保障房的比例;反之,则可以减少商品房的“发行规模”。宏观调控的工具因此会更加丰富,经济政策就可以更加精确,有效地离合、换挡。


结论




城市化的其启动,是传统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过程中,非常独特的一个阶段。能否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对于高质量的城市化至关重要。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模仿、追赶,鲜有能真正称得上“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而“土地财政”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制度创新。其经济学意义,远比大多数人的理解来得深刻、复杂。


“土地财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也为城市化积累了风险。放弃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但找到替代却绝非易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模式。“税收财政”演进了数百年,导致了世界大战、大萧条、次贷危机、主权债务等无数危机,其破坏性远大于土地财政,但西方国家并没有轻言放弃。它之所以仍然被顽强地坚持、探索,盖因其积累模式的内在逻辑使然。


“土地财政”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如何使用。很多情况下,问题并非“土地财政”本身,而是“土地财政”的使用。随着城市化阶段的演进,“土地财政”用来解决的问题也应当及时改变。通过不动产的形成和再分配,“土地财政”可以在全社会的财富积累和扩散中,起到其他模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


最优的城市化模式,就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空间区位,组合使用不同的模式。“土地财政”是城市化启动阶段的重要工具。一旦原始资本积累完成,城市化进入稳定下来,其历史角色就可能逐步淡出,甚至最后终结。


一个模式的初期,不完善是正常的。在充分理解其在中国经济中的深刻含义之前,就对其妄加批评,不仅十分轻率而且非常危险。至少,在我们找到一个更好的替代模式之前,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从更长远的经济发展阶段看,我们今天所担心的问题,很可能会随着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完成而自动消失。深圳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城市之一,税收收入占到政府收入的93%以上,来自土地的收益已经微不足道。但深圳经济并没有因为无地可卖而“不可持续”——由于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深圳“土地财政”已经悄然退出。深圳的实践表明,我们可能根本无需为不治自愈的“病”吃药。


附: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重要区别!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分类方法是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的。

所谓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同时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人不能或不便于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直接税的这类纳税人,不仅在表面上有纳税义务,而且实际上也是税收承担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目前,在世界各国税法理论中,多以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税种为直接税。

直接税以归属于私人(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所得和财产为课税对象,较之对流通中的商品或劳务的课税而言,有突出的优点:(1)直接税的纳税人较难转嫁其税负;(2)直接税税率可以采用累进结构,根据私人所得和财产的多少决定其负担水平;同时,累进税率的采用,使税收收入较有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动平抑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3)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其征税标准的计算,可以根据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等的生活状况设置各种扣除制度以及负所得税制度等,使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保障。因此,直接税较符合现代税法税负公平和量能负担原则,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满足具有特殊的调节职能作用。

直接税也有不足:(1)税收损失较大,纳税人直接负担重,征收阻力大,易发生逃税、漏税。(2)征税要求高。征收方法复杂,要有较高的核算和管理水平。

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间接税税收的纳税人,虽然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是实际上已将自己的税款加于所销售商品的价格上由消费者负担或用其他方式转嫁给别人,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目前,世界各国多以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为间接税。间接税为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常均将税款附加或合并于商品价格或劳务收费标准之中,从而使税负发生转移。因此,间接税不能体现现代税法税负公平和量能纳税的原则。


优点:1.间接税几乎可以对一切商品和劳务征收,征税对象普遍,税源丰富;无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成本高低、有无盈利以及盈利多少,只要商品和劳务一经售出,税金即可实现。因此,间接税具有突出的保证财政收入的内在功能。2.间接税的税收负担最终由消费者负担,故有利于节省消费,奖励储蓄。3.间接税的计算和征收,无须考虑到纳税人的各种复杂情况并采用比例税率,较为简便易行。


间接税的存在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商品流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的程度也较弱,间接税的大量征收不会由于价格的提高而对交易的竞争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相反,间接税税负易于转嫁的特点,还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相对较低,所得税税源不足,只能采用对商品课税的办法来解决财政收入问题。间接税普遍、及时、可靠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的财政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管理、税收管理水平较低,间接税简便易行的特点有利于税收的征收。


目前,对税收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区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的观点还有几种不同看法。(1)从管理角度上解释,认为直接对最终纳税人所征收的税就是直接税,而要通过第三者(如批发商)征收的税则是间接税。按这种解释,所得税是对收入取得者征收的税,没有经过第三者,称为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不是对消费者征收,而通过了第三者,这些都是间接税。(2)以立法者的意图为标准。凡立法预定税收负担不会由纳税人直接承受,而可以顺利转嫁给别人,这些税就是间接税;凡立法者的意图是使某种税的纳税人即是税负实际负担者,不能转嫁给别人,为直接税。(3)以税源为划分标准,对收入征税的就是直接税,而对支出征税的则为间接税。按这种分法,所得税为直接税,消费税为间接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印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中国的战略目标
§ 2017-08-13 13:13

最近收到很多留言,问中印边境冲突的事。这个话题,也是最近人们最关注的焦点。围绕中印冲突,出现了很多的分析和研判。但是,绝大多数的相关文章,在剖析印度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印度并不是一个由人类做组成的国家。如果忽略了这个前提,那么就很难得出正确的判断。

看到这里,很多人估计要困惑了,印度人居然不是人类?他们明明长的跟人类是一样的嘛。长的像人,并不是真的就是人类。商场柜台里的模型手机,也长的跟手机一模一样,但是模型手机能用来打电话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模型手机并不是真正的手机。印度人和人类的差别,就类似于模型手机和真正的手机之间的差别。

印度人不是人类,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们看完《白云先生看世界(七):印度,世界文明的贫民窟》这篇文章,先理解了这个前提,后面我们再分析,中印冲突未来的演变和走向。
一、中印冲突产生的大背景
首先,我们的一带一路,在海上的路线,和美国的印度洋地缘利益、印度的印度洋霸权,是重叠的。这个矛盾是长期的、深层的、不可调和的。所以印度的背后站着的是美国。印度人的战争决心,取决于美国人要设多大的赌局。印度洋未来将和中东那样,成为大国角逐的焦点。现在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E63.tmp.png

其次,美国的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存在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特朗普的强势美元战略流产,单纯的金融战争,上一波攻势,已经被我们化解。强势美元,是为了引导美元回流,结果弄了那么大的动静,美元指数从103跌到了93。简直沦为了金融战的笑柄。中国国内的那些精神美国人,当时激情澎湃的换美元,现在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无知,因为对美国的盲目崇拜,导致自己沦为了大国金融战的炮灰。

金融诈骗破产之后,为了弄到钱,来继续撑托美股巨大的资产泡沫,不至于破裂,特朗普变成了职业乞丐。一方面是向盟友勒索保护费。第二是到处兜售军火。第三是在中国周边制造战争边缘游戏,让中国人花钱买和平,在经济利益上赏赐美国人一些银子。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要饭做派。特朗普把美国人的脸都丢光了,他完全不知道,也豪不在乎体面两个字是什么。上次通过在半岛上的战争讹诈,跟中国乞讨到了一个中美贸易十条。现在又没钱了,还得继续跟中国乞讨。

再次,我们正准备开会的时候,在我们家门口到处制造纷争,这显然是故意捣乱来恶心人,影响我们国内的布局。用外交压力,策应美国安插在我们内部的代理人。
二、印度人为什么会入局?
首先,以印度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他根本缺乏入局的资格。挑起中印战争,无异于以卵击石。那为什么印度人还要这么飞蛾扑火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印度人不是真正的人类。因为真正的人类,都应该知道,印度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印度人是缺乏这种人类普遍都具备的趋福避祸,权衡利弊的心智能力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别人的认知,全都是极端扭曲和虚妄的。这是一个在癔症里生存了几千年的可怜民族。

所以,越南,日本都没有跳出来拿自己的鸡蛋碰中国这块石头。因为日本人和越南人,起码勉强可以算作人类,具备一些权衡利弊的心智能力。但是印度人跳出来了,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无知。

其次,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在印度洋地缘利益上,印度要想保住南亚小霸王的地位,它自己缺乏独自对抗中国的能力,所以它必须得依附美国,充当美国的战争代理人。现在也只是狐假虎威罢了。

再次,印度洋对我们极其重要,我们的能源通道,我们的商品贸易通道,都必须途径印度洋。要保护我们的经济命脉,我们得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这就必须得对印度具备战略威慑能力。我们的海军现在还没有能力在印度洋上和美国人掰手腕。但是我们可以从陆上来弥补海军投射力量的不足。在西藏地区修路修机场,这都是战场建设的一部分。对于印度的战略威慑来自哪里?来自于我们时刻可以摧毁他们。所以印度人对中印陆地边境方面,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增强,十分的敏感和激动。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威慑,可不是仅仅切断印度西里古里走廊这样的能力。而是保持摧毁整个印度的能力。并在这个基础上,保持对印度洋的威慑。我们的军事力量在印度洋地区的投射,海军的建设还需要时间,但是陆上可以间接实现这样的威慑效果。

第四,印度人对西藏的念念不忘,和特殊的情结,跟他们的文化有关系。在印度文化里,宇宙里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须弥山运转。须弥山,就是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并且,印度的神,都住在喜马拉雅山上面。在他们的文化深层意识中,印度人无法接受,西藏是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从印度人的宇宙观可以看出来,印度人有多么的愚蠢和智力低下。这也更说明,印度人只是长的像人类,其实并不是人类。所以,只要印度这个国家存在,印度对西藏的痴心妄想和领土诉求,就不可能消失。印度对中国的敌意,就不可能消失。这是骨髓里的东西,改变不了的。除非印度人消失了,这种对他国领土充满幻想的不健康的观念才会消失。

第五,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一直以英美所主导的盎格鲁撒克逊全球统治体系的管家奴自居。现在盎撒文明式微,印度人竟然一时责任心爆棚起来。认为自己有义务为捍卫盎撒文明做点贡献。因为中国是盎撒文明的挑战者,挑战了印度人的主人,所以印度要敌视中国。

看看波兰对没落盎撒秩序的嘴脸,再看看印度人的嘴脸,这都是奴才保护主人式的激情。特朗普蛊惑德法日韩土耳其帮他卖命,大家都不上套,不得已,美国只能去蛊惑波兰印度这些迷迷瞪瞪的脑残粉帮场。当一个主人,需要奴才来保护自己的时候,可见,真的是大势已去。
三、中印关系未来会怎么演变?
首先,要把目光和眼界,从洞朗那点地方,那条路上移开。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的战略定力。要放眼全局,放眼未来世界的一百年,进行通盘的战略和策略布局。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开会。我们的军改,光推进到脖子以下还不够,还需要推进到整个躯干。这样才能固若金汤,战无不胜。开会和军改的事,才是百年大计,这里不适合展开,自己去想。

其次,印度的诉求是安全。美国的诉求是利益。这两个国家,层次都非常非常的低下,都是要饭的和碰瓷的那种混混货色。我们不能被他们拉低了层次,在低层次上和他们较量。我们要直接挫败他们的根本。印度要安全,我们偏偏不让它安全,一方面可以策反印度北边的几个小邻国,印度碰瓷,让我们产生外交压力,我们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外交压力,推给印度。第二,可以扶植印度国内的分裂势力,让印度碎片化。第三,如果冲突升级,我们可以策动一场印巴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它越想安全,我们就让它越不安全。这样的话,它才会知难而退,而不是得寸进尺。

对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人只要占了便宜,就会趾高气扬。只有吃了亏,才会肯低头谈判。美国人想千方百计的把美元霸权上的窟窿用纸糊住,我们就给它再多戳几个洞。一方面,继续在中东布局,蚕食美国的石油美元根基。另一方面,继续加固国内的金融安全,把美国人安插的代理人,金融买办们,全部肃清掉。这样,美国的两只手就被斩断了。美国人很贱的,你对它客气,它就来欺负你。你让他栽跟头,他反而会来求着你。如果美国人不服气,我们就多给它戳几个窟窿,戳它个十个八个的。

再次,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战争是最后的选项的话,中国打印度,根本不会有什么悬念。现在的战争,跟62年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印度虽然有几百架三代机,但是印度的防空体系非常糟糕,也缺乏进行电子战的能力。所以,在我们的第一波攻势下,印度的情报指挥系统和防空系统会被先摧毁,然后是对印度的机场等高价值目标进行大扫除。印度的很多战机,估计还没起飞就会被炸毁在机场的机库里。第三波,是对印度的战争能力进行大扫除。消灭有生力量,炸毁他们所有的桥梁公路铁路机场和工厂。

印度人在基建方面,极其的低能。他们现在基建体系,还是英国殖民者留下来的。一百多年过去了,毫无长进。如果我们把印度的基建全毁掉,那么印度就会彻底的非洲化。他们自己建不出来这些东西。一个非洲化的印度,势必会四分五裂,分裂成几十个国家。

可能有人会提印度的核武器,认为印度是个核大国。这是对印度人的高估。我们前面说了,战争一开始,我们就可以摧毁印度的战机。印度没有弹道导弹和核潜艇技术,怎么投射核武器呢?用飞机驼过来,在中国的边境,就会被中国的防空系统和反导系统给摧毁。没必要拿印度人的核武器自己吓唬自己。印度人不具备和中国打核战争的资格。
四、中印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中国的战略目标
如果只是为了捍卫主权,捍卫和平,那么上限就是一场边境战争。类似于62年中印战争那样的翻版。印度犯贱招惹中国,中国抽它一个耳光。然后印度人捂着小脸,用幽怨的眼神看着我们,几十年都不想跟我们说话。如果是这个目标的话,剧本就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要经略全球,饮马印度洋,把一带一路推行到底,那就是另一个剧本了。在这个剧本里印度不存在,对我们更有利。我们要在印度洋站稳脚跟,光靠巴基斯坦的一个瓜达尔港还不行。我们需要很多的支点。而我们在印度洋寻求更多的战略支点,这必然会遭至印度人的负隅顽抗。这种挣扎的代价,长期看,对印度人来说很不妙。

把印度人发展成朋友,这个剧本,未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多矛盾,都是深层次不可调和的。中印两国共同的利益,和分歧相比,共同利益不足以平衡分歧和矛盾,这样就没法做朋友了。

盎撒文明,行将就木。旧世界的腐烂,和新世界的建立,都是天翻地覆的大事件。未来,是一个大争之世。世界性的大乱世,正在向我们走来。而印度这种国家,在大争之世,生存能力是很差的。印度人缺乏权衡利弊,评估风险和收益,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优秀的品质和心智能力。

印度人为什么敢招惹中国?最后,让我们再用这句话来回答:因为印度并不是一个由人类所组成的国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
  证监会对两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
  证监会连发三文发出了什么信号
  深交所:实施停复牌新规取得较好效果
  上交所本周对57起证券异常交易展开调查
  深交所:持续关注上市公司信披和交易等违规行为
  证监会加大中介机构问责力度 中联评估被罚没540万

  证监会对两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在昨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证监会近期对2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的情况。这2宗案件分别是保千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及中介机构中联评估违法违规案。

  保千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中,证监会查明,时任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保千里电子”)董事长庄敏及其一致行动人陈海昌、庄明和蒋俊杰,在收购江苏中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达股份”,后更名为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保千里”)过程中,向评估机构提供了9份虚假协议致使保千里电子评估值虚增,损害了被收购公司中达股份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中达股份第六届董事会一致通过《关于<江苏中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及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的议案》,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

  证监会认定,庄敏及陈海昌、庄明和蒋俊杰的上述行为构成了《证券法》第214条所述违法行为,中达股份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63条、第68条规定。

  依据《证券法》第193条、第214条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庄敏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陈海昌、庄明、蒋俊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对保千里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童爱平、王务云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万元罚款;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林硕奇、王培琴、茅建华、费滨海、沙智慧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中介机构中联评估违法违规案中,证监会查明,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联评估”)作为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九好集团”)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评估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存在对风险实施的评估程序不到位、形成未来收益预测的评估假设明显不合理、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等问题,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对九好集团银行存款实施的评估程序不到位,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证监会认定,中联评估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20条、第173条规定,依据《证券法》223条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中联评估业务收入90万元,并对其处以45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鲁杰钢、贠卫华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常德鹏表示,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破坏了市场秩序,必须坚决予以打击。证监会将持续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维护市场稳健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上.证)


  证监会连发三文发出了什么信号?
  本周二,中国证监会在官网连发三篇文章,分别总结了今年以来的股市表现,强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成效,以及新三板发展的问题。结合前期的监管政策看,管理层这次对市场发出了什么信号?

  新股发行常态化的节奏保持不变
  皮海洲
  本周二,证监会在其官网连发三篇文章:《新三板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总体运行平稳》,分别对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以及A股市场并购重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予以了肯定,并对今年前7个月A股市场运行的情况也予以了肯定。

  就证监会来说,一天连发三篇文章,这种事情本身就是非常罕见的。而三篇文章一篇谈的是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一篇谈的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一篇谈的是今年前7个月我国股市的整体运行情况,三个内容似乎有些不太相关。但就是这三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内容,却在同一天通过三篇文章予以发布,这释放出来的是怎样的信号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信号,就是我国资本市场形势大好。不论是A股市场的总体运行也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也罢,或者是新三板市场也好,虽然三个方面的内容,看起来不大相关,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属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证监会对三个方面的肯定,虽然不乏自我肯定、自我表扬的意味,但更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形势的一种肯定。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形势一派大好。而这种大好形势是在新一届证监会领导下实现的,所以这也是这届证监会的功劳。

  第二个信号,新股发行常态化的节奏基本上将会保持不变,大幅放缓的可能性不大。正如前款所述,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形势大好,而这种大好形势是在IPO加速发行的背景下实现的。

  这一点,对于监管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不论是对新三板市场的肯定,还是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肯定,这其实都是对融资功能的一种肯定,都是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肯定的。而A股市场今年以来新股加速发行是其中的一条主旋律,所以在这三个内容上,融资就是一条红线,将三方面贯穿在了一起。

  而回到A股市场下一步的工作中来,既然证监会认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那么在下一步,自然有必要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工作,更多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项或将获得证监会的审核通过。而市场关注的新股发行常态化进程,当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既然上半年IPO加速发行并没有引发股市大跌,股市仍然保持着平稳运行,甚至稳中有升的走势,那么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说,当然没有必要对新股发行常态化的节奏加以调整。管理层仍将维持现有的IPO节奏保持不变。至于新三板市场方面,不排除在下一步有新的改革制度出台,以进一步活跃新三板市场,进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证监会连发三文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IPO常态化的节奏总体不会改变。这其实也是最令市场关注的,也是最让本人担心的。毕竟今年A股市场的稳定是建立在“漂亮50”基础上的。而随着“漂亮50”股价的走高,投资风险也进一步增大,能否继续维持住股市的稳定就是一个大问号。尤其重要的是,随着新股的超高速发行,从明年1月份开始,今年1月份大批量上市的新公司的限售股就逐步进入解禁状态。届时大小非们的套现将进一步加剧。股市又将迎来新一轮限售股解禁的冲击波。又是限售股大量解禁,又是新股超高速发行。股市有多大的抗压能力,又将面临着考验了。对此,还是希望证监会能够未雨绸缪。

  重组热潮不会轻易降温
  曹中铭
  日前,证监会连发三文,分别剑指今年的股市表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及新三板,监管部门此举在以往是不多见的。而从三文所透视出来的信息看,监管部门分别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肯定。笔者以为,监管部门在肯定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个中的不足,如此才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监管部门在《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总体运行平稳》一文中,对市场的积极变化罗列了几个方面,包括主要股指稳中有涨、市场波幅明显收窄、市场估值结构趋于合理、市场运行内在稳定性增强等。显然,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其对市场表现无疑是满意的,也是认可的,仅仅从字面上就能得到答案。

  不过,监管部门其中所采取的比较数据,笔者以为值得商榷。比如该文认为沪深股市大盘蓝筹指数表现良好,上证50、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15.36%和12.92%,涨幅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10.77%)、标普500(10.34%)、英国富时100(3.21%)、德国DAX(5.55%)、日经225(4.24%)等境外主要蓝筹指数。上述境外市场的指数属于其最重要的指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上证50与沪深300指数,其对于整个市场的代表性严重不足,A股投资者最看重的指数应该是上证指数。拿自己表现较好的指数与境外主要指数进行比较,笔者以为有偏颇之嫌。更何况,今年沪深股市表现最好的也就是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其他个股特别是中小创个股跌得惨不忍睹。如果要进行比较,可拿创业板指数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比较一番,或者拿上证指数与其他重要市场指数进行比较,如此才有说服力。

  三文中只拣好的说也表现在并购重组中。比如像并购重组服务供给侧改革,助力去产能、去库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购重组促进技术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都是监管部门对于并购重组的肯定。其实,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方面我们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像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为8892亿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41.14%等,即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一是利用并购重组实施利益输送,包括高溢价收购大股东资产,利用并购重组的利好推高股价,大股东、董监高等实现高位减持等,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二是某些上市公司变身为重组“专业户”,或者利用所谓的重组进行“市值管理”;三是并购重组频现高溢价、高估值与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由于业绩不达标,不承诺兑现,进而损害上市公司与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不在少数。

  笔者以为,监管部门连发三文,既是肯定市场表现与并购重组,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事实上,三文也透视出如下信息,既然在IPO加速发行的态势下市场表现“平稳”,那么今后的新股发行将不会改变目前的“常态化”(尽管本质上是IPO大跃进);市场炒作蓝筹股的思路得到认可,即使像贵州茅台遭到大资金大机构的疯狂投机亦如此。此外,也凸显出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态度,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潮在近几年不会轻易降温。

  何以报喜不报忧
  黄湘源
  敏感时刻,喜报频乃。就连证监会也不顾忌讳直接点评起股市的指数表现。也许,这种只顾报喜,不思报忧的一股风,恰恰正是让人不无后顾之忧的所在。

  在全球经济中,中国经济的表现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对此,外电的评介甚至比国内还要稍高一些。正如有关媒体所指出的那样,今年上半年国企的业绩尤其引人注目。确实,央企和地方国企或有多年未曾拿出这么亮丽的成绩单了。这不能不归功于国企改革。同时,也说明了供给侧改革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改革是发展的牛鼻子,也是维护和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定盘星。这一点,如今再次得到了证明。

  不过,我们在为国企改革的一枝独秀欢欣鼓舞的同时,不能不看到,在经济发展在整体上也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平衡甚至很不平衡的状况。尤其是在供给收缩而非需求扩张所导致的上中游产品涨价的格局下,中下游企业被迫分担了上游涨价带来的成本,与此同时,大企业挤压小企业,垄断优势的国企挤压民企的情况也就势在难免。正因为如此,发攺委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指出,将深入推进补短板工作,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研究出台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与有喜则报喜、有忧就说忧的这种正确态度相比,证监会的报喜不报忧未免令人不齿。即便上50、沪深300指数今年前7个月的涨幅或高于同期一些境外主要蓝筹指数,也不足以说明我国股市今年以来的所谓总体运行平稳中就一点问题也没有。首先,“漂亮50”的上升行情是以“要命3000”的整体下跌为代价的,特别是创业板指数今年7月还创出了近两年半以来的新低。其次,指数失真的情况非常严重,银行等权重股的上涨虽然勉强维持了上证指数的平稳运行趋势,但掩盖不了中小创个股的大面积下跌。正是这种大多数个股的长期下跌,使得作为A股市场最具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非但并没有跑赢道琼斯和标普500,2015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在3300点下方盘桓挣扎了那么久的低迷市道,比起已经走出了连续9年牛巿的道琼斯和标普500,岂不更是望尘莫及?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的维稳充其量不过是強监管勉为其难的自我表现,并不足以说明它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上方向有多么明确,旗帜有多么鲜明。恰恰相反,就以所谓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重要方式的并购重组来说,一度在反借壳反野蛮重组的声浪下几遭重挫。如今,却又被只讲过五关斩六将不讲走麦城起来,这又算是一种什么道理呢?再说,IPO虽然做到了非但不停反而还尽可能增加新股发行家数,但每批次在融资金额上的克制是明显的。统计显示,上半年247只新股总共融资1253.96亿元,平均每只新股约5亿元。难怪有关方面在振振有词地为IPO报喜时,很少说支持实体经济的大道理,更别谈如何配合国企改革和央企整体上市了。试想,一个目前只能勉强维持每一只新股5个亿的融资规模的小儿科股市,如果面对动不动就数百亿上千亿的整体上市大老虎,又将情何以堪?难怪中国联通刚刚公布617.25亿元的募集赏金方案,没几个小时就不得不撤了下来。有问题的恐怕不只是42.63%的增发规模与不得超过20%的定增规则的冲突,更是小打小闹的盒?式IPO无法面对大改大革大手笔实体经济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私募这十年:繁花曾似锦 剩者方为王2017-08-16 浦江大资管论坛 大资管深度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晓婧、赵明超



剩者为王,这四个字背后,蕴含着私募基金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正如业内一位大佬所言:几轮牛熊更迭,能够活下来,已是莫大的成功。


2007年,一轮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催生了众多公募精英“奔私”。


这一年,担任工银核心价值基金经理一年零九个月豪赚两倍多的江晖,离职创办了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这一年,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吴伟志,正式注册成立了深圳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


这一年,坚定看好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李霖君和张高等人,一起创办了上海鼎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如今,上述公司均已成长为国内一线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从四五十亿元到数百亿元,成为业界翘楚。还有部分知名私募基金,成立于2007年之前,其中深圳菁英时代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重阳投资管理更是早在2001年12月就已成立。


十年弹指间,私募行业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行业高速发展势不可挡,一片繁花似锦。而聚焦到一家家公司时,就会发现,已有相当部分私募“泯然众人矣”。


剩者为王,这四个字背后,蕴含着私募基金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正如业内一位大佬所言:几轮牛熊更迭,能够活下来,已是莫大的成功。


资产管理行业,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活得久。幸运的是,一批私募基金不仅活下来了,还不断发展壮大,多年积累之后,百亿级私募开始不断涌现。


“历经劫波今犹在”的私募基金,在他们眼里,究竟什么才是私募的“生命线”;不断强大的制胜之道是什么;如何看待私募行业的现有格局;对于下一个十年,他们又有怎样的期待和猜想。记者对京沪深三地一线私募进行了走访调研,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行业爆发式增长

行业爆发式增长,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密切相关。从2014年初备案制实施到现在,私募行业仅用三年多时间,就走过了公募行业近20年的历史,发展速度惊人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登记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56576只,实缴规模为9.46万亿元。其中,专注于二级市场的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7735家,管理基金数量28559只,基金实缴规模为22758亿元。


谈及过去十年私募行业的巨变,鼎峰资产总经理李霖君认为,从不为人知的小行业到如今众所周知,私募行业生态开始丰富了。“不少名校毕业生投身私募行业,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投身其中,股票、债券、量化、对冲等各种投资纷纷涌现,服务于私募行业的机构开始增多,销售渠道从单一的银行渠道衍生到第三方渠道和直销渠道,分工也越来越细了。”


李霖君认为,过去较少涉及的行业监管和风控,现在已经被业内重视。从募集资金到投资交易,都需要相当的设备投入和风控投入,创业的成本与以前相比也高了。


私募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在星石投资看来,主要源于国民财富的迅速积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作为资产管理的子行业,私募行业顺势发展水到渠成。从外围环境看,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实体经济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还是百万亿财富管理需求等,都需要私募基金的支持。


在重阳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看来,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密切相关。从2014年初私募备案制实施到现在,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公募行业近20年的历史,发展速度惊人。“坚守合规、倡导正能量、有核心竞争力,给客户提供长期持续回报的公司,才能真正走得长远。”

风控与合规是“生命线”

在过去十年行业高速发展的路上,一批私募“迷失”于对投资收益的追求。无论曾经的业绩有多么绚烂,如果不合规,一切都等于零


私募江湖,“剩者为王”。


这十年里,私募行业不断诞生许多新公司,也不断有公司“昙花一现”,最终消亡。


行业野蛮生长初期,必然伴随着鱼龙混杂的乱象。


据悉,在近年来的私募行业大清理中,有超过1万家空壳私募被注销。除了上述空壳私募以及一些不受关注的小私募,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知名私募机构,最终也有走向消亡的。


例如,昔日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于2007年底转战私募,创办隆圣投资。其产品全部在牛市成立,由于第二年便遭遇大熊市、产品净值急剧下滑,成为首位被清盘的“公转私”基金经理,最终选择了黯然离开,并声称此后不再涉足二级市场。在隐退前,王贵文曾说:“此次别过,今世不再来。”


而在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这轮牛市中,亦催生了一大批明星公募基金“奔私”,部分新兴私募一度成为“现象级公司”,短短一两年时间规模就超过百亿元。然而,在遭遇此后几轮市场剧烈调整后,规模多数急剧缩水,个别昔日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甚至不到3亿元。


在这两年价值投资崛起的过程中,多数成长风格的“公转私”明星基金经理也开始走向沉寂。在一位长期研究私募基金的分析师看来,究其原因,正是盈亏同源。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把自己暴露在了高风险之下。有业内人士表示,死于高风险的,都是在还“高收益”的债。


在过去十年行业高速发展之路上,我们看到一批私募“迷失”在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上。无论曾经的业绩有多么绚烂,如果不合规,一切都等于零。


如今的私募江湖,依旧会有人不时讲起徐翔的故事,这位曾经被誉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天才交易员,却在不惑之年锒铛入狱,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半,罚金110亿元。


近日,杭州厚德载富财富、浙江亿方博投资两家公司被责令整改,具体原因是私募用新基金财产兑付给老基金投资者、挪用基金财产给关联自然人使用、不公平地对待所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等。事实上,成立长达10年之久的一些老私募基金公司,在合法合规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随着私募合法、合规问题的不断暴露,近两年,私募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在星石投资人士看来,主要是强调建立行业诚信、合规风控和专业能力,这与整个大金融监管的导向不可分割。在这样的导向下,行业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大型私募、有合规意识的私募才有“生存权”;二是有投资能力的私募将更受青睐。随着去杠杆去通道,一些只做金融掮客而没有实际投资和风控能力的私募将失去市场空间。资产端有优势的机构,也将选择优秀私募进行投顾合作。


虽然目前针对私募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公司依然较为“短视”,在日常工作上合规意识、风控意识不到位,落实不彻底。星石投资人士认为,私募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行业,与公募基金相比风险外溢性相对较弱,不能依赖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只有将全行业的专业合规能力都提升上去,交出一个持续的诚信记录,行业的社会认可度才能提升,才会步入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的阶段。


菁英时代董事长陈宏超表示,合法合规是私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规范公司运作,是公司合规运营的保障。对于私募来说,未来是业绩和合规的双重考核指标,合规和风控是私募行业的生命线。


在陈宏超看来,私募行业的监管也是对过去金融行业创新的一种修正。从行业去杠杆、防风险的角度出发,监管的加强对于捋顺私募行业发展方向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必要的。严监管有利于规范秩序,改变过去混乱无序的发展态势。从中长期来看,这有利于树立私募基金在投资者中的形象,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认为,金融行业充满诱惑的同时面临高度监管,公司的发展需要平衡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制度建设、团队建设以及合规风控等,如果过于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而忽视上述中长期的布局,最终会因扩张太快而出问题。


据了解,重阳投资对于合规、风控的要求非常高,公司内部风控流程十分严格,公司邀请了中国基金业协会前副会长汤进喜加盟重阳担任副董事长,负责合规、风控等事宜。

四步构建制胜之道

追求中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重视风险防控、有好的激励机制、有投资信仰,这是经过十年洗礼后依然存续活跃的明星私募基金的制胜之道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2007年,数百家私募基金蜂拥成立,十年后,如今依然存续活跃的只有几十家。


他们凭什么活下来?


对一线私募基金走访调研后,记者发现,上述明星私募基金制胜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追求中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例如,重阳投资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不参与市场博弈。星石投资坚持“中长期趋势投资理念”,以追求“中长期绝对回报”为目标,只抓中长期投资机会,通过研究类别层面、行业层面、公司层面的中长期驱动因素,根据三个层面驱动因素协同向上的原则,寻找确定性强的投资机会。


中欧瑞博的投资理念包括企业和市场两个层面:企业层面是“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核心是投资成长股,赚企业成长的钱,在市场情绪极端时赚部分估值的钱。市场层面是尊重趋势、策略适配。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认为,没有哪一种投资策略适合牛熊循环的每一个阶段,每一轮牛熊循环周期中,扮演优秀成长股、估值洼地价值股、鸡犬升天概念股的公司都在改变,这就需要不同的投资策略予以应对。


其次是高度重视风险防控,追求绝对回报,重视客户体验。在散户居多的A股市场中,风险无时无处不在,“剩者为王”,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与此同时,对于追求绝对回报的私募基金来说,业绩稳步向上的同时,控制好回撤才能给投资者好的投资体验。


王庆表示,金融行业是充满诱惑又是监管严格的行业,不仅要控制投资风险,还要控制好合规风险。“在控制风控的前提下,如果做到中长期业绩不错,波动率低,客户体验提升,随着行业的发展公司规模自然会成长起来。”


中欧瑞博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而不是短期舒服的事” 。吴伟志表示,如果短期内感觉很舒服了,长期就可能有潜在风险。中欧瑞博英文名称是“Rabbitfund”,寓意要像兔子一样时时保持警惕,敬畏风险、管理风险。对于投资标的,所有疑问不弄明白的公司坚决不投。


陈宏超则感慨,投资是一个永恒的事业,必须重视持续成长,所以绝不能牺牲在黎明前。要在大浪中坚持下来,风控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安全边际。


对于追求绝对回报的私募基金来说,控制好净值波动至关重要,但对部分投资者来说,如果收益较高就可以忍受较大波动。星石投资最初将回撤幅度控制得较好,后来调研发现,客户愿意承受一定程度的波动来获取更高收益,于是将投资方法更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风险收益比和更好的体验。


第三是要有好的激励机制,吸引到一批优秀的人才。在星石投资看来,投资是一个中长期的事业,管理层和股东直接影响到公司投资策略的稳定性与执行度,股权清晰是公司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公司不断前进的活力源泉。只有拥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吸纳优秀员工,使员工保持进取、积极、勤奋的态度,从而保证公司的活力。


王庆认为,私募基金最重要的资本是人才,优良的治理结构把人才培养和发展结合在一起,可以把股东、管理层、员工的利益有机地捆绑在一起。吴伟志透露说,中欧瑞博在员工激励方面从不吝啬,不仅高薪寻找行业最优秀的人才,还建立了员工持股平台,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长。


最后是要有投资信仰。陈宏超表示,投资要有清晰的“取舍之道”,以实业心态投资二级市场,对于所投资企业的长期稳健经营是“取”,对于短期诱惑和利益是“舍”;对于理念相同、志同道合的客户是“取”,对于杠杆交易是“舍”。吴伟志崇尚中国传统文化,李霖君的鼎峰高管团队则喜欢王阳明心学。

下一个十年的猜想

对于未来,逐步稳健成长为“千亿级”私募成为业内的期待。随着行业的规范化,私募接下来会加速洗牌,强者恒强


这十年,私募基金高速发展,“百亿级”规模的私募不断涌现。对于未来,逐步稳健成长为“千亿级”私募成为业内的期待。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行业的规范化,私募会加速洗牌,强者恒强。从海外成熟市场情况看,对冲基金十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掌握着行业内大约90%的资产,国内也会出现这个趋势。尽管空间巨大,但真正能走得长远的,是坚守合规、倡导正能量、有核心竞争力,给客户提供长期持续回报的公司。


王庆表示,从美国市场的发展情况看,基本上是15%的对冲基金管理人管理着85%的规模,中国私募行业还处在集中度上升的阶段,并会进一步演化。在其看来,市场几轮调整之后,行业大浪淘沙,虽然整体规模在扩张,但基金管理人的数量在减少,不少老的私募都面临明显的赎回压力,这意味着行业明显分化。一些机构投资者如银行委外资金和第三方销销售,同样在经历市场几轮杀跌之后,更加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开始聚焦,以前会寻求几十家机构进行合作,如今只会选择白名单上的十多家机构进行合作,这也促使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合规成本也明显提升,未来将会进一步促使优胜劣汰。


对于近年来资本市场风格的剧烈切换,星石投资认为,这背后是基本面的快速转变。从2014年的周期股,到2015年的科技股,再到现在的消费股,均伴随着经济周期、流动性和市场情绪的转变。星石投资判断,未来宏观经济有望保持在平稳增长区间,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短期内,市场风格仍难言转变,仍然以优质消费股为主,并适当配置超跌的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


在王庆看来,2016年初至今,A股市场进入了立体化的价值投资时代。虽然有同行认为是风格切换,但王庆认为,这是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前几年,中小创备受追捧,其实是一二级市场套利,是当时的市场特色,而如今引起市场套利的环节已经被修正。


王庆认为,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中国和国际市场互联互通的程度逐步提升,投资逐渐摆脱制度引起的扭曲,回归投资本质,将关注更有质量的投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投资需要考虑更多的维度,也需要做更多的准备。


陈宏超认为,投资是一个永恒的事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变化,也正在经历长期格局的演变。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投资思维来投资A股,将无法享受即将开启的盛宴。在其看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四化”将引领中国股市走向新征程。


首先是国际化。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A股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未来A股将不断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市场参与者结构的变化,推动价值成长投资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


其次是集中化。当下的经济格局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阶段,各个行业正在走向集中化,强者恒强,整个社会的资源越来越集中于行业中的少数企业,资本也将在这场变迁中选择投资行业的最强者。


第三是龙头化。行业集中化的过程,必然造就龙头企业,不论是过去已经经历了行业洗牌而胜出的龙头,还是正走在洗牌路上的行业,龙头公司都将获得价值重估,给予更高的市值。


第四是机构化。不论是政策层面出台的针对投资者适当性新规的制度引导,还是市场本身结构重构过程中投资者的供给侧改革,证券市场正在经历机构化的过程。投资是一个高门槛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强大团队的支持,因此未来投资一定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陈宏超认为,我们需要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经济浪潮和证券市场所经历的变革:去寻找伟大经济变革中即将涌现出来的伟大企业的种子,伴随着它们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采访的最后,他提醒投资者:在恐惧时,保持黎明之前的坚守;在贪婪时,警惕高杠杆的风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
  发改委新一批混改名单曝光:中粮资本中金珠宝等入围
  联通下周登场 能否引爆混改大主题?有人数板机构却已下车
  混改概念股或引领上攻 券商推荐国企改革十大精选股

  发改委新一批混改名单曝光:中粮资本中金珠宝等入围
  发改委新一批混改名单曝光:中粮资本、中金珠宝等入围
  8月17日,媒体记者独家获悉,经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牵头审批的最新一批央企混改试点相关企业,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截至目前,被纳入发改委最新一批试点考量企业的数量为8家,最终能拿到发改委"通行证"的企业数量≤8家(包括8家)。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资本),中国黄金集团旗下的中国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珠宝)等企业均位列其中。

  8月18日上午,在发改委8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也透露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新情况:目前,发改委已经遴选出第三批试点企业,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中,除了继续选择部分中央企业纳入试点范围,还根据地方申请,遴选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纳入试点。

  媒体记者进一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进入发改委上述试点企业后,中粮资本已经顺利引进了7位战略投资者,而且50%以上的战略投资者来源于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发改委第一次审批央企混改试点事项,刚刚披露过混改方案的中国联通,便是发改委第一批早已审核通过的混改试点企业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表示,由于中国联通的主要资产已在上市公司中,这次混改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国有股上市企业的改革深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对集团整体的混改深化。

  孟玮还表示,对于2017年发改委承担的8项中央交办改革任务,需要上报改革方案的已全部完成。她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选择19家企业开展了两批试点"。

  同时,为了顺利推进央企多层面混改,在这一轮的国企国资改革过程中,2016年下半年到现在,国资委也审批通过了10家央企子企业进行混改试点,例如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等。截至目前,央企不同层级相关企业正在陆续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参与到混改当中。

  媒体还从国资委获悉,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含参股)占比达到了68.9%;同时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层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随着改革的推进,最新一批混改是否会带来国资流失风险?上海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最新一批的混改试点基本上采取增量持股,以及引进战略投资人等途径,至少到目前为止,披露出来的定价都是相对高于净资产的。

  两条线
  发改委、国资委正在同时为央企多层面混改试点发力。

  具体来看,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这一轮国企国资混改试点推进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线由发改委负责审批,另一条线由国资委负责审批。

  孟玮表示,目前发改委层面推动混改的最新进展包括推动各项试点任务落地实施。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选择19家企业开展了两批试点。

  目前,试点企业正在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试点工作。部分企业已完成新公司设立、外部引资、公司治理重构、业务链条拓展等试点主体任务;部分企业正在加快引资进程,同步谋划产业协同项目。

  孟玮还透露,为了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调研督察,已经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2个调研组,对19家试点企业和31个省(区、市)的混改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以调代督,以督促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部分混改典型案例。

  尤为关键的是,发改委已经遴选出第三批试点企业,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中,除了继续选择部分中央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外,还根据地方申请,遴选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纳入试点,以便更好发挥地方积极性,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形成多层级试点的良好局面,探索出更加丰富的制度性经验。

  下一步,发改委将抓紧实施第三批混改试点,指导制定和批复试点方案,跟踪试点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强试点经验总结,通过案例推介等方式及时在面上推广。

  与国资委相比,二者在推进混改思路上有何异同?
  从共性上来说,发改委审批通过,以及即将审批的混改试点企业,与国资委审批通过的试点企业,均为央企子企业。

  再从区别上看,袁东明表示,发改委推进这一轮混改试点的思路,相对更注重垄断领域的破冰,例如在电力、油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均为发改委之前及未来将重点发力混改的领域。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的要求,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加强分类依法监管,规范营利模式。

  袁东明认为,从改革的可行性角度分析,目前发改委牵头审批的混改试点,还是从比较容易的地方入手先行改革,比如按照上述文件推进增量混改,再比如上市公司进一步深化混改难度也不算特别大。

  例如刚刚公布混改方案的中国联通,便是上市公司进一步深化混改的成功案例之一。"对于类似中国联通这样已经是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通过这一次的深化混改,稀释了集团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引进了互联网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也有利于董事会制衡且形成有效治理结构",袁东明对媒体说,中国联通的改革模式是发改委首批推进混改试点的模式之一,除此以外,至少还有两种模式。

  他所说的另外两种模式,一种是剥离垄断行业企业旗下具备竞争性的环节,之后进行混改。例如发改委首批混改试点名单中出现的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将其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旗下剥离出来后再推进混改,便是这种模式的案例之一。另一种混改模式,主要是新投资项目采取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如电网领域的配网及销售端增量混改,铁路领域新建铁路项目时,以PPP的方式多方引入社会资本,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来参与等。

  据媒体了解,截至目前,发改委并没有专门给混改试点央企制定严格的改革时间线,而是"成熟一家做一家"。在2016年底前后已经取得阶段性混改试点突破的基础上,未来随着最新一批混改试点名单的披露,央企相关子企业的混改步伐有望越来越快。

  国资委层面的央企子企业混改进展又是如何?
  早在2016年12月时,媒体曾获悉,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经达到68%。2017年国资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企业及下属企业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1995项。

  媒体进一步获悉,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含参股)占比达到了68.9%,上市公司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中央企业"总盘子"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1.3%、62.8%和76.2%。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合并报表范围内)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了47%。

  据悉,2016年下半年后,国资委已经审批通过了10家央企子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相关改革,中茶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8月初,作为国资委首批央企员工持股试点单位,中茶公司顺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于北京举行公司成立仪式。

  入围者
  谁入围了发改委最新一批混改试点名录?中粮资本便是其中之一。

  身为中粮集团下属18+1家专业化公司之一,中粮资本通过自己主动上报混改方案并向发改委提出申请,目前已经拿到了发改委批复的《中粮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方案》,获批成为发改委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8家企业之一。

  日前,中粮资本已经成功签订协议,引入了7名战略投资者。媒体获悉,中粮资本的最新思路是通过整体设计,引入北京首农、温氏投资、弘毅弘量、雾繁投资、上海国际、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航发资管等7名战略投资者,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实质性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将以市场化为导向,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能力。

  一名接近中粮集团的相关人士透露,上述7名战略投资者引进后,中粮资本由原来的100%独资控股变为60%左右的持股比例,但依旧是绝对控股。而且这7家中,弘毅弘量所占股比最多。

  而同样被纳入同批混改试点考量范围的中金珠宝,也有望将引入更新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经验,拓展新的业务板块,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构建培育新的商业模式。

  其实,被发改委选中的中粮资本与上述被国资委选中的中茶公司,并不是中粮集团首家探索混改的子企业,在国资委划定10家央企子企业试点之前,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包装),已经率先探路混合所有制改革。

  媒体从中粮集团获悉,2016年1月,中粮包装以较市场溢价30%的价格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奥瑞金,实现强强联合。在双方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市场营销、技术创新、产能布局和供应链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开展业务协同,资源共享。

  2017年3月,中粮包装又联合奥瑞金对海宁纪鸿控股。其中,中粮包装持股51%,奥瑞金持股19%,旨在提升区域两片罐产能,促进行业格局健康发展。中粮包装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消费品包装集团,现已形成马口铁、铝制、塑胶三大类包装产品,深度覆盖各类食品、饮料、啤酒、乳制品、日化等消费品包装市场。

  "混改一开始的思路是通过股权多元化,引入战略合作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一名中粮集团内部人士对媒体说。

  探路混改后,中粮包装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采用合资运营、厂中厂、租赁经营等多种模式组合应用,加强与重要客户的利益绑定。资产周转与现金流情况均得以改善。

  联系上述一系列混改实例,国资委相关人士认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央企多层级企业混改试点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速度加快。国资委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后,中央企业混改速度明显加快,2016年新增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数同比增长45.6%。截至2017年3月底,省级国资委监管各级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较2016年底增长3%。

  另一个特点是层级不断提升。其中,中央企业二级子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了22.5%。还有例如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行业和领域,已经有19家企业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现了向社会资本放开竞争性业务。

  而且,在机制转变层面,越来越多的竞争性企业在混改中进一步调整股权比例,促进企业形成了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通过探索实施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身份转换、员工持股等,推动企业形成了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集团混改可行性
  无论是已经敲定推进混改试点的企业,还是即将拿到最终试点"通行证"的企业,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完全意义上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中国联通虽属于整体混改,但严格意义上说仍是二级企业混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也表示,目前来说,尚未出现央企集团层面进行混改的实例。原因在于央企集团整体规模较大,资产结构、业务结构通常比较复杂,而且还涉及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要想在集团层面推进混改情况自然比较复杂,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也面临挑战。"所以,选择资产相对干净、业务相对简单、体量相对较小、推进相对容易的企业先行混改,比如一些央企子企业便可以先行",袁东明对媒体说。而且,如果涉及到央企一级企业层面的混改,还会牵涉到谁持有股权的问题。如果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持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或上市公司的股权,这就要求国资委像其他股东一样,国资委也需要转型。

  不过,上述央企层面尚未破解的集团混改难题,在地方层面已有成功经验可借鉴。

  媒体从国资委获悉,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层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云南白药公司控股股东白药控股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新华都,便是地方层面集团混改案例之一。

  国资委研究中心专项工作处处长王绛认为,央企混改主要难点还在于,央企与地方企业不同,集团层面体量太大,单一民企的加入很难对央企股权结构产生较大影响,而且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企业整体上市需要把握好节奏。其次,央企基本处于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需要慎重选择,分类推进。

  尤为关键的是,"合格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十分重要,应形成战略互补优势,又不能形成行业垄断局面",王绛对媒体说。

  按照监管层的思路,未来将从多方面入手,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包括探索在集团公司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特定领域,坚持国有资本控股,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其他领域,鼓励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包括引导在子公司层面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而且,监管层还将推动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二级及以下企业,以研发创新、生产服务等实体企业为重点,引入非国有资本,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理限定法人层级,有效压缩管理层级。明确股东的法律地位和股东在资本收益、企业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方面的权利,股东依法按出资比例和公司章程规定行权履职。

  从地方层面看,监管层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各地区区分不同情况,制定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指导国有企业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改革依法合规、有序推进。


(媒体)

  联通下周登场 能否引爆混改大主题?有人数板机构却已下车
  本周A股的一大热点无疑是中国联通公布了超预期的混改方案,受此利好影响,连续两日与国企改革相关的个股走势强劲。本周五,包括泰山石油、铁龙物流在内的多只个股涨停。

  不过,从盘后龙虎榜显示,多个机构席位却选择在此时卖出相关个股。其中,铁龙物流的卖出方中,机构席位占据了卖三和卖四位,共计卖出2262.87万元,占当日成交比例1.77%。泰山石油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卖二位的机构专用席位卖出2154.17万元,占该股当日成交额的3.06%。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中粮生化,机构卖出8988.13万元,占当日成交额的8.71%。

  其实,市场对于国企混改题材生命力期待颇高。此番混改主题的崛起和中国联通混改方案的出炉不无关联。中国联通在本周三停牌进展公告中表示,将于三个交易日内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并复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联通“大尺度”的混改方案,可以预计下周一复牌将出现连续涨停的走势。而与联通混改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纷纷停牌。多方资金如果想搭上混改的快车,在联通复牌前一个交易日率先抢占存在混改预期的个股也显得“有理有据”。

  在这种预期推动下,今日国企改革主题领涨市场。其中,铁龙物流、中国核建、泰山石油、洛阳玻璃、一汽夏利涨停,长春一东、中粮生化等涨幅超5%。油改概念和沪企改革主题也因此涨幅靠前。沪企改革主题里申达股份涨停,锦江投资上涨4.32%。油改概念中,滨化股份、中油工程上涨逾5%。

  兴业证券认为,联通超预期的混改方案是今年混改推进的风向标,未来或将出现多个“联通式”混改案例。从目前时间节点来看,投资者可以关注仍未正式出台方案的相关上市平台和第三批试点的油气领域混改公司。

  但从今天热点个股的龙虎榜表现看,一些机构资金对“混改”行情下周的前途有所疑虑,选择在众人“贪婪”时“恐惧”。从机构显身卖出榜单的三只个股的走势来看,铁龙物流和泰山石油涨停,中粮生化上涨6.93%。机构选择在此时离场,是否会对联通复牌后国企改革板块产生影响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肯定,此番机构获利颇丰。

  券商观点
  兴业证券认为,联通的超预期方案是一个风向标,也是决策层对前期经验总结后的新成果,看好未来多个类似联通“大尺度”混改案例的出台! 目前时间点上,建议关注:1)前期方案未正式出台的相关上市平台。第一批公布的六家混改试点央企,目前仍有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南方电网集团、哈电集团未公布混改方案,据7月17日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与腾讯阿里会谈,提出推动“双网融合”。建议重点关注铁龙物流、*ST佳电、中国船舶。2)第三批试点的油气领域销售公司混改。油气领域是第三批混改的重点,5月21日油气体制改革意见已落地,油气混改或提上日程。建议关注上海石化、泰山石油等。

  长城证券认为,对于中国联通本身而言,前期涨幅较高、市场预期相对比较充分,且中国联通A股混改方案公告三易其稿,可能对市场炒作本身有一定程度的降温,甚至可能出现利好出尽的情况。可关注中国联通产业链上主设备商如中兴通讯、亨通光电、烽火通信等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预期边际改善的投资机会,并关注此次参与的投资方如网宿科技、苏宁云商、光启技术、用友网络、宜通世纪、中国人寿、兴业证券(持有兴全基金51%)等上市公司中想象空间较大、较为活跃的投资标的。

  华鑫证券认为,第一,本周四,联通混改方案出炉,混改受益标的大幅拉升,国企板块集体走强,多数个股出现5%以上涨幅,其中,中船科技、中国核建、天房发展、洛阳玻璃、*ST佳电涨停,说明国企改概念板块目前已经获得场内资金较强的认可度,这无疑将大幅提升市场对于国改概念的风险偏好,另外,此前国电集团和中国神华合并方案也已经上报国务院,也将成为未来的一个事件引爆点,再加之后期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们认为国企改或将继续迎来密集的催化因素;第二,消费、周期是否已“廉颇老矣”?我们认为后一阶段消费和周期大概率将以脉冲性行情为主,趋势性行情难以演绎。

  建议关注:
  中国石化: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已启动,有望推动中国石化各项业务资产重估
  中煤能源:神华、国电如果合并,中煤可能受益于预期煤电联营+资产整合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流动性出现紧缩、相关行业政策低于预期。 (原标题:大BOSS下周登场,能否引爆混改大主题?有人准备数板,机构却提前下车了) (中国证券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科技有没有搞头?这家公司的答案是今年上半年净利润434.27亿原创 2017-08-18 王博 中国企业家杂志



早在2013 年的元旦致辞中马明哲就提出了“科技引领金融”的理念。

/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博  编辑 |  米娜  



2017年8月1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集团”,股票代号:香港证券交易所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公布了2017年中期业绩(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18日下午2点,平安集团核心高管分别是于上海、香港两地接受媒体群访。



2017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4.27亿元,同比增长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4,257.80亿元,较年初增长11%。



其中,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同比强劲增长46.2%;平安产险的原保费收入为1,034.43亿元,同比增速为23.5%,市场份额提升1.5个百分点;陆金所控股实现盈利,上半年财富管理交易量同比增长65.0%,机构间交易量同比增长45.4%。



打通协同效应



平安集团2017年半年报在寿险、产险等传统业务上的增长,与其一直的经营模式:围绕一个客户、提供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离不开。平安通过后台IT技术,把用户在银行、保险、理财的帐户打通,并推出平安一帐通平台,让所有的金融服务,包括围绕“医、食、住、行”展开。不仅如此,在陆金所、平安好医生上都会有平安的保险理财产品进行打通与展示。中报显示,平安集团上半年有1800万的新增客户,其中36%左右来自互联网客户,而一年前这一数字是22%。



在寿险方面,平安寿险会依托集团资源,匹配平台方主营业务,来挖掘特色场景。如和平安好医生步步夺金板块匹配,推出运动意外险;在医生问诊板块推出互联网门诊险等。2016年9月,平安人寿引入“产品+健康”理念,推出“平安福+平安RUN.健行天下”,以寿险保障类产品为基础,向上游的健康预防以及下游的医疗服务延伸。打破了传统保险产品固定费率、固定保障、无法细分人群的老模式,引入“精准定价”。



除了一帐通,平安寿险还有自己的APP产品金管家。金管家目前注册用户数1.5亿,引入多种平安产险、养老险及健康险的相关产品。客户可通过金管家App以及平安集团任意门链接入口进入平安旗下其他专业公司的线上平台,选取相关金融服务。



由于对个人客户价值不断挖掘,2017年上半年,平安的个人业务利润贡献达346.26亿元,占比79.7%,同比提升21.1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达1.43亿,较年初增长9.3%;集团客均合同数2.28个,较年初增长3.2%;集团实现客均利润241.66元,同比增长18.5%,而平安集团在互联网上的业务创新也有了较大增长。



金融科技走向前台



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与零销业务可以取得快速发展,与在金融科技的布局分不开。平安集团负责金融科技业务的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曾在采访时表示,平安集团每年在科技领域会投入70亿元。主要用于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优化客户体验。通过平安集团主账户整合金融、健康、生活3 大类账户,以整合金融账户为切入点, 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平安集团子公司如果对IT建设有需求,都是直接和陈心颖的团队沟通。当然一个金融集团要服务将近4 亿的互联网用户和1 亿多集团客户,不仅要做到金融级别的稳定持续运营,还要做到互联网级别的体验和效率, 平安的金融科技团队长期面临严峻挑战。但是,如果把这些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解决方案输出对于平安集团来说,又是一个核心竞争力。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的专利申请数高达1,458项。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以及图像定损技术更是业界领先。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在发布会上表示:“平安正在从资本趋动向资本+科技双向趋动转型,正在向开放平台、开放市场转变。除了资本盈利,还要做到技术盈利。”



其实,早在2013 年的元旦致辞中马明哲就提出了“科技引领金融”的理念。由于在内部做互联网金融和移动医疗都不太成功,马明哲才决定把走出平安集团内部的局限性,开始携手金融同业伙伴,打造更加开放的平台。如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甚至金融一账通,都是分别从股权、业务合作层面采取了更加开放的态度,与同业合作。



今年,陆金所已经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业务走出了国门。作为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的走出国门和中国网贷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性质不同。中国网贷公司虽在纽交所上市,但是业务主要还是在国内,而陆金所却已经在新加坡搭建了新型国际化的交易平台——陆国际,主要开展国际业务合作,这项国际业务也对计葵生的团队是一个新挑战。就在陆金所公布落户新加坡之前,团队还在加班加点,所有的流程与产品设计都要符合新加坡当地政策的规定,相当于原有在国内的每一个流程与规范都要重新调整。



从刚刚公布的财报来看,陆金所已经告别亏损,首次实现盈利。但是关于陆金所未来的上市计划,平安高管团队并没有给出回答。



人才内外结合



这次半年报发布会现场的问题,几乎都由平安不同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回答。平安银行董事长马明哲几乎没有回答任何问题,除了有记者提问到,平安的股价估值,以及平安集团的海外投资配比。马明哲表示平安的海外投资一直处于谨慎态度,未来也会如此,目前平安的海外投资占总营收的2%,而去年为6%。



近半年来,监管层一直对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过于敏感。而马明哲也于不久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个人署名文章,主要讲了平安的风控与金融科技创新。



从几年前开始,马明哲就有意让平安各大核心业务部门的高管在发布财报时接受媒体采访。在2017年初平安发布2016年全年报时,马明哲就在媒体问答环节,对着向不断向自己提问的记者说:“平安的各业务部门高管很专业,希望记者多向他们提问。”



明年是平安集团成立30周年,无论是引进摩根大通作为股东,还是引进麦肯锡的高管。甚至到现在,引进的陆金所的老大计葵生、还是韩国高管赵容奭。平安集团的外援高管在这家公司的每个转型时期,大都发挥了自己的历史作用。



2017年5月,著名银行家、前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JonathanLarsen(中文名:罗中恒)加盟平安,担任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并任中国平安全球领航基金的董事长兼CEO。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中罗中恒表示,将负责平安集团创新战略的研究、投资、引进、孵化及管理,并将重点关注与集团主营业务方向相关联的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科技的引进,构建优质的业务创新平台和先进的商业模式,帮助平安巩固及发展上述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



一边是引进外援,一边是对本土干部下大力气培养。其实,早在引入麦肯锡之前,平安集团在95年前后曾经大量派本土人员国外知名保险公司学习。但是,一是培养时间短,二是效果也并不明显。所以才开始大量引进外援。现在,平安的高管团队有60%都来自国外。从职位可以看出,平安集团对于引进的外援高层给予充分的信任,他们担任的都是核心岗位。而平安本土高管也在和这些老外同事的交往中,变得更加国际化与标准化。据悉,平安集团对于创新业务成果有清晰目标;对实现该目标有明确的KPI 设置;集团层面的PMO团队也会协调推进项目落地成长。



平安集团除了马明哲、孙建一、李源祥等这些元老是60后,平安很多主要业务部门的经理级岗位都是70后。用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的话来说,平安集团还是有“传帮带”的传统,老人带新人。但是,也可以看出,平安集团新一届高管的团队组建已经基本完毕。现在平安集团负责金融科技业务的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负责普惠金融业务的平安普惠董事长兼CEO赵容奭、CFO姚波都是70后。



2017年6月末,平安集团内涵价值已经达到7397亿元,较年初稳步增长15.9%。几年前很多人就会问,马明哲什么时候退休,也有对未来平安接班人的无限猜想。但是,从马明哲对平安的人才布局上可以看出,马明哲对于未来平安接班人的选择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媒:为什么中国旅游业远超印度?原因都在这里






时间:2017年08月19日 11:07:52 中财网




  印度“商业内幕”网站8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旅游业远超印度,原因在这里 对于印度旅游业而言,2016年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年份。旅游部预算增长了70%,有159亿卢比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活动。然而,作为莫迪去年11月宣布作废货币的直接反应,印度旅游业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受损。以下是印度旅游业未能达到类似于中国所取得成就的原因:
  基础设施 尽管国内旅游人数增长了4倍,印度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并未有大的发展。在印度,很少看到新建的酒店。与中国相比,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北京的星级酒店房间数量相当于印度全境的数量。截至2015年,印度全国仅有10万间星级酒店房间,而北京则拥有13万间星级酒店房间。

  支出 缺少酒店住房令印度游价格昂贵。德里或孟买每晚售价400美元的房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不超过100美元。此外,自由行税负过高是印度旅游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硬伤。税种太多,这使得旅游成本居高不下。

  市场规模 中国旅游市场增长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其规模。中国远比我们国家庞大,拥有大量旅游景点。许多来印度的外国游客选择文化和自然景点,希望远离城市。而在中国,吸引人的主要是城市。

  交通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远高于印度,二者毫无可比性。与印度相比,游客在中国可以更容易、更舒适地旅行。中国的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比印度更快、更安全、更现代。

  安全 印度发生了无数起针对外国游客的偷窃、性侵和骗局案件。此外,旅游陷阱也令印度对于旅游者而言变得不安全。2015年,来到印度旅游的女性游客人数相比前一年减少了35%。游客对于中国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在中国,游客可以走在黑暗的城市街道中而无需害怕。(.新.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员工持股计划坑了自家人:多家现浮亏 展期成缓兵之计






时间:2017年08月20日 05:59:06 中财网




  自证监会2014年6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员工持股计划一度被市场热捧,逻辑很简单:上市公司总不至于“坑”自己人吧?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2015年初至2017年8月18日,A股公告已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共393家,其中亏损比例超过50%,而不少公司在存续期满后,选择了延期应对。

  员工持股计划亏损压力大,展期成“缓兵之计”
  据统计,2015年初至今A股共有464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涉及393家上市公司。然而,以往被视为股价安全垫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然“走样”。截至8月18日收盘,上述464份员工持股计划中跌破成本价的有253份,占比55%。

  其中,万达信息亏损最大,浮亏比例约80%,其次,吴通控股、香雪制药、金运激光、武汉凡谷的亏损比例达60%。

  时报君统计数据发现,有两个时间段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浮亏(亏损)比例较高,分别是2015年6月1日~9月30日及2016年1月1日~2月29日。也正对应A股大幅下跌的情形。

  值得关注的是,有不少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或存续期满后,面对亏损都选择展期应对,比如辉煌科技、平潭发展、雪迪龙、武汉凡谷、永贵电器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展期公告。

  “对于浮亏的员工持股计划,如果上市公司不采取一些拯救措施,而是直接在二级市场平仓,那么参加持股计划的员工将承受亏损的后果。”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展期是比较受上市公司欢迎的一种解决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寄希望于未来股价上涨。

  有不少投资者认为抄底员工持股有良机,沪上一位基金投资经理认为,抄底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股票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公司员工认购股份锁定到期之前,如果公司股价仍较成本价折价较多,则很可能会释放积极信息促使股价回升,适当减亏。虽然上涨概率不是百分之百,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长江证券分析师在接受时报君采访时表示,不少投资者视员工持股计划成本价为重要投资参考,其逻辑是,上市公司不会轻易让自己员工亏钱,否则持股计划将失去激励意义。但有种情况需要注意,员工持股计划如果当初放了杠杆,面临亏损也不得不“割肉”,投资者被套的可能性也很大。

  员工持股计划无法展期只能选择“割肉”
  并非所有员工持股计划都能选择展期,也有巨额亏损无法展期只能割肉的案例。最惨的当属万达信息员工持股计划在今年7月24日-25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斩仓。

  据万达信息大宗交易数据显示,7月24日700万股的成交价格为12.59元,成交金额为8813万元,7月25日合计卖出755.58万股,成交价为12.42元,累计成交9384.35万元,两次合计成交18197.35万元。

  万达信息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大成基金-万达信息1号资管计划于2015年6月8日~10日陆续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合计达727.79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1.45%,购买均价为137.26元,存续期为36个月,公司于2015年6月11日实施了权益分派方案,每10股派1元人民币现金,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现金股利72.78万元,持有公司股票增至1455.58万股。

  为何万达信息无法选择展期员工持股计划,长江证券某分析师向时报君表示,员工持股计划不展期,可能是因为资管计划做了超过1:1的银行杠杆,存续期内监管层提出了相关要求,配置杠杆不能超过1:1,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到期后不能展期,不少之前杠杆比例过高的员工持股面临存续期届满不能续期的情况,不得不清仓“割肉”。

  类似情况还有金运激光。据金运激光大宗交易数据显示,5月11日68.15万股的成交价格为18.55元,成交金额1264万元,按照当时购买均价53.83元/股计算,这次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达66%。

  还有汉威科技,3月14日晚公司公告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汉威电子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约为49元/股。在公司公告的前一天(3月13日),汉威电子发生了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数量相同(179.8万股),成交均价仅为19元/股。

  据时报君了解,当年汉威科技员工持股通过资管计划做了1:2的银行杠杆,因此不得不得不选择亏本减持。  .证.券.时.报.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先后组建有12大军工集团,海陆空,全方位捍卫着国家和平。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这12家军工集团,最早组建成立的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最晚成立的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去年5月刚刚注册




下面一一介绍这神秘的12大军工集团!






1、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又名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拥有中国长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0多家工业企业




主要生产枪械、高炮、战车、自动步枪等。




上市公司:中原特钢、长安汽车、建摩B、利达光电、江铃汽车、中国嘉陵、西仪股份、东安动力、天威保变等。


2、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子集团和直管单位46家,


主要生产装甲战车、防务导弹、远程火箭炮、重型车辆,代表产品包括99式主战坦克、轮式装甲车、轮式自行突击炮等。


上市公司:华锦股份、北方国际、北化股份、长春一东、光电股份、北方股份、北方导航、凌云股份、晋西车轴、北方创业、江南红箭 等


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下辖200余家成员单位。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


上市公司:哈飞股份、洪都航空、中航电子、成发科技、中航黑豹、中航动力、中航飞机、中航重机、航空动力、中航机电、贵航股份、成飞集成、中航光电、中航三鑫、中航地产、飞亚达、深天马A、天虹商场、中航电测、中航资本


香港上市的中航科工、中航国际控股、中国航空工业国际。


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境内共有57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主要产品包括巡航、洲际、防空、地空导弹等,代表产品为东风系列导弹以及配套特种车辆。


集团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航天信息、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发展、航天长峰、航天科技、航天电器。


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成立于1999年7月1日,前身源于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目前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14家专业公司、9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属单位。


主要产品包括运载火箭、导弹、无人机、卫星等,代表产品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上市公司:中国卫星、航天机电、航天动力、航天电子、中国航天万源、航天控股、亚太卫星、四维图新、乐凯胶片、航天工程、乐凯新材、康拓红外


6、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截至2013年底,中船集团共拥有近50家下属企事业单位,包括9家科研院所,其中2家已改制为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驱逐舰、潜艇、油轮、补给船、导弹艇。代表产品包括052D中华神盾级驱逐舰、快速导弹艇等


上市公司:中船股份、中国船舶、广船国际



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是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所属二级成员单位58家,上市公司6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


主要产品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公共安全等,代表产品包括各型号地面雷达以及空警2000预警机上的雷达


上市公司:包括国睿科技、杰赛科技、海康威视、太极股份、华东电脑、四创电子、卫士通。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


主要产品各类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军辅船舶以及各类水中兵器。主要产品包括潜艇、航母、驱逐舰、鱼雷、补给舰等,代表产品辽宁号航空母舰。


上市公司:中国重工、风帆股份


9、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集团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由所属的工业企业、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和事业单位组成。


主要产品各类型核电站以及核武器。是我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核电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是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以及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的专业供应商。


上市公司包括中核科技、中核国际。


10、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1999年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2004年国资委批准集团公司主业为“军工工程,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术研究、服务”。集团共有7家全资子公司(包括一家核工业工程勘察院),3个控股公司,并参股1家公司


1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成立于1989年5月,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集团现有近50家二级成员公司,拥有14家控股上市公司。


核心业务分布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在集成电路与关键元器件、软件与系统集成、高新电子、计算机及核心零部件、移动通信终端与服务、电子商贸与工程等六大业务领域。


上市公司包括:上海贝岭、深桑达A 、中电广通、长城电脑、中国软件、长城信息、华东科技、南京熊猫、振华科技、彩虹股份、中电控股、冠捷科技、晶门科技、彩虹新能源、光谷联合。


12、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5月在京注册,注册资本500亿,中航发庞大的家族体系涉及40多家单位, 几乎包括中国所有航空发动机相关研制单位,总资产达1100亿元人民币。同时也将成为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三家A股上市公司的实控人,这三家公司原属中航工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联通混改“定价玄机”

在证监会对中国联通的定增实施个案处理的情况下,中国联通8月20日晚间正式发布了非公开发行预案,同时公布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结构调整基金)转股协议以及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标志着其以“定增+老股转让+员工持股”交出了混改答卷,三项并列运作合计涉及资金高达77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联通并列实施的三项运作中,定增和老股转让过程中的定价一致,而员工持股的定价则明显低了很多,为3.79元/股,与每股净资产只差了0.09元。不过,对于这一股权激励定价,市场认为是符合相关规定的。但是,想要成功渡过锁定期并减持还有一道业绩门槛,即业绩承诺,如2018年利润总额要达到87.68亿元。相比2016年利润总额5.81亿元,要在两年内实现利润增长14倍;2020年利润总额不低于253.5亿元,比2016年增长42.6倍。在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下,要达到目标,中国联通可行的方式之一则在于降本增效,以成本降低换取利润空间。

8月21日,混改标杆中国联通(600050.SH)复牌一字涨停,收盘于8.22元/股,港股中国联通(00762.HK)当日最高冲至13.24港元/股,双双创下两年多来的新高。

前一日晚间,中国联通正式发布了非公开发行预案、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结构调整基金)转股协议以及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标志着其以“定增+老股转让+员工持股”交出了混改答卷,三项并列运作合计涉及资金高达779亿元。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表态对中国联通的定增实施个案处理,并明确适用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再融资制度修订前的规则。

在分析人士看来,混改是中国联通新的机遇,本次混改无论是从大股东股份稀释程度看,还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资质看,都比较彻底。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联通并列实施的三项运作中,定增和老股转让过程中的定价一致,而员工持股的定价则明显低了很多,与每股净资产只差了0.09元。

混改“三宝”并列运作

作为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的混改本身就备受关注,此番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也是明星互联网公司云集,再为其添上一抹亮色。

根据非公开发行预案,中国联通拟向中国人寿、腾讯信达、百度鹏寰、京东三弘、阿里创投、苏宁云商、光启互联、淮海方舟和兴全基金等9家机构投资者合计发行90.37亿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617.25亿元,最终用于联通运营公司的“4G能力提升项目”、“5G组网技术验证”等,定增价格为6.83元/股。

在联通混改风的带领下,参与其定增的4家上市公司8月21日复牌后在二级市场也齐飞舞。其中,2亿元投资认购方淮海方舟的宜通世纪(300310.SZ)一字涨停;斥资4亿元认购兴全-网宿联通定增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的网宿科技(300017.SZ)盘中一度涨幅达8.8%;1.7亿元投资淮海方舟的用友网络(600588.SH)盘中最高涨幅达到8.84%;斥资40亿元参与联通定增的苏宁云商(002024.SZ)盘中最高涨幅达到5%。

不过,网宿科技、用友网络和苏宁云商均冲高回落,至收盘苏宁云商涨幅为0。对此,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指出,“联通混改基本是人尽皆知,眼下是利好兑现阶段,有不少资金收益兑现了就选择落袋为安,而有些资金则可能会高位接盘被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只是方案出来,对参与方有哪些业务协同还未可知。8月21日,网宿科技证券办人士表示,“网宿跟联通之前长期都有业务合作,具体业务往来不太方便透露。参与定增后,具体有哪些业务深入合作还不清楚。”

另外根据转股协议,中国联通向结构调整基金协议转让公司约19亿股,转让价格为6.83元/股,合计转让对价为129.75亿元;按照股权激励草案,中国联通将向核心员工首期授予8.48亿股限制性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2.13亿元。

这也意味着,通过“定增+老股转让+员工持股”三宝,中国联通此次混改将合计涉及约779亿元资金。交易全部完成后,联通集团合计持股从62.74%锐减至36.67%,9名定增认购方和结构调整基金合计持有35.19%;员工持股计划将持股2.7%,剩余25.4%是公众股东持股。

“从联通混改方案的构想和实质性内容,引入的都是互联网巨头,应该有较为对等的话语权,另外在联通混改方案中,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高达63%,混改成功的话将降到37%,属于真正彻底的混改。从国有持股的一股独大,混改了相对控股的地位,更有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民营资本才有运作的空间。”8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原创 2017-08-13 Lachel L先生说


前阵子,喜茶风靡全国的时候,有一次,经过一家商场,看到一家新开的喜茶,门口毫不意外地排着几十米的长队。

排队的人中,男女老少均有,居然还有不少穿着正装、提着公文包的白领。有些明显赶时间,频频看表,左右张望,在原地不耐烦地跺脚。

好奇心起,我观察了一遍整个队伍,想知道他们怎么消磨时间。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90%的人,在玩王者荣耀。

是的,这两个当下最热的词汇,就这样结合在一起,毫不违和。

尽管「Don't judge」是我的信条,但当时还是不可抑制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这些人为什么这么闲?

为什么他们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耗费在这些事情上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列举出十几条「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排队买喜茶」的机制。但设身处地,真的让我排几个小时队,去买一杯奶茶,我还是会觉得,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同样,作为一个体验过纯文字MUD的老玩家(暴露年龄),我也完全理解游戏背后的一切机制。但是,每天把几个小时的时间耗费在游戏上 —— 这仍然会让我觉得:太奢侈了。

有这么多时间,看看书,不是更好吗?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呢?如何应对全球化。

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有点三俗的译法)。

「奶头乐」战略,具体是什么呢?

一,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具体而言,包括色情业、赌博业,发展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

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这个战略成功了吗?

目前来看,挺成功的。



是的,我说的就是一切偶像剧、明星、娱乐圈、微博热搜、暴力冲突、情绪煽动、阶级对立、低幼化游戏。

我们日常的视野中,充斥着这些信息。但这其中,99%的东西,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我们也没有哪怕一丁点价值。

微博热搜,可以买,可以冲,给够营销团队的钱,想上什么就上什么。

百度新闻,绝大多数是标题党,不是哪个明星出了新戏,就是谁谁又闹了绯闻。

更别说今日头条之类的资讯平台、和朋友圈里疯传的各种推送了。

奇葩说第一季刚出来的时候,眼前一亮,毕竟算是一档有价值和内涵的综艺,非常难得。

但看了几期之后,你会慢慢发现,思辨开始让位于煽情,逻辑永远辩不过故事。

看实时投票,感受最鲜明的是:观众并不在乎逻辑,并不关心谁说得有理,他们只关心谁说得更声情并茂。通常背景音乐一转,开始变成钢琴独奏,情绪酝酿起来了,票数就开始变化了。

那群选手里面,我比较欣赏的,是陈铭。

无论是思考的角度,还是逻辑论证,单单论表现来说,都高出其他人不止一个档次——当然,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水平不高,很可能只是选择的路线和策略不同而已。

但节目组苦心孤诣,一定要给陈铭安上「鸡汤王」的标签;每次他起立发言,马薇薇总会扯一句「又开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了」—— 如果我是陈铭,我想,我一定不会喜欢这种感受,因为这是一种曲解和侮辱。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观众只能理解这些。

最近,知乎在讨论一个话题: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V,靠爆照、编故事、抄袭段子起家,拿到几千、几万的关注?

有人说得很好:同一个人,爆照回答1000赞,写情感故事1000赞,科普专业知识、还得到编辑推荐和一帮大V点赞的回答,才不到100赞 ——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麦克卢汉说过一句话: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

在这里,也是一样的:我们选择了怎样的媒体,媒体就用怎样的方式塑造我们。



无独有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渐步入「低智商社会」。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的操纵,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他甚至提到一个事情:

通过「安保斗争」,日本政府认识到,如果对过激的学生运动放任不管的话,就会导致政府下台,所以政府就从此开始实行「愚民政策」。这其中的代表性举措,就是推行「偏差值教育制度」。

大前研一这样解释道:

由于偏差值制度的实行,人的能力被数字化了,所以日本的学生经常会被问到「你的偏差值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代是不会有危机意识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个社会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将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来解决。自己用不着去浪费脑细胞,只要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他们习惯于在同一班级或者是同一年级组中作比较,然后认为那些高偏差值的人,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去政府部门工作。同样,能进入媒体工作的人也被认为是高偏差值的人。

所以,他们认为政府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对的,媒体所说的话也全都是可信的。

日本社会的现状就是这样。人人都把政府和媒体当做自己生活的指南。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思考和反思。

这岂非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奶头乐」?

通过阻断你的希望,让你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独立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环境。



私下里,我跟一帮朋友聊天的时候(嗯,就是大家熟悉的高太爷、曾少贤、孙圈圈……),大家都会说:我们选择了 Hard 模式。

因为,愿意深入思考,愿意看我们文章的人,本来就是小众。

大众喜闻乐见的是什么呢?情绪,观点,立场,站队 —— 看文章就是为了放松的,最好别让我再去用脑子。

毕竟,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 —— 偶像剧,大片,综艺,娱乐圈花边,网络游戏,热点消息,诸如此类。

我们每天光是保持专注,其实,就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拿热点资讯来说。一条 APP 推送,背后都是一个运营团队,群策群力,经过初稿、初审、复审等一堆环节,有着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作支撑,用尽各种文案技法,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点进去。

同样,一款网络游戏,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 —— 目的是什么?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

一个综艺节目,背后可能是精确到秒的台本,现场五六个机位,多次的彩排、训练,从场景到灯光到音乐,再到人物的服装、语气、动作,全部精心调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沉浸进去,在观看的时候,忘掉时间的流逝。

而反过来,无论是学习、阅读、思考、写作,这些事情,哪一件有着这么强大的阵势?将「触及成本」降到这么低?

不存在的。

这就是消费娱乐文化为我们创造的牢笼。

而我们正心满意足地,一步步走进去。



当然,我并不反对适当的娱乐,否则活得也太累了些。

但是,更常见的现象是什么呢?下班了,一身疲惫,想着「今晚要学习」,忍不住还是把手伸向了手机,刷起微博,玩起王者荣耀。放下手机已是深夜,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努力吧」,一边洗澡、洗漱,然后睡觉。

第二天,重复着跟前一天一模一样的生活。

这是很正常的。前文讲过,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它们背后有着庞大的团队,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去降低你触及它们的「阻力」。

它们会在你视野中不断出现,用各种资讯、消息提醒你,诱导你去点击。一旦点击了,就再也不会给你机会离开。

想一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目标做过一些事情了?

这里面最严重的是什么呢?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你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人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

所以,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再产生情绪的波动,很难去投入到一样东西上面,很难专注去做一件事情。

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被周围的环境,塑造成了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

习惯了轻而易举能获得大量愉悦感,你就会慢慢对这种愉悦感脱敏。

久而久之,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了,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

相对而言,愉悦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为 —— 比如学习,阅读,思考 —— 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最后,我想给你几个建议:


1. 拒绝低幼化的语言刺激

什么是低幼化的语言刺激?绝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都是。诸如「我也是醉了」「666」「扎心」「你看这个面,它又长又宽」……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

我并不是说「牛逼」就一定不如「厉害」「优秀」「出色」—— 但如果有一天,我们要表达「厉害」,只会说「牛逼」,这岂不是很可怕?

日常生活中,尽量拨出一定的时间,看深度的、优秀的书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


2. 拒绝抢夺注意力的低劣产品

如果可以,拒绝从众,拒绝那些肤浅的综艺、影视剧、热点消息、娱乐圈资讯,只看最优秀的作品。

什么是最优秀的作品?至少,是有突破性的,不反智的,引发思考的,有诚意的,需要动脑子的 —— 《黑镜》就很不错,《权力的游戏》也还可以。

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不动脑子,能带来短期的愉悦和轻松,但长期来看,它只能导向空虚和无聊。


3. 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找到一件有长期收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感 —— 这是一件你需要在30岁前做到的事。

很多人问我:你不看剧,不看电影,不看综艺,不聚会,不玩游戏,你平时究竟都干些什么?

我说:学习啊。

他们问:不会觉得无聊吗?

每每获得一个新知识,每每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所带来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怎么会感到无聊呢?

所以,请找到一件能够带给你长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把它安排进每天的日程中。

不需要追求物质收益,也不需要苛求成为领域专家,它的意义,是帮助你对抗慵常、平凡、索然无味的日常生活。让你保持头脑的清醒。

这就足够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vyvy 于 2017-8-22 20:07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连最大手大脚的买家都走开了,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中国已经发布了关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指导方针。目的是“促进海外投资的健康发展,并防范风险”,这些风险指的是避免让中国企业债务进一步扩大(尽管其中大部分债务都已经是接近坏账),避免这些债务爆发,避免触发一场金融危机。而且,这是中国要避免的。

因此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被重点“照顾”,它们在海外商业房地产(如办公大楼和公寓楼)、酒店和好莱坞的投资将受到打击。

什么是允许的:

该指导方针试图推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并加深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国家的合作。

中国将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建设之中”。

这些企业有责任带头出口中国优秀的技术装备,提高国家的研究和制造能力,通过在原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方面的审慎合作来弥补能源和资源的短缺。

什么是受限的:

其他投资将受到“限制”,特别是有关“有悖与和平发展和双赢合作,违背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项目,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在这些受“限制”的对外投资和收购中,直接影响到美国市场和估值的领域有:房地产、酒店和娱乐产业。

在这三大领域中,已经有一些大型交易遭遇流产——或者说在成功之后,中国收购方又被迫出售这些资产。

根据Dealogic的数据,由于监管压力,今年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美国公司的收购总额相比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5%。去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收购总额达到652亿美元,其中包括海航集团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Hilton Worldwide)25%的股份。

Dealogic指出:“此后,中国监管机构一直在审查和拒绝了越来越多的交易。”这是遏制资本外逃和人民币贬值的又一措施。美国方面也加紧了审查,特别是来自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的压力,该委员会担心中国的投资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中国加强监管对于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会有多大影响?

中国企业在过去两年在美国已经收购了170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包括办公楼和公寓楼。并且收购集中在一些热点城市。

在曼哈顿,中国企业占到第二季度商业房地产交易的一半。这包括中国企业5月份以22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公园大道245号的45层办公大楼。

根据Cushman & Wakefield的数据,在新建房地产项目融资方面,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商业房地产的外国投资者中排名第一。仅在2016年,中国就在美国投资了190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其中前三名的地区是:曼哈顿、旧金山湾区和洛杉矶。

来自中国的资金“改变了洛杉矶的天际线,振兴了这里的街区,并带来了更多的投资”。这份于3月份发布的报告担心一旦监管更加严格,由中国公司资助的摩天大楼项目会遭遇资金中断的危险,这就包括洛杉矶市中心的超高层公寓大楼Metropolis,即将动工的Oceanwide Plaza,以及上海升龙集团资助的三座塔楼。其中一座塔有望成为洛杉矶最高建筑。

关于中国如何控制流向大企业集团的信贷、遏制其增长、肆意借贷和炒作,甚至令它们退缩的传言已经有几个月了。其中一个重大问题是,资产价格在过去八年里涨到了高位,而这些中国公司恰恰在高峰时期大量借贷买入这些资产。中国当局担忧债务问题和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它们正在采取措施来防范这种风险。

现在我们看到了官方公布了此类声明。

对于美国市场的估值来说,这是一次毁灭性打击。中国一直是美国市场的一个大买家和大开发商,并且价格在它们看来并不重要——看起来越高越好,这样就能借到更多的钱。由于中国限制这种资本外流,其他受到中国国有银行支持的大手大脚的中国买家可能无法再重蹈覆辙。然后这一切都完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发表声明称,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等领域对中国正式启动贸易调查。

  美方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国内法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对外发出破坏性信号,引发国外媒体高度关注,包括美国产业界在内的国际舆论对此普遍表示担忧。

  “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301条款”赋予美国总统单方面实施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权力,强调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其他国家“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的损害。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审查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包括中国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曾频繁对贸易伙伴发起“301调查”。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301条款”其实已渐渐被弃用。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7日刊发的社论《贸易纠纷不应沦为政治工具》指出,国际贸易应秉承自由和公平的原则,不应与地缘政治、人权等议题挂钩,更不能沦为一个国家打击另一个国家的政治工具。

  《联合早报》21日在另一篇社论《中美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指出,特朗普决意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指出,特朗普只不过是利用美中贸易作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但这种做法很可能引来一场贸易战。

  路透社在《经济民粹主义依然在白宫徘徊》一文中认为,尽管拥护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高级顾问、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已经离职,但其他反对自由贸易的人士还将继续影响美国政府,经济民粹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

  英国《金融时报》则指出,动用“301条款”极具挑衅性,这更像是使用大棒一样的贸易工具打击中国。美国的行为方式实际上集法官、陪审员和执法人员等角色于一身,对它所认定的问题进行处理。动用如此强硬的武器可能带来全面贸易战爆发的风险。

  “贸易战不仅无益于争端的解决,而且会给美国和中国都带来伤害”
  在中美利益交融日深的今天,双方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合作格局,“301调查”这种过时的单边主义举措对双方无益,美国企业同样可能因此举受损。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8日的报道用具体数据来说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美中两国经济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美国发起贸易战,不仅无益于贸易争端的解决,而且会给美国和中国都带来伤害。文章说,从2001年到2016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速远远高于对华进口的增速。2016年,中国成为美国大豆和民航客机最大出口市场,以及美国棉花、汽车和集成电路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不仅仅会伤害中国的制造商,也会给上下游供应商以及美国的零售商带来伤害。美国将可能不得不接受比以往更高的进口商品价格。此外,美国在中国的企业也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

  德国《世界报》14日发文称,如果“301调查”最终导致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对美国本身毫无益处。文章援引国际金融专家的分析称,“贸易保护措施只会让美国诸如钢铁等少数行业欢欣鼓舞,却无助于抵消贸易逆差”。文章认为,如果启动制裁,例如收紧甚至中断从中国进口稀土,美国整个计算机行业都会陷入困境。

  “华盛顿人为限制中国进口的做法,会让美国自己更痛苦。”俄新社17日指出,一旦提高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白宫惩罚的实际上是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美国商品进口,美国厂商就难以在中国销售农产品、飞机、汽车等商品。“中国寻找新供应商要比美国寻找新消费者容易得多”。

  俄新社援引俄罗斯战略交流中心主任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的话说,中国经济已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紧紧融为一体。一方面想要破坏中国经济,另一方面又想保护美国经济和消费者,是不可能的。如果爆发贸易战,美国企业可能失去中国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大规模消费市场。与已经过分饱和的美国市场不同,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其购买力不断增强。美中贸易战没有赢家。

  《联合早报》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中美在经贸方面的依赖程度已越来越深,单方面的贸易制裁最终受影响的是中美两国的消费者和企业,中美应避免两败俱伤,况且贸易仅是中美关系的其中一个议题,双方通过各种方式化解歧见、寻求更大的合作机会才是正确选择。

  “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各方必须谨遵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
  新加坡《海峡时报》20日指出,美国发起“301调查”几乎意味着中美贸易战拉开了序幕,而中美贸易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援引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史伟哲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警告称,如果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将对德国企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史伟哲强调,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各方必须谨遵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

  日本《读卖新闻》称,动用“301条款”对于美国来说是把“双刃剑”。美国如果单方面上调关税,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会反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电脑、智能手机、纺织品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如果美国的制裁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美国人民的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该报援引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话说,美中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影响,日本方面会密切关注这一情况。

  德国《世界报》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前对贸易保护行为提出过警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虽然可以带来内部经济的短暂改善,受到选民欢迎,但最终将危及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者终将是输家。

  “当今时代,很多商品早就不是由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单独生产完成,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很可能附加值来自韩国或者日本,甚至美国自身。”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指出,全球商品的生产和价值链早已错综复杂地绑在一起,美国强行挑起贸易战,链条上的多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在华利益一旦受损,必然会站起来反对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人.民.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08-03 姚斌 一只花蛤
我的一些朋友持有的股票一向很多,而我持有的股票却一向很少。即使过去还没有做价值投资的时候,持股也就是一两只,从未超过三只,更多的时候只有一只。

那时可能是看了太多的富豪榜的缘故吧,因为上富豪榜的人是很少持有许多股票的,比如比尔·盖茨只有微软,拉里·佩奇只有谷歌,刘永好只有新希望,张宏伟只有东方集团,因此我深信持有一只股票可以成为富豪。

现在我知道这样做法其实与我的朋友差不多,都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他们因为风险而“分散”,我却因为风险而“集中”,而且,因为毕竟我不是实业家,仅仅是普通的投资者而已,在无法更深入了解企业的基础上,那样贸然地大量持有一只股票,风险还可能更大。

彼得·林奇说得好,“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在一只股票上是不安全的。因为尽管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研究分析,但你选择的这家公司有可能会遭受事先根本预料不到的严重打击。”

后来,学*了价值投资,才明白持有股票的多与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所持
有的公司股票了解了多少。如果对所持有的股票都不了解或者不熟悉,多或者少都将蕴含着风险。

后来,我又知道,集中持有是价值投资的重要方略。不管是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还是比尔·瑞尼、娄·辛普森,他们的投资组合只集中在有限的几只高利润的股票上,这不但会降低风险,而且有助于产生比市场的收益率高得多的收益。这正好与80﹕20原则相吻合:80%的投资利润来自20%的股票。在这一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巴菲特,《福布斯》专栏作家马克·赫伯特说,“巴菲特将自己集中投资的股票限制在10只,对于一般投资者集中投资股票的家数建议最多20只。事实上,他集中投资的股票只有5只左右。”

约翰·梅内德·凯恩斯很早就认识到集中投资的重要性。1934年,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发表《证券分析》的那一年,凯恩斯致信他的一位同事,解释他的把资金集中在几家公司身上的理由,“认为把资金分散到众多自己并不了解也不特别信任的公司中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我个人感觉,在一段时间之内,我完全信赖的公司很少超过两三个。”因此,他有意把股票限制在少数几只上。

菲利普·费雪也提倡集中投资。他总是说他宁愿投资于几家他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投资于众多他不了解的公司。费雪认为,“许多投资者,包括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你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

因此,一般情况下,费雪将他的股票限制在10家公司以内,其中有25%的投资集中在3-4家公司身上。“我知道我对公司越了解,我的收益就越好。”费雪的儿子肯,一位出色的资金管理者,他是这样总结他父亲投资哲学的,“我父亲的投资方略是基于一个独特却又有远见的思想,即少意味着多。”

《巴菲特之路》的作者罗伯特·海格卓姆曾借助计算机普通股票收益数据库,挑出1200家公司,时间跨度从1979年到1986年,涵盖了公司的利润、收入和证券收益。然后进行随意组合,形成12000个不同规模的投资组合。接下来,海格卓姆计算每种投资组合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年平均收益率,以10年(1987-1996年)为期,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趣的发现:

1、在包括25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中,最高收益为16%,最低收益为11.4%。

2、在包括10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中,最高收益为18.3%,最低收益为10%。

3、在包括5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中,最高收益为19.1%,最低收益为8.6%。

4、在包括15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中,最高收益为26.6%,最低收益为6.7%。

再看一下18年期的投资组合,其趋势与10年期基本相同。这就让海格卓姆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

1、运用集中投资组合,你就有更多的机会比市场做得更好。

2、运用集中投资组合,你也有更多的机会比市场做得更糟。

得出第一个结论的理由是,因为采用由15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有1/4的机会战胜市场,而采用由25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机会仅1/50。

至于第二个结论,它强调了选择股票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没有选出正确的或深入了解的公司,那么他就会表现出惊人的低水平。当然,超级投资者一般都会把投资组合集中到他们认为最好的公司,以产生高额的投资收益。

或许有人说,彼得·林奇不是也曾持有上千只股票吗?因此分散投资是可行的。但是林奇已明确表示,尽管他总体上持有1400只股票,然而他却有一半的资金集中投资于100只股票,2/3集中投资于200只股票,仅有1%分散于500只股票中,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跟踪这些公司的变化。

就林奇个人而言,他更倾向于集中持股。如果投资者刚好对某种类型的股票有着特别深入的了解,那么,他认为投资者就更应该集中投资于这只股票。林奇也一再告诫投资者,要把股票看做是你的孩子,但是养孩子不能太多,因此他建议业余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同时持有5只以上的股票。

从凯恩斯到费雪,再到林奇,他们都有意地将投资集中在产生高于平均业绩概率最高的几家公司上,这绝非偶然,因为集中投资确能产生高收益。与此相反的是,普通投资者则认为持有的股票越多越好,其结果是把很少的资金投资于十几只,甚至几十只股票,就如同巴菲特所说的“开了一家动物园”,以求得“安全”,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那些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的人,多元化毫无意义。”不但没有意义,而且鲜有分散投资者能够带来辉煌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多就是少”。而对于那些集中投资者,他们持有的股票可能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只,但是,正是这为数不多的几只,却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超额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少就是多”。

巴菲特将这种集中投资的精髓简要地概括为:“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如今,我的投资组合也不会超过5只股票,所涵盖的行业大都集中在金融、消费等上面,我有这样的认识,我自己都觉得比当初进步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3年多来罕见!人民币悄悄发生了这样的事






时间:2017年08月23日 09:04:39 中财网




  比起一年前汇率的大起大落,你有多久没关心人民币汇率走势了?
  我们且报下今天的汇率战况:8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度上调112基点,报6.6597,创下自去年9月22日来最高纪录--这就是过去11个月里,人民币汇率默默发生的事情。

  厉害了!如果保持这个上升势头的话,那么美元就更麻烦了,持有美元的人真要哭了,做空人民币的更要嚎啕大哭。

  央行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之后,果然成效显著,人民币贬值预期已大幅减弱,而且人民币升值预期正在自我强化。央行参事盛松成甚至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底有望升至6.5.
  哪些人可是暗暗地笑? 人民币升值对于热爱海外旅游的驴友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而且对于国内债券、股票等人民币资产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因为通常来说,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外汇占款恢复,外汇占款恢复将派生更多货币,将大大改善国内市场流动性。

  然而,迄今为止,类似以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持续性外汇净流入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带来资本的持续流入。这个下半年最重要的宏观变量之一,仍然需要持续观察,短期内,对于资金价格和非银机构融资成本仍然是一个考验,银行“负债荒”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善。

  人民币对美元还要升!
  上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加大并迅速打开6.7关口,使得看空人民币的外汇炒家亏损不少。人民币这么大的升值幅度出乎意料,持续时间和幅度均为2014年来所罕见。

  从去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下跌,中间价跌破6.5关口,到去年底突破6.8、6.9两个关键点位。

  到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默默持续回升,始终保持着升值的趋势,累计升值幅度超过4%,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乐观情绪有所升温。人民币的升值已经成为目前市场阻力最小的方向。

  瑞银:
  中国第二季度的外汇储备是3年来首次出现季度升幅,按月来看,7月外储规模也已连续6个月增长,这显示自2016年底以来的资本管控措施对减少外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美元的走弱也进一步促使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而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回暖和央行对中间价的调强也支撑了人民币汇率。

  央行参事盛松成:
  在中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半年稳中有升,至年底完全有可能到达6.5-6.6的区间内。

  要加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管理。不主张一次性把汇率放开、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因为市场可能出现超调,这会伤害我国经济,我认为应该加强预期管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这并非“保出来的”,而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自然结果,主要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汇率是有羊群效应的,是有预期效应的。从近期来看,市场机构对于人民币的后期走势判断相比年初已不可同日而语,大部分市场人士均认为人民币下半年将维持稳中有升态势。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哪些好处尽管由于严格的资本管制,资本流出受限,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享受当下升值好处。

  1 出国旅游
  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对于出境游,当然是极好的。

  在国内多数地区,旅行社的境外合作方提供的报价多是以美元为单位。对于境外出行的游客来说,人民币升值与否一直是询问最多的话题之一。

  今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6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旅行逆差高达7666.2亿元,可见普通居民正在享受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便利。

  2 买航空股
  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下,燃油进口变得更加便宜,国民出境游需求上升等使得航空运输业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收益。大宗商品的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变的更加便宜,因此,对于高度依赖于原材料进口的石油、化工等行业是一个好消息。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进口原油2.47亿吨,同比增加13.6%。国内市场上成品油过剩已导致油价调降,成本下滑对于下游消费企业来说,当然是一个利好。

   3 去香港买楼
  当前由于严格的资本管制,再出去美国、加拿大买楼,肯定是不现实了。但是,港币与美元挂钩,港元资产其实也算是“影子化”的美元资产,作为内地的全球资产定价中心,买入楼市,对冲人民币升值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4 利好债市与股市
  随着人民币的走稳,中国境内金融市场开放度上升,国际资本也在通过不同渠道加持人民币资产,最明显的就是境外机构大量增持人民币国债。

  如果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境外机构配置国内债券的意愿将更加强烈。一旦外汇占款恢复,将推动银行存款重新上升,有助于降低银行对同业存单等同业负债的依赖,非常有利于整体利率的下降。

  整体利率的走低,对于人民币资产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

  此外,国际资本也在加仓中国股票市场。2016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逐渐消失,同时A股市场投资价值日益凸显,境外机构加仓境内股市的倾向日益明显。

  外汇占款恢复情况对于市场资金面非常关键显然,人民币升值带来外汇占款恢复可能是下半年最重要的宏观变量之一,值得持续关注。

  因为这将带来国内市场流动性的大大改善。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攀升,但是人民币指数对一揽子货币仍然还是贬值的。 而且此次人民币的回升,资本流入却比较少,更多是美元估值的影响。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
  跨境资本流动已经迎来拐点,避险资金有望持续流入,促使外汇占款转正,资金面不用担心。在避险情绪持续高涨,而人民币相对美元重新走强的背景下,跨境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带来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回升,增加基础货币,形成低成本的流动性投放,驱动长短端利率共同下行。

  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
  6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强势升值,但7月代表批发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指标的央行外汇占款环比降低46.5亿元,降幅较6月显著收窄,但是仍未转正。

  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价格的走势并不仅仅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真实变化,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市场供求仍然维持在弱平衡局面。

  尽管债市开放和季节性贸易顺差扩大,而且下半年外汇市场存在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认为央行外汇占款还会持续疲弱,仍在零增长附近波动,持续地系统性正增长的概率较低。这意味着银行流动性难以通过外汇占款补充而改善,银行“负债荒”的局面难改。

  中信建投宏观黄文涛:
  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化,加上监管当局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监管措施的增强,预计未来外汇市场供求将趋于平衡,不排除部分月份外汇占款转正的可能。但是,其对于资金面改善的作用需要依赖于两个前提:首先需要结售汇持续改善引发央行反向干预,在外汇市场买入美元;若第一个前提满足,还需要央行不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对冲。目前来看,这两大前提尚不能完全满足。美元要反弹?换美元再等等看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最近市场预期美元将出现反弹,理由是前期美元跌幅太大,而且投机者净空头持仓触及4年新高。

  空头持仓都过度拥挤,美元有反转可能。这个确实值得警惕,那么美元会不会迎来一波反转交易呢?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指向性也很明确,那就是要不要换成美元?当然,这在当前资本管制严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额度限制更加严格。

  华创证券策略分析师王君:
  汇率是一切的价格,因而汇率变化背后是美国和欧洲各自资产价格表现的拐点,美元指数跟随德美利差走低的背景下,市场尾部风险回归美国,美国私人债务杠杆周期接近顶部,中长期投资者正在减少美元资产配置,投机者做空美元资产的意愿也在增强,美元逐渐丧失避险属性,沦为市场持续抛售的对象。 (原标题:3年多来罕见!过去11个月人民币悄悄发生了这样的事)  .证.券.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邪说:这可真张是把人民日爆的报纸。大跃进你对,文化大革命你对,下岗潮你对,土地财政你对,大印钞票你对,4000点牛起步你对,边喊鼓励开发商降价边出利好炒高房价你对,…… 反正就没有你错的时候,永远光荣正确伟大!错的都是俺们这些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

计划生育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根本原因

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征(人民要论)

  翟振武 陈佳鞠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0日 07 版)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习近平同志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提出合理的政策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一些人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综观世界各国人口情况、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规律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并不是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国,21世纪可以说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2005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意味着全球在总体上跨过了老龄社会的“门槛”。其中,发达国家早在二战结束时就已迈入老龄社会,此后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尚未全部迈入老龄社会,但老龄化速度进入21世纪后快速提升。根据联合国预测,目前世界上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也将在21世纪末步入老龄社会。可见,人口老龄化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现象,而是发生于整个人类社会、并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伴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生育率下降,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只要这两个方面保持不变,那么人口老龄化趋势就不可逆转。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同世界其他国家相继步入老龄社会一样,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上世纪末,我国正式迈入老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人口寿命,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明显扩大;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出生率下降、少儿人口规模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提升。

  计划生育政策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验证的普遍规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也减少了未来老年人口的总体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老年人口规模处于较高水平的时间。可以设想,如果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步入老龄社会的时间虽将有所推迟,却会在更长时间里面对更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面临更沉重的养老压力。事实上,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正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出生率时期积累的大规模人口相继步入了老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和老龄事业面临的新机遇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给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带来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口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居高不下。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约1/4。21世纪前半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攀升。这就要求整个社会的养老资金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等都要以老年人口的总体规模为重要依据,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老年病防治和老年保健事业发展。

  快速老龄化进程与劳动力总量减少并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挑战。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自2011年达到峰值后便开始逐年缩减,劳动力年龄结构也开始老化。这不仅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也深刻影响着我国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并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分户居住现象日益普遍,引发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和家庭内部代际结构日益简化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平均家庭规模约为3人,仅由夫妻二人组成的“一代户”家庭(主要是空巢老人和空巢中年人)在所有家庭中的占比超过1/3。同时,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子女没有充分的时间照顾父母。目前,我国空巢老人比重较高,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重了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

  值得指出的是,未来二三十年即将步入老年的“新一代”老年人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预示着我国老龄事业面临新机遇。一是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接受新事物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二是积累了一定财富,具有较强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消费欲望与实力;三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自理状态预期寿命将会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减轻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外部力量的依赖。这些新特点,使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妥善解决老龄社会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比如,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养老平台快速发展,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精神生活上的需求;面向老年人的居家设计能够为老年人洗澡、如厕等带来巨大便利;依托现代通信设备建立起老年居家紧急呼救系统,在小区物业服务中增加老年紧急呼救响应服务,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等,都将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和医疗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我国的老龄政策制度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完善资金支持系统、提升养老的物质保障水平,更要着眼于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在“物质搞上去”的同时“服务跟上来”。应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壮大。除了大力完善老年人权利保障体系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市场主体提供养老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但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还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把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高效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两方面资源,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个人从年轻阶段就开始为应对老年护理风险进行资金储备,有利于切实保障失能人员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家庭养老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独特优势。然而,当前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经济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减少老年人独居现象。此外,政府和社会也应重视家庭照料者(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有老年人的家庭健康和谐发展。

  丰富养老方式,拓宽养老渠道。老龄政策制度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老年人口的新特点,丰富养老方式,拓宽养老渠道。例如,未来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接受新事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应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平台;他们大多实现了以房产为主要内容的财富积累,因而应大力创造条件,为“资产养老”方式的推广开辟道路;等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进入到上市公司中报的密集披露期,社保基金、证金、汇金这些“国家队”的重仓股也因中报渐渐曝光。

  媒体记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已有86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中报,有372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国家队”的身影,其中有12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还出现了淡水泉、重阳、星石等知名私募的身影。从私募与“国家队”共同持有的标的股走势看,其市场表现都相对较好,如万华化学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95.76%。

  知名私募与“国家队”一起现身
  随着中报的密集披露,社保基金、证金、汇金这些“国家队”进驻的个股也渐渐显露。媒体记者注意到,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合计345只社保基金出现在259只个股的半年报中,其中省广股份、国药股份的半年报中均出现了5只社保基金,北新建材、涪陵电力、春秋航空、新城控股等个股均有4只社保基金入驻。此外合计271只私募基金产品出现在200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中,出现私募产品数量居前的是昆百大A、圣邦股份等个股。

  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已有86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中报,有372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国家队”的身影,其中有12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还出现了如淡水泉投资、重阳投资、星石投资等知名私募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队”与知名私募共同看好的个股以主板市场为主,占比近70%,另外25%属于中小板。

  其中“国家队”与知名私募共同重仓个股最多的是化工行业,共同持股达到5只,其次为食品饮料行业,有2只个股属于共同持股,另外电子、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行业均有个股被“国家队”和知名私募共同重仓。截至8月18日,化工行业指数今年来只是小幅下跌2.42%,而“国家队”与知名私募双方共同持有的化工股平均收益率却达40.20%,表现最好的万华化学今年以来涨幅达95.76%。

  而从入驻时间来看,“国家队”入驻万华化学的时间在2013年二季度,淡水泉入驻时间在2015年二季度;“国家队”入驻歌尔股份是在2015年二季度,淡水泉入驻在2014年四季度;“国家队”入驻红太阳是在2015年一季度,淡水泉入驻时间在2015年三季度;正海磁材国家队入驻是在2015年一季度,淡水泉入驻时间在2017年二季度。

  对于知名私募和“国家队”共同进驻个股的现象,杜兹投资总经理邹兆龙告诉媒体记者,在市场炒作热点乏善可陈的情况下,大资金的选股偏好会趋于一致,特别是监管层对价值投资的引导。而深圳前海乾元资始李正也告诉媒体记者,私募和“国家队”看好同一只个股的现象,体现了市场往价值投资的转变和深化,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投资更关注业绩了,所以私募和“国家队”选择一致更多是在价值投资理念下的必然。

  部分明星私募今年业绩难乐观
  私募界向来明星基金经理层出不穷,然而很多基金经理在成名后产品收益却开始“飞流直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净值更新的产品有23513只,其中,净值更新到最近一个月的是15633只,8月份的平均收益涨幅为0.33%,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其**有正收益产品8120只,占比51.94%,负收益产品6559只,占比41.96%。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大佬”苏思通今年以来旗下产品亏损严重,据数据显示,目前苏思通掌管的蓝海韬略旗下共有11只产品净值在8月18日有更新,据了解,这11只产品均采用股票多头策略,其中有7只产品目前净值在0.82元以下,亏损率高于15%,其中“蓝海五号”,净值为0.7055元,今年亏损率高达26.75%。

  据媒体记者了解,“蓝海五号”成立于2016年9月7日,产品自成立以后净值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今年2月末以后,其净值开始大幅波动下行,不到一年时间里,亏损率已近三成。资料显示,“蓝海五号”的止损线为70%,也就是说该产品已经随时面临“清盘”风险。另外蓝海韬略旗下还有五只产品净值已经跌破0.8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冠军产品“蓝海一号”今年以来净值表现也不乐观,截至8月18日,该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仅为负22.1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推动火电、电解铝、建材等行业减量减产
  8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央企降低杠杆工作,提出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高负债央企要严控相关投资项目;还要强化问责,对负债率持续攀升的企业要约谈提醒,对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

  除了煤炭、钢铁等过剩产业,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新圈了重点,要推动火电、电解铝、建材等行业开展减量减产,严控新增产能。

  当前央企总负债率66.6%
  我国杠杆率最高的部门是非金融国有企业。

  据社科院测算,截至2015年底,我国金融部门、居民部门、包含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部门以及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21%、40%、57%和156%。其中,国企负债占非金融企业负债比例约70%。

  2015、2016年我国非金融国企负债率在不断攀升。财政部数据显示,从2015年9月份开始,国有企业总负债增速从8月底的11%跳升到19%,总负债增速持续高于总资产增速。总负债增速超总资产的趋势,直到今年5月份才结束,5月份这两项指标增速持平;6月份,总负债增速还略低于总资产增速。

  全部央企的资产负债率也在今年略有下降。今年3月份,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介绍,中央企业一共102家,目前总负债率为66.6%,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负债率超过80%的共有12家,超过85%的有4家,而这4家当中的两家,即中国铁物和中钢已完成重组,负债率下降到70%以下。

  今年上半年央企效益表现较好,营收和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统计显示,上半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9家企业盈利,4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29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了20%。

  7月份的数据还在改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供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央企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同比下降3.7%转为同比增长16.4%,资产负债率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

  会议提出,当前要抓住央企效益转降回升的有利时机,把国企降杠杆作为“去杠杆”的重中之重。

  降杠杆政策加码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降杠杆”以来,相关工作在不断推进。

  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介绍,国资委从2009年开始,建立了债务风险管控体系,每年确定管控名单,明确管控目标,纳入考核,实行负债率和负债规模的“双管控”。除了对高负债企业实施“双管控”,还通过预算、考核、薪酬、投资管理等方面联动,加大管控力度。

  在降杠杆方面,国资委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推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鼓励企业通过IPO、配股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融资,改善资本结构,支持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企业通过存量的盘活,来筹集发展资金,尽量减少对负债的依赖。

  而要降低国企杠杆率,减少低效国企对资金的占用,为实体经济腾出更多资源,无疑是个系统工程。

  8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部署,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对高于警戒线的企业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增加资产负债率的权重,并严格把关主业投资、严控非主业投资、禁止安排推高负债率的投资项目。

  此外,会议还要求强化问责,对负债率持续攀升的企业要约谈提醒,对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与地方合作的项目要严防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针对不同企业,要多渠道降低企业债务,并研究出台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有关财务处理办法,探索建立国有资本补充机制,妥善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所需资本。

  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从2016年10月武钢与建行共同设立基金以来,据发改委8月初数据显示,累计签约的债转股协议金额超过1万亿元,涉及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中具有发展前景的70余家高负债企业。不过,业内统计实际落地的债转股项目金额并不多。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推进降杠杆工作 债转股和兼并重组是主要途径
  国企降杠杆成去杠杆重中之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央企深化改革降低杠杆工作,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听取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与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进展情况汇报,推动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会议指出,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在国企改革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央企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防控债务风险、推进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经营状况显著改善,今年前7个月央企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同比下降3.7%转为同比增长16.4%,资产负债率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提质增效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成绩来之不易。当前要抓住央企效益转降回升的有利时机,把国企降杠杆作为“去杠杆”的重中之重,做好降低央企负债率工作。

  一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对高于警戒线的企业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增加资产负债率的权重,并严格把关主业投资、严控非主业投资、禁止安排推高负债率的投资项目。

  二要建立多渠道降低企业债务的机制。对效益增长较快的企业要督促其在确保正常生产经营前提下利用部分利润降低债务。

  对负债率低于警戒线或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鼓励其主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并在当期损益中消化去产能等改革成本。研究出台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有关财务处理办法,探索建立国有资本补充机制,妥善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所需资本。

  三要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督促已签订的框架协议抓紧落实。推动发展前景好、有转股意向的央企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债转股。加大央企兼并重组力度,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债转股实施机构多渠道筹资。鼓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及有条件的央企基金采取各种市场化方式参与债转股。

  四要强化问责,对负债率持续攀升的企业要约谈提醒,对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与地方合作的项目要严防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五要在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降杠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今年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和治理特困企业等工作任务。推动火电、电解铝、建材等行业开展减量减产,严控新增产能。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增强发展后劲。会议要求制定进一步积极稳妥推进央企降杠杆减负债的指导意见,推动央企资产负债率总体持续稳中有降,促进高负债企业负债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中科院应用生态所客座研究员吴琦告诉媒体记者,今年以来,央企降杠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一是部分央企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冶金等行业,在这些行业去杠杆与去产能、补短板等任务交织,加大了企业去杠杆的压力。二是央企去杠杆的关键点之一在于国有资产处置,如何保障国有资产权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也需要深入探讨。三是国有企业去杠杆面临来自银行的资产损失压力,银行出于避免不良资产率上升的考虑,有可能对去杠杆进程造成制约。此外,央企去杠杆还容易受到行政因素的干扰。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降低企业杠杆,债转股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是去杠杆的主要途径。债转股方面,截至目前,各类实施机构与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中具有发展前景的70余家高负债企业,积极协商谈判达成市场化债转股协议,协议金额超过1万亿元。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领域支持政策,引导相关实施机构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筛选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企业实施债转股,使债转股成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利器,并以债转股为契机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制。

  吴琦表示,降低央企杠杆率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积极稳妥推进。一是将去杠杆与国企改革相结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将去杠杆工作与去产能、降成本工作相结合,重点在钢铁、煤炭、冶金等产能过剩行业实现突破,加快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三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来推动去杠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比如加快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以及探索国有资本补充机制等。

  (原标题:国企降杠杆成去杠杆重中之重)(经.济.参.考.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9 11:07 , Processed in 0.69337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