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海啸

2004年10月23----24日周末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添加,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3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九条”渐成画饼 治市方略难鼓机构豪情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0月23日 9点45分

  从9月14日的大涨到10月14日的大跌,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投资者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反复无常。而在此期间,“国九条”始终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尽管有券商融资政策放宽的利好支持,沪深两市依然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而近期以来国务院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券商创新试点推出和融资大门敞开、印花税调整、保险资金即将入市等利好消息也未能激发出市场的热情。

  “市场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渴望‘国九条’尽快落实,另一方面,陆续出台的利好又成为了逢高减磅的理由。”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述。

  国家信息中心财经证券处处长王远鸿分析指出,救市是需要的,但如果不解决一些根本问题,投资热情很难被激发,除了股市本身的问题,还应该从经济层面来考察。

  “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迟迟不动,主要是因为包括宏观调控在内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此外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等因素也造成了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

“国九条”沦为“国九套”?

  9月中旬,温总理强调要抓紧落实“国九条”的讲话被媒体披露后,直接引发了股市的大涨。9月15日,央行和外汇局同时发布了有关资本市场的消息,当天股指也出现了大涨。当时不少机构投资者均表示,这可以理解为各部门合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具体举措,而且其迅速出台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积极态度,后市值得期待。随后,证监会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的征求意见稿,随后股指创出此轮行情的高点。

  然而就在市场刚刚转暖,众多投资者开始将“9·14”与“5·19”相提并论时,行情却又突然急转而下。随着近几个交易日股指的大幅回落,反弹成果已跌去大半,1300点再次面临考验。

  “就是因为相信了‘国九条’,我才入市的,没想到刚买完股市就大跌,现在全被套上了。”一位姓任的股民抱怨说。

  “‘国九条’是2月初出台的,当时的点位是1600点左右,‘国九条’出台时被市场视为长期的利好,但是两个月之后股市就开始下跌,9月份更是跌到了1259点,创出了近几年来的新低。这次行情虽然跟‘国九条’密切相关,但是短短一个月就又回到了1300点,‘国九条’已经成了‘国九套’了。”面对反复无常的市场,部分投资者的言辞显然有些过激。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在行情启动之初,央行、外汇局、证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这种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建设的情况可能让不少投资者对后续政策措施的出台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十一”长假之后暂时又没有新的措施出台,这令部分投资者产生了动摇。

治市政策并非救市措施

  事实上,不但没有出台预期中的利好,利空的传闻反而频频袭来。

  10月14日,沪指大跌50余点,创出了32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与一些利空传闻有关。首先是有关扩容加速的传闻给市场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而证监会前主席刘鸿儒有关在中小企业板首先实现全流通的讲话更是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板股票的大跌。

  与之相比,管理层随后出台的利好政策却没能引起市场的积极响应。

  10月19日,央行公布了券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券商从11月1日起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人发行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短期融资券。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是“国九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该办法的颁布也被视为是落实“国九条”的一项主要内容。

  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券商短期融资不得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不得为客户证券交易提供融资”等规定看,券商获准发“短债”,主要是配合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保护部分规范的券商,因而对股票二级市场影响有限。

  实际上,与19日监管层利好政策同时推出的,还有交易所和结算公司联合发布的《标准券折算率管理办法》。有关信息还显示,包括《债券登记、托管与结算业务实施细则》、投资者债券查询系统等也将于近日推出。

  对此,宏源证券的分析师张宏业指出:“很多消息实质是在治市,而不是救市,因此不被市场理解为利好。对股市来说,关键是资金的供给和发行的节奏,至于股权分置等问题,都是中长期的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市场关注的调整印花税、保险资金入市问题,虽然屡屡见诸报端,但有关部门至今未做正式的表态。有分析人士因此指出,“国九条”只是大致的原则,各部门由于利益分歧,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一致。更有市场人士认为,救市性质的政策,只不过是缓解跌势、或者造成机构逢反弹减磅出局而已。

宏观调控隐忧困扰机构

  在这轮大起大落的行情中,基金的态度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市场普遍认为,这轮行情的主导者是惯常快进快出的游资,而不是已占到市场流通市值1/4的基金。

  年初曾经叱咤风云的各家基金为何在本轮行情中甘当配角?王远鸿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经济预期较好,因此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得以大行其道。4月份以后,由于宏观调控的实施,经济层面已有较大变化。部分行业景气也已发生了变化。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基金自然选择了观望或调整持仓的态度。”

  相关的统计资料也证实了王的看法,截至10月15日,共有2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3季度季报,有18只股票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基金的身影。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偏爱医药、化工、消费品和部分中小企业板的股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基金显然更加关注于能够抵抗宏观调控风险的非周期性行业,因为类似于医药、消费品这些行业在经济紧缩期业绩的波动远远小于周期性行业。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对“国九条”的空前关注,曾经对上半年行情影响巨大的宏观调控因素反而被市场淡忘了,而这恰恰是主流机构投资者看淡后市的根本原因。

  对此,发改委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宏观调控对股市的短期巨大影响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使投资者信心有明显动摇。由于对此轮宏观调控的性质把握不清,造成人们对宏观调控效果存在过多的疑虑,主要是担心经济增长将出现大幅回落。二是宏观调控在客观上造成社会资金收紧,对股市增长造成了相当强的收缩效应。三是宏观调控对产业的不同影响在股市上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和影响仍没有达成共识,高盛公司日前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就认为,尽管经济实体及货币供应和信贷的增长速度都在放慢,但中国仍处于宏观调控的关键阶段。



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股市888 编辑:大河



国九条就是鬼九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资产公司集体转身 券商巨无霸隐约在望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0月23日 9点48分

  与券商一片沉寂形成鲜明对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近来显得颇为活跃。
  先是早些时候华融、信达分别接下四家将被央行清盘的证券公司(德恒、恒信、中富、汉唐),随后东方也拿到闽发证券托管权,不甘寂寞的长城更在上周抛出一次性“清仓”处理剩余1500亿元不良资产计划。
  在金融改革如火如荼、金融市场处于巨变前夜的时刻,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动作频频,意味深长。分析人士认为,此前甘于四大行附属地位、谨守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职责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谋求在未来中国金融格局里的新角色。
  德隆难题
  记者近日从多方渠道了解到,华融可能会自己收购手上托管的德隆系所属某一家或者全部证券公司,从而取得全面进入证券市场的“通行证”——证券公司全套业务牌照。
  据参与托管工作的华融人士介绍,目前,华融正在对德隆系三家证券公司德恒、中富、恒信进行重组,如果成功,上述券商从此将归在华融名下,并不需要进行债务重组;如果不成功,华融将按照《有关部门明确对违规金融机构个人债权收购原则》的相关规定,对前述券商进行债务清偿。“截至目前,重组进展顺利,”上述人士表示。
  据熟悉内情的某研究所老总向记者透露,华融处置德隆系金融资产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动用自有资产进行收购。这要视该金融资产的债务登记情况而定,如果负债情况不是太严重,在华融可接受范围之内的话,华融将收购该资产,从而获得稀缺的相关金融执业牌照、宝贵的客户资源和专业化人才。
  第二种思路是偿还一部分债务,然后卖给其他公司。近期,国务院就违规金融机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收购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华融处置德隆系金融资产提供了最好的政策依据。
  第三种思路是直接让这些金融机构“关停并转”。如果德隆系该金融资产的债务量太大,按照前两种思路处置后没有好转希望,就让该金融资产该破产的破产,该清算的清算。
  虽然上述华融人士并没有向记者透露德隆系下属三家证券公司债务摸底的具体情况,但他表示,目前华融对德恒证券的重组进展“很顺利”,并证实如果成功,至少德恒证券将并入华融公司名下。 华融意图
  德隆曾经向华融提供一份金融机构清单,包括12家金融机构——昆明商业银行、南昌商业银行、株洲商业银行、长沙商业银行等4家银行类机构和德恒证券、中富证券、恒信证券、金新信托、伊斯兰国际信托、南京大江国际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上述研究所老总表示,在这12家金融机构当中,华融对收购证券公司情有独钟。
  资产管理公司意欲进入证券市场,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此前华融也经营过了不少证券业务。2000年9月,中国证监会向华融颁发“经营股票承销业务资格证书”,授予华融特别主承销商资格,华融可在资产管理范围内开展推荐企业上市和股票、债券承销业务。此后,华融先后担任了太行水泥(600553)、长力股份(600507)等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但要实现投行梦想,华融还缺一张自营牌照。
  “这次华融托管处置德隆系金融资产,是获得进入证券市场全套业务通行证的最好时机。”该人士分析。 超级券商隐现?
  不只是华融在图谋转身。
  10月初,市场传闻信达欲注资华夏证券,虽然消息没有得到有关方面证实,但信达控股宏源证券37.28%股权,已经具备了初步开展所有券商业务的能力。上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将剩余1500多亿元不良资产整体打包,向国内外投资者一次性转让出售,加速清理包袱,重新上路的心态尽显。
  资产公司此时纷纷挺进证券市场,背后蕴涵着强大的力量。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审核委员会黄志凌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正在从单一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业务向综合业务转变。在他看来,这种转变主要有三种力量在推动,即市场、政府、自身。
  自1999年成立我国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来,资产管理公司对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04年6月底,4家资产管理公司现有未处置债权和未退出股权资产总额约12000亿元。不良资产的减少和集中,迫使资产公司开始寻找其他的盈利途径。
  而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不断出现危机,政府买单已经备受诟病并渐渐不堪重负,政府不得不考虑让资产管理公司接盘,用市场化方式解决。于是,从“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一个轮子变成“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与“证券业务”两个轮子走路,成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必然选择。
  至于未来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哪部分业务会成为主流,“资产公司不是现在开始才进入证券业务,以前就有,比如承销,”黄志凌说,“未来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资产公司自身定位以及人才技术储备。”黄还表示,如果资产公司转变过程中定位不准,不排除将来可能会在资产公司之间进行合并重组的可能—— 一切已经交给市场。
  黄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关于监管层对资产管理公司未来走向有何考虑的提问,但他表示,现在四大正在积极推进的自我市场化运动,即是监管层认同的发展思路。在落实“国九条”、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呼声压倒一切的此刻,四大的动向耐人寻味。券商仍在历史问题中泥足深陷、股市改革任重道远的现实下,四大资产管理坐拥四大行大量优质客户、没有历史包袱,在特殊市场形势下更能有效执行监管层意志,作为券商新兴力量的条件已经具备。
  借力天时、地利,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变身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超级券商?市场在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中国经营报 石海平 汪华峰 编辑:大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买股买什么? 实力机构精选周末金股推荐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23日 09:17: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科龙电器 000921

    该股具有科技概念,业绩有望大幅增长。与公司同属白色家电的格力电器走出了标准上升通道,而白色家电的龙头企业科龙电器仅5元多的股价,价值明显被市场严重低估,后市有望走出价值回归行情,建议密切关注。

    *ST延路 000776

    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每股盈利0.036元,10月18日股东大会通过了资产置换以及接受1500万元资产馈赠议案后,每股净资产已超过1元,摘帽已成定局。走势上看,未来该股表现值得市场期待,建议投资者给予重点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渤海投资

    和光商务 000863

    公司近年来通过卓有成效的重组,一举介入到IT产业中,目前已形成软件、网络系统等核心布局,成为IT行业的新生力量。短线该股已创历史新低,KDJ即将出现低位金叉买入信号,强势反弹还会展开,可适当关注。

    西藏金珠 600773

    公司近年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把未来主业定位于以现代藏药为核心的生物制药行业,后市业绩有一定想象空间。目前该股强劲反弹,盘面显示主力资金做多意愿积极,后市仍有反弹空间,可逢低吸纳。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三元顾问

    华润锦华 000810

    公司第一大股东华润轻纺为中国华润在香港的下属公司,是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外资控股企业,目前社保基金已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近期该股不断创出新低,目前价格和上半年高点相比跌幅已超过60%,短期机会开始显现。

    永新股份 002014

    公司目前行业排名位列三甲,其彩印复合包装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产品畅销国内外。虽然公司业绩增长并不明显,但每股收益水平的绝对值不错。近期该股在低位走稳后出现反弹,技术指标发出买入信号,可积极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宁波海顺

    歌华有线 600037

    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有线网运营商,具有行业和地域双重垄断优势,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好。前期该股在股价相对低位进行了充分震荡。近期股价逆势走强,目前已成功站稳在年线上方,后市有望展开主升浪行情。

    飞彩股份 000887

    近年来公司开始涉足潜力较大的环保产业,其设立的"中奥环保"公司,现在已成为国内顶尖的臭氧机大王。受大盘走弱影响,近期该股出现惊人跌幅,并创出历史股价新低,技术面严重超跌,后市止跌后有望展开报复性反弹。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天一证券

    ST吉化 000618

    作为东北税改的首家受惠单位,经税务部门审核,公司第三季度可免缴企业所得税9684万元,这将对增强企业后劲、促进企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该股近期表现明显强于大盘,成交量显著放大,主力运作信心足,可积极关注。

    南宁糖业 000911

    在我国制糖行业好转的大环境下,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提升。该股近期走势明显强于大盘,成交量也处于温和放大状态,有中长线机构介入迹象,该股质地较好,目前市场定位合理,因此短中线均可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湖南金证

    长安汽车 000625

    公司经营良好,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目前市盈率不到10倍。二级市场上,该股一直处于下跌状态,跌幅巨大,但盘面显示主力资金一直在吸纳,主力关照迹象更加明显,目前阶段性底部出现,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

    长江通信 600345

    公司属于科技板块,2004年中期业绩为每股0.048元,同比增长318%,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该股底部成交量显著放大,周五已突破上升三角整理形态,均线系统支持进一步上攻,后市有望继续收阳,建议积极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青岛安信

    中科三环 000970

    公司为业绩大幅预增的动物疫苗概念股,主导产品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在今年销量猛增,形势喜人,未来业绩有望大幅增长。走势上看,短线该股除权后受到增量资金的关注,低位盘整后,后市有上攻潜力,可关注。

    金宇集团 600201

    公司三季度业绩大幅预增,作为新材料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已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走势上看,该股除权后不断受到大资金的关注,后市有望继续震荡走高,建议投资者逢低参与,中线积极予以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金通证券

    贵州茅台 600519

    公司是世界三大白酒企业,品牌优势宽广而深远,近年来业绩增长明显加快,随着四季度销售旺季到来,今年业绩将非常出色。目前消费类龙头企业是机构投资者的重点选择,尽管绝对股价较高,但后市仍有上涨空间,建议积极关注。

    振华港机 600320

    公司是全球集装箱起重机行业的龙头,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经过产品提价和连续获得大额订单,公司竞争地位继续增强,业绩快速成长。作为一家典型的抗周期性企业,公司股价目前处于快速上涨阶段,可积极介入。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亚洲证券

    南玻A 000012

    公司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业绩增长迅速,今后业绩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短线股价一直保持强劲态势,目前正在冲击箱顶位置,由于三季度业绩已预增,且短线量价配合良好,短期有启动要求,可关注。

    科华生物 002022

    公司是生产生物制品的企业,产品市场的发展空间较大,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在前期市场反弹过程中,该股表现强劲,近期在市场下跌中表现出良好抗跌性,目前市场有望企稳,该股有望再度发力上行,值得积极参与。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国盛证券

    海博股份 600708

    半年报显示,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公司高管都从二级市场购买了公司的流通股,显示潜力可观。短线该股股性比较活跃,9月15日以来,该股成交量不断放大,构筑底部特征明显,近期有向上突破迹象,可关注。

    南方汇通 000920

    近期公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在高交会上签订了巨额合同,如果全部履行,公司2005年利润相应可增加约1000万美元,同时公司公布了10送10的分配预案。近期该股绝对涨幅已超过50%,回调可介入,建议积极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西南证券

    紫江企业 600210

    由于看好薄膜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已开始把触角伸向了国际,旗下控股子公司今年在销售、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业绩。公司业绩优良,且分红方案不错。短线该股受60日均线支撑,调整之势结束,建议投资者可密切关注。

    马钢股份 600808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已形成铁、钢、材各500万吨的配套生产能力,公司总投资52亿元的若干项目已在今年3月份全部投产。短线股价已回到历史底部,投资机会来临,目前该股动态市盈率不到7倍,可中线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浙江利捷

    山东铝业 600205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生产氧化铝的上市公司,公司在行业中具有相当明显的垄断优势。该股为各大基金重仓持有,筹码相对锁定,该股近期出现调整,主力趁机洗盘,目前已调整到位,KDJ指标形成金叉,发出买入信号,积极关注。

    盐湖钾肥 000792

    公司主要生产氯化钾类钾肥,钾肥产量占国内钾肥总产量的30%-40%。公司1-9月份业绩同比增长250-300%,高速成长期已经开始。该股价量齐升,成功突破半年线,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介入,可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杭州新希望

    吉林化纤 000420

    公司主营化纤行业中的粘胶纤维产品系列,今年1-9月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基本面出现明显改善。技术上看,该股在周五拉出带长下影线的阳线,底部支持强劲,后市有望加速上行,可关注。

    新世界 600628

    公司已公布第三季度季报,1-9月每股收益0.18元,从趋势上看,未来业绩有加快增长势头,以目前股价看,定位偏低,中线机会较大。尽管大盘调整,但该股呈现出明显底部抬高的上升三角形形态,抗跌性强,可中线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武汉新兰德

    黔轮胎A 000589

    近期由于汽车板块出现较大幅度回调而拖累该股下跌,不过我国汽车业景气周期远未结束,公司作为汽车配件的上游龙头,后市走势仍然值得期待。目前股价已严重超跌,并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后市反弹动能强劲,可积极关注。

    新华制药 000756

    公司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近六成产品远销欧美,是制药企业的龙头,此外公司具备银行保险题材。二级市场上,短线该股已跌穿前期1260点价位,下跌空间有限,短期反弹要求强烈,建议重点留意。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中关村证券

    金宇集团 600201

    公司近期发布预告称业绩大幅预增,且公司全国最大的禽苗GMP工程已竣工投产,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四季度房地产项目即将竣工,这些为业绩大幅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股明显受到增量资金关注,操作上可适当关注。

    凯乐科技 600260

    该股为低价科技股,且公司具有业绩预增题材。随着新生产线的逐步投产,后市公司业绩仍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未来发展值得期待。走势上看,目前该股动态市盈率处于较低水平,短线有资金关照迹象,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国泰君安证券


(责任编辑:景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ttttttttttttt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私设私分小金库,数目巨大,动辄上千万元,小到数百万元不等,且涉及面广。小金库资产与基金资产间经常发生利益转换;二是动用基金资产在高位违规买入股票,其中不少属于庄股,造成基金资产人为损失;三是在基金销售中向认购基金份额的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利益输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季度投资组合:投资品消费品服务业三足鼎立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23日 07:3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四季度行业选择和配置考虑的因素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行业选择时从基本面角度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是净利润的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这一因素将决定整体估值的高低和升降;二是时间变量----------多长时期的增长率;三是增长率预期的可靠性,这将决定行业选择和配置的成败。

    一、业绩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

    1、历史上各时期的净利润增长率与指数最高涨幅的关系

    1995年以来利润增长率与指数最高涨幅对比,2003年以前指数涨幅基本能反映利润增长,04年到目前为止出现明显落差。虽然整体体现出指数提前见顶,滞后见底的特点,但时间周期相同,转折时间点上偏差不远。我们认为,当年净利润增长率与市场最高收益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净利润增长率出现回落,其当年市场最高收益率也会回落。

    2、预计05年净利润将有明显回落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每股盈利增长与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逐渐接近,预计上市公司2005年业绩将有明显回落。

    根据招商证券股票池对300家公司的预测,04年的净利润增长为44.52%,高于03年的36%,05年为14.65%有明显的下降。

    二、时间变量

    我们侧重于以一年期净利润增长率,适当考虑两年净利润增长率来进行行业和公司选择。

    由于在周期性行业和公司上所受到的创伤记忆犹新,目前市场更加关注增长的持续稳定性,从我们以不同时间G计算的PEG所构建的投资组合收益率来分析,以二年为时间参数构建的投资组合收益率,已开始接近并超越一年期的组合。

    但将时间这一变量过度拉长,将使投资判断与市场的实际出现明显偏差,实际上市场所表现的前瞻性是有限的,以典型周期性行业钢铁为例,钢铁行业指数走势与利润增长率基本同步,甚至略落后于增长率出现拐点。从总的趋势判断,市场的前瞻性------即预测时段拉长,是必然的方向,但由于上面所讲的三个因素所限,变化是一个渐进和可预知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04年和05年因素在市场中都在起作用,只是不同性质的资金看中的因素不同,长线资金更多地考虑05年因素------05年净利润增长率,而中、短线资金更多看重04因素------04年净利润增长率。

    四季度行业选择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确定了行业选择的标准:一是选择04年净利润增长率高于03 ,而05年仍能正增长的行业;二是选择抗周期能力强,04、05年能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对不确定性较高的行业多一些警惕。

    一、 2004年上半年业绩增长

    0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4%,其中基础原材料对净利润增量贡献率高达57.63%。基础原材料和基础能源是净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类别。

    二、投资品行业:谨慎持有资源类公司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高位,我们预测04、0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6%、20%,下降幅度不大,由于供求关系的原因,对上游紧缺性资源类企业,影响不大。

    从招商证券股票池预测看,04年是石化、煤炭、有色金属的增长率高峰,而电力设备的增长率高峰将出现在05年。

    按照我们确定的基本选择标准,从逻辑推理和上面预测数据分析,在投资品行业我们将选择煤炭、有色金属、石化三个资源类行业,同时也将05年会表现更出色的电力设备行业纳入范围。

    ●煤炭:推荐

    煤炭价格趋势判断出现分歧:供需决定价格走势,我们的各项预测并不支持总需求明显回落,也不支持"价格见顶说"; 建议可进行行业指数化投资,重点关注恒源煤电、西山煤电、神州股份、神火股份、山西焦化。

    ●有色金属:推荐

    目前供需缺口依然存在,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或在高位维持更长时间的可能性存在;行业复苏周期有望延长;部分公司资源自给率和产能的提高,将加强抵抗价格回落的防御能力; 04年超过100%的增长率,将支持四季度出色的表现,继续推荐锡业股份、驰宏锌锗、山东黄金、铜都铜业、江西铜业。

    ●石化:推荐,建议配置比例趋于中性

    景气程度超预期,行业高峰期已现,但行业景气将延续到06年;04年业绩高速增长,05年增速下降,估值因素更显重要。目前的估值从国际角度略偏低,从H股角度略偏高; 建议行业配置趋于中性,不再超比例配置。同时我们将4家主要石化公司的投资评级下调,给予齐鲁石化、中国石化谨慎推荐A,扬子石化、上海石化中性A的投资评级。

    ●电力设备:推荐

    国家消除电力瓶颈的努力,将使电力投资长期处于高增长的状态,预计06年电力供需才基本平衡; 宏观调控有利于原材料价格回落,行业毛利率有望整体回升; 输变电领域将成为电力投资重点,行业收入、利润增长超预期。预计未来输配电投资将达到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0%,输变电行业长期可保持相对平稳增长; 建议重点关注主营业务以电站设备为主的东方电机、以输变电一次设备为主的特变电工、以二次设备为主的国电南瑞。

    三、消费品行业:重点持有非周期消费行业龙头公司

    预测消费零售总额在04、05年的增速分别是11.5%、10.8%。虽然增速略有下降,但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其增长是较稳定的。其中非周期消费行业抗经济周期能力较强,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本期策略中,建议战略性地持有非周期消费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对周期性消费公司采取观察,伺机而动的策略。

    当然,消费在四季度大幅增长的特点,会为相关公司带来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1、非周期性消费品行业:关注龙头公司

    ●食品饮料:推荐

    消费升级推动业绩快速增长,成本压力加大,各子行业优势企业更具持续增长能力; 四季度重点关注处于销售旺季的白酒、葡萄酒企业,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燕京啤酒。

    ●医药:中性估值趋于合理,防御特性吸引投资者

    行业整体业绩增长速度放缓,生物生化类、中成药类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 估值渐趋合理,和国际比较,目前的市盈率处于美国医药股票的高端区域,若考虑公司质地,整体仍有高估之嫌; 建议继续重点关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特色"原料药企业,如华海药业、海正药业、鑫富股份,以及兼具防御性和持续成长性的中药龙头企业,如同 仁 堂、天 士 力、东阿阿胶、云南白药、益佰制药;此外,我们也继续推荐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新产品梯队较完善的制剂药企业。

    ●纺织:中性

    配额开放后的影响是纺织业焦点,预计配额取消后的短期内(<2年内)出口将相对高速增长,中长期内 (>2年后)出口将保持平稳中速增长; 市场已对利好作出反应,从估值角度我们给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推荐估值有吸引力的雅戈尔、鲁泰、金鹰股份。

    2、周期性消费品行业:暂时回落,耐心等待下次辉煌

    与消费升级有密切关系的汽车、地产、电子元器件(与高档电子产品相关)的三大行业,具有周期性的特征,汽车、电子元器件两行业增长率在04年已出现回落,而地产预计在05年也会出现回落,我们给予这三个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但回落是暂时,同时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我们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注意捕捉它们具有行业特点的投资机会。

    四、服务型产业:部分瓶颈行业具有抵御周期性的特性

    交通运输、电力在经济高速增长时,瓶颈特征明显,只要经济不出现大幅度回落,这些行业抗周期能力较强。交通运输更是行业选择的重点。

    1、交通运输

    ●港口:推荐

    抗周期性的特征突出。预计04、05年主要经营指标仍保持稳定且较快的增长速度; 维持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行业稳定、快速增长的特性,对投资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航运:推荐

    经营指标依然强劲:调控未有明显影响,未来运价有望高位维持;运力紧张有助于对抗不利因素。重点推荐中海发展、中远航运、南京水运。

    ●公路运输:推荐。防御特征明显

    主要经营指标加速上升, 行业仍处于高增长阶段,且公路行业防御性特征明显; 估值水平与H股比较有高估嫌疑,但重点公司已估值合理,下调重点公司中原高速、福建高速、现代投资的投资评级为谨慎推荐。

    ●航空业:推荐

    航空业各项运营指标创出新高; 航油、航材垄断、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变化的预期,可能成为炒作题材,利好因素增多; 机场航空业务量大幅增长、航油利润上升,机场业绩呈稳定增长的态势,而油价将是未来收益的风向标。

    2、电力:推荐

    总需求不会大幅下降, 06年将达到供需平衡;煤电联动决定行业利润,我们倾向于较中性的看法:不管煤、电价格如何变化,电力企业目前的毛利率已是低点;估值具有一定吸引力: PE估值已与国际接轨,但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远优于国外公司。

    建议选择行业龙头公司,装机规模有扩张的公司,关注重组类公司,水电三季度业绩最好,适当参与阶段操作。

    四季度行业配置策略

    在四季度我们建议在投资品、消费品和服务业三大类中的重点行业平衡配置,原因:一是在四季度04年的业绩因素仍在起作用,部分05年增长率下降的行业,由于04年业绩不俗仍存在机会;二是对05年的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在个别行业投入过多力量风险较大;三是数据表明,目前行业间的收益率分化程度并不大。

    在这种配置原则下,我们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回避基本面不确定所带来的个别行业风险;二是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为05年组合顺利调整打基础。

    对于行业内个股的配置策略,我们仍然认为由于每个行业的特性不同,其行业内各股的分化程度也明显不同,我们数值实验给出支持:三季度大部分行业内各股分化程度减弱,但仍高于两年的平均水平,从较长趋势看,个股的分化程度在加大。我们建议对分化程度弱的行业可采取类指数化投资,对分化程度中等的行业,特别是分化程度强的行业采取精选个股的方法,而选择的方法我们仍建议用PEG来选择。(招商证券 陈文涛 蔡海洪 谢秉稚)

    附表 四季度行业配置推荐评级

    行业推荐:

    煤炭、有色金属、石化、电力设备、公路运输、港口、航运、机场、食品饮料、纸业、电力、氮肥、航空

   中性:

    钢铁、医药、纺织、工程机械、化纤、房地产、零售、建材、银行、白色家电、旅游、电子元器件、电信运营及设备、汽车、计算机及系统集成

    回避:

    外贸



(责任编辑:景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今天早上传来的最新消息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在《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原则规定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
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具体操作及监管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券商概念股构成重大利好。在此重大利好出台之际,行情将如何演绎?投资者应如何操作?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获得“准生证”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具体操作及监管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等于向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发放了“准生证”,对券商板块构成在实质性利好。 在《试行办法》的基础上,《通知》对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内部控制,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推广安排,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风险承担和证券公司资金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账户、托管、结算、席位,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组合、流动性要求、信息披露和费用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要求。《通知》还明确了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行政许可程序。对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申报材料,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中国证监会作出无异议或批准的决定;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中国证监会作出有异议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二、保护投资者利益 《通知》特别强调要保障客户资产的安全,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创造了券商、投资者“双赢”格局。《通知》明确规定,在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开展初期,中国证监会仅允许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试行办理此项业务,待积累一定经验进一步完善后,再逐步扩大范围。同时,在《试行办法》的基础上,《通知》进一步强化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的独立第三方托管制度,并将从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托管的机构限定为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将从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代销业务的机构限定为具有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或商业银行。

  三、演绎“脉冲式”行情 历史经验证明,券商板块的股性十分活跃,往往在利好消息的推动下产生爆发性行情,因此,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都对其情有独钟。而经过昨日的沉寂之后,宏源证券、陕国投、中信证券、安信信托等券商概念股在利好的推动下又获得了浴火重生的机会。从操作上看,投资者还是要坚持均线原则,对于一些尚未走出底部的个股应予以观望,而对于其中资产质量较好的个股如中信证券等,可给予适当关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政府在美棉袜生产商今夏提出迫切要求后,已同意对中国进口棉袜的配额限制延长一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上)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上)
--------------------------------------------------------------------------------
http://finance.tom.com 2004年10月20日13时14分?工行特约报道?来源: ??《商务周刊》

马太福音第21章写道:“耶稣进了神殿,赶出殿里所有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者的桌子和卖鸽子者的凳子,并对他们说,经上有云,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但你们却使它成为贼巢了。”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千种FLASH免费小游戏



  在中国,谁拥有这样的力量还原股市的本来面目?


  中国股市在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其理念与功能的扭曲程度同样惊人。从1992年到2004年的13年间,沪深股市的投资者们总共付出了1.2万亿元。但截至2004年8月,流通股市值也只有1.2万亿元。这意味着12年中全部投资者的总体投资无任何收益。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在“为国企融资服务”的定位下,股市成为上市公司比传统银行更美妙的圈钱乐园。


  2001年之后,一批拥有西方经济学知识和制度观念的学者型官员执掌中国证券市场,并喊出了“把市场的事情交由市场来办”的口号,大量从西方学来的制度相继实施。但中国股市却从此时开始陷入持续低迷的深渊,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2003年,新一任证监会领导推出三大措施意图健全新股发行制度。但调查发现,IPO新政之后的上市公司同样具有原来上市公司的一切问题。


  为什么已有的制度改革不能建立起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许成钢用“不完备法律的移植”理论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则提出了人大、法院和证监会各施其责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部分地方和中央权力机构从最初的谨慎观望到后来的积极加入,中国股市已经从草根阶层的游戏演变成了权力资本之间的博弈。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蓄的都是脏水,印的都是真钞”的市场,如何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口号落到实处还是一个难题


  记者 张娅


  “我当时就只有一个感觉,我们在A股市场赚钱的惟一一束希望火苗也熄灭了。”一位投资者向记者感叹到。


  这位投资者是美欣达(002034)新股中签的“幸运儿”。让他绝望的原因是,8月26日美欣达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首日上市,却只以低于发行价的11.58元开盘,当日最高跌幅达9.08%。


  仅仅半年以前,新股中签对投资者来讲还和中彩票一样是稳赚不赔的事。甚至在一些营业部,如果哪位股民新股中签,营业部就会在大厅中张贴报喜的海报。市场已经形成的规律是,不管二级市场怎么跌,只要能在新股申购中中签,股票上市当天都有利可图。


  但在这个夏天的中国股市,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如同一场瘟疫般迅速蔓延。5月25日,两面针(600249)跌破11.38元的发行价,成为今年以来上市新股中首只跌破发行价的股票。6月18日,长丰汽车(600991)发行价在上市5日后即告失守。6月29日,济南钢铁(600022)成为第一只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股票。8月17日,苏泊尔(002032)成为第一只中小企业板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股票。8月24日,宜华木业(600978)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下跌5.24%。


  在2004年首发上市的160多家新股中,有47家跌破发行价,占所有发行公司数的29.19%。


  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现实。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股市一大痼疾就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发行审查不规范。2003年是新一届证监会领导再造股市发行体系的一年。特别是对发审委的改革,令当时不少市场人士有“黎明到来”的感觉。在成立之初的审核中,新发审委展示出“严把关”和工作透明化的姿态,赢得了市场不少掌声。


  但人们的兴奋之情并没有持续太久。从今年4月9日的第18次发审委工作会议开始,连续三次会议的过会率达到100%。市场的心一下抽紧。7月9日,上市才10个交易日的江苏琼花(002002)爆出欺诈上市的丑闻,更是给发审委工作以沉重打击。所谓的“以投资者利益为重”,在层出不穷的IPO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面前成了一句空泛的口号。


  此时的市场,已进入危急时刻。4月7日,沪市大盘冲高到1783.01点之后开始向1300点心理关口一路狂奔。9月9日,沪市大盘早盘一举跌破苦守5年之久的1300点大关,下午以1284.31点收盘。纵观5个月以来的大盘运行轨迹,市场呈现的是几乎没有起伏的连续阴跌之势。高企的过会率和快速的新股发行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市场更加难以承受。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可以解释新股屡破发行价的原因:


  截至2004年8月,A股市场股票发行的筹资总额为477.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64%,创下2001年以来的新高。而发行家数更达到10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9.31%。从发审委的审核节奏来看,1月5家,2月9家,3月27家,4月28家,5月20个交易日19家,6月38家,7月43家,呈现出明显的逐月递增趋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的存量资金从4月份开始呈现逐月萎缩状态。资料显示,4月中旬市场存量资金为3700多亿,5月中旬近3500亿,6月中旬3200多亿,7月中旬仅为3000多亿元。


  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中,在7月初的国际金融服务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不得不承认:“新股发行速度过快,进一步打压了脆弱的证券市场。”


  8月30日,证监会宣布将实施新的IPO股票发行询价制度,同时暂时停发新股。但利好消息对市场的影响只维持了一天。更多的人相信,大盘很快就会再度迎来声势浩大的新一轮扩容。


  9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抓紧落实国九条”的讲话,终于使得股市大盘一跃而起,5日内连涨200多点,1000多亿资金杀进来。


  但事实证明,股市稍有好转,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就显得迫不及待。9月27日,宝钢股份(600019)的股东大会顺利通过280亿元增发融资方案,华夏银行(600015)也公告称拟增发不超过8.4亿股A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5亿元。同日还有消息称,交通银行将同时发行A股和H股,拟圈钱200亿元。之前,同仁堂(600085)、北生药业(600556)、万科A(000002) 等公司也纷纷公布或实施再融资方案。


  另有消息称,目前各大券商对IPO新股询价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反馈已递交证监会,新股询价制度的出台和发审会的恢复随时有可能进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对此轮行情都持“投机”态度,对股市的长期走势缺乏信心。


  穿新鞋走老路


  事实上,投资者的悲观,很大程度源于对上市公司的失望。一位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市场人士称:“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质量问题不解决的话,中国股市将陷入一个悲情循环。”


  去年12月24日,携《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细则》两大规则,新一届发审委委员闪亮登场。发审委委员由原来的80名缩减到25名,不但公开姓名,而且公布投票的结果。这是中国证监会在2003年实施IPO新政的最后一环。


  该年8月,时任证监会副主席的史美伦透露:“下半年证监会将推出一个新的上市申请体系,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中国证券市场环境。”


  9月22日,证监会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一般情况下,公司需设立三年才能申请发行上市,且IPO融资不超过净资产两倍,并对拟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此举目的意在把好上市公司质量的第一关。


  10月16日,在第一稿的基础上,证监会再度推出《公开发行和上市证券保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证券发行由现行的信道制改为保荐人制,严格承销商的保荐责任。此举意在由承销商把上市公司质量第二关。


  对于企业而言,上市的第三关“过会”才是最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新股收益逐年下滑,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也受到市场各方的质疑。不透明容易造成暗箱操作,这是过去的发审制度屡遭诟病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新推出的发审制度及发审委改革,监管部门试图以一种市场化的方式从自身入手,把上市公司质量审核关。人们有理由相信,市场上“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即将出现。


  但事实证明,以前在股票发行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在新发审委上台之后依然存在。


  资料显示,自发审委于1999年设立后,2000年发行被否决的企业总共有15家,2001年为7家。2002年,企业总体过会率达到83%,也就是说在发审委这个最终环节被否决的只有百分之十几。这个数字在2003年改变不大。


  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之后,截至到2004年7月28日,新发审委一共召开了58次发审会。而2003年全年召开的发审会议也仅为52次。如果算上2003年最后一次发审会(即新发审委制度实施后召开的首次发审会),共有182家企业上会接受了新发审委的审核,其中121家企业顺利通过了发审委审核,过会率为66.5%。值得注意的是,58次发审会中有13次会议的审核通过率达100%。受江苏琼花丑闻影响,7月份“过会率”创下新发审委成立以来的新低。在7月20日召开的第52场发审会议上,3家融资申请全部受阻下马,这是新一届发审委在成立后首次“雷厉风行”的急刹车行为。


  严峻的事实是,2004年以来的新股发行过程中,上市公司丑闻不断,基本沾染上以往上市公司的所有弊病。记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在2004年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的整个过程中均有所体现:


  其一,公司在新股发行过程中的材料造假。具体表现为招股说明书被指出现重大遗漏、上市前资产“来无影去无踪”以及股票上市后暴露出来的欺诈行为。


  7月7日,有媒体对苏宁电器(002024)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摘要,与发布在官方指定网站上的招股说明书全文存在明显差异提出质疑。文章指出,苏宁电器过发审会的时候是第一届董事会,在媒体发布招股说明书时却换届了。其招股说明书摘要在重大事件信息披露上与招股说明书全文相对照存在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在招股说明书有说不清道不明之处的还有山东威达(002026)、鑫富股份(002019)和新五丰(600957)。


  7月12日,又有媒体对海特高新(002023)12年287倍的净资产增幅发出疑问。该刊指出,该股从初始的50万元注册资本开始,到上市前净资产达到14385.67万元。如此快速增值过程中伴随多次“违规”和不可思议的资产评估增值。此外,双鹭药业(002038)在发行股票前的一项长期投资也因未在招股说明书及报表中体现而受到质疑。即将完成280亿巨额增发的宝钢股份(600019)则因为不能合理解释拟注入公司9块资产今年同时出现的盈利大幅上扬现象,受到媒体质疑。同样受到质疑的还有文山电力(600995)。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质疑均未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这些公司的股票发行也进行地有条不紊。在已被证实的上市公司违规丑闻中,江苏琼花(002002)是惟一的倒霉者。因存在国债投资亏损、控股股东对外巨额担保、主业整体被淘汰的隐患、技术改造和新项目上马存在问题等一系列的风险,被业内称之为“五毒俱全”的“罂粟花”——江苏琼花不但自身股价暴跌,还再度引发了证券市场的诚信危机。


  其二,大股东分红前赴后继。两年前,当中国第一家核准制上市公司用友软件(600588)在其2001年报中推出10派6元的高额分配方案时,业内曾一时哗然。但这很快为后来者指明了一条“圈钱”捷径,2004年,公司一上市即推出分红方案的现象更为突出地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小企业板,有7家公司出现了远远高于往年、只针对老股东的分红方案。其中,永新股份)(002014)5.00元/10股,新和成(002001)6.00元/10股,伟星股份(002003)5.6元/10股,凯恩股份(002012)3.75元/10股,江苏琼花(002002)2.5元/10股,东信和平(002017)2.5元/10股,航天电器(002025)2.0元/10股。值得一提的是,在永新股份股票公开发行之前,老股东们就已经先将2003年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80%多分完。


  在沪市主板市场,先后有4家IPO民企公布了专门针对老股东的高额现金分红:康恩贝(600572)6.0元/10股,宁波东睦(600114)8.5元/10股,通威股份(600438)11.0元/10股,金发科技(600143)4.86元/10股。


  其三,上市后业绩大变脸。8月31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公布降下帏幕,从这些公开资料中不难看出,业绩变脸这一在原有发行体系下屡受诟病的现象再度在市场出现。


  8月6日,上市不到三个月的北方创业(600967)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99.7万元,同比下降3.05%,公司净利润仅有1194.4万元,同比下降47.98%;实现每股收益为0.092元,同比下降68.91%。


  另外一只6月14日刚刚上市的汽车股——长丰汽车(600991)半年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4273.11万元,同比下降6.5%,报告期内,该公司仅实现净利润13880.9万元和每股收益0.346元,同比下降22.12%和36.36%。


  8月10日,江苏纺织(600981)公布的半年报称,这家今年6月30日刚上市的新股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9.52%。


  让市场尤为不满的是,相对于新股上市后暴露出来的问题,证监会发行部门不仅事前没有能够防范,事后也没有拿出一个有力的处罚措施。即使在江苏琼花被媒体连续曝光的压力下,证监会的处罚也难以让人满意。目前,深交所只是对江苏琼花进行了谴责,其它处理事宜尚不得知。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对《商务周刊》表示:“上市公司的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这是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明我们的监管制度还存在很大问题。”


  发审委不需对上市公司真实质量负责?


  制度究竟存在什么大问题?股市出现越来越多的“烂白菜”,投资者的矛头直指发审委。有观点尖锐指出:“如此违规之事,到底是如何过了发审会这一关的?中国证监会可是监管机构,大门都没看严,何来监管?”


  但事实上,按照中国现行有关证券法规规定,投资者对发审委的“不作为”指责却是没有道理的。“板子打到发审委身上其实是打错了。”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商务周刊》,“发审委只负责针对申报的公司材料判断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而对其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并不承担责任。”


  这显然出乎人们的常识,但它确实是真的。这种违背常识的事实,正是由中国经过改革后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和证券监管体系所决定的。


  一位有多年投行经验的证券公司投行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了企业IPO上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是准备阶段。拟上市的企业必须要成为股份制公司,并聘请投行为其进行上市辅导。在这个过程中,投行需要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评估机构等中介单位将帮助企业逐步完善申报材料。同时,企业还需向当地证管办备案。在为时一年的辅导期里,当地证管办要有几次巡查,并最后对企业进行验收,如企业不符合上市标准还要进行整改。经当地证管办验收合格的企业再将材料送到中国证监会报备。证监会先将申报材料分送发改委和国家经贸委,就筹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发展要求征求意见。两委认为符合条件的,证监会才同意企业正式申报材料。


  其次是初审阶段。企业正式申报的材料将递交到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综合处。综合处分别把材料转给发行部一处(负责非财务部分审核)与二处(负责财务部分材料审核),一处与二处随机派两位预审员对材料进行内部审核,并在15天后把反馈意见递交一处与二处的处长,同时召开由综合处处长、两位分管主任、一处与二处两位处长、预审员参加的反馈会议。保荐人与企业按照会后的反馈意见整改。一般情况下,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至3月。直到问题解决完之后,预审员才会出具初审报告,并在两位处长同意下,把报告上报讨论。


  最后是发审会阶段。目前发审会的流程是,首先由证监会预审员向委员报告初审情况,之后,7名委员一一发表意见,并就各种法律、财务及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向预审员提问,如预审员的答复不能使委员满意,那么由发行人代表与保荐人代表当场说明。这一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直到委员彻底理解后,才进行记名投票表决,并在表决票上注明投票赞成或否决的理由。如果发审会通过,公司再到证券交易所排队上市。


  不难看出,在这个完整链条里,企业是主体,发审委拥有最大权力。各地证管办、证监会发行审核部和其他中介机构则都是企业完善申报材料过程中起到作用。但是,承担最大责任的是保荐人,掌握企业上市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却并不需要承担多少负责。


  根据2003年12月5日出台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十条,“发审委的职责是: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审核股票发行申请是否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审核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为股票发行所出具的有关材料及意见书;审核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初审报告;依法对股票发行申请提出审核意见。”


  也就是说,保荐人将对发行人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第一手责任,而发审委委员做的仅是合规性审查。如果保荐人提交的发行人材料符合发行条件,那么委员完全可以投赞成票,而不必去调查发行人的真实情况是否与发行材料中所声称的一致。此后即使发现上市公司有虚假上市行为,只要当初所申报材料中显示的企业经营状况符合上市要求,委员不会承担责任。


  由此,新发审委的制度设计里出现了很多继续暗箱操作的“隐患”。隐患之一是,发审委权力过大,产生很大寻租空间,腐败难以避免;而隐患之二是,发审委的责任却很小,这种权力和责任不对等带来的结果是,手握上市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可以不为上市公司的实际质量和投资者利益负责。


  在新发审委制度下,按照惯例,证监会一般在发审会召开至少3天前,会将发审会审核的发行人名单、发行人承诺函、会议时间和参会委员名单在证监会网站上公布。


  “这很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份行贿指引。”有业内人士直言,“发行人的公关可以有的放矢了。”


  “尽管制度上规定不允许接触发审委委员,但再好的企业上市都不可能不尽量和委员们接触。发审委委员都是业内专家,券商和他们本来就有过接触或者有过项目合作。比如报项目时要内核委员会通过,其中有可能是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大家都属于一个圈子的人。”这位人士说。他同时承认,相比之下,大券商的资源更多。


  他甚至对记者开玩笑到:“你们可以派人跟踪某个发审委委员半个月,得出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盟取消对我纺织品普惠制 中国每年将损失$1亿
  北京时间20日下午,欧盟普惠新政在布鲁塞尔浮出水面。在享受普惠制30年后,中国纺织行业不得不面对关税提高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昨天,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尚没有拿到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但是,欧盟已经对新普惠制的关键问题——“毕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普惠制受益国任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超过15%,就将失去普惠待遇。纺织品和服装的“毕业门槛”更低,为12.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纺织品对欧盟的出口每年以两位数增长。

  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代表提供的数字是,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已经占据欧盟市场的32%。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编制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报告》显示,去年,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达到欧盟总进口的17%。

  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纺织品和服装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这也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普惠制将因此取消,关税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将使中国企业每年为此付出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琪表示,尽管对于中国纺织行业的实际影响还要视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总量变化而定,但企业的长期订单将受到影响。“欧盟的订单很可能转向印度等其他地区”。

  ●相关链接

  何为普惠制

  普惠制的宗旨是使不发达国家从关税减免中受益。自1971年实施以来,中国是最大受益者,“中国制造”占了欧盟普惠制项下进口的三成。

  目前,中国活动物、农产品、纺织品?服装制品除外?、交通工具及其设备等五大类产品仍然享受普惠制待遇。

  欧盟的普惠制每10年调整一次,现行普惠制将于2005年底到期。按规定,欧盟委员会新的普惠制方案还需获得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批准。(刘映花)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石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盟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普惠制将因此取消,关税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将使中国企业每年为此付出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gu_wang 你好 
 我想请问那些投资咨询公司可信吗?我是股市菜鸟,炒股也已经4个月了,但亏了不少,我真想加入他们了,但不知哪些公司信誉高可以加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上)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上)
--------------------------------------------------------------------------------
http://finance.tom.com 2004年10月20日13时14分?工行特约报道?来源: ??《商务周刊》

马太福音第21章写道:“耶稣进了神殿,赶出殿里所有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者的桌子和卖鸽子者的凳子,并对他们说,经上有云,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但你们却使它成为贼巢了。”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千种FLASH免费小游戏



  在中国,谁拥有这样的力量还原股市的本来面目?


  中国股市在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其理念与功能的扭曲程度同样惊人。从1992年到2004年的13年间,沪深股市的投资者们总共付出了1.2万亿元。但截至2004年8月,流通股市值也只有1.2万亿元。这意味着12年中全部投资者的总体投资无任何收益。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在“为国企融资服务”的定位下,股市成为上市公司比传统银行更美妙的圈钱乐园。


  2001年之后,一批拥有西方经济学知识和制度观念的学者型官员执掌中国证券市场,并喊出了“把市场的事情交由市场来办”的口号,大量从西方学来的制度相继实施。但中国股市却从此时开始陷入持续低迷的深渊,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2003年,新一任证监会领导推出三大措施意图健全新股发行制度。但调查发现,IPO新政之后的上市公司同样具有原来上市公司的一切问题。


  为什么已有的制度改革不能建立起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许成钢用“不完备法律的移植”理论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则提出了人大、法院和证监会各施其责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部分地方和中央权力机构从最初的谨慎观望到后来的积极加入,中国股市已经从草根阶层的游戏演变成了权力资本之间的博弈。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蓄的都是脏水,印的都是真钞”的市场,如何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口号落到实处还是一个难题


  记者 张娅


  “我当时就只有一个感觉,我们在A股市场赚钱的惟一一束希望火苗也熄灭了。”一位投资者向记者感叹到。


  这位投资者是美欣达(002034)新股中签的“幸运儿”。让他绝望的原因是,8月26日美欣达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首日上市,却只以低于发行价的11.58元开盘,当日最高跌幅达9.08%。


  仅仅半年以前,新股中签对投资者来讲还和中彩票一样是稳赚不赔的事。甚至在一些营业部,如果哪位股民新股中签,营业部就会在大厅中张贴报喜的海报。市场已经形成的规律是,不管二级市场怎么跌,只要能在新股申购中中签,股票上市当天都有利可图。


  但在这个夏天的中国股市,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如同一场瘟疫般迅速蔓延。5月25日,两面针(600249)跌破11.38元的发行价,成为今年以来上市新股中首只跌破发行价的股票。6月18日,长丰汽车(600991)发行价在上市5日后即告失守。6月29日,济南钢铁(600022)成为第一只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股票。8月17日,苏泊尔(002032)成为第一只中小企业板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股票。8月24日,宜华木业(600978)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下跌5.24%。


  在2004年首发上市的160多家新股中,有47家跌破发行价,占所有发行公司数的29.19%。


  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现实。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股市一大痼疾就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发行审查不规范。2003年是新一届证监会领导再造股市发行体系的一年。特别是对发审委的改革,令当时不少市场人士有“黎明到来”的感觉。在成立之初的审核中,新发审委展示出“严把关”和工作透明化的姿态,赢得了市场不少掌声。


  但人们的兴奋之情并没有持续太久。从今年4月9日的第18次发审委工作会议开始,连续三次会议的过会率达到100%。市场的心一下抽紧。7月9日,上市才10个交易日的江苏琼花(002002)爆出欺诈上市的丑闻,更是给发审委工作以沉重打击。所谓的“以投资者利益为重”,在层出不穷的IPO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面前成了一句空泛的口号。


  此时的市场,已进入危急时刻。4月7日,沪市大盘冲高到1783.01点之后开始向1300点心理关口一路狂奔。9月9日,沪市大盘早盘一举跌破苦守5年之久的1300点大关,下午以1284.31点收盘。纵观5个月以来的大盘运行轨迹,市场呈现的是几乎没有起伏的连续阴跌之势。高企的过会率和快速的新股发行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市场更加难以承受。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可以解释新股屡破发行价的原因:


  截至2004年8月,A股市场股票发行的筹资总额为477.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64%,创下2001年以来的新高。而发行家数更达到10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9.31%。从发审委的审核节奏来看,1月5家,2月9家,3月27家,4月28家,5月20个交易日19家,6月38家,7月43家,呈现出明显的逐月递增趋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的存量资金从4月份开始呈现逐月萎缩状态。资料显示,4月中旬市场存量资金为3700多亿,5月中旬近3500亿,6月中旬3200多亿,7月中旬仅为3000多亿元。


  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中,在7月初的国际金融服务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不得不承认:“新股发行速度过快,进一步打压了脆弱的证券市场。”


  8月30日,证监会宣布将实施新的IPO股票发行询价制度,同时暂时停发新股。但利好消息对市场的影响只维持了一天。更多的人相信,大盘很快就会再度迎来声势浩大的新一轮扩容。


  9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抓紧落实国九条”的讲话,终于使得股市大盘一跃而起,5日内连涨200多点,1000多亿资金杀进来。


  但事实证明,股市稍有好转,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就显得迫不及待。9月27日,宝钢股份(600019)的股东大会顺利通过280亿元增发融资方案,华夏银行(600015)也公告称拟增发不超过8.4亿股A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5亿元。同日还有消息称,交通银行将同时发行A股和H股,拟圈钱200亿元。之前,同仁堂(600085)、北生药业(600556)、万科A(000002) 等公司也纷纷公布或实施再融资方案。


  另有消息称,目前各大券商对IPO新股询价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反馈已递交证监会,新股询价制度的出台和发审会的恢复随时有可能进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对此轮行情都持“投机”态度,对股市的长期走势缺乏信心。


  穿新鞋走老路


  事实上,投资者的悲观,很大程度源于对上市公司的失望。一位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市场人士称:“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质量问题不解决的话,中国股市将陷入一个悲情循环。”


  去年12月24日,携《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细则》两大规则,新一届发审委委员闪亮登场。发审委委员由原来的80名缩减到25名,不但公开姓名,而且公布投票的结果。这是中国证监会在2003年实施IPO新政的最后一环。


  该年8月,时任证监会副主席的史美伦透露:“下半年证监会将推出一个新的上市申请体系,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中国证券市场环境。”


  9月22日,证监会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一般情况下,公司需设立三年才能申请发行上市,且IPO融资不超过净资产两倍,并对拟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此举目的意在把好上市公司质量的第一关。


  10月16日,在第一稿的基础上,证监会再度推出《公开发行和上市证券保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证券发行由现行的信道制改为保荐人制,严格承销商的保荐责任。此举意在由承销商把上市公司质量第二关。


  对于企业而言,上市的第三关“过会”才是最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新股收益逐年下滑,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也受到市场各方的质疑。不透明容易造成暗箱操作,这是过去的发审制度屡遭诟病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新推出的发审制度及发审委改革,监管部门试图以一种市场化的方式从自身入手,把上市公司质量审核关。人们有理由相信,市场上“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即将出现。


  但事实证明,以前在股票发行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在新发审委上台之后依然存在。


  资料显示,自发审委于1999年设立后,2000年发行被否决的企业总共有15家,2001年为7家。2002年,企业总体过会率达到83%,也就是说在发审委这个最终环节被否决的只有百分之十几。这个数字在2003年改变不大。


  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之后,截至到2004年7月28日,新发审委一共召开了58次发审会。而2003年全年召开的发审会议也仅为52次。如果算上2003年最后一次发审会(即新发审委制度实施后召开的首次发审会),共有182家企业上会接受了新发审委的审核,其中121家企业顺利通过了发审委审核,过会率为66.5%。值得注意的是,58次发审会中有13次会议的审核通过率达100%。受江苏琼花丑闻影响,7月份“过会率”创下新发审委成立以来的新低。在7月20日召开的第52场发审会议上,3家融资申请全部受阻下马,这是新一届发审委在成立后首次“雷厉风行”的急刹车行为。


  严峻的事实是,2004年以来的新股发行过程中,上市公司丑闻不断,基本沾染上以往上市公司的所有弊病。记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在2004年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的整个过程中均有所体现:


  其一,公司在新股发行过程中的材料造假。具体表现为招股说明书被指出现重大遗漏、上市前资产“来无影去无踪”以及股票上市后暴露出来的欺诈行为。


  7月7日,有媒体对苏宁电器(002024)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摘要,与发布在官方指定网站上的招股说明书全文存在明显差异提出质疑。文章指出,苏宁电器过发审会的时候是第一届董事会,在媒体发布招股说明书时却换届了。其招股说明书摘要在重大事件信息披露上与招股说明书全文相对照存在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在招股说明书有说不清道不明之处的还有山东威达(002026)、鑫富股份(002019)和新五丰(600957)。


  7月12日,又有媒体对海特高新(002023)12年287倍的净资产增幅发出疑问。该刊指出,该股从初始的50万元注册资本开始,到上市前净资产达到14385.67万元。如此快速增值过程中伴随多次“违规”和不可思议的资产评估增值。此外,双鹭药业(002038)在发行股票前的一项长期投资也因未在招股说明书及报表中体现而受到质疑。即将完成280亿巨额增发的宝钢股份(600019)则因为不能合理解释拟注入公司9块资产今年同时出现的盈利大幅上扬现象,受到媒体质疑。同样受到质疑的还有文山电力(600995)。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质疑均未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这些公司的股票发行也进行地有条不紊。在已被证实的上市公司违规丑闻中,江苏琼花(002002)是惟一的倒霉者。因存在国债投资亏损、控股股东对外巨额担保、主业整体被淘汰的隐患、技术改造和新项目上马存在问题等一系列的风险,被业内称之为“五毒俱全”的“罂粟花”——江苏琼花不但自身股价暴跌,还再度引发了证券市场的诚信危机。


  其二,大股东分红前赴后继。两年前,当中国第一家核准制上市公司用友软件(600588)在其2001年报中推出10派6元的高额分配方案时,业内曾一时哗然。但这很快为后来者指明了一条“圈钱”捷径,2004年,公司一上市即推出分红方案的现象更为突出地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小企业板,有7家公司出现了远远高于往年、只针对老股东的分红方案。其中,永新股份)(002014)5.00元/10股,新和成(002001)6.00元/10股,伟星股份(002003)5.6元/10股,凯恩股份(002012)3.75元/10股,江苏琼花(002002)2.5元/10股,东信和平(002017)2.5元/10股,航天电器(002025)2.0元/10股。值得一提的是,在永新股份股票公开发行之前,老股东们就已经先将2003年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80%多分完。


  在沪市主板市场,先后有4家IPO民企公布了专门针对老股东的高额现金分红:康恩贝(600572)6.0元/10股,宁波东睦(600114)8.5元/10股,通威股份(600438)11.0元/10股,金发科技(600143)4.86元/10股。


  其三,上市后业绩大变脸。8月31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公布降下帏幕,从这些公开资料中不难看出,业绩变脸这一在原有发行体系下屡受诟病的现象再度在市场出现。


  8月6日,上市不到三个月的北方创业(600967)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99.7万元,同比下降3.05%,公司净利润仅有1194.4万元,同比下降47.98%;实现每股收益为0.092元,同比下降68.91%。


  另外一只6月14日刚刚上市的汽车股——长丰汽车(600991)半年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4273.11万元,同比下降6.5%,报告期内,该公司仅实现净利润13880.9万元和每股收益0.346元,同比下降22.12%和36.36%。


  8月10日,江苏纺织(600981)公布的半年报称,这家今年6月30日刚上市的新股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9.52%。


  让市场尤为不满的是,相对于新股上市后暴露出来的问题,证监会发行部门不仅事前没有能够防范,事后也没有拿出一个有力的处罚措施。即使在江苏琼花被媒体连续曝光的压力下,证监会的处罚也难以让人满意。目前,深交所只是对江苏琼花进行了谴责,其它处理事宜尚不得知。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对《商务周刊》表示:“上市公司的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这是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明我们的监管制度还存在很大问题。”


  发审委不需对上市公司真实质量负责?


  制度究竟存在什么大问题?股市出现越来越多的“烂白菜”,投资者的矛头直指发审委。有观点尖锐指出:“如此违规之事,到底是如何过了发审会这一关的?中国证监会可是监管机构,大门都没看严,何来监管?”


  但事实上,按照中国现行有关证券法规规定,投资者对发审委的“不作为”指责却是没有道理的。“板子打到发审委身上其实是打错了。”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商务周刊》,“发审委只负责针对申报的公司材料判断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而对其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并不承担责任。”


  这显然出乎人们的常识,但它确实是真的。这种违背常识的事实,正是由中国经过改革后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和证券监管体系所决定的。


  一位有多年投行经验的证券公司投行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了企业IPO上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是准备阶段。拟上市的企业必须要成为股份制公司,并聘请投行为其进行上市辅导。在这个过程中,投行需要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评估机构等中介单位将帮助企业逐步完善申报材料。同时,企业还需向当地证管办备案。在为时一年的辅导期里,当地证管办要有几次巡查,并最后对企业进行验收,如企业不符合上市标准还要进行整改。经当地证管办验收合格的企业再将材料送到中国证监会报备。证监会先将申报材料分送发改委和国家经贸委,就筹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发展要求征求意见。两委认为符合条件的,证监会才同意企业正式申报材料。


  其次是初审阶段。企业正式申报的材料将递交到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综合处。综合处分别把材料转给发行部一处(负责非财务部分审核)与二处(负责财务部分材料审核),一处与二处随机派两位预审员对材料进行内部审核,并在15天后把反馈意见递交一处与二处的处长,同时召开由综合处处长、两位分管主任、一处与二处两位处长、预审员参加的反馈会议。保荐人与企业按照会后的反馈意见整改。一般情况下,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至3月。直到问题解决完之后,预审员才会出具初审报告,并在两位处长同意下,把报告上报讨论。


  最后是发审会阶段。目前发审会的流程是,首先由证监会预审员向委员报告初审情况,之后,7名委员一一发表意见,并就各种法律、财务及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向预审员提问,如预审员的答复不能使委员满意,那么由发行人代表与保荐人代表当场说明。这一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直到委员彻底理解后,才进行记名投票表决,并在表决票上注明投票赞成或否决的理由。如果发审会通过,公司再到证券交易所排队上市。


  不难看出,在这个完整链条里,企业是主体,发审委拥有最大权力。各地证管办、证监会发行审核部和其他中介机构则都是企业完善申报材料过程中起到作用。但是,承担最大责任的是保荐人,掌握企业上市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却并不需要承担多少负责。


  根据2003年12月5日出台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十条,“发审委的职责是: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审核股票发行申请是否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审核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为股票发行所出具的有关材料及意见书;审核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初审报告;依法对股票发行申请提出审核意见。”


  也就是说,保荐人将对发行人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第一手责任,而发审委委员做的仅是合规性审查。如果保荐人提交的发行人材料符合发行条件,那么委员完全可以投赞成票,而不必去调查发行人的真实情况是否与发行材料中所声称的一致。此后即使发现上市公司有虚假上市行为,只要当初所申报材料中显示的企业经营状况符合上市要求,委员不会承担责任。


  由此,新发审委的制度设计里出现了很多继续暗箱操作的“隐患”。隐患之一是,发审委权力过大,产生很大寻租空间,腐败难以避免;而隐患之二是,发审委的责任却很小,这种权力和责任不对等带来的结果是,手握上市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可以不为上市公司的实际质量和投资者利益负责。


  在新发审委制度下,按照惯例,证监会一般在发审会召开至少3天前,会将发审会审核的发行人名单、发行人承诺函、会议时间和参会委员名单在证监会网站上公布。


  “这很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份行贿指引。”有业内人士直言,“发行人的公关可以有的放矢了。”


  “尽管制度上规定不允许接触发审委委员,但再好的企业上市都不可能不尽量和委员们接触。发审委委员都是业内专家,券商和他们本来就有过接触或者有过项目合作。比如报项目时要内核委员会通过,其中有可能是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大家都属于一个圈子的人。”这位人士说。他同时承认,相比之下,大券商的资源更多。


  他甚至对记者开玩笑到:“你们可以派人跟踪某个发审委委员半个月,得出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下)

中国股市成权力资本博弈场所 谁对股市负责(下)
--------------------------------------------------------------------------------
http://finance.tom.com 2004年10月20日13时16分?工行特约报道?来源: ??《商务周刊》

张娅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千种FLASH免费小游戏



  无法确定的责任


  这其中,自然也能为发审委找到客观原因。“设立发审委的前提是假定发审委有足够的能力辨别公司好坏,帮助投资者把好最后一关。”上述投行副总表示,“但事实上,发审委很难仅从材料上对公司质量优劣进行判断。”


  目前的发审委一共有25名委员,其中中国证监会会内委员5名,包括首席律师、首席会计师为兼职委员,3名专业人员为专职委员。会外兼职委员10名,其中国家发改委1名,国务院国资委1名,北京大学1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1名,证券公司1名,基金公司2名,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1名和香港专家1名。专职委员10名,全部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其中注册会计师5名、注册资产评估师1名和律师4名。


  苑德军认为:“发审委委员专业知识的局限使得他们对公司各种状况不可能全部了解。因为要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一家发行公司的基本情况,需要发审委成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懂财务的发审委委员可能不懂企业所在行业方面的情况。”


  而频繁召开的发审会议更加让发审委难以看清上市公司材料的真实性。曾有人给现在的发审委算过一笔账:仅在7月份上半月,发审委审核上市公司家数为24家,一家公司的申报材料就有15万字左右,24家就是360万字,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200字/分钟),一个人若看完这些资料,就算是不吃不喝昼夜不停,也要13天。


  根据规定,发审委委员可以提前5天获得被审核公司的相关资料。一位投行人士承认,拟发行新股公司上报的审核材料由投行人士、注册会计师、律师和相关部门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经过反复修改形成的,形成这份书面材料需要一至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给予委员消化这份材料的时间只有5天时间,相比之下委员们想对公司诸如业绩是否真实等实质性问题发表看法,可谓难上加难。


  但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结果,是减弱监管部门和政府机构的审查功能,让中介机构担负起这个“艰巨任务”——在股市的股票发行过程中,牵涉到法律方面的合规性事务由律师事务所负责;财务方面的真实性由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来做;涉及到房地产等不动产的资产评估的业务由专业的评估所来完成。


  中介机构承担的重要责任还表现在“专项复核制度”的面世上。所谓“专项复核制度”,是指证监会在审查企业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企业存在不符合发行上市要求的一些问题,如存在偷税漏税情况、重大的同业竞争、股权不规范以及类似问题,或者收到一些举报,不再由地方证管办或证监会直接去查,而是将审查工作交给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复核。


  这种“专业分工”,固然符合吉登斯所概括的现代社会专家-信任体系,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因为权力责任的不统一,却很容易就产生出了既能寻租又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怪胎。今年2月21日,前任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讲课时就表示,金融领域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工,使得金融市场组织机构之间推诿责任更有借口。


  周小川认为:“从好的方面讲,专业分工使得专业工作越做越好,并建立了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制约关系。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实际上,这个链条上大家都有推诿责任的动机和可能。”


  事实上,这种责任推诿的现象在资本市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作为前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虽然谈的是他现在管辖的金融领域,但他所举的美国安然、安达信等例子,其实也都发生在资本市场上。当上市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可以把会计报表问题推脱给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把监管部门作为挡箭牌,而会计师事务所同样可以以某些项目的专业性太强为借口推脱责任。当江苏琼花(资讯 行情 论坛)问题暴露后,董事会居然声称对这份上市报告埋有的“地雷”毫不知情。涉嫌在短时间内违规增资的海特高新(资讯 行情 论坛)也曾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是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核过的,公司历次增资、资产的评估及招股说明书对有关问题的说明由此经得起考验。


  在中国,与发审制度同月出台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保荐机构应当保证所出具的文件真实、准确、完整。”正因如此,江苏琼花的签字保荐代表人张睿、吴雪明被证监会施以其推荐的项目自2004年7月9日起3个月内不受理的处罚。一位投行高管因此对记者忿忿不平地表示:“发审委改革实际上是把风险分担给了中介机构。但掌握企业上市生杀大权的还是发审委。这简直就是一种强盗逻辑!”


  “现在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保荐人代表起的是签字作用,项目是其他人具体做的。” 第一证券北京企业融资部总经理助理桂希透露,“目前这一批保荐代表人大部分很年轻,不具备判断公司真实质量的能力。”


  证监会举行的首次保荐人资格考试结果显示,有81家机构的614人通过考试,35岁以下(含35岁)的有530人,占过关者总数的86.3%。其中以197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居多。


  业内人士由此指出,此次考试中通过的年轻人往往具有金融甚至投资银行学专业背景,被淘汰的则是具有丰富经验但不具备专业背景的人,通过的人对投行业务的了解和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


  对于目前的新股发行丑闻,桂希认为:“这些上市公司都是保荐人制度实施前券商的项目。保荐人效应应该在明年开始体现。”


  也有投行高管对记者直言:“发审委依靠的是行政垄断。不管是额度制也好,审核制也好,保荐制也好,上市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上市公司,就是因为证监会发审委盖章放行,没有证监会的章,上市公司就是有天大的本领也完不成这个蜕变。但上市公司出了丑闻,怎么就看不到有人被问责呢?”


  证监会的责权利不统一


  从7月底开始,发审委“歇夏”已经两个多月。而平静中正酝酿着一场不平静的风暴。


  有消息称,证监会发行部下属三个处室将发生重大变化。原负责IPO与再融资公开募集文件及法律意见书的发行审核一处、负责财务审核的二处扩充至四个处,发行监管处改为发行审核五处。企业的IPO与再融资申请将分开审核。


  对于记者的询问,证监会发行部的相关负责人并未否认上诉消息。


  该消息还称,“(上述改革)有利于逐步恢复市场险些丧失的融资功能与投资功能。”


  然而专家对此并不乐观。


  据介绍,目前中国的发审制度是向美国学习的结果。在美国资本市场,因为实行的是注册制,只要有投行愿意承销,公司的财务等状况达到法律规定的资格,就可以发行上市。交易所对公司进行合规性审核,如果发现不达标之处,公司可以继续完善,直到达到了法律规定的门槛。至于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司只要在那里备案即可。但一旦公司出现违规现象,作为监管机构的证交会不会坐视不管。也就是说,在发达资本市场,对公司上市资格进行把关的是交易所而非证监会。


  “发审委是证监会发行审核功能的延续,并不能完全行使独立的审核监管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对《商务周刊》表示,“发审委的境地似乎和证监会不能独立于行政与监管市场的尴尬局面相同。”


  中国证监会的前身是1992年10月成立的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1998年4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国务院证券委与中国证监会合并组成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即现在的证监会。监管证券和期货市场。


  目前,中国股市有三层监管体系。这个体系的第一层是中介机构,包括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他们要对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等进行审核、签证,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层是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经营机构组织的证券业协会,属于自律性监管体系。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主要对扰乱股票市场、妨碍稳定和健康运作等主要来自从业机构内部的因素进行监管。第三层就是中国证监会。证监会的建立借鉴了“香港模式”,即证监会作为一个准政府机构,属于事业单位,但是执行政府职能,进行具体的市场监管工作。


  在这个监管框架里,中国证监会是一个高权力的机构,它集中了立法权(规则制定权)、执行权、裁决权,和传统的各自分割的体制明显不同。


  “对整个市场的监管完全依靠证监会来进行,这样的架构设计并不合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对《商务周刊》说,“一个部门的权力过大将使寻租现象难以遏制,必须使其受到约束。”


  在这一点上,证监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自己向外推诿责任,而且是别人把更多的责任往它头上推。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很多年里,证监会都在说服法院参与对股市违规行为的监管。但由于涉及的问题太敏感,法院很难进行配合。”


  在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许成钢提出的“不完备法律”理论下,由于法律是内在不完备的,这意味着不可能制定出能准确无误地说明所有潜在损害行为的法律,因此需要其他执法机构的行为对市场产生足够阻吓作用。许成钢因此认为,中国的司法极其薄弱,这是导致对违规行为阻吓失灵的重要因素。


  2001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暂只受理股票市场的经证监会认定的虚假陈述案件。这使得中国证监会更加巩固其司法权。陈志武由此指出:“在没有配套的市场机构、制度与司法建设环境下,单一家证监会还不能实现健全市场监管机制的愿望。甚至在证监会不想要的时候,其他政府分支还不断把更多权力往它身上推。”


  “中国股市需要一个可以起到公正监督作用的法律制度,以公平地保护市场各方利益。” 陈志武说,“法院本应该是防止更多违规案件产生的决定力量。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法院是整个监管体系中发挥作用最差的一环。”


  根据陈志武提出的监管方案,证监会、法院与人大三大分支应全面配合,共同管理股票市场。“在没有权力约束机制的状况下,证监会管制的内容和范围将不断扩张,因此人大财经委员会应该定期对证监会的权限设置进行听证,防止证监会的权力过大;证监会作为行政部门,应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一旦发现违规事件就立案调查,并以公诉人的身份向法律起诉;法院是裁判员,同样需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对市场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正确独立的判决。”他说。


  然而,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是,责任使它像个巨大的烫手山芋,证监会成了众矢之的;与此同时,利益也使它成为一个巨大的自动取款机,每个掌握权力或者资源的机构都想从中分羹。从成立之初开始,中国股市一直就在监管和发展的博弈中平衡。官员对市场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取向,从而影响到市场的走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今天的《证券法》,还有早期的国务院条例,对证监会所有的授权都是非常零散的。到今天为止,证监会所有的权利依据就来自于‘三定’方案,即定职、定编、定功能,权限实际上还是上级部门决定的。”曾经担任证监会副主席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表示,把市场出现的错误全部归罪于监管部门是不对的,“上市本身涉及特定的利益集团,比如部门利益、企业利益甚至到家族利益,这是别人不能左右的,证监会在这段时间里花了很大力气去跟不同部门协调。”


  正因如此,任何一个触及核心的改革都难度巨大。在虚假陈述、内部控制、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现象导致股民痛不欲生的时候,证监会往往不见踪影——与其说证监会不作为,不如说它难以作为。鲜为人知的是,在2002年的一次会议上,一批与证券市场相关程度较高的省份曾经一起向证券市场的管理层发难。著名学者远山认为:“因为他们掌握的几乎全部是社会公共资源,比如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资金,比如银行的信贷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层的屈服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陈志武也谈到,在正常情况下,证监会应该只是一个监管机构,负责规则的执行,但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证监会不但是一个维护规则的机构,也是一个托市机构,承担了为国企上市营造一个正面积极、欣欣向荣的融资平台的责任。


  “正因如此,即使市场出现问题,证监会也会有所顾虑。”陈志武说,“这反过来又怂恿了企业违反交易的行为。”


  郭励弘的研究方向是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但当他感受到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时候,开始转而研究企业的一个重要融资平台——股票市场,并由此得出了结论。


  “尽管目前中国其他资源的配置都已经市场化了,但在资金配置方面还是主要由政府来掌握。政府本来应该管国民经济,也就是包括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个方面,但在资金配置上政府更偏向于国有经济,这样就把股票市场变成了国有资本的权益来源。”郭励弘表示。


  1984年8月,上海市政府在批准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便于筹集资金兴办各项事业”制定了该办法。此后,管理当局也不断强调“证券市场要向国有企业倾斜”,“证券市场要为国企融资服务”,“为国企股份制改造服务”的方针。


  “中国股市建立初衷是为国企服务。设立股份公司就是为了上市,上市就是为了圈钱,目标性很明确。”郭励弘也同意,现在中国社会经济中人治的色彩仍然很浓,“在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下,证监会也很难做出独立的判断”。


  8月12日,宝钢股份董事长谢企华在北京宣布拟增发不超过50亿股筹资280.2亿元,向宝钢集团公司收购钢铁主业资产,实现宝钢整体上市,宣称要做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当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加快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可以借助于上市公司的平台使一部分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央企业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李荣融表态之前,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也曾表示,除宝钢外,还有神化集团、中国铁通、中国诚通、中国医药、中国高新投资等6家中央企业目前也正在建立各自的董事会,从而为整个集团的整体上市扫平道路。


  在市场的一片质疑声中,宝钢股份的再融资方案顺利在发审委会议上通过。8月30日,证监会宣布在新的询价制度实施前暂不安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但上市公司再融资除外,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到新制度的约束。


  一位投行业的资深人士向《商务周刊》透露:“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每年融资拿回多少资金都有要求。他们考虑的不是企业发展的资金要求,而是要你帮他拿回多少钱,这是令我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问题更加突出。”


  在此之前,已经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中国渐进改革的不断发展,地方国有企业日渐衰落,这种态势构成了沉重的财政压力,也极大地激发了部分地方权力机构利用股市为企业融资的动机。由于上市资格成了一种壳资源,可以为上市公司控制人带来巨大的差额收益,于是形成了中国股市特有的“排队上市”的奇观。而上市排队本身就是一个寻租过程。


  在股市跌穿1300点之后,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以“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近期经济工作”为主题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被列为了当前要着重做好的八项工作之一。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召集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讨论商业银行发展基金业务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问题。同日发出的《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也规定,今后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要到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征集受让方。


  但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央高层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各部委抓紧落实“国九条”,相信短期内不会再作什么表态。未来1-3个月的市场方向取决于李荣融,而不是尚福林或者其他证监会领导。


  值得一提的是,9月9日下午,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应邀到国资委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李荣融在接下来的总结发言中表示,资本市场对于国资委和国有企业来说,是绝对需要的一个市场。国资委要密切配合证监会搞好各项工作,许多改革看似很难,真正要做起来也比较简单。


  先形似再神似和先救命再治病


  9月12日,市场的诸多猜测在证监会网站上的一则消息中得到了答案。与初上任时的三缄其口一样,任职三年多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离去得同样悄然。由此,前一任发起或积极参与中国股市“市场化运动”的中国证监会主要官员们,全部正式离开了证监会的工作岗位。


  在前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主政期间,大批海归派人士汇聚于证监会。作为证监会以500多万年薪聘来的第一个海外副部级干部,史美伦在证监会主持上市公司发行、监管以及投资者教育等工作。她曾经让中国证券市场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监管风暴,为投资者“惩戒”了一批造假大王。


  曾有人开玩笑说,在当时的证监会不说英语是找不到朋友的。尽管只是一个玩笑,却真实地反映了海归和土鳖的矛盾。


  当记者把市场关于“海归派”是否在中国水土不服的争论摆到高西庆面前的时候,他的眼光立刻变得犀利起来。


  “把我们的市场和国外相比,我们看重的方面他们并不看重,他们看重的方面我们也不看重。这的确有可能造成我们建立的制度与实际情况出现偏离。”高西庆说,“但是,要让全球的资本资源为我所用,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人类共同价值准则的市场。”


  做此表示时,高西庆目光坚定,“全球证券市场的组成成分都是一样的。过分强调中国的土壤不一样,只会成为造假的借口。”


  这位律师出身的证券市场“海归派”代表曾参与了多项法规的制定。对于这段经历,高西庆感触良多:“中国还不习惯用制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很多法律的出台不是理性思辩的结果,而是在某一历史情况,或者各种利益的作用下出台的,这种情况到现在并没有被改变。”


  他感到愤懑的是:“很多法律都会提及‘后果’、‘情节’和‘影响’等字眼。而在这样的思路下,当法律导致官员对社会稳定的理解与个人权益的申张出现矛盾时,后者往往被抛弃。”


  上任证监会领导曾经试图解决中国股市的“股权分裂”问题,但在宣布原有方案暂停之后,当时的证监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所谓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并由此引起旷日持久的大讨论。在第二年国务院明确宣布停止在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之后,这场讨论最终失控走向全流通,对中国股市影响至今。


  “我们选择走最后这样一条技术改革的道路的确是无奈之举。”高西庆对记者感慨到。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良好的立法和纠错机制,”高西庆说,“在靠什么人来立法,如何通过法律等方面,中国都比较落后。”


  在最近一次资本市场研讨会上,一位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学者的观点或许代表了“海归派”的心声:“我觉得中国市场从来不是从改变所谓根本问题开始的,大事情上、总体改革的战略上和我们走过的路程,没有任何改革是从根本问题改起的,都是从一些周边问题、可以做的事情推进的,都是从增量开始。我们证券市场才十几年的历史,想解决它的根本问题,我不知道能不能解决。”


  9月26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这份规定亮出五道金牌:完善社会公众股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的表决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保障社会公众股股东的知情权;推动和鼓励上市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等。


  高西庆认为,近年来证监会所做的工作将对未来的股市影响巨大。“我们的想法就是,在无法触及最核心的东西的时候,先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旦时机成熟,大背景发生改变,股市就能走上一条规范的道路。”他说。


  高西庆对记者引用了一句西方谚语——“人没有必要重新发明轮子”,意即对已经被发明出来而且证实确定有效的东西,人们没有必要再从头摸索。他把中国股市比作一辆驶在道路上的马车——“既然在其他市场的实验已经证明圆的轮子是可以推动马车前进的,我们就没有必要试图再创造其他形状的轮子,也不要以中国特殊的法律背景为借口,把轮子往其他方向拉。”在他看来,可以改变的是轮子的材料和装饰,“比如这里下雨少,轮子上的防滑花纹就可以少刻点。”


  但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国特有的本土环境,需要我们在考虑法律移植时必须慎之又慎。


  许成钢在接受采访时就对《商务周刊》表示:“中国股市必须移植国外的先进制度。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根据中国情况来消化。”


  许成钢举例说,在司法如此薄弱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政策起了比较正面的作用。他说:“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如果一开始建立金融制度时就简单机械地照搬国外经验,问题一定比现在严重得多。”


  他认为,从1993年到2001年,中国的股票发行上市采用配额制,这也是因为当时市场太不成熟。企业上市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是核心,但当时地产市场还没有形成,无法对土地价值进行评估,也没有办法评估企业拥有的其他固定资产。这个时候,企业的财务帐目与实际并不一致,讨论信息披露问题没有起点。通过额度制以行政代替司法,可以促使信息披露分散化。


  “当时一定要走这一步,才能帮助中国的股市建立起来。”许说。


  从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总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每个人都反对“政策市”,但就在今年4月至9月沪深股市跌跌不休,沪市大盘跌破1300点的5年最低点的重要关口时,人们又开始呼吁政府托市和利好政策的出台。8月28日,《证券市场周刊》首先发表老资格的证券记者、该刊主编方泉旗帜鲜明的社论《先救命再治病》,9月11日,该刊再次发表题为《自救得了吗》的文章,提出:“特别是某种矛盾临界激化的时刻,一定要认清轻重缓急中的‘重’和‘急’。大道理、小道理,发展是硬道理,规避崩溃是硬道理。”


  尽管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针对“先救命还是先治病”问题时表态,还是要“长短期结合,标本兼治”,但市场哀怨声声,投资者心如死灰之时,政策面的“春风”终于刮来,9月14日,市场迅速由冷转暖。短短4天,沪市大盘重新迈上1400点,随后一度逼近1500点,市场成交量更是大幅攀升。政府“先救人,再治病”的心态显露无疑。


  但与股民的一片欢腾同时,同4年前股市大争论颇为相似的一幕又发生了,争论的焦点也毫无二致: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还是先解决问题再发展。与《证券市场周刊》同一主办方的《财经》杂志在最新一期杂志发表该刊主编胡舒立的文章《股市低迷亦是改革良机》,称:“此轮股市上涨完全基于来自政策面的消息甚至传言,是典型的政策市,根本就缺乏持续上涨的内在动力。这种虚热局面升温越高,可能跌得越惨。期待股市能够出现稳定发展的局面,关键在于抓住机会,积极推进有助于治本的改革措施。”


  《亚太经济时报》迅速发表文章驳斥《财经》的观点,文章称:“放弃政府对流通股东的隐形承诺以及形成这种特殊股权结构和市场特征的责任,完全由因相信政府用自己的血汗钱来投资股市的流通股东来承担接轨的阵痛,这将会导致股市的崩盘与社会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崩溃,进而将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危局。”


  从2000年的基金黑幕和“赌场论”,到2001年刮起的“监管风波”,到2002年对如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有争论没有政策,再到2003年新一任证监会领导发起“基础性整顿”运动后上市公司沉疴难改,中国股市已经经历过多次这样的轮回——从实际政策操作上,是先救命还是先治病的摇摆,从改革思路和法治化路径上,则是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喋喋不休的争执。


  既然法律本身是不完备的,那么市场和政府两只大手究竟该放在哪里,才能使它完备起来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而不是让它变得更不完备或者干脆成为少数人攫取利益的工具?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能不能依靠行政权威建立起美妙的制度权威?


  中国证券市场13年来,几届政府的财经高官在这些问题上沉浮,几代投资者为之付出了惨重的牺牲,迄今莫衷一是,成败不定,是非难分。“改革是必需的。但人们批评过去做法时,必须想到:当市场出现问题时我们抛弃了它,但拿来代替的新方法会不会更能解决问题呢?”许成钢问道。


  这仍然是中国股市走向何方的关键性一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券市场要在发展中谋求动态平衡:   
[千重山] 于 2004-10-22 16:27:41上贴

--------------------------------------------------------------------------------

证券市场要在发展中谋求动态平衡

翻开中国股市运行图,我们就会看到,中国股市走了一个奇怪的图:

第一轮行情从95点一路上升到1429点;又从1429点下降到386点;第二轮行情又从386点一路盘升到1558点,紧接着又从1558点下降到325点;第三轮行情又从325点一路盘升到2245点,以后一在持续下降到现在的1306点,这轮下降趋势还不知道尽头在那里?

从中我们清晰的看出,中国股市走出了一个极其不正常的K线的图。

股市下跌的原因目前主要被认定为:
一:一种观点认为,宏观调控,企业业绩下降,迫使投资者调低对股票的估值,引发下跌。二:另一种观点认为,扩容太快影响了市场的资金平衡。三:由于全流通问题再度被提出,而且又出现了所谓不存在国有股东向流通股东补偿,只能是大家分享全流通产生的溢价收益这类奇谈怪论,以至投资者无所适从,信心受挫,股指也就跌落下来。四:对股市看空—股市下跌—再度对股市看空—股市再度下跌—进一步对股市看空—股市进一步下跌。五:大盘就在这过程中,不断失守防线,下了一个又一个台阶。在股权分置情况下,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极端不平等,非流通股股东严重地侵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六有的说中国股市的定位有问题,十几年来只强调了融资功能,进行了掠夺性的竭泽而渔式的圈钱;七:有的说上市公司圈钱大肚皮,回报铁公鸡,这些年来的分红还不如投资者交的印花税多;八:有的说上市公司质量太低,圈完钱就变脸,缺乏投资价值…

之所以中国股市会出现如此奇异如此反复无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股市自身定位出现了重大失误,作为中国的股市,它应该而且必须具备一项功能:就是让股市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市不能同时承担企业过多的职责,将企业的负担通过扩容、全流通、配股等形式,到股市来圈钱,而圈钱以后的企业,不是用在积极发展自身产业上,而是用在不正当的产业上,使企业股市走向了下跌、亏损的不归路,坑害了广大股民,又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不利于国民经济全面均衡的发展。

证券市场要发展,就要在发展中求平衡,在变化中求平衡,光发展而任意打破平衡,只会破坏证券市场;而要寻求平衡,就要坚定不移地将自己定位准确,不该承担的责任,不要急于承担;不能承担的责任,坚决不要承担。股票市场要在发展中保持平衡,就要做到如下几条:

一:坚决控制上市公司的总量,保持总量的动态平衡:目前上市公司总数为1610家,中小板块为38家等等。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也是晾莠不齐,真假难辩。谋求总量的动态平衡,就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居民储蓄总和,根据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和国民生产总值,科学计算出我国股市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上市总量,每年的上市计划要纳入国家预算中,不能由个人说了算。

二:坚决控制上市公司总股本,保持流通股本的动态平衡:这几年,伴随大盘蓝筹股的上市,股市的流通股本也在急剧上。如宝钢股份流通A股流通股为187700 万股等,这些流通股的上,严重扰乱流通股本的动态平衡,股民的购买力和股市的流通股之间失去了平衡,导致股票市场持续下跌。

三:股票市场要实行末位淘汰制:现在我们有大量品质优良的企业要上市,已经上市的企业却严重亏损,光ST企业就有几十家,还有大量每股收益接近为0的企业,这些企业挤占了大量股市资源,让这样的企业退出,会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退出,又会影响到优良企业的上市,而大量企业的上市,势必造成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将亏损的企业置换掉,将优良的企业置换上,这样既能保持股市上市数量和流通股本的动态平衡,又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四:股票市场要转变观点,变过去的圈钱功能为企业花钱购买社会诚信的功能。每年企业都要到广播电视台不惜血本的打广告,为什么要打广告,就是花钱买社会的诚信,买市场的诚信。股票要成为中国最大的诚信市场,就要聚集大量诚信非常高的企业上市。现在企业圈钱以后,就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局面,不久就ST了,对于这样不诚信的企业就应该淘汰掉,淘汰的办法就是让这样的企业退出市场,诚信的企业要进入诚信的证券市场就要花钱购买诚信----购买股票,一旦购买股票以后,企业就可以拥有宣传的最大资本,人们通过该企业的股票而使该企业信誉大增,上市的企业都是守信用的企业,人们购买产品,首先要问是不是上市企业,无形中就为该企业创造了大量利润。如此以来大量中国最守信用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了最大发展空间,凡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在经过多轮淘汰以后,就会成为我国最好的证券市场,这样的市场,才能从根本上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才能避免目前股市尴尬的下滑局面。

五:股市政策都要为当好“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服务而制定,绝对不能为圈钱而服务而制定,任何个人都不能打着改革旗号任何修改股市政策,更不能凭个人爱好出台什么利好、利空信息,打击股市正常的运行操作,扰乱股票市场。  

*****************************************


特别策划:

一个真诚的您,一个热心的我
我愿将您的真诚,用我的热心
带给渴望了解您的网友,让您
的真诚化作春风秋雨,化作雨
后彩虹

有短信务必发往我的如下电子信箱,
我的短信箱既收不到,又发不出去:
cleverboat@peoplemail.com.cn  




回复关系:  
证券市场要在发展中谋求动态平衡:(千重山: 2004-10-22 16:27:41)4098 Bytes(0/364/1)

呵呵,这个好象是生物科学的观点。(朱火山: 2004-10-22 16:31:09)0 Bytes(0/62/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63家问题券商名单曝光 证券行业再现破产风暴  
2004年10月23日 09:47:39 中财网


  证券公司信用等于国家信用的时代终将结束。
  一场“清洗”风险券商的风暴即将拉开帷幕。谁会是出场者?而谁又将幸存?答案开始清晰。
  63家问题券商
  接近高层的消息人士的说法,目前高层处理问题券商的政策已经成型,而有关部门的看法已一致,即高风险券商必须出局,而由此造成的风险将在今后一个特定时间后由投资者部分承担。
  这位人士进一步透露,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持政策衔接,有关方面已经筹措了数百亿资金,作为这批券商关闭或接管后对普通投资者的补偿费用。但这次以后,国家将不会如此大比例承担券商倒闭对普通投资者的补偿。
  今年3月以来,证监会机构部以及各地证监局对下辖各券商进行蹲点清查,而重点集中在保证金挪用、公司股权抵押、国债回购、委托理财等突出问题上。
  而另一位接近高层的人士透露,通过半年多的现场调查以及券商自查,监管部门在内部定出了一个共有63家问题券商的名单。该人士称,如无意外,名单中的15家高风险券商以及进入特别风险处置程序的12家券商即将面临被接管或倒闭的命运。
  本报记者从国内多个知情券商处确认了以上消息的可靠性。在从不同渠道获得但内容完全相同的这份名单中,这63家券商依据风险从小到大依次被分为关注、重点关注、风险、高风险等四个类别;每个类别又根据风险级别分为4级,风险由低至高依次为1级、2级、3级、4级。
  高风险类券商共计15家。其中处于最高风险状态的券商(高风险类4级)分别为广东、武汉、恒信、闽发、中富、辽宁、南方、海南、德恒等9家证券公司。根据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目前,这些券商基本上处于接管状态。
  天元证券仅次于上述券商,属于高风险类3级,是这一级别中惟一一家。属于高风险类2级的券商也只有甘肃证券一家。位列高风险类1级的有4家,分别是中国科技、大鹏、华鑫、健桥证券。
  仅次于高风险类券商的共计18家,在分类序列中被定义为风险类券商。知情人士称,目前,这些券商一般不会被托管,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排除会有更多问题曝光。
  风险类4级的券商名单空缺。华夏、兴安、民生、河北位列风险类3级;而亚洲、北方、爱建、厦门、三江源、天一、天同等7家属于风险类2级;划归风险类1级的有7家,分别是联合、巨田、洛阳、蔚深、民安、汉唐、民族。
  被划定为关注和重点关注类的券商被认为风险相对较低,这些券商一般存在若干历史问题,但问题不会太大,属于较好解决的一类。目前被列为监管层重点关注类的券商共有14家,列为关注类的共16家。
  记者获得的另外一份材料是进入特别风险处置的12家公司名单,分别为:南方、辽宁、广东、闽发、德恒、恒信、中富、云南、海南、新华、佳木斯、汉唐证券等。根据公开信息,这12家券商显然已进入各种形式的风险处置程序。
  通过已披露信息,我们发现,在15家高风险券商里,还有武汉、天元、甘肃、科技、大鹏、华鑫、健桥等券商未进入特别处置程序;而如新华、佳木斯证券等特别处理券商已进入关闭破产程序,因此不在高风险之列,特例是汉唐证券,由于突发的“8·16”国债事件,它直接由风险券商进入特别处置。
  券商处置新思维
  高风险类券商将会得到特别处理,但不会采取全部国家买单的形式。
  一直以来,管理层大多以行政化手段管理市场,国家金融系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却发现,由于制度的缺陷,风险总是从违规机构向国家财政转移,过于顾及社会稳定的行政化管理思路带来了证券市场风险累积和证券公司经营上的放任,现在,必须以市场的方式管理市场,还券商自负盈亏、风险自担的本来面目。
  过去几年来,监管部门对违规券商的处理一般先通过托管的形式进行过渡,但托管仅为暂时的解决方案,属于清查问题阶段的权宜之计。以前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问题券商“死亡”之后,由新成立的券商承接其牌照,接管证券营业部,并负责解决其个人账户黑洞;二是借托管分解老券商,由实力券商承接其证券业务并继续经营;三是由资产管理公司全盘接下原来的“烂摊子”。
  而现在,由于证券市场的不景气,加上日益强化的市场化管理思维,高风险券商的最大可能是直接倒闭和清算。
  一个明显的迹象是,前段时间,有关部门出台了《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公告》并给出了《解释》,这在深圳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的总经理看来,这些办法是处理高风险券商的一个前提,在这一政策的公布后,使对这些高风险券商的处置已有章可循。
  分类监管成型
  在摸清问题券商的风险,并将其逐一分类之后,证监会酝酿多时的分类监管措施已一气呵成。
  这一政策正体现了“掌门人”庄心一设计券商分类监管的目的:“扶优汰劣”。
  回溯到2003年8月,在证券业协会的内部会议上,庄心一提出积极促进“分类监管、区别对待”政策的完善,配合监管部门逐步建立创新实施体系,通过创新不断增强会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拓展行业发展空间,促进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分类监管正式提上券商监管桌面。2003年12月4日,庄心一出任证监会监管部主任、主席助理,更加快了分类监管进程。
  2004年3月,证监会和各地证监局开始有部署、有计划地对各地券商进行调查,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分类。
  经过多次内部会议以及摸底之后,目前,高风险类券商的命运已经定格,除了关闭或者特别处理,几乎已没有其它出路。
  对于关注类、重点关注类、风险类的券商,知情人士透露,将在对现在业务状况进行清理的基础上,要求在一定期限内解决一些风险隐患问题,并对其新业务实行定期上报制度。而对于目前经营正常的券商,也将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常经营,一类是优质类券商,将以鼓励发展、鼓励创新为主。
  将分类监管思路及至目前形成的雏形倒推,近期相关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是围绕这一目标推进的。
  关于“扶优”的措施,证监会和央行近期的两项举措显然体现了这一思路。8月12日,证监会下发《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批准三家券商进行创新试点;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人发行短期融资券,该规定于2004年11月1日实施。
  而出台的另一些政策则主要致力于加强监管与风险管理的力度。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10月18日,尚福林签署《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对券商发行债券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整肃仍将进行
  尽管分类监管政策措施已大体到位,但对于券商传统高风险业务的清查与整改仍将在近期大力度展开。对于一些导致风险的业务环节,正力推新的改进措施。
  据了解,证监会仍将集中力量清查券商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前期券商暴露出来的风险极大的委托理财。国庆期间,证监会明确指示各地证监局在券商自查的基础上,对委托理财进行专项清查,并要求立即停止未经批准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业务,暂停开展新的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定自2004年9月30日之后,未经批准不得对个人客户形成任何新的负债。
  而对2004年9月30日之前签订的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合同,到期时经双方协商,在客户自愿的基础上,各公司与客户重新签订的资产管理业务合同必须合法合规。在重新确定的委托理财业务上,要求证券公司不得向客户承诺投资收益,并要求客户承诺自行承担投资损益。
  国债回购是另一项重要的风险业务,证监会正在积极努力于建立新机制,以加强对国债回购风险的控制。
  此外,对于另一个风险的源头,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显然也在试图采取新的监管方式控制风险。自今年5月南方证券开始试点以来,保证金第三方存管一直在积极推进之中。
  大破大立之后,中国证券业或许真能化蛹成蝶。  
□ 周涛 程林   经济观察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与时间赛跑 重仓股成强弩之末  
2004年10月23日 09:17:36 中财网


  虽然本周沪综指收了一根阴十字星,但是基金重仓的中集集团,贵州茅台等诸多个股不仅跑赢了大市,而且还出现了创历史新高的走势特征,但由于当前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再加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步伐将放缓等诸多压力,所以,业内人士有人称基金重仓股的急涨是在与时间赛跑,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短期动力与长期压力的时间差
  形成了基金们与时间赛跑的行情
  基金重仓股牛气不减:
  当前基金重仓股牛气不减的动力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政策面的持续回暖赋予了基金做多的情结,因为基金们不想担负起所谓做空的恶名,所以,政策面的回暖也就赋予了基金们做多的底气。二是三季度的季报显示上市公司的业绩的确喜人,不少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市公司业绩将增长三成,这就给了基金们做多的工具。
  市场的压力也开始显现:
  一是扩容的压力,新股询价制度的即将推出意味着市场的扩容步伐将恢复,而交通银行等大盘股推迟到明年发行更使得压力加重,毕竟是推迟而非取消,该来的还得来。
  二是上市公司业绩极有可能在2004年达到增长的顶峰,因此,业绩增长速度放慢也就意味着基石在下降,证券市场的重心在下降。
  三是接轨的压力在提升,可以讲,目前QFII开放步伐越快,接轨的压力就越大。
  短期的动力与长期的压力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短线上冲的时间差,而基金们就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差以价值的名义发动一轮蓝筹股行情,如此就赋予了基金们与时间赛跑的行情特征。
  股价高企与扩容的临近
  基金重仓股快要成强弩之末
  现在的问题就是与时间赛跑的这一轮行情还有多远?
  一是基金重仓的蓝筹股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而从股价走势与上市公司基本面来看,股价每上涨一个百分点,这些蓝筹股的价值就降低一个百分点,我们开始感受到目前的蓝筹股已有投机泡沫的存在,价值投资正在向价格投机过渡。目前基金重仓股的蓝筹股上升空间已不大了,风险在聚集。
  二是扩容的时间。由于近期处于扩容真空期,使得场内资金没有了去向,全部涌入到一些蓝筹股,而一旦扩容大门重新开启,必然会影响到场内资金的重新分配,最终影响到当前蓝筹股的资金结构。新股询价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布的时间也就越来越近,在这样背景下,基金与时间赛跑的时间差也就越来越近。在蓝筹股空间不大的背景下,又面临着时间不多的问题,看来,基金重仓股快要成强弩之末了。

□ 秦洪   江苏天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输血”工程全面启动 2004年10月23日 09:30:02 中财网


  随着招商基金昨日参加复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的第二次选择基金管理人的工作告一段落。由基金和券商共同参与的选聘工作即将进入下一阶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社保基金管理人的“选秀”,正在悄悄影响着市场的投资理念,而众多基金公司的积极参与,也将社保基金管理人的称号变成了一道金字招牌,影响到基金的产品创新和营销。
  据了解,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本次计划选聘最多不超过8名新的投资管理人,幸运的获选者将能在2年的时间里作为社保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资产的投资。如果社保基金最终确定8家管理人,则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数量将达到14家。业内人士分析,此举表明社保基金有意扩大投资股市的资金规模。加之拓宽券商融资渠道、QFII大扩容等,股市“输血”工程正在全面启动。
  12家机构获准复试
  根据市场流传的说法,2003年社保基金入市规模为67亿元,在社保基金经理的执掌下,2003年社保基金股票投资回报率占到总收益的24%,体现了社保基金入市良好的业绩。随后,2004年3月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第一届理事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理事会2003年工作和2004年计划报告》提出,社保基金战略资产配置设想中,股票的目标投资比例为25%,可上下浮动5%。理事长项怀诚提出,“在风险控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加大投资力度,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市场方面据此估算的2004年社保基金入市最大规模在200亿元左右。但也有研究人员根据15%的入市目标认为入市新增资金只有百亿左右,扣除20亿元港股投资和损耗,留给新管理人的资金规模可能平均只有10亿元。不过这些估计都没有得到权威方面和基金公司的证实。
  在此背景下,社保基金理事会在今年8月27日公布了公开选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的公告,并同时向符合参选资格的机构传真了相关的邀请参选的文件和申请指引。在随后的选聘过程中,有17家基金公司和12家券商成为候选人。所有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须全部符合要求才被允许进入第二阶段的初评。据了解,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打分,有12家机构进入了复评。复评工作在昨天结束后,评委们将综合两次评审的情况,提出名单,最后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确定最终选聘管理人的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选定巧妇即有新米下锅
  据市场人士估计,在第一次社保基金管理人选聘的经验基础上,本次社保基金管理人的委托过程将大大加快。上一次从评选结束(2002年12月)到社保基金向南方基金等6家管理人正式授权(2003年6月)过程长达半年之久。本次选聘所用的时间无疑将大大缩短。据第一批参加社保基金选秀的基金业内人士介绍,申请者本身的业绩自然重要,但公司的内控和风险控制对社保基金来说尤为重要。由于本次参选的机构严格遵守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保密要求,因此记者只能从第一批社保基金管理人那里得到部分选聘信息。
  据分析,在评审中对基金公司的综合考察占用最多的时间。例如评价基金公司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流程、决策机制和决策过程、投资组合构建方法和过程以及交易过程等等。其中,由于在国内市场投资风格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如何说明自己完全遵守了契约所载明的理念和风格,是颇费工夫的事。
  而在两市行情板块效应明显的背景下,不同的基金公司由于投资方向不同,业绩排名也是此起彼伏。而要从类似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中说明自己的优势,都不大容易。而对国内基金投资日益风行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现象,申请者也得花时间令专家相信自己的是一流的。这些工作都需要社保基金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谨慎评估,确定最终的入围者应该要等一段时间。
  社保概念变成护身符
  从2002年第一次评选社保基金管理人的资格开始,除个别基金公司外,绝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无不把成为社保基金管理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业绩好的公司强调自身的基金业绩排名,业绩一般的则强调安全稳健经营,业绩不如人意的就强调公司内控完善和理念超前。而第一批社保基金管理人的投资业绩也表明,安全稳健超越了对业绩的重点关注。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社保基金投资一改2003年侧重集中持有的倾向,逐渐分散投资。物流、地产、生物医药、家电等行业为社保基金青睐,进入新增重仓股名单。避开亏损股,注重公司业绩,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突出特点。
  据了解,正是偏重安全的考虑,社保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颇有踩钢丝的感觉,既不能使业绩落后很多,这意味着投资水平不行;也不能使净值提高太快,因为这样风险过高。而社保基金所要求的定期上报材料,也给管理人带来基金同业排名和社保管理人内部排名的双重巨大压力。
  不过,社保基金管理人的招牌还是令基金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比较优势。第一批社保基金管理人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和嘉实在产品创新的审批和产品发行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某基金管理公司在提到申请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时表示,可能每家管理人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就十几、二十亿,8家公司能够入市的新增资金总额可能不超过200亿,对基金公司的利润贡献不是决定性的,但由此形成的社保概念效应,在产品创新申报和基金发行时,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社保基金管理人的“执照”正在成为基金公司的“护身符”。另外,社保基金加大入市资金规模,也会对中小投资者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记者 王轲真)

  深圳特区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中庄家的类型

         证券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参与的成分也是繁芜复杂,庄家的性质更是形形色色,要想精确的去描绘它们难度很大,我们只有从某些特定的角度来概述。
  从时间上。一,长线庄。运作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二、三年或更长的时间。股价的上涨幅度很大,一般至少在一倍以上。有时在较大的行情中,有的大牛股甚至会出现十几倍、几十倍的惊人涨幅。长线庄的控盘程度也很高,常常达到60%-80%。个股走势特征有明显的坐庄阶段。长线庄家在包括资金方面的综合实力非常雄厚,并且在宏观面、政策面、个股的基本面都能较好的把握。
  二,中线庄。运作的周期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左右,控制流通筹码约50%,建仓时间约一、二个月,个股上涨的的幅度则要视大盘的情况而定,最小也应该在40%以上。往往是借助于大势的中级行情,或者是一些利好、或者是个股公司基本面的重大变化拉高,或通过板块的联动节约成本,较短时期内完成派发。
  三,短线庄。运作周期仅仅几周或几月。在操作过程中重势不重价,持仓量不太确定或比较少。多见于抢反弹的走势中,在股票价格相当低的位置介入,随后快速拉升,并且在拉升的过程中进行较大的换手,一旦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中小散户跟风介入的数量较多时,便会迅速、及时出局。还有一种情况是借助于目标股的基本面重大变化,炒作题材。多半在消息披露之前就开始进场,然后借助利好乘机拉高出货。
  以上几条基本上概括了主要的庄家类型。当然,还可以根据进场的时间分为新庄和老庄。新庄多见于刚上市的新股;老庄一般是指一波行情结束后,庄家还留有一定的底仓,等到经过较长时间的沉寂之后,一旦认为机会将要来临,又开始重新运作该股。还可以根据坐庄的形式来分为联庄和单庄。联庄是指多个机构主力一起联手运作同一个个股,多见于超级大盘股。还可以根据个股的走势特点分为强庄和弱庄。强庄表现为在某一个阶段走势坚挺,涨的时候敢于大涨、连涨,大盘调整时又具有相当的抗跌性。这种强庄股虽然不是很多,但只要用心,发现它们并不是很难。一般中小散户跟住了强庄的话,赚钱的概率就比较大,也较为轻松。如果介入的是弱庄,获利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10-22 10:21)  


关闭窗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2 09:12 , Processed in 0.07839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