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海啸

2004年10月23----24日周末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添加,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4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大  

    9月份,受原油、成品油及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7.9%,涨幅比8月份增加1.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1至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国家统计局月度形势报告分析说,从反映即期价格变化的月环比价格变动情况看,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月上涨1.1%,涨幅比8月份增加0.5个百分点。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与去年同月相比,9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0.2%,涨幅比8月份增加1.5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7.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7%,涨幅比8月份增加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个百分点。

    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继续上涨。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0.4%,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个百分点。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分别上涨19.2%、25.6%和37.5%,涨幅均高于8月份。

    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与去年同月相比,合成材料、化学纤维产品出厂价格中,聚苯乙烯上涨40%,顺丁橡胶上涨13.9%,涤纶长丝上涨12.3%,粘胶纤维上涨7.7%;化肥中的尿素出厂价格上涨24.9%。

    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与去年同月相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上涨20.5%,较8月份涨幅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20.4%。

    钢材价格涨势趋缓。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7.2%,涨幅比8月份回落了0.1个百分点。从月环比价格变动情况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涨幅9月比8月减少0.8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上涨。与去年同月相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20.3%,涨幅比8月份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铜、铝、铅、锌、锑的出厂价格涨幅在8.8%—45.5%之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财长斯诺 今天特别高兴:人民币要自由浮动 道琼斯新闻社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10月21日透露,中国政府已同意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他对此表示高兴,但“他们行动过慢”,让人失望。

据道琼斯新闻社报导,斯诺部长21日对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商界领导人发表演说后,在回答听众问题时说,“我们说服中国人他们应该采用灵活的汇率机制,我们已同他们接触了一年多。他们已同意...他们将采纳可浮动的汇率。”

他补充说,“我们希望他们行动更快一些。”

斯诺还表示,中国需要同时采取步骤,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做准备,包括开放资本流动,改革银行体制。

但据多维社所知,中国官方尚未发布将让人民币自由浮动的消息。相反,财金高官近来仍反复强调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过去10多年,中国一直对人民币汇率实施严格控制,基本上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3:1的水平。西方国家的制造商纷纷指出,人民币价值被大大低估,这有利于中国出口,是不公平贸易手段。

上周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澄清人民币近期升值的传言,称这些传言是缺乏根据的,是对中国现行汇率政策的误解。不过,该发言人也未否认让汇率自由浮动的可能性。

最近确有一些北京官方智囊人物公开表示,考虑到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居高不下,现在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好机会。

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甚至在最新一期的《中国外汇管理》杂志上撰文指出:增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灵活性是可行的。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允许汇率适当波动的,人民币升值1%、2%甚至3%,或贬值同样的幅度,并不就意味着人民币没有保持基本稳定。

媒体认为,《中国外汇管理》杂志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出版的刊物,而余永定一向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在近半年官方一直明确表示要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的背景下,余永定重点谈增强汇率机制灵活性的问题也许在暗示人民币可能轻微升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志林:利好暖风为何失效  
  问:近期政策暖风频吹,但为什么没有强化市场的做多激情,反而引发了一定规模的市场抛售行为呢?1300点能否成为年末市场的铁底?
  答:近期政策暖风频吹但屡屡失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利好虽多,但与利空相比,仍是寡不敌众;第二、虚的利好多,实的利好少;第三、出利好的目的令人生疑;第四、利好的阳光照耀不到中小投资者身上;第五、利好体现正效应的时机未到。因为,550亿保险资金和200亿新增社保基金入市需要股指处在超低位,开放式基金从"五朵金花"中撤退需要时间,换仓更需要时间,新批准的
  QFII资金也只有在低位才会进来,不然就持币吃利息。因此,利好的负效应充满着玄机。于是,本周每出一条利好,基金就打压所控制的指数股,令大盘由红翻绿是轻而易举。从国务院督办"国九条"的态度来看,1300点无疑是政策底。即使短暂被击穿,仍然会被拉起。
  问:在1300点,政策救市和强行接轨谁的力量更大?A股接轨过程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后市的结构调整怎样进行?含H股的A股和银行股能不能买?
  答:谈到转轨,市场许多人以为股价还要与国际接轨,其实,就成份指数和综合指数平均市盈率而言,中国股市已经与美国股市、中国香港股市接轨,并低于欧洲和日本股市。问题是香港股市有几角、几分的股票,有人担心股价还要跌。其实这是误区,香港股市的仙股很复杂,许多原本就不是1元票面。我认为,转轨主要是指制度上、体制上、监管上、信息披露上、公司治理上、分红回报上、保护投资者利益上,这方面中国股市倒是太需要与国际接轨。
  在1300点位置上,不能小看政策救市的力量。后市结构调整将体现在:(1)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理念的多样化、市场热点的多样化。(2)近期汽车股、钢铁股、石化股、有色金属股、银行股这"五朵金花"的大跌和基金的大肆出逃,彻底撕掉了原先他们所谓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外衣,表明在行业周期非常短、宏观调控威力很大、缺乏上市公司回报的中国股市,仅根据静态业绩和低市盈率就对大盘股进行"价值投资",此路不通。(3)从部分基金和社保基金、持仓情况看,已转向对中小股、绩优、景气行业、高成长、股本扩张能力强的股票中,尤其是在次新股和中小企业板中加以发掘。(4)亏损股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单个地买,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用概率论方法组合投资,才有机会。近期因交行以"A+H异地同价"方式发行,造成银行股的地震,但沪市现有银行股平均市盈率仅17-18倍,已低于香港银行股的水平,具有投资价值,下跌空间不是很大。一旦交行上市,前后市场失去理性,恐慌抛售银行股,此时,银行股反倒是值得买。我认为,那时QFII将会大肆抢购,在世界股市上,哪有1美元可以买1-2股银行股的便宜买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家对话录:房价还会上涨 炒房比炒股还黑
  
    〖对话背景〗

    去年以来,规范房市的政策不断出台,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也直指最热门的房地产业。一时,房地产业成为关注的焦点。谈价格、话规模、说信贷、问走势、议冷热、论公平、评财富、侃排行,应有尽有。

    〖对话人物〗


    陈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导。宏观调控是短暂调控


    记者:从长远看,国家宏观调控对开发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淮:宏观调控指的都是短期的事,一个季度、半年、一年、最多两年。


    你现在问我从长远看国家宏观调控,我怎么回答?打个比方: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患感冒,现在问某一次感冒对他将来考清华大学有什么影响?


    宏观调控下的重庆房地产只有开拓市场,开拓广大消费者需要的普通商品房。


    巴曙松:严格说,中国房地产还没经历过一次“增长-高峰-投资-收缩-低谷”这样完整的周期。


    现在开发商绝大部分进入了习惯快速的扩张时期,习惯了房子还没有出就卖完了。但我要说:在冬天开业的冷饮店如果能经营成功,他才是个好的冷饮店。


    市场开始透明化。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必然会走向买方市场。房地产市场没有低迷


    记者:目前全国楼市低迷,但重庆房价却继续攀升,怎样看待这个矛盾,深层次的背景是什么?


    陈淮:谁说全国市场低迷了?我认为是购销两旺。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巴曙松:货币政策实施以来产生了很好的收效,但是也有一些趋势值得关注,其中就是房地产价格的回升,并带动相关商业的上升,比方说钢铁。


    从这个方面看,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的影响未必表现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下降,也可表现为房地产供给和需求增幅都有所回落。开发商融资难是假象


    记者:开发商如何解决融资难?


    陈淮:谁说开发商融资难了?如果你符合自有资金比例,开发的项目也符合国家规定,能够一次性交土地出让金,房地产金融体系就有无穷多的成熟品种供利用,根本不存在资金缺口。


    巴曙松:实际上有一定规模的开发商融资很容易。这是因为金融系统可供选择的范围并不多,房地产公司里面符合贷款条件的只在10%左右,所以感觉融资难。


    其实利用外资是一个办法,据说重庆房市今年已吸收外资1.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1倍多。另外,房地产基金、资产证券化等等都可以融资。

    房价肯定会上涨


    昨日上午,记者对金融专家巴曙松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认为中国房价还将增长吗?


    巴曙松:肯定要涨,涨到反映其稀缺资源特性的水平,这个过程大概有20年。


    记者:怎样才算是反映稀缺资源水平?


    巴曙松:假设地球上只有100个单位的石油,人类每年加起来用一个单位,什么时候用完这些石油?一般市民会说是100年。而经济学家回答:永远用不完。


    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市场机制。当用到50个单位时,价格将极大上升,并将出现很多替代品。我要说的是,现在的土地市场没有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炒房比炒股还黑


    记者:一些开发商提供虚假信息,制造稀缺假象,炒作房地产价格,这应如何看待?


    巴曙松:应加强监控,不能允许和纵容开发商像炒股票一样炒作房地产。现在很多开发商对外发布虚假信息:号称每月将上涨房价100元,导致紧张情绪。


    目前房市本来信息就缺乏透明,到底有多少可供交易?价格?什么时间交易的?严格的说,房市比股市黑多了:股票市场谁买谁卖,什么价格买的,什么价格卖的,在哪个营业部都一清二楚。我们房地产市场有吗?房市危险讯号不准


    记者:重庆房租去年下滑,二手房交易量也出现下降,现在又出现二手房交易均价下降。这是否是房市的危险讯号或有何预兆?另外,商品房价格不因成本的上涨而上涨,反而下降,会否出现泡沫?


    巴曙松:严格的说,以上都是房市危险讯号,但谁能保证这几个指标的真实性呢?


    租金下滑并不能说明市场就一定有泡沫,比方说很多地方的房东因长期在国外,因此都低价出租。


    根据英国某报研究表明,我们很难找到不同城市,每一个城市是有泡沫或没泡沫。通常用的第一个指标是你供房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但不同城市的表现差异很大;第二是住房空置水平;第三是投资用房占整个房地产购买的比例。关键问题,我们的数字是经过可靠渠道采集的吗,是真实的吗?

    对话:明年夏天前要升息


    融侨:国外媒体报道很多,人民币即将升值7%,还有说央行将对购房按揭贷款加息。这到底怎么回事?


    巴曙松:7%的汇率是韩国一家报纸报道的,说在10月15日之前人民币要升值7%,事实证明汇率并没有上升。


    关于利率,我敢说明年夏天之前,央行一定会加息,大家拭目以待。


    同创:121号文件紧缩银根是不是一种逆市操作?


    陈淮:央行121号文件管的是金融业,不和你开发商来往,因为你风险大,但并没管你开发商。比方说娶媳妇,我只管我的女儿不和你来往,你娶不娶得到媳妇关我啥事?声音目前重庆房市没有泡沫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蒙毅: 首先看投资,开发商的资金来源银行只占17.4%,自备资金占了33.3%,主要依靠社会资金。


    空置率是一个最大、最重要的衡量标准。目前重庆的情况是,空置房一年319万平方米。但住宅的空置房只有84万平方米,空置率非常小
。(魏云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利空再现!!!

63家问题券商名单曝光 证券业再现破产风暴

--------------------------------------------------------------------------------
2004-10-24 07:54    周涛    经济观察报  


  证券公司信用等于国家信用的时代终将结束。

  一场“清洗”风险券商的风暴即将拉开帷幕。谁会是出场者?而谁又将幸存?答案开始清晰。

  63家问题券商

  接近高层的消息人士的说法,目前高层处理问题券商的政策已经成型,而有关部门的看法已一致,即高风险券商必须出局,而由此造成的风险将在今后一个特定时间后由投资者部分承担。

  这位人士进一步透露,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持政策衔接,有关方面已经筹措了数百亿资金,作为这批券商关闭或接管后对普通投资者的补偿费用。但这次以后,国家将不会如此大比例承担券商倒闭对普通投资者的补偿。

  今年3月以来,证监会机构部以及各地证监局对下辖各券商进行蹲点清查,而重点集中在保证金挪用、公司股权抵押、国债回购、委托理财等突出问题上。

  而另一位接近高层的人士透露,通过半年多的现场调查以及券商自查,监管部门在内部定出了一个共有63家问题券商的名单。该人士称,如无意外,名单中的15家高风险券商以及进入特别风险处置程序的12家券商即将面临被接管或倒闭的命运。

  本报记者从国内多个知情券商处确认了以上消息的可靠性。在从不同渠道获得但内容完全相同的这份名单中,这63家券商依据风险从小到大依次被分为关注、重点关注、风险、高风险等四个类别;每个类别又根据风险级别分为4级,风险由低至高依次为1级、2级、3级、4级。

  高风险类券商共计15家。其中处于最高风险状态的券商(高风险类4级)分别为广东、武汉、恒信、闽发、中富、辽宁、南方、海南、德恒等9家证券公司。根据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目前,这些券商基本上处于接管状态。

  天元证券仅次于上述券商,属于高风险类3级,是这一级别中惟一一家。属于高风险类2级的券商也只有甘肃证券一家。位列高风险类1级的有4家,分别是中国科技、大鹏、华鑫、健桥证券。

  仅次于高风险类券商的共计18家,在分类序列中被定义为风险类券商。知情人士称,目前,这些券商一般不会被托管,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排除会有更多问题曝光。

  风险类4级的券商名单空缺。华夏、兴安、民生、河北位列风险类3级;而亚洲、北方、爱建、厦门、三江源、天一、天同等7家属于风险类2级;划归风险类1级的有7家,分别是联合、巨田、洛阳、蔚深、民安、汉唐、民族。

  被划定为关注和重点关注类的券商被认为风险相对较低,这些券商一般存在若干历史问题,但问题不会太大,属于较好解决的一类。目前被列为监管层重点关注类的券商共有14家,列为关注类的共16家。

  记者获得的另外一份材料是进入特别风险处置的12家公司名单,分别为:南方、辽宁、广东、闽发、德恒、恒信、中富、云南、海南、新华、佳木斯、汉唐证券等。根据公开信息,这12家券商显然已进入各种形式的风险处置程序。

  通过已披露信息,我们发现,在15家高风险券商里,还有武汉、天元、甘肃、科技、大鹏、华鑫、健桥等券商未进入特别处置程序;而如新华、佳木斯证券等特别处理券商已进入关闭破产程序,因此不在高风险之列,特例是汉唐证券,由于突发的“8·16”国债事件,它直接由风险券商进入特别处置。


  券商处置新思维

  高风险类券商将会得到特别处理,但不会采取全部国家买单的形式。

  一直以来,管理层大多以行政化手段管理市场,国家金融系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却发现,由于制度的缺陷,风险总是从违规机构向国家财政转移,过于顾及社会稳定的行政化管理思路带来了证券市场风险累积和证券公司经营上的放任,现在,必须以市场的方式管理市场,还券商自负盈亏、风险自担的本来面目。

  过去几年来,监管部门对违规券商的处理一般先通过托管的形式进行过渡,但托管仅为暂时的解决方案,属于清查问题阶段的权宜之计。以前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问题券商“死亡”之后,由新成立的券商承接其牌照,接管证券营业部,并负责解决其个人账户黑洞;二是借托管分解老券商,由实力券商承接其证券业务并继续经营;三是由资产管理公司全盘接下原来的“烂摊子”。

  而现在,由于证券市场的不景气,加上日益强化的市场化管理思维,高风险券商的最大可能是直接倒闭和清算。

  一个明显的迹象是,前段时间,有关部门出台了《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公告》并给出了《解释》,这在深圳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的总经理看来,这些办法是处理高风险券商的一个前提,在这一政策的公布后,使对这些高风险券商的处置已有章可循。

  分类监管成型

  在摸清问题券商的风险,并将其逐一分类之后,证监会酝酿多时的分类监管措施已一气呵成。

  这一政策正体现了“掌门人”庄心一设计券商分类监管的目的:“扶优汰劣”。

  回溯到2003年8月,在证券业协会的内部会议上,庄心一提出积极促进“分类监管、区别对待”政策的完善,配合监管部门逐步建立创新实施体系,通过创新不断增强会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拓展行业发展空间,促进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分类监管正式提上券商监管桌面。2003年12月4日,庄心一出任证监会监管部主任、主席助理,更加快了分类监管进程。

  2004年3月,证监会和各地证监局开始有部署、有计划地对各地券商进行调查,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分类。

  经过多次内部会议以及摸底之后,目前,高风险类券商的命运已经定格,除了关闭或者特别处理,几乎已没有其它出路。

  对于关注类、重点关注类、风险类的券商,知情人士透露,将在对现在业务状况进行清理的基础上,要求在一定期限内解决一些风险隐患问题,并对其新业务实行定期上报制度。而对于目前经营正常的券商,也将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常经营,一类是优质类券商,将以鼓励发展、鼓励创新为主。

  将分类监管思路及至目前形成的雏形倒推,近期相关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是围绕这一目标推进的。

  关于“扶优”的措施,证监会和央行近期的两项举措显然体现了这一思路。8月12日,证监会下发《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批准三家券商进行创新试点;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人发行短期融资券,该规定于2004年11月1日实施。

  而出台的另一些政策则主要致力于加强监管与风险管理的力度。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10月18日,尚福林签署《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对券商发行债券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整肃仍将进行

  尽管分类监管政策措施已大体到位,但对于券商传统高风险业务的清查与整改仍将在近期大力度展开。对于一些导致风险的业务环节,正力推新的改进措施。

  据了解,证监会仍将集中力量清查券商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前期券商暴露出来的风险极大的委托理财。国庆期间,证监会明确指示各地证监局在券商自查的基础上,对委托理财进行专项清查,并要求立即停止未经批准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业务,暂停开展新的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定自2004年9月30日之后,未经批准不得对个人客户形成任何新的负债。

  而对2004年9月30日之前签订的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合同,到期时经双方协商,在客户自愿的基础上,各公司与客户重新签订的资产管理业务合同必须合法合规。在重新确定的委托理财业务上,要求证券公司不得向客户承诺投资收益,并要求客户承诺自行承担投资损益。

  国债回购是另一项重要的风险业务,证监会正在积极努力于建立新机制,以加强对国债回购风险的控制。

  此外,对于另一个风险的源头,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显然也在试图采取新的监管方式控制风险。自今年5月南方证券开始试点以来,保证金第三方存管一直在积极推进之中

[ Last edited by sunyangyang on 2004-10-24 at 16:40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价机制撞了大盘的腰 高溢价发行是否成历史

--------------------------------------------------------------------------------
2004-10-24 07:58    潘峰    证券日报  


  每一种看似反常现象的背后都有其合理的正常原由。央行支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分类表决机制征求意见、券商获准发短期融资券和试点集合理财业务……政策暖风频吹下的市场目前不但未能天天向上,反而进入新一轮弱势杀跌走势中,并逐渐向“9.14”行情的起点靠拢,其背后的原因正是即将出台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将可能真正实施IPO市场化、高溢价发行的历史将被终结的市场预期。

  交行模式的巨大威力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自从《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市场各方已经就其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作了不少分析并大都认为可能会致使目前市场股价中枢下移,但直到交行传出准备实施同时同价上市的“A+H”股上市模式才让市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有消息称,交行已确认了将在香港和内地同时同价上市的被称为“A+H”股的上市模式。根据目前的上市方案,交行A股发行主承销商为银河证券,海通证券出任财务顾问。H股发行将由汇丰和高盛联合担任主承销商,中银国际出任财务顾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开始为其进行全面的财务核算。由于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在发展成熟程度、投资者构成、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一般而言,股票在内地和香港都上市的内地公司,其H股价格较A股价格存在一定折扣率。作为首家同时在两地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交通银行既然有意以相同价格在两地上市,因此,其发行价格将取决于香港证券市场对其投资价值的判断。

  “按照几地同时上市的政策规定,投行可以先进行预询价,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询价区间,之后再进行正式询价。然后,根据不同上市地机构询价和超额认购的倍数,最终确定上市价格和各地的融资比例。如果统一价格下A股市场的超额认购倍数大于H股市场,可以采用回拨的机制,适当提高在A股的融资规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平衡两地的融资需求,以实现成功上市的目标。”某券商投行负责人的话,则指出了前期市场一致认为“A+H”融资方式最大的难题——定价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上述情形下,据悉,交行准备发行约20%的新股,扣除汇丰认购的4%后,内地及香港公开招股部分分别占新股8%,融资规模达200亿元,价格估计在2.5元左右。

  这个价格距离目前已经上市的银行股股价实在太远,并明显对银行股股价产生了强大的拉低作用。周四银行股集体破位大跌:深发展(000001)大跌8.25%,浦发银行(600000)跌7.01%,华夏银行(600015)跌5.73%,民生银行(600016)跌5.79%,招商银行(600036)跌4.62%,五大银行股平均跌幅为6.28%。正如国信证券肖建军所说:“近期银行股的持续下跌,从基本面是找不出什么大的利空或突然变化的,至少还没有相关信息披露出来。以银行股平均15倍到20倍市盈率的股价来看,也不存在特别突出的价值高估问题,能够解释银行股暴跌的就只有交通银行发行新股的价格。”

  周五交行否认其上市计划已敲定,但言语并未涉及到发行方式,是否能打消市场的担心还有待观察。

  预期会导致冲击放大

  更为令人担心的是,交行模式只不过是个开始,只不过是新股发行市场化制度对二级市场目前股价中枢巨大冲击作用的“初露峥嵘”。

  近日,有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证券市场未来五年将完成转轨,其市场化的第一步就是推进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发行规模和发行价格的市场制约机制。拟议中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就是其重要步骤,其结果就是新股发行定价的国际接轨。

  在目前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之前,发行价的国际接轨无疑意味着定价的合理化和重心的下移,它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就是加速正在进行的股价结构调整和价值回归。事实上,只需要将相同公司的A股价格与H股价格相比较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新股定价与国际接轨后对目前市场的可能影响。在2001年6月,同一家公司的A股价格是H股价格的5倍左右,2003年底A股的价格与H股的价格最接近,但二者的差距依然有50%左右。一般而言,在一个开放的股市,是不会出现价格长期被低估的情况的,如果我们认为H股的价格是合理的话,那么,A股的价格就是严重高估的,即使是上证指数下跌到1300点的今天,A股价格依然是高估的。

  因此,交通银行的上市可能仅仅导致银行股的暴跌,同理类推,每一个行业的新股询价都将导致该行业板块暴跌,并不断对整个市场的重心造成向下牵引。从理论上说,在完全市场化的状态下,股价偏高会吸引较多的公司来股市融资,使股票的供给增加,股价回归到合理的位置。同样,若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准备发行股票的公司就会取消上市融资计划,因为发行价格太低,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它会选择其他的途径融资。因此,市场会自动恢复均衡。若让市场自动实现均衡的话,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就要从现在的25倍左右下降到10倍左右,股票价格平均要下跌50%左右,现在的上海综合指数要跌到700点以下!

  也许市场不会真的出现上述极端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是,询价制度推行后,无疑将会拉低新股的发行价格,按照市场询价机制发行的股票,其市盈率及市场定价相对于现有股票来说将普遍偏低,未来二级市场的股价重心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出现向一级市场接轨的趋势,市场重心将进一步下移。换句话说,由于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走低,会压迫二级市场价值中枢下移,造成二级市场股价进一步下跌。

  更严重的是,由于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市场中的普通投资者对新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不高,从而降低对发行人(企业)的市场估价,并进而压迫机构投资者在和发行人讨价还价时进一步“变本加厉”,甚至到达看起来“不合理”的地步:比如国际上对类似公司愿意付出10倍市盈率的对价,国内机构由于担心发行人的报表有假而只愿出到5倍市盈率的对价。与此同时,由于新发行公司的相对物美价廉,投资者必然将产生抛掉目前持有的股票而去认购新发公司的驱动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监会严查资金违规托管 中国人寿转道基金

--------------------------------------------------------------------------------
张宏    经济观察报  


  券商的危机正在成为保险公司的梦魇。从年初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到9月汉唐等四券商关门,10余亿元托管在证券公司的保险资金能否收回悬而难决。

  除了涉事的保险公司,监管机构也急上眉梢。知情人士称,保监会目前高度重视托管于证券公司的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查处违规托管。

  为了消除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疑虑,中国人寿在宣布4亿余元托管于闽发证券的资金未能及时收回后,将所有资产转托管至自身的资产管理公司。

  但在避开高危的证券公司后,中国人寿又于近期向部分基金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引起了市场关于保险资金委托基金理财的遐想。

  保监会严查

  “从年初民生、德恒两家证券公司相继出现危机之后,保监会就已经开始着手严查保险资金在证券公司的托管问题。”该知情人士称。

  今年5月份,保监会已经下函提请各家保险公司注意保险资产所托管的证券公司的资质,严格遵守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托管人的相关规定,并要求各家公司迅速上报在证券公司托管的债券品种及资金量。

  “在这份文件中,保监会点名了出现危机的数家证券公司,要求各公司注意防范已在这些证券公司托管的资产的安全性,及早收回。而新增资金不允许继续托管这些券商。”

  但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处官员不愿就此接受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而知情人士称,对托管于证券公司保险资金的监管托管是目前资金运用监管处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各家公司自行上报托管情况后,保监会除了对重点事件进行密切关注外,进行审查的办法还包括每年例行的财务审计。同时,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状况需要一月一报,而且保监会还进行临时抽查。

  “保监会官员只要到了财务部门,保险公司报表都明确地列示各笔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托管机构,一目了然。”该知情人士说。

  从本意上讲,保监会是希望各家保险公司将资产尽数撤离高危的证券公司,但这并不现实。“保监会没有要求各公司不能再将资产托管在证券公司,而且这在实际上也不可行。”知情人士称。

  一方面,去年以来新成立的10余家保险公司都尚未获得交易所的席位,也没有独立的交易系统,因此,这些公司的投资只能托管在证券公司的席位上进行投资操作。

  “我们的债券和封闭式基金现在都托管在券商那边,但我们只选择那些资质良好、无违规记录的大券商。”民生人寿投资管理中心人士称。这家成立仅一年多的寿险公司预期年内可以申请下交易所席位。

  其次,保险公司与证券公司仍然有许多紧密的合作,生硬地剥离也是行不通的。许多保险公司期望通过与券商在托管领域的合作,获得更多的研究报告、交易信息以及未来可能在新股认购时的便利。

  券商托管“猫腻儿”

  “从保险公司自身来说,我们也不愿意出现亏损,保监会的监管思路和我们的利益是相符的,因此我们会全力配合。”新华人寿一位投资人士称。

  但从年初以来,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曝出了托管资产难以回收的新闻。中国财险此前公告,公司正在寻求收回其托管于汉唐证券的资产,包括面值人民币3.565亿元的国债和5685万元人民币现金。中国人寿也有一笔面值按香港会计准则计算为4.46亿元人民币(按内地会计准则计算为3.727亿元)的国债存管于闽发证券。而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新华人寿与中国再保险集团均有数亿资产托管于陷入困境的券商。

  发表澄清声明的保险公司均称,这些资产属于单纯的托管性质,而非委托理财。早在2000年左右,保监会就已发布《关于暂不允许委托证券公司管理运用资产的通知》,明令不得委托证券公司理财保险资金。

  业内人士称,在这10余亿元已被披露的难以回收托管的资产中,有部分应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一部分也可能是违规托管所致。

  2001年以前,多数保险公司尚未获得交易所席位,因此投资只能通过托管在券商的席位上进行。当各家公司自行成立资产管理中心并获得交易席位后,绝大部分资产都转托管到自己的席位上。但仍有相当部分的资产因协议未到期或其他原因仍然滞留在券商的账上。

  而这其中也可能存在许多“猫腻儿”。

  尽管名为托管,但有些保险公司会与证券公司私下签订协议,将准备长期持有的债券默许证券公司进行回购,融出资金进行股票及其他投资,保险公司则从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回报。而最恶劣的情形是,券商在保险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挪用债券进行回购融资,用于他途。

  “但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券商一出现问题,保险公司的债券就很难回收了。”知情人士称。

  正是出于部分券商违规引发的不信任,华泰保险一位负责投资的高管称:“有许多证券公司都曾找过我们,希望将资产托管在他们那里,我们则一概回绝。我们公司的每一分钱都在自己手上。”

  相比之下,在银行的违规存款则显得隐蔽得多。“有些保险公司人士会承诺将资金存放在某家银行一定年限不动用,从中收取一定数额的回扣。这种行为一般就很难查出来。”

  中国人寿调研基金

  公布闽发证券托管资产未收回事宜的同时,中国人寿也表示,已将所有资产转托管至自身的资产管理公司,以消除市场对其的疑虑。

  在避开高危的证券公司后,中国人寿又做了一件令业界感到不解的事。一位基金业人士称,中国人寿近期向数家基金发出了一份长达20多页的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例行的服务协议,仅是询问基金是否接受此协议。“基金公司当然表示接受。”第二部分是调查基金公司本身的情况,其中包括基金公司的股东情况、公司历年业绩等。第三部分是提问,要求基金公司回答能够为寿险公司提供什么样的理财服务以及提供服务中所包涵的投资品种。

  “中国人寿并没有说明这份调查问卷的用意所在,我们也不清楚。当然,对这样一个送上门来的大业务,我们自然是非常重视,尽快填写完毕回馈给中国人寿。”该基金业人士称。而中国人寿一位高层人士仅说:“这只是普通的市场调研行为”,并未做更多解释。

  但中国人寿副总经理刘家德说:“他对基金的问卷调查并不知情,目前他们暂时没有把资金托管给基金的计划。”

  “中国人寿可能是希望效仿社保基金委托基金理财的方式,在基金公司开立一个专门账户,将部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即使是委托,这块资金量不会十分大,毕竟保险公司要做强做大,不能将所有资金委托出去,主要还是自己来做。”一位保险业人士分析道。

  业界人士称,在2001年左右,中国人寿就曾有意向委托基金公司理财,并向几家老基金公司发过类似的问卷,中国人保也随后发放了一些问卷。但由于保监会不同意,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很明显的一点是,基金公司的内控措施、市场形象比证券公司要好得多,因此社保基金才会放心把钱委托给基金管理。如此看来,保险公司可能觉得选择基金进行委托理财要可靠得多。”

  另一个可能的取向是,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做准备。据媒体报道,保监会发言人袁力此前在上海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最快可能在本月内实现。

  “保险资金若委托基金理财,先决条件之一是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获得许可。这样,中国人寿就可以与社保基金一样,委托基金公司购买他们指定的股票。可能是刚开始入市时,保险公司的信心不是很足,为了减轻自己的投资责任,希望将部分资金委托出去。”银河证券一位人士说。

  据他介绍,在国外,保险公司通常也会把一部分资金分离出去委托第三方管理,主要为了分散风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志林:虚多实少 透析利好后面的负效应

--------------------------------------------------------------------------------
2004-10-24 07:23    李志林    四川金融投资报  


  自10月18日发表黄菊副总理“至关重要”、“非常重视”来表示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作用的讲话,并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国九条”方案后,有关券商的利好就接连发了三个,社保基金第二批8个委托单位的选秀将于本月底结束的消息也正式见报。利好政策的密度之大、调子之高、范围之广、力度之强,用权威人士的话来说“已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革命性高度”。
  然而,奄奄一息的股市却丝毫不给脸面,而是“出小利好小跌,出大利好大跌”,大盘几乎要回到“9·14”行情的起点,1/3的股票已创出1259点新低。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中国股市历史上罕见的利好频频负效应的情况?
  第一、利好虽多,但与利空相比,仍是寡不敌众。比如,有关券商的三条利好(放宽发债条件、短期融资、集合理财试点)的效应,还抵不上全面整理券商三大业务、停止三方监管模式的委托理财一个利空效应的十分之一。更不要说宝钢董事长斩钉截铁地表示决不放弃280亿再融资,以及交行上市的实实在在的扩容利空了。
  第二、虚的利好多,实的利好少。例如,有媒体报道高层领导讲“要解决市场扩容与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问题,基本原则是市场在先,扩容在后”,很鼓舞人,但有关部门却不敢理直气壮地宣布诸如“年内不扩容”,“明年上半年除交行外不扩容”,“在去年收盘指数(1497点)”或“国九点”(1590点)之下不扩容,“低迷市道停止一切再融资”,甚至“十年之内国有股不能流通”,“给股市以3-5年的休养生息期”,“今后即使要扩容,也应将扩容计划和总额度安民告示,使投资者对供求关系心中有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铁底”升格“金底” 千三点考验政策效力

--------------------------------------------------------------------------------
2004-10-23 08:41    许少业    上海证券报  


  "9·14"行情来去匆匆,十几个交易日的持续调整使得行情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作为上证指数五年大底,1300点曾被许多市场人士称作是"铁底"。在"9·14"行情爆发后,1300点更是被誉为"金底"。然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金底"在周五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尽管1300点暂时有惊无险,但在今年四季度里,它可能还将反复测试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将反复考验有关部门的政策效力。

  1300点附近沉淀了多少利好

  从2002年至今,沪指在1300点上方构筑了3个中期底部,分别为1339点、1311点和1307点。这3个中期底部的形成,虽说有市场运行的自身规律,但有关政策利好也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比如,2002年初沪指1339点形成中期拐点,消息面上的因素是证监会召开市场分析座谈会,增强对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信心;2003年沪指在1311点形成中期拐点,政策面上有QFII启动及社保资金入市等利好配合;去年11月沪指在1307点形成中期拐点,与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有关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的讲话是分不开的。

  再来看此次沪指1259点的形成。在8月底股指逼近1300点时,消息面上有"新股发行暂停,IPO定价制度酝酿重大变革"的利好,但市场依然我行我素,直至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等各项政策措施,才引发了一轮急促而短暂的逼空行情。

  沪指1300点附近之所以能够获得管理层甚至最高决策层的如此重视和呵护,不仅是因为它是5年的"金底",更是因为它是10年上证综指的中枢所在。因此,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心理上,1300点如果有效跌穿,空方都极可能直指1000点。这种情况,相信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利好效应为何递减

  然而,令多数投资者难以接受的是,"9·14"行情爆发后,一方面是利好政策频频推出,一方面是市场反应异常冷淡。这一历史罕见的现象似乎昭示着市场已经不是往日的市场,它的脾气已经不是"有形之手"能够轻易调控的了。

  客观地说,国庆长假之后,有关方面落实"国九条"各项政策的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但种种利好仍难以阻挡股指的下滑。市场人士指出,近期利好效应之所以递减,主要原因是这些利好多数属于中长期性质,而短期内并没有带来多少现实的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一些利空却实实在在要在短期内从市场抽取资金。利好效应的递减,实质上是短期内市场资金供需紧张的外在表现。

  市场人士所指的利空,一是整顿券商理财业务,二是市场融资的压力,尤其是某些银行股"A+H"的模式可能对 A股的估值产生较大的压力。招商基金日前公布的一份基金经理报告说得更直白:"尽管股市政策偏好,但短期实质影响有限"。

  重新走强靠什么

  不过,包括多数基金经理在内的市场人士对1300点仍然抱有充分的信心。国泰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后市走势取决于利好政策兑现的程度。言下之意是,市场对政策效力仍有所期待。

  而根据有关媒体报道,政府高层针对目前资本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已提出了五大对策:一、尽快制定证券市场十年发展大纲,解决市场扩容与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市场在先,扩容在后";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等于全流通;三、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可以采取多渠道、分步走的方式,在股市低迷与企业改制不达标的情况下,不设上市时间;四、降低交易成本;五、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对市场敏感问题,任何部门在该问题未明确解决之前,不得公开发表倾向性意见。

  媒体的上述报道,有关方面并没有作出澄清。

  对于上述的五大对策,业内人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些对策的实施将给中国股市重新定位,对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对行情也将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因为对未来有了明确的预期后,中长期的资金会加大进场的力度。

  事实上,从目前的资金面来看,尽管有QFII扩容、社保基金加大投资比例和潜在的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等利好因素,但要靠它们发动行情尚有一定的难度。

  "9·14"行情爆发时,民间游资选择低价超跌股高举高打。从最初低价超跌股的领涨到如今的领跌,游资的影响力与破坏力正与日俱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三部委正在构思国有股减持办法

--------------------------------------------------------------------------------
2004-10-22 14:20       宏新资讯  


   美国道富银行与华夏基金合作设立的华夏基金-美国道富上证50 ETF即将推出,《远东经济评论》援引道富银行的杜哈梅尔说,随着上证50 ETF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基金也将发行新的单位,这将使原来的股票持有者得以实现投资多元化,或者将基金单位拿到市场上卖掉。这为政府打包减持国有股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方式。

  对此,国务院一位发言人在给《远东经济评论》的一份声明中说,目前,由中国证监会(CSRC)、国资委(SASAC)和财政部(MOF)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正在积极工作,构思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问题的解决办法。但他们的工作进展与ETF的推出没有联系。

  国务院在声明中指出,香港股市从一开始就是全流通的,因此,盈富基金并不能简单地照搬到内地国有股减持的问题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老消息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消息---耸人听闻!

老消息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威胁制裁中国产棉织、毛织和合成纤维的短袜
   据路透社消息:美国官员星期五说,除非中美两国能达成安排,否则美国将对来自中国的棉织、毛织和合成纤维的短袜实施紧急配额。

  负责进口管理的助理商务部长吉姆.胡约姆说,如果两方不能在该问题开始举行正式磋商的九十天内达成经谈判的解决方案,商务部将会自动实施配额。

  另讯,美国首席农业贸易谈判官员约翰逊周四表示,中国逐渐成为美国农产品的可靠市场。这说法跟出口商较早前对北京会尝试逃避履行新的贸易义务的态度截然相反。

  约翰逊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中国在遵守世贸组织承诺方面表现出色。美国输往中国的棉花、黄豆及大麦的出口剧增,出口数额由前数年的三十五亿美元大幅升至六十亿美元。

  中国于二零零一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农业特别是谷麦业投诉北京于进一步放宽市场方面进展缓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的股市当然国家赚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壳牌退出东海气田 石油寡头因何看空中国   

2004年10月24日 13:32

9月29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向媒体承认,皇家壳牌集团(下简称“壳牌”)和美国优尼科公司决定从东海西湖凹陷合作项目中退出,不再进一步参与该项目5个合同区块的勘探、开发及销售。

类似的撤退已不是第一次:自今年以来,壳牌在中国已经先后在“西气东输”、广东南海1200万吨炼油厂等项目上退出;同时,壳牌、BP等公司还先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抛售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能源公司的股票。

这些曾经想方设法要挤进中国市场的国际石油界巨头们,在一年里,几乎是全体从中国石油产业的上游撤退。也同是在这一年里,这些巨头们都先后得到了它们想要的东西——在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建设加油站。

壳牌退出东海气田

据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张抗教授介绍,西湖合作项目共包括5个合同区块,均位于东海的西湖凹陷,其中3个为勘探合同区,2个为开发合同区。5个合同区面积较大并且已获得多个发现,但勘探程度较低,富有潜力。西湖凹陷靠近正在迅速发展的华东能源市场。这么好的项目也要放弃,中石化副总经理牟书令对此“深表遗憾”。

这个项目原定第一阶段年生产35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并通过350公里的管道输送至电力及燃料严重短缺的浙江省及上海市。专家预计西湖凹陷的天然气储量达1.33万亿立方英尺,石油储量为1000万至2000万桶。此前,壳牌和优尼科各拥有其中20%的权益,中石化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简称“中海油”)则分别各享有上述项目30%的权益。

去年8月19日,中石化、中海油、壳牌、优尼科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约仪式时,中美两国政府的高官以及四大石油公司“一把手”都亲自出席,一时间华盖满京城。

然而不到一年,曾经痴心执著守候的追求者,在花开蒂落的前一刻,执意要撒手离去,哪怕是要为此付出代价:优尼科公司表示第三季将提列1000万美元税后费用,用于相关债务的处理。

“壳牌等对东海项目一直是有持久兴趣。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进行东海项目勘探时,他们就一直缠着要一起做。”作为东海天然气田的勘探作业者——原新星公司的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抗曾参与了东海天然气田的勘探部署工作(新星公司在2001年被中石化收购)。而且东海项目的赢利前景,相比而言,是比较明显的。据张抗介绍,西湖的天然气和轻质油的质量非常好,尤其是天然气很纯,含硫量很低。

抢占中国下游市场

今年4月,壳牌出售其持有的约19亿股的中石化股票。8月,壳牌正式退出了中石油集团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的“西气东输”项目。9月,中海油位于广东南海的1200万吨超大型炼油厂获得国务院批准,但壳牌已经悄然从股东名单中消失。甚至市场有传言,壳牌还准备退出将于2005年底投产、总投资额达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乙烯项目。

同时,这种“撤退”不是壳牌一家的单独行为,BP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也先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抛售了所持有的中石油、中石化的股票。与此同时,壳牌、BP等公司的高层先后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要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在此前BP明确表示:预期在今后的5年中BP公司将在中国追加投资30亿美元。而壳牌则表示,到2005年之前,壳牌要在中国再投入34亿美元。

不过,这些投资将用于在中国建合资加油站。

中石油集团的统计材料表明,到2001年止,壳牌已经在中国250个城市建立了润滑油销售网络,在全国还建有40座左右的加油站。今年上半年,壳牌与中石化在江苏合作建设和经营500座加油站的事宜已经获得批准。

同时,壳牌还在2002年与中石化在中国成立一个航空煤油销售网络,首先在北京、上海、昆明、厦门和杭州五个城市销售,到2007年再扩大12个发达的城市。

埃克森-美孚与中石化在福建合资经营600座加油站的谈判在今年9月已经完成。BP则计划到2007年,将在广东、江苏和浙江一共建成1500座加油站。同时,BP还与中海油在广东、福建合资建设LNG(液化天然气)终端接收站。据中石油经济信息研究中心统计,截止到2003年之前,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等华南、华东地区的石油消费占了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60%,也是“最肥”的两个市场。

内幕源自内在的合理性

10月5日,一位熟悉内情的壳牌公司职员向有关媒体透露了隐含在事件背后的一些情况。在这些全球的大“托拉斯”石油集团里面,壳牌对投资的稳定性要求是相当高的。他们每做一个项目,要经多方论证和充分的信息了解之后,知道肯定能赚钱以后,才会投资。而且在每年公司开董事会时,都要对全球的投资项目进行排队打分。这套打分标准包含了政治、经济方面一系列多达到几十项的细化指标。只有项目总分到了一个特定的分数以上(如90分),壳牌才会进行投资。同时,对于已经进行投资了的项目,第二年还会再进行审核打分,项目没有达标的,也要撤资。

在壳牌的全球规划中,中国也不是重点开发区域。所以,2003年8月19日,壳牌与中石化签订的协议中有一条特别的规定,在签署期满一年后,外方需作出最终投资决定,以确定是否要进一步参与该项目。而经过今年的夸大公司20%油气储备、助长尼日利亚暴力和腐败的系列丑闻事件后,壳牌对于投资的安全性的要求就更为谨慎了。所以西湖凹陷项目——从牵手到“分手”,时间正好过一年(壳牌早在7月份,甚至更早就提出退出了,只是在9月,双方才对外公布)。针对张抗认为的西湖项目已经度过风险勘探、进入开发期,工程已没有什么风险的说法,壳牌这位人士认为,其实海洋油气开发的风险是很大的,一场巨风,它就可以让你所有的资产一下子化为乌有。同时,他认为“看空中国”有着内在的合理性。(谷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土定价权丧失逼空中国股市


  犹如一个积重难返的病人,良药也只能维持短暂的瞬间。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关于股市的谈话以及有关证券公司利好政策的出台只给中国股市带来了短暂的“回光返照”,真实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一两天的走势并不能改变中国股市现在面临的严峻现实,即使管理层出政策也只是短期的利好”,一家证券公司的副总裁很无可奈何地说,“股市走到今天这样的程度,部分就是因为股市政策的影响,现在要再靠政策往回走,太难了”。

  “中国股市的问题早就不是政策可以解决的”,东北证券的一位人士说,“你要正视它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要看到它在国际化进展中遇到的”。这位人士认为,中国股市现在遇到的困境与大量的优质公司海外上市以及A股市场的国际接轨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价格体系重建的过程”,他说。

  似乎,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政策救市短暂难续

  从2月1日出台“国九条”到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重申落实“国九条”,两次人为造市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股市政策救市的短暂行情在最近三年中一直重复着。

  政策历来都是调控中国股市最重要的力量。但“现在你还能看出是政策在调控吗?政策本身那么多的不确定性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老板向记者抱怨,“三年熊市中的政策已经将股市逼上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大的方向是正确的,尽管有些调控手段,但还是让市场来决定。整个操作过程是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家证券公司北京管理总部的负责人说。

  “其实今年管理层已经多次出台了一些利好的措施,但投资者早就学会了用脚投票”,一家证券公司的负责人对此看得很淡。

  今年,“除了国九条和其相关的政策外,其他的都是利空”,韩志国说。上个月,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向市场化趋势发展的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并没有为现阶段的中国股市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经历了当日的一个短暂的反弹后,市场重新变得深不可测。

  中国的股市正像一只贪食蛇,贪婪地吃着可以找到的一切食物。

  “并不是每一次的政策调控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家证券公司的研究员说。让投资者印象深刻的还有2001年围绕着国有股减持,管理层几次三番出面表态安抚人心。但结果是在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沪深两市大盘双双缩水约40%,市值损失以万亿元计。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两周前在一次论坛上也表示,“最近我们采取了稳定市场信心的措施,这本质上没有错,在市场处于危机的阶段,我们需要出台一些短期稳定市场、稳定人心的措施”,他说,“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在基础价格没有变化的时候,我们就研究大量资金如何进入市场,这样会为未来的中国金融危机埋下种子。”

  “在中国股市上,市场总是承担着一些非经济因素,因为要充分考虑到多方的利益,根据近两年的发展来看,已经开始趋于务实,目标也逐渐变成了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总的看来,这需要一个恰当的方式、充分的时间渐进地发展,不要让改革的成本由少数人来承担。”一家证券公司北京管理总部的负责人含蓄地说。

  “不要再指望政策”,东北证券一位人士说,“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战略意图已不再集中以政策短期‘利好’拉升股市,而是任市场自身发展”。

  这似乎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10月20日,证监会规划委有关人士表示:“证券市场要在未来5年完成市场化转轨”。

  问题是,中国股市在国际化的紧逼下,是否还拥有足够的时间?

  接轨中丧失定价权

  与市场化同时被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是国际化。在中国股市持续低迷之际,国际化的举措却迎来了国外投资者的一片叫好,而“叫好”的背后是中国股市在不知不觉中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信证券<行情资讯 论坛 点评>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本土市场还很弱小的时候,大量的优质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却是主动放弃了本土市场上市公司的定价权。“A股市场虽然还没有与海外资本市场连通,但是QFII、QDII的即将实施、资本项目开放的预期、国有银行的内地境外上市等等方面,使得A股市场已经不仅在心理预期上,而且在实际估值水平上,开始向海外市场拱手交出了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份报告指出。

  实际上,A股市场近期的持续下跌就主要缘于这一估值压力。香港H股指数6月之后的止跌企稳表明,宏观因素已经不能解释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而且部分股票价格跌破净资产,部分价格跌破法人股转让价格,则表明全流通预期也不再是核心问题,因此,海外中国股票的估值压力成了最根本的动因。

  “随着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以及国内A股公司海外上市的不断增多,这对国内A股股价的价值判断将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东北证券的人士说,“这种暗示作用带来的价值判断的混乱现在已经开始体现了”。

  中信证券认为,海外大行以及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定位,将决定全球市场中所有中国股票的估值水平。

  如果说过去的A股市场由于完全封闭,海外市场的估值压力无法传递的话,那么在如今QFII已经启动、QDII即将成行、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预期并不遥远,加之非正规渠道的资本外流暗潮涌动的情况下,缺乏定价权的本土市场正在沦为拥有定价权的海外市场的附属品。

  “A股价格向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价格接轨,是不可避免的”,东北证券的一位人士说。世纪证券的研究人员也认为,整个A股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在明显加快。

  影响是直接的。我国海外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高于A股公司,而且治理机构也优于A股公司的平均水平。但是,这些优质公司的估值却很低。目前H股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5倍,一些大型优质企业甚至更低。反观国内A股市场,上海A股平均市盈率为26.16倍,深圳A股平均市盈率为27.64倍,这与香港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平均10倍左右的市盈率相比,依然是高企的。

  因此,在心理预期的作用下,国内这个没有价格主导权的市场必将被迫向海外中国股票的股价靠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A股市场会延续边缘化的趋势,同时,其作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的功能也将日趋削弱。

  价格体系重构

  也许,这样的压力,很快将有一次最直接的体现。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即将内地、海外同时上市,由于将按照国际估值水平确定发行价格,必定大幅降低A股市场的银行股价格。对国内银行股估值所造成的压力,继而会传递到其他行业,“那不再仅仅是心理作用了”,金鼎证券的一位投行人士说,“整个价格重心的下移过程才会开始。”

  西南证券综合研究部的周到也认为,海外上市后的公司,在国内上市时如何并轨是个问题。

  事实上,这种转变在过去的三年中一直在进行。以A股、H股的走势为例:2001年年中A股、H股的价差在380%左右;2002年年中差价在350%左右;2003年年中差价在250%左右;2004年年中差价在130%左右;目前二者差价在120%左右。

  即使这样,股市价格体系的重建依然还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上,业绩较差的ST股票几乎全部排在两市最低价股的行列,1元多的股票也已经层出不穷。“近三年来的市场调整,实际上是股价按投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这个过程现在还远没有结束”,东北证券的人士认为。

  “过程是好的,现象是好的,但是不是圈钱,损害某一方利益。国内外保护程序不同,国内投资者处于弱市,受伤的是境内投资者”,银河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说。

  世纪证券的研究员认为,A股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QDII的推出,不可能把A股市场看成为简单的独立体,必须放到全球市场的角度,以全球公认的评估标志来衡量,所以没有政策的扶持,强行接轨的压力是残酷的。

  这似乎又是一个需要政策扶持的时候。

  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中,中国政府以及证监会实际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讨论证监会“作为”与“不作为”以及证券市场边缘化话题的时候,实际的矛头是指向政府只关注有关银行业的政策,而忽略了日益萎靡的证券市场。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要想成功,不可能只重视货币市场而忽视资本市场,但在改革的时间上必须会有前后的顺序,对于中国来说,货币市场的改革无疑更重要一些,而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是有助于货币市场改革尽早完成的。”英国经济学人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宾认为。

  “国九条的发布使得中国的股市摆脱了边缘化的隐忧,但太不具体,没有落实到实处,所有要尽快出台具体的举措”,韩志国说。

  更关键的是:中国股市需要的是怎样的政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2 10:46 , Processed in 0.08629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