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247 tamtian 的帖子

:*19*: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000039):集龙头、绩优、增长于一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8:0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3000点以上能够供基金等大资金配置的,仍具备显著估值空间的股票已经不多,中集集团(24.80,-0.06,-0.24%)应是其中之一。该股继续被机构投资者看好,一是基于其行业世界龙头的绝对地位,在行情景气度高的时候,龙头具有最佳的增长性,在行业景气度平淡的时候,龙头具有最好的防御性;二是基于中集因车辆业务的迅速增长,使公司在继续保持优异业绩的前提下,仍将保持稳健的增长率。集合龙头、绩优、增长的三大要素于一体,这样的公司股票自然是机构投资者的厚爱。

  评级机构 评级日期 股票评级投资要点 EPS (元) 估值

  (元)

  06年 07年 08年

  东方证券 2007/03/19增持公司正围绕物流装备寻求新的高增长引擎,如铁路车辆等,预计2009 年后有望在新的高增长引擎拉动下步入下一个高增长周期。 1.25 1.29 1.38    32.16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7.18%,股权激励和新物流装备业务的拓展是公司股价的催化剂。

  南方证券 2007/03/19增持车辆行业扩张步伐未停止,2007年车辆行业布局还将是公司投资的重头戏,随着车辆业务贡献比例不断上升,2008 年之后,中集的业绩增速可能加快,甚至超过其他类上市公司。 1.25 1.40 1.58----

  招商证券 2007/03/19强烈推荐预计2007年中集集团车辆业务的销售将增长50%以上。不容质疑,过去三年中集集团对车辆业务的并购和整合是成功的,未来也相信中集可以将车辆业务再做成一个世界第一。
     1.25 1.65 1.94   
      28.00~33.00

  国信证券 2007/03/19谨慎推荐未来两年,稳定快速发展的车辆业务对赢利贡献比例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007、2008年分别占净利润27%、35%,成长性弱而波动性大的干货箱业务将逐渐下降。公司2006年业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实际下降14.7%,为历史低谷,未来2 年将快速上升。
     1.25 1.53 1.85   
     30.00~35.00

  中信证券 2007/03/19买入预计半挂车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增长,毛利率也继续提高,对利润贡献比重也就由目前的25%上升到29%左右,继续成为公司主要的增长亮点。预计2007 年干货箱价格将提高至1800美元/TEU 以上,公司集装箱的整体毛利率将由2006年12..44%上升至13%以上。
      1.25 1.53 1.69
      30.60

  银河证券 2007/03/19推荐2007年一季度集装箱销售超过去年同期,以往一季度是销售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销售和盈利水平超预期。车辆业务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基地布局,大力发展主流产品。
      1.25 1.55 1.80
      31.00~36.00

  渤海证券 2007/03/19推荐预计集装箱业务平稳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盈利能力逐渐增强,
      1.25 1.17 1.32
      25.70~29.30

  天相投顾 2007/03/21增持预计未来4至5年之内,国内半挂车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2007年半挂车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的比例有望升至30%,08年该可接近40%,并与干货箱业务比重持平。
      1.25 1.29 1.40----

  业绩预测与估值的均值(元) 1.25 1.426   1.62     31.13

  风 险 提 示

  (1)航运周期波动和集装箱产能过渡释放,会给公司集装箱业务带来冲击;(2)公司半挂车业务毛利率已高达17.85%,高于行业平均毛利率约10 个百分点,未来有走低压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评述(2007.03.23.)   
  
运输需求缓慢恢复,航线运价小幅震荡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缓慢恢复,市场行情延续了上周较为平淡的态势,运价小幅震荡。3月23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004.98点,较上周下跌2.1%;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029.64点,较上周基本持平。

  欧洲航线运输需求较上周稍好,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但由于需求的火热程度较节前有所降温,尤其是华东和华南口岸运输需求尚未恢复至节前的水平,货主要求降价的呼声渐起。部分船公司为稳定货源,对大货主给予了一些优惠。3月23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364.24点和1397.25点,较上周分别下跌2.1%和4.3%。对于4月1日200美元/TEU的运价普涨,船公司认为,随着欧洲航线的运输旺季即将来临,运价普涨将能够成功实施。

  北美航线货量小幅攀升,但平均舱位利用率仍仅在80%左右,较欧洲航线逊色许多。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现在运输需求增势不强,但5月新合约签订之前,为完成旧合约的运输任务将会推动北美航线4月份呈现需求高峰。届时,货量的增长也将会为船公司在合同谈判中增加筹码。据悉,部分船公司已宣布至美西基本港运费上涨100美元/FEU的目标。具体能否成功将取决于船公司与货主之间的博弈。另有消息称,跨太平洋稳定协议组织(TSA)宣布将于5月1日起上调巴拿马运河附加费,每集装箱由192美元调高至212美元,每公吨由10美元调高至11美元,每立方米由4美元调高至4.5美元。

  日本航线货量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天津、大连等口岸日本航线船舶舱位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在充足的货源支撑下,北方港口日本航线运价基本稳定。3月23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623.86点。业内人士估计,良好的市场形势将会维持至4月初。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世界集装箱业一起心跳



栋隆



正是全球航运业继续景气、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国际集装箱船队运力迅速扩张等重要驱动因素,促成了2006年世界集装箱设备产量急速反弹。

据统计,2006年世界集装箱各种型号产量总和达到310万TEU,明显超过2005年255万TEU和2004年296万TEU的记录。

2006年世界集装箱产量与2004年相类似的地方是,年初产量增长缓慢,但是从当年夏季开始,随着集装箱运量和集装箱设备需求的扩大,集装箱产量增长率就迅速提高。而另一个相似点是,2006年集装箱设备价格动荡不定,标准箱价格从2006年年初的最低点1 450美元/20英尺增加到当年夏季,尤其是第三季度的2 100美元/20英尺。2004年集装箱设备以2 000美元/20英尺的价格一直维持延续到2004年年底,比较平稳,而2006年集装箱价格却十分不稳定,一直在1 800美元/20英尺至2 000美元/20英尺之间跳来跳去。为何2006年集装箱设备价格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主要问题出在这一年里集装箱设备制造原料价格和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不稳定,例如制造集装箱设备主要原材料的高强度低合金钢板2006年年初价格是450美元/吨,到2006年7月份变成600美元/吨,到第三季度又是500美元/吨,到第四季度则涨到600美元/吨。

       2006年世界集装箱设备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国际集装箱船队运力迅速扩大,需要在现有集装箱设备1 000万TEU的基础上,另外再增加超过100万TEU的集装箱设备,增长率达到17%,如果把超过130万TEU报废集装箱设备计算进去,2006年实际新增集装箱设备达到330万TEU。

根据英国伦敦《集装箱化国际》媒体于近日报道,目前世界集装箱设备98%产量来自中国,而干散货标准集装箱在世界集装箱总产量中的比重为90%,冷藏集装箱的比重为5%,世界一体式冷藏箱产量的95%来自中国。由于集装箱制造厂还在继续投资开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集装箱设备年生产能力到2007年1月份可以达到520万TEU,远远超过2004年的400万TEU。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累计23.12万 2006年商用车出口再超进口[ 07-3-23 15:19 ]  太平洋汽车网 
 来源: 晶报 李维东    责任编辑: jijinlong

  累计出口23.1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74.02%

  2006年我国商用车出口再超进口

  据资料显示,2006年1至12月份商用汽车累计出口总计231203辆,较上年同期增长74.02%。其中,客车整车出口总计27085辆;各类卡车出口169912辆;特种专用车出口4479辆;汽车底盘29727辆。

  我国商用车整车出口总量继续超过进口总量,保持了销售总量上的顺差。

  商用车出口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从商用车出口目标市场细分来看,海外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分布在非洲、中东、东亚及东南亚、欧洲部分地区市场,市场的购买力相对弱小,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2006年,国内商用车出口市场总量、增量很大,还有企业在海外建厂,尤其是载货车,无论是出口总量还是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增长率相对很高。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从目前出口产品结构分析,国内企业出口产品相对单一,卡车拥有49.48%的市场比重,特种车比重相对比较少,仅仅有1.29%的份额。

  普通货车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不均衡。去年普通载货车出口总量为155362辆,其中5吨以下普通载货车拥有相对的价格竞争优势,基本上是海外市场的主力出口车型。

  今年商用车出口预计超过33万

  为了实现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商务部在十个方面加大政策措施支持汽车产品出口,即商务部支持汽车出口十大政策。

  2007年,宏观经济环境对商用车出口有利因素相对较多,我国商用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成熟增长期。虽然人民币升值后,对商用车出口市场影响相对较大,但根据目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今年商用车出口市场不会因此而降温,预计出口总量将超过33万辆。“中国制造”海外市场的竞争将进入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到

谢谢各位提供的宝贵资料!

我持有中集已经3年多了,原来以为挺长的,对比各位前辈,真是惭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装箱业务增速放缓 调节06年利润掩盖下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19:3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斥晏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非经常性损益、三项费用问题与04、05年的“应收账款”、“报关单”“九问”一样滑稽,让人觉得无聊之外则是感概这帮人的执着。如此执着背后的动机则越发让人怀疑。
     所指的非经常性损益,其构成是计提冲回及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中集用个把亿的资金在二级市场投资,斩获颇丰,此事由来以久,有什么值得大呼小叫的。计提冲回则嫌之太少了,若在04年便一直大笔计提下来,对一个财务制度如此完美的优秀企业来说也是天经地义的。这是财务调整,海外的大蓝筹都这样。
      新会计制度将在今年执行,中集一级市场持有的股权将按公允价格记帐,其巨额价差将计入股东权益,估计将记入资本公积。相当于往年分红后所剩部分陡然增加了一个大数额。这可是制度造成的隐匿收益啊,到时记者大人可别跳起来把天花板给顶破了。
     三项费用的增加,直接与经营规模的扩大相关,说明去年以来大量的新项目、在建工程不断结转成有效产能,这是好事,情形与06年元旦前后的天津港(600717)相类似。

[ 本帖最后由 土塬 于 2007-3-26 21:4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到,能说说?您一向一针见血的。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车集团齐车公司签订100辆出口澳大利亚集装箱平车合同

    日前,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澳大利亚中集澳洲公司签订了100辆C3型集装箱平车和配件的出口合同,进一步扩大了北车集团产品在澳洲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C3车是齐车公司在澳大利亚市场的拳头产品,至今已累计出口200多辆同类型车辆。此次提供的车辆是新一代产品,合同交货期6个月,能够全面满足用户需求。

    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紧张的图纸确认阶段,齐车公司各部门和有关单位都在积极备战,确保按期保质保量供货。

  

来源: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000039):集龙头、绩优、增长于一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8:0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3000点以上能够供基金等大资金配置的,仍具备显著估值空间的股票已经不多,中集集团(24.80,-0.06,-0.24%)应是其中之一。该股继续被机构投资者看好,一是基于其行业世界龙头的绝对地位,在行情景气度高的时候,龙头具有最佳的增长性,在行业景气度平淡的时候,龙头具有最好的防御性;二是基于中集因车辆业务的迅速增长,使公司在继续保持优异业绩的前提下,仍将保持稳健的增长率。集合龙头、绩优、增长的三大要素于一体,这样的公司股票自然是机构投资者的厚爱。

  评级机构 评级日期 股票评级投资要点 EPS (元) 估值

  (元)

  06年 07年 08年

  东方证券 2007/03/19增持公司正围绕物流装备寻求新的高增长引擎,如铁路车辆等,预计2009 年后有望在新的高增长引擎拉动下步入下一个高增长周期。 1.25 1.29 1.38    32.16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7.18%,股权激励和新物流装备业务的拓展是公司股价的催化剂。

  南方证券 2007/03/19增持车辆行业扩张步伐未停止,2007年车辆行业布局还将是公司投资的重头戏,随着车辆业务贡献比例不断上升,2008 年之后,中集的业绩增速可能加快,甚至超过其他类上市公司。 1.25 1.40 1.58----

  招商证券 2007/03/19强烈推荐预计2007年中集集团车辆业务的销售将增长50%以上。不容质疑,过去三年中集集团对车辆业务的并购和整合是成功的,未来也相信中集可以将车辆业务再做成一个世界第一。
     1.25 1.65 1.94   
      28.00~33.00

  国信证券 2007/03/19谨慎推荐未来两年,稳定快速发展的车辆业务对赢利贡献比例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007、2008年分别占净利润27%、35%,成长性弱而波动性大的干货箱业务将逐渐下降。公司2006年业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实际下降14.7%,为历史低谷,未来2 年将快速上升。
     1.25 1.53 1.85   
     30.00~35.00

  中信证券 2007/03/19买入预计半挂车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增长,毛利率也继续提高,对利润贡献比重也就由目前的25%上升到29%左右,继续成为公司主要的增长亮点。预计2007 年干货箱价格将提高至1800美元/TEU 以上,公司集装箱的整体毛利率将由2006年12..44%上升至13%以上。
      1.25 1.53 1.69
      30.60

  银河证券 2007/03/19推荐2007年一季度集装箱销售超过去年同期,以往一季度是销售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销售和盈利水平超预期。车辆业务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基地布局,大力发展主流产品。
      1.25 1.55 1.80
      31.00~36.00

  渤海证券 2007/03/19推荐预计集装箱业务平稳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盈利能力逐渐增强,
      1.25 1.17 1.32
      25.70~29.30

  天相投顾 2007/03/21增持预计未来4至5年之内,国内半挂车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2007年半挂车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的比例有望升至30%,08年该可接近40%,并与干货箱业务比重持平。
      1.25 1.29 1.40----

  业绩预测与估值的均值(元) 1.25 1.426   1.62     31.13

  风 险 提 示

  (1)航运周期波动和集装箱产能过渡释放,会给公司集装箱业务带来冲击;(2)公司半挂车业务毛利率已高达17.85%,高于行业平均毛利率约10 个百分点,未来有走低压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F总裁拉托: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望接近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5日 15:12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3月23日专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罗德里戈·拉托23日称,尽管美国房地产市场下跌和抵押贷款市场的动荡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全球经济仍处在健康增长的轨道上。

  拉托在当天向美国沃顿商学院发表演讲时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望接近5%,延续前4年的快速增长。而且,这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5年。

  拉托认为,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今年有可能会放缓,但在其他地区商业活动依然强劲。欧元区的增长十分稳固,日本经济也重新出发,中国和印度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动力。

  不过,拉托也强调,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动荡如果蔓延至其他经济部门,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福垣:政府职能错位 中国经济呈现政治周期

www.eastmoney.com   2007-03-25 13:46   马浩亮   中国新闻网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据香港大公报发自北京的报道,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24日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9%左右的增速实际并不是高增长,而所谓的“过热”,主要是各地官员为追求政绩引发的“政府经济热”,并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热。 
 
  刘福垣说,去年GDP增长10.7%,实现就业1184万人,同时既无通胀也无通缩,宏观经济形势是不错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绝对不是高速度。  

  刘福垣说,一些分析常把成熟市场经济的规律生搬硬套到中国经济发展上,把各种原因形成的经济波动都用经济周期来解释。实际上,中国现在只有政治周期而没有经济周期。  

  他解释说,中国还处于政府主导的基本机制,因此不可避免产生政治周期,这些周期基本是同党政换届相对应的。一些新任的党政官员只考虑政绩需求,不考虑市场需求。为追求政绩,形成GDP和固定投资高速增长的虚热现象,这并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真的过热了,而是政府经济热了,并且政府经济越热,市场经济还可能越冷。  

  当中央通过调控手段把地方政府引发的虚热降下来的时候,就会形成周期性波动;因此,中国的经济波动基本都属于这类政治周期,而不是经济周期。  

  他又指出,市场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才会产生经济周期,即生产过剩的危机。中国目前虽然存在严重的产品积压、产能闲置等问题,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生产过剩,而是中国特殊条件下的“非典型经济危机”。  

  这种过剩,主要原因不是购买力问题,因为在中国居民的银行存款已经达到了14万亿元。而是因为体制因素使社保、医疗、教育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由于社会保障不到位,普通收入居民不敢消费,存款无法转化为消费,无法拉大内需。从而导致一方面GDP和储蓄持续高增长,另一方面却出现产品积压、失业率上升。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职能缺位、错位,影响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在一些社会资源配置上主要是权力分配,而不是市场分配。因此,应该规范各级政府行为,加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素质人才增加寻租机制 工资结构扼杀经济

www.eastmoney.com   2007-03-25 09:25     财经时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一流的人才应该去哪里?

  刚来日本的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人。后来,同事给我解开了疑惑——这些老头都因为退休在家闲着无事,加上退休金比较少,所以出来挣些家用。在日本,开出租是个清闲的活,但收入并不高。因为庞大的地铁交通使得这些出租车白天生意非常冷清。我经常看到,许多出租车每天都等在一些研究所和大公司的门口,只有晚上地铁关闭之后,生意才有所好转。不过,他们有了这些微薄的收入,就能与日本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持平。日本的超市也一样,营业员基本上都是一些50多岁的老大妈,很少能看到年轻的。

  这些现象都与中国现今的社会存在很多出入,于是也就引发了我对工资结构、人才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兴趣和思考。为什么日本人的工资普遍很高,而且还相当均匀呢?正巧国内正在呼吁垄断行业限薪,说明现在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明显了。那么,中国和日本的工资结构哪种更好呢?是不是还存在更好的工资结构?而不同的工资结构,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高素质人才会增加寻租机制

  或许大家对垄断行业高工资的危害,还仅仅停留在社会的公平感和正义感之上,这还只是比较静态的认识。如果长此以往,就很有可能会扼杀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

  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安德瑞·史莱弗(Andrei Shleifer)和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维什尼(Robert Vishny)就专门研究过这一问题。他们认为,人才是沿着工资的方向往上流动的。一旦社会中出现了某些行业高工资,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会向这些行业流动,直至饱和为止。

  很显然,如果这些高工资的行业是那些富有创新潜力的高科技行业,那么高素质的人才流向这些行业,就会大大增强这些行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形成一个创新性很强的社会结构和持续的经济发展态势。

  但是,如果这些高工资行业是垄断行业,情况又会如何呢?史莱弗和维什尼教授认为,这将形成一个典型的寻租性社会——稍有能力的人都想挤入到这些垄断行业中去,社会上再也无安心投资生产之人,大家都想从寻租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的工资要比其它行业高得多,而且在缺乏必要法律强制之下滋生的腐败和寻租行为横行,使得他们的收入来得更加简单,数额也呈几何级增加。我们很容易想象,连高素质的人才都配置在这些寻租性的行业,那么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无疑会更增加这些寻租机制,而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生产机制,将陷于瘫痪之中,整个社会则往一个更差的均衡点演进。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教授,则用俄罗斯转型改革来论证了这种危险性。按照俄罗斯“私有化之父”安纳托利·丘拜斯(Anatoly Chubais)等人对俄罗斯改革的“伟大构想”,一旦把那些还没有界定清楚的巨大社会财富进行私有化,就会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中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他认为,一夜之间获得财富的富人,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很有可能会延伸出各种法律制度,从而使得“大爆炸”(theBig-Bang)之后的俄罗斯重归法治稳定的社会结构。

  但是,根据斯蒂格利茨教授和霍夫教授对俄罗斯最近十年的观察,丘拜斯的构想不仅没有实现,混乱反而更加严重。因为那些一夜暴富的人,都是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高级官员,或者掌握企业经济命脉的精英分子。而丘拜斯认为,这些精英掌握了社会财富,也必然会有保护的动机和激励,但他没有想到,这些精英还想得到更好的出路,他们一方面通过勾结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特权,或者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获得优良的石油开采权;而另一方面,他们则绕开外汇管制把大量的财富转移到国外。这就是当代精英治理下的俄罗斯现状——资本家致力于更大的特权和财富转移,更多人企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涌入到寻租行业中。

  很显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感和敌意的不断增加,更为糟糕的是,扭曲的工资结构还将扼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人人都将无心于生产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工资结构是最合理的?最优秀的一流人才应该配置在哪里呢?

  日本为啥较量不过美国

  在和日本同行交流这个问题时,他们一致认为:一流的人才应该留在企业,因为那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二流的人才应留在大学,因为教育同样关乎国家的长期发展;而三流的人才,则该留在政府和各种公共事业部门。这是一个最佳的社会人才配置结构——但有悖于与中国一直以来的精英社会治理思维。

  把一流的精英人才留在公共部门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危险。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美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百年屹立的霸主。它长久不衰的经济增长奥秘,相当程度上就在于有一个庞大的精英体系在支撑着它的经济体制,使其拥有良好的国家创新能力。而在美国的大学和政府机构,集中的未必就是美国最顶尖的人才。前几年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恶搞FLASH笑话,是说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智商是历届总统中最低的一个,高中大学时的学习成绩平平。但就是这样的政治领袖,却引领着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如果没有在企业界从事科技和市场开发的一流精英作为支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战后的日本走的则是另一类型的社会结构。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日本人非常强调收入的平均化,一个从事计算机研发的技术人员与同年龄段的清洁工之间的收入差别可能并不大。这样的报酬结构,导致人才流向每个部门的人数基本上一致。虽然日本人引以自豪的“一亿中流”社会可能不是最佳,但也不是最坏。而在数次的较量中,日本都逊色于美国。这一方面与历史、地缘政治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种工资结构决定着日本不太可能有太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没有这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也就失去了强国的有力保证。再何况,日本也没有美国、俄罗斯那么丰富的矿藏资源,经济战略的缓冲腹地非常狭小脆弱。

  最为糟糕的是那些倒挂的社会结构,高收入把社会的大部分精英都配置在服务性的公共部门或者各种垄断行业之中。这些精英有既能创造出经济奇迹的能力,同样也有比一般人更强的摧毁经济的能力。因此,腐败、贫穷、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等等,都是这一类型社会结构的常态。毫无疑问,这种社会结构是极度危险的。但担心的是,如果任垄断行业高工资发展下去,会将转型的中国引向这一倒挂的社会结构,扼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使得我们的改革事业前功尽弃?

  (作者简介:陈宇峰,经济学博士,早稻田大学21COE-GLOPE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1元的留存收益创造1.78元的市值 [转贴]

“每保留1元盈余,确定转换成至少有1元的市场价值”是巴爷十二定律中的一条, 我们很少拿来衡量,至少我从未看过类似的分析,先粗略算算0039。

0039 1994年上市,96年底总股本2亿元,96年底总市值:

17.7*1.37+9*0.63=29.92亿元

97、2003年分别增发4800万(B)、12000万(A)股票,共筹资约21亿元,1997-2005期间共派出现金红利12.3亿元,96-2004净利总和56.68亿元,则等效的保留盈余为:

56.68-(12.3-21)=65.38亿元

2005年底上证指数1161点,96年底917点,扣除指数虚增因素,应基本相等,2005年底0039总市值为:

8.44* 9.33+6.25*10.83=146.43

96-2005共创造的市场价值为: 146.43-29.92=116.51

1元的留存收益创造的市值为:116.51/65.38=1.78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盈利持续增长神话背后的尴尬

  凭借非经常性损益,06年中集集团再次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续写了业绩持续增长的神话。然而随着公司主导产品干货集装箱市场产能过剩的势头逐步显现,中集集团业绩增长的势头已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

  通过对中集集团的年报分析可以发现,为了防止公司06年净利润出现下滑,公司早在05年末就通过大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手段,为公司06年业绩的增长埋下了伏笔。中集集团05年四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虽然仅占公司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6.8%,但公司第四季度的三项费用的支出合计高达6.74亿元,为四个季度中最高,占全年三项费用总额的30%,其中管理费用更是占到了公司全年管理费用的34.4%。资料显示,导致中集集团第四季度费用高企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05年四季度计提了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等,而在06年一季度,公司即将计提的2.4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了转回。因此,在06年第一季度,虽然中集集团的主营业务利润只有6.27亿元,仅比05年第四季度增加了0.08亿元,但由于公司06年一季度的三项费用支出合计仅有1.73亿元,比05年四季度少支出高达5.01亿元,因此公司06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高达5.18亿元,环比05年第四季度增加了4.99亿元。通过先计提再转回的方式,中集集团调节了公司05年及06年的业绩,若非如此,公司0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将比05年下降25%左右。

  不过,06年年报显示,导致中集集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集装箱产品价格及毛利率较05年双双下滑。06年,中集集团累计销售销集装箱156.89万TEU,同比增长了15.24%,但在销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由于产品价格下滑,公司集装箱业务仅实现销售收入259.04亿元,反而比上年同期下降2.91%。中集年报披露,虽然07年世界贸易仍将保持较快增速,海运集装箱贸易量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干货集装箱市场受产能过剩因素的影响,厂商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虽然近年来中集集团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抵御单一行业周期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但从公司06年主营业务收入看,集装箱尤其是干货集装箱仍占公司利润的主导地位。面对干货集装箱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集集团今后业绩难免会受到影响。(证券市场周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Stocks Fall on Housing Data

AP
Stocks Fall on Housing Data
Monday March 26, 11:23 am ET
By Joe Bel Bruno, AP Business Writer  
Wall Street Stumbles As Disappointing Housing Data Feeds Worries About Economy


NEW YORK (AP) -- Stocks fell sharply Monday after a surprise drop in new home sales for February triggered further concern that economic growth is slowing more than expected.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s at times showed losses of more than 100 points.
ADVERTISEMENT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reported that sales of new single-family homes fell by 3.9 percent last month to a seasonally adjusted annual rate of 848,000. It was the slowest sales pace in nearly seven years and dimmed hopes for a rebound in the troubled housing market.

Economists have been watching the housing industry for a hint about where the economy is heading. The disappointing data also comes amid continued concern about the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 which has been slammed by an increase in delinquencies in recent months.

The data took a chunk out of last week's 370 point gain on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ts best weekly performance in four years. In late morning trading, the benchmark index fell 102.78, or 0.82 percent, to 12,378.23 in morning trading on Monday. The Dow fell by as much as 112 points.

"Investors are looking to figure out how things are going to shake out after a big move higher last week," said Mike Malone, a trading analyst at Cowen & Co. "Given the magnitude of the move higher we had last week, I don't find this to be overly surprising. I think you're seeing some profit taking."

Broader stock indicators also sank. The 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 fell 11.53, or 0.80 percent, at 1,424.58, and the Nasdaq composite index dropped 18.64, or 0.76 percent, to 2,430.29.

Bonds rallied, with the yield on the benchmark 10-year Treasury note falling to 4.57 percent from 4.61 percent late Friday. Bond investors have been hoping that a slowing economy will cause the Federal Reserve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The dollar mixed against other major currencies, while gold prices advanced.

Oil prices rose Monday, with a barrel of light sweet crude up 80 cents to $63.08 on 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Crude prices have risen steadily on continued tensions between Iran and the West following Iran's detention of British naval personnel. Recent declines in U.S. oil inventories also supported the market.

Citigroup Inc. fell 32 cents to $51.40 on speculation it might reduce its workforce by about 5 percent, according to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company has been under pressure during the past year to boost earnings to fend off rivals from eating into its global market share.

Dell Inc. rose 55 cents, or 2.4 percent, to $23.38 after a Goldman Sachs analyst said the computer maker should see benefits from its turnaround efforts later this year.

Walgreen Co. reported second-quarter profit surpassed Wall Street projections as the drug store chain posted robust revenue from retail prescriptions. The stock fell 4 cents to $47.73.

Fiscal fourth-quarter profits at Tiffany & Co. remained essentially flat as the luxury jewelry retailer recorded an impairment charge. Revenue, however, rose 15 percent to $986.4 million. Results came in ahead of Wall Street's expectations. The stock fell 20 cents at $45.30 after hitting a 52-week high of $46.09 at the open.

Kimberly-Clark Corp., the maker of consumer brands like Kleenex and Huggies, on Monday said it still expects to meet its full-year profit target. Shares fell 49 cents to $68.50.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 is planning a bid worth up to $12 billion for General Electric Co.'s plastics unit, the Financial Times reported Monday. GE fell 33 cents to $35.49.

The Russell 2000 index of smaller companies was up 7.33, or 0.91 percent, at 802.18.

Overseas, Japan's Nikkei stock average closed up 0.24 percent. Britain's FTSE 100 down 0.87 percent, Germany's DAX index was down 1.24 percent, and France's CAC-40 was fell 1.36 percent.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http://www.nyse.com

Nasdaq Stock Market: http://www.nasdaq.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商香港的一份报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3-2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證券報告 - 大摩調高中遠洋及招商局評級及目標價
2007年3月27日   07:54:00 p.m. HKT, XFNA

  
香港 (XFN-ASIA) - 摩根士丹利分別發表研究報告, 將中遠太平洋(1199.HK)及招商局國際(144.HK)的投資評級, 由「與大市同步」調高至「增持」, 目標價分別由16.85及24.1, 調升至22.4及37.1港元。

該行並將中遠洋今明兩年盈利調高9%及20%, 至3.61億及3.69億美元, 招商局兩年盈利亦調升8%及14%, 至33.91億及41.92億港元。


該行表示, 有關中集股改產生的認沽期權開支, 今年可望為中遠洋帶來回撥; 中集未來兩年盈利增長料將強勁; 加上預期青島前灣、比利時Antwerp及寧波5期港口盈利表現理想, 令該行調高對中遠洋的盈利預測。


至於調高招商局評級及目標價, 則主要基於該股估值低廉, 其港口現金流及盈利增長強勁, 令國際港口應獲較高估值; 預期07及08年盈利增長潛在帶來驚喜; 以及其港口擴充成本較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3-2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慌了:中国造船工业订单连续两月世界第一
[日期:2007-03-27]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韩国《朝鲜日报》21日社论,原题:中国宣布超越“造船韩国”的一天来到了造船和海运专门分析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企业单月接单量稳居全球第一的局面被打破,中国船企1月和2月承接新船订单 380万修正总吨(CGT),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49%,而同期韩国船厂的订单量仅为200万吨,这是中国首次超过韩国(原文如此)。
  
  韩国产业资源部此前一直表示,中国造船产业竞争力落后韩国约10年,并分析认为在超大型油船等方面,中国的技术实力与韩国相差甚远,显然这些分析已比现实落后了许多,如同“青蛙忘了当蝌蚪的时候”。
  
  这次在订单上的超越,等同于向世界宣布韩国能造的船中国也能造。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高喊“打倒韩国”,大规模设备投资造船产业。中国涌现出100余家造船厂,造船能力在2002年后的5年时间里增加了4倍。
  
  韩国造船业上世纪90年代末好不容易才超过日本,现在却响起刺耳的“中国警报”。不仅是造船,在电子、钢铁、IT等产业,中国超越的速度正在加快,这样下去,过去20年里韩国赖以糊口的五大产业将全部陷入被中国超越的海啸中。
  
  《韩国经济》21日社论,原题:中国造船超越韩国,现在已经不是半信半疑的时候韩国造船产业一直以世界第一而自豪,难道现在中国对韩国造船业的威胁正式开始了吗?中国接的订单大部分是散装船,附加值相对较低,许多人认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从过去日本造船被韩国赶超的经过来看,韩国不能把这件事看成一件小事。
  
  中国现在正对造船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计划到2015年造船总量占世界的35%,跃升为全球最大造船国。这就是令韩国不能不紧张的显而易见的原因。
  
  现在韩国唯一自信的是在高附加值船舶技术方面尚领先中国。韩国国内认为,与中国的技术差距少则5年多则10年。但技术差距绝非静止不动,在普通技术方面,中国正通过并购、吸引外资等方法获得。此外,随着所接订单的增加,中国的技术学习能力也相应加快,最终会将目光转向提高船舶附加值,超越韩国的时间很可能比想象的要大大加快。▲(张尹珠)
  
  (《环球时报》2007年3月22日 第6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5 天

发表于 2007-3-2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19 22:50 , Processed in 0.08033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