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Arest

《动态》最新文章(阮华,鲁兆等)-----小生将每周转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情   博弈论
一对恋人好比一对囚徒,囚于情丝编织的牢笼,并在牢笼里上演爱情的博弈,谁输谁赢,往往靠的不是情深爱笃,而是博弈手段的高低优劣。
      恋人,既是你的合作伙伴,也是你的对手,甚至敌人。在恋爱的这场不太好玩的“游戏”中,谁能熟练地驾御游戏或博弈规则,谁就是爱情的赢家。所以,要想成为赢家,就要学会与伙伴一样的恋人合作,还要学会与敌人一样的恋人***。面对对手围追堵截的爱情围剿,要学会闪转腾挪的诸多反围剿的手段。实在不行了,再三十六计走为上:对不起,不陪你“玩”了!
      几乎所有的博弈论书籍,都从经典的囚徒困境说起。虽然那是说一对纵火犯的,但其原理也照样适用于“纵爱犯”。爱,本来也就是一场大火嘛。
      还是让我们看看纵火的囚徒吧。在此,不能不引述一下“囚徒困境”的公案,尽管众所周知。需要说明,公案的版本不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
      一场火灾之后,两个嫌疑人A和B被囚禁,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间里。如果两人都承认,则各被扣留8年;如果一人承认另一人不承认,承认的放走,并且得到奖赏,不承认的被扣留10年,并且被罚款;如果两人都不承认则因证据不足各被扣留1年。
      我们看到,假定A选择承认的话,B最好是选择承认,否则就要被严重处罚;假定A选择否认的话,B最好还是选择承认,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被放走,而且还可以得到奖金。就是说,不管A什么态度,B的最佳选择都是承认。反过来,同样地,不管B什么态度,A的最佳选择也是承认。结果,两个人都会选择承认。
      这就是有名的“囚徒困境”,所反映的问题是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理性告诉被实验者,谁选择抵赖,谁就可能会大倒其霉,而对方却逍遥自在,受到奖励。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有时对同伙的忠诚,往往会把自己送上绝境,除非双方都能100%的忠诚,但,这是不可能的,谁能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永不动心呢?
      恋爱中人,也类似于走入了囚徒困境。如果双方都不变心,那是最好的结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嘛;如果都变了心,效果也不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嘛;如果一方变了心,另外找到了更好的情侣,一方却还傻乎乎地忠贞不二,那么,另觅新欢的一方是最幸福的,比两人都不变心的结果还幸福,因为他找见了更好的情人,而被抛弃的一方是最不幸的,比两人都变心的结果更不幸,因为他承担的压力既来自于对方的太幸福,也来自于自己的太不幸福。
      按照囚徒困境的分析结论,恋人最得意的选择是另觅新欢,最天真的选择是天荒地老,最理性的选择是分道扬镳,最糟糕的选择是被另有新欢的对方无情抛弃。问题是,最得意的结局过于缺德,最天真的结局过于虚幻,最理性的结局过于残酷,最糟糕的结局又(让一方)过于心痛。
      当然,囚徒困境模型给恋人最重要的提醒,是在应对策略上,最好要严格防范对方,就像一个囚徒防范另一个囚徒一样。
    但是,反关现实中的恋人,大都希望能够天荒地老,没有谁愿意回头是岸,甚至被对方抛弃了还不死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纵爱的恋人与纵火的囚徒,其博弈状况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囚徒被警方抓住之后,是隔离审查,因此无法订立功守同盟,即便能够订立,谁又能保证自己或对方永远不毁约呢?
      注意!这是囚徒困境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它往往被一些经济学家忽视了。
      与囚徒所处的这个重要条件相反,恋人被爱神抓住以后,一般并不是隔离“审查”的,而是整天泡在一起。泡在一起做什么?除了发誓,还是发誓!
      人生发誓最多的时期,大概就是恋爱期。发什么誓呢?无非是什么非你不娶非你不嫁你是风儿我是沙啊的一类誓言罢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能够天荒地老而此情不渝。他们希望彼此忠诚,从而换来一个好的博弈结果。
      而且,为了防止对方变心,总要设法让对方相信,你遇到我是你三生有幸,而我遇到你也是万世不毁。
      可是,世间没有什么誓约是永恒的。很多爱情的悲剧,往往都从背弃誓约开始,而天下又似乎没有没有誓约的爱情。
      这是整天泡在一起的恋人的博弈情形。而对于天各一方的恋人来说,彼此就像被隔离审查的囚徒一样,只不过不是被关在两间牢房,而是山高水阔知何处。按照博弈原则,他们除了违背誓约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要想在恋爱中成为赢家,最好是不遵守爱的诺言,如此才能走出“囚徒困境”。
      然而,这个结论在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生活中恋爱成功的人并不少见,厮守一生一世的人也不少见,不能说他们都是勉强的。事实上,他们有的还的确生活得很幸福。
      我相信,多数情侣的爱情生活过得还是可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机制让他们能够信守誓约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顺着博弈论的思路走下去,每次得出的答案似乎总与道德伦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偶尔看到一个试验,我猛然感到峰回路转林断山明了。
      原来,存在于现实中的幸福的爱情生活,也可以从博弈论中找到答案。这应该感谢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罗伯特·爱克斯罗德。他组织过一场计算机竞赛的试验。竞赛的思路非常简单:任何想参加这个计算机竞赛的人都扮演“囚徒困境”案例中一个囚犯的角色,他们开始玩“囚徒困境”的游戏,每个人都要在合作与背叛之间做出选择。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不只玩一遍这个游戏,而是一遍一遍地玩上200次,这就是所谓的“重复的囚徒困境”,于是这就更逼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际关系。这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条件,最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说的是一次性博弈,正是这一点加剧了囚徒做处坦白的决心。这正像不相识的一对男女,偶尔在旅游中相遇,接着在宾馆里春梦一场,第二天就各自扬长而去,谁也不会忠于谁的,彼此也不会为对方今后的不忠实而又任何不快,原因就在于这是一次性的博弈(一次性的“博弈”和一次“性的博弈)。可是,如果男女双方互相认识,且今后还要常常碰面,那么他们彼此的忠心就会又不同程度的增加,原因在于他们还有机会重复博弈。
      试验的结果使爱克斯罗德大为吃惊,因为竞赛的冠军获得者所采取的策略一点都不高深,而是非常简单:一报还一报。中国人把它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说穿了,所谓“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原则。它坚持永远不首先背叛对方,因此是十分“善意的”。它会在下一轮中对对手的前一次合作给予回报(哪怕以前这个对手曾经背叛过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宽容的”。但它会采取背叛的行动来惩罚对手前一次的背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强硬的”。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且,它的策略极为简单,对手程序一望便知其用意何在,从这个意义来说它又是“简单明了的”。
    后来,爱克斯罗德邀请了更多的人参加竞赛,结果试验来试验去,每次都是一报还一报者夺魁。
      竞赛说明,具备以下特点的人,将总会是赢家:1.善意的;2.宽容的;3.强硬的;4.简单明了的。
      回过头来,再说恋爱。
      恋爱过程,一般都是重复博弈的过程,因此恋人有无数次的机会做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那么,在这个重复博弈的过程中,谁将是情场上的赢家呢?谁将在博弈中获胜呢?
      根据罗伯特·爱克斯罗德的试验,胜利也总是属于那些善意的、宽容的、强硬的、简单明了的恋人们。反之,恶意的、尖刻的、软弱的、复杂的恋人们往往才会败北。
      所以,获得幸福爱情的博弈原则应该是:
      第一,善意而不是恶意地对待恋人。这个道理很简单了,无须多说。
      第二,宽容而不是尖刻地对待恋人。幸福的恋人可能并不是忠贞不二的,当然也肯定不是见异思迁的,他们能够生活得愉快,关键是能够彼此宽容,既宽容对方的缺点,甚至也宽容他偶尔的不忠贞。而尖刻地对待恋人的人,对恋人的偶尔不忠贞总是不肯迁就的人,往往也都不会幸福。
      第三,强硬而不是软弱地对待恋人。就是要在我永远爱你的善意的前提下,做到有爱必报,有恨也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其中,当然是要有限度和分寸的。比如对恋人与其他异性的亲热行为,要有极其强烈的敏感与斩钉截铁地回报,当然,每次发脾气都是有限度的,而且还要能宽容对方。
      第四,简单明了而不是山环水绕地对待恋人。爱克斯罗德的实验证明,在博弈过程中,过分复杂的策略使得对手难于理解,无所适从,因而难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事实上,在一个非零和的环境里,“城府深严”、“兵不厌诈”、“揣着明白装糊涂”往往并非上策。相反,明晰的个性、简练的作风和坦诚的态度倒是制胜的要诀。要让恋人明白你说的是什么,切忌让对方猜来猜去的,造成误会。因为不简单明了地对待恋人最终导致误会而分手的爱情悲剧并不少啊。所以,爱情的手段,还是简单一点好,让恋人一看就明白,免去了很多猜谜的时间。至于剩下的时间嘛,哈哈,你们可以用来对天发誓啊!
      本来应该提防恋人才能在恋爱中获胜的简单博弈模型,因为有了不绝于耳的爱情誓言,更因为有了对善意的、宽容的、强硬的、简单明了的原则的把握和利用,人世间才有了很多美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不过,我想最高的博弈境界,应该是忘掉博弈,忘掉善意的、宽容的、强硬的、简单明了的等诸多博弈原则,而进入浑然忘我的境界。
      记得杨过在苦苦等待16年后,因为无法等来龙姑娘而纵身跳入寒潭,最后终于与小龙女团聚之后,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话:“可知一个人还是深情的好!”
      是的,人,还是深情一些好。真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有图就更好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8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7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5-9-30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请教楼主那里来的电子文档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0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rest at 2005-9-26 22:32
回来一看,大盘又不妙了,赶紧清仓000987!40%拿到手了,今年 ...


多谢Arest!盼坚持。
40%可喜可贺;
但愚见987正是加仓好时机,后面当还有较好升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7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5-10-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还没回来呀????????等的我们好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今天才回来。上海真是不错,也同时花了俺不少的银子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TO PASS:
“连载的文章能不能单独发贴?这样大家看起来方便一点。非常感谢每周的提供!”
不好意思,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整理的,也只能辛苦大家看了。
而且我觉得,在每期作者中,有不少高手,除了阮,鲁等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TO 87776:
“想请教楼主那里来的电子文档啊????”
回答:用钱买啊!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多说了,赶紧发吧!哈哈,虽然自己空仓了,等下次有第六感的时候再进去。
股票,不要太把它当回事儿!
美女,美食,美文,佳影。。。。。。。更欢喜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月:行情进入“收官”之战?
阮华

  对于这一波“G浪”,笔者曾作过两点估计。第一个估计是在8月下旬,认为9月份将是个调整市。现在尘埃落定,9月的月线是上影长60点下影约27点的十字阴线。调整是没有疑问了,问题在它是否意味着见顶(这一点放到后面再议)?这就牵涉到前一期本栏所作的第二个估计:“在2/3以上的个股对价空间被透支之前,或者股改进程过半之前,这一波G浪是难以轻易完结的。”
   第二个估计是建立在这样的分析基础上的:管理层已宣称“开弓没有回头箭”,并将股改成功的标准定为以总市值的60%~70%为限,那就断然不会任由行情过早夭折而坐视不理,必要时甚至会不惜动用有关政策资源。另一方面,行情主力(无论是正规主力还是民间主力)心里有了底,也就不致于在达至或接近这一目标时大肆放手做空,而使行情的持续性得到保障(虽然不见得以反复走高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是,对这一硬性指标,又不能看得太死。因为许多个股在正式进入股改程序前其炒作会大打提前量及过度透支。因此,虽然按现时的进度(日前上交所宣布沪市股改公司市值占比已达17%),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例,起码要到年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但如打提前量,从风险角度看一个月不算多。此外还必须考虑另一关键因素,就是资金供给能否跟得上。如跟不上,行情完全有可能结束得更早。
  事实上,上周的危机,与其说是来自获利回吐的压力,不如说是资金供给瓶颈引致的多空失衡矛盾的爆发。这一点上期本栏已作过分析。笔者估计这一矛盾在进入第四季度之后不容易得到解决,且在股指再度挑战1200点上下时(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还会再次爆发,时间最迟不会晚于11月上旬。
  由于上周的长阴极大地改变了此前的多空态势,使图表的形态为之转坏,舆论普遍对短期后市看得较为乐观。应该说这种观点是有其依据的:因为观9月月线,是上影长达60点而下影约27点的十字阴线,且上影部分堆积的巨额成交十分可观,对于10月份的走势不利是可想而知的。也正因如此,在假若价量关系得不到极大改善的前提下,我们切忌将10月份的走势看得太好。其上行途中将充满风险与反复,即使创新高也是强弩之末。因此准确地分析价量表现将是把握10月份行情成败的关键,最终将决定投资者在这一历时数月的反弹浪的收益。
  此轮调整在周三1129点打住,与本栏上周的预测相符,估计这便是结束调整的底部了。当然这个判断下得还早了些,长假回来之后可能还会有反复。因为从技术的角度着眼,还只能看作是个反抽,何况量的配合亦未如人意。不过就算后市再创新低,大概也很难低到哪儿去。而一旦确认见底的话,起码一二个月回不到这个位置。所以预料节后我们将面对一个颇具可操作性的逢低吸纳的买点。所谓可操作性,是指不但有挑战1200点的机会,而且不排除再创新高,时间约在10月中下旬之交以至月底。但正如本栏上周写过的:如在三个星期内(现已过了一周)见不到上攻1200点的希望,则表明行情确已走完,四季度就恐难有好戏了。
  由于节后(10月份)的行情基本上可以定性为股改以来热门股继续拉高派发的行情,故前期登台的各色主角都应还有倾情演出的机会,如游资主打的ST股、有大机构关照的新能源股、寻租资金力撑的G股与准G股……等等。另外考虑到三季度报表的因素与基金须在下旬公布投资组合前进行调仓的因素,会有相关的短线热点出现。尤其是:在需要掩护出货的最后时刻,一直沉寂不前的某些大盘指标股,极有可能出动参与这场“告别演出”!  


推进股改 内有玄机
缥缈

  盘点9月,A股流通市值从9月20日的10612亿到9月27号的9910亿,减少了702亿元。但同样是1131点,流通市值却比8月9日的1131点增加了42亿元。
如果加上交易费和印花税共计约16亿元,流通市值的增加值,比我们看到的还要更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股改”所致。由于非流通股东对流通股东按平均“10:3”左右的比例支付“对价”,最终导致了这一结果。由此可见,股改中的利益转移,还是相当可观的。
问题是由谁来补偿给谁?
比如G韶钢的股改方案,在此前的第二批试点中,曾被国资委称作“最大胆”的方案之一,但是结果如何,有待长期观察。
G韶钢在股改以前,国有股总量为7.5亿股,每股账面净资产为4.01元,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大股东韶钢集团持有的国有股价值,虚估为30.03亿元左右。
G韶钢股改完成后,韶钢集团现在总计持有“未来流通股”5.4亿股,按本周最低价2.78元计算,韶钢集团持有的G韶钢的股票,市值15.05亿元,“股改前净资产值”与“股改后市值”相比,相差15亿元,缩水率50%(即使只算净资产,股改前后相差仍然达到9亿元左右)。
说起来这不是个小问题。在两市总计1400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及参股的上市公司数量达899家,国家及国有法人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47.2%;目前,国资委已经算清账了。因此国资进退,举足轻重。
B股与H股,对价几何?
含有B股与H股的公司,也有同样的问题。目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的股改始终采用“送股”支付对价的模式,股价如果不能填权,非流通股同样将有相当的“账面流失”。
按照中国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境内上市外资股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即含B股、H股公司),可以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非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在A股市场的可上市交易问题。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港交所曾就“H股能否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来自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问题,致函中国。从理论上说,无论B股股东还是H股股东,均希望获得A股股改“对价”,为什么不?给个理由先?
在香港公司法中,对两个以上不同种类、不同权利的股份,均设置“类别股票”,对涉及类别股权益的事项,也均由“类别股东大会”议决。其中,国有股既为类别股,有分析认为,股改不存在法律障碍,这要看从谁的角度来说。
同样,在由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制定的(1993)92号《赴香港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中,也有过规定,就是在香港发行H股、B股的上市公司中,可以同时存在的A股与H股或B股。一些H股(B股)还规定了“类别股东表决的特别程序”,这与当前A股市场进行股改所实行的“类别表决”,非流通股东表决时的比例限制,是完全类似的。我个人相信,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含B股以及H股的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有所推进,但也应该慎重,不可掉以轻心,以免招致境外股东“弃盘”。
中国股市,跌不起了
现在的问题是,自股改以来,中国股市,已经没有退路。在股改中,对价以及相应的护盘措施,能否帮助中国股市超越市场化的门槛(特别是上市供应量的市场化),成为关键。因此,“护盘”的成败,能够决定本次股改的大结局。
当然,曾经有人提出过对于中国股市的“慢撒气”办法,正是这种“市侩方案”,影响着市场预期。如果中国股市的“治理策略”,就是要让它无休无止地阴跌,那么,不管是交易商还是“信托集合”的投资机构,谁还敢给交易所的中央系统“报盘”呢?
“慢撒气”于中国股市的破坏力,远远超出管理层的想象,四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交易秩序,也逐渐地被破坏。
市场不能存在长线的、绝对的“无风险套利”。长期阴跌,同样也能“套利”,正因为如此,中国股市,绝对已经“跌不起”了。成本太高了。我们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均应支持当前的股改,渐进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暂时搁置理论争议,方可力促中国股市的大牛市早日到来。
从投资者的角度说,阴跌当然是难受的。但是说实话,从管理层的角度说,同样非常难受,比之于投资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G人福股改 异常股东变化及股价异常变动
陈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股改中的IR(投资者关系)工作的重要性。
  8月12日,第二批股改试点之一的人福科技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表决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票表决的结果是,包括参与网络投票的流通股股东及其授权代表共3677人,代表流通股股权3327.94万股,其中持有841.94万股流通股股权的股东及授权代表322人出席了现场股东大会。综合网络投票的结果,共有2904.05万股流通股同意,406.15万股反对,17.74万股弃权,故人福科技的股改方案终以参与投票表决的流通股股权的87.26%,同意而顺利通过。8月19日,人福科技四家非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完毕,G人福复牌交易。
  股改前截止6月17日,人福科技流通股共11688.04万股,当日收盘价3.31元,流通市值为3.87亿元。截止本周四,因获10:2“对价”后的流通股14025.65万股,收盘价3.08元,可以算出,股改后的G人福流通股市值为4.32亿元,较股改前“增厚”11.63%。由于股改前6月17日上证指数收盘是1085.61点,而本周四收盘为1155.49点,因此如果减去同期指数涨幅6.44%,G人福的流通股股东身家因股改而“增厚”5.19%。
  虽然这样的股改成绩远不如天威保变那般出彩,但也略高于G股们的平均水平,更比大盘蓝筹G宝钢、G上港、G广控、G金牛、G国电、G中化、G韶钢们要好去许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福的“对价”仅10送2,排名45只G 股倒数第二,尽管G长电、G中化的“对价”低于10送2,但加上现金派送还是高于G人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此低的“对价”竟然没有任何的修改提高,就能获得如此之多的流通股股东赞成同意,也算是股改至今的一大另类景观。
  如果结合人福科技股改前极度分散的流通股股权结构,这样的成绩取得,只能说明人福科技股改的IR(投资者关系)工作着实了得,令号称IR楷模典范的G宝钢、G长电,以及去年1月自请洋专家把脉“公司治理”的G中化们汗颜。
  如此,倒是要好好分析总结一下G人福在股改中卓有成效的IR工作了。
  根据公开资料,截止2004年12月31日,人福科技流通股股东共43503人,人均持股约2687股;截止2005年3月31日计,共流通股股东42517人,人均持股约2749股,与2004年底相差无几。由于公司于6月20日宣布成为第二批股改试点,股票停牌至7月11日,因此截止2005年6月30日的流通股股东资料信息,完全可以看成是6月17日周末的数据。故截止6月17(30)日,人福科技流通股股东41982人,人均持股2784股,仍与2004年底、2005一季末所差无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截止2004年底、2005年一季末,人福科技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无大变化,合计持股分别为237.63万股和228.07万股,且十大流通股股东及其持股也变化不大(见表)。
  而截止2005年6月17(30)日,十大流通股股东尽管变化不算很大,但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一直以329020股稳居十大流通股股东次席的潘某,以增仓11.51万股,合计持股44.412万股,取代黎某跃居榜首;王某和高某分别以18.19万股和18万股,成为位列十大股东之七之八的新任大股东;而原排名2004年底第三、2005年一季末第六的孙某则淡出江湖……,但这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合计持股,也不过240.38万股,并无明显的增加。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福科技的流通股股权结构,几近“超稳定”的状态。(见表)
  然而这一切,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人福科技公告的8月12日股改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参加投票(含网络投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已达762.82万股,较2004年底、2005年一季末和2005一季末的230—240万股水平,高出两倍而有余,并且出现了许多“新面孔”。而这些“新面孔”无一例外地对股改“赞成”。
  显然,这些“新面孔”一定是7月12日公司股票复牌后进入的,且进仓量较大。如位列第二的刘某持仓达178.66万股,张某则以92.81万股位居第三……。更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有一名为“苏州海风”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竟以300.06万股的持仓,高居参与投票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首。然而,在参与投票的这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并无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身影(见表)。
  如果说人福科技的股改方案有什么优厚的“对价”,引得诸多股市高手纷至沓来倒也情有可原。但10送2的偏低的对价方案,如此这般就令人有些不解了。
  难道区区10送2就可以引得如此之多的英雄竞折腰,难道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大户居然没有向人福的非流通股股东摆下战书,要求提高“对价”?
  打开人福科技7月12日后的K线图,会令我们感到更加迷惑(见图)。
  我们看到,自7月12日复牌后,人福科技的股价呈45度角斜线上冲,股票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5日,竟然冲高至4.40元以4.37元报收,较之7月12日复牌前6月17日的收盘价3.31元,升幅达33%,更较7月12日复牌时的低开价2.98元,上升达47.65%。自7月12日复牌到8月8日停牌的19个交易日里,合计成交3659万股,换手率近30%。其中8月4日和8月5日的成交,分别高达454万股和806万股。
  以10送2的自然除权价计算,8月5日的最高价4.40元除权后为3.67元,8月4日的最高价4.02元除权后为3.35元。这就是说,如果以“抢权”论来看8月4日和8月5日的行情,G人福股改完成后的股价,没有3.35—3.67元,“抢权”者根本无法全身而退,这还没算交易成本。
  果然,8月19日G人福复牌后,股价一直在3.37—3.20元一线波澜不兴,成交亦萎缩至200余万股/日水平,鲜有超过300万股/日者。而晃荡到9月19日,成交突然放大到约500万股,次日更达1122万股。而当日的股价,却只在3.26—3.45元的窄小空间波动,全然没有了“天量天价”的豪情。
  这已充分说明,“抢权”人福股改的一帮人马,在9月20日之前几乎是全线套牢,然后在9月19和9月20日,不顾一切地“割肉”突围而去,留下的只是G人福“股改”的成功。
  我们不禁要问:是何等好汉英雄,放着10送3送4甚至送5,远比人福10送2优厚得多的“对价”不去追逐,而偏要在浅滩里冲进杀出?是何等人物视若以人福股改最高价4.40元,和2005年中期每股0.09元的业绩,匡算高达24.44倍的市盈率于不顾,为人福这10送2的“对价”抬轿子?想必任何一个谨慎有加、或者伤痕累累的投资者都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投资者关系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使股价合理地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任何股价的异常波动都为真正的IR所不齿。G人福股改中如此异常的股价表现、十大流通股东如此异常的变动,特别是突然出现的“新面孔”“苏州海风物业”这300余万股,和刘某张某两大户的合计270余万股,均令人心生不解。
  但愿这不是G人福股改中IR工作的真情。
   
规律和意识对抗的行情  
李昂

  近日,和一位素不相识的炒手攀谈,原因是此君忿慨之下扯碎了当日的报刊。我问什么内容值得如此干戈?此君赤目瞪眼地说,有些人就是贱!不流通骂,全流通了还骂,不公平骂,对价了更骂,岂有此理!言之有理,立时搏得周围一片附和,我当然也随着附和。但不知意的,心深之处,总感觉忐忑。意识即观点,是企图对规律的阐明,观点的异同,原是十分自然的事,何以一触即跳,想是周围的都在满仓吧?
  在香港和台湾,股市看多看空的,称为好友和淡友。公认的淡友,往往是在股评上作文章的。淡友往往讨人嫌,遭人骂,其原因是人性使然,喜欢听顺耳的。但仔细一想便有了区别,比如空仓坐闲的肯定是喜爱淡友,每每闻之言词,巴不得亲他几嘴,吻他几下,只不过空仓的因为不输钱但也没找钱,平安无事所以不骂街也不欢呼,于是所有的动静都是持筹守仓者闹出来的。
  大陆的淡友非但该骂,甚至该打了,因为做空不赚钱,只涨才有利。损人不利己,所以大陆的淡友一定是反人类的。我开始一样的痛恨淡友,刚刚建了仓,他便出口不吐好象牙,整个股市这般那般的总不顺他眼,套牢了仿佛都是他惹的祸。后来渐渐养成一种习惯,因为搞怕了,建仓之前总要看看或听听淡友们又在作何许文章或唱什么反调了,大多情况是一听一看便吓缩了胆,将欲动的野心收了回去。久而久之居然省去若干麻烦!便知其实淡友才是友。生活中的朋友分酒肉朋友、交心朋友、患难朋友。酒肉朋友不论他出钱还是你出钱,大家凑在一起吃吃喝喝热闹,相互抬抬捧捧,找找自信热闹一番便散;交心朋友往往把丑说与你听,你若信了,便不必散,一同患难,捱过艰苦,守着光明,至少,他是不巴你钱的。所以,但凡预备骂街的,请稍安勿躁,往回算算帐,你所以被套的,是淡友惹的祸还是好友惹的祸?或者,是谁让你持的筹?当然,这里只是为淡友正正名而已。谁也不该骂,该骂的是自己,是否参考别人和在骂别人的同时忽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意识,一切的行为,仅只为了钱!
  幼年时喜欢恶作剧,约了几个小伴将钱戳一洞,用很细的铜线穿进去拴牢,扔在马路边透过当街的门缝监控着,遇有人拾便放风筝般噔、噔地抽撩线头。往往是十有八九随了钱跑,猫着腰够着手,你抽三五下他一步不拉步步紧随,身姿和动作恁的滑稽,眼瞅到手的钱总是飘了!直到惹得伙伴们忍不住哄然大笑,拾者便红着脸骂着街去了。二十岁时觉得渐愧,悔自己幼时太损!三十岁时检点德行,恨自己当年太坏!自打进了股市,方才真正尝到被人撩拨着线头往前凑的滋味。但回首当年,反而丝毫不觉渐愧了,我以为很小时候便做了许多人的老师,教会他们怎样的不应因小便宜而吃大亏,或许有的如今便在股市,面对周围纷飞的钞票总要仔细辨认是风使然还是人使然的吧?但无论风使然的还是人使然,其实无非是自然规律和主观意识的结果,原与行为准则毫不相干。即是说,并非自然规律可为而主观意识不可为也。比如倘遇老辣的,不必跟着钱跑,大步流星超往前去,不论风动还是人动,先断了钱的去路,即便是人动,掐了线掳了钱走人,骂街的角色,便因此要互换了。可见,股市多空好淡,盖莫如此,唯独难辨的,是由风动和人动产生的另外的结果。
     始自六月以来的行情是人动的结果,主观意识是股改,但由此而产生的另外的结果将会如何呢?是牛是熊?——不得知之。
    辨证法则对结果的裁判往往滞后于客观规律和主观意识。改革开放初期在缺乏历史理论借鉴的情况下,大部分主观意识是靠着摸石头过河,但最终的结果证明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五八年的全民大炼钢,钢炼出来了是结果,钢产量上去了是结果,但最终的结果证明与客观规律是相悖的。由此可见,客观规律往往被动于主观意识,并不因规律的滞后而不可为。之前的客观同为贫穷,之后的规律却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原因何在呢?从主观上讲,同为治穷,但结果是,一个改变了贫穷,一个制造了贫穷。
    股改谈不上治穷,但目的肯定是对的,即承认主观的前提下怎样认识规律和运用方法,使意识和主观达成统一,而不因意识的错误令主观违背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就当前的客观现实而言,总感觉股改启动的制度背景、宏观背景、资金背景尚欠火候,环境与实际扩容还不相适应。由于规律的结果被动于主观意识,这就难免产生如五八年的急功近利。在资金环境并不宽裕的背景下,制度纵容的无节制的扩容,稍有风吹草动,更使由股改绷紧的神经随时可能发生脆断;而宏观调控的不明朗,大部分行业尤其是周期性行业向下拐点的背景下,对价的方法给大部分投资提供了摊薄出局的可能,股改便因资金和宏观的原因导致筹码加速分散!而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因制度约束的松散和宏观调控的困境使之急于流通套现;在股改缺乏制度组织准备的被动情形下,有限的新加盟资金由于毫无战略引导和制度安排不排除仅仅钻了股改的空子,大步流星地超往前去,掐了线掳了钱走人!
     但尽管如此,方向是对的,仅这一点就足够了。顶坏的结果,就是以中短期时空为代价,以弥补由意识产生的偏差。长期而言,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好的,但股市众生们所热衷的眼前功利的对价,恐怕将使未来的好结果打去了许多折扣。缩股和对价同是方法但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整体股市而言,同样的资金可以走出不同的结果来。当然,这里所指的,是牛市的结果。就中短期而言,倘大部分热衷于对价的机构、庄家、以及为对价方法出谋划策乐此不疲的专家们,在对价之后的相当时期内依然对原先看好并持有的一往情深,我便诚心的折服了。缩和对是倍率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对,虽然没有改变什么,缩,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除非大部分股票价格从此不低于对价前)。牛市的扩容和填权是倍率的滚动,筹码随之滚动,市盈率随之滚动,市净率随之滚动,资金的要求因而也随之滚动!一轮若干年的牛市下来,反复的扩容和填权使缩和对的差在几何级增长的条件下大大扩张了对资金的需求。
    但必须申明一点,假如中短期趋势不妙,抑或大部分对价跌破之前的价格,并不足以从逻辑上将罪责强加到股改或对价的主观上。假如制度的安排和改善是先行的,假如宏观的环境是向上的,假如近一半的股票的市盈率不是动辄四十倍、六十倍,而是十多二十倍,那么,由股改启动的行情便当刮目相看了。更何况股改从一开始各方的意识就相当混乱!而在各方对对价的认识即将统一时,又突然冒出个对金融衍生品的讨论?
     的官员认为,指数的下跌不能说明股改的成败,我是赞同的。但从中可以看出,管理层似乎已经对结果有了充分的估计和心理准备,这种估计也许是超前的或后期敏感到的,但至少说明一点,即把股改视为利好的前提下看到了股市宏观方面的不利,如此认识是在后期敏感到的,那正表明如上所说的主观和客观可能即将发生分裂,但倘是超前的,那客观上便如我当年一样隔着门缝的“损”了。

解剖“对价”(5)—— 对价的时点含义及后续影响
肖国元  

    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到眼下,尽管经过一试,二试,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上百家公司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股改工作,但是人们对一些基本问题至今仍没有取得共识。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轻者将影响股改的进程,重者有可能使股改工作半途而废。
    其中围绕对价而出现的争议最为焦点。关于对价水平的高低及对对价内涵的认定,一直存有争议。何为高,何为低,似乎没有一个标准。就利害关系而言,非流通股东希望尽量少付,而流通股东希望尽量多得,双方的拉锯对峙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基本理性的。初次披露的方案经过一轮调整、补充,基本上都得到了认可,也就是得到了流通股东的同意。然而,“一律过”的现象又引起了国有股、法人股的“婆婆们”的关注,他们认为“一律过”的背后是否存在对价支付过高的嫌疑,于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再一次浮出水面,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为避免流失之嫌,国资委鼓励创新,试图尽量以其他形式代替股份对价。
    与对价有关的问题还包括特殊公司的对价,最典型的是ST公司与处在亏损状态的公司的对价。对于ST公司,的精神是可以将资产注入、资产重组纳入对价范畴。尽管至今还没有ST公司出台股改方案,但从市场热捧ST股的现象可以看出,的思路是正确的,具有前瞻性与指引价值。当然,眼下的热炒不排除有投机的成分。但是,资产重组与对价是什么关系,资产重组何以能成为对价的内容等等,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论论证,到头来又会成为股改的绊脚石。至于亏损公司,到目前为止,最具代表性的是德豪润达。由于特殊原因,公司半年度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披露股改方案后,流通股东反响强烈。即使第二次提高了20%的对价后,有些投资者仍誓言要投反对票,否决公司的股改方案。这就引发出了一系列问题:第一,一次性对价究竟说明什么问题?第二,对价的高低由什么来决定?第三,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在一次性对价中如何平衡各自的利益?第四,时点性支付与长效机制所产生的利益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取决非流通股东,也取决流通股东,处理的结果不仅影响非流通股东的利益,也影响流通股东的切身利益。
    目前,市场上就对价支付流行一种说法,即所谓的“2、3、4”。也就是大体而言,中央国企对价10付2股,地方国企10付3股,民营企业10付4股。这种说法反映了一种偏见或歧视,理论上并没有什么依据。这种说法所表达的无非就是以出生定成份思维的翻版,无非就是想表达国有经济高人一等因而可以少支付一点的思维。然而,这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冲突的、矛盾的。股改的实质在于既承认历史的合理性,又承认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及效率至上的经济原则。因此,不管资产的属性如何,只要服从市场竞争原则与效率原则,对价就会有一个被市场各方接受的理性结果。如果以成份论对价,不仅会混淆视听,使股改失去方向,而且会制造新的不公平,制造新的矛盾,使这场市场化的改革变味,变调乃至变质。
     到目前为止,股改方案各式各样,理论依据似乎也不尽相同,但主流方案的设计不仅合理,而且科学。所谓合理,就是双方都能接受。所谓科学,就是理论依据是正确的,符合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这类方案大体上包括以下内涵:第一,承认历史股价的客观存在,即确定某一个时段的股价为对价参考价;第二,根据公司业绩状况并参照国内外同行确定一个合适的理论价;第三,根据历史参考价与理论价确定对价水平。当然,由于公司情况不一,有些根据市净率确定理论价,有些根据市盈率确定理论价,这些都是可行的,无可非议。至于以其他依据,比如超额市盈率法等确定的对价支付,我以为是有问题的,以后我会详加分析。就实际情况而言,最终的方案并不完全是理论计算的结果,许多公司在理论对价水平之上增加了支付量,或者在比较同行业其他企业时,市盈率取低不取高。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理性选择。因此,对价的支付与其说是利益的权衡,不如说是机制的选择。与其说是短期的利益博弈,不如说是机制转换的成本支出。
    就某个特定时点而言,股价、股性、企业业绩是一定的。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体制的转轨,我们必须确定一个转轨的时点,在这一刻,所有的东西都是既定的,利益关系、股权结构乃至游戏规则及人们的预期都与其有某种内在联系。而一旦转换到新的轨道上,过去的一切不复存在,也不再发生作用,所有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都会发生变异。因此,就转折点而言,支付对价即是必须的,也有数量上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2、3、4”的设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意愿。但是,对价支付所代表的利益是短暂的,这种均衡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而不具有长久的实质意义。第一批试点所出现的“送多少跌多少”的现象对此给予了充分说明。因此,对投资者而言,盲目追求多送高送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与真实的经济价值。原因在于股改更关键的是塑造一种新机制,以促进公司的成长与发展,而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是建立在这种机制上的。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强调过这一思想,从市场投机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从分类表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在股权分置基础的特殊的企业机制所产生的问题,并解释了股权分置改革及对这场改革所抱有的乐观预期。现在看来,要使市场认识到其间的逻辑联系并不容易。
     明确了对价的理论依据,明确了对价的时点含义,我们便可以解释资产重组何以可视为对价支付,便可以理解各种承诺及缩股方式的含义。我们更可以客观地看待问题公司的对价支付以便克服越高越好的心理。由于经营不善,ST公司负债累累,连年亏损,以致股价跌破面值。这类公司按常规是无法计算理论价格的,也无法计算对价水平,但是注入优质资产,对现有业务进行重组,其效应是可以期待的。在这种情形下,兼顾股权结构的法律要求等其他考虑,确定一个对价也是可行的。而各式各样的承诺无非是将看似虚无的新机制具体化。具体而言,承诺减持时限与数限,就是为了促进新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扼制不良之徒的投机心理。而承诺减持底价,其实质在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益。而保障业绩增长的承诺更具体更清楚地表明了大股东的态度与期望。因此,承诺不是空泛的,无意义的。它不仅是对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更有意义的部分。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承诺是神圣的,具有法律上的可追溯性,必须有配套的制度对此进行监督以保障承诺得以落实。
    以上所述,也适用于暂时亏损的公司。从德豪润达方案的市场反应来看,这类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因为目前经营不善、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不在少数几家。投资者在衡量对价时,过分考虑了时点上的对价高低,而忽略了长远利益,有些投资者甚至以否决方案为己任,这是不明智的。
    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尽管市场各方深谙症结所在,但现实的变局是残酷的,挑战是严峻的,因此,变革的推动力不是源自企业与市场内部,而是来自上层。就此而言,幕后力主股改并全力以赴推动股改且落下“开弓没有回头箭”誓言的人将成为中国证券史上的功臣。对投资者而言,股改势必变更游戏规则,原来的投资模式不复存在,不仅要支出学习成本,以掌握新信息、新知识,还面临新的系统性风险。因此,股改初期绝大多数人不赞成股改不是没有缘由的。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而言,过去的体制是熟悉的,运行是顺畅的,尽管效率低下,但是,若尸位素餐还可以继续的话,也就鲜有人会主动请缨挑战眼下的安逸与舒适。而整个市场的低效率以及整个体系的混乱因股市本身的复杂化而被各种说辞挠得天昏地暗。因此,直冲症结,刺刀见血的改革能登堂入室,走上历史的舞台,绝不是表面的平静所能涵盖的,在这场规则革命与利益大洗牌中出现一些波折甚至回潮也不是奇怪的事。
    为了保证股改的顺利进行,等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配套制度与规则,没有如期股改的公司有边缘化的危险,如此,不仅大股东受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同样受损害。实践表明,已经过关的股改公司的股价表现好过方案被否决的公司,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又如,再融资也会因股改不过关而受到影响,进而拖延企业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股改方案遭否决的公司若股改一直拖而不决,最后的结果是影响公司整体的机制转换,造成一损俱损的结果。
    因此,对价是短暂的利益均衡,股改则具有长期性积极影响,在对价高低的选择上,只要路数正确,其高低大小并不是绝对的,具有较大的弹性,而且大多数公司采取了宽松宽容的态度,在这种状况下,作为投资者,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也十分重要,过分谋求高比例送股并不可取。  

构建全流通时代反收购法律体系
姬长进

  上市公司股改全面完成后,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流通时代。这是诸多有识之士翘盼已久的时代。这样的市场中将会发生什么?收购。
    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无论是协议收购还是要约收购,收购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因为有一部分股份无法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其市场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全流通将改变这一切。在控股股东比例较小时,那些价值低估的公司会被人公开出价收购。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变化,公司业绩的变化。收购,这一证券市场最富魅力的好戏将会不断上演。
  收购既是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经营成果或某种资源被他人控制的表现,加上经常伴之以管理层的变化,反收购也就顺理成章。对于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来说,行之有效的反收购预防体系的建设已很必要。
  反收购从何处着手?除了监管手段的更新外,构建反收购法律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从法律、法规的层次上确立反收购法律体系。我国对收购行为已有法律、法规规定,《公司法》、《证券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均对收购行动给予规定。但这些规定均为基于股权分置的背景下制定的,基本上还处于散乱状态,有的立法层次不高,有的太过粗糙,且对很多反收购手段的运用设置了障碍。如《证券法》第85条规定:要约收购中提出的各项收购条件,适用于被收购公司所有的股东;第88条又规定,采取要约收购方式的,收购人在收购要约期限内,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卖被收购公司的股票。这个规定不仅限制了收购者使用“二步收购”方法,同时也限制了反收购方使用该策略,因为在反收购方法中就有对收购方提出收购一招。
    又如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由股东组成股东大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该规定实际上禁止被收购方设置限制大股东表决权的条款,使得上市公司不能设置有效的反收购措施。
    再如,我国至今尚未制定反垄断法,在反收购行动中就无法使用国外常见的反托拉斯法,收购收购方的竞争对手,以便在反托拉斯法方面给收购方制造困难,以此限制其收购行动。
    其次是在公司章程中订立反收购条款。在法律、法规中缺乏或限制反收购措施只是一个方面,在作为公司股东意思自治重要体现的公司章程中也同样缺乏反收购条款。如大多数上市公司章程未规定董事会轮选制。董事会轮选制即公司章程规定董事的更换每年只能改选1/4或1/3等。该规定会导致收购者即使收购到一定的股权,也无法对董事会做出实质性改组,即无法很快入主董事会控制公司。因为董事会的大部分董事还是原来的董事,他们仍掌握着多数表决权,仍然控制着公司,他们可以采取各种合法的方式稀释收购者的股份,也可以决定采取其他办法来达到反收购的目的。这是降低收购方收购动力的一个有效方式,但章程无规定,则反收购时就很难再修改。
    在收购时代到来时,上市公司股东们应未雨绸缪,在公司章程中订立一些防鲨条款,以合同形式确定同盟战线,这样反收购时将得心应手。
  第三,在公司内部订立降落伞计划。降落伞计划是指上市公司与其高级雇员签订一个合同,约定一旦公司被并购,他们可以自动辞职,而公司必须向他们支付一笔高额的去职费或退休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降落伞计划。对中层雇员也可以签订类似条款,只是费用稍低,也称为银降落伞计划。降落伞条款对股东有许多不公平的地方,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引进降落伞计划还可能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但对于民营企业控股,但控股比例较小的公司来说,降落伞计划有助于上市公司实施反收购策略,也可以促使公司管理层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倾尽全力,成为一个善良的管理人。长远来看,对公司全体股东是有益的。
  反收购措施在多年前的“君万事件”、“宝延事件”中曾出现过,但因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实施中遇到很多障碍,也留下一些遗憾。我们期待,在不久的未来,可以看到更多也更精彩的收购与反收购表演。  


从分类指数看投资目标  
卧龙

  一个股票市场,当处于初级阶段时,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少,因此股价表现多数是齐升齐跌,正如10年前的中国股市;随着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而投资者的数量亦随之增加,因此不同股票之间的相对表现则愈来愈大差别。于是,为了更准确观察市场的表现,分类指数出现。上交所在1995年开始发布5种行业分类指数。深交所亦有类似的举动,并且在2001年改革行业分类指数的发布,改为13种行业分类指数,让投资者更准确的观察市场的不同波动。
2001年8月份以来,深圳综合指数下跌了50.5%,而领先大市的行业分类指数包括采掘(跌25.0%)、运输(跌18.5%)、IT(46.6%)和[url=www.macd.cn/result.php?sn=[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跌45.0%);跑输大市的行业分类指数包括农林(跌69.8%)、制造(跌52.0%)、建筑(跌60.7%)、批零(跌59.1%)、金融(跌58.6%)、服务(跌56.7%)、传播(67.3%)和综合指数(65.3%);而水电指数跌50.7%,与深圳综合指数基本持平。
  运输与采掘指数在过去几年领先大市并非资金而是行业的原因。人们常说有资金才有行情,可是资金取决于什么?长期而言是上市公司的表现。而大部分公司由于缺乏超高经营能力,因此行业的兴衰对上市公司有相当大的影响。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通缩,生产过剩,再加上近年资源价格飚升,因此制造、建筑、商业(批零)指数的表现应该比大市要差;相反,中国运输行业近年的瓶颈与资源需求旺盛(生产过剩的表现),因此运输与采掘指数领先大市并不奇怪。如果是因为资金的关系,为什么资金不去推高农林指数?如果投资者没有股神巴菲特的选股水平,那么行业分析可以帮你减少投资损失。2001年8月以来,你投资农林指数的损失是69.8%,但是投资运输指数的投资损失只是18.5%。未来当中国股市推出行业指数基金,行业分析会更加有用。
上海股市的分类指数类别比较少,与香港恒生指数类似。香港恒生指数的分类指数包括金融、地产、公用和工商指数。而上证指数的分类指数包括工业、商业、地产、公用和综合指数。1996-2001年的上升周期,上证指数由512点上升至2245点,升幅达到338%。各分类指数中,[url=www.macd.cn/result.php?sn=公用指数]公用指数[/url]上升了557%,[url=www.macd.cn/result.php?sn=商业指数]商业指数[/url]上升了358%,领先;而工业指数上升了337%,与上证指数非常接近;综合指数上升了322%,而[url=www.macd.cn/result.php?sn=[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仅仅上升了190%,落后。2001年见顶以来,上证指数由2245点下跌至998点的最低点,下跌55%。各分类指数中,[url=www.macd.cn/result.php?sn=公用指数]公用指数[/url]下跌了41%,是唯一下跌幅度少于大市的分类指数;工业指数下跌了56%,亦与上证指数非常接近;综合指数下跌了61%,[url=www.macd.cn/result.php?sn=商业指数]商业指数[/url]则下跌了67%,均落后大市;而[url=www.macd.cn/result.php?sn=[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则下跌了76%,成为输家。
  [url=www.macd.cn/result.php?sn=[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中上海本地地产股的比重非常大,这些股票由于在1993-94年过度炒作,因此后来缺乏上升动力,2001年的高位仍比1997年的高位低。至今,成为一个似乎是标准的ABC3浪下跌。7月份以来,[url=www.macd.cn/result.php?sn=[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www.macd.cn/result.php?sn=地产指数]地产指数[/url][/url]的表现相当不错,为所有分类指数中表现最好的,上升了30%。接着是[url=www.macd.cn/result.php?sn=商业指数]商业指数[/url]上升了23%。综合指数最差。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还是只是短暂的辉煌?尚待观察。
时空秘说(九)  
鲁兆

      2010年2至3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低点循环周期
       其时空依据是:
       1、1991年5月104点底部至此为225月至226月。
       225是9的25倍。而25是5的平方。同时,225也是25的平方。由此可见,225是一个“终于九”的周期数。同时也是双重意义的平方数。因为平方数表示是某数的自乘之积,几何学上为“四方形转向”。基因学上是典型的“自核自相似”。
       还有,225处在《后天八卦方圆图》的乾卦上。上述种种,皆主一个“变”字。
       2、上证104点至2005年5月运行了三个56月周期(其中第一个周期为57月)。由此推断第四个56月(或57月)周期将会在2010年2至3月到来。
       2007年1至2月为重要低点循环周期
       2007年1至2月为低点循环周期。无独有偶,07年1月是太阳黑子最稀疏周期。股市循环将与太阳黑子周期同步循环!
       以1996年1月512点底部为太极,至2005年5月底部是两次56月循环。其间表现为四次准确的28月周期(合112月,艮卦后置)。其对应的市场转向点是:
       1、512点至1998年5月顶部;
       2、1998年5月顶部至2000年9月底部;
       3、2000年9月底部至2003年1月底部;
       4、2003年1月底部至2005年5月底部。
       我们有着太多的理由推定第五次28月循环将在2007年2月到来。因为:
       28是卯酉线兑卦之数。是7的4倍。是天文节律的最基本单位(核数)。在股市的生命循环中常常反复出现。28x5=140(月)。而140月是深沪股市颇为特殊的DNA核数。比如,104点底部至2002年12月底部运行140月。
       事实上,140月是子午线离卦139的后置周期;是“七”的20倍数。所谓“七日复得”的天文节律也。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里是股市的一个重要循环低点。
       另一个方面,2245点至1783点运行34月。再34月是07年2月。由此构成34×2时间对称。34,是子午线离卦周期数。水火相冲,冲则变。1307点反弹就是在34月周期中冲天而起!深沪股市厚爱“34”这个周期数。并喜欢“34”连着来。事实上,34月×2时间对称在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众所周知,数据不赘)
       另一个方面,2245点至1783点运行34月。再34月是07年2月。由此构成34×2时间对称。
       2006年2月低点循环
       上文说过,从512点起已经连续运行了四次28月周期,可见28也是深沪股市喜爱的周期数。若论数理内因,皆因为28处在卯酉线的兑卦上。我多次指出,子午线与卯酉线上的周期数多会诱发市场逆转!
       太极移动到2245点大顶,则见28月后是2003月10月底部。翌月初在1307点反弹到1783点!又28月,即2006年2月。由此构成28x2时间对称。或曰是太极移位之后的56月周期复制重现。
       周线图上,2245点至1783点为141周。前一周收阳,则运行140周。2002年12月底部至06年2月亦为140周。这是概率很高的“DNA140周交叠相传自相似”(见图二)。
周线单位的周期分析恰好印证了上文所作的月线分析,所以说“概率很高”。
       图二是2245点至今的周线走势图。用此图与月线图比较,则可发现,周期数的时间单位是可对换的。比如,140周=140月;121周=121月(上上周拙作介绍了多次121月周期。图二则标示了两次121周周期)
     121、141,都是对称性数字组合。121是11的平方数,与上文说的225(15的平方)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启示:
     在周线上曾经有效的周期数极可能在月线周期上一样有效。这就给预测提供了参考数据。
     短中期市场走势展望
    上周拙作说,上证998点或1004点至1223点为a浪之a。其后展开反弹以a浪之b修正。并列出三个修正比率目标。本周约在0.382位置发生小反弹。
    预料节后还会稍微向下运行。0.5之1114点成0.618的1087点将有强支撑。时间上则有望在2245点后第218周(子午线坎卦周期)结束调整。即在10月中下旬重启第二次反弹,即a浪之c。然后在11月底完成1004点以来的a、b、c三波反弹。并构成大一级的(a)浪。另一种时间安排是,反弹后延到“冬至”前后见顶。希望不要这样,因为这是反天时之作。
   (a)浪升则(b)浪降,(b)浪修正的结束时间有两个目标,要么是今年12月。这是最理想的顺天时之作——“冬至一阳生”。这样,(c)反弹至少要到明年4月,甚至延续到明年上半年;要么是明年2月。即在上文指出的2006年2月见底。

正本清源 更上层楼
陈宏杰

   正如视资本市场投机买卖为不道德行为一样,视资本市场是个单纯的赌场一样有失偏颇。吴姓经济学家著名“赌场论”只是当年凯恩斯“选美论”的老调重谈,而且连一点创新都未见,是学术倒退。七十年前早有经济学人对这种偏激的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反驳,约翰•波尔•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可以算此间第一人:股票、债券或是企业的价值,都取决于其未来年度剩余年限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以一个适当的利率加以折现后所得的期望值,其中计算股票期望值的难度要大一些,投资者必须自己去分析未来可能得到的股利,更重要的是管理阶层的素质对于债券的影响相当有限,但是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管理阶层的能力将大大影响未来红利发放的能力。需要补充一点,若上市公司还有其他不错投资方向的话,未必一定要发给投资人红利或股利才算好,比如巴菲特的巴郡公司从来不分红利,但若上市公司将一些“疑似机会”当成好项目挥金如土就大大不妙了,可惜世上疑似机会常有,而巴菲特常无。有鉴于此,一般来说投资肯发红利的企业虽然未必佳,但决不会烂,比如佛山照明。只是确定未来期望值关乎各人的自身修为,且威廉姆斯当年对该观点加了不少假设,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大量的假设使风险孕育而生,在实际操作上必须改良。哈利•马克维兹(Harry Markowitz)于是将篮子与鸡蛋有悠久历史的遗留问题发展成了一种科学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用以降低非系统风险的冲击力。而托宾(James Tobin)更将问题扩大至零风险存款与风险投资组合的选择上。不过马克维兹和托宾都是计量经济学家。所谓计量经济学就是指对数学有高度依赖性的经济学说,试想投资时用一连串数学公式演算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其实也不用发挥多少想象力,LTCM的例子已是即成事实。搞投资搞成“债券60%,股票40%”是很滑稽的,更不要说“前期38%上调到42%”这类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文字,投资报告写成了轻喜剧倒也有趣,但写的次数多了就把无聊当成有趣了。“简单就美”是投资的箴言,于是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大幅减少计算量,大体思想:股票波动幅度大于大盘就是活跃品种,正向波动大就可持有。这个对比波动率叫β,他的理论叫CAPM,其实这时投资取向已从公司基本逐渐向炒作价差偏移。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资本市场的玩家一直在“价值投资”与“价格套利”之间摆动,从来没有一方能一统天下,在价格套利如火如荼的时候,价值投资亦不乏拥护者;而价值投资应者如云时,价格套利仍相望于江湖。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一辈子起落浮沉,到头来也没赚到多少票子,晚年凄苦,面壁思过,居然推翻昨日之我,转投“RSI大侠”怀特门下。怀特也是个奇人,早年热衷发明指标,最为世人知晓的就是RSI,后来也不知犯了什么毛病,突然也来推翻昨日之我,把他发明的各种指标通通丢弃,搞出个“亚当理论”。这个翻转叠加图形的玩意儿,形如令狐大侠所说的“屁股着地平沙落雁式”,有时神奇精怪,有时荒诞不经,只是从图形这点看,该理论绝非用于分析基本面,价值派鼻祖格雷厄姆却深信不疑,令人大跌眼镜。格雷厄姆至今仍位极尊崇的原因,除却发前人所未发的理论创新之外,得意门生巴菲特为巩固其江湖地位功不可没。巴爷是玩股票玩成天下第一的,靠的是格雷厄姆的理论,一个理论因人而异,结果真是天差地别。当然巴爷还有其他助力,费雪的成长理论是格雷厄姆所没有的。一开始巴菲特只是等股价低于净资产时买进,当价格高于净资产即卖出,这个模式号称基本面价值投资。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价格套利,只不过批了一张画皮。后来查理•芒格出现了,把成长理论教给他,还以身作则买了“蓝票公司”,赚的钱之多巴菲特在那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从此后巴菲特武功精进上了N层楼。每年股东大会,巴爷都兴奋的像个什么似的,股东大会满足了巴爷骨子里的虚荣心,大会上有个保留节目——股东合唱《巴郡之歌》,一万多人在体育馆里齐唱有点恐怖。每次看到马路旁边一些企业的员工大唱“司歌”或出操,都会油然生起蔑视该企业老板的念头,员工只为赚点工资不需要强迫他们做这种事,股东更是不必如此。遇到这种情况芒格只在一边微笑,偶尔动一下嘴唇,谁也不知他是在合唱还是又说出了句笑话。巴菲特虽被尊为“股神”,他还是很有烟火味,真正像神的是芒格。www.berkshirehathaway.com里面有芒格写给WESCO金融公司股东的公开信,比巴爷的信简短,但内涵一点不少。
  好的投资是从原理上解决了投资和交易的关系,形成了思想上的统一,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解除疑惑,思路就变得清晰纯正。比如交易,试错表面可能亏损,但实际是赚的(仅就尝试交易的本身而言);比如投资,反周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是根源和对策;比如交易体系构建的组成要素和具体对策;比如复利的真实意义和实现路径……搞清楚这些,想亏点钱还真不容易呢。  

大盘有危 倚中石化护盘
凌惠汕

   本周,大盘日线在前导线V上方区间酝酿了弱势反弹,日线反弹的图势显示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时空位置较为敏感,其涨跌将直接决定短期方向。技术上由于周波处于前导线下方弱波段运行区间,本周反弹属于周波下跌的中继形态,因此,大盘日线短期方向仍受周波主导,反弹后以继续探底的可能性为高。
  上期本栏提出,中期来看,大盘在周线楔形向下破位、“锄”形翻转以后,C4月波段反弹大浪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的威胁。随着本周本月同时是本季的结束,大盘的运行进入到一个高级的时间窗口:月线前导图提示10月和11月是高级月线趋势波段临界交换和转移的时间之窗;特别是,上证50指数的月线临界敏感状态更加突出了利空预警。当我们把视点挪到权重核心股中国石化600028)时,可见该股在“8.18”大盘重挫时的下跌和回稳都发挥了主要作用,并且从那以后直至本周,其持续进行了周前导线下方区间的周波段回调,恰好在节后向周波段强区间转移和运动,显示出欲护卫10月大盘的运行意图。
  综上,前导股势监测系统提示,10月起大盘危象加重,主要依赖以中国石化为首的核心权重板块护盘,但是上证50整体的月临界弱向敏感态势,显示核心板块内也似乎难以一致护盘,中国石化也可能独立难支。情况好一些的话,10月大盘或可获得居高延曳的时空,不过也是C4大浪向尾部时空发展、逐步向C5大浪过渡的时空过程。情况差一些的话,大浪时空临界转移已然开始。策略上,总体进入注意回避大盘中期风险的时期,尚可适当关注那些月线级波段与大盘反相位运行的个股。
中石化周波临界强   欲护十月大盘
    中国石化600028):A股最权重个股,政策市龙头。
    当前看点:1、周波临界强向敏感,前导线超前引领未来数周强势运行;2、月线高级趋势波段10月份处于临界弱向敏感位置,但周波恰欲进入强波段区间,由此较可能提供居高的时间过程。
  当前操作评价:中石化当前的技术特征显示其10月份欲护卫大盘的意图,但只宜以周波段级别反弹来看待,特别要注意该股10月下旬和11月以后的月线级态势演变。


两段行情启动于11月份  
金学伟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所谓预测就是现代巫术。这一是因为人类早期的预测,基本上就是占卜、占星、扶乩、测字、算命等,充满了主观臆测、装神弄鬼、宗教迷乱、偶然性,甚至骗局。二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类的智慧还无法将所有的自然现象及自然运动的成因解释清楚。即使能讲出一些道道来,也无法作出精确的定量。在很多问题上只能知其然,通过结果(历史的)去预测结果(未来的),而无法知其所以然。这样的预测用科学主义眼光来看,当然是一种带有宿命和玄学味道的巫术。
     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我们借助时空换算公式,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预测。这个公式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空间÷25=时间”。它所代表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从某一低点至某一高点,或从某一高点至某一低点,其间的落差以收盘指数计,除以25,所得的结果就是月份数。然后从该高点或低点出发,运行至这个月份数时,便是一个时间窗口。
     下面是从1991年以来上证指数的运行情况。
     1991年105点-1992年1420点:(1420-105)÷25=52.6。105点后的52月为95年9月的792高点;1420点后52月为96年9月752低点。
     1992年393点-1993年1536点:(1536-393)÷25=45.72。393点后45月为96年8月894高点;1536后46月为96年12月1258高点。
    1993年1536点-1994年333点:(1536-333)÷25=48.12。1536点后48月为97年2月870低点;333点后48月为98年8月1043低点。
    1994年333点-1994年1033点:(1033-333)÷25=28。333点后28月为96年12月1258高点;1033点后28月为855点低点。
       1994年333点-1997年1500点:(1500-333)÷25=46.68。333点后47月为1998年6月之1422高点;1500点后47月为2001年4月,当月最高2179点,实际高点2245点后移2个月。
       1996年516点-1997年1500点:(1500-516)÷25=39.36。516点后39月为1999年5月1047低点;1500点后39月为2000年8月2114高点,40月为9月1873低点。
1997年1500点-1997年1041点:(1500-1041)÷25=18.36。1500点后18月为1998年11月之1300高点;1041点后19月为1999年4月之1210高点。
       1997年1500点-1999年1059点:(1500-1059)÷25=17.64。1059点后18月为2000年11月之2125高点。
       1998年1420点-1999年1059点:(1420-1059)÷25=14.44。1059点后15月为2000年8月之2114高点。
       1994年333点-1999年1739点:(1739-333)÷25=56.24。1739点后57月为2004年4月之1783高点。
       1999年1059点-1999年1739点:(1739-1059)÷25=27.2。1739点后28月为2001年10月之1514低点(由于从97年9月到99年5月大盘在1000点之上三次筑底,其中最低的的一次是1999年9月的1041点,因此,(1739-1041)÷25=27.92,1999年12月底的1341点产生于1041点后的28月)。
       1999年1739点-1999年1345点:(1739-1345)÷25=15.76。1739点后15月为2000年9月之1873低点。1345点后16月为2001年4月,该月最高2179点,实际高点2245点后移了2个月。
       1999年1059点-2001年2242点:(2242-1059)÷25=47.32。1059点后47月为2003年4月之1649点;2242点后48月见998低点……
       上面列举的是时空换算中的一部分,在笔者做备忘之用的《时空换算表》中,实际的例子要比它多出一倍。在这些实证结果中,除了2245点在时间上后移了2个月——有几道换算结果都指向了2001年4月,结果却产生在6月,其余的时间窗口无一不在换算结果的范围内。以这样的实证结果来判断目前市场,我们可得到两个结论。
       1、本次调整不可能是新一轮下跌的开始。因为从2242点下跌到7月最低的1011点收盘,高低落差为1231点。1231÷25=49.24。而7月份正好是2245点后的第49月。从时空关系来说,属时间和空间合一。大凡由时空合一所产生的拐点,都不会短命。
       2、本次调整(整理)结束的时间估计在2005年11月。一是我们曾经说过,从2000年以来“以中间的高点为中点,2低夹1高”模式会在本次行情中重演,而以9月高点为中点,与1004点对称的时间窗口在11月份。二是2003年11月的1316点到去年4月的1777点,落差461点,461÷25=18.44月。1316点后的第19月产生1004点;而1777点后的第18-19月则为今年10或11月份。届时我们可期待本次行情中的第二段启动。

市场交易中的大局观  
王不忌等

    本周市场先抑后扬并在1130点左右展开反弹,新能源概念股短线表现非常活跃,虽然市场的如此特征并没在本栏预期之外,但短线反弹后的市场却也使我们正面临着诸多投资人所面临的这样一个问题——市场将何去何从?我们该如何拟订下一步投资策略?
考察市场大局,无非是从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两个角度着手。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目前的市场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市场自2001年年中见大顶2245点以来,一直运行在熊市之中,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非常实质性的市场迹象显示熊市市场已经整体完全结束,我们仅仅从深沪市场的月线K线图就不难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一市场特点。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无论是土专家,还是洋专家,只要大声宣布牛市已经来临的,最后无不被市场“教育”和“修理”的市场内在原因所在(当然,如此预测总会有人不断发布,因此总会有人因此而“正确”)。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市场的累计下跌幅度已经较大,如果从2001年年中计算起,市场已经调整了18个季度,累计下跌幅度超过50%;而如果我们从2004年3月算起,市场也已经累计调整18个月,累计下跌近四成。因此,目前市场季线、月线层面的乖离性质指标都已经在较低的位置进行,这就说明市场的中长线超卖性质已经非常严重,这就是目前市场技术层面的第二个基本特点。
    如果说市场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特点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相信牛市已经来临的话,那么其第二个特点则是在提醒我们,市场或许还将惯性下跌。但现在已经不是整体战略性看淡这个市场的时候了,相反,我们要开始战略性关注这个市场。
   从基本分析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也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目前市场重要行业的赢利增长趋势难以继续。目前组成深沪市场的重要指标股大多是传统周期性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宏观调控及资源等发展瓶颈的制约,决定了这些行业的赢利增长趋势难以继续。
    但是,目前深沪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与国际水平接近的现象,而且保险、QFII等机构资金的投资管道已经开通,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最近GE等国际性大公司在不断增持境内上市公司股份,而它们增持的价格离现在的市价并不远。于是,透过市场内外的种种迹象,我以为,目前的市场大局是:熊市仍在继续,但下跌空间可能并不太大。
    对市场大局的思考虽有助于我们的市场交易,但真正的实战交易,更离不开对市场的微观分析和结构分析。
   从市场微观分析的角度来看,发端于6月6日的这波行情无疑是一次熊市中的反弹行情,这不难从推动市场行情的主要板块(超跌板块)和行情基本动力(股改、新能源等题材股)等得到佐证;而市场高见1223点后的下跌由于市场短线超卖于本周在60 日均线处止跌回稳,这也正好完成了一个经典下跌楔型的经典下跌幅度。
    由于目前市场5日、30日等短、长期均线之间幅度较大,因此,短期内的市场可能仍然是在60日均线和30日均线之间的小型平衡震荡市,以等待多层均线汇聚之后再脱离小型平衡市并进一步展开日线层面的下跌趋势市,而股改题材股、新能源题材股炒作的基本告一段落,也为这种判断提供了佐证。
    但从市场结构分析的角度来看,由于市场的累计下跌幅度较大、一些子行业正处于景气上升期,更由于这轮行情主要是对概念股的炒作,因此,市场还存在一批业绩良好的中价股尚未被挖掘,这些中价优质股无疑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随着年底的逐渐接近,上市公司业绩的兑现,将使市场游资的注意力从概念股转移到业绩股。
综合以上思考,我以为,目前市场熊市并未完全完结,市场的中期调整也仍将继续,但市场离结束熊市的空间可能并不遥远,现在是开始随时警惕熊市正式结束的战略时机了。而我的交易策略是“以较低的仓位持有优质中价股以应对目前的市场大局”。因此,我下周计划以30%的仓位继续持有江钻股份000852)、法拉电子600563)和威孚高科000581)等股票不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明慧的文章我找到一部分,谁要的,举手啊!我发给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7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5-10-1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啊,先谢谢楼主 dannyxf0821@sina.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7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5-10-11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个热心人啊,谢谢你辛苦的发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5-10-1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也来一份吧楼主!!   go_westcn@hotmail.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1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要
yyjlb@tom.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7 13:18 , Processed in 0.07271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