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2000airex

中国人寿基本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
新规将实施“三康险”热卖
深圳商报   2007-07-09
   由中国医师协会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今年4月3日正式公布实施,并规定 2007年8月1日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期间为十八周岁以上阶段的重大疾病保险合同应当符合《规范》要求。据悉,由于深圳国寿的原投保客户可享有原保险合同与首次公布的行业规范定义的双重优惠,近期在深圳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三康”险的售卖高潮。
“三康”险即康宁定期、康宁终身、康恒重大疾病保险。据了解,自开办以来,“三康”险一直是深圳国寿的拳头产品。《规范》即将实施,中国人寿一方面将研发的新产品报送中国保监会,待审批通过后面向全国推广,另一方面,对于新产品面市前产生的老保单,中国人寿承诺本着“最有利于客户利益”的原则,即如果新定义更有利于客户,公司即按新定义赔付;如果旧定义更有利于客户,公司将按旧定义赔付于老保单的客户。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旧保单免费升级,因而使得 “三康”险热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行业:业绩普遍预增促保险股超越大盘

www.eastmoney.com   2007-07-18 10:53   黄华民   中信证券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自6月初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A股绝对涨幅分别达到了26.4%和35.7%,跑赢沪深300指数30%和40%,同时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H股自6月初以来也上涨了25.9%和33.6%,分别跑赢国企指数13.1%和5.4%。







  评论:

  忽略股市下调和保费增长速度放缓,投资者注意力转向中期业绩预增是近期保险股上涨的直接原因。

  一般而言,股市上涨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保费收入快速增长有利于保险公司积累保险资产,从而有利于保险股股价的上涨,反之则带来保险股股价的下跌。然而,自今年6月以来,这一常识性判断却出现了严重偏差,在股指5月出现较快上涨的情况下,保险股反而出现了微跌。

  在6月份以前,投资者仍然对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存在担忧,认为股市的火爆会分流保费收入,影响保险业务的新业务乘数。6月公布的5月保费数据确实印证了市场的这种担忧,等担忧转为现实时投资者心理反而觉得“最后一只靴子落地”变得踏实,不确定性消除对寿险业的长期增长前景偏向正面理解。其实投资者只考虑到股市暂时的分流效应,却没有考虑到股市财富效应对保险消费的正面刺激作用。

  随着07年上半年股市上涨幅度的确认,投资者开始落实对保险公司中期业绩的良好预期,是促使近期保险股上涨的直接原因,6月份以前保险股指数落后大盘表现是导致近期上涨的技术性因素。

  从美国保险股指数和大盘指数走势相关性看,1989-2006年出现过两次背离,最为引人注目的是1998-2002年两者走势的完全背离,在此阶段美联储持续加息。根据各个时段的CPI、联邦利率、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等经济数据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的经验规律是:如果加息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接近或超过经济增长率,可能引起未来经济下滑时,寿险股下跌;如果加息后实际利率仍低于经济增长率,并不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前景担忧时,寿险股上涨。

  宏观调控下持续加息预期和投资渠道放宽带来长期投资收益率上升是刺激保险股上涨的根本原因。

  中国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一再显示经济增长过快的倾向,取消利息税、继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紧缩政策一再被市场预期,并对当前市场走势产生了压制作用。对其他行业负面影响的加息政策恰恰对保险公司构成利好,加息将提高保险股资金运用收益率的水平,尤其是长端利率水平要比短端利率高出近200个bp,对于资产久期较短的保险公司更为有利,因可将资金转移到较长期限存款或债券上去。

  自商业银行被放宽可以投资境外股票的QDII业务(5月14日)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QDII政策出台(6月21日)更是刺激了港股持续上涨,尤其是红筹股回归预期不仅抬高了港股市场估值,而且预期保险公司将能成为战略投资者可获得几乎无风险的高收益,使得保险公司H股跑赢国企指数,并对A股上涨形成了有力支撑。

  我们预期这一刺激因素会随着QDII业务的陆续开闸而有所放缓,并在红筹股回归第一单实施前后达到阶段性高点,将有可能重复2006年底到2007年初中国人寿回归A股时国企指数的市场表现。一旦该事件性刺激因素消失,保险股的上涨将告一段落,重新回归长期估值的判断上来。

  预定利率上调、持续通货膨胀预期等将对保险业未来发展产生负面预期,中报出台前后将是阶段性高点。

  目前对保险业未来发展可能产生不确定影响的两大重要因素是预定利率上调和通货膨胀率预期继续走高,前者影响保单的资金成本,后者将影响保费增长率,而这都将对保险公司估值产生压制作用。通货膨胀率持续超出3%并达到5%对保险消费将产生不利影响,因通货膨胀率干扰了投保人对未来的预期。

  结论与建议我们上调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2007年EPS为1.2元(原来为1.02元)和1.96元(原来为1.49元),2008年EPS为1.45元(原来为1.24元)和2.5元(原来为1.8元)。

  预计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2007年中期业绩分别为0.65元和1.02元,上调盈利预测的原因是调高了当期投资收益率水平。

  维持中国平安“买入”评级,中国人寿“增持”评级,目标价分别为90元和45元,对应2008年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P/EV均为5倍,A股在此基础上有30%~40%溢价率比较合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保险否认向汇丰增发及建合资寿险公司

  中国平安昨在网上举办公司治理投资交流会时,对市场上流传的一些消息进行了澄清和说明。

  否认增发及合资事宜

  有投资者表示,有媒体报道称平安将与建行推出合资寿险公司,对此,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盛瑞生先生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但是目前该公司还没有有关此类的消息可以发布。

  同时,有投资者询问平安增发H股是否是汇丰增持时,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和副首席执行官孙建一表示,公司股东大会一般性授权董事会增发H股,这是香港H股公司的通常做法。不过,中国平安公司董事会目前没有根据该一般性授权发行H股的计划,因此不存在增发H股汇丰增持的问题。

  是否收购华夏银行不置可否

  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和投资者关系主管金绍梁表示,按照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未来三至五年内,公司在继续保持保险业务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公司的银行业务会有一个比较可观的利润增长。

  当有投资者询问平安是否继续收购银行,比如华夏银行时,该公司品牌副总经理盛瑞生表示,中国平安目前阶段没有有关银行的战略性投资。平安集团的战略性银行股权投资仅为平安银行和深圳市商业银行.不过,平安将会根据市场情况,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对管理规范、资产质量较好、业绩稳健可期的银行股权,包括上市和非上市银行,在监管部门或有关法规许可的条件下进行财务性投资,以进一步改善保险资金的资产和负债匹配管理。他表示,收购银行股权主要出于对银行业前景的看好和改善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的需要。

  新业务蓄势待发

  会上,有投资者对平安的NBEV增长率较同业是否偏低及新业务利润率能否维持表示疑问时,该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和投资者关系主管表示,目前,平安寿险业务经前期调整后,业务员素质和技能已经大幅改善,业务增长迈入正常轨道。新业务价值2006年达到了13.1%的增长率,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同时,他认为新业务的利润率取决于产品结构和相关假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产品的盈利能力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平安致力于维持盈利业务个险的增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平安新业务的盈利能力将会维持在合适的水平。

  对新华百货事宜作出解释

  对投资者关心的平安举牌新华百货一事,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和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周强对此表示,平安目前持有新华百货的股权比例超过5%,主要是公司投资部门基于对该公司投资价值作出的投资决策。

  随时准备"出海"

  会上,该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投资者关系主管金绍梁先生表示,目前该公司密切关注监管机关即将出台的"保险公司海外投资管理办法",为此,公司早就做了相应的准备。

  据金绍梁表示,该公司已经在香港成立了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他表示相信在保险公司海外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后,中国平安可以有更好的和更多的进一步投资收益的渠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大幅提升540%

2007年07月18日 05:00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
  本报讯  昨日,平安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平安证券盈利6.69亿元,同比增长3.38倍。在平安证券各项业务收入中,除了经纪和自营业务表现突出,证券承销业务收入也成为一大亮点,收入为2.24亿元,同比增长了540%。
  数据显示,平安证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05亿元。和绝大部分券商收入一致的是———手续费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平安证券上半年手续费收入为8.0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4%。另外,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为3.4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证券一直在中小板承销上表现突出,今年上半年也不例外,投行业务收入为营业收入贡献了较多利润。数据显示,平安证券上半年的证券承销收入为2.2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成为手续费收入和自营证券收入之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承销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40%。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证券主承销了信隆实业、沃华医药、天润发展和天邦股份四家公司上市,募集资金7.94亿元。同时,平安证券在增发方面也表现出色,根据WIND数据,上半年平安证券为山东药玻、北京城建和华星化工三家公司的增发提供承销服务。另外,平安证券并购部也为公司投行收入贡献颇多。
  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券商投行业务贡献的收入比例偏低,不少创新类券商证券承销收入仅为几千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不到一成;有的规范类券商承销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更低。从当前已公布半年报的券商来看,承销收入业绩优秀的还有中金、广发和中银国际。中金公司证券承销收入9.23亿元,位居榜首,广发证券承销收入为3.42亿元,中银国际证券承销收入为3.12亿元,暂时排名第二和第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货膨胀可不象CPI这样的低,至少应该是一倍

中国6月猪肉价涨74.6%


北京综合电)中国猪肉批发价格在过去一年来上涨了75%。其中,单是7月1日到11日,涨幅就接近30%。
  新华社报道,由于生猪繁育饲养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生猪价格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业部预计到今年底或明年初生猪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报道说,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透露,5月份后,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6月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74.6%。

  据农业部有关人士分析,由于前一时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饲料成本上涨,比较效益下降,局部地区疫病影响,散养户数量下降,发展规模养殖面临一定困难,主销区生猪生产萎缩,生猪生产出现波动,供给偏紧。

  据报道,在今年春节过后,中国部分省市发生了不明原因高热病性蓝耳病,将近4万头猪病死,全国的肉猪存栏量减少了20%-25%,肉价也随之节节上扬。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强调,发展生猪生产,确保生猪有效供给,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生猪生产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保护和增加母猪,加快生猪补栏,促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规模饲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證券報告 - 摩通調高平保目標價至70.1港元
2007年7月18日   03:42:00 p.m. HKT, XFNA

  
香港 (XFN-ASIA) - 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指, 平安保險(2318.HK)受惠於非保險業務, 今年盈利具備多項強勁刺激元素, 維持其「增持」評級, 並將目標價由50調高至70.1港元。 摩通同時調高平保今明兩年每股盈利分別34.2%及15.6%, 至2.01及2.09人民幣, 純利料分別143.23億及153.23億人民幣, 反映投資收入增加, 以及深圳商業銀行首次提供盈利貢獻。 該行預期, 平保下月公布的中期業績強勁, 將觸發市場調高其盈利預測。預料除銀行及證券業務表現理想外, 壽險及財險業務上半年盈利可望倍增。 摩通表示, 平保可持續受惠於其獨特的綜合金融服務供應商地位, 認為股價回落至60港元可收集。 ec/gl AFN  
  
  
新聞由 XFNA 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601628)“中国人寿”公布保费收入公告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之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213亿元。
   公司执行的中国公认《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有所不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中国人寿的披露:今年1到5月,中国人寿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023亿元,而今年1到4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894亿元,5月当月保费收入为129亿。而去年1至4月中国人寿保费收入为777.52亿元,1至5月为907.56亿元,去年5月当月的保费收入应该是130.04亿元。

  另外,环比增长也出现了下降。如中国人寿,今年前5个月的总收入同比增长为12.7%,比前4个月的15%下降2.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保费增长9%-逐月回落,看来今年能到10%不错了

国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
www.hexun.com 来源: 证券时报   

【2007.07.19 07:24】



     作者:邬 敏


  今天,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相关数据显示,公司在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21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113.84亿元增长9%。此数据所依照的中国公认《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有所不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上半年保费1213亿
www.hexun.com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07.07.19 07:27】



     作者:任晓


  中国人寿(601628)今日公告称,公司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原保险保费收入(未经审计)约为1,213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保费收入增长8.9%。2006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在中国会计准则下保费收入(未经审计)为1113.84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京报   2007-7-19
~~~~~~~~~~~~~~~~~~~~~~~~~~~~~~~~~~~~~~~~~~~~~~~~
上半年险资投资收益1374亿
同比增长260%超去年全年,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占总收益超七成
  本报讯(记者殷洁)保监会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1374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基金、股票和未上市股权投资实现的收益占总收益的72.9%.而去年全年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为保险业近三年来最好水平。“上半年的投资收益远超去年全年,基本上也没有太大意外。”首都经贸大学保险教授庹国柱评价说,这既是资本市场全面向好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监管部门不断放开新的投资渠道有关。
  庹国柱指出,今年央行多次加息以及利息税的可能取消都给保险产品收益带来一定压力,保险公司投资的向好可以一定程度上使投资型保险产品产生一定吸引力。
  同时,在17日上半年保险市场运行分析会上,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透露,今年1-6月全国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718.3亿元,同比增长20.7%.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到2.5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264.1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31万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保监局  2007-07-18
~~~~~~~~~~~~~~~~~~~~~~~~~~~~~~~~~~~~~~~~~~~~~~~~
2007年6月上海保险市场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报告,2007年1至6月上海市保费收入合计239.24亿元,同比增加19.83亿元,增幅为9.04%。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入68.71亿元,同比增加10.43亿元,增幅为17.90%。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70.53亿元,同比增加9.40亿元,增幅为5.84%。产寿险保费收入比例为29:71。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78:21。
  截至2007年6月,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62.19亿元,同比增加20.65亿元,增幅为49.71%。其中财产险赔款25.22亿元,同比增加4.80亿元,增幅为23.49%;寿险给付32.02亿元,同比增加15.47亿元,增幅为93.54%;健康险赔款给付3.94亿元,同比增加0.21亿元,增幅为5.59%;意外险赔款支出1.01亿元,同比增加0.17亿元,增幅为19.76%。
  截至2007年6月,上海市共有74家保险公司和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其中财产保险公司31家,人寿保险公司30家,养老险保险公司4家,健康保险公司5家,再保险公司3家,保险集团公司1家。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30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24家(分支机构27家),保险公估机构39家(分支机构14家,外资机构3家),保险经纪机构67家(分支机构29家,外资机构5家)。
  今年6月份新增保险中介机构8家,分别为上海智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上海宇浩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上海至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浦东营业部、上海华优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上海硕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上海大洋保险公估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浙江新东方保险公估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上海东大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公报         2007-07-19
~~~~~~~~~~~~~~~~~~~~~~~~~~~~~~~~~~~~~~~~~~~~~~~~
外资险企插足年金市场        
中美战略对话为觊觎已久的海外保险巨头推开中国年金市场大门提供了契机,中方终于同意简化金融机构提供企业年金服务的申请和批准程序,放宽海外保险公司在华业务范围。在此环境下,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大胆提出收购兴业基金49%股权,奏响了中国保险年金市场对外开放的序曲。
「全球人寿」已被引入
5月29日,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全球人寿)宣布,将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兴业证券)合资经营基金管理公司。该笔交易正提交中国证监会及其他相关机构批准。
作为全球企业年金市场上的佼佼者,全球人寿觊觎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已久。全球人寿执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仕德表示,在完成对兴业基金的入股后,全球人寿已经具备了进入中国养老金市场的条件,「我们希望把养老金方面的专业经验引入中国市场」。
根据双方协议,全球人寿将获得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业基金)49%的股权,兴业证券持有兴业基金其余51%的股权。此前,全球人寿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资成立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海康人寿)。
业内人士分析,全球人寿很可能通过海康人寿申请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资格,并通过兴业基金申请投资管理人资格,从而实现提供一揽子企业年金业务。
目前,全球人寿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合资基金公司的审批,并向合资基金公司进一步增资,使其尽快符合投资管理人资格的注册资本金要求。
另一方面,兴业证券对全球人寿的入股也表示满意。尽管双方都不愿意透露具体交易金额,但「这是一笔公平的交易」。而兴业证券董事长则表示,引进全球人寿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并最终帮助兴业基金成功上市」。
自2004 年5月由劳动社会保障部、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实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及《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之后,由于上述法规规定了比较严格的年金管理资格准入政策,经由专家审定等层层资格审批后,第一批37家机构获得劳动社会保障部发放的年金管理牌照已是2005年8月之后的事情。
由于种种原因,第一批包括了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等四类资格共37家机构,但并没有外资的身影。这令早已摩拳擦掌的外资险企不无懊恼。
外资险企觊觎已久
与其他专业投资机构相比,保险公司介入企业年金市场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团体保险在员工风险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生命、健康、意外、失能等一篮子风险保障,还可以充分发挥精算、销售、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发展企业员工养老保障计划,为企业提供包括年金计划设计、账户管理、投资等在内的一篮子服务和多样化的养老金产品。
早在2004年之前,外资以及合资保险企业便对这块大蛋糕表示出了极大兴趣。专家们预计,中国年金市场蛋糕到2010年将达到1000亿元,至2030年将达到1万亿元。
在第一批年金管理资格审批之前,中宏保险便宣布,公司正在为团险和企业年金工作的开展积极准备,包括人员培训、技术配备、系统开发等。该公司同时透露其母公司加拿大宏利早在10年前就关注中国的团险和年金市场,还专门指派亚洲区某一位总裁负责跟进。
2004 年3月,美国国际集团公司(AIG)与招商银行合作,共同开发,进入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由于当时受到政策限制,AIG不能独立开展企业年金服务,根据协议,AIG业务专家作为顾问团队,仅向国内企业提供企业年金专业技术服务。但双方表示,随着合作的深化可能在未来成立专业的合资企业年金管理公司。
近年来,海外较有影响力的保险公司基本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了中国内地的寿险市场。一些合资的外方股东大多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比如中保康联的股东之一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零售退休金管理企业、最大的基金经理和最大的人寿保险业务的拓展者;太平洋安泰的外资股东荷兰国际集团(ING),是世界最大的寿险公司;海康保险公司的外方股东AEGON也是美国企业年金市场上的佼佼者。
年金市场「烽火连天」
        事实上,尽管中国保险业的开放程度大大领先于国内证券业甚至银行业,外资寿险企业早在2004年12月1日以后便可经营团险业务,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和年金险服务,但潜力巨大的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起步较晚
国内有专家担忧,外资保险公司拥有丰富的运作经验、成功的产品及技术系统,一旦闸门开启,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企业年金市场将锐不可当,使国内同行无喘息之机;另外,在合资寿险公司中,往往与外资合资的中方都是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如中英人寿的中资方中粮集团,中法人寿的中资方中国国家邮政局,中意人寿的中方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信诚人寿的中方股东中国中信集团等等。如果这些外资保险商接手中方股东单位的企业年金业务,也将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震动。
显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第二批企业年金资格牌照的发放,中国年金市场必将迎来「烽火连天」的竞争时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报财经新闻>中国.商情P162007-07-19
~~~~~~~~~~~~~~~~~~~~~~~~~~~~~~~~~~~~~~~~~~~~~~~~
中小保险公司入市审批大提速
  在保监会的积极支持下,诸多中小保险公司强烈的入市意愿或即将得到满足。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保监会相继批准了3家保险公司委托股票投资资格的申请。据悉,在7月份9件业务审批批覆中,涉及保险资金运用的即有4件,批覆速度明显快于此前。
  在7月12至17日的6天内,华泰人寿、华农财险、渤海财险三家保险公司相继获得保监会批准,获得了委托股票投资的资格,加上此前获批的民安人寿、生命人寿,能够通过委托方式间接入市的保险公司已经增至5家。
  业内人士表示,与此前审批保险公司委托股票投资的情况来看,保监会放行中小保险公司间接入市的节奏明显加快。这不仅符合中小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迫切需求,也明确显示了保监会对保险资金入市的积极态度。该人士分析称,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股票市场将迎来结构性牛市。在这样的预期之下,保监会在将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上调的同时,加快批准保险公司委托股票投资资格的节奏,这一举措无疑有利于保险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调整中抓住合适的买入时机。
  就今年年初,有些保险公司沽空所有股票的行为,权威人士表示,这种行为可能源于规避短期风险的考虑,也可能源自对投资品种进行结构性调整的考虑,而不大可能是看空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当然,这种沽空也不排除目前盛行的短期考核指标压力因素的影响。他说,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决定了其投资行为的长期性。只要看好国民经济发展、看好某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这个行业的某个公司或某几个公司,股票短期的波动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
  分析人士说,加快中小保险公司入市的速度,其意义并不在于这些公司能给下半年的A股市场带来多少资金量,关键表明了监管部门的态度,中小保险公司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股权投资中,为中小型保险公司与大型保险公司展开相对公平的竞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委托股票投资的进行,大大丰富了这些中小保险公司的投资品种,增加利差收益,增强中小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拓展了其发展空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601628):保费收入公告点评


2007年07月19日 16:41:49 中财网



  1.根据测算,中国人寿07年1-6月份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8.9%,而1-5月份的同比增速为12.7%,6月份单月保费收入为190亿,6月同比出现8%的负增长,显现出保费收入增长受资本市场火爆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压力。
  2.保费收入出现下降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我们在《紧记"人腿理论",坚定看好收益》中也说明了这个预期,我们也强调在当前时点,我们更应该关注投资收益这条腿,而从长期看,保费收入增速依然可以维持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所以投资者并不应该过度恐慌,历史上看,保费收入本身也是高度波动的指标。
  3.保监会当前可能正在考虑出台预定利率调整的政策。我们认为,当前时点,出台完全市场化的预定利率政策可能性很小,因为寿险行业本身是属于长期隐含高风险的行业,政策上给于指导与呵护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进行完全市场化的改革,可能引发寿险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使得寿险公司面临很大的长期风险。我们预计2.5%的预定利率在取消利息税与加息之后,将显得过低,可能会进行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应不会过大。
  4.媒体报道:保监会调整直接股权投资比例至10%,而降低基金投资比例至10%。如果此项政策属实,也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我们在《上调国寿目标价至52元》的报告中说明,保险公司会更加倾向于一级市场的超额回报,而将投资主动权更多的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认为这是有利于长期回报率的提高的,因为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其资源与投资的战略化,这样的政策调整更加有利于保险公司发挥自己的优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家养老险公司今挂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15:00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傅洋)今天上午,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北分公司正式在北京挂牌,这是在北京市场的首家养老险保险公司。这意味着,随着养老问题的日益体现,更多的企业将会以养老年金制保障员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亚洲开发银行测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达到24%,而那时国家退休金体制所面临的资金缺口将达500多亿美元。我国现有养老体系基本由社保、商业保险以及企业年金支撑。而这三者目前参保比例呈梯次下降。以覆盖面最大的社保覆盖的官方数据为例,包括4000多万已退休人员在内,我国上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目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是直接来自现在缴纳养老金的年轻职工,当上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成长起来之后,就社会保障而言,一个年轻人将面对四个老年人的养老的严峻问题。

  和普通寿险保险以及团险不同,养老险公司主要是托管企业年金,企业拿出员工4%至12.5%的年薪放在养老公司进行托管增值。这是对社保和商业寿险的重要补充。据平安养老保险介绍,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企业年金计划,这也成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一个竞争手段。

  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许多保险公司都纷纷成立专业养老金公司。目前,平安、太平和中国人寿都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公司。前不久,由上海11家国有大企业共同成立的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得到保监会批准筹建。据保监会透露,泰康人寿、太平洋寿险也都酝酿成立自己的养老保险公司。

  J004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行业:国寿保费合预期 利空应关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7:05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王小罡

  事件:中国人寿1至6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人民币1213亿元。

  2006年1-6月份,国寿保费收入1114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2.3%。2007年1-6月的1213亿元则比2006年同期增长8.9%。保费收入增幅的下降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期缴产品的缴费期到今年结束。因此,国寿必须首先弥补这块保费收入的缺失,之后才能实现保费收入的增长。可见发展10年期以上的长期期缴产品,对保费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国寿下半年保费收入依然维持8.9%的同比增速,那么国寿07年保费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正好达到公司内部计划目标。国寿的市场分额将从2007年上半年的47%下降到2007年全年的43%,类似于从2006年上半年的49%下降到全年的45%。原因在于国寿保费收入的季节性相对显著,上半年收入占比超过60%。

  如果下半年国寿能借助丰富的渠道网络成功推广投连险产品,那么全年保费收入有望大幅超过上半年8.9%的水平。目前中资公司在此类产品上行动迟缓,部分原因在于01-03年伤痛犹在。但时移世变,近来合资/外资公司紧抓投连险,获得突出成绩:“老大”友邦今年前五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6%,“小兄弟”中德安联、瑞泰人寿同比增长173%、203%。当然,投连险产品近似于有一定保障功能的投资期限较长的基金(或FOF),其内含价值低于分红和万能产品,对公司的意义在于扩大资产规模,以及收取2%左右的费用收入。

  虽然国寿07年全年的保费收入增幅可能低于行业平均,但国寿在产品业务结构优化方面还有较广阔的空间,如果进展顺利,我们估计国寿07年新业务价值依然能够维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

  近期保险股将面临两大风险因素:一是利息税可能取消,二是保单预定回报率2.5%上限可能放开(据传方案即将出台,或曰大公司逐步放开,小公司全面放开,存疑)。以上任何一个因素若成为现实,将对保险股的盈利和估值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或许5%-15%),请各位投资者关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保上半年保費收入538億人民幣
2007年7月19日   04:32:00 p.m. HKT, XFNA

  
香港 (XFN-ASIA) - 平安保險(2318.HK)公布, 按中國會計準則計算, 旗下4間主要營運附屬中國平安人壽保險、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平安健康保險及平安養老保險, 截至6月底止的首6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為422.18億、115.16億、34萬及3,000萬人民幣, 合共537.65億人民幣。 twl-wkp AFN  
  
  
新聞由 XFNA 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安可能成为金融新贵
近期市场表现十分抢眼 累计升幅已接近50%

本版新闻 基金二季报出炉(07/19) 中国平安可能成为金融新贵(07/19) 牛市催生“准基金型”保险(07/19) 荐股电子邮件设套诱股民(07/19) 汇丰晋信建行开卖(07/18) 诺安价值增长分红(07/18) 基金经理弃“公”投“私”(07/18) 国泰新增网上交易(07/18) 奥运渐近 酒店式公寓走俏(07/18) 保险资金入市 上限调至10%(07/17)
◇字体:[大 中 小]  发表评论 本版PDF 北青网 - 法制晚报:何怡 (07/07/19 16:10)

  近期股指大幅震荡,但中国平安(601318)表现抢眼,累计升幅接近50%。今日,该股开盘价81.39元,小幅下挫。

  对于平安近日的强势,中信建投分析师白南认为,如果说中报业绩超预期是推动股价上涨的短期因素,那么加息预期、QDII开闸、股票投资比例放宽所带来的投资收益的提升可以算是中期利好因素;而从长期看,给股价带来长期增长动力的,是其将转变成一家金融控股集团的美好前景。



  若干年后,平安的3000万投保用户可能人手一张“一户通”账户卡,既可购买、管理个人保险(平安保险),而且该卡又是一张银行信用卡(平安银行),还可以用它来购买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

  “到那时,平安的股价很可能创出新高。”白南说,“当然,前提是平安的转型能够取得成功。”

  白南同时表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有其不确定性。短期来看,如果市场整体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以市场普遍预计的平安今年每股收益2-2.5元计算,到年底前,平安有希望成为百元金融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寿、平安前5月保费近1500亿



  周三,中国人寿( 47.45,-1.75,-3.56%)发布保费统计公告称,该公司今年1-5月保费收入总计约人民币1023亿元;而在同一天,平安保险集团也公布了1-5月保费数据,其子公司中国平安( 79.00,-2.70,-3.30%)、平安财险及平安健康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45.5亿元、91.7亿元及25万元,保费总收入总共达437.2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8 06:41 , Processed in 0.12475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