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2000airex

中国人寿基本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证券报  2007-07-31
~~~~~~~~~~~~~~~~~~~~~~~~~~~~~~~~~~~~~~~~~~~~~~~~
保监会问计定价利率 偿付监管或成当务之急
  在加息、减税双管齐下之压力下,市场对寿险冲关2.5%利率天花板的呼声越来越高。消息灵通人士昨晚向本报记者透露,保监会于上周五召开了保险利率内部研讨会,来自保险公司的多位精算负责人及业内学者就寿险利率改革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放开寿险产品2.5%定价利率上限,成为与会人士的一致呼声。“寿险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局面,使行业传统产品经营面临较大冲击,寿险利率改革势在必行。保监会现在考虑的不是上限放与不放的问题,而是怎样在确保行业经营优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改革寿险利率。”
  一位参加研讨会的相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监会目前对寿险利率改革的思路与在保险资金“出海”问题上的监管态度基本一致。“那就是,在放松管制的理念下,实行灵活有效的政策。”
  在上调2.5%保单预定利率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市场人士较为关心的莫过于上调的具体幅度。上述人士的说法是:目前保监会还在就这一问题集思广益,上周五召开研讨会意义就在此。“8月份应该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预计年内成形。利率改革实施方案以保监会最后公布的文件为准。”
  来自业内资深人士的分析称,在加息周期压力下,保监会调整寿险利率上限的参考标准,不仅仅是经过此轮加息减税后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1635%,而是未来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因此,保监会一旦上调寿险利率上限,超过3.1635%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保监会很有可能将寿险利率上调至3.5%。
  关于寿险利率上调问题业内也有不同声音。部门市场人士质疑:一旦放开限制实现费率市场化,保险公司等于拿到了自主定价的话语权,中小保险公司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或将推出价格更低的新产品,容易引发市场恶性竞争,再次带来利差损问题。
  因此,在放松管制的基础上如何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便成了这次研讨会的另一个重点。“监管层对寿险市场的费率市场化会非常谨慎,限制放开后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保监会已有所考虑。在给市场、公司更多权限的同时,也要强调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可能将被要求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寿险利率改革问题在业内正掀起一阵热议浪潮。生命人寿总经理李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寿险利率改革不妨参照香港联系汇率制,建立保险联系利率制度即通过绑定保险行业定价利率与银行利率,确保保险经营的优势地位。“结合目前行业现状,当前的寿险利率可采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0bp的定价方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报财经新闻        2007-7-31
~~~~~~~~~~~~~~~~~~~~~~~~~~~~~~~~~~~~~~~~~~~~~~~~
中港保险业前景展望        
  对于中国寿险和非寿险行业前景,我们持正面展望。这反映了我们预期整个保险业的信用状况将在中期内得以改善。不断改善的运营基本面、强劲的增长潜力以及监管机构为维护投保人利益所做的努力,很可能会缓和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激烈的竞争、人才匮乏、因持续增长导致的资本化程度低及需要改善准备金机制和加强风险管理等。但另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小的、财务实力差的公司在负面情况下可能会面临财务压力。
  自从上次我们对保险行业评估以来,行业风险有所下降,从而使中国保险市场赶超印度、菲律宾等市场,与泰国等市场相若。尽管国内保险行业有改善,寿险和非寿险行业风险仍较高,具体体现为某些保险公司由于面临激烈竞争、较差的市场秩序并缺乏技术专业知识,财务状况变得较为脆弱。此外,尽管整个行业的情况有改善,但资本率低及在保费强劲增长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准备金不足的问题,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司破产。
  为创造财务健全的行业,保险公司需要在利润和增长之间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关注利润需要更缜密的核保、更强的市场秩序、更强的分销渠道及更严格的准备金制度,但这一切都会让增长放慢。同样更注重于增长也许可以通过增加市场份额来增强竞争力,但如果保险公司一开始就采用过于激进的增长策略,将会在长期内削弱其盈利能力。
四巨头占非寿险72%市场
  此外,整个行业都在不断扩张和多元化。2006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大巨头加起来占寿险和非寿险的67%和72%市场份额,但这些份额已因为其他公司获得了更高的增长率而在近年内逐步降低。
  与此同时,香港一般保险业的前景展望为稳定。尽管业界受到若干保险种类持续的价格竞争压力影响,形成保险费增长偏低,我们预期香港保险业中期内能够维持理想的承保表现,预料未来二年香港一般保险业的综合费率维持于100%以下。
  稳定的前景展望亦与业界能够维持充足的资本水平有关。不过,房地产保险、汽车保险和雇员赔偿保险的定价持续受压则依然令人忧虑。汽车保险和雇员赔偿保险过去的表现一直较逊色。如果减价过于激烈导致业界承保利润下降的速度较预期为快,我们将会调整其对香港一般保险业前景的看法。
港寿险业前景稳定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临时资料显示,2006年一般保险业整体的承保表现(包括直接保险及内分保)维持于良好的水平。业界的综合费率由2005年的89.1%改善至82.3%,同期的承保利润则由18亿港元增加至29亿港元。直接保险市场方面,综合费率由2005年的92.9%改善至87.8%,但部分险种的承保表现依然较弱。其中食肆及酒店业2006年的雇员赔偿保险综合费率由上一年的128.6%增加至136.5%。
  对于香港寿险业的前景,我们亦持稳定的看法。这主要反映了香港寿险公司的业务增长机会强劲,预料今年业界应能保持良好的营运表现。稳定的前景展望亦受益于健康的投资表现及有利的经济环境。去年,业界的有效总保单增长了15.1%,新增保单则增长16.4%。投资相连个人寿险及年金所取得的增长十分可观,有效保单的增长为42.7%,新增保单为51.2%。
  我们预料强健的寿险公司由于业务基础强健,且能善于利用有利的市场环境,所以应能维持稳定的财政实力。大型的保险公司还拥有一些额外的优势,它们在资产负债管理、精算运作、营运管理和风险资本水平方面都较为成熟。香港的保险公司在财务实力上十分悬殊。长远而言,未建立可持续优势的小型寿险公司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遭淘汰。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报财经新闻        2007-7-31
~~~~~~~~~~~~~~~~~~~~~~~~~~~~~~~~~~~~~~~~~~~~~~~~
中港保险业前景展望        
  对于中国寿险和非寿险行业前景,我们持正面展望。这反映了我们预期整个保险业的信用状况将在中期内得以改善。不断改善的运营基本面、强劲的增长潜力以及监管机构为维护投保人利益所做的努力,很可能会缓和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激烈的竞争、人才匮乏、因持续增长导致的资本化程度低及需要改善准备金机制和加强风险管理等。但另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小的、财务实力差的公司在负面情况下可能会面临财务压力。
  自从上次我们对保险行业评估以来,行业风险有所下降,从而使中国保险市场赶超印度、菲律宾等市场,与泰国等市场相若。尽管国内保险行业有改善,寿险和非寿险行业风险仍较高,具体体现为某些保险公司由于面临激烈竞争、较差的市场秩序并缺乏技术专业知识,财务状况变得较为脆弱。此外,尽管整个行业的情况有改善,但资本率低及在保费强劲增长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准备金不足的问题,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司破产。
  为创造财务健全的行业,保险公司需要在利润和增长之间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关注利润需要更缜密的核保、更强的市场秩序、更强的分销渠道及更严格的准备金制度,但这一切都会让增长放慢。同样更注重于增长也许可以通过增加市场份额来增强竞争力,但如果保险公司一开始就采用过于激进的增长策略,将会在长期内削弱其盈利能力。
四巨头占非寿险72%市场
  此外,整个行业都在不断扩张和多元化。2006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大巨头加起来占寿险和非寿险的67%和72%市场份额,但这些份额已因为其他公司获得了更高的增长率而在近年内逐步降低。
  与此同时,香港一般保险业的前景展望为稳定。尽管业界受到若干保险种类持续的价格竞争压力影响,形成保险费增长偏低,我们预期香港保险业中期内能够维持理想的承保表现,预料未来二年香港一般保险业的综合费率维持于100%以下。
  稳定的前景展望亦与业界能够维持充足的资本水平有关。不过,房地产保险、汽车保险和雇员赔偿保险的定价持续受压则依然令人忧虑。汽车保险和雇员赔偿保险过去的表现一直较逊色。如果减价过于激烈导致业界承保利润下降的速度较预期为快,我们将会调整其对香港一般保险业前景的看法。
港寿险业前景稳定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临时资料显示,2006年一般保险业整体的承保表现(包括直接保险及内分保)维持于良好的水平。业界的综合费率由2005年的89.1%改善至82.3%,同期的承保利润则由18亿港元增加至29亿港元。直接保险市场方面,综合费率由2005年的92.9%改善至87.8%,但部分险种的承保表现依然较弱。其中食肆及酒店业2006年的雇员赔偿保险综合费率由上一年的128.6%增加至136.5%。
  对于香港寿险业的前景,我们亦持稳定的看法。这主要反映了香港寿险公司的业务增长机会强劲,预料今年业界应能保持良好的营运表现。稳定的前景展望亦受益于健康的投资表现及有利的经济环境。去年,业界的有效总保单增长了15.1%,新增保单则增长16.4%。投资相连个人寿险及年金所取得的增长十分可观,有效保单的增长为42.7%,新增保单为51.2%。
  我们预料强健的寿险公司由于业务基础强健,且能善于利用有利的市场环境,所以应能维持稳定的财政实力。大型的保险公司还拥有一些额外的优势,它们在资产负债管理、精算运作、营运管理和风险资本水平方面都较为成熟。香港的保险公司在财务实力上十分悬殊。长远而言,未建立可持续优势的小型寿险公司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遭淘汰。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8-01
~~~~~~~~~~~~~~~~~~~~~~~~~~~~~~~~~~~~~~~~~~~~~~~~
单季给付344亿中国人寿应急“两鸿”高峰
  2007年上半年,一场中国保险市场上最大的给付风潮开始席卷中国人寿。
  随着5年前销售的“两鸿”产品(国寿鸿泰保险和国寿鸿瑞保险)给付高峰的到来,这家中国最大保险公司的资金面骤然吃紧。按较早前中国人寿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的总给付支出已经占到了当期保费收入的五成以上。
  但在大规模向客户送出现金的同时,另一市场机会也随之显现。
  早在去年年中,中国人寿就已为这场意料之中的给付风潮制定各项方案。按该公司的计划,以此契机,相当比例持有到期的“两鸿”客户将在收到给付款的同时,成功转保。届时,全国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寿旧有客户将被“二次开发”。
  5年期“两鸿”给付
  2007年6月末,中国保监会如期公布保险资产变动情况,结果引来四方关注。
  令各方颇感诧异的是,已公认进入“人口红利期”的保险行业,其总资产竟出现环比下降趋势——2007年5月末24270.59亿的数据较上月缩水13.85亿。
  究其原因,在上半年中国A股火爆,分流了部分保险潜在客户的同时,市场大鳄中国人寿的诸多微观变化也不容忽视。
  据中国人寿2007年1季报,该公司今年首季赔付384亿元——已超过该公司2006年的赔付总量。同期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为738.61亿元,给付金额占同期保费收入的比例高达51.99%。
  创纪录的384亿元赔付款中,高达344亿“两鸿”产品给付占到绝对大头。
  “两鸿”产品,指2002年前后销售的“鸿泰”、“鸿瑞”两款寿险产品。两者产品形态类似,均为保险期限5年的趸缴两全分红产品,分别交由银邮(银行、邮政)中介与代理人渠道销售。
  “‘鸿泰’是我们最早的银保产品之一。”中国人寿一位内部人士称,继2001年主要竞争对手平安人寿开始在银行渠道推出分红产品之后,中国人寿也于当年年底设计好了类似的银邮分红保险。
  2002年初,“鸿泰”正式上柜。但甫一登场时,销售情况却并不顺畅。
  “当时陕西分公司试着用个险渠道冲了一下(业绩),效果还不错,当月卖了几个亿。于是其他的分公司也纷纷效仿。”该人士表示,“随后不久,总部又针对代理人渠道推出了类似的”鸿瑞“产品。此时,银邮渠道也逐渐看到'鸿泰'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大销售力度,部分银行很快找到了卖分红险的感觉。”
  或因产品设计利润偏低和公司本身业务结构的调整,两鸿产品并未成为长期销售品种。知情人士称,在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集中销售了一段时期后,一些分支机构减少了两鸿产品的销售。
然而即便如此,如今已陆续进入给付期的“两鸿”产品仍给中国人寿带来巨大压力。仅以华南重镇的广东市场(不含深圳)为例,该公司2007年首季的满期给付金额便高达约16亿元,2007年全年给付约24亿元,2008年亦有约33亿元需要给付。
  “给付时间集中、给付金额大、客户数量多、涉及面广。”中国人寿在向某地监管机构的报告中如此评述“两鸿”给付问题。报告表示,“‘鸿泰’、 ‘鸿瑞’保险满期给付工作对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中介渠道和营销队伍的稳定、公司信誉、客户对公司的信心乃至全行业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次开发战
  面对全国范围内的数百万“两鸿”保单持有者,中国人寿已于去年9月全面启动了“两鸿”给付的前期工作。
  按计划,各分公司将邀请“两鸿”客户参加客户答谢会,会上介绍中国人寿取得的成绩、公司为“两鸿”转保提供的便利和优惠措施等。同时,由总公司统一拟定的“中国人寿致客户的感谢信”、“公司工作成绩单”和“请客户与我公司联系的通告”,在各地媒体刊播,并直接送予客户。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此番如此高调的推出给付活动,重要目的在于,以“两鸿”给付为契机,在做好给付工作的同时,争取部分客户“转保”,完成对客户的二次开发,使既有的潜在客户资源转化为业务发展的可再生资源。
  “至少5%-10%的客户会在我们回访时再度签单。”该人士表示。
  58年历史沉淀之后,如何盘活存量客户群是如今中国人寿的决策者考虑越来越多的问题。
  按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该公司在广东省内的营销保单客户达638万人,另有存续原中国人寿集团的逾390万老保单客户。两者合计的客户群体超过千万,已占到广东省常住人口的1/10以上。
  “如果能将现有客户全部维系好,我们就已经覆盖了较目前全行业市场规模大得多的群体。”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
  在这次原有客户的“二次开发”中,近年中国人寿内部新设的收展部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隔5年,昔日销售长期寿险产品的个险业务员可能早已脱落,合作销售的银行网点也可能早就不代理中国人寿的产品。给付的工作量往往因找寻客户而变得异常巨大。”一位参与“两鸿”给付的国寿内部人士表示。
  收展部此时派上用场。按相关安排,对于个险的“鸿瑞”产品,国寿的模式是首先让业务员跟进,联系不上的,出动收展部,派区域收展员按照保单信息到相关小区寻访客户;而对银保的“鸿泰”产品,亦先由相关销售产品的银行、邮政网点联系,联系不上者依然靠收展部门跟进。
  区域收展队伍的建立,是目前国内各家公司掌握“长期沉淀在业务员和银行手中的客户名单”的方式。
  该人士提及的海外经验是,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几乎每个小镇上都有一所印着“安联”标识的小房子。那是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保险集团派驻当地的服务网点,它掌握了小镇上所有客户的保险信息,为客户就近提供服务。
  目前,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收展队伍。“国寿在广东的收展队伍有2000多人,预计明年会达到3000人的规模。”前述负责人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财富500强张榜 保险业有人欢喜有人愁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谢柳
   新一期的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7年全球500强名单,共有46家保险企业入选,大约占到了十分之一,其中寿险和健康险公司29家,占63%,财产险公司17家,占37%。在500强前50名中,保险公司占到了7家,前100名中,占到了11家,保险企业在 “全球500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保险“巨星”风采依旧

  和去年49家保险企业入选相比,今年总体数量虽减少了3家,但保险公司的换榜率并不高,除了去年排在末席的3家美国保险公司和1家英国保险公司滑出今年榜单,取而代之以日本财产保险公司外,其余入选者均为“老面孔”。

  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凭借去年1582.7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继续位居排行榜第13位,并蝉联保险行业的“老大”。《财富》杂志给ING的评语是,“这家从事多元化金融经营的荷兰企业2006年80%的营业收入是从西欧、美洲及亚洲的养老金服务和人寿保险市场上获得的。2006年在保险服务领域的成功为ING带来了14.5%的业绩增长。ING还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网上银行——ING Direct,截至去年年底,ING Direct拥有1700万客户和2530亿元的资金。尽管网上银行在目前对于ING来说还只是一小块业务,但是ING希望网络金融在亚洲和欧洲的快速发展能够成为未来的业绩驱动力。”

  另一家保持排名不变的保险企业——法国安盛集团(AXA),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97.38亿美元,位列排行榜第15位,蝉联保险行业“老二”。集团执行局总裁Henri de Castries高度评价2006年集团业绩,称这是集团“重新调整经营模式后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2006年的收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战略行动,它将有利于巩固安盛集团在欧洲保险市场的地位,并有助于集团拓展东欧市场业务和打开新的市场”。《财富》评述道,“得益于去年不错的气候和平稳的市场环境,这家全球性的法国保险巨头2006年创纪录地实现盈利6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3%。尽管大部分的业务(从寿险到车险)集中在美国和法国,但安盛已经开始进军新市场。2006年安盛斥资100亿美元收购了瑞士信贷旗下的保险业务,强化了其在东欧和亚洲的表现。此外,安盛通过与印度当地的Bharti公司组建合资保险公司,去年首次进入印度市场。”

  从盈利能力来看,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依然保持着“舍我其谁”的态势。在2006年的榜单中,AIG以104.77亿美元的利润傲视群雄;2007年榜单显示,AIG去年获利140.48亿美元,被《财富》冠之以“最赚钱的企业”。《财富》评述道:“AIG可能不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但却是最赚钱的一个,当然这要归功于美国南部去年度过了一个总体上说强度并不大的暴风季节。尽管“卡特里纳”飓风横扫了海岸,AIG为此支付了16亿美元的赔款,但还是实现了34%的利润增长率。”

  产寿险公司表现不一

  通过比较发现,入选500强的46家保险企业中,只有ING和法国安盛在近两年的500强排名和保险行业排名中均保持着原来的位置,而其余44家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名变化。

  和2006年“500强”的位置相比,今年有近70%的保险企业出现了排名下滑,如英国的法通保险(Legal & General Group),从85位跌至162位,创最大跌幅——77位,接下来是日本的T&D Holdings由去年的295位跌至361位,下跌66位;英国的标准人寿( Standard Life Assurance)则从172位跌至236位,下跌64位;另有30%的保险企业排名有所提高,英国的耆卫公司(Old Mutual)从230位升至173位,创最大升幅——57位,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鲍尔集团(Power Corp. of Canada)从290位升至249位,上升41位,中国人寿则从217位升至192位,上升25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产寿险公司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寿险公司的变动幅度要比财险公司大。或许是受并购影响,去年收购了瑞典最大保险商Skandia的耆卫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最快,达到了40.5%,然后是中国人寿,增长23.1%;荷兰的全球保险集团(Aegon)增长21.9%。而营业收入跌幅最大的是英国的法通保险,营业收入下降31.6%,接下来,英国的标准人寿下跌15.6%;英国的保诚(Prudential),下跌11.5%。

  若以利润增长率来计算,财险公司的表现则明显优于寿险公司,《财富》杂志的统计表明,财险和意外险公司(股份制)平均的利润增长率达到了40.9%,位列35类行业中的第5,而人寿和健康保险公司(股份制)以21.4%,位列第17。(在缺少标准人寿利率增长率的数据情况下),去年利润增长最快的是中国人寿,达到了595%,接下来是瑞士再保险(Swiss Reinsurance),212.4%,美国好事达( Allstate),182.9%;而利率降幅最大的是中国台湾的国泰金融控股(Cathay Financial Holdings),下降了52%,接下来,美国的纽约人寿(New York Life Insurance),下降了27.2%;日本的三井住友保险(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下降17.9%。

   增长乏力,利润突出

  从国别来看,美国仍是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达到16家,其次是日本8家,英国5家,但整体上来说,大部分入选公司的业绩增长乏力。如日本保险公司在去年除千禧股份(Millea Holdings)的营业收入增长20.1%外,其余的7家保险企业都出现了业绩下降。日本作为一个发达而成熟的保险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度很高,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加上2006年大量的“拒绝赔付”问题以及严重的超收保费现象都影响了人们对保险业的印象,打击了人们对保险业的信任,因此去年日本保险公司的整体保费收入呈下降趋势。

  英国也是同样,除了耆卫公司的收入增加外,其余的4家公司业绩下滑,美国的保险公司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多数企业只维持着一位数的增长率。

  尽管如此,这些国家的保险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加强。在入选的46家保险企业中,除9家保险企业的利润下滑外,其余的企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利润增加,利润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甚至三位数。或许保险公司利润率的高低,要与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卷入程度或投资收益好坏联系起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保险投资领域的限制逐步放松,一些国家对保险公司投资于股市的资金比例不设限制,即便有所管制,整体入市规模仍然比较大,保险资金的运用和资本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在发达保险市场上,保险投资已经成为在承保业务竞争几乎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为保险公司创造收益的第二条途径,并加快了保险资金的积累和保险费率的降低。

  中国人寿排名上升

  在新榜单中,中国大陆仍然只有中国人寿入选,位列第192位,较去年的第217位上升了25位。作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公司,中国人寿自2003年重组改制以来,已连续5年入选世界500强,至今为止也是中国大陆保险业惟一入选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2003年底,中国人寿在纽约、香港顺利上市,并于2007年初成功回归A股,其发展战略也明确为:资源配置合理、综合优势明显,主业特强、适度多元,备受社会与业界尊重的内涵价值高、核心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大型现代金融保险集团。

  不可否认,中国保险企业与世界保险巨头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如2006年ING的营业收入是1582.74亿美元,资产为16170.69亿美元,而中国人寿的营业收入是337.11亿美元,资产为1167.95亿美元,前者分别是后者的5倍、14倍。2006年AIG实现利润140.48亿美元,中国人寿实现利润1.739亿美元,前者约为后者的81倍。

  尽管差距明显,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保险市场自身增长空间巨大,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来看,我国与美国、欧洲以及亚洲某些较为发达的市场相比,渗透率仍然较低,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再过一年或几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保险公司不会再是中国人寿 “一枝独秀”。当然,我们也需要冷静看待这个排名,毕竟评价一家的公司的经营好坏还有许多标准,利润、内涵价值、综合费率等诸多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评价标准,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营业收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8-03
~~~~~~~~~~~~~~~~~~~~~~~~~~~~~~~~~~~~~~~~~~~~~~~~
银保失衡重庆行业性“被迫”提价        
银保已成为保险公司冲击保费规模的利器。
以重庆市场为例,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已占大部分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近半壁江山。为了争夺这一渠道,当地保险公司此前订立的“价格盟约”开始瓦解———各成员从最初的暗自变相提高代理手续费,最终演变为全行业性“被迫”提价。
今年5月,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决定,调高此前《重庆市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行业自律公约》(下称“《公约》”)中部分银保业务的代理手续费,其中5年期和10年期银保产品分别升0.5%。究其原因,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认为,主要是旧标准的执行“遇到了来自银行方面的压力”,“部分银行拒绝签署新的协议”。
但提价,并非维系银保合作的长久之策。
对于银保合作模式的方程,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下称“中新大东方”)提供了一个另类的新答案———“一对一”。手续费被迫升0.5%
银保渠道的重要性在数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重庆市场几家主要公司为例,截至2007年6月,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和太平洋人寿重庆分公司银保收入分别为9.9亿元和1.8亿元,占其上半年保费总收入的44%和49%;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上半年银邮代理渠道的保费收入3.4亿元,占其上半年保费总收入的63%;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占比55%。
在此情况下,银保渠道争夺战此起彼伏。向银行变相支付代理手续费是各家保险公司的主要途径,当地一位市场人士介绍,账外列支费用手段多样,包括现金、旅游等等表现形式,部分甚至涉嫌商业贿赂。
为了给争夺战降温,2007年5月18日,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开始对当地部分寿险公司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的银邮代理业务进行检查。检查组确定了万州、涪陵、渝西等片区,从各公司在该片区的分支机构中各抽取1个机构进行检查。重庆保监局派出观察员全程参与了检查。
7月初,检查组交出了《2007年银邮代理人身保险业务行业自律检查报告》,并对报告中反映的违约事实做出了处理决定。
太保寿险重庆分公司因为超标支付一年期及以下意外伤害保险代理手续费,被处以违约金1万元的处罚;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中美大都会人寿重庆分公司因为向银邮代理机构支付的代理手续费未附加盖银邮代理机构公章(或财务章、业务章)的业务清单,各处以违约金2000元的处罚。
实际上,此次检查前,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还通过行业自律公约对部分产品手续费率做了调整。
调整后,5年期普通型及分红型两全寿险趸缴产品代理手续费率不得超过趸缴保费的3.0%;10年期普通型及分红型两全寿险趸缴产品代理手续费率不得超过趸缴保费的3.5%;万能型人身保险趸交产品代理手续费率不得超过3.0%。
        而2006年10月版的旧《公约》则显示,普通型及分红型两全寿险趸缴产品:5年期及以下产品不得超过趸缴保费的2.5%;5-10年期产品为2.5%-3%;10年期及以上产品不得超过3%。也就是说,5年期和10年期产品手续费分别提高了约0.5%。
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做出如此调整可谓无奈。
记者得到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在当地保险协会出台旧《公约》后,“代理手续费标准的执行遇到了来自银行方面的阻力,由于手续费标准问题,部分银行拒绝签署新的代理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邮代理业务的合规、有序开展。”
另类“一对一”
        即使对保险公司进行处罚,或“被迫”提高手续费迎合银行的要求,也都难以解决银保合作根本问题。保险公司如何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处罚的“榜单”上,中新大东方是少数并未上榜的公司之一。
        中新大东方在银保上采取“一对一”策略,即其只与一家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合作,而重庆市商业银行也只销售中新大东方的保险产品。
2006年8月,中新大东方与重庆市商业银行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产品代理销售、产品研发、理财规划、市场拓展、客户及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其后,中新大东方保险推出长江安宁两全保险A款等产品。
中新大东方总经理陈建材称,其股东大东方保险在新加坡与华侨银行就是采取的这种“一对一”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改变一对多、多对多的不对等关系。”
但这只是一个另类的答案。
        中新大东方与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合作有其特殊性,双方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地政府推动的结果,中新大东方是当地第一家本地保险公司,而重庆市商业银行则由当地政府控股。
此外,“一对一”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重庆国邦保险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瑞清认为,这种模式把双方都束缚起来了,保险公司失去了与更多银行合作的机会,银行亦然。就重庆市商业银行本身而言,还只是一个区域性银行,网点并不多;银保合作本身也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名气进行销售的过程,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名气显然很难与其他全国性银行相比。
        从保费规模看,截至2007年6月,重庆市商业银行仅为中新大东方销售分红业务163万元、普通寿险23万元、万能险9万元。陈建材也曾称,中新大东方这种模式是一种尝试,以后不排除进行策略上的调整。
中新大东方一高管介绍,大东方保险是华侨银行的附属孙公司。华侨银行持有大东方控股49%的股权,而大东方控股又是大东方保险的控股公司。
这种以资本纽带为基础建立的合作关系也被业内所认同。
中国人寿已入股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并有意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则有意成立自己的寿险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保险商AIG 卷入次按        
【明报综合外电报道】美国次按风暴的受害者继续在全球各地现身。台湾3 家保险公司台湾人寿、国泰及新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台湾人寿已经在上半年的业绩提拨了 4.28 亿新台币(折合约1亿港元),证券界估计美国最大的寿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在次按投资最多会损失23亿美元。
台湾人寿投资贝尔斯登爆煲基金台湾人寿表示,该公司投资了贝尔斯登的其中一个「爆煲」对冲基金,因此出现上述损失。此外,台湾最大寿险公司国泰人寿母公司国泰金控亦披露投资了18 亿元新台币于信贷抵押债券(CDO),抵押资产包括了次按,国泰强调其投资都属于A 级或更高的信贷评级,而台湾第3 大寿险公司新光则投资了117亿元新台币于CDO,两公司的投资都是2004年至2005 年间进行。
近年由于台湾利率低,当地寿险业都转向海外寻求更高的收益,投资海外的资产比重最高达35%。
AIG 290 亿美元投资次按债券
此外,美国AIG 集团向证券界透露,集团的8144 亿美元现金及投资中,有290 亿美元投资于次级按揭债券,占3.6%,并有40 亿美元投资于CDO。该公司发言人表示,上述的投资差不多全部是投放于评级较高的证券,86%属AAA 级,11%为A 级,投资级别以下的次按只涉30 万美元。
不过,由于AIG 没有提供迄今这方面投资的损失, 证券界纷纷作出估计, 其中AGEdwards 分析员就预测AIG 这方面的投资会达23 亿美元。
投资者正如侦探般蒐集所投资公司在次按的损失,主要因为很多公司或基金的透明度都不足,现行会计准则亦有很多「空子」可让公司隐没这方面的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8-03
~~~~~~~~~~~~~~~~~~~~~~~~~~~~~~~~~~~~~~~~~~~~~~~~
银保失衡重庆行业性“被迫”提价        
银保已成为保险公司冲击保费规模的利器。
以重庆市场为例,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已占大部分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近半壁江山。为了争夺这一渠道,当地保险公司此前订立的“价格盟约”开始瓦解———各成员从最初的暗自变相提高代理手续费,最终演变为全行业性“被迫”提价。
今年5月,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决定,调高此前《重庆市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行业自律公约》(下称“《公约》”)中部分银保业务的代理手续费,其中5年期和10年期银保产品分别升0.5%。究其原因,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认为,主要是旧标准的执行“遇到了来自银行方面的压力”,“部分银行拒绝签署新的协议”。
但提价,并非维系银保合作的长久之策。
对于银保合作模式的方程,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下称“中新大东方”)提供了一个另类的新答案———“一对一”。手续费被迫升0.5%
银保渠道的重要性在数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重庆市场几家主要公司为例,截至2007年6月,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和太平洋人寿重庆分公司银保收入分别为9.9亿元和1.8亿元,占其上半年保费总收入的44%和49%;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上半年银邮代理渠道的保费收入3.4亿元,占其上半年保费总收入的63%;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占比55%。
在此情况下,银保渠道争夺战此起彼伏。向银行变相支付代理手续费是各家保险公司的主要途径,当地一位市场人士介绍,账外列支费用手段多样,包括现金、旅游等等表现形式,部分甚至涉嫌商业贿赂。
为了给争夺战降温,2007年5月18日,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开始对当地部分寿险公司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的银邮代理业务进行检查。检查组确定了万州、涪陵、渝西等片区,从各公司在该片区的分支机构中各抽取1个机构进行检查。重庆保监局派出观察员全程参与了检查。
7月初,检查组交出了《2007年银邮代理人身保险业务行业自律检查报告》,并对报告中反映的违约事实做出了处理决定。
太保寿险重庆分公司因为超标支付一年期及以下意外伤害保险代理手续费,被处以违约金1万元的处罚;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中美大都会人寿重庆分公司因为向银邮代理机构支付的代理手续费未附加盖银邮代理机构公章(或财务章、业务章)的业务清单,各处以违约金2000元的处罚。
实际上,此次检查前,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还通过行业自律公约对部分产品手续费率做了调整。
调整后,5年期普通型及分红型两全寿险趸缴产品代理手续费率不得超过趸缴保费的3.0%;10年期普通型及分红型两全寿险趸缴产品代理手续费率不得超过趸缴保费的3.5%;万能型人身保险趸交产品代理手续费率不得超过3.0%。
        而2006年10月版的旧《公约》则显示,普通型及分红型两全寿险趸缴产品:5年期及以下产品不得超过趸缴保费的2.5%;5-10年期产品为2.5%-3%;10年期及以上产品不得超过3%。也就是说,5年期和10年期产品手续费分别提高了约0.5%。
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做出如此调整可谓无奈。
记者得到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在当地保险协会出台旧《公约》后,“代理手续费标准的执行遇到了来自银行方面的阻力,由于手续费标准问题,部分银行拒绝签署新的代理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邮代理业务的合规、有序开展。”
另类“一对一”
        即使对保险公司进行处罚,或“被迫”提高手续费迎合银行的要求,也都难以解决银保合作根本问题。保险公司如何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处罚的“榜单”上,中新大东方是少数并未上榜的公司之一。
        中新大东方在银保上采取“一对一”策略,即其只与一家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合作,而重庆市商业银行也只销售中新大东方的保险产品。
2006年8月,中新大东方与重庆市商业银行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产品代理销售、产品研发、理财规划、市场拓展、客户及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其后,中新大东方保险推出长江安宁两全保险A款等产品。
中新大东方总经理陈建材称,其股东大东方保险在新加坡与华侨银行就是采取的这种“一对一”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改变一对多、多对多的不对等关系。”
但这只是一个另类的答案。
        中新大东方与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合作有其特殊性,双方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地政府推动的结果,中新大东方是当地第一家本地保险公司,而重庆市商业银行则由当地政府控股。
此外,“一对一”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重庆国邦保险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瑞清认为,这种模式把双方都束缚起来了,保险公司失去了与更多银行合作的机会,银行亦然。就重庆市商业银行本身而言,还只是一个区域性银行,网点并不多;银保合作本身也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名气进行销售的过程,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名气显然很难与其他全国性银行相比。
        从保费规模看,截至2007年6月,重庆市商业银行仅为中新大东方销售分红业务163万元、普通寿险23万元、万能险9万元。陈建材也曾称,中新大东方这种模式是一种尝试,以后不排除进行策略上的调整。
中新大东方一高管介绍,大东方保险是华侨银行的附属孙公司。华侨银行持有大东方控股49%的股权,而大东方控股又是大东方保险的控股公司。
这种以资本纽带为基础建立的合作关系也被业内所认同。
中国人寿已入股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并有意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则有意成立自己的寿险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8-04 | 谢国忠:金融危机最有可能在华尔街爆发,股票和不动产市场面临深度调整 流动性泡沫,2008爆裂?
《财经》网络版   [2007-08-03]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言,正在破灭中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暗示着目前的全球流动性泡沫很可能会2008年破灭,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言,正在破灭中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暗示着目前的全球流动性泡沫很可能会2008年破灭,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


  【背景】最近,华尔街著名投行贝尔斯登将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清盘,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又进而引发了美国股市剧烈动荡。业界正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会遭到何等程度的影响?流动性泡沫还将持续多久?
  专家认为,衍生品的繁荣对保持资金的低成本至关重要,这又驱动了信贷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流动性泛滥。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市场资产多元化需求的驱动。持有公司债的投资者可以在不买卖其债券的情况下,利用衍生品对冲债券无法兑付的风险。关于不良债券的期权市场迅速膨胀,而整个债券衍生品市场理论上已达到400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全球GDP的七倍,或全球所有债券价值的三倍。这相当于每张债券平均被重新买卖了三次。专家认为,无论风险是在表面上还是在实际上被对冲了,这些衍生品都刺激了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并在总体上降低了市场的风险溢价。另有数据显示,金融衍生品去年交易量达到了 412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0倍。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言,下一次金融危机最有可能会在华尔街爆发,特别是金融衍生品泡沫可能破灭。与房地产业、新兴市场和息差交易相比,巨幅增长的债券衍生品才是今天流动性泡沫问题的核心。这一市场的总和已经相当于世界 GDP的7倍。借贷成本因此被人为降低,借贷需求也由此膨胀,成为今天流动性问题的关键。如果这一泡沫破灭,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从而触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如果全球通货膨胀加速,将迫使各国央行以更快的速度升息。当银根紧缩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流动性不足就会成为泡沫破裂的导火索。正在破灭中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暗示着目前的全球流动性泡沫很可能会在2008年终结,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流动性水平应当由央行决定。当利率低时,市场需求更多的货币,反之亦然。衍生品的繁荣在央行没有行动的情况下,推低了利率水平,其效应与央行降息是一样的。资金价格不断降低,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架空了央行的货币政策。不知不觉间,各国央行让一个巨大的信贷泡沫控制了全球经济。
  谈到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他认为,其风险主要在宏观层面。如果宏观条件恶化,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就会一起变成坏账。此时,即使投资者拥有像贝尔斯登这两家基金那样的最优先级的资产支持证券,也会像其他投资者一样蚀本。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只基金会变得一文不值。
  他认为,次级抵押贷款泡沫破裂之后,下一个遭殃的是美国公司债市场。最近,这个市场中的消息并不乐观。很多银行已经承诺,要为一些已经宣布的交易发行债券。有时,这变成一种自拉自唱的交易,即如果市场不买的话,银行自己会买下这些债券。不幸的是,市场正在对这些债券失去兴趣,而很多银行手中还大量持有这些债券,如果真的在市场中交易的话,它们大概要损失30%的价值。这些债券价值的总和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这就是华尔街投行的股票只有九倍2007年预期市盈率的原因。这种低估值反映了市场对金融危机的预期。  
  联储能大幅减息以缓冲融资成本的上涨么?谢国忠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美国正面临着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胀年率已经超过6%。美元的疲软也会加剧通胀压力,联储的政策空间并不大。而且这是债市从不正常向正常回归的过程,联储也不应该阻止。但是,这种回归的一个副产品可能是经济的衰退。
  他总结说,如果美国经济在2008年因资金价格上涨而陷入衰退,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大宗商品市场的牛市会为此终结。尽管中国占了大宗商品需求增量中的大部分,美国需求在总量中的份额依然更大。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的牛市,将随着美国的衰退而结束。经济衰退将大幅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而庞大的不断增长的美国贸易赤字支持了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动性泡沫,这些国家的贸易盈余又支撑了它们的货币增长和资产价格。美国经济的衰退等于釜底抽薪。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和不动产在2008年也将面临深幅调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次级按揭危机 最高损失可达5000亿美元2007年08月05日08:34 [我来说两句(1)]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邢莉云   13463.33点!

  美国东部时间8月2日下午4时,道琼斯指数红盘收市,比前日上涨逾100点,连续两日的上涨行情稍稍缓和了市场面的紧张。由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这场危局,让道指在过去一周里备受煎熬——7月26日跌312点;7月27日跌208点;7月31日跌146.32点,收于13211.99点。




  但震荡波并未中止于此。8月2日,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Accredited Home Lenders坦言随时会破产,而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亦告知因投资与次按有关债务抵押债券(CDO)有可能造成最高达23亿美元的损失;而此前,专营业借贷业务的德国产业投资银行(IKB)宣称因投资与美国次级债相关产品失利,将无法达到全年盈利目标,同样是在8月2日,德国财长史坦布律克(Peer Stearns)与3大银行体系(国营银行、私营银行和合作银行)代表商议决定成立35亿欧元救亡基金,包括德意志银行等私人银行及合作银行,将共同承担15%,其余款项由国营银行承担。

  "次级按揭问题可能会导致2007年美国GDP下降0.5到1个百分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如是说,2006年美国全年GDP增长为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及其引发的融资环境紧缩可能会危及美国2008年经济复苏前景。

  而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则认为,"市场处于潜在的风险已经很久了,现在正在处于调整期,看起来需要花一段时间。"

  30余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停业

  此次危局始自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

  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因现金流断裂于今年3月13日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半月之后,囿于逾84亿美元的流动性债务和华尔街放弃对其希望,新世纪正式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此后,犹如多米诺骨牌,一个个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接连倒下。

  截至目前,美国已有30余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停业,而那些上市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股价则几乎是直线下跌,设有次级抵押贷款部门的银行的股价也在不断走低。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这种不景气持续下去,还可能导致100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关闭。

  除了与新世纪相似的经营次级房贷业务的机构将被迫停止业务或倒闭,次级债危局也波及那些持有次级抵押贷款(包括证券化的)资产公司,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大型银行与保险公司。

  据花旗集团分析师估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价格的下跌已使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ederal Home Loan Mortage Corporation, Freddie Mac)所持此类证券的价值缩水了47亿美元。目前,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持有约1240亿美元由其他公司发售并由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打包债券;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则持有约580亿美元的此类债券。

  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主要是向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First American Loan Performance发布的报告显示,2001年全美25%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给了那些只提供很少量收入证明或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收入证明的借款人,但2006年,这个比例已升至45%。

  更令人惊愕的是,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

  "2006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有30%可能无法及时还贷,即美国全国有大约220万人可能因为无力还贷而失去住房。"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MBA)在披露的调查报告中如此表示。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梅建平教授表示,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形式本身是好的,"只是走过了头,我们所做的是借鉴这种好的产品,然后控制好风险。"

  次级按揭危机对于中国地产金融的借鉴意义,梅建平认为,"一定要监控好风险,第一要全面了解市场,要知道房地产市场是有涨有跌的;其次应选择一个适当的头期款,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第三要避免虚假按揭、骗贷情况的发生;第四要建立类似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等二级市场来帮银行转嫁风险。"

  3000亿美元坏账?

  风险不断弥散的同时,对这轮次级按揭危局引发损失成本的考量也渐成各方热议的焦点。

  "流动性降低、信用评级不受信任,增加了对全球信用市场的冲击。"雷曼兄弟经济学家米歇尔(Michelle Mey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次级按揭影响。此前雷曼发布研究报告称,今后两年美国抵押贷款坏账总额将达到2250亿美元,如果房价继续下跌,这一数字将增加到3000亿。

  另外一些市场人士则估计得更为严重,在他们看来,目前暴露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次级按揭引发的直接损失可能高达3000亿到5000亿美元,间接影响则可能蔓延到整个房地产业,导致全美房价重估,而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则直言,"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像当年的互联网,对资产泡沫已比当年大了许多的美国来说,它就是那根刺破泡沫的针"。

  但作为美国货币政策执牛耳者,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显然不赞同上述观点。7月中旬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年中经济评估听证会上,伯南克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造成的损失,估计在500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志武也表示次级按揭问题是局部现象,"我还是看好美国经济的,美国的失业率很低失业率低于5%,通胀保持在2%,新的就业机会不少,只要收入不下降,个人收入是在上升的,这样对大多数按揭贷款的人来说还是可以偿还债务的,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陈志武分析认为,由于担心风险过度集中,银行会将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处理给中介机构,赚取利差。

  "比如银行、信贷机构做信贷,他们一般当天贷出100万,当天就把这100万的贷款卖给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F),F再把它卖给G公司,G公司再把这些资产打成包,形成一个投资组合,分成股份,把股份向证券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一些大学退休金公司会兜售。"

  "这样卖出去主要作用是为二级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本身是安全的,没有结构性问题的。"陈志武如是说。

  但在陈志武看来,次级按揭问题会对美国信贷市场、流动性和资本有影响。

  "比如它会使得PE融到的钱变少了,花一点资本成本可借到很多钱的日子已经不再有了,当然是相对于过去的规模来看,但是总数应该还不会是很小。"陈志武续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京报   2007-08-04
~~~~~~~~~~~~~~~~~~~~~~~~~~~~~~~~~~~~~~~~~~~~~~~~
云南10余保险公司遭遇退保潮
该省建设厅要求建筑单位只能在三家公司投保建工险;据称其年抽代理服务费超千万
  据新华社电  最近,云南许多建筑企业向购买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公司打电话、发信函,要求“尽快退保”,因为他们不得不去云南省建设厅“指定”的三家保险公司重新投保,否则他们将拿不到当地建设部门颁发的建筑施工许可证。当地多家保险公司批评该省建设厅做法是明目张胆的行政垄断与巧取豪夺。
  建筑单位纷纷退保重投
  昆明三建建设集团公司日前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营销二部写了一封信函,要求在中国人寿购买的30万元建工险“退保”,转而投向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健康三家保险公司中的任何一家。昆明三建一位联络人解释说,如果不撤,我们就不可能在建设局拿到建筑施工许可证,我们承包的房地产项目根本没办法开工。
  相同案例仍然不断。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云南分公司前往云南省建设厅安监站办理安全备案时未获通过,原因是他们的保险不在上述三家保险公司购买的;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提出退保,否则公司承接的一个上千万元的项目将搁浅……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太平洋、平安和人保健康之外,云南市场上其余10余家开展建工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近期都遭遇了退保请求;当地一些建筑企业退保“照会”说:根据省厅通知,今后将不再合作。
  建设厅指定三家投保公司
  2006年12月,云南省建设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建筑企业必须购买建工险,在随后的补充通知中,明确指出全省的建工险由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和人保健康三家保险公司具体操作。
  云南省建设厅安全监督管理站负责人张明介绍,建设厅在内蒙古、陕西取经之后决心在云南实施此做法。去年底,云南省建设厅针对建工险的承办进行招标,结果上述三家保险公司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竞标成功。“三家公司都带来了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服务的一揽子计划,这非常有利于推动整个云南省建筑行业步入安全生产的轨道。”张明说。
  据称保费上涨四成
  然而,其他保险公司对此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这是明目张胆的行政垄断!”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团险部负责人马劲松认为,建设厅完全无视保险业的市场规则。据马劲松分析,云南省建设厅将从这三家保险公司抽取20%-30%的代理服务费用,全省每年的建工险保额最少5000万元,建设厅将从中抽走 1000万-1500万元。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一位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新华人寿投入的建工险只有45000元,退出后在太平洋人寿的保费却多达7万多元,“他们制订了价格标准,保费上涨了40%。”马劲松透露,今年以来,全省各大保险公司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相关人士也对此做法合法性表示质疑。
  对此,中国保险监管委员会云南监管局人身保险监管处处长樊青认为,此做法与《保险法》及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国十条”等均有抵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监会实施新规:保险公司须足额提存资本保证金2007年08月08日03:20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保监会日前制定颁布了《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加强对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的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应遵循“足额、安全、稳定”的原则提存资本保证金。《办法》还就资本保证金存放银行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为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的管理,中国保监会日前正式下发了《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不仅对保证金存放银行的范围有所扩大,还拉长了保证金存款的期限,拓宽了其存款种类,并加强了监管。

  《办法》已自8月2日起正式实施。实施后,保监会2005年颁布的《关于保险公司提存资本保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废止。

  存款银行扩大至全国性中资银行

  《办法》首先引人注意的一点,是给予保险公司在选择保证金存放银行方面更大的自由权。根据规定,原则上只要注册资本金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的全国性中资银行,均可成为保险公司的选择对象。而据2005年颁布的《关于保险公司提存资本保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只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光大、中信和民生等9家指定银行有此资格。

  此举实际上是将保证金存款银行的范围扩大。数据显示,仅以上市银行为例,拥有全国性牌照的银行除深发展因注册资本不足20亿元不能满足条件外,一些未在上述指定范围内的银行如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据注册资本要求均可入选。

  不过注册资本并非唯一要求。除此之外,存放银行还需满足上年末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符合银行业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与保险公司不具有关联方关系,最近两年无重大违法违规纪录等规定。

  存款期限延长至不得短于一年

  《办法》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将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存款存期从原来的不得短于6个月延长至不得短于一年。

  根据《办法》规定,在满足上述期限要求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可以如下四种形式存放资本保证金: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存款协议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提前支取时银行保证本金的外币结构性存款以及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形式。

  据据2005年颁布的《关于保险公司提存资本保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保证金以定期存款和保本的结构性存款存放时,期限只要求不短于6个月。不仅如此,《办法》还首度在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和外币结构性存款之外,增加一条抽象性条款,为保险公司日后经保监会批准以新的渠道存放设置了法律通道。

  发生汇率损失时应及时补存

  《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应密切关注外币资本保证金存款的汇率波动。因汇率波动造成资本保证金总额(折合人民币)连续二十个工作日低于法定要求的保险公司,应自下一个工作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按照《办法》的规定补存资本保证金并履行备案手续,不需要事先得到中国保监会批准。

  对于外币保证金账户,《办法》除了重申专户储存的原则外,同时规定在一家存放银行就单一币种只能开立一个资本保证金存款专用账户。该账户内只能存放资本保证金,且每笔资本保证金存款的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或等额外币)。

  保险控股和集团公司同样适用

  《办法》同时对该办法的适用主体进行了明确,规定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控股公司和保险集团公司资本保证金的管理,也需适用本办法。此前的有关通知均未对此做出规定。

  所谓资本保证金,是指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后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20%提取的,除保险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的资金。《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应遵循“足额、安全、稳定”的原则提存资本保证金。

  当发生变更保证金存款性质,提前支取或到期支取(到期后在原存放银行续存除外),转存其他银行,清算时使用资本保证金偿还债务,注册资本(营运资金)减少时,部分支取资本保证金,其他动用和处置资本保证金的行为等情形时,均需事先得到中国保监会的批准。

  影响分析

  新规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保监会近日出台的《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或将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在存款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和资金回报率水平,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天项投顾首席金融分析师石磊向记者表示,作为国家控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有效手段,保险公司的资本保证金系通过控制一部分实有资本来保证保险公司的变现资金数量,从而为被保险人的利益来提供最后保障。由于其仅用于公司解散或清算时清偿债务,且数量固定不随承保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足额、安全和稳定”运行就显得格外重要。

  以上述保证金存放的结构性存款为例,《办法》之所以延续2005年通知的规定,只允许投资银行保本的结构性存款,即是出于安全和稳定的考虑。因为这些均需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中进行认可和披露。

  招商证券研究员罗毅对记者分析,由于上述调整事实上扩大了存放银行的范围,也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在上述存款市场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可以选择能给他最大回报率的银行来做保证金存款。

  罗毅还认为,将保证金存款从原来的不得短于6个月延长至不得短于一年,也反映了监管机构力促保险公司提高上述资金收益率的意图。由于此前央行发布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为保险公司短期资金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保险公司不会在将保证金存款存放更长期限时面临流动性压力。

  石磊进而向记者分析指出,由于今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股市对居民储蓄资金的分流,尽管一些大行资金仍比较宽裕,但一些股份制银行已初步面临资金短缺压力,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将会重新增加对银行的吸引力。扩大资本金存放银行的范围,或对保险公司的资本保证金收益有所提升。

  对银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本报记者 谢晓冬

  受访专家认为,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办法的调整对银行业影响不会太大。

  招商证券研究员罗毅向记者表示,由于此次调整并不涉及保证金提取比例的变化,仍为注册资本的20%,在存量层面并不会增加银行业的负债规模。此外,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资本保证金由于其计算基数是注册资本,因此,其数值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保证金不同于保费,其规模较小。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尚缺乏从注册资本角度的统计数字,但以国内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来看,其注册资本为284亿元,以20%的保证金来计算,约为57亿元,因此,政策调整涉及的保险业总体保证金规模并不会很高。

  此外,由于保证金及其收益只能用于清算时偿付债务用途,其运用以足额、安全为首要原则,因此尽管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选择,但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从出于与合作对象关系的考虑,并不会轻易进行更换。

  不过随着央行多次上调准备金率以及股市对于资金的分流,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的资本保证金或许会成为一些资金比较紧张的中小银行争夺对象。届时,该类银行可能将因此增加负债成本,从而对其经营带来些许负面影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8-07 | 中国CPI不可比拟美国CPI   
尽管从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07年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GDP增长11.9%,6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4%,还是房地产投资增长为28.5%,这些数据都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过热之中。但是也有人一直在说,由于6月份的CPI上涨,或今年以来CPI上涨,核心因素分别来源于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这两类价格同比上涨达7.6%和3.94%,对CPI上涨的贡献分别为78.5%和17.81%。特别食品价格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他制品上涨20.7%。考虑食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上涨持续和前期的翘尾因素以及其他结构性因素,当前CPI的增长不足成为政府启动新一轮宏观经济紧缩的理由。

其实,国内经济过热的程度根本就不需要更多争论事情。安邦经济分析表明,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实质增长速度,达到了令人炫目的11.9%。如果我们再把当季的CPI当成通货膨胀率对这一实质增长速度进行调整,那GDP的名义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16.3%。如果我们直接用现价统计的GDP总额来计算,2007年上半年,中国的GDP有106768亿元,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GDP有914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速度高达16.8%。这样的名义增长速度,基本与2004年相当,并开始接近1992-1996年中国发生恶性通胀时的名义增长水平。也就是说,当前国内经济不仅是过热,而是已经接近全面过热。但是,当前的经济过热,为什么政府与学界对此争论甚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CPI的理解上。

一般来说,CPI指数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居民的消费品及服务的平均变化值。它是通过一个十分复杂的指标体系来测算。对于这个指标,尽管目前各国都是根据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确立,但是由于当时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消费模式及水平、各国的文化传统等不一样,尽管各国使用的是同样的概念体系,但实际上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人说认为,目前国内CPI上涨较快,就在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如果中国用发达市场经济中核心CPI(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成本的CPI)的来看,那么目前中国的CPI基本上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如果以核心CPI来看中国物价指数问题,目前中国的核心CPI变化应该是很平稳的,因为这次CPI上涨也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结果。但是,这些人是否想过,中国CPI指数体系与发达市场体系下的CPI体系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用两个内涵不相同的东西来类比,其实际意义自然失去其意义。

比如说,在CPI体系中,美国食品类及能源类所占权数比重仅有18.6%,而且中国这两类消费品所占权数估计可达36%以上。如果中国使用美国核心CPI概念,那么中国的CPI也就得去掉近一半的内容了。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因素不说,中国核心CPI指数的意义自然要弱化。更何况,尽管食品与能源在居民的生活中通货膨胀率的测算随时间变化的差别性不大,它们是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如果把它们删除掉来得出关于通货膨胀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的中长期结论应该是很危险的。如果再对中国与美国的CPI内容及体系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差别很大,而且根本就没有在同一个平台上。

目前,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即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若干个具体项目,总共有300多项。其构成权重分别是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

在此,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CPI指数的分类与权重构成。美国的CPI是指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而这些商品与服务又分为8个主要类别及不同的权重。如住宅(42.1%)、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

从以上的分类来看,两国CPI各大类所包括的商品与服务差异性不会太大,但是实际上有区别。而且更大的区别的是不同类消费商品与服务的权重构成。如美国CPI权重最大的住宅及交通运输,其比重达59%,但中国这两类商品及服务的权重仅为23%,两者所占的比重仅及美国的38%;而中国CPI中权重最大两类是食品与娱乐,其权重达到48%,但是在美国这两类商品及服务的权重只有21.2%。

还有,中国的CPI商品及服务的权重确定、修正是不透明、不清楚的及获取样本过小。而美国的CPI商品及服务的权重是通过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在早两年买了哪些东西而确定的。这些权数每两年要修正一次,以使得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消费偏好相符合。比如说,美国2007年1月的CPI中各个类别的权数就反映了2004年和2005年两年中美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或模式。

正因为美国的CPI指数体系与中国CPI指数体系的差异性,如果仅是用美国CPI指数体系的表面形式或概念体系来讨论中国经济问题,其不仅容易误导民众、企业及政府,也会漏洞百出。比如,为什么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会出现所谓的“高增长、低通胀”?但是现实并非如概念所描述的那样好,比如房价快速上涨、居民对物价上涨感觉与政府公布的数据背离、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比不上政府公布数字的增长、长期的低利息政策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CPI指数的质数不高及非科学,在于中国的CPI指数没有真实地反映居民消费行为及模式的变化。用这样一个远离现实的CPI指数体系是无法说明中国经济现实的。所以,我比较赞同国内有人提出“中国式通货膨胀”(即用严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先是推高资产价格,然后推高基本生活品价格的飞涨,最后引起国内各种物品价格全面上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实际情况。可以说,如果用“中国式通货膨胀”来解释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那么中国经济生活许多感觉不可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当前中国的经济过热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呢?他基本上是用完全背离中国居民实际消费行为及模式的CPI指数体系来解说与说明,而这种解说与说明只能是越解释离中国实际情况越远,而“中国式的通货膨胀”不仅有它的实现性也有它内在特点与规律性。站在“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国内那种“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也就结束了。这才是我们观察中国当前经济问题的基本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9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证券报  2007-08-08
~~~~~~~~~~~~~~~~~~~~~~~~~~~~~~~~~~~~~~~~~~~~~~~~
六月股市震荡 寿险上半年首现“双增”
  保险公司目前纷纷推出投连险
  记者根据保监会昨日披露的1至6月保险业数据分析发现,6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77.21亿元,环比增长32.98%,比去年同期增长12.17%,是今年除三月份外第二次出现同比环比“双增”。按险种来看,财险、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基本实现同比和环比全面上涨,保险市场全面回暖。
  前五月保险市场遭遇红火股市分流资金后保费收入下跌。然而颇具意味的是,这次与6月份保险市场暖意洋洋相对应的,却是“5•30”以后一个多月股市的剧烈震荡和投资者的一片恐慌。
  寿险首次同比环比“双增”
  从各险种来看,除健康险微降,都实现了同比和环比增长,同比来看,财险、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分别增长19.38%、10.15%、11.94%、- 2.13%;环比来看,四大类别分别增长45.60%、25.16%、30.14%、54.83%,一举扭转了下跌的颓势,基本与一月份的保费收入持平,除寿险仍略小于一月份保费收入外,财险、意外险、健康险都大于一月份保费收入。
  作为保险业中的大头,寿险业一直是考察保险市场变化的重点对象。对于寿险来说,6月份在上半年意义非凡,因为寿险在本月首次实现同比和环比双增长。而前五月则出现同比涨或环比涨的单边上涨现象。6月份,寿险保费收入达到394.36亿元,已经逼近今年1月份416.86亿元的高点。
  发达城市地区增幅较小
  从统计中全国36个城市地区来看,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发达城市地区环比增幅普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寿险为例,全国平均增幅为25.16%,而北京增幅为10.46%,上海为15.50%,江苏为15.43%,深圳为8.55%,大连为7.30%。与之相对应的是中西部地区增幅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山西增幅为47.40%,江西为30.37%,湖北为48.25%,贵州为55.12%,云南为39.15%,甘肃为45.37%。虽然大部分城市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少数发达城市地区在保费收入总额中占比较大,所以有效拉低了全国平均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教授郝演苏对上海证券报表示,肯定会出现这种地区差异现象,因为发达地区投资者心态较为稳定,多数股市投资者是老股民,受到股市震荡后不会像新入市投资者一样仓皇离场,因此,资金也不会马上流入到其他投资品种,保险产品销售所得的保费收入增长较小也是可以理解的。
  受益于股市震荡
  “毫无疑问,这是受益于股市震荡”,郝演苏教授毫不犹豫地向上海证券报表示,“股市6月份的剧烈震荡让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投连结构产品上,这就像投资于基金一样保险。”
  而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数据,6月份A股新增开户数为363.01万户,而1至5月平均开户数就是424.4万户,比五月份560.05万户的开户数下降35.18%。
  “当然,其他原因也有”,他说,“市场对于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提高和保险资金‘出海’的预期也使投连险与分红类产品在市场上相当畅销,比如,通过对国寿数据的分析就可以看得出来分红类产品的保费收入增长加快”。
  六月份保险存款重现升势
  与五月份保险银行存款大额缩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六月底保险业银行存款达到7536.98亿元,比五月份增加539.68亿元,接近四月末7588.97亿元的高点。此前,五月份银行存款环比减少了591.67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系郝演苏教授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在六月份以前很少能把股权投资20%这个上限用到顶,所以,保险公司投入股市资金的机动性很强。他分析,五月份减少的银行存款大部分可能由于保险公司股权投资。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我国保险公司在投资资产配置上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等几种,其中债券占主要地位,而且在不断上升。五月份的投资在债券投资上可能会有略为上升,当然,主要还是在股权投资上,五月份,受股市火热的行情影响,保险公司新增投资的大部分可能流入股市,总体来看大约有四百亿资金能够流入资本市场。
  对于六月份银行存款增加的539.68亿元,某知名证券分析师认为,六月底保险业股权类投资达到19.47%,因此,六月份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减持的空间,而债券投资也不会减少,因此存款增加主要由于保费收入增加。
  数据显示,6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77.21亿元,环比增长32.98%,比去年同期增长12.17%。
  上半年保险行业单月新增数据
  单位:万元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原保险保费收入        6772074        5092429        5673275        7793884        5037581        6813856.19
1、财产险        2215310        1521525        1954669        1909538        1063261        2176304.51
2、人身险        4556764        3570904        3718606        5884346        3974320        4637551.68
(1)寿险        3943607        3150966        3264076        5290124        3686842        4168752.13
(2)健康险        417963.2        269946.7        286342.3        382612.5        207648.4        319641.53
(3)人身意外伤害险        195193.5        149991.3        168187.4        211609.3        79829.54        149158.02
原保险赔付支出        1705867        1325577        1582561        2403510        2255968        2298860.74
银行存款        5396846        -5916740        12449140        1341593        4883266        57215705.89
投资        4608730        4136718        5632427        6847911        2749898        131409361.48
资产总额        10763100        -138487        18441429        6310567        8421572        209670787.7
  ■公司观察
  国寿平安上半年保费增速下滑
  先于中报一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上半年保费成绩单日前出炉。受累加息及资本市场挤出效应等大环境因素,两家保险巨头第二季度保费收入较一季度相比,表现不尽如人意。
  细究两大保险股保费增速下滑原因,各有侧重。受产品集中到期给付拖累,国寿6月保费同比下降8%;而平安前6月总保费增速较前5月增速略有下降,主要因平安旗下产险业务增速下滑所致。
  国寿:单季给付超去年总和
  中国人寿2007 上半年累计保费收入121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然而,从今年3 月开始,中国人寿的单月保费增长速度开始下降,5 月份首次出现下降,6 月份保费同比下滑8%,是2005 年9 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
  导致中国人寿保费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集中给付出现高峰。以“国寿鸿泰保险”和“国寿鸿瑞保险”两款产品为主的给付高峰的到来,致使中国人寿今年第一季度创纪录赔付384亿元,已超过其2006年的总和。这令占据国内寿险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人寿顿时“黯然神伤”。
  国泰君安研究所金融分析师伍永刚分析说,中国人寿部分产品给付高峰的到来,导致该部分期缴保费收入终止,即使在新保费不变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也会减少。“不过,因为到期给付而导致保费下降的部分,其内含价值已经实现,不属于新增保费,对公司内含价值的影响不大。”
  此轮加息和减税使得保险产品的定价遭受更大的压力。国泰君安(香港)保险分析师罗景对记者表示,中国人寿的传统产品占比较高,此次加息减税后,国寿的传统产品销售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国寿的短期策略是以投连险应对,预计投连险产品的销售将部分抵消传统产品的下滑。
  另外,上半年股票市场对其他资金渠道的挤出效应也较为明显。虽然6 月份的市场调整对这种挤出效应有所弱化,但挤出的资金也不会立即流入保险市场。对于中国人寿而言,由于没有投连产品,这一影响较为突出。
  分析人士预计,中国人寿保费增长速度的下降在下半年将有所逆转,全年的增速仍可维持在10%以上。“中国人寿的产品结构在进一步的调整中,近期已推出投连险,这将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资本市场的挤出效应。”
  平安:受资本挤出效应影响小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平安健康险及平安养老险的上半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约为422.18亿元、115.16亿、34 万元及3000 万元。平安总保费当年累计前6月增速较前5月增速略有下降,由前5 月的18.42%下降到前6 月的16.54%。
  伍永刚对此表示,平安总保费前6月增速下滑和前5月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前5月增速由前4月增速的26.15%下滑到18.42%,主要原因在于2006 年5 月份保费统计口径的变化导致基数偏大。而前6 月总保费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产险增速下滑。
  因与国寿产品结构的不同,平安总保费受加息和资本市场挤出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罗景分析说,以万能险和分红险(占平安2006年寿险保费的61%)为主打产品的中国平安对加息的敏感性稍低,其6月份寿险保费收入受益于A股市场调整导致资金回流,反而同比增12.5%,与中国人寿形成强烈反差。
  “另外,平安注重新产品开发,7 月1 日平安人寿就推出了11 款新产品,再加上平安不断推出保险理财新品(各种分红险),增大了保险品种的吸引力。”据了解,平安的新款投连险已经报送保监会审批,预计近期将会获批并上市销售,这将成为平安保费增长的又一动力来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9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竞争对手

证券时报         2007-08-08
~~~~~~~~~~~~~~~~~~~~~~~~~~~~~~~~~~~~~~~~~~~~~~~~
多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分公司        
本报讯多家保险公司筹建分公司的申请日前获批。其中,国寿财险筹建浙江省分公司、合众人寿筹建宁夏分公司、中银保险筹建湖南分公司、阳光财险筹建甘肃省分公司、华夏人寿筹建陕西分公司和嘉禾人寿筹建湖北分公司的申请,全部获批。保监会批复称,所有保险公司分公司筹建期最长为6个月,筹建期间不得开展保险业务。筹建期满未达到开业标准者,如无特殊原因,视为放弃筹建。
▲Top

扬子晚报         2007-08-07
~~~~~~~~~~~~~~~~~~~~~~~~~~~~~~~~~~~~~~~~~~~~~~~~
南通“洋保险”数目直逼中资        
  本报讯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昨日信诚人寿南通营销服务部正式挂牌营业,这已是入驻当地的第6家“洋保险”,据悉年底前还有两家要进入,而目前南通的中资保险加起来是11家左右。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洋保险”进军南通的步伐直逼发展了多年的中资保险。
  据了解,信诚之前进入的海康、光大永明等5家“洋保险”,大多是近一两年才在江苏开业的新公司,其中有的甚至把南通作为南京之外首个分支机构设置地。“洋保险”为何纷纷青睐南通?业内人士介绍,一方面,扬州、南通等苏中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快,存在巨大寿险发展潜力,“洋保险”要赶紧“抢山头”——比如南通作为国内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素有“北上海”之称,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在苏州、无锡、南京之后,位列全省第4位,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8元,百姓“钱袋子”比较充足。
另一方面,居民生活富裕了,对保险也提出服务要更到位的需求。而“洋保险”们各自有着国际化的背景,经验相对丰富。以信诚人寿为例,有50%的“英国血统”,外资方英国保诚具有百余年的历史。记者了解到,刚到南通,该公司就推广起了通俗保单,让保险条款不再像“天书”——曾经有市民不敢买保险,就是因为保险合同看不懂,理赔时容易扯皮。对此该公司人士介绍,在他们的一些合同里,“您”是指客户,“我”指的是保险公司。“您”和“我”的责权利更加明确;签订合同后,公司会附送一张光碟。光碟里用卡通形式告诉客户,“您”拥有哪些权利,要注意哪些事项,使原来枯燥的条款变得生动活泼。另外,“洋保险”倡导的顾问式营销,也适应了富足地区居民的理财需要。
▲Top

信息日报         2007-08-08
~~~~~~~~~~~~~~~~~~~~~~~~~~~~~~~~~~~~~~~~~~~~~~~~
合众人寿筹建江西分公司        
本报南昌讯记者李姝报道:7日记者获悉,经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正式筹建,江西保险市场再添新军。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十大寿险公司之一,成立于2005年2月。2006年11月,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意大利欧利盛金融集团以每股6.5元的价格购入合众人寿19.9%的股份,成为合众人寿第二大股东。
合众人寿已在全国开设了12家分公司,2007年保费规模位列全国第八。
▲Top

半岛晨报 2007-08-07
~~~~~~~~~~~~~~~~~~~~~~~~~~~~~~~~~~~~~~~~~~~~~~~~
首创安泰 两款重疾险全新上市        
首创安泰人寿日前推出了完全符合新《规范》的两款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首创安泰附加定期重大疾病保险”(英文代码DDR)和“首创安泰一生关爱重疾养老计划”(英文代码CIB),并均提供超过40种重疾的保障,于昨日同时上市销售。其中,DDR是一款附加重疾险,可以附加在绝大多数首创安泰人寿正在销售的寿险主约上购买,搭配灵活,保费低廉。老客户则可以在寿险主约产品的保单周年日附加DDR,而CIB则是一款重疾养老计划,由首创安泰一生关爱两全保险和首创安泰附加一生关爱定期重大疾病保险组合而成,提供“养老+重疾”的双重保障。两款产品还对某些特定重疾提供120%保额的保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日报(台湾)>两岸金融A6王茂臻╱综合报导2007-08-09
~~~~~~~~~~~~~~~~~~~~~~~~~~~~~~~~~~~~~~~~~~~~~~~~
入股保险业最高20%中外资企业持股至少三年不得转让
  大陆保监会昨(8)日公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度明确列出参股保险公司的各项条件,规定参股大陆保险公司的中、外资企业必须至少持股三年且不得转让,除了保险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持股大陆保险公司的股权最高不得超过20%。
  新华网报导,保监会昨天公布上述草案向外界征求意见,期限到9月8日。新法针对外资持股25%以下的中资保险公司增减资本、变更股东、股权质押等行为作出规定,目的要规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保持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
  「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规定,大陆境内企业法人与境外金融机构和经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人,可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投资人向保险公司所投资金应为自有合法资金,禁止投资人用银行贷款向保险公司投资,禁止用实物、智慧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征求意见稿规定,大陆境内企业法人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投资方需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成立三年以上,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获利等条件。
  对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大陆保险公司,办法强调应遵循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原则,相关资格条件包括最近一年的总资产不少于20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最近三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等。
  征求意见稿规定,除保监会批准的保险集团或保险公司外,单一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资保险公司,持有的股权不得超过同一保险公司股权总额的2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经济新闻        2007-08-09
~~~~~~~~~~~~~~~~~~~~~~~~~~~~~~~~~~~~~~~~~~~~~~~~
新华人寿银保业务领跑上海市场        
上半年,银保业务受到证券市场火爆的冲击,沪上银保实现保费收入41.1亿元,保费同比下降10.8%。但新华人寿依然领跑于同业,以7.03亿元保费居首。
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有关专业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与银保市场滑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商业银行对银保业务的重视和支持有了很大的改观。前几年都是保险公司找银行,而今年银行纷纷重视中间业务,把银保业务纳入考核体系,主动找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对银行来说,是中间业务中利润比较高的业务之一。通过双方合作,银行工作人员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培训,对保险产品营销能力明显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新华人寿银保业务领跑,得益于渠道建设和自身扎实的基础管理,得益于领先的培训体系和诚挚的客户服务。目前,新华人寿与沪上四大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上海银行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些经过多年来建立的合作关系为业务的整体推进奠定基础;在管理方面,新华人寿注重精细化和一体化,向管理要效益是公司一直追求的管理目标;给员工和银行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使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营销能力也是新华人寿坚持不懈的一项工作;另外,新华人寿的客户服务也是有口皆碑,已成为公司的一大品牌。
该专业人士表示,随着股市震荡幅度趋大,投连产品的风险也会趋大。保险产品最终要做到保险保障与收益并存,并以保障为主。据悉,今年新华人寿在银保业务中新增了万能险产品的销售,其万能险产品的收益率在同行业中最高,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6月份,万能险产品在银保业务中的占比达到约35%。
在欧洲、亚洲等发达国家,通过银行、邮政销售保险产品的比例均占到60%至70%。而国内的银保业务保费收入,只占整个寿险保费的约1/4。银保业务受证券市场冲击的局面不会持续,投资者都知道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合理配置的需要。保险产品也有多种选择,如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等,银保业务空间依然较大。在目前银保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强渠道建设,为市场复苏打下基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证券报        2007-08-09
~~~~~~~~~~~~~~~~~~~~~~~~~~~~~~~~~~~~~~~~~~~~~~~~
邮政集团金融控股平台浮现        
  邮政集团悄然加快了迈向多元化金融服务的步伐,布局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服务的构架初现。
  由中国邮政发起成立的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于近日获保监会批准筹建,同时,中邮集团进一步增持了中邮创业基金的股份至28%。
  积极挺进保险业务
  在邮储银行业务改革和推进的同时,邮政集团把眼光瞄向了保险业。
  中国邮政工作人员介绍,中邮人寿保险公司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职能定位上,公司将秉承邮政“普遍服务”的宗旨,充分利用邮政遍佈城乡的实物传递网、信息网、金融网等网络资源优势,以邮政代理保险业务8年来的发展经验为基础,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业务开展上,中邮人寿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人身保险业务,促进保险服务在广大城乡地区的普及,满足城乡地区的保险保障需求,形成具有邮政资源优势与特色的业务。
  对于即将开展的保险业务,邮政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初期会选择一些大众化的产品,同时积极向国内外先进保险机构学习,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公司将针对城乡市场的特点和区域情况有针对地研发特色产品,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也更好地巩固和服务广阔的城乡市场。
  这位人士还表示,营销团队的组建也是公司初期的重点工作,公司将围绕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拟定完善严格的方案。
  金融服务共享成为可能
  在基金业方面,邮政集团也加速了扩张步伐。
  近日,中国邮政通过增持中邮创业基金股份、邮储银行筹备代销中邮2号产品等方式彰显出其对基金业务的重视。
  不过,增持股份是迈向业务做大做强的第一步,邮政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在中邮基金方面,由于长安投资、中泰信用担保都是首创旗下的公司,所以只有持股超过51%才能真正具备绝对优势。在基金方面,邮政还需不断努力。
  多元化的金融平台为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虽然目前保险、银行、基金等业务在分头并进,但未来合作融合的趋势不会改变。邮储银行一位人士表示,就目前开办的基金、保险代销业务而言,集团完全可以利用平台优势,实现业务条线和流程的再造,如根据邮储网点的需求反馈至有关部门,积极研发适合城乡及二级市场的保险、基金、银行产品,然后再通过网点代销的方式实现供需双方的互动,集团内部金融服务的整合将会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
  快追还需慢行
  邮政集团长期开展金融服务的实践为其以后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经验,不过,由于目前的业务领域和人员水平限制,要想经营好这一综合平台,邮政集团还需下大力气。目前,邮储银行已经开始了地方分支机构的改革试点工作,并且在服务城乡金融市场上也有了明晰规定,这些都为其以后业务的深化有所帮助。
  相对于中信、平安这样服务城市经济的金融平台,邮储服务城乡的金融平台建设无疑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中央财大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的贴近程度是未来邮储金融平台建设中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综合化的金融平台不仅需要不断创新的业务,还需要开放式的学习,从目前邮政集团的现状来看,还需要很多功课要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经济新闻        2007-08-09
~~~~~~~~~~~~~~~~~~~~~~~~~~~~~~~~~~~~~~~~~~~~~~~~
首批直属营销员现身京沪人寿保代模式“悄然谋变”        
        就在国内保险代理人素质遭受诚信诟病、营销模式遭受业界质疑的时候,记者近日从上海北京两地的保险市场发现,占全国保险代理人将近40%、拥有60万保险销售大军的中国人寿正在低调进行直属寿险营销代理计划,目前这样一个计划已经招募近100名寿险规划师,其学历均为大学本科,其中60%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本地大学,并计划将用三年时间培训。
签约代理人低调现沪将接受全方位培训         
近日,记者从上海保险市场了解到,已经接受了近半年的国寿上海分公司直属部营销员开始走进市场,进行陌生拜访。而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群直属部寿险营销员与一般营销员并不一样,他们虽然身为普通的外勤,但是享受的是和内勤一样的福利待遇。其中一名营销员高恒淑称,人寿公司经过近三轮面试后才最终录用她,目前签了三年的合同,期间将会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据了解,这位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保险营销人员目前正在接受公司提供的各种培训,而记者也从该公司提供的一份直属部人员名单中发现,这些年轻的人员中很多都是来自上海本地大学,不乏复旦、交大、上海财大等著名学府,另外也有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甚至也有海归。
从专业基础知识到营销技巧,真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寿险规划师,中国人寿需要花三年时间去培养。中国人寿直属部副总经理李海宇告诉记者,150人的直属营销团队预计花费3000万人民币,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身上将花费20万元,而这群人能否在三年内为公司带来相当的回报,还无法预料,但是中国人寿准备打造一批真正能够代表公司形象和高素质年轻化的保险团队。
据介绍,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直属部招募人才主要是通过校园招聘和网络招聘,目前面临的困难是众多年轻人对保险、对从事保险行业怀抱的心理是茫然甚至抵触的。在采访中,李海宇坦承身上的压力巨大,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计划,他表示充满信心。
老销售模式面临诸多弊病         
记者了解到,自从1992年美国友邦进入国内保险市场,并带来了保险营销代理人制度;1995年开始,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所有寿险公司普遍采用这种营销模式,为国内寿险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也就像一把日后悬在寿险业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为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带来巨量增长的同时,也给寿险业埋下了今日整体行业形象遭诋毁的苦果。
一家寿险公司营销总监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开始对保险产生怀疑,因为购买到不合适的保险,得不到理赔,保险代理人不分对象的销售保险产品,让整个行业都遭受诚信危机。
现行的保险销售模式,保险公司将太高的保险佣金留给了保险代理人,却并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培养后备人才的成本,这也导致今天大多数的寿险公司只盲从于规模扩张,却不知道如何去培养人才,也不愿意花费成本去培养,以致保险行业“挖角成风”。
李海宇表示,虽然与全国150万的保险代理人基数相比,近100人的寿险公司直属营销部寿险规划师群体显得比例太小,但是中国人寿自身拥有60万保险代理人,因此中国人寿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考虑并采取渐进式的来改变外界对传统代理人的不良印象,而这样一个计划也将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直属营销能否成功有赖市场考验         
据记者了解,此前同中国人寿一样,也有其他的保险公司尝试改变现行的主要销售模式,但无一例外的均以失败告终。包括平安人寿的精英代理人计划、新华人寿的长江计划,最终都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当时国内的保险营销制度从未像今天这样遭受整体性的诚信危机。
此后,海康保险、联泰大都会人寿等几家外资寿险也向市场举起“保险精英营销”的旗帜,目的是为服务更高端的保险人群。同样是外资寿险,中意人寿在一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就只选择了银保渠道。
中国人寿直属部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人寿早在去年底就开始执行直属营销计划,虽然试点只是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但是9个月下来试点的效果超过预期,到年底两地人员规模将达到150人,而未来,直属营销也将推广到其他地区。
该负责人称,目前国内的保险代理人制度虽然遭受重重责难,但是这并不表明这种制度就已经无法再走下去,这种制度至少还能实行30年,并且依然会是各家保险公司拉升保费的主要渠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寿推新一代“国寿瑞祥终身寿险”万能险
http://e_magezine.ins.com.cn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胡金华

   近日,中国人寿在市场上推出了新一代万能险产品———国寿瑞祥终身寿险(万能型)。据悉,该产品具有缴费灵活、资金掌控方便、投资稳健卓越、有效抵御通货膨胀风险、同时兼顾风险保障与投资需求等诸多优点。

  据介绍,购买者可以根据自己资金实力和实际需求选择保险金额、应交保费和交费期限,所缴纳保费在扣除保单成本后全部进入个人帐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7 21:57 , Processed in 0.64222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