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govyvy

逗逼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立四个月,与全国70多家网贷机构达成存管协议,地处四川成都的新网银行并未偏安一隅。

作为继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之后的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既没有阿里体系庞大的供应链客群和电商用户,也没有腾讯体系海量的活跃个人用户,似乎又不打算过多依赖新希望集团、小米科技以及红旗连锁等股东优势,如何突围?

在成都市武侯区的新网银行概念体验厅,是新网银行目前线下唯一的网点。与传统银行网点风格迥异,柜台没有玻璃围挡,全开放式设计;大堂休息区旁的智能显示屏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其风控科技和人脸识别产品,科技感十足。

新网银行人士调侃称,新网银行是一家“三无机构”,即无分支机构、无现金业务、无客户经理。

“与其说我们是一家银行,不如说我们是一家拿了银行牌照、专注于大数据驱动的金融科技公司。”新网银行执行董事、副董事长江海表示。

网贷机构的连接器

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介绍,新网银行将采取平台化策略,以存管业务切入定位于做万能连接器、适配器,为广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进而服务更广泛、复杂的客群。

尽管网贷行业曾泥沙俱下,但在监管规范下,行业正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车贷、家装贷、教育贷等一些细分场景存在隐形冠军。

江海表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表明仍有大量客群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服务。在互联网巨头生态圈之外,存在许多垂直细分领域的场景,一些互金机构通过特色模式解决客户风险识别难题,满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由此得到蓬勃发展,未来也仍将是经济体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但是,上述互金机构面临着不具备放贷资质、违约后征信上传等痛点,长期以来,这些互金机构的这一环节服务缺失。新网银行即是希望填补这些机构的这一痛点为切入,通过为上述机构提供服务,成为线上线下资产和资金的连接器,为互金机构连接并“激活”这一赋能。

不同于多数银行开展存管业务以获取网贷平台准备金和存款的主营业务,早在开业筹备期,新网银行就将网贷存管作为全行战略性业务。

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介绍,团队先后接洽了200多家网贷机构,与超过100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且存管系统对接上线时间可以从行业普遍的两个月缩短到一个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乳业巨头伊利股份(600887.SH)于5月10日晚间公告,针对达能集团旗下的美国Stonyfield公司出售的招标流程,公司拟以8.5亿美元(约合58.6亿人民币)左右的价格购买美国Stonyfield公司的全部股权。公告称,该事项尚处于前期投标的准备阶段,能否中标尚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据悉,Stonyfield为美国排名第一的有机酸奶生产商。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笔收购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不确定性还很多。而且此次不是伊利与达能直接求购,而是达能为满足另外的收购的监管要求而剥离这个企业,并拍卖该企业,所以伊利才说是参与竞购。对于伊利而言,该企业的高端酸奶业务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目前常温奶市场竞争激烈,伊利需要短时间内推出新产品线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乳业专家陈瑜认为,如果伊利收购美国Stonyfield成功,有助于提升它在有机奶方面的竞争力。他认为,如果收购完成后,伊利的利好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伊利可以使用Stonyfield的技术以及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以前的海外收购,多为奶粉和原料级的收购。伊利收购完成后,伊利能够用全球资源去做全球市场,对于伊利产品走向国外是一个跳板和渠道。

提升有机酸奶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Stonyfield公司是达能旗下有机酸奶生产商,同时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酸奶生产商。该公司拥有YoBAby、YoToDDler、YoKids和OiKOs等多个美国当地畅销的酸奶品牌,且产品线非常丰富,拥有全脂希腊酸奶、零脂肪酸奶、儿童酸奶等。

Stonyfield成立于1983年。2001年,达能集团购买了Stonyfield公司40%的股份。随后在2003年底进行增持,并于2014年对该公司实现了全资持有。

2017年3月底,媒体报道称达能将出售美国子公司Stonyfield。这是达能与美国司法部就收购WhiteWave达成的反垄断协议的一部分。达能重申了对收购WhiteWave所能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及利润率的预期。Stonyfield 2016年营业额约为3.7亿美元。净利润5000万美元。达能首席执行官Emmanuel Faber表示,出售Stonyfield是迅速完成WhiteWave收购的重要一步。

伊利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该笔收购目前仍处洽谈阶段,具体能否收购成功尚不确定。有消息称,与伊利同时竞购Stonyfield的还包括美国最大的液体奶制造商Dean Foods(迪恩食品),而迪恩食品也是目前世界十大乳企的第十名,伊利排名第八。

沈萌表示,主营业务常温奶竞争激烈利润率低,这也是伊利规模无法突破的瓶颈,如果沿用以往的内生模式成长,费时费力效果不保证,通过并购现有成熟企业的话,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的周期,将其与伊利现有渠道结合可以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

宋亮也认为,目前中国整个酸奶消费增长非常快,白奶消费增长乏力。伊利通过这样的并购,利用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继续拓展中国市场的业务。伊利目前在常温酸奶领域已经做到中国第一。但在有机酸奶方面,伊利跟蒙牛、光明差距非常大,伊利通过这样的并购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其有机酸奶实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5G不只是空中接口上的升级,也是新一代网络和终端的开发过程。5G是通信同计算融合的起点,到6G两者可能是共同设计,7G、8G这个过程会进一步深化,也会让全球信息化不断达到全新水平。”英特尔通信与设备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在5月10日的英特尔5G沟通会上表示。

事实上,通信产业界关于6G、7G甚至更远的技术,尚没有公开的讨论和明确的共识。对于移动时代失势的英特尔来说,通信与计算的融合成为其释放自身能力的新战场。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网络的软件化,网络的虚拟化等等都是用计算来解决通信问题,下一步在哪儿?5G的高速率和低延时实际上是用通信去解决计算的问题,今后的十年、二十年我们要用通信解决计算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者变成了一体,而这也是5G对于英特尔的战略的根本意义所在,它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吴耕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5G进程加速

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3GPP RAN第75次全体大会上,3GPP正式通过了5G加速的提案。按照这份提案,3GPP将在R15版本内,加速5G新空口(NR)的标准进程,将5GNR非独立组网(选项3)特性提前至2017年12月完成,相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其他特性的时间进程保持不变。大会还确定分别于2018年6月完成、2018年9月冻结独立5G新空口标准。

3GPP之所以决定加速5G标准的制定,其背后也有着多方面原因:比如韩、日运营商希望在2018平昌冬奥会、2020东京奥运会上率先推出5G。这也意味着,面向2020年正式商用的5G,有望比我们原先设想的来的更早一些。

标准加速提案得到了AT&T、SK电讯、沃达丰、爱立信、高通、华为、vivo等多家运营商、设备商及终端芯片厂商的支持。伴随标准制定的加速,设备制造商、芯片商和终端厂商能够更早地开始开发,运营商将能够更快地向客户提供标准化的5G服务。

兵马未动,频谱先行。标准以外,作为无线通信的基础资源的频谱,是5G推进的另一焦点问题。由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比如卫星、军事,都有自己发展的诉求,各个国家频段的划分存在差异。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瑞所总工刘光毅认为,从目前状况来看,最终的状态应该是通过不同的频段满足不同的部署场景的需求。

“从技术上来说,将来运营商都会采用高、中、低频段搭配的部署方式,只是时间上有先后,或者频谱的时间点会有一些差异。”刘光毅表示,全球统一的频谱划分对于初期降低产业研发成本非常有用,中国移动也在一直积极沟通。据他介绍,目前尤其是在低频段的3.4GHz-3.8GHz上,基本上可以涵盖整个欧洲、亚洲,下一步是和美国沟通。

关于高频段,美国和欧盟都有各自的规划。在工信部IMT-2020推进组专家罗振东看来,欧洲、中国和美国一旦能形成统一,整体来讲其它国家会跟随这些主流。他介绍,现在高频段的频率范围在收敛,大概在20几GHz到40GHz之间,可能会形成若干的统一频段。“虽然从官方协调不是很成功,但是从产业界来看,反而比4G、3G阶段要好,频段没有那么多了,这对于产业的发展是利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粮食危机 一个日本人自己造的盛世危言






时间:2017年05月12日 08:24:26 中财网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一个在中国做高管的日本人,退休后久居中国舍不得离开,原因竟是因为西瓜。毕竟在日本,西瓜贵到苍老师都要抱怨。

  如果说“日本人为西瓜移民中国”还只是一个段子,那么眼下在日本爆发的“薯片荒”则是真的危机了。

  近日,由于国内土豆供应短缺,日本多家食品企业宣布停售数十款薯片。担心吃不上这一口的民众纷纷疯狂扫货,一时间薯片及薯条的价格飙升,超市货架也长时间没有补货。

  对于此次“薯片荒”,有媒体分析认为,日本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坚持使用“国产土豆”,但由于今年气候异常等因素,日本国产土豆跟不上需求,外来土豆又进不来,才让薯片奇货可居。

  那么,日本为何在农业领域实施如此高门槛的贸易保护主义,所谓的“薯片危机”以及“粮食危机”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说起来,日本人对于食品“国产”的讲究让外人多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根据相关舆论调查,90%的日本人会在价格同等的条件下考虑国产食材,超过50%认为即使价格更贵也只考虑国产食物。

  虽然不可否认部分日本国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存在优秀之处,但这种“宁可贵也要国产”的偏执习惯以及昂贵的国产食品价格,多少压缩了日本人在食品以外的消费,因此日本国民每年用于食品的开支也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达到了年收入的13.7%。(美国为6.7%、英国为9.3%。)
  即便日本人是如此拘泥于国产食材,但人们还是发现传统日本料理的食材正在被外来食材所侵蚀。一道传统的日本料理天妇罗荞麦面中,按卡路里计算仅有22%源于日本国产的故事广为流传。传统日料味增汤中所使用的裙带菜、大豆的自给率也不过39%和28%。日料乌冬面所使用的小麦粉的自给率更是只有13%。

  在日本学校教育中,对于粮食的忧患意识教育尤为突出。日本学校教育中教导学生,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按卡路里计算仅有40%。政府也配合进行这种危机意识宣传,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在2025年将粮食自给率提高到45%的计划,为了配合该项计划,2008年农林水产省成立了FOOD ACTION NIPPON协会,通过与企业、观光协会、学校、媒体等诸多组织的合作,希望将提高粮食自给率作为一项全民运动进行推广。

  “每天多吃一口饭,提高一个百分点(粮食自给率)”、“认真吃早饭(日本主流早饭是米饭),提高一个百分点”、“不剩饭,提高一个百分点”,虽然这类口号让人忍俊不禁,但也让人看到日本全民对于粮食自给率一事的重视程度。(虽然如此,十年以来这项全民运动成果乏善可陈,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没能得到提升反而略有下降。)
  因此通过政府、媒体、学校教育和宣传的作用,虽然身为发达国家国民,日本人对于粮食的危机意识之高却不同寻常。根据日本内阁府的调查,超过80%的日本民众认为需要提高粮食的自给率,并对未来稳定的粮食供给感到不安。

  是否杞人忧天
  那么日本这种对粮食自给率的危机感是否是杞人忧天呢?下面便来一一剖析。

  日本政府采取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卡路里自给率统计方法,或许也加剧了日本人对于食品保障的担忧。卡路里给人一种和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感觉,带给国民一种似乎进口的食物一断绝,日本便会陷入饥馑的人间炼狱的感觉。

  但若换一种算法按国际通用的生产量计算的话,日本的粮食自给率能达到70%左右,并非如此不堪,而且按照净产值算也能排名世界第九,绝非农业小国。日本农产品中自给率较低的部分主要是饲料、油脂类、部分水果和肉类。根据目前日本政府的同类算法,农业大国荷兰的卡路里自给率只有19%,此一例便可知该算法的偏向性。

  此外再看日本粮食进口的细目,2016年日本的进口总额为66兆日元,其中粮食进口为6兆左右,约占进口总额的1成。在重要的口粮大米和主要蔬菜上,日本的自给率几乎达到了完全自给,几乎无需进口。

  对进口粮食项目进行细分的话,生活必不可缺的小麦、玉米、大豆等食物和肉类接近20%,虾、金枪鱼等水产的进口为20%,此外还有香烟、咖啡、红酒等嗜好品。

  粮食自给率的下降和战后日本人饮食结构的变化也息息相关,日本在战后人均大米的消费类下降、肉类消费量上升,连带着对肉类、畜产品饲料的需求也上升。若严格来说,只有肉类和与肉类相关的畜产品饲料所占的20%,才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

  再者,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增产也让粮食的供应、价格日趋稳定,这对粮食部分依赖进口的日本而言降低了风险,粮食价格大规模波动危机经济几乎没有可能。在20世纪50年代农业绿色革命以来,由于化学肥料的发展,尤其是氮肥料制造技术的普及,以及转基因技术(撇开转基因技术不对人体有害与否的争议)的进步,都让农作物产量也得到了巨大增长。

  过去四十年间全球人口增加了189%,但是谷物的增产却超过了人口增长达到了215%。全球粮食价格的稳定也体现在粮食进口在日本进口结构比重的下降上。1960年代日本的粮食自给率虽然维持在70%左右(按卡路里计算,按产量计算则超过80%)的高水准,但粮食在进口额中一直在12%上下。21世纪以来,虽然自给率大幅下降,但粮食的比重却不升反降,一直低于10%。由此看来日本可谓是这场全球绿色革命的最大获益国之一。

  还有人担忧日本受国际紧张局势影响,导致某日海外进口航路被切断,使得粮食无法进口而被饿死,但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首先日本主要的粮食进口国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友好、同盟国家,在未来翻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次,万一日本的进口航路被切断,真正危险的不是勉强自给的农业,反而是自给率仅4%的能源。

  由此观之,日本的农业自给率虽然数字并不理想,但问题远未达到如农林水产省和大众认为的那般严重,而过度执迷于提高国产食材自给率,不过导致国民徒增粮食的开支并浪费税金罢了。

  谁在危言耸听
  那么为什么日本国民深信农林水产省宣传日本粮食自给率急需改善的神话呢?这就和日本农业相关团体和农业在日本政治中不成比例的发言权密切相关了。

  在日本内阁之中,主管农业的农林水产大臣这一职位并不起眼,由于农林水产大臣在任期间甚至退职后总是丑闻、厄运缠身,而且从该职位鲜有日后荣升首相者,被日本媒体称为“鬼门”和“被诅咒的职位”。

  虽然日本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日本农业的产值不过8兆多日元,为GDP的1%左右,甚至不及丰田、松下等大企业的年度营业额),但农林水产省仍作为内阁一个重要的职位继续存在,并保持和巨大农业团体农协之间的密切联系。

  农会日本协同组合(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简称农协、JA)由于允许祖辈务农者也可以加入,因此农协的成员人数超过农业人口,达到了1000万人。JA一直以来由于与农林省说不清道不明的共生关系和“天降”问题(天下り,即农林省官员退休后进入农协出任顾问),而被人诟病,农林省也被视为农协的代言人。此外农协不仅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事业,还参与金融、信贷业务,坐拥的农林中央金库对日本地方经济拥有巨大的发言权。

  农协内部讲求平等主义的倾向,也固化了日本农业原有的零碎化、小规模经营趋势。此外,农协还通过对农业用地转让的设限和对农产品价格的制定权,让试图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的业者无从下手。这也间接提高了日本国产农产品的价格,并压缩了日本国民的钱袋。

  在这场煽动日本粮食危机和推动农产品国产化的运动之中,农林水产省和农协正是其中的主力,并通过煽动粮食自给率危机,唤起了国民对于农业问题的关注,并换得了来自政府的巨额农业补贴。

  此外,日本农村人在政治中不成比例的相对影响力也是一因。当下日本的总户数为5000多万户,其中农户包含兼农户不到300万户,不及整体的1成。那根据一人一票的原则,为何农民会有如此之大的政治影响力呢?

  因为日本当下的选举制度基本是基于1940、50年代的人口分布来划分选区的,此后的选区改定沿袭只增新选区不减旧选区的原则。虽然战后大部分日本民众生活在农村当中,随着日本工业的起飞,大部分农村人口被吸引到城市。因为修改选区划分的权限在于国会,或说在于占国会多数席位的执政党自民党手上,以农村地区为根基的自民党在这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比赛中,显然很难真心实意地去消除各个选区之间一票差距的问题。

  不同于瞬息万变的都市地区,在农村地区的选举中除了金钱的因素之外,地缘、血缘的作用尤为突出。田中角荣在新潟第3区的“地方王国”,让他横跨40余年不受个人政治沉浮的影响,连续当选16次便是一个典型案例。此外日本政治上也遵循“年功序列”原则,当选次数越多的议员在内阁中的位置越高,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因此拥有稳定农村选区基础的议员自然成为政界大佬,也让为农村地区代言的议员在政治上有了不同寻常的发言力。

  虽然在TPP的谈判中,日本在“圣域5项”——米、麦、糖、牛猪肉、乳制品这些重要的农业领域暂时避免了完全撤销关税,但中长期撤销农业保护政策大方向,也逼迫农协往废除平均主义、支援农户专业化的转型方向踏出了一步。但TPP的搁浅让农协着实松了一口气,并缓和了改革的压力,短期看来煽动农业自给率危机、宣扬国产食材神话的结构仍将继续。而日本消费者也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那价格不菲的国产食材。(.观.察.者.网 .尤.一.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称,在香港,价格超过1亿美元的豪宅买卖数量创下纪录,使香港超过伦敦成为世界最大的豪宅市场。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10日报道,根据佳士得拍卖行当日发布的国际地产调查报告,去年,以超过1亿美元价格成交的最贵十所豪宅中有四所都在香港。伦敦有两所价格超过1亿美元的豪宅易手,在佳士得拍卖行5年前开始的豪宅买卖纪录中首次跌到第二位。纽约排在第三位。

  佳士得拍卖行地产部门的首席执行官丹·康恩在一份声明中说,在“由于英国必须经历大选、保守党政府提出的新税收政策、‘脱欧’以及又一场大选的情况下,交易虽多但价格变动不大,市场更加动荡”的背景下,如香港这样的市场出现峰值。

  尽管最顶级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兴盛,价格较低的豪宅销售则在放缓。该报告称,去年全球100万美元以上价格的房子销售量仅增长1%,相比而言2015年的增长率为8%,2014年为16%。

  报道称,随着一些市场的供给超过需求,买卖豪宅的平均成交时间增长约13%至220天。(.参.考.消.息.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皮海洲:险资不能割韭菜 证金公司是否可以?






时间:2017年05月12日 07:23:01 中财网




  随着2016年年报及2017年一季报的披露完毕,在业内人士的追踪下,证金公司在一季度的操作情况因此部分浮出水面。总体说来,证金公司一季度密集地减持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时又增持了11只银行股。可以说,证金公司的操作还是挺频繁的。

  如果是普通的机构投资者,证金公司这样的操作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可以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操作。因为从4月中旬以来股市的持续下跌来看,证金公司在一季度的密集减持无疑是成功的,而证金公司增持的银行股在下跌的行情中表现出色,如证金公司增持的工行甚至在下跌的行情中“跌”出新高。

  但证金公司毕竟不是一般的机构投资者,而是国家队的象征。如此一来,证金公司的操作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证金公司的这种操作不仅有违证监会的“安民告示”,而且还有“割韭菜”的嫌疑。

  众所周知,证金公司是作为“救世主”于2015年7月6日正式进入股市的。面对股灾的发生,在管理层的授意下,证金公司作为维稳的力量进入A股市场。同年8月14日,在经过了第一轮救市之后,面对救市初见成效的局面,证监会当时就表示,“今后若干年,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这也是证监会就证金公司投资问题昭告天下的“安民告示”。此后,管理层再未就证金公司的投资问题进行公开的表态。这也意味着证监会当时的“安民告示”至今仍然有效。

  但证金公司的实际投资活动显然是有违证监会的“安民告示”的。比如,证金公司一季度所进行的密集减持,包括对11只银行股的增持,这显然与“一般不入市操作”的“告示”是相违背的。而且“安民告示”表示:“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但证金公司对11只银行股的增持,显然不符合“安民告示”的要求。

  当然,在市场已经发生变化,股市已告别股灾的背景下,证金公司是否还有必要遵守2015年8月14日的“安民告示”,这当然是可以另作别论的。但如果真的要改变当时的“安民告示”,那么管理层也应该对证金公司的日常投资活动提出新的规定,并将新规定广而告之,以昭示天下。但就当前这种不宣而战,毫无制约的做法,显然不是作为国家队的证金公司之所为,这也有违证金公司2015年入市的初衷。证金公司已经不是在市场上“维稳”了,相反是在市场上割中小投资者的“韭菜”。

  比如,证金公司一季度对海信电器的减持。证金公司不仅成功地在一个相对高位将海信电器股票减持了1379.63万股,因为自今年4月26日以来,该股票出现暴跌走势,股价从当天的最高价18.66元跌到了5月10日的14元;而且在证金公司大幅减持海信电器之后,该公司一季度的净利润出现了近50%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证金公司的大幅减持减轻了海信电器的业绩变脸给证金公司带来的冲击。但作为接盘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就要因此而买单了。

  又比如,证金公司对中国中车的操作。去年四季度,面对市场对中国中车的炒作,证金公司减持中国中车6228.67万股,而今年一季度,在中国中车股价回调的情况下,证金公司又增持中国中车2425.62万股,证金公司在中国中车股票上进行了漂亮的高抛低吸。与此对应的是,高位接盘的投资者又成了证金公司割韭菜的对象。

  实际上,回顾证金公司的操作,不仅在个股的减持上,通常是出现在一个相对的高位,而且就大盘来看,今年一季度证金公司的减持,整体上同样处在一个相对的高位。这也许是证金公司对大盘与个股的研判精准,但也不排除是因为证金公司的减持而带动了市场的做空力量,从而导致股市的下跌。但不论如何,那些接手证金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他们蒙受投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成了被证金公司割掉的韭菜。

  由此联想到恒大人寿对梅雁吉祥股票的操作,去年9月末,恒大人寿买进9395.83万股梅雁吉祥股票,持股比例为4.95%;但10月31日,借市场炒作“险资概念股”之机,恒大人寿又闪电般将持有的梅雁吉祥股票全部卖出。恒大人寿的操作被认为是割了中小投资者的韭菜,恒大人寿不仅被保监会约谈,而且最终还受到保监会的处罚。正是基于险资割韭菜的行为受到查处的缘故,因此,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证金公司割韭菜的行为是否就可以理直气壮呢?近年来,证监会一直都在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那么证金公司的割韭菜行为是否也应该受到制约呢?(作者供职单位:中和应泰“好人好股)
□ .皮.海.洲  .价.值.中.国.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前举办的2017中国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投资是复杂的权衡,要对多方面进行判断。这当中,机构投资者的核心能力是对成长性及其与估值关系的判断。对于基石资本来说,在判断企业成长性上,除了基本功外,更看重企业家精神和公司的治理结构。
   引领企业成长的
   是企业家精神
   对于投资本质的认识,张维指出,投资的核心要素是对成长性和估值的把握与权衡,成长性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估值是实现超额收益的必要条件。
   在张维看来,从二级市场的角度出发,投资的本质是一门行为科学。张维指出,投资本身就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但是,这个社会经常会出现狂热的宗教、政治、战争等事件,基本上老百姓对很多问题都有一种盲目跟从的心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投资者甚至包括专业的投资者,往往是盲目的。
   谈到对一级市场的看法,张维认为,很多优秀企业,真正引领它成长的并不完全来自于产业的周期,更多来自于企业家对管理问题的认知。他指出,投资机构对估值差异、企业成长都有基本认识,但这种基本认识大多数仍然含糊,而这种含糊会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
   张维指出,投资是复杂的权衡,要对多方面进行判断。这当中,机构投资者的核心能力是对成长性及其与估值关系的判断。在对企业成长性的判断上,产业周期、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是基本功。对基石资本来说,企业家精神、公司治理、组织系统是我们更看重的内容。
   2006年,仍处于创业期的三六五网,面临着当时房地产网络已经有搜房、新浪乐居等巨头的状况,就当时的互联网投资逻辑来说,只有前几名有投资前景,排名靠后的都没有戏。但是,基石资本分析认为,互联网在众多细分领域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成熟,整个中国市场容量非常大,互联网投资的序幕才刚拉开。基石资本也看好三六五网整个团队的进取心、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对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于是在2007年正式投资。 “在三六五网这个项目上,我们第一笔投资获得超百倍的回报。所以,‘只有行业的前几名可以占据核心的位置,其他企业没有投资的价值’这个说法是不成熟的。”
   投资要有自我判断
   张维说,做投资关键是要有自己坚定的看法:“原力动画是一家在南京做动画的企业,很多著名机构都投资了它。当我们进入的时候,很多机构都要求它回购。我们看到它的创始人赵锐的企业家精神,看到了这是中国唯一一家跟美国主流片场合作的公司和从技术出发获得IP资源的前景,而幸运的是它也一步步实现了发展目标。在我们仅仅投资一年之后,原力动画的估值就增长了8倍。”
   张维还提醒对那些依赖于行业巨大的福利、依赖于巨大市场泡沫成长起来的企业需要高度警惕,因为它们的成长完全是外围力量推动起来的。
   谈到估值的问题,张维指出,估值是绝对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投资中必须解决给企业估值的问题。估值不能简单套用估值理论和模型,而是要动态、综合地考量。在他看来,资本市场、产业周期和企业质素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的估值水平。
   股权投资实际上是一个以在资本市场退出为目标的投资。张维指出,必须认识到,不同的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颠覆性的差异。企业能不能在中国资本市场独立IPO,与海外上市、并购退出、大股东收购等方式相比,收益差距是巨大的。
   投资人的认知深度
   应来自于企业
   中国目前有5万家备案的投资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都可以发一两只成功的基金。但张维认为,要建立起一个组织却没有那么简单,一个组织要解决投资人和被投资人的股票代理关系的问题。张维说,华尔街用四个字讲明了投资机构的风险,那就是“别人的钱”。为了抵御这个风险,基石投资的任何一只基金,合伙人也投资10%。“我们不是选择性地跟投项目,而是通过买基金的方式跟投。如果选择性地投资项目,并不能保证可以利用公司的所有资源去做风险控制。这是一个机构成长的核心问题。”
   实际上,张维近些年多次在公开场合演讲时表示,投资跟宏观经济无关,无法依据宏观经济或产业经济学投资于赛道。
   张维指出,现阶段问中国任何一家投资机构,在选择哪个行业投资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几乎是一样的:TMT、消费、医疗健康等。但张维认为,投资实际上是投资企业,作为投资人,自己的认知深度应该来自于企业,而不是来自于赛道。“我觉得,正确的投资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对成长性的判断,二是对估值的判断。企业值多少钱是唯一的核心问题,以什么方式退出从根本上影响了估值,时间周期、手中握有的上市公司资源和产业链布局也影响估值判断。”
   对于基石而言,张维称,他们并不太期待宏观经济的变化,而是应该深入挖掘有优势的企业。他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人很难改造一个团队。如果投资人有这个期待,说明对投资认知的深度不够。“如果你想换一个不合格的总经理,你会发现代价是巨大的。而商业模式本身并不构成投资的门槛。”张维说,基石资本不期待风口,也没有投资风口上的企业,那并不是他们的菜。“我们基本上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在有把握的赛道上去参赛。我一定等它跑了一半,看出行为动作来,再去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原创作者:闲来一坐s话投资


    在股市投资的世界浸淫十大几年的时间,有一个问题我本人一直困惑不解(以前也曾写文章分析过),这就是相比较于其它行业,股市投资(如果也算是一个行业门类的话)领域一直盛产股评家、预言家,并且有些股评家、预言家,还真的拥有不少为之欢呼雀跃的粉丝与拥趸。这一点,只要我们随意打开一些财经类网站、网络社区、微博就不难发现。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们都知道,股票市场在中短期的走势是难以预测的,因为股票市场说到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影响中短期走势的因素很多,如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等等,甚至美国总统的选举、英国脱欧这样的一些政治事件,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突发事件,均会对市场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意外因素又是如何能够预测的了呢?事实上也是如此。远的不用说,中国股市2015年的蛮牛走势,以及后来的连续千股跌停的股灾又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到了呢?就是有人说预测到了股灾,谁又能够预测到了2016年年初的熔断机制被废,以及16全年差不多的千“古”横盘行情呢?既然如此,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大神仍然乐此不疲呢?这事儿一直让我找不到圆满的答案。    近日,我重新读了《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格栅理论》这本书(作者美国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郑磊、袁婷婷、贾宏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当读到第5章心理学时,迈克尔-舍默的“几个伟大的思想”(芒格说建立多学科模型思维,途径是只要了解其中几个伟大的思想就可以了,故以此命名),让我豁然开朗起来。
     迈克尔-舍默何许人也?书中并未作详细介绍,我借助于“度娘”,介绍如下:
     迈克尔·舍默,(美国)佩珀代因大学心理学学士,加州大学富尔顿分校实验心理学硕士,克莱蒙特研究大学科学史博士。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心理学、进化论和科学史。
     他著作颇丰,出版过9本书,包括畅销书《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怪事》、《为什么达尔文重要?》、《我们何以信》、《善与恶的科学》、《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等。
     他目前担任克莱蒙特研究大学客座教授,同时是《科学人》杂志的专栏作家,以及《怀疑论者》杂志的发行人。
     已故当代最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称舍默为“美国公众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这本书的第5个篇章这样写道(以下大段主要是来自于本书,属于大段摘抄书):
     是什么让人们接受和回应有疑义的信息?比如说,很明显没有人能够预测股市在短期的走向,投资者为何还沉迷于股市预测?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停止听信股市评论者对股市的预测,甚至基于那些预测做投资决策。是什么让这些人如此没有判断力?
     迈克尔-舍默在他的著作《我们如何相信》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信任体系的力量。
     舍默分析,人类是模式化思维的动物。本质上,我们动物性的生存能力便基于此。舍默写道,“那些善于发现模式(逆风的方向不利于狩猎,牛粪对农作物有益)的人拥有更多的后代,(同时)我们就是他们的后代。通过进化的力量,我们将用模式化思维来解释我们的世界,而这些模式形成了人类信仰体系的基础,即它们是固有的。
     舍默说,我们没有生活在史前时代,但我们的大脑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大脑的功能大部分是随着人类历史进化而来的。我们仍然屈服于迷信,是因为作为一个模式化思维的动物,我们需要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事物。我们不相信混乱与无序,所以我们需要答案,即便答案不是能通过理性思考,而是通过想像得到的。那些能够被科学解释的,就用科学解释,剩下的交给了想象。
     在《被信任控制的大脑》中,舍默告诉大家,人类的迷信源于欺骗模式。就此而言,信仰优先于推理。人类的大脑就是一个信仰机器,通常会寻求模式化思维,这非常有意义。我们会收集那些与信仰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信仰相反的信息。舍默将其称为“基于信仰的事实”。我们对“眼见为实”耳熟能详;但舍默说,人们的信仰也在支配着每日的所见所闻。
     在理解舍默关于想像和信仰机器的的论述后,我明白了股市预测的吸引力是有原因的。人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与紧张感,因此我们愿意去相信那些可以消除紧张感的花言巧语。尽管在理性的一面,我们知道明天或下个星期的市场无法预测,我们还是相信评论员们能够预测,因为那些未知的因素太让人不安了。
     原来答案在这里!
     通俗地说(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是很费劲的,所以自己作点通俗点的解释),我们人类的大脑由于是进化而来,至今仍然不能如科学仪器那样精密,人性的很多弱点依然会干扰着我们的理性思考与行动,具体表现在股市上,就是:股市短期的波动性确实是让很多的投资者常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中,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获取“安全感”,于是人们有时甚至明知道这些股评家、预言家分别是说的他们自己都未必见相信的”花言巧语“,很多的人仍然是有意或无意去从中寻找到心灵的慰籍。
     那么,舍默分析得是否有道理呢?就我本人的投资经历而言,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本人是于2000年5月31日开户进入股市的(自己在以前的有关文章中曾说是2001年进入股市,现在看是记忆错误,因为查了查股东证确切日期是2000年5月31日),2000-2001年中国A股正处于那一轮的大牛市之中,相信许多的人像我一样,常常是在对股市甚至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的情况下,而在别人赚钱的诱惑下被夹裹进来的。其结局可想而知,当2001年那轮熊市降临,股市走势如“疑是银河落九天”般下跌之时,看着自己的账户资金(当时对于自己家里的现金资产可不是个小数目的)一天天缩水,自己百爪挠心般纠结失望之下,每日里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沉迷于看股评,特别是有一家机构名叫新兰德的(记忆中大抵如此)每日里还激情昂扬地宣称是大牛市,自己每天晚上到深夜的功课就是阅读研究他们的股评。当时的自己似乎置身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然而现实的股市走势却残酷,后来一直是跌至998.23点,而自己账户上的资金也早已缩水近70%!至今自己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真个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所以,回味自己投资的过往,自己也真庆幸后来皈依到价值投资的门下,从此也变得气定神闲、闲看风雨起来。比如,现在自己对网上如潮般的股评,甚至连题目都不想看一眼。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分段、分批买入,并以年为单位坚定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且低估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所有上涨之上。
     这是自己已经重复说了100遍、1000遍的“名言”。自己后来为什么甚至能够做到股灾“飞渡”仍从容呢?其实就是这是这些“名言”在起着坚强的支撑作用,而这些都是自己痛苦经历的总结,正可谓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彩虹?
     有位网友曾经说,价值投资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所以,你很难将它攻破?呵呵,这话是不是有点太抬举价值投资了呢?不过,依照自己的投资体会,自己认为,在价值投资的知识框架之中,有两“最高境界”的句话只要悟明白悟透了(当然要知行合一),就确实能够在飘摇不定的股市投资中做到如此气定神闲、闲看风雨的。
     哪两句话呢?
     1、买生意的投资是最聪明的投资;2、股市第二天关门了,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不是吗?股市第二天关门了,都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你还会相信那些股评家、预言家的“花言巧语”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接受网上购物后,电商巨头开始将目光转至商用市场。

5月10日,京东发布以JD-Business为命名的京东企业级市场战略。据京东大客户业务负责人宋春正介绍,该战略以采购为主场景,围绕企业采购服务布局技术、商品、履约交付、增值服务四大能力,并依托京东云、京东金融、京东物流实现采购服务的全面升级。

这并非京东在商用市场的首次发力。去年4月,京东首次推出商用品牌战略,电商采购被提升至品牌和战略高度;7月,推出“翼采平台”,实现购物平台与企业ERP系统之间的对接;10月,首发企业采购移动解决方案,完成企业采购从PC向移动端的过渡;12月6日,京东集团在京发布“京商计划”,通过建立“京东-商会企业采购专属平台”,为商会会员提供包括企业集团员工福利、集中采购,七夜办公用品采购,市场营销礼品采购,渠道奖励采购等不同场景下的采购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包括阿里巴巴、苏宁等在内的电商巨头们,也正意识到商用市场的潜力。去年年底,阿里巴巴推出1688大企业采购平台,为企业非计划性采购的需求提供商家筛选、集中议价的服务。而在此之前,天猫企业采购频道、苏宁易购也纷纷推出,进军商用市场。经过一年的蓄力之后,今年有望成为电商商用市场竞争元年。

万亿商用市场

商用市场的能量向来不容小觑。

以PC市场为例。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冲击,PC市场整体表现低迷,其中以消费级市场尤甚。但业内人士对其商用市场仍具信心,根据IDC中国近日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至2020年,中国商用PC销售量将达到5558万台左右,2016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商用笔记本方面,到2020年其年销售量将为924万台左右,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5%。

尽管商用市场极具规模与潜力,但对于电商企业而言,这还是一片蓝海。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中国企业采购的市场中,仅有不到20%的企业使用过电商采购。这也就意味着,尽管中国消费品产品与生活服务电商比例高、发展快,但中国传统企业应用互联网工具及电商系统的比例还很低。

但另一方面,传统的企业采购模式衍生出许多痛点。据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师、京腾汇创始人李成东介绍,以往需求企业是通过线下集中采购会或分批申报采购的方式进行传统操作,流程包含“提交需求-预算-品台洽谈-走合同-审批-下单-履单”等环节,存在申报流程复杂、效率低下、需求匹配与交易脱节等问题。

这也无怪乎如今有越来越多企业正在考虑改变采购习惯,尝试以线上采购、体验与线下服务相融合的采购模式,其中不仅有外企、中小企业,甚至包括政府和央企。事实上,通过“触网”,企业的采购确实可以变得更为高效。据宋春正介绍,依托自营式电商和标准价格服务,京东样本测算出的结果显示企业购的采购整体效率提升50%,采购综合成本降低15%。

因此,业内对企业级电子商务市场普遍看好。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2016中国自营式企业网购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购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预计达19.8万亿元,其中企业级电子商务(即企业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5.1万亿元,同比增长22.1%。赛迪研究院同时预测,未来三年内,企业级电子商务市场将呈现稳定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在股市里混,也有些岁月了,也见过几个高人低人,大户小散。
人性固然有恶,股民与其他所有民一样,也有其恶的一面。
但是,对于那些片面、失实批评股民的文章,俺的感觉就两字:义愤。俺来仗义执言几句,当然,各位完全可视为歪理邪说、满口胡言。

有一警察,他先包娼庇赌开场引资,后扫黄打非抓人罚款,再高喊“欢迎下次光临!俺保护你们!” 这警察,不该骂?不该怨?不该毙?但凡有人骂这警察,必定有警察的捍卫者高唱:你们自己好嫖好赌,却怨警察设赌开嫖扫黄打非,你们不厚道。

有一开赌场的老板,他不是先建立好赌博游戏的规则与监管,而是让规则模糊不清、漏洞百出,而且自己做庄,监管当中又置规则与不顾,随意执罚,肆意出千,致使赌徒们输惨了。
但凡有人骂这老板,必定有老板的捍卫者高喊:人家又没逼你来赌,赌输了只能怨你们赌艺不精,人家老板够厚道的了,每每提醒你们赌博会败家,你们就不听,要怪就怪你们自己吧!

以上两例,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中国股市,带病(圈钱)出生,先天已不足,更糟糕的是后天,管理者不是抓紧时间构建基础制度,完善法则规章,修补现有漏洞,解决老旧问题,而是不顾一切地圈钱,让股市带病圈钱,并不断大搞所谓的“创新改革”,结果这些“创新”又是带病出生,规章不全漏洞百出,重走股市带病出生的老路,新老叠加,病上加病,例如前两年的“创新”搞杠杆、配资,结果又沦为清查杠杆配资,导致股市疯牛狂熊闪换。
中国的股民(人民),算是很厚道很善良的了,他们并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那么不堪,他们明事理:只要你的游戏规则相对完善,监管到位,输了,亏了,我们只怨自己,我们愿赌服输。但事实是,规章、管理一团糟一团黑,输了,他们能不骂吗?
换作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地区,在这样的昏头管理,这样的肆意践踏之下,人民、股民早就怒火街头、示威情愿、轰他们下台去了,然而,他们却没有这么干,这既是他们的善良,也是他们的愚昧,这是管理者的大幸,却是股民人民的不幸,这是国人的宿命。股民人民的这种隐忍,在客观上纵容了管理者越发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股民们仅仅是选择了骂,确实,他们人微言轻,客观上确实骂也没用。
但是,那些不许他们骂,甚至批评他们骂的人,你们扮演了个什么角色?
难道被强奸了,还不许喊疼吗!!!
股市的一切,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市,而是一个国。
这是民族的悲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曾相识 那是股灾1.0的味道






时间:2017年05月11日 16:14:12 中财网




  昨天讲3044守不住,结果今天开盘3036,直接破掉。今天最低杀到3016,然后大幅反弹,最终收出一根低位长下影中阳线,反弹可能开始了。

  现在盘面割裂得太两极了,50成分向上顶,其余个股往下垮。很多个股的盘口都是缺少流动性的样子,买单稀少,卖单间歇性地突然涌出。

  这样的局面似曾相识。在15年股灾1.0,也是蓝筹托指数,尤其是国家队硬托银行板块。到7月9日股灾1.0见底,大盘触底3373,很多创业板普遍腰斩,但很多银行权重股如工行、中信银行却创了新高。

  但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下去,1个月之后,从8月18日开始,股灾2.0开启。这一次,杀跌主力变成了权重,中信银行在4天之内跌去30%,惨不忍睹。

  而在1.0与2.0之间,很多创业板反弹了30%以上。

  回到目前,现在的这一波杀跌,以杀估值为主,中小创是龙头,接近2000家股票下跌击穿熔断时的低点。但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50被国家队硬扛,暂时不会反手。

  等到这波中小创杀完,就会重演股灾1.0和2.0之间的快速反弹。

  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一次强势股的补跌,世界重归安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机器人进化 谁与四大家族掰手腕

2017-05-11第一财经日报



“用工成本越来越高,我们之间经常开玩笑说,忙活一年好像都在为工人打工。”珠三角一家生产轴承的企业老板刘锋(化名)近段时间越来越感受到人力成本上升带给自己的压力。

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已经从10年前的18200元飙涨至56399元。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与产业也因此逐渐蓬勃发展,“机器换人”行动也在全国各地蔓延而开。

紧随市场而来,机器人产业站在风口浪尖,政策利好不断释放,资本正倾巢而动。2014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8~10个配套产业集群。

2016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突飞猛进。2016年上半年我国共实现国产机器人销量1.97万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37.7%,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70.8%。中金公司预测,2017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望超过3.5万台,同比增长60%。

机器人江湖版图

目前来看,中国机器人“江湖”,已分化出东西南北四大“门派”。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6年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称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区域集群。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个地区机器人的使用率往往代表着该地区的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中国制造业脊梁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机器人应用显然领先国内其他地区。

长三角作为沿海中点和长江水道下游,依托产业门类齐全、教育科研实力雄厚,从苏南乡镇企业模式和浙江草根创业模式起步,同样依托出色的贸易、航运设施建设和金融业发展,产业格局由传统制造业向具有“重、智、上游”特色的高科技业逐步转型。

山东万腾科技联席总裁张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机器人和高端装备的应用上,长三角企业拥有智能化应用的存量优势,企业对‘机器换人’的理念也更接受。当然,这与长三角各地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有关。”

珠三角作为华南门户,对接港澳和东南亚的窗口,作为经济特区率先布局、得风气之先的城市群,以“三来一补”加工业完成第一桶金积累,依托出色的贸易、航运设施建设和金融业发展,产业格局由出口加工业向具有“轻、智、终端”特色的高科技业逐步转型。

截至2016年9月,传统制造业重镇东莞已有1485个项目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库卡中国区高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还处于整合期,但库卡未来将会配合美的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的战略。而贵为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对于美的的助力,以及格力开始发力机器人行业,未来珠江西岸地块无疑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隆起地带。

其中,珠三角有大疆、极飞这些优秀的新创企业,以及成功转型的美的、格力等传统家电制造企业。而长三角则在机器人及高端装备产业的前瞻性更强、优势更明显,以业内熟悉的四大机器人家族为例,其中的ABB、发那科、安川三家的中国总部或总部级研发中心都设在上海。此外,上海还培育出了沃迪、新时达这两家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模第二、三大的机器人开发制造商。

张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长三角偏重中高端研发创新,珠三角偏重机器人产业应用。具体到机器人和高端装备产业上,长三角和珠三角是自觉分工错位和形成互补的,有错位的竞争,更有分工合作。

“渗透难”

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7年3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0163套,同比增长78.2%;1~3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25220套,同比增长55.1%。

不过,市场虽然对于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巨大,但是摊薄到规模更加庞大的中国制造业分母上,却又显得微乎其微。渗透率偏低似乎成为了机器人市场发展中首要难题。据申万宏源测算,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49,低于全球平均值69,而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531,是中国的10倍多。

“虽然工人工资高,但好歹可以正常运转,用机器换人就意味着好几年的钱都要砸在生产线升级上,万一企业熬不到收回成本的时候怎么办?”刘锋担忧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无独有偶,一家长三角的制造型企业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也有同样的担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完全由机器人实现生产的生产线由于成本的原因也还没有铺设,只有在公司最新的泉峰新能源4.0工厂中的仓储物流和码垛领域,南京德朔才有许多机器人的身影出现。

“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将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似乎只需要一个步骤就可以完成——购买需要的工业机器人,花费并不算巨大。”徕斯机器人前高级经理屠崴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这显然远远不够,通常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机械手臂仅仅是工业领域所理解的机器人的一部分本体而已,这样的本体“既没有躯干、没有手指,也没有眼睛,更不用说拥有可以思考的‘大脑’了”。

买来的机械手臂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在这之后企业会发现投入成本在不断累加,否则看似酷炫的机械手臂仅仅是一个装点门面的花瓶而已。据悉,完成这“第一步”后,首先需要在专用基座上完成组装,而这个基座并不是配套产品,需要再掏上千美元才行;组装完成以后,需要花几千美元买一个专门存放机械手臂的、配有安全装置(例如紧急暂停按钮和安全传感器)的笼子;当机械手臂的安装和安置问题得到解决以后,除非是新型昂贵的设备,这些机械手臂仍然不能立马用于工业生产,因为企业还需要为这些机械手臂配备端执行器、工具变化器、力觉感应配件、机械手臂配备视觉系统、配件供给设备以及总控制系统等,否则这些机械手臂很难完成诸如工具零件替换、重力感知以及运送零部件等任务。

从这个过程不难发现,这些设备要么价格不菲,要么耗费在调试的时间过长,无形中使用机械手臂进行工业生产的成本会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而成本的增加显然会让一些传统制造型企业望而却步。

不过,成本固然是约束制造型企业升级机器人生产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花出来的钱能否收到应有的效益才是企业更深层次考虑的问题。而这,显然也并不达标。

当由传统工人来生产制造,那么只需要将生产新产品的工序流程告知他们,或者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之后,他们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制造了。而相较于现在大部分的机械手臂而言,它们仍然只能被称为“笨拙”的产品——这些机械手臂的每一步程序都需要提前被编制好,否则它们根本不知道要如何移动和操作,而每道工序都需要不断地重新编程,屠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显然,相对于普通劳动力,目前工业机器人柔性的欠缺成为制约工业机器人渗透率的原因之一。无锡微研精密董事长谈渊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机器换人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必须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否则单纯的机器换人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是大多数民营制造型企业所难以承受的。

“性价比”之战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12%,而全球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已超过150万台。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30万台,其中,140万台在亚洲,占比超过一半。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

不过,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迅猛,但在曲道奎看来,巨大的市场却并未孕育出中国自有的可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掰掰手腕的机器人企业。据悉,发那科、安川、ABB和库卡作为机器人“四大家族”,它们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

近几年这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投资生产基地,竞争日趋激烈。其中ABB已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

中国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四大寡头存在的市场下,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可以沿着既有的发展轨道,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和自身“性价比”的优势慢慢壮大起来。

有数据测算,进口的EpsonSCARA(平面关节型机器人)价格为30万~40万元人民币区间,企业收回成本大概需要3到4年,而采用国产的同类SCARA价格则仅为20万元人民币。臂长越长、额定负载越重的进口机器人溢价越高,在这方面,国产机器人性价比优势越大。

之前,用户企业之所以不愿意采购国产机器人,甚至有些企业宁愿采购外国的二手机器人,就是由于担心稳定性差,影响业务,一旦出问题造成停工,损失惨重。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被攻克。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国产机器人是可以沿着既往的发展思路实现后发制人的崛起的。

不过,这样的日子在曲道奎看来恐怕行将结束。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机器人产业日益进入2.0时代的当下,除了地位依然稳固的四大家族,新进者谷歌、Facebook等外来者正在颠覆既有的机器人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并以各种形式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推动其发展,包括Facebook、微软、谷歌与亚马逊这些企业都透过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互动,并累积了多年的初级数据,未来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都是大量数据搜集、整理并分类、标注使这些初级数据变成信息,最后再透过强大的处理器快速搜寻与反应的结果。

在既有发展模式被颠覆的背景下,一味地用“性价比”等传统工业思维来补齐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短板显然不足以构筑起抵挡外资机器人势力的“防波堤”。

“与其补短板,不如想想怎么扶持几家国内的机器人行业领先者。”曲道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而在这方面,美的集团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收购。美的收购库卡无论是从自身产线需求、企业智能制造的战略定位还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规划等方面来说,无疑都是吻合的。收购之后,库卡可以帮助美的优化仓储物流系统,完善高度自动化的厂房建设,稳固美的作为家电制造业的领头羊的地位,并可直接受益于库卡在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开拓。同时在家电制造业、汽车行业等领域多点布局的美的显然正在突破既有依靠“性价比”来获取市场的简单思维。

而做大做强民族机器人品牌,除了收购,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是曲道奎在面对工业机器人进入2.0时代的大背景提出的解决方案,“新松正在打造技术平台、人才平台和资本平台”。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核心技术弱,对面偌大的市场,若不进行革新与颠覆,便只能拱手让人。而中国机器人的崛起之路也并非价格战那么简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的巨变: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

崔琰2017.05.11



有幸跟随与把握产业的巨变,这是研究与投资的魅力。

汽车产业在巨变 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今天上午,天风汽车人四大团队(汽车、计算机、电子、海外)举办AI峰会,我发表了演讲《智能驾驶:已经在路上的人工智能》。汽车行业巨变的轰鸣和产生的回响有人还没听到,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每一种趋势都正在雕刻这个行业整体和竞争格局上的变迁。这几个方向上我们团队都有深入研究与跟踪,此外,我们还跟踪全球汽车巨头及零部件巨头的变化。这并非覆盖没有主线,而是在行业发生巨变的过程中,各条线不研究就会严重影响对整个行业及产业链的判断!

从制造到创造 从跬步到千里

演讲结束后,赶往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下午近3个小时的参观(杭州湾研发中心的首次对外参观),晚上1个半小时的吉利"iNTEC“品牌发布。从上午的人工智能,到下午的智能制造,深深记住了吉利集团总裁安聪慧总的那句“中国智造腾飞吉利责无旁贷”,我走心了。

我无法忘记,上个月上海车展,吉利“领克”品牌发布会,我们邀请同行参加的买方汽车小伙伴真诚的反复和我说,“太棒了”“真赞”“太赞了”!

我无法忘记,我们和各大区吉利经销商老板沟通,他们反复强调感受到吉利的脱胎换骨,好几个主动提出一定要加入“领克”渠道!

我无法忘记,今天下午看到吉利试制试验中心,知道吉利的试验试制周期已经缩短至28-29个月(丰田约27个月,而其他自主一般在36-48个月),知道吉利的零部件误差在1毫米(韩系在1.5毫米,而其他自主一般在2毫米)。

在展区,我们也看到了吉利的跬步与千里:

1)轻量化展区:购车可以进行零部件选择,如轮毂、悬架等,通过用塑料ccb,相较于钢制减重40-50%;

2)安全及智能驾驶展区:通过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实现ACC、AEB等功能,辅助驾驶推进的速度快,计划在2025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3)Gnetlink展区:成立智能网联俱乐部,预计2017年所有上市的新车型都要搭载这套系统;

4)新能源展区:整车:帝豪EV300,续航300km,3月上市;插电式混合动力帝豪PHEV,续航61km;油电混合帝豪HEV。新能源零部件:EDS电驱动系统,高效集成,NVH和轻量化,搭载PMA平台车型;NX11电池包,轻量化明显优势,快充30分钟充满80%,预计2020年开始搭载整车;

5)车类生态技术展区:重视车内舒适度与空气质量,技术包括:路噪宽频消声技术,运动升浪排气技术,声学包装控制技术,隔震技术,回收及有害物质控制技术,防腐工艺技术,车内环境品质控制技术,360检测车内空气质量等;

6)高效动力技术展区:1.0t,最大功率100千瓦,最大扭矩205扭米,预计2018年上市;1.4t,98千瓦,215扭米,预计4q17上市;1.5t,132千瓦,265扭米,预计17年底上市;1.8t 7dct,135千瓦,300扭米 330扭米。7DCT变速器预计搭载1.5和1.8t,和领克一起上市。CMA中型车基础模块架构。

自主崛起 并不是所有自主都崛起

吉利是精彩的缩影,背后还有整幅画卷。在我们看到消费升级,看到一线自主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然后受益于1)产品力持续提升,2)国内汽车工业人才的培养,3)零部件产业链整个产品力、研发力上移,进而看到了自主崛起及自主零部件共振的内在路径,然后我们提出了自主崛起的四阶段论:

第一阶段是自2004年前后开始的低价普及阶段,比亚迪F0、奇瑞QQ等性价比车型开始走量;

第二阶段是2013年前后开始的个性化反超阶段,以自主引领的SUV行情为典型,长城为代表;

第三阶段是今年起逐步开始的品牌力上升阶段,自主车企业绩将由量的单轮驱动转变为量价的双轮驱动,吉利领克与长城WEY发布上市;

第四阶段是去品牌化阶段,大众车型将以功能属性为主,淡化地位性和个性化要求,自主品牌将在此阶段具备绝对优势。去品牌化,近期看到市场对于消费降级的思考,从汽车的角度而言,现在还在升级的阶段,降级预计会在2020年前后开始。

我们要清晰地看到,汽车行业集中度必定在变革中提升,但不是所有自主都崛起,一线自主如吉利、上汽、广汽、长城在崛起,甚至跃迁。消费升级带来的是一线自主产品结构上移,并被市场所认可。从今年以来的数据可以看到,一线自主吉利、上汽、广汽等销量增速都不错,而江淮、奇瑞等销量下滑明显,除了产品周期外的原因值得思考。

把脉格局变化实际上是对主次摸索的考验。龙头为什么成为龙头,每个人都能找很多原因,而我们做行业分析师,分析其中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忌讳将次要优势当核心优势,次要问题当主要问题。基于公司内部架构的重要性,行业大致分两类——单线条与多线条。单线条的典型是煤炭行业,生产部分最为重要,其余弱化;而汽车是多线条之典型,就更容易犯主次摸索之错。

整车及产业链的龙头之达成,必然在研发、生产、市场、渠道等多线条上都不弱!都没有短板!其中典型就是福耀玻璃。在这种模式中,攻与守的策略便千差万别了。合资车企作为守城者,各个方面都不弱,继续堆砌壁垒也能有很好的守城效果。而自主车企作为攻城者,就只能找准一个主要切入口,然后猛烈进攻!这就是我们认为作为攻城者的众泰、宝沃在攻城者角色中的策略正确的原因。众泰的外形渠道,宝沃的高举高打,如果不走这样的策略,可能现在众泰与宝沃都不会出现在我们谈论的话题中,后面是否能够持续攻城同步守城,这是动态发展的,会有变化,因此需要密切跟踪研究。

把握汽车工业未来五年的深刻演变 抓住最为丰厚的投资线索

再延伸到零部件这块,去年10月我们发布了50页吉利汽车及产业链深度报告《未来即现在 你的就是我的》,这是长期跟踪 3个月的深入研究准备的结果。当时我们找出拓普集团,后续的高增长业绩已经逐步验证;现在我们找出新泉股份,正在验证中。“拓普新泉”背后包含的不仅是吉利产业链,还有上汽自主、广汽自主等。这是一个产业中长期的大逻辑,也正是零部件的大条线:自主品牌崛起将带来自主零部件量的增长,同时自主同步研发带来质的向上。

自主的共振,除了从优质车企产业链维度去寻找外,还可从单车价值量高、壁垒高的汽车零部件入手,我们去年底重点发布《齿轮上的群落演替》,看好自动变速器及产业链,万里扬、精锻科技、宁波高发等。今年以来,主流主机厂如上海大众、吉利等自动变速器供应链均紧张,自动变速器产业链持续供不应求。自动变速器产业链是消费升级的典型代表,今天参观中看到了吉利的7DCT,我们认为相较于变速器企业而言,变速器供应商更为看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吉利、长城、比亚迪、上汽、长安等主流自主车企都要大力研发生产自己的变速箱,变速器企业需要思考生存的空间与方向。

我们持续强烈推荐汽车自主崛起及其背后零部件厂商自主共振的中长期大逻辑,发布了“自主崛起”系列深度报告《吉利向上突破造就产业链投资机遇》《从长城WEY看自主品牌向上突围》《自主品牌的第三次扩张潮》以及“自主共振”系列深度报告《齿轮上的群落演替》。这是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未来五年持续的深刻演变,也是最为丰厚和不可忽视的投资线索。

不用他山之石 那用什么去攻玉?

得益于天风研究所的大平台,我们不断与电子团队、家电团队等众多优秀团队交流,推敲研究十五年前家电行业的变化、十年前手机行业的变化。我们看到了汽车工业对安全性、一致性、稳定性的极致要求,看到了与家电、手机的不同,但更看到了本质上的类似。这是以史为鉴。

基于此,我们写了篇深度报告《复刻手机汽车再造自主崛起最强音》。对比自主品牌手机与自主品牌汽车崛起过程发现两者在消费属性、供应体系、市场策略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变革为崛起带来机会:电动化智能化,如手机跨入智能机时代,汽车将进入电动智能时代。智能机时代来临,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和布局晚于海外品牌,依旧为追随者;反观自主品牌汽车,由于其提前研发与布局,在此次变革过程中拥有巨大的先行优势,契合自主品牌汽车的性价比策略,将更有利地支持自主品牌共振崛起。自主品牌汽车有望复制自主品牌手机成功崛起之路,这其中可能会有荆棘,但趋势已现,投资要顺势而为。

也正是因为这篇报告,很多产业及一级市场的朋友找到我们讨论,在讨论中,我们的框架与逻辑更加清晰,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交流,让产业朋友的方向选择更准确,一级市场朋友的趋势选择更前瞻。

做什么样的卖方?用研究与资本支持汽车产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今天参观吉利,回来就想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下我们对自主崛起、对自主共振的思考。长逻辑与短周期的权衡:除了产业及产业链的深入研究外,我们还及时跟踪汽车行业数据(拥有全市场最全面最细致数据库:国内汽车批发与零售周数据及月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数据),并通过不断拓点建立起各大区主要品牌的经销商数据跟踪。我们紧密跟踪找拐点并不断完善产业大框架思路,旨在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

认识并熟悉我们的投资界、产业界、资本界的朋友越来越多,这也正是我们的研究带来的宝贵财富,并通过不断交流,大家也在逐步认同我们的思路。用研究与资本支持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与诉求。

汽车的巨变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

中国智造在路上,我们研究在路上。。。

写于吉利品牌发布日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端不公平是文明的必要条件吗?(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译)
巴曙松
05-10
关注
✎小编语:19世纪的小说家总是在有意无意的透露一种讯息:如果没有贫富差距,那么社会上就无法形成少数精英阶层来讨论超越日常柴米油盐的事情,极端的不公平几乎是文明的条件。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极端不公平是文明的必要条件吗?(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译)
19世纪的小说家常热衷于详细描述当时存在的收入和财富分层,此外,他们还经常以非常具体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什么样的日常生活。有时候这种写法也会有对悬殊贫富差距进行辩护的意味,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这样的贫富差距,那么社会上就无法形成这样少数精英阶层来讨论超越日常柴米油盐的事情:极端的不公平几乎是文明的条件。
精英主义拉大贫富差距
大部分崇尚精英主义的人都认为巨额薪水差距是正当的,因为由薪水造成的贫富差距据说要比由继承财富造成的差距更具合理性。从拿破仑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曾有一批数量很小但薪资很高的高级公务员群体(收入是当时平均水平的50~100倍),这些人最低也是政府部长级别。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勒鲁瓦-博利厄积极为当时的公务员辩护,当时大部分公务员的年收入在“15000~20000法郎之间”;这位法国经济学家认为“普通人可能认为这样的工资很高了”,但其实“根本不足以维持优雅的生活方式,也不足以留存任何积蓄”。
这种对精英阶层的辩护也出现在最富裕社会的讨论中,这才是最令人忧心的,在精英社会中,奥斯汀所描绘的需求和尊严根本不用考虑。近年来,在美国我们可以听到类似的对高级管理人员那种惊人收入的辩护(至少是平均收入的50~100倍)。支持这些高薪的人说,如果没有这样高的薪水,那么社会上的真正财富就会落到继承者的手里,因为会造成不公平。因此按他们的说法,每年给高管支付的上百万甚至上亿薪酬最终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这样的论调容易为将来贫富差距的拉大和恶化铺平道路。未来的世界可能会糅合了过去世界的两大弊端:一方面存在巨大的由继承财富造成的不公,另一方面又存在以能力和效率为理由的因薪酬造成的巨大贫富差距。
在此也值得强调的是,不仅那些身处财富榜顶端的人笃信精英主义论点,认为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不公平是合理的,许多身处中间位置的人也认同这种观点,这就造成了底层社会和中层社会的看法差异。20世纪80年代,米歇尔·拉蒙特对美国和法国数百位“高级中产阶级”人士进行了深度访谈,采访对象不仅有生活在纽约和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人,也有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和立克莱蒙费朗等小城市的居民。她问了访谈对象的职业、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地位认知以及他们与其他社会团体和阶层的区别等。她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法国,那些“教育良好的精英”总是首先强调自身的能力和道德品质,他们通常用到的形容词包括活力、毅力、勤奋、努力等等(此外也有宽容、善良等)。奥斯汀和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从来不会觉得有必要去和自己的仆人对比个人品性。
极端不公平是文明的必要条件吗?(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译)
小型食利者组成的社会
世事轮回,继承财富在当今世界又在崛起,尤其是在2010年以来的法国。根据我的估计,对那些出生在1970年之后的人而言,继承财富将占其一生财富资源(包括来自继承和劳动)的1/4。因此如果看总额,继承财富对现代人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对19世纪出生的人群。在此应当指出,如果最后的情况发展为低增长以及高资本净回报率,那么继承财富可能会在21世纪出生的人的财富资源中占1/3甚至高达四成。
但继承财富总量与过去持平并不意味着继承财富就能发挥相同的社会作用。如前所述,财富的集中度现在大大降低(财富榜上排名前1%人群的财富在1910~1920年间占社会总财富的60%,但在此后的百年间该集中度下降了约2/3,目前只占全部财富的20%多一点),而且随着“承袭中产阶级”的兴起,当今大规模财产的数量也要远远小于19世纪。
此外,如今的文学小说中,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通常都表现为因工作、薪酬以及技能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差距。从前以财富层次划分的社会变成了按劳动和人力资本分层的社会。例如,许多最近热播的美国电视剧中的男女主人公要么拥有高知要么技能超群,例如善于治疗疑难杂症(《豪斯医生》)、解决神秘罪案(《识骨寻踪》)或干脆领导美国(《白宫风云》),这是很惊人的现象。在观看这些电视剧时,观众可以察觉到这些电视剧是在给“正当的不公正”背书,即因精英阶层的才能、教育和社会作用所产生的不平等是合理的。诚然最近还是有些电视剧描绘了那种更加令人不安的不公平,就是基于巨额财富的不公平。但当代电视剧中那些依靠祖上遗产过活的角色或多或少都偏向负面,哪怕电视编剧没有公开谴责。而依靠继承遗产生活在奥斯汀和巴尔扎克年代则被认为是完全正常的,甚至大部分人都会从心底里觉得这是必要的。
这种对不公平的观念转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其中也牵涉到若干误解。首先,当今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显然要超过19世纪(在当今世界,几乎人人都有相应的文凭和技能,如果没有则几乎寸步难行)。但这不意味着社会朝着精英治理的方向迈进,不意味着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提升,也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各种技能。实际上,培训教育方面的不平等只是往高层教育方向推移了,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教育的普及真正有效增加了代际之间的社会流动性。然而无论如何,人力资本的转移总是要比金融资本或房地产的转移更复杂,于是这种状况就让人们普遍相信,遗产财富宣告终结,社会变得公平,可惜这种普遍的认知是偏颇的。
主要的误解在于:首先,继承并未终结,继承财富的分布产生了变化,但这是另外的问题。在当今法国社会,超额财产数量相比19世纪确实减少了,现在3000万欧元资产甚至500万或1000万欧元资产都少见。但由于继承财富的总额已经恢复到此前19世纪的高位,因此数额比较大的遗产数量大大增加,例如那些20万、50万、100万甚至200万欧元的遗产。这样的遗产数额虽然不至于大到可以让继承者完全放弃职业而选择随心所欲的生活,但归根到底还是相当可观的数目,毕竟许多人毕生劳碌也不见得能挣到那么多钱。换言之,我们的社会从数量稀少的庞大食利者变成了数量众多的小型食利者,即由小型食利者组成的社会。
极端不公平是文明的必要条件吗?(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译)
财富不均等乃民主之敌
其次,继承资本的分布在21世纪很可能会变得像19世纪那样悬殊。如前面章节所述,目前并无必然力量阻止财富高度集中的重新出现,假设因为各国税率竞争等因素引发增长放缓而资本回报率高企,那么财富集中很可能会回到与欧洲美好年代时类似的程度。如果这种局面发生,那么这将引发剧烈的政治动荡。民主社会的根基在于崇尚奋斗的世界观,或至少是通过奋斗而实现价值的信念,即社会普遍认为,财富不均等应由能力和努力程度决定而不是遗产和租金。这种信念和希望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因很简单:在民主体制中,尽管公民的生活条件有着巨大差别,但全体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因此要想克服这对矛盾,那么社会的不公平就必须是由理性和普世真理造成,而不是由不可抗拒的偶然性造成。因此不公平性必须符合正义,而且对人人有用,至少从道理上说是如此,在现实中则尽量做到。1893年,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预测,如果继承财富依然存在,那么现代民主社会必然不可持久。他认为,最终财产私有权将彻底终结,由此民主社会才得以延续。
概言之,贫富差距的根本动因就是本书从头至尾都在强调的,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导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机制与市场竞争不充分没有关系,因而也不会因为市场变得更加自由或竞争变得更加充分而消失。因此,认为完全自由竞争会让继承财富消失并让世界形成精英治理的公序良俗的想法属于危险幻想。
财富继承全球卷土重来
那么在法国看到的继承财富的回归是否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呢?来自德国和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不完整数据也反映了20世纪继承财富的U形曲线,这与法国的变动趋势是吻合的,由此证明在法国看到的情况在欧洲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
特别是在德国,尽管只有在有限的年份才有相关的数据,但现有的估测表明,德国继承财富在1941~1945年间的暴跌可能较法国更为剧烈,继承财富在德国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1910年的16%下降到了1960年的2%。此后继承财富额就开始持续快速上升,在1980~1990年间存在明显的加速上行,并在2000~2010年间达到了国民收入的11%~12%。德国继承财富回升较快主要是由于馈赠额的迅速上涨,这与法国的情况相似。根据德国官方数据,在1970~1980年,登记在册的馈赠额每年约占继承财富总额的10%~20%,但此后该比例就一直上涨并在2000~2010年达到60%的水平。
在20世纪初,英国的情况和法国也很相似:两国的遗产继承额都占国民收入的20%~25%。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并未出现法国和德国那样继承财富大幅萎缩的状况,这可能是因为英国的私人财富存量并未像德法两国那样受到剧烈破坏,财富积累也没有出现严重倒退。英国的年度遗产和馈赠额占国民收入比例从1950~1960年的8%下降到了1970~1980年的6%。尽管从1980年开始,英国的继承财富额也出现了回升,但其势头并不像在法国或德国那样明显:根据现有数据,在2000~2010年,英国继承财富额占国民收入比重仅略超8%。
极端不公平是文明的必要条件吗?(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译)
这其中可能存在若干解释。首先,英国继承财富额较低可能是因为很大一部分财富都是以养老基金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这些财富不会转给后人。英国继承财富额较低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英国人对储蓄以及家族馈赠和遗产有着不同的心态。自1970~1980年以来,英国的馈赠额一直占继承财富总额的10%左右,而在法国和德国,这一比例达到了60%~80%。
美国的继承财富数据更有问题。美国在1916年开始推行联邦遗产税,但只有很少部分的遗产交了联邦税(大约不足2%),而大部分财产赠与也没有报税的要求,因此从这个税种的历史数据上并不能看出真实情况。但遗憾的是,也无法找到其他数据来补充。国家统计部门所做的遗产和赠与调查总是存在严重的低估。这使得我们的知识存在严重的缺失,而大部分基于调查数据的研究也就不值一提。
总而言之,由于美国的数据十分不可靠,因此很难精确研究美国继承财富的历史变迁。如果一定要估算20世纪继承财富在美国的变迁,我们会发现继承财富在美国的变化也存在U形曲线,只不过没有那样明显。美国继承财富占国民收入比重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都要低于法国(美国在1950~1970年也存在低点)。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相对快速人口增长,这导致资本/收入比较低以及财富向高龄集中的趋势相对温和。当然这种差距不应被夸大:继承财富在美国社会也有着重要作用。毕竟美欧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由所谓的既定文化差异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速的差异造成的。假如某天美国的人口增速像某些长期预测那样出现下降,那么美国的继承财富额也有可能像欧洲那样出现明显上升。
对于贫穷和新兴市场国家,可惜现在缺乏可靠的历史数据对其继承财富和变迁状况进行分析。但如果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放缓(预计在21世纪就会出现这种状况),那么与低增长发达国家的情况类似,继承财富的重要性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将大大提升,这一点应该是可以推断的。在那些出现人口总量下降的国家,继承财富的重要性很可能会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必须记住,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鉴于目前像中国这样的高速经济增长,继承财富额可能在未来若干年内都会相对保持低位。对于现在的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他们的收入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因此大部分社会财富将是来自现有人口的积累,而不是来自祖上的遗产,因为祖辈的财产可能极其有限。继承财富在全球范围的卷土重来将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受影响程度最深的可能还是欧洲以及受影响程度略轻的美国。(完)
文/托马斯·皮凯蒂
译/巴曙松;陈剑等
来源:本文节选自《21世纪资本论》,该书中文版已于2014年9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品牌投资再晚也不会迟到

证券时报网2017-05-07

张骞爻

在股市中,长线是投资,短线是投机。品牌价值投资更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需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而且还要经历很长的煎熬过程。

说到品牌价值投资,不得不提到贵州茅台。日前,贵州茅台股价突破400元创历史新高,市值超5000亿元,与贵州省2016年11734亿元的GDP总量相比,茅台市值约为贵州GDP的一半。重仓茅台的长线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市场一片欢腾。在2001年8月27日茅台上市的那天袁仁国说:“投资茅台就是投资未来,茅台要为股东创造最大的回报。”16年过去了,茅台真的做到了。支撑茅台股价上涨的,是茅台的业绩这16年增长了70倍。支撑业绩上涨的,是贵州茅台品牌的深入人心。

复星系实控人郭广昌曾经说过:“我出国谈判都带着茅台酒,跟他们喝茅台,他们只有接受茅台了,才和他们谈项目合作。”这就是品牌的效应。如今,茅台已经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酒,更承载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开国大典、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历史的见证。因其淳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名酒的代名词,代表着中国酒整体品牌的形象。

有人说品牌的价值投资到最后,是检验你的耐力和信仰,如果你不相信品牌会日益成长,那只会沉迷短线的交易,视证券市场为赌场。我们都知道,股价在短期内会随着指数的变化而波动,但长期来看还是由其内在的品牌价值决定其走势。

茅台因其品牌的奢侈属性,无论是茅台酒还是股票都令市场趋之若鹜。茅台生产所需的特殊水源和地理位置,限制了其产量,目前茅台酒年产量4万吨,计划到2020年达到5万吨,相当于一亿瓶1斤装的飞天茅台,平均下来14个中国人一年只能消费一瓶茅台。回顾2012年以来,茅台酒价格一度降到每瓶850元左右,但是随着高档白酒市场回暖,到了2016年9月,茅台酒的价格上升到每瓶1080元。而在今年4月初,其零售价格更是突破了1400元。另外,茅台年份酒则价格更高,如2012年的53度500毫升飞天茅台单瓶售价2199元;2011年的每瓶售价高达2799元。

茅台目前销售额500亿元,净利润16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送转拉股价之风盛行的A股市场,最近10年里,贵州茅台只有在2006年推出过10股转增10股的高转送方案,其余年份几乎都不转送,但在分红方面毫不吝啬。这是如今诞生高股价,以及持续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看着茅台一路从百元股迈入400元/股,外界评论纷至沓来。有人说茅台股价太贵了,已经不能再入了。有分析人士指出,茅台在2001年上市的时候34元/股,市盈率是27倍,时隔16年的今天,416元/股,茅台市盈率只有25.6倍。也就是说,茅台的PE值并没有太大浮动,依然在价值投资的合理范围之内。私募大佬但斌发表微博表示“预估茅台中报、三季报出来时有机会看到450元,四季报出来有大概率近500元,明年2018年预计将600元”。
一位持有贵州茅台长达三年的投资告诉记者,自己从260元开始买,三年以来不断买入,目前已取得可观的收益,品牌投资多晚都不会迟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82 天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17-5-1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govyvy 发表于 2017-5-12 18:27
品牌投资再晚也不会迟到

证券时报网2017-05-07

贵州茅台蒸蒸日上,侧面说明反腐如幌子。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21发达 + 8 + 3 2017-5-16 21:31 观点独特,佩服佩服!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邪说:次新股业绩频频变脸,这不正好说明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好公司需要发行股票上市,现在来IPO的大多数是没前途的破烂货,是造假上市,是骗子,是圈钱!而当今朝廷\证监会却拼命支持大推IPO,这不正好暴露你们圈钱、剥削人民的本质吗?!啥报啥社喉舌,“无耻之尤”都无法形容你们。

 伴随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收官,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的现象受到关注,甚至有人质疑这是新股发行提速“惹的祸”。

  不过在业界看来,次新股业绩下滑与多因素相关。来自监管机构的信息则显示,IPO常态化的同时发审趋于严格,“带病闯关”空间已被大大压缩。


  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企业盈利情况浮出水面。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关注。

  统计显示,2016年和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3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现业绩亏损,105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现业绩下降,其中业绩降幅超过50%的有26家。

  以创业板为例,一季度亏损的次新股包括科大国创、辰安科技、博思软件、深冷股份、先进数通、新晨科技、古鳌科技、丝路视觉、理工光科、数字认证、天铁股份等16家。

  其中,去年登陆创业板的博思软件一改连续三年盈利的“亮眼表现”,一季度亏损590万元,同比增长率为-452%。对此公司解释称,为了拓展业务,各办事处人员数量增长使得工资等费用增加,同时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下降,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

  这一现象在主板和中小板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去年登陆沪市的超讯通信一季度亏损770万元,去年同期盈利80万元,净利润同比负增长1054%。按照公司的解释,今年公司中标的通信网络建设业务合同暂未开始大规模启动,江苏、黑龙江和云南三省业务投入较大出现亏损。公司还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和上年同期相比会出现大幅下滑。

  多因素致“地雷”增多

  一季度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恰与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同步。有人质疑这会不会是IPO提速“惹的祸”?

  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贺宛男撰文称,2016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中,亏损加上业绩下降的比例估计在15%至20%。如此高的比例为历年所没有。

  “一上市就告亏,板子该打谁?”贺宛男说,发行公司该打,中介机构也有责任向投资者说清楚。

  在多位业界人士看来,多因素导致了次新股中“地雷”增多。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员张兆分析认为,在目前上市周期冗长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的确存在等待期内“冲业绩”,上市后继续增长乏力的情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等专家也表示,盈利下降的次新公司中,除了少数上市前进行利润“包装”外,大多还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或行业整体状况不佳所致。特别是新上市公司以中小市值居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一些行业的确存在经营季节性波动的特征,这也导致部分次新股一季报业绩“变脸”。

  “带病闯关”空间被压缩

  经历了2016年的提速之后,IPO已步入常态化,今年以来稳定在每周核发10家的节奏。

  作为A股的“入门关”,IPO发行审核也显现趋严态势。公开数据显示,进入2017年以来,共有175家企业进入发审环节,19家被否,否决率达到10.9%,在去年前三季度的6.2%和去年四季度的7.5%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

  来自证监会的消息称,去年四季度首次开展的IPO企业现场检查工作今年仍将继续,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对IPO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相关线索将移送证监会稽查部门处理。

  上海一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江认为,IPO否决率上升、核准率下降,部分在审企业撤回申请,均显示在发审趋严背景下,“带病申报”空间被大大压缩。

  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在严把“入口”的同时,还需通过完善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把好“出口关”。

  “唯有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代谢机制,才能在保证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同时,保障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北京品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仇彦英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万亿,你对
几十年如一日印钞放水,稀释货币,你对
权威人士“房价不能涨到天上去”,你对
开闸放水疯狂炒房翻几倍,你对
打压房市限限限,你对
4000点才是牛市起步,你对
裁判下场踢球,你对
妖精怪兽放嘴炮,你对
别让噪音阻碍了监管,你对
……
啥子都是你对,不然怎么叫伟大、光荣、正确?!

按股市以往的臭脾气,在这种“严管严打”之下,股市往往是要使性子、撒泼,破罐破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宣泄其悲痛与不满。
即情绪化交易,砸砸砸,崩崩崩,低迷到领导们喊“乖,乖,不哭了,不闹了,你以前的犯法我都不算你犯法,你继续犯,啊!”
即低迷到领导们都怕了,怕诱发危机,怕诱发大乱了,即所谓的逼宫,那时就会放股市一马,又可疯投了。之前的行情都是弹弹。
就象2015年领导们自己造个人造牛,结果一看疯得天空才是尽头,急忙**,结果崩盘股灾,吓死领导了,于是立马重拳出击救市,坚决救市。
哈哈,快三十年了,从来就这鸟样,股市没啥新鲜事。

股市人造牛是正腐造出来的,斩牛是正腐斩的,斩了之后救市又是正腐救的。
房市是正腐放水疯炒起来的,起来了又是正腐拼命摁压的。
把锅砸了又补,补了又砸,再补再砸……
你说正腐图啥???
完全是群神经病人在领导这个国家!
老邪已经被伟光正折腾得得了严重精神分裂症:俺主观上坚决支持股市崩盘跌到1000点,有货者、做空者你们玩了命地砸呀;客观上俺跟随市场混饭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公布专项执法最新进展 细数涉案主体六宗罪






时间:2017年05月13日 08:13:43 中财网




  证监会12日宣布,对江苏雅百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山东墨龙等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案调查、审理完毕,上述2案已进入告知听证程序,这是证监会今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一批案件中首批进入处罚告知程序的案件。

  根据3月24日证监会公布的信息,第一批案件总共9起,除山东墨龙与江苏雅百特以及此前披露的*ST昆机(本次通报尚未明确该案件最新进展)之外,另外6起案件尚未披露名单。

  涉案违法主体“六宗罪”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透露,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第一批案件涉案主体违法手段多样、违法类型交织。

  1、为了实现重组上市时的业绩承诺,虚构承揽境外工程项目进行财务造假;
  2、为了避免多年连续亏损触发退市条件,提前确认收入,将亏损虚构为盈利;
  3、为了完成所谓的“业绩承诺”,避免触发股份注销条件,人为调节利润;
  4、在工程项目没有具体实施的情况下,声称重大工程已经完工;
  5、实际控制人指使下属财务舞弊,在重大信息依法披露前违规减持;
  6、高管利用职务便利,控制上市公司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同时,张晓军还透露了今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一批案件查办的最新进展:目前,1起案件因涉嫌犯罪已经移送公安机关,2起案件进入审理程序,其他案件已经完成现场调查,将陆续移送审理,相关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严监管高压态势:顶格处罚+终身禁入
  自3月24日部署开展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一批9起案件查处工作以来,证监会稽查部门集中调配组织力量,对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线索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

  雅百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
  违法行为:
  证监会查明,雅百特于2015至2016年9月通过虚构海外工程项目、虚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等手段,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5.8亿元,虚增利润近2.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约73%,2016年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约11%。

  上述财务数据通过雅百特2015年年报、2016年半年报以及2016年三季报公布。

  拟处罚结果:
  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监会拟对雅百特处以60万元罚款,拟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同时拟对雅百特虚假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主要责任人员采取终身市场禁入以及3到5年不等的证券市场禁入。

  山东墨龙等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案
  违法行为:
  1、证监会查明,山东墨龙自2015年以来,为了粉饰季度报告、半年报财务数据,通过虚增售价,少结转成本等手法,虚增净利润,将2015年、2016年的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净利润由亏损披露为盈利。

  2、山东墨龙2016年三季度末发生重大亏损并持续至2016年全年重大亏损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内幕信息,山东墨龙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张恩荣、总经理张云三父子二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减持“山东墨龙”,减持金额分别为27750万元和8227.5万元,避损金额分别为2032.41万元和1792.94万元。

  3、张恩荣、张云三父子作为一致行动人,所持山东墨龙已发行的股份比例累计减少5%时未进行报告和公告。

  拟处罚结果:
  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1.证监会拟对山东墨龙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拟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2.拟对张恩荣、张云三父子分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倍罚款;3.拟对张恩荣处以30万元罚款。

  张晓军强调,上述涉嫌违法行为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恶劣,违法情节严重。下一步,证监会将在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相关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罚。发现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中介机构负有责任的,一经查实,决不姑息。

  严防涉案企业“带病融资”
  虽然证监会公布的是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并不是最终的行政处罚决定,但是对涉案企业的限制已经开始。

  据张晓军透露,证监会将与其他监管条线加强沟通,密切协同,严防涉案企业“带病融资”,努力减少违法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外溢影响。

  同时,证监会将进一步密切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公安机关的执法协作,对财务舞弊涉及的资金动向进行全面调查,夯实认定违法的证据;坚决追究违法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突出强化中介机构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其证券市场“看门人”作用。

  此外,张晓军表示,证监会还将及时发布执法信息,警示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参与市场活动,形成有效执法威慑。

  “下一步,证监会将对涉嫌违法的责任主体严肃依法处理。涉及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查处。触发退市条件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中介机构涉案符合立案标准的,一并彻查严处。相关个案的查处结果,证监会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张晓军进一步补充道。

  附:证监会5月1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其他要点
  严惩慧球科技发布“1001项议案”等7宗信披违法案件
  日前,经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证监会对慧球科技发布“1001项议案”等7宗慧球科技、匹凸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共计对慧球科技处以240万元罚款,对匹凸匹处以180万元罚款。

  鲜言、顾国平等15名当事人受到处罚,其中对鲜言共计处以420万元罚款,对顾国平共计处以180万元罚款。

  顾国平等6名当事人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其中4人为终身市场禁入。鲜言此前因操纵“匹凸匹”股价案,已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证监会强调: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披露内容、披露渠道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任何上市公司不得践踏法律红线,无视法律规定,将与公司经营活动无关事项作为公司公告予以披露。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务必勤勉尽责,确保上市公司依法依规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情况是投资者判断公司资本结构是否稳定,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准确、详尽地披露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情况,切实保障投资者知情权,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于任何碰触监管红线、挑战法律底线、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以身试法者,证监会都将坚决贯彻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要求,“零容忍”坚决打击,让违法者在资本市场无藏身之处,还资本市场一片蓝天。  .中.国.证.券.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18 07:23 , Processed in 0.072118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