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vyvy

消息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张高丽在北京与俄罗斯副总理、委员会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举行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

张高丽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亲自关注和推动下,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资料显示,双边能源贸易成绩显著,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国和第五大煤炭进口来源国。中俄东线天然气、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等能源领域重大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合作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展创新。

张高丽表示,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强劲动力。双方要继续努力,推动两国能源合作取得更多实际成果,助力两国发展振兴。

德沃尔科维奇表示,近年来,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能源领域合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俄方愿同中方一道,进一步加强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稳步发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中俄两国相互毗邻,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由来已久,始于1996年两国签署的《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经过二十多年的合作,在双方政府高层互信、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市场空间互补的关系之上,未来合作的条件越来越好,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在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期间,双方就天然气、石油、电力、煤炭、核能、新能源、标准互认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一致认为要切实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能源领域合作共识,充分发挥好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机制作用,实施好能源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加强标准对接、能源技术装备、工程建设等非传统领域合作,不断提高两国能源合作水平。

林伯强解释,尽管中俄能源合作的领域很广阔,但当前和未来重点依然是油气,合作方向将从过去的贸易合作,向全产业链延伸,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上游的油气资源区块勘探开发上进行合作。

当前,上游的合作已经具备了新基础。“和以往相比,由于俄罗斯低估了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影响,再加上世界各国近年提出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以及欧盟进口LNG的增长对俄罗斯管道气形成很大的冲击,俄罗斯出于对未来市场增长的担忧,对油气勘探开发向中国开放的态度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深油气专家、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卫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陈卫东提出,过去俄罗斯将油气资源视为政治和外交的一个重要筹码,但现在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它需要改变观念,还原油气的资源属性,用资源去争取欧盟之外的新市场,而中国是临近的最大油气市场,对中国开放上游区块,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符合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

在上游区块资源合作之外,天然气的储存和利用也将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新方向。

此前,在今年8月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上,中方表示未来双方在储气库、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发动机燃料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机会。

在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结束之后,张高丽与德沃尔科维奇共同签署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

林伯强提出,中俄能源合作机制未来需要创新。由于中俄两国在法律、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较大,一方面需要完善协议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项目投资和运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日常的沟通协调机构来处理和解决各种误解。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企业和民间的互访和交流。

“两国目前在能源领域内合作的重点项目基本上由政府推动,由能源企业自发合作的项目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增强双方企业和民间之间的交流和互信,来进一步深化合作。”林伯强强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汤森路透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以色列的跨境并购由2013年的250万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160亿美元。主要标的行业为高科技、医疗健康、农业技术等。就在近日,港交所主板迎来了第一家以色列公司,背景正是源于中企对以色列的一宗并购交易。

9月19日,复星医药旗下激光医疗美容器械供应商Sisram Med(下称Sisram)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开始买卖。Sisram于2013年在以色列注册成立,为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亦于同年斥资2.2163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 Alma Lasers(下称Alma)95.2%的股权,目前,Alma 是 Sisram主要营运的全资附属公司。

据Sisram此前发布的公告,最终发售价为8.88元,获超购16.58倍。从股价表现来看,首日收于8.12港元,跌幅5.68%,本交易周(9月22日)每股收于8.770港元,略低于发行价。

复星多生态全面布局以色列

“按2016年收益计,Sisram是中国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的最大供货商,市场份额为16.2%;也是全球第五大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供货商,全球市场占有率为4.4%。Alma拥有38项注册专利及10项专利申请,全靠自主开发,而非并购所得,于市场甚为罕见;于往绩期间,公司的自销产品超过90%为自主开发产品。” Sisram主席兼执行董事刘毅在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书面回复中表示。

据Sisram在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Sisram的医美产品主要是无创和微创医美产品,盈利模式就是出售上述产品,提供服务及其他。2014年度收益为1.013亿美元,2015年度为1.104亿美元,2016年度为1.182亿美元。截止到2016年底,总收益中有26.2%来自于北美洲,27.7%来自于欧洲,21.8%来自于中国,11.4%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7.6%拉丁美洲,5.3%中东与非洲地区分部。

刘毅表示,根据Medical Insight报告,医疗美容治疗的全球消费者开支总额于2016年为259亿美元,并预期于2021年增长至341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5.7%。预计Sisram的中国市场销售所产生的收益将由2016年的1.589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3.268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5.5%。

除了在以色列并购健康领域标的外,复星的快乐生态也在当地有所布局,2016年4月,复星宣布以2.9亿新谢克尔(约合4.9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死海矿物护肤品牌AHAVA。

“2017年1月以来,AHAVA原有的业务部分已经摆脱过往三年来的停滞并出现了正增长,尤其是在以色列市场有超过两位数的成长趋势。” 复星集团品牌负责人施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针对收购的整合和发展,复星方面表示收购后迅速搭建了AHAVA中国团队,并启动中国市场。收购完成之后复星AHAVA团队即刻与以色列同事一起启动CFDA的申请工作,目前已经获得33个产品的进口卫检批文,年底前获批的产品数量将超过60个。

中国市场方面,首家品牌专卖店和线上旗舰店都已开业。另外,复星也计划将AHAVA产品与集团内的其他业务进行协同,比如酒店资产和地产资源等,铺设更多实体店。

在以色列,复星计划两年内将工厂搬迁到新址,由此提升产能和设备。另一方面,开始着手梳理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的业务策略。

除了健康和快乐生态外,复星也在以色列尝试过富足板块的布局,不过尚未成功。去年2月,复星国际宣布,决定终止对以色列保险及资本管理公司Phoenix Holdings的并购交易,该交易规模为18亿新谢克尔(合4.62亿美元)。

复星并不是第一家尝试未果的国际买家,此前,也出现了美国买家碰壁的情况。

“以色列的保险业由五家保险公司主导,平均管理400亿美元资产,本身就是一个受管制的行业,并购后的投资也会受到管制,我接触过的中国投资者都有长期的投资眼光,他们想从以色列市场学习到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我是以色列第一个撮合中国公司收购以色列保险公司的中间人,在三四年之前,我介绍了一家中国公司收购以色列Clal保险公司,后来我又介绍复星收购以色列phonenix。对于所有外国投资者而言,并购以色列的受管制的金融业标的都是非常困难的。交易需要完成一系列非常复杂、严苛的程序,要求很高的透明度和财务数据,中国买家都做好了相关的准备,但也需求时机,可以说就是双方的时间表不太合适,也不仅仅是中国买家,美国买家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 Business and Project Promoter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Batia Tocatl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可以预见的是,复星将继续在以色列布局。近日,复星集团以色列首席代表黄献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期将宣布对以色列一家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少数股份的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磊,河南驻马店人,生于1972年。

1990 年,以状元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1998 年.远赴美国攻读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师从曾经的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曾在著名的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管理著名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工作。

2005 年,张磊作为创始人创建高瓴资本集团(HillhouseCapital ),所投资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去哪儿,蓝月亮,四环医药等。

目前张磊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和校长国际事务顾问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担任世界经济论坛金融和资本理事会的理事,及布鲁金斯学会的理事。
张磊在七岁时就展露出经营天分。他家的房子位于京广铁路(广州是中部南方的最大城市)的火车站旁边。放暑假时,张磊就在车站旁排上小椅子,把自己的连环画书租给候车旅客以及散步者看。

就在高中生张磊考入人民大学的那个暑假,他扩大了自己的租书生意。1990年,邓小平仍掌握着中国的最高权力,全民争先恐后地挣钱————各种新杂志都专门登载如何快速致富以及如何到深圳等飞速发展的经济特区创业的故事,深圳在辟成经济特区前10年,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张磊大量购进此类杂志后再转手倒卖。

或许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会成为掌管上百亿资金的风云人物。



关于高瓴资本:超长期投资的实践者

从2005年创办时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到目前的11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张磊带领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成为亚洲地区植根于中国而着眼于全球的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绩最优秀的基金之一,他本人也成为华人在全球投资界成功的代表。

在21世纪网对他的一次访谈中,张磊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的投资理念。

“ 要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这是我的信念和信仰。 而高瓴基金的模式在亚洲也是独有的,我们是一家长青基金。

我们认为投公司就是投人,真正的好公司是有限的,真正有格局观、有胸怀又有执行力的创业者也是有限的,不如找最好的公司长期持有,帮助企业家把最好的能力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希望所投公司从早期、中期、晚期、上市乃至上市后一直持有。而非投一个IPO,上市卖掉,再不停地找。长青基金的特点是投PE项目不用担心退出压力,公司上市后,只要业务发展前景可期,基金会继续持有。

超长期投资对出资人(LP)的要求很高,需要对投资人(GP)非常信任。我们选择的LP都是超长线资本,像大学捐赠基金、家族基金、养老金、主权基金,这些钱都是要传子传孙的。高瓴只给这样的投资者管钱,这些人也真正理解我们的战略,大家之间有最少的隔阂。这种信任也是基于对人,哪天我不干了才要退出,只要我干下去,几十年就会永远地支持下去。而只有你的资本是长期的,才有条件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什么才是具有长期前景的生意模式,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持有30年以上。

这种超长期投资人,总结来讲,第一点是把基金做成超长期结构的基金,第二点是所投公司和投资基金的理念要完全一致。

我要找的是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特别少的人,特别少的公司能够有这个格局、执行力、能够把公司愿景推到那么高的高度,我们就要寻找这样的人。这个人怎么找到呢?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人海模式,到处参加各种会议,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跑。我们采用的是研究型模式,就是通过研究发现哪个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我们再寻找跟最好商业模式契合的最好创业者,我们再一起发展。

这种研究模式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深刻理解。如果理解的结果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实现,我们就买入股票长期持有,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们就寻找私人市场,如果没有私人市场,我们就自己孵化。这个是长期做投资的人才有的能力。

我举个例子,2008年我们研究中国消费品升级,那时很多基础消费品品类都被跨国公司占领,宝洁、联合利华就占领了家用洗涤市场。我们看到这些跨国公司本质上是有历史包袱的,无法抓住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就找到了当时做洗手液的蓝月亮公司创始人罗秋平,鼓励他做洗衣液。我们现在是蓝月亮唯一的外部投资人。而且第一天我们投入的时候公司本身是赚钱的,但我们成功地说服他不要赚短期的钱,要勇于进入新的品类,打败跨国公司,变成中国洗衣液的第一名。于是我们投资了以后,把它从一个赚钱的公司先变成亏损的公司,但这只是短期的亏损,今天赚的钱是原来的十倍,怎么做到这一点?就是通过更深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使得我们有能力容忍短期的亏损,从而带来更大的格局。这个创业者有这个梦想,跟我们的理念完全一致,所以大家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我们的投资从某种角度上讲有点像孵化器,但更像是思想的孵化器。”



投资京东?刘强东的真实与坚持

张磊最为著名的投资案例之一当为京东。从京东身上,或可见到高瓴资本的投资理念。

在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向来低调的张磊首次披露投资京东的内幕。据他透露,高翎资本是京东前三大股东之一,还在追加投资。刘强东找到张磊时只想要7000万美元,张磊答道:“你如果只要7000万,我就不投了,要投就投3个亿。”他认定京东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20亿美元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而高瓴资本的风格恰恰是“少次多量”,重金投少数几家企业,靠长期收益盈利。

张磊说,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夫妻,第一点要诚实。双方约会期间,就把自己的目的、风格、优缺点亮出来,别指望婚后再改变对方。“我最讨厌被惊喜,所见即所得是最重要的,”他说,“我们全亚洲都有很多投资,我真的没有时间玩游戏。”他自称“人傻钱多”,一旦投了钱就对企业充分信任。

他认为刘强东“很真实”。 “ 其实我们当时已经想清楚要投什么模式,任何一个想干这个事儿的人,我们都想投三亿美元,但就是找不到这样的人。”他说,“他们都说要做轻资产模式、做互联网品牌,因为VC喜欢这一套,我心想你做轻资产怎么可能做过阿里巴巴呢?马云是创业天才,更何况你比人家晚了10年,怎么跟人家玩儿?”只有刘强东直白地告诉他,他就是要做自营电商、做供应链。“所以我们就投了。”张磊说。

他看重的第二点是坚持。 “ 京东其他的投资人跟我们本质一样,都不会因为今天资本市场波动、明天媒体唱衰就很紧张。我可以告诉大家,前几大投资人个个都在追加投资,我们真的相信这个事儿在改变中国。”他说,“我有朋友问过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最遗憾的是什么,他最遗憾的是亚马逊成立的时候UPS已经很大了,他没有机会重新整合供应链。京东没有UPS,一整套都得靠自己做,我们就愿意出钱帮他们做这件事儿。”

京东连续8年亏损,张磊表示在意料之中。“这种电商生意,有一百万种方法可以死的很惨。我们就算赔掉三亿美元,在整个基金里不过占两三个点,对我来讲微不足道。我们要赌最值得相信的事情,”他说。他希望继续加深京东的护城河,宁可“全世界所有的消费者、供应商都说京东傻”,也不要为了盈利过早改变公司的战略和思路。“你这个生意模式能赚多少钱不是由你决定的,最终要看你给这个社会、给消费者创造了多少价值。”他说。



投资之道:永恒的变化

对张磊来说,唯一永恒的是变化。

张磊有三个哲学观。分别是:“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守正用奇”语出老子《道德经》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论语》,是说看准了好的公司或业务模式就要下重注。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是说只要做正确的事情,不用去到处宣传,好的企业家会找上门来。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变化呢?张磊如是说:“要研究,只有研究才能让你对变化有理解。研究是基于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研究, 方法见仁见智,有的人看一两个季度,有的人看一两年,有的人看盈利,我看东西是看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东西。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个人本质上给社会有没有创造价值,只要你给社会创造很大的价值,早晚你会给所创的公司创造价值。

我把投资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零和游戏,一种是蛋糕做大游戏。 很多人的投资是前者,比如pre-IPO这种,我个人是不相信零和游戏的。我喜欢把蛋糕做大的游戏,就是我的思想、资本不能创造价值,我是不会投资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更需要对关键时点和关键机会的把握。 什么是关键时点?就是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 关键变化是什么呢?如果是一成不变的事情,实际上很容易被看见,这个世界永恒的只有变化。只有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去跟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是产生非常长期的不同观点。

我关注的是创造多大价值的机会,这就是我说的深入基本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持续深入的跨时间、跨地区、跨行业、跨类别、跨线上/线下的行业研究,所以高瓴能够深刻理解这些行业的长期内在发展规律和业务逻辑,从而准确把握行业与市场的变革要素和时点。

我觉得“真正的护城河”是长期创造最大价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价值。 怎么创造这种价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创造价值的“护城河”,而随着互联网对品牌的冲击,品牌价值的护城河又不见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说在网上通过意见领袖创造价值效率更高。如我刚才说的,这个世界永恒的只有变化,护城河也不可能不变,优秀的公司是当互联网大潮袭来时,能够深挖自己的“护城河”,主动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如果一家企业亘古不变,这种企业永远不值得投资。从这个角度上讲,政府保护类型的“护城河”是非常脆弱的,这类护城河随时都有可能崩溃。我最看重的“护城河”是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去挖造的护城河,这些人能不断地根据变化作出反应。那些赚快钱的人逐渐会发现他的路越走越窄,坚持做长期事的人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南山:半导体,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


半导体,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

原创 2017-09-17 宁南山

中国的经济升级,最大的两个领域是汽车制造工业和集成电路工业。反过来说,我们要实现最终打垮西方列强,也就是要在这两个超级产业完成逆袭。

未来的十年,我们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中国就是真正的超级大国。如果这两个领域我们失败了,中华民族复兴就不能称之为成功。

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它有哪些百亿美元利润级别的公司?

除开能源和金融行业以外,有大约17家左右。

Facebook,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宝洁,强生,微软,苹果,沃尔玛,迪士尼,通用汽车,甲骨文,Alphabet(谷歌母公司),Verizon,AT&T,Comcast

再具体一点,零售业1家,日化业2家,娱乐业1家,汽车业1家,其他制造业(通用电气)1家。总共6家

ICT领域呢,11家! 17家百亿美元净利润公司有11家在ICT领域,因此可以说,ICT产业已经成了美国的立国之本了。

谷歌,亚马逊,脸书,思科,IBM,英特尔,微软,甲骨文,Verizon,AT&T为美国贡献了巨大的利润。

美国的强大是什么撑起来的?是这些伟大的公司。反过来说,这些公司没有了,强大的美国也就不存在了。1945年,日本和德国都还有几千万人,日军在战场上不过阵亡了二百多万人,为什么完全无力抵抗了?因为本土的工业公司都被摧毁了,工业生产持续不下去了,强大的力量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帝立国之本的ICT领域,非常显然中国是美国的最大挑战者,中国移动,华为,中兴,阿里,百度,腾讯,网易,小米,浪潮,紫光等不仅在中国本土获得了优势,而且在对外扩张中,同时这些公司大多数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要知道全球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全部算在一起也就是三四百家。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如此关注的原因,

集成电路是ICT领域的上游技术,是硬件的基石,如果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也起来了,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美国,而这是美国的核心领域之一。

看下图,世界集成电路三强:英特尔,三星,高通。光是高通和英特尔两家,每年就能带给美国八九百亿美元的营收,养活数万美国工程师,还能带来一百多亿美元的净利润。

除了英特尔和高通,美国还有德州仪器,Nvidia,博通,美光等一大票半导体公司。这个产业对美国的重要可想而知。

中国目前每年进口的工业品,只有两个大类超过了500亿美元,一个是汽车和零部件,我们每年进口746.1亿美元,

另外一个超过500亿美元的进口工业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集成电路了,

中国每年进口的工业品,集成电路进口遥遥领先所有其他工业品,排在第一位,其进口金额2271亿美元,是第二名的汽车及其零部件746亿美元的三倍。

当然其实中国曾经有个工业品每年进口超过了500亿美元,那就是液晶面板,例如仅仅5年前,进口液晶面板就有大约510亿美元多点。

但是随着以京东方为首的国产巨头相继崛起,在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液晶面板进口反而不断下降,2016年已经下降到了318.5亿美元。随着今年所有国产面板厂家都在疯狂提高份额和利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几年,液晶面板进口还会持续下降。战场转移到OLED面板领域,竞争对手只有韩国。

回到集成电路,

我们看看下面一组数字,在过去的七年,我们的进口替代进行的如何?答案是令人遗憾的。

和其他行业我国制造能力逐渐上升,逆差逐渐减少不同,集成电路的逆差在过去七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10年的1277.4亿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1657亿美元

2010年集成电路进口1569.9亿美元,出口292.5亿美元,逆差1277.4亿美元

2011年集成电路进口1702亿美元,出口325.7亿美元,逆差1376.3亿美元

2012年集成电路进口1920.6亿美元,出口534.3亿美元,逆差1386.3亿美元

2013年集成电路进口2313.4亿美元,出口877亿美元,逆差1436.4亿美元

2014年集成电路进口2176.2亿美元,出口608.6亿美元,逆差1567.6亿美元

2015年集成电路进口2307亿美元,693.1亿美元,逆差1613.9亿美元,

2016年集成电路进口2271亿美元,出口613.8亿美元,逆差1657.2亿美元

到2017年,这个趋势仍然没有扭转,1-5月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额为954.8亿美元,同比上涨17.9%,出口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逆差继续拉大。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本文今天的核心是,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进步。

首先我们要知道集成电路这个产业,全球市场容量有多大?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数据,都稍微有误差,我们就以IHS的数据为例子, 201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3389.3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1.1%。

当然,全球市场规模的数据各家机构不一样,有的是3300多亿美元,有的是3400多亿美元,不过基本是在这个区间。

各位把这个数字,和我国每年进口2271亿美元集成电路的数字对比下,我国一年的进口额是全球市场的67%,这并不奇怪,因为全球90%的笔记本电脑,90%的智能手机,还有其他的大量电子设备,都是在中国制造,中国世界工厂的名称,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世界份额达到全球70%之前,我们都是要进口集成电路的。

我国进口集成电路多,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一方面固然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比起美国,欧洲,韩国,日本差距巨大,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下游的制造业和自主品牌发展太迅猛,世界市场份额不断向中国品牌集中所致。以2017年为例子,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已经占到世界份额50%左右,而苹果和三星手机也大多是在中国制造。

基于这个现实:

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中心,而且在下游的消费电子品牌的份额也在呈现向中国品牌集中的趋势,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会维持集成电路高进口额的趋势。

所以中国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报告里面说,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因为这意味着2025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到全世界35%,也就是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当然这个是指总体产值,就产业结构而言,仍然是美国在高端,中国在中低端和部分高端。

如果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更激进,2025年要达到70%芯片自主化,也就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要占到全球49%, 这意味着什么呢,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产值来说将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不仅能够供给全中国的需要,而且还要抢占相当一部分的世界市场。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不管是国务院还是工信部的规划,都是把在华外资企业算到国产里面的,也就是说,即使2025年完成了70%自主化这一目标,我们占到了世界的49%,其中仍然有一部分是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完成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或者说,现在处于什么什么水平呢?下图是IC insight发布的2016年全球半导体20强,竟然前20位都没有中国公司,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在其他几乎任何一个地球上存在的大型产业,世界前20位都没有中国公司的,几乎找不到。

有9家公司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前20强的门槛是44.55亿美元。

不过大家也不要灰心,我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2016年销售额为303亿人民币,折合美元也是大约44.5亿美元,刚好和第20名的44.55亿美元几乎不相上下。所以不出意外,今年海思半导体将会中国第一家冲进全球20强的半导体公司。这将是历史性的突破。当然,这意味着会有一个倒霉蛋被挤出全球20强,没办法,人生就是这么的残酷。

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4335.5亿元,同比增长20.1%,

集成电路分成三个部分,设计、制造、封测三个产业销售额分别为1644.3亿、1126.9亿及1564.3亿,增长速度分别为24.1%、25.1%及13%。

这里面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增速20.1%,这是非常快的,四年翻一倍,8年后就是现在4倍的规模,这是非常惊人的。

坏消息是什么呢,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这个4335.5亿元销售额是包括了在华外资企业的。所以要摸清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真正实力,还是要看血统纯正的中国公司。

我们从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依次谈起。本文先只看设计部分。

首先是芯片设计,大家都知道,在PC机的时代,Intel和AMD垄断了电脑CPU市场,中国公司和他们的差距可以说隔着一个银河系,只能站在地球上仰望外星文明。

在21世纪初,可以说中国唯一像样的芯片厂家是珠海炬力科技,做出了mp3芯片,成为世界最大的两家mp3 芯片供应商之一,我们看下当年新闻的原文:

“2005年炬力的SoC芯片出货量达到了4980万片,比2004年的1220万片增长了308%。该公司的MP3播放器SoC芯片的销售额也从2004年的5410万美元增长到了1.479亿美元。”

一家中国芯片公司,在十几年前能够做到这个水平是相当不容易的,然而炬力科技当然崛起的前提,也是国产MP3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了大量份额,那个时候mp3播放器非常昂贵,不要说苹果,三星的MP3了,我在2004年购买的北京爱国者公司生产的月光宝盒mp3播放器,价格高达900元人民币,为此省吃俭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消费电子领域无法和美国竞争,

中国芯片产业却意外的从电信产业发展中受益,由于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在电信产业的崛起,中国逐渐开始实现了通讯设备制造的自主化,

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崛起,却意外的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没有料到的结局,那就是中国的芯片产业开始伴随着中国通信产业崛起开始萌芽。华为的海思,中兴微电子,大唐都成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厂家之一。

到了手机和平板电脑时代,由于中国本土手机厂家和平板电脑厂家的崛起,中国的展讯,全志,瑞芯微等公司也获得了发展机会。

下图是IC insight的报告,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50强,2009年中国只有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闯入世界50强的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公司,2016年增长到了11家,包括海思,展讯,中兴,大唐,南瑞,华大,锐迪科,ISSI,瑞芯微(Rockchip),全志(All winner),澜起科技(Montage)。

可以看到前面九名,海思,中兴,大唐都是电信产业出生,南瑞是为智能电网提供芯片,全志,瑞芯微,展讯等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提供芯片。

可见中国在通信,电网,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对上游的带动作用。所以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必然是整体性的,下游发展不起来,上游也一定发展不起来,中国芯片产业不可能脱离中国整体产业升级的大环境而独立发展。

2016年,中国已经有了160家芯片设计企业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可以说芯片设计正在中国全面开花。中国最大的两家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和紫光展锐都已经跻身世界前十,2015年海思是世界第六,紫光展锐是世界第十,而且在前十名里面,海思和紫光展锐增长速度最快。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芯片设计产业整体增长高达23.8%,销售额达到351.6亿元,中国自主设计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全球8%,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3%以上。

按照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中国芯片前十名,和IC insight的排名有所不同,下图是2016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布的中国IC设计公司排名,可以看出,通过紫光集团对展讯和锐迪科的整合,中国已经出现了两家金额超过100亿人民币的本土IC设计巨头,海思和紫光展锐。

我们看下这个榜单,相信前三名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第一名的海思

各位用的华为手机里面就有大量的海思处理器和海思基带芯片,另外买的智能电视,安防系统也有海思的芯片,海思在长时间内将是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未来将随着华为集团的增长而上升。

全世界做手机处理器的厂家,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高通,联发科,展讯七家而已。

海思目前是中国企业里面最有希望登顶世界第一的,其目标应该是瞄准三星,英特尔,高通世界三强,挑战他们的地位。当然差距还是非常大。世界纯IC设计公司第一名是高通,2016年营收154亿美元,是海思的3.5倍

当然从长期来看,海思超越高通,我认为问题并不大,毕竟苹果,三星,华为这些公司都在实现芯片自主化,小米也在自己搞处理器,高通的空间是在不断缩小的。

第二名的紫光展锐是展讯,锐迪科合并之后成立,目前是三星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除自家产品之外的最大供应商,展锐的任务是战胜联发科。展锐是海思之外国内唯一一家营收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公司。

请注意,你买的三星手机,主要是中低端系列,里面的芯片是紫光展锐的,我们还是芯片出口国,紫光展锐的芯片伴随三星手机销售到了全世界,是不是觉得有点小激动呢?

另外,紫光展锐在印度是份额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家,因为中低端手机大量使用展讯的芯片,在非洲同样是这种情况。

第三名的中兴微电子主要是自家的通信设备用的部分芯片,手机芯片也还是外购

第四名的华大半导体就有点意思了,公众平时很少听到这个名字,居然是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第四名,

华大半导体是中国IC设计的国家队,隶属于CEC(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产业集团),CEC是世界五百强,是中国电子产业的国家队,是中国大陆唯一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等积体电路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当然还是要说,CEC看起来每样都做,但是每一样都做的不怎么样,规模不大,不过CEC的存在是从国家层面保障国家的集成电路能力。

华大半导体的产品有哪些呢,既然是国家队,那么跟国家安全相关的基本都承包了,包括我国的第二代居民身分证、中石化加油卡、社保卡、税控IC卡内都有该公司设计的芯片。另外就是一个卫星导航芯片,包括北斗系统在内。网上有人散布谣言说中国二代身份证技术来自日本,笑笑就好,二代身份证的芯片都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封装。由国家队主导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华大旗下有全球排名第四的EDA设计软件提供商——华大九天,EDA工具是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所需要的软件,目前国内主流还是用国外的EDA来进行芯片设计,比如Protel什么的,但是华大九天的EDA至少也有一席之地,这是保留中国的自主能力

第五名的北京智芯微电子国人也很少听说名字,这家公司隶属于国家电网,我们智能电网里面设备用的各种芯片,包括以后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桩的芯片等,智芯微电子都有涉及,当然这家公司也不愁没有订单,毕竟电网是自家的产业。

第六名的汇顶科技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该公司在指纹识别芯片领域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

中国芯片公司在细分领域做到世界第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模组想必很多人已经在用了,

汇顶科技2016年其营收是30.79亿元,同比上涨175.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8.56亿元,同比上涨126.46%。其指纹识别芯片营收是23.12亿元,同比上涨788.66%,占其总营收比例高达75%。汇顶科技在2017年第一季度已经彻底超越了老对手瑞典FPC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给苹果提供指纹识别芯片的AuthenTec

第七名的杭州士兰微电子,这家公司LED照明驱动IC是其主要业务收入之一,另外杭州士兰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IDM企业,也就是设计,生产,封装都做。除了主要的LED照明驱动电路IC业务,士兰微还给家电企业提供变频电机控制芯片。另外MEMS传感器和IGBT产品也研发成功推向市场。

第八名的大唐微电子是国家队,现在的主要产品方向是身份证卡和金融社保卡芯片和解决方案,大唐的金融社保卡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位,大唐微电子的金融IC安全芯片出货量大约有2亿只。”除此外,大唐微电子也提供行业证卡,如居民健康卡、交通卡、市民卡、教育等方面的安全芯片和解决方案。

另外大唐还和荷兰恩智浦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半导体公司大唐恩智浦,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电机MCU等。

所以说白了,大唐是国企,也是做国家的生意为主。

第九名敦泰是台湾的设计公司,就不提了。

第十名的中星微,主要是做图像处理芯片,摄像头芯片等

看完了天朝IC设计的前十名有什么感想?

这10家公司里面真正算有前途的就五家:海思,紫光(包括展讯,锐迪科),汇顶,中兴,士兰微

例如杭州士兰微2017上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22.90%;实现净利润8442.55万元,同比增长243.77%。保持了高增长的势头,利润也开始逐渐恢复。

其他五家:华大,大唐,智芯就是吃国家的饭。敦泰是台企,中星微主要做监控安防摄像头之类的图像芯片,技术水平一般,发展前景不明。

十强以外,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中国IC设计公司。

首先是存储芯片领域,中国每年进口的集成电路之中,存储芯片和CPU占了大概75%. 可见存储芯片的地位。

在存储芯片领域,有两家中国公司在试图进击,一个是兆易创新,一个是长江存储。

目前全球存储芯片主要有三类产品,根据销售额大小依次为:DRAM、NAND Flash以及Nor Flash,其中Nor Flash尽管排名第三,但与前两者相比,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仅为30亿美元,而前两者大致在400亿美元级别和300亿美元级别。

这三个究竟有什么区别呢?DRAM就是我们手机里面的1G,2G…..内存,NAND Flash就是我们手机里面的32G,64G,128G….

Nor Flash虽然也是存储,但是容量比较小,一般是64Mb以下,用于存储一些驱动电路的算法和代码之类,手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都会用到,因为很多电路的算法和代码相对复杂,难以全部集成到IC里面,需要用nor flash来进行存储。

在Nor flash这个仅有三四十亿美元的小市场里面,我国的兆易创新是世界主要玩家之一,当然这个主要玩家,也就是世界第五,世界第一到第四分别是台湾旺宏,美国Cypress,美国美光,台湾华邦。

兆易创新2016年8月上市后,应该是半导体存储行业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

2015年、2016年度兆易创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89亿元、14.8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42亿元、1.51亿元。到今年,由于nor flash多次涨价,兆易创新一季报业绩增长迅猛。公司一季度营收为4.52亿元,同比增长46.61%;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增长94.20%。

涨价原因呢,主要还是Nor flash行业的大佬在逐渐退出,排名第三的美光退出NOR Flash业务,有可能被排名世界第四的台湾华邦接手,排名第二的Cypress关闭中小容量的Nor Flash生产线,加上AMOLED面板对nor flash有需求,因此带来行业景气。

另外,兆易创新还做MCU(单片机)产品,用于汽车和物联网,2016年兆易创新的MCU销售收入为1.97亿元,同比增长55.2%。

在内存和闪存领域,韩国拥有绝对的优势,而我国的长江存储担负起了打破韩国垄断的使命。

存储器领域,DRAM和NAND FLASH,韩国三星和海力士都绝对的霸主,尤其是三星。

韩国人在2017年的存储器涨价中大赚特赚,三星电子201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高达67.8亿美元,增长竟然高达46%,接近50%的疯狂增长。到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营收猛增19.8%,净利润增长89%,高达99亿美元,不仅打破了自己的最高单季度净利润记录,还首次超过了苹果公司。

SK 海力士在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38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2%,净利润达116亿人民币,同比增涨324%

华为上半年的闪存门事件,反应出中国在这方面的绝对弱势地位。

DRAM是最大的存储器领域,目前全球DRAM存储器价格在疯长,韩国人同样在大赚特赚

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三家业内巨头DRAM销售额达44.3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了30.1%。

其中三星电子销售19.8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36.5%,SK海力士销售13.7亿美元,增长28.2%,两家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到全球的75.9%。美国美光销售10.6亿美元,增长22.0%,

下图是2017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三星 SK海力士份额为73.5%,美国美光为21%,三巨头为94.5%,剩下的台湾三家厂商南亚科,华邦,力晶占了4.6%. 全球其他公司占了0.9%。

全球六强之外,在这个仅仅0.9%的市场份额里面,有一家中国小公司,北京矽成控股的ISSI,这是一家设计公司,在全球DRAM市场排在第八位,不过这个第八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兆易创新曾经试图收购ISSI,进入DRAM领域,毕竟Nor flash市场还是太小,不过根据2017年8月的消息,收购没有成功,原因为两个,一个是价格没有谈拢,另外一个是台湾人的阻挠,排名世界第四的DRAM厂家台湾南亚科是ISSI的代工厂,如果ISSI被兆易创新收购,南亚科将会停止提供服务。

不过在DRAM领域,ISSI太小了,即使兆易创新收购ISSI成功,也不可能对抗韩系厂家和美光。

而在NAND Flash市场,DRAMeXchange的数据显示,三星、东芝、闪迪、海力士、美光和英特尔几乎垄断了全球100%的市场。尤其是三星和海力士,合计占了全球几乎一半的份额。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DRAM和NAND FLASH领域,中国几乎没有存在感,在这个领域要突破,还是需要靠国家队。之前谁说国企没有用,只会搞垄断来着?要是能在存储器领域搞成垄断,我看是好得很。

2015年7月,中国紫光集团曾经向全球第三大DRAM厂商,美国美光科技,提出2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结果被拒绝,背后就是美国政府的阻挠。

为什么要收购美光呢?韩国太强大了,不管是DRAM领域还是NAND FLASH,美光相对于韩系的三星和海力士,都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DRAM领域,美光的市场份额在韩国竞争下呈现不断下跌的态势,从2016年的28%下降到2017年上半年的18%左右。

从营业利润率来看,三星DRAM的营业利润率高达40%这个水平,美光只有20%这个水平,三星只要一降价,美光就是生死存亡,可以说三星完全掌握了美光的生死。

其实紫光和美光联手研发,一边有钱,一边有技术,是中美双赢的局面,奈何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是美国更高层面的战略,注定双方联合困难重重。虽然紫光至今没有放弃和美光合作,但是目前已经被逼迫走上自主研发制造的道路,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目前存储器自主研发的国家队是紫光集团控股的长江存储。

2016年7月26日,长江存储公司成立,紫光集团拥有51%的股份,另外的股份由国家大基金持有25%,湖北省地方政府的基金持有24%,武汉新芯公司为长江存储的全资子公司。

武汉新芯公司是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2006年为了进军集成电路制造领域而成立的研发 制造一体的企业,实际上武汉新芯2014年底已经和美国的Cypress半导体公司开始联合研发NAND Flash技术,但是业界并不看好,因为NAND Flash被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四家垄断,不要说新芯公司研发实力不足,Cypress实力也不够。

因此通过和Cypress和共同研发,武汉新芯已经有一部分的自主研发力量,只是非常弱小,这是中国自主研发存储器的火种。

长江存储成立之后,由于大量资金注入,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开始大量从台湾和韩国挖人,如果留意最近的台湾和韩国的科技新闻,会发现他们的媒体经常抱怨半导体人才被中国以高薪诱惑流失。

紫光从台湾挖了多少重量级人才过来呢?

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高启全,他是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2015年10月亲自从台湾挖过来的重量级人物,高启全被称为台湾DRAM教父,他是本文前面提到的世界第一大NOR flash公司旺宏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台湾第一,世界第四大DRAM公司南亚科的总经理。同时还是南亚科和英飞凌的合资公司华亚科的董事长(华亚科目前已经被美国美光并购)。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重量级人物。

很多台湾媒体把高启全和梁孟松相比,梁孟松从台积电跳槽去了三星后,三星的代工制造业务突飞猛进,对台积电造成了很大威胁,制程竟然反超了台积电,优先量产14nm,一度还分食了台积电的苹果芯片订单。

2015年高启全宣布退休后,加入紫光担任全球执行副总裁。被台湾媒体视为和梁孟松一样的叛将。

事实是,高启全此人有无大中华情节不得而知,但是从他担任紫光副总裁只有接受记者采访的言论来看,他更多的是不满在台湾发展空间狭小,根本不可能对抗一生的敌人韩国三星。

高启全今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媒体说,

“1985年,英特尔正式退出DRAM领域,在经历了日本、韩国积极投入,后来者居上,韩国最终坐稳了第一把交椅。台湾在 2008 年成立台湾创新内存(TMC/TIMC)计划集中发展 DRAM 产业资源,但终究因为资金问题未能如愿,原本 5000 亿新台币的资金需求,台湾政府仅提供了 80亿,远远达不到预期。

他强调,“现在唯一有机会成为全球抗衡三星势力的只有大陆,紫光会把这梦化为具体的实践!”一定要有人扮演在全球平衡三星的势力,目前只有大陆有能力有资金投入进来,长江存储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而诞生,也是大基金唯一真正投资的存储器企业。”

从高启全的话可以反应出他内心的想法,就是要在产业里面做出一番事业,所以,只要我们提供的平台够大够好,不管他是什么政治立场,一样可以为我所用,台湾的舞台太小了。

除了高启全,紫光集团还挖来了晨星创办人杨伟毅出任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公司CTO,又延揽晶圆代工厂联电前CEO孙世伟,担任全球执行副总裁一职。这两位都是台湾半导体业界鼎鼎有名的大佬级人物,像晨星,当年就是和联发科并列的台湾两大芯片研发企业之一,后来晨星被联发科吞并。

台湾联电更是台湾仅次于台积电的是第二大集成电路制造厂,2016年销售额44.5亿美元,对比下中芯国际2016年的销售收入只有29亿美元多点。

目前长江存储在同时进行NAND FLASH和DRAM的研发,根据2017年4月高启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长江存储的研发团队里面,美国人、日本人、南韩人都有,绝不是只有挖台湾工程师,长江存储内部是规定要用英文沟通,因为外籍主管很多,以国际化的规格在打造企业。”

现在的武汉新芯约1,200人,另外,长江存储成立至今也招募将近700人,共计1900人左右。

长江存储目前研发人员总共约500人,其中台湾人约50名。

根据2017年9月的消息,长江存储将会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并且趁着日本东芝在处于出售状态的机遇,挖角日本的存储器研发人才,日本很多年轻的工程师,受制于日本职场论资排辈文化的压制,薪资和发展通道上本有很多不满,加上东芝已经风雨飘摇自顾不暇,在中国高薪诱惑下,必然会有人加盟。

目前长江存储的重心放在3D NAND flash的开发上面,同时也在推进20/18nm的DRAM开发。

NAND Flash肯定是长江存储最先量产的产品,因为传统2D转3D NAND技术后,半导体机台设备几乎都要换新,所以这时候投入是对的,每一个存储器阵营都站在同一个出发点。

而DRAM技术,每转进新一代制程技术仅增加20%的半导体机台设备,意思是,既存的半导体大厂的多数机台设备都已经折旧光了,新加入DRAM技术的人去买新设备来生产,成本非常贵,竞争力会很差。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要做好在存储器领域长期烧钱的准备。

长江存储现在研发进度如何?根据长江存储 CEO 杨士宁介绍,其 32 层 3D NAND 芯片顺利实现了工艺器件和电路设计的整套技术验证,通过电学特性等各项指标测试,达到预期要求,2017年底将提供样片,继续向64 层 3D NAND 发展,乐观估计2019年量产。

目前韩国三星已经在2017年量产64层 NAND,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的技术差距在2年,2年看似很短,其实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已经是极大的差距了。抗韩将是长期的进程。

但是,大家也不要觉得韩国半导体不可战胜,事实上,韩国人在半导体领域表现强势的也就是NAND FLASH和DARM存储器领域,以三星为首的韩国公司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存储器的研发,早了我们二十年,我们要想超过他们,当然必须付出时间的代价,这个时间不是三五年,能够十年追上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另外,韩国虽然存储器强大,但在存储器以外的其他领域,除了三星手机自产处理器和基带芯片外。由于都不是大集团研发,韩国的芯片设计产业在中国的冲击下衰退非常严重。

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根据韩国媒体Business Korea的报道,在韩国上市的韩国前15大IC设计公司中,有10家上半年营业利润出现下降,50%的企业出现亏损,营收和利润都增长的只有两家。

原因就是中国冲击,例如液晶面板上面的驱动芯片,例如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触控芯片,以及摄像头等用的中低端图像传感器。

我在上一篇文章写过,全球显示面板向OLED转移的趋势已经不可逆,我国有一家做OLED驱动芯片的公司就在高速增长,那就是中颖电子,2017年上半年,中颖电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0.65%;净利润为6208.01万元,同比增长61.8212%;每股收益为0.30元。

因此,全球目前只有中国的疯狂的投入存储器的研发和制造,韩国人在存储器领域未来被颠覆,只有可能是被中国,确切的说的是长江存储公司。

未来的希望:寒武纪

为什么要特别提一下寒武纪,人工智能是人类所有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个领域,专用芯片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几乎所有的ICT科技公司,不管是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华为,还是美国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都在朝人工智能方向发展

2017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创立的寒武纪科技(CambriconTechnologies)宣布完成阿里巴巴领投的1亿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令寒武纪估值达到10亿美元。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集成电路产业的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可以算作一个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很多骨干成员在校期间已开始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创始人陈云霁和陈天石是兄弟俩,都是学霸。

陈云霁14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在创立寒武纪前,陈云霁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参与了中国第一块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的研制项目,2002年,陈云霁来到了中科院计算所,跟随现在的龙芯公司董事长胡伟武研究员硕博连读,成为当时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博士毕业后,他留在了计算所。25岁时,陈云霁就已经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架构师。

他在2015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的全球最佳35名创新人士。

非常有意思,寒武纪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型号名字叫DianNao,也即是中文电脑的拼音,目前DianNao已衍生出1A、1H等多个型号。DianNao这个型号名字来自寒武纪研发团队里一位法国人,这个法国人叫OlivierTemam,来自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他建议说,与其取一个平淡的英文名字,还不如反其道而行用中文的拼音来命名,这样对外国人来说是“外语”,他们反而会觉得十分“洋气”。

最值得一提的是,DianNao芯片不仅是寒武纪的自主架构,而且是寒武纪自主开发的指令集,名字也很有意思,叫DianNaoYu(电脑语), 这是世界首个深度学习指令集,DianNaoYu指令集的论文在2016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SCA2016(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所接收,其评分排名所有近300篇投稿的第一名。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之前中国自主研发的龙芯芯片,也是使用的MIPS指令集免费授权的形式,虽然可以自主修改,也不会被限制,但是使用指令集还是来自国外。

用中科院计算所的话来说意义是这样的“指令集是计算机软硬件生态体系的核心。Intel和ARM正是通过其指令集控制了PC和嵌入式生态体系。寒武纪在深度学习处理器指令集上的开创性进展,为我国占据智能产业生态的领导性地位提供了技术支撑。”

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和传统的通用处理器如何比较?寒武纪是人工智能的专用芯片。请注意专用两个字,因此寒武纪的芯片和通用处理器并非替代关系。

由于CPU和GPU基本框架结构都不是为人工智能设计,如果要用通用处理器搭建一个人脑规模突触的神经网络,可能需要建一个电站来给它供电。AlphaGo下一盘棋动用了1000个CPU和200个GPU,每分钟的电费就高达300美元,而网络规模只有人脑的千分之一。”

寒武纪AI芯片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在计算机中模拟神经元和突触的计算,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还通过设计专门存储结构和指令集,每秒可以处理160亿个神经元和超过2万亿个突触,功耗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未来甚至有希望把整个AlphaGo的系统都装进手机。

其他的FPGA方案虽然迭代快,但从计算速度和能耗比来说,和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相比仍然有差距。因此除了寒武纪以外,其他国外公司也在跟踪寒武纪的研究成果,比如谷歌的TPU

寒武纪的AI芯片在两个大型产业都可以有广泛的应用,一个是云端,一个是终端。在目前云计算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云端服务器面临更大的大数据计算压力,AI芯片逐渐必不可少。另外终端的智能化程度和计算要求不断提升,也需要使用AI芯片。

2017年9月2日,华为在德国IFA展上发布麒麟970处理器,首先用于华为Mate 10智能手机上,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但其背后的AI芯片就是来自寒武纪,麒麟970整合的人工智能芯片,华为称之为NPU(NeuralProcessingUnit,神经处理单元)

搭上了华为这条大船,寒武纪的销售额将会迅速增加,目前猜测,华为和寒武纪采取的是IP授权的形式,寒武纪作为全球第一家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大规模量产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同时芯片架构和指令集完全自主,在未来大有可为。

我现在就盼着寒武纪什么时候上市了,人工智能会是有一个超级产业,理论上所有的硬件都会需要实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

半导体行业,美国超级强势,韩国在存储领域优势大,

欧洲有三家一流的半导体公司,NXP,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其中NXP在和高通谈并购,如果高通并购NXP并购成功,那么欧洲只剩下两家了。

日本有三家一流半导体公司,瑞萨电子,索尼的CMOS图像芯片和东芝半导体。这其中索尼的CMOS图像处理芯片是近年来日本公司几乎仅有的实现大逆转的产业,索尼凭借图像处理芯片大大提升了市场份额,获得了大量利润。东芝在寻求出售,等东芝出售成功,那么日本也只剩2家半导体公司。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超级强势,中国,韩国都在上升,欧洲和日本在小幅衰退,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衰退比较严重的是台湾了,台湾半导体协会预估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整体产值较2016年小幅成长1%,而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较2016年成长9.8%,也就是台湾“生命线”半导体产业世界份额在不断下降。

以整个半导体产业的产值比较,2017年上半年台湾为新台币11440亿元,大陆约新台币9900亿元,台湾半导体产业险胜,但大陆在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台湾,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1-6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2201.3亿元,同比增长19.1%,而台湾呢,以2017年第二季度为例子,是衰退4.8%。

半导体的设计,制造,封测三大部分,设计和封测大陆均已经超越台湾,台湾在IC产业唯一有优势的还是制造业,台湾GDP 2016年大约为5600亿美元左右,而台积电的半导体制造一年贡献100亿美元净利润,另外提供数万个年薪40万人民币的岗位,以及大量税收,以台积电为首的半导体制造业不愧是台湾经济的基石。台湾有三家半导体公司进入全球20强,和日本,欧洲并列都是3家。其中2家是制造(台积电,台联电),1家是设计(联发科) 2017年上半台湾IC设计的产值为新台币2904亿元、大陆为新台币3735亿元,大陆已经在IC设计产业追过台湾;

IC制造业领域则是台湾半导体的大本营,比较2017年上半两岸的情况,台湾IC制造的产值为新台币6268亿元、大陆产值为台币2570亿元,台湾守住优势, 在IC封装和IC测试方面,2017年上半年台湾的IC封测产值为新台币2268亿元,大陆产值为新台币3600亿元,这部分大陆也已经超越台湾。

从以前的仰望,到现在超过台湾,并且在追赶日本,韩国和欧洲的路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有目共睹。201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同比增长21.1%,销售额为830.1亿元,继续保持世界最快增长速度。

对中国的芯片发展要抱有信心,未来海思,紫光,寒武纪三大势力将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主力军,寒武纪虽然现在销售额不多,也还没有开始盈利,但是这家公司必将崛起成为一方诸侯。

寒武纪需要解决的是商业经验问题,创始人是中科院搞技术出身,在商业市场搏杀,需要有商业经验积累和助阵,这是寒武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三巨头以外,很多专业领域的中国芯片供应商也会崛起,例如提供显示面板驱动芯片的中颖电子,提供指纹识别芯片的汇顶科技等等。

另外呢,在国有企业大军里面(不要鄙视国企,紫光也是国企),也会有很多像大唐微电子,华大这样的芯片公司来保证国家安全,比如下面这则2017年9月16日的新闻,华大发布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北斗产业以后会是一个大型产业。

再比如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申威芯片等等。实事求是的说,这里面大多数企业商业上不会很成功,例如像大唐这样的国企,主要做各种金融和社保的芯片,虽然公司一直亏损,国家也得养着。当然北斗芯片可能是个例外,因为北斗未来会成为一个大产业。

还有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面的中科芯公司,这家公司2008年在无锡成立,我们最近天上在对接的天舟一号飞船的电子控制防辐射芯片,就是来自中科芯公司,这也是为了保证自主化和国家安全,但是航天飞行器在产业规模上注定不会像海思,紫光,寒武纪的市场那么大。

另外网友比较关注的我国超级计算机上用的国产芯片,例如全球速度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芯片就是国产化的申威,指令集和架构都是在美国DEC公司的Alpha架构下扩展而来,但是这款芯片只适用于超算领域,在民用市场由于生态问题和性能问题,不会有竞争力。因此也是小众芯片。

另外就是龙芯了,胡伟武博士是个坚持自主研发的人,他也培养出了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培养出了一批自主研发芯片的人才,我觉得这才是龙芯的最大贡献。至于在商业化上面,龙芯几乎没有什么希望,建立生态必须要有强大的商业实力和地位,目前龙芯芯片只能在一些专业领域,例如北斗卫星上用的防辐射芯片,或者一些专用领域比如服务器,工控,嵌入式控制等等。龙芯能在这些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就是一种成功了。

龙芯2015年销售首次过亿元人民币,是一家非常弱小的公司,2016年相信销售额也是1亿元多点的规模,而2016年中国销售额过1亿人民币的芯片设计公司有160家,龙芯在里面毫不起眼。 胡伟武是个技术人才,龙芯现在的待遇,以及类似科研院所和国企的运行体制,也暂时无法获得优秀的高端商业人才。龙芯在未来十年能够做到10亿人民币,20亿人民币就很不错了。即使到2027年能做到100亿人民币的规模,10年增长100倍,到那个时候龙芯也进不了中国芯片的第一集团。

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必须要走商业化可盈利的路,从这条路来看,只有以海思,紫光,寒武纪为首的国产芯片公司,以及华大,大唐,士兰微,汇顶科技等第二梯队,以及未来可能成长起来的第三梯队才是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的未来。

而芯片设计这个产业,从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六强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保持现状20%的发展速度,每四年翻一倍,到2025年将是现在的4倍,是未来美国最大的挑战者,韩国依靠对存储芯片的高强度投资,将保持世界列强地位。中国紫光的存储芯片2019年才能够量产64层的NAND Flash,那个时候距离三星和海力士还是有技术差距,所以短期内韩国存储芯片产业是打不垮的。DRAM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量产。

而欧洲,日本,中国台湾,由于其下游消费电子品牌的衰落,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上游芯片的产值,这其中最危险的是台湾,因为欧洲和日本还有蓬勃发展的汽车电子产业,消费电子这边衰落了,还可以从汽车那边来弥补。例如日本,虽然东芝在衰落,但是瑞萨电子的汽车业务发展就挺好。

台湾就比较危险了,芯片设计业不断下滑是大趋势,因为消费电子品牌不断往中国大陆集中,而大陆的自产芯片占有率在不断提高,而台湾又没有汽车品牌产业来弥补损失,设计业下去了,保住台积电的制造业是台湾面临的首要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中芯国际抵消台积电的发展,就是促进两岸统一

在后面的文章,我们聊聊芯片制造业和封测,半导体制造以及上游的设备是中国最大的短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面医改: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
本文原创作者:啊咪老师

来自雪球发布于2017-09-11 10:35


分享一个我之前在药博会上的演讲稿~

算是填上了很久之前医改系列的坑~


可能跟很多分析师不一样,我认为医药是一个非常强周期的行业,只不过它强的是政策周期,而不是经济周期。所以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过去这么多年整个医药股的行情,其实非常明显,90年代之前是没有专利法的红利,2007年之前是药物批文超发的红利,2007年到这一轮医改启动之前是批文紧缩的红利,在“722”惨案之后,在制药板块享受的是批文定向宽松的红利。

所以说投资医药股,特别是中国医药股,对于政策的理解决定我们的核心收益,因为它是行情好不好、可不可持续的根本因素。

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围绕医改展开,可能我们做二级市场分析的思维会跳一点,跟大家做实业的连续性的思维不一样,希望擦出一些新的火花。


▌一、医改为何而改?

现在医改这个话题是比较热的,大家都去讨论医改,很多人从不同切面解释医改这个现象。但是我觉得要想清楚未来方向怎么走,还是要回到医改本质:就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启动医改?包括推出这么多密集的政策。通过三张图综合思考比较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第一张图,就是人生医疗支出的消费曲线,可以明显的看到在这个位置(就是在五六十岁后),医疗支出会有显著的指数级上涨。上了年纪之后稍微重两个大招,医疗支出就是花钱如流水了,相信这个也符合大家的生活经验,所以60岁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二张图,就是建国以来出生人口每年的增长数,建国以来到目前我们是有四波婴儿潮,基本吻合人的生育周期,大概20年有一个生育高峰。建国以来最高的生育潮是在62-75期间,峰值是平均每年三千万左右的新生人口。

如果我们把前两张图结合起来会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未来老龄人口增加以后会不可逆的增加医疗支出开支。

但是现实是,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是以社保为基准的,当前商业保险发展并不顺利,财政划拨也并没有很给力,所以才会有以药养医这样一个政策。医保作为国内医疗服务采购的大买方,对于行业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而他的目标就是低标准,广覆盖。

说白了就是管饱不管好,更重要的是,医保的支出的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因此社保收入增速决定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的天花板。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前面两张图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医疗需求持续增长,最后一张图又告诉我们道路是曲折的,因为地主家也没什么余粮。究竟这两个因素谁会主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我们交的五险一金当中真正有价值的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医保同样会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但区别是养老保险是刚兑的,而医保是可以有回旋的余地。所以在可预见的两个都不够花的情况下优先肯定是保养老保险,然后再到医保。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究竟是我们的需求增长更迅猛还是医保控费力度更大?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先烈找答案,就是人口结构、产业发展、疾病图谱跟我们中国非常相似的日本。日本第一波婴儿潮在47-49年,这几年平均出生人口是300万人左右。掐指一算,超过60岁大关是在2007年前后。而这张图是各国的医疗市场总容量的走势,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日本在95-98年的时候整个医药市场总量平稳甚至减少。

因为当时日本老龄化问题比我们更严重,且比我们早几十年发生。所以日本政府启动了一轮,我感觉是惨无人道的药物价格控制,也搞一次性评审,全面推广仿制药处方,最后甚至不惜用到行政定价的手段。整个药物市场硬生生的给按下来了。在这十年期间,有些公司抗过来的,日子还行,没有抗过来的基本就被兼并了。

所以说日本的路径基本上可以推测:我们未来也会是一样的路径,因为一切的要素都太相似了。

在地主家没余粮的预期下,未来几年间,控费的目的是严控总量,治疗人次上涨,人均医疗支会持平甚至下降,药占比会不可逆的下降。对于医药工业公司而言,特别是依托历史性红利发家的公司,去年难受,今年很难受,来年还会很难受。

按照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接下来如果我们去控费还有什么路子可以走?


▌二、医保控费的路径

既然医保钱不够,那行业未来走势的关键就在于医保怎么控费,其实医保控费的核心逻辑就两个:1)降低流通成本,2)降低费用成本。在不影响药企核心利润情况下把期间成本都打掉。

这个图左侧是流通领域正在做的事情,一个是两票制+零差价。这个是必然全面铺开的。

目前看这里重构的是流通板块市场。流通市场作为医药的下游市场,它的总体增长速度跟医药增长速度是吻合的,如果总体药物市场是在平稳甚至下行的,最终对于两票制下面流通企业的整合最终体现出来的效果是龙头的市占率提高了,但是绝对收入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总量在下降,最终就是把小流通企业干掉了,他们分到的蛋糕多了,但是量差不多。

所以呈现出来的结果就很像美国,美国流通的三巨头大概市占率是90%,因为流通企业作为一个通道型企业,它天然的就应该是有规模经济性的,所以一定会向巨头收敛,这是不可逆的,但是它的红利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高,因为总体增速是被药物市场增速给控制了。

这里我讲一下我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零售板块一直在说的处方外流,包括之前的医药电商,但到目前都没有做的很成功,特别是医药电商这个板块。

其原因在于时效性,患者对于药物需求是有非常强的时效性的,传统电商的模式是一个地方发全国,所以时效性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后面随着电商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每个城市搞个分仓,同城配送,但在时效上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最新行业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相信在座都有用过手机来叫外卖的体验。现在同城短途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已经可以做到半小时到一小时,将来可能出现的场景就是通过网上买药,离你最近的药店做备货,再由第三方城市短途物流商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整个体验可以压缩到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未来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它的资产可能会面临重估。因为现在零售企业只是一个销售的门店,那么如果未来这个门店既是门店,又是仓储中心,还可以支撑电商的服务(流量入口),那么他整个估值体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跟马云讲的“新零售”是一样的,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会出现这种“多对多”配送的医药电商模式。

接下来即将要做的事情是我们在砍医药费用最核心的那点。现在药价降不下来,核心矛盾不在于流通板块,药费降不下来的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营销费用太高了。营销费用这么高的原因是药物市场不标准化导致医生拥有处方自由裁量权。

有选择就有空间,所以我们会用费用解决医生选择的问题。那么对于控制药费的深水区就是把医生营销费用干掉。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在一些陆续推进的动作,比如一次性评审、新版药典、橙皮书、ICH等等。这些会把药物都变成标准化的产品,任何标准化的产品未来出路只有一个,打价格战。

再一个就是对于处方流程的规范。因为现在医生的处方很多时候还是出于他对病症的判断,他主观因素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现在治疗指南、临床路径也在更新了,这两个东西在慢慢丰富起来,它们会引导医生处方,那么它通过标准流程把医生的处方权回收了,就是你要在我规定的范围内去处方。这个的推出的目的不是去管三甲医院的医生,而是帮基层医生,提升他们的治疗水平。北京医改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话,趋势是患者都往基层赶。未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基层的治疗水平也提高上来。

更重要的是指南和路径其实是为最后一步做服务,就是现在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这个信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今年以来国家牵头已经成立了三个医疗大数据的公司,一个是中国电子牵头的,一个是中科院牵头的,最后移动拉上浪潮集团牵头成立了第三个。这三个医疗大数据的集团如果你细看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是无论是发起方还是参股方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二是参与者里面没有一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也没有一家大型的医疗行业公司。

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在这个大数据的顶层设计上已经想通了,不管是从物理层面的服务器,还是信息层面的数据管理都是国有资本在控制的。他要做的是裁判,而你们做球员。之前医疗信息化之所以做不起来,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我们不展开,其中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之前很多推动医疗信息化的人,他既是裁判又是球员,那就一定是得不到业界的支持的。现在三个平台搭建起来,打通地域区隔,建立信任基础,在数据脱敏后,是完全有做起来的可能的。

试想,如果所有的医生信息化、处方信息化、病例信息化,在大数据、指南、路径的配合下,PBM有任何可能做不起来么?

最后可以做到全流程信息化,这样监控起来了,很多事情就管得了了。这就很像深圳抓绑安全带的事情,由于深圳的监控满地都是,拍到一张就罚款扣分,现在全市安全带的工作执行得非常好。所以但凡是监控能跟上的东西,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被管理的。这才是管理医生营销费用里面最根本的武器,而且这也可以把一些没有临床实际疗效的东西给排除掉。

再者“三明模式”之后,医改是可以做政绩的,加上医疗大数据这个东西这么有名声,市政府肯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只要试点效果好,全面推开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组合拳打下去之后最后对药费的控制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流通、费用都是药企的成本项,最后药企的营收会下降,但是利润会保持稳定,对这两个动刀子,其实是没有动到做实事、药物有确切临床效果的药企利润的,动的是刷了制度红利的药企利益。

未来,药物立项必须以实际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为基础,药物营销必须以指南与路径为基础。这个就是以后发展的必然路径,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药物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然我们已经把药物控费的大的逻辑给梳理出来,接下来就是去看我们现在在工业板块里面的细分类目各自路径是什么。


▌三、医药工业方向

按照毕局长最近关于编制2020版《中国药典》的药物分类口径,把医药工业分为:传统药、现代药。

传统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药了,对于很多传统中药品种会变成快消品逻辑。它以品牌为主导,以渠道为核心的流通方式。因为传统中药的临床疗效有多少说不清楚,但是群众基础很好,大家觉得它有用,那就有用,跟快消品是一样的。

另外一个分支就是中药现代化,也就是现代中药。任何一个讲中药现代化的品种,它只要不上临床就是在搞笑。如果上了临床,自然而然回到现代药的口径了。因为现代化必然是要与现在的国际标准接轨的,你想单独成立一个标准太难了,别人不认,你没法儿做。这就像天士力在做FDA的临床,所以这就是一个趋势。

现代药这块就是整个医疗市场主体处方的品种,可以分成仿制药和创新药。仿制药一次性评审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供给侧改革,把以前的批文都干掉。最终下一个批文由三家或更少的药厂来供,他把市场收敛以后重新分配,又因为我强行的通过这个规定让你享受到更高的市场份额,所以你的很多固定资产和支出被摊下来了,药价就有下降的空间。

10个厂供一个品种跟3个厂供一个品种,它的制造、营销成本等等都是有巨大差别的。所以说仿制药针对一次性评审之后,药物质量提高,再一个就是把期间费用降下来,就三个厂家,你也不用去营销了,该什么就是什么。这个东西在未来会成为药物处方市场中流砥柱。它会是稳定的现金流业务,仿制药不会有太大增长,但是批文控制住了,大家都可以开开心心的赚钱。

这个恰恰很像大输液市场,限输限抗这么多年,就剩下三家,三家把地盘分好,也不要打价格战,也没有新进入者想进入这个行业,大厂慢慢把小厂退出的份额吃掉。所以这几个季度你们可以去看,大输液居然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利、净利润都双升,这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了。所以这个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仿制药市场也很像这个市场。

多插一句,如果大家有去看国有的化药的公司,你会发现他们在仿制药上的投入是远超过民营企业的。按理说他对政策的解读一定比民营的更到位,为什么他们一起要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成本这么高他们还去做?

那么接下来就是创新药,创新药是这次改革之后的享受制度性红利的唯一领域。但这里要提出一个思考,政策红利是面向所有行业的参与者,那就意味着现在只要你的数据过硬你就可以上。通过优先评审加速研发进度,通过谈判目录加速商业化,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增加新药供给来压制药价,大家拿批文的速度都快了。

其实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让你降价,像康帕西普的销量持续的往上走,雷珠单抗即使还在专利期内,也还是要降价应对,最后的份额还是比拼药物的临床效果,但创新药还是药企增长的核心动力。

所以我们分析一个药企的时候,他的管线在这四个象限是什么位置基本上可以给出一个估值。通过这样的划分你就很清楚一个药企他现在在哪里?未来能够做到什么样的位置?如果他不划分的科目里面,意味着它就不是组织需要的药了。


▌四、为何在港股上市

接下来聊一下为什么药企要到香港上市?有三个特点:

1、融资便利:

做药企其实不确定性是非常高的。一个批文批不下去你就很难受了,或者一个政策下来你也很难受。所以融资便利性远比估值更重要。

比如说泰凌医药(1011.HK),在受到疫苗事件冲击后,老业务压力巨大,剩下的路子不外乎就是两个:要么出千或者卖壳赚快钱,要么咬咬牙转型。结果从2015年开始,通过两次配股,一次优先股,累计融了12.49亿港币,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已经基本转型了成为医药工业公司。

做实业,灵活性、流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上市公司是冲着把实业做起来的,港股灵活的融资方式及简易的审批程序会极大的帮助上市公司。如果你在A股,批个定增卡个半年,等到你钱到手的时候,就买不下来了。

2、激励灵活:

10年前,投研发很便宜,那个时候快钱太好赚,钱比人更值钱;现在就反过来,人比钱更值钱,如果有行业大牛出来单干,各种投资机构都是等着打款的。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团队建设需要更灵活的股权激励,更大的激励想象空间。像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的旗下的南京传奇,CAR-T疗法的临床数据还不错,立刻给研发团队搞股权激励;像复星医药(2196.HK),也分拆Sisram(1696.HK)在港股独立上市了。现在,想留住兄弟们好好干活,也是不容易。

3、上市加速:

研发驱动的创新药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推动,这类公司弹性最大的阶段是在研发推进阶段,但是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盈利测试是没办法让这类公司上市的。

今年中国医药股中,去年在美股亏损上市的创新药公司百济神州(BGNE.O),今年年内已经涨了近150%。港交所正在推动的改革就是推出创新板,允许同股不同权,允许亏损上市,这是个时代性的制度红利。毕竟从品牌、价值挖掘的角度出发,贴近本土市场上市的优势还是很显著的。


最后分享一下我自己搞研究的时候整了这么一首打油诗。


《中国药企风云录》

一只神药定江山,百亿市值不是梦。

三五并购来相助,市值翻翻若等闲。

创新坐庄两相宜,千亿市值从头迈。

国际巨头何时有,绝处逢生在冬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最大基金用人工智能炒股试验,回报率超500%
     在德国,全球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做了个炒股试验,结果惊呆了整个交易市场,收入回报率达到高得离谱的500%, 这个信息让当地的基金经理、股票交易员恐慌啦,因为他们立即就开始面临失业的威胁。
1.毫无疑问,Ai酱逐步取代基金经理、交易员
     既然AI炒股如此成功,股票交易员的工作由Ai来完成,将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收益更高更好将吸引更多的客户。这部这家基金公司,立即成立新部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代替基金经理选,择更便宜和更有利可图的股票。

    从欧洲德国飞越大西洋,到传过茫茫的美洲大陆,到东海岸去的美国的纽交去看看:这里经宣布裁员40人以上,AI代替投资组合经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未来还将逐步过渡到自动化解决方案。还有,更加强调算法投资行动。也就是说,Ai要升级,获取更高的回报率和准确度。
     台长提示:人类炒股,可以从股市撤离了,回家炖制一个牛逼的机器人再来吧!
2.投资机构已厌烦了高成本的人力投入,持续增加人工智能投入
     一些投资机构认为,使用人工智能做股票投资是明智的,因为投资经理通常依赖于市场指标和趋势人工智能程序则可以通过更加综合的算法去做。

    另外,高成本投入的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并不总是高收益,投资机构已经开始怀疑他们花费高额人力投入是否值得?
     台长感叹:人工智能学习一晚上,就相当于最聪明的人类几辈子!谁还会雇人?
3.人工智能正在抢人类的工作
     在研究公司Opimas最近的一次报告中,他们说,预计金融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花费超过15亿美元, 截至2021年,开支将增加到28亿美元。
     到2025年,这些公司将会意识到,他们的成本收入比率的显著改善,人类更多的工作将被计算机取代,这将减少人力成本。
     台长感悟: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那些开发出最牛算法的最聪明的人,将控制财富。雇得起最优势的机器人的阶层,成为中产阶级。绝大部分人沦为贫民。
4.人类的任何职业都可能自动化?
     现在,一个主要的金融公司已经表明,它们有足够的信心用人工智能代替基金经理,而且可能表现更好。

    这是真正可怕之处,因为它意味着任何职业,只要是基于知识和信息,都可能容易自动化。
     虽然仍有许多实例中,顾客喜欢人际互动,但不难看到,技术也慢慢改变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自动排序、柜台结帐、甚至投诉申请,都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实现。
     台长断言:机器人看家护院,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各个种族中演绎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将永久性消失。意味着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5.人类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可能为时尚早,但威胁是真实的
     虽然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工作自动化让人感觉有点不自然,但这是趋势,现在的我们只能适应它,对吧? 我的意思是,让我们面对现实吧。

    人工智能使我们用更容易和更先进的方法来生活, 当然自动化工作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是 它成本低,如果我们足够聪明采用它,当然可以作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回到上面那个基金公司的现实中,股市交易员完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可能为时过早,但又一点肯定的是,他们很快就会失业。
     Ai大势不可阻挡,顺应潮流吧,人类!
台长畅想: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采用AI炒股,恐怕恐慌的就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交易员了。谁的机器人算法更科学,更透视股市的规律,更准确,那基本上就是瞬间秒杀世界,垄断一切股市财富,到时候消失的就是这个行业,随后金融系统的存在将失去意义。
     更可以预想长一些,如果Ai能看透每个人的天赋与开发水平,洞悉其欲望、动机、观念和行为习惯系统,过去、现在、未来,AI都可以准确计算出来。到那时,一切都是数据,AI洞若观火。最有可能的情况是:
        一个AI成魔,要奴隶全世界的人。
        一个AI成神,要拯救全世界的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
  林采宜:为抱着死脑筋去买房的人难过
  姜超:金九风光不再 地产引擎终于熄火
  新一轮调控组合拳:“最严限售+房贷利率上浮”,楼市速冻效应扩散

  林采宜:为抱着死脑筋去买房的人难过
  在23日举办的“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麦格理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上海绿庭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乃奋、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等就中国房地产业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林采宜表示,自己坚持看空房地产市场。从人口因素看,很多人冲到三四线买房子,这是惯性的60后、70后思维;而今后十年,是90后,00后买房。85后、90后、00后的人口基数和60后相比,减少40%以上,而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就必然导致购房人数会减少。从收入角度看,60后、70后曾经历的年均收入增长20%以上的收入高速增长时代只有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时才可能实现,如今高经济增速时代不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以往相比也在下降。林采宜称,“抱着死脑筋去买房的人,抱着钱跑到三线四线去买房的人,我替他们感到难过。”她还提及学区房,并直言学区房是中国现有畸形的教育体制跟畸形的房地产相互结合的怪胎,学区房的收入是补贴了不劳而获的人,“而凡是不合理的东西,最后都会消失”。

  在论及财富分配时,林采宜称,在银行做客户路演和服务时发现很多私行客户看起来就是拆迁户,他们都有几千万资产。“我看到私行的客户中有这么多拆迁户,难过的恨不得流下泪来。我知道很多复旦的同学真的买不起房子。现在90后间流行丧文化,有人说他们是绝望的一代,我再努力,再优秀,没有上一代的资助,根本买不起房子。你觉得正常吗?不正常。”林采宜建议道,“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所有不正常最后都会变成正常,所以悠着点,不要着急买房子”。

  绿庭投资控股董事长俞乃奋则对楼市走向提出不同看法,她表示中国房价会基本稳定。原因在于中国楼市是强控制体系,从土地供应到城市规划都是政府强烈控制之下的,只要政府不让跌,不会跌下来。此外,俞乃奋称中国未来房地产的机会在结构性的变化当中。“00后不要买房子,要租房子;如果要买房子只买上海北京深圳香港这四个地方,其他地方不要买。”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同样给出了租房的建议,他提出中国房地产接近上涨尾声,投资价值不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句话暗含的意思就是再炒也不一定值得了”。

  赵扬分析称,未来几年,房地产的销售和投资将会逐渐放慢,中国房地产市场会类似日本1974年到1985年所经历的一轮调整,体现为房价基本趋稳,没有出现大跌,但是投资和销售出现了非常长期的滞缓。他认为,核心地段的住房将会变成奢侈品。投资价格不大,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需求,逐渐变成小众市场。从房价的走势来看,中国楼市过去两年的暴涨后可能会走稳,但是即使还能再涨50%,年均回报率也不是非常多,“所以大家有钱也不要在这个时候追高房地产”。

  麦格理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提出,短期内房地产不会发生泡沫,也不会有很大危机,但房地产仍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分析称人类历史五千年,最大的风险是两个,一个是经济不增长,一个是不平等上升。房地产如果做得不好,第一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第二导致不平等上升。“过去二三十年,你住在上海,住在江苏,收入不会差太多,关键是你住的房子差太多了。再说代际之间,可能90后一开始的工资比60后高多了,但是60后首先有房子,肯定会导致不平等上升很多”。(华尔街见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底,“玻璃大王”曹德旺以“跑了”的方式火了起来。

  事件起源于他对外宣布将豪掷10亿美金在美国俄州建厂。这引发了中美制造业的成本热议,更有媒体曝出“曹德旺跑了”、“别让曹德旺跑了”等言论。

  今年6月份,曹德旺又以“栽了”的方式登上多个媒体版面。

  原来,他在美国的工厂遇到了文化冲突,被解雇的副总经理爆料“觉得自己因不是中国人而被解雇”。甚至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也发起激烈的工会运动。

  这些事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曹德旺“走出去”的经历又给了我们哪些借鉴呢?

  艾问曹德旺:半年亏损千万,美国建厂后悔吗
  美国建厂一年亏一亿美金,可曾后悔?
  71岁的曹德旺,依旧保持着多年的习惯。早上四点半起床,喝茶看书。7点半之前会出现在公司,偶尔会在抽烟时陷入思考。

  去年12月份,他的一个拓展福耀玻璃国际化版图的决定,竟引发了各种媒体讨论,这让他始料未及。

  刚开始看到“曹德旺跑了”、“别让曹德旺跑了”一类的字眼时,他会稍显激动,斥责标题党“卑劣而可怜”,然后有机会便予以澄清。

  如今距离媒体曝出“曹德旺跑路”的时间已过去了八个月。出现在艾问人物镜头里的曹德旺,精神矍铄。

  再次谈起这个话题,他已不复激动,反而多了一份从容。

  他的出发点很简单,福耀玻璃要国际化,在国外建厂是必经之路。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去工业化,做虚拟经济、做IT,现在调整了,制造业的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都比中国要低。就总体盈利来说,在美国制作汽车玻璃要比在中国多挣十几个点。

  “中国人很敬业,做事情效率也高,但是如果加进去交易成本跟制度成本,中国制造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曹德旺一向以说话耿直、从不搪塞著称,他想通过这个举动提醒政府、企业家,中国制造业要有危机感。


  对于那些说他“跑路”的言论,他觉得莫名其妙。“福耀玻璃在全世界9个国家投资,在中国16个省都有福耀集团,市场销路65%在中国,在上海发A股,在香港发H股,中国政府这么尊重我,我为什么要“跑”?我不会因为别人造谣就把我造谣走了。”

  几个月前的美国工厂中美文化冲突事件,曹德旺坚定的认为解雇副总经理是因为他工作不称职,浪费钱。很多美国工人上班‘磨洋工’,美国工厂的生产力明显没有中国生产力高。

  “中国制造业确实存在问题。”此时的曹德旺眉头轻锁,“一,流动性过剩。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比较多。三,现在国家在转型调整,无论是生态环境、金融环境还是经济环境都对制造业有制约,税收重、费用重。制造业面临着综合性的多方面因素考验。”

  美国工业化基础扎实,中国是农业大国。中美制造业的差距是长久的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曹德旺觉得必须面对这个现实,要想度过目前难关,需要首先有一个大格局,能够理解国家调控政策。其次,每个人把自己的行业做好,做到极致。这样国家的问题就自然能够解决了。

  企业该不该“走出去”?如何“走出去”?
  尽管福耀玻璃已成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制造商,但是在多个公开场合,曹德旺仍很乐意称自己是小微企业的代表。

  的确,时光倒流到四十多年前,曹德旺做过倒卖木耳的生意、卖过树苗、做过厨师。1983承包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在一年时间内,使企业扭亏为盈。福耀玻璃的成立也是从小微企业做起。他把小微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神经末梢”,为大企业服务,同时为大企业消化产品。应得到国家的重视和培养。

  他把小微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神经末梢”,为大企业服务,同时为大企业消化产品。应得到国家的重视和培养。

  对于“死亡税率”即“把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算起来,税率负担高达40%,成本和负担之重使小微企业活不下去。”的这种说法,信仰佛教的他给出了如下解释。

  “《金刚经》里面阿难问释迦牟尼佛:你死了以后我拜谁为师?释迦牟尼说,你拜戒律为师。靠自己戒掉贪嗔痴,就会成佛。因此,小微企业不要跟人家比,人家赚20%、30%是他的事情,我们赚5%是因为不熟悉进货渠道和产品,熟练了利润就上来了。”

  他不建议小微企业轻易转型升级和跨国发展,“现在这么困难,不转不死,一转就死,因为转型和生机是动意词。在中国都没有做好,出去怎么做?实力不够的话不要跨国,资金短路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不支持你。”

  但是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无论是从产品、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来说,都有实力跨出去,那么就一定要走出去。

  “走出去”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想好“为什么走出去?”、“要走向哪里,是否了解”、“要做什么?”、“走出去是否还能走回来?”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走出去?”也就是要对走出去的“目的”想清楚。

  福耀玻璃在美国的投资,花了19年时间研究市场。在俄罗斯市场的研究,也花了17年的时间。福耀玻璃是先用产品去探索需求、培养市场。需求确定了再进行投资。

  “要走向哪里,是否了解”是企业要确定的目标、要做的调研。

  欧美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有着成熟的市场经济。劣势在于其本地企业水平和品牌知名度也很高,投资优势不明显。曹德旺认为金砖国家是个不错的方向。

  “要做什么?”是企业定位,“走出去是否还能走回来?”指的是盈利。

  在曹德旺看来,企业走出国门是为了和当地企业实现互补,而不是切断别人生路。“走出去”之前要考虑到将面临的问题,比如当地经济稳定程度、文化差异、法规制度、本土化管理等。走出国门就是为了盈利,一切将回归商业本质。

  如果中国经济必将国际化、全球化,企业“走出去”是企业扩张必经之路,那么正视中外制造成本差异,改善国内企业经营环境,将是拓展中国经济空间的有效途径。

  “一块玻璃改变命运”
  1946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在福清长大。9岁上学,14岁辍学。在一日两餐的清贫家境下,母亲乐观的性格对他的影响很大。母亲教育他“出门要抬头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的话至今记忆犹新。

  1976年,曾做过一系列小生意的曹德旺,回到福清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当采购员。7年后,他承包了这家玻璃厂,并很快实现盈利。

  一次曹德旺带着母亲去武夷山景区游玩,回家时雇了一辆小汽车。司机提醒他不要碰坏几千元钱一块的玻璃。在惊异于汽车玻璃的昂贵后,曹德旺回福州后,开始了在汽车玻璃领域的探索。

  成本低、利润高、被外国品牌垄断,是曹德旺考察完汽车玻璃市场后的总结。从那刻起,他就立志,要让中国人有一块自己的玻璃。

  1986年,年过不惑的曹德旺开始了制造汽车玻璃的筹备工作。因为赶上国家鼓励汽车零部件国产化,他顺利拿到投资,之后去芬兰买回一套生产汽车玻璃的机器。

  终于,曹德旺生产出成本不到200元的汽车玻璃,并迅速火爆市场。这也成为他一生中里程碑式的选择。

  1987年,福耀玻璃成立,曹德旺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降低成本的路上持续摸索。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顺利转型为汽车玻璃配套商,并很快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

  同年,福耀玻璃上市。

  如今,福耀玻璃成为世界多个汽车品牌的全球配套供应商,并跃居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厂商。

  除了做玻璃,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让曹德旺赚的盆满钵满,比如1991年,福耀上市的时候,他主动屏蔽了做房地产获利的机会。上市后,又放弃了做私募基金和金融的方向。

  但是,曹德旺从不后悔。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对玻璃情有独钟。如同看书喜欢把一本书翻烂、吃透一样。他工作甚至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做好一片玻璃。

  艾问·快问快答
  艾诚:在2016年的时候您宣布要用10亿美金在美国建厂,您认为中国的制造企业除了人的成本有一点优势以外什么都比美国贵?

  曹德旺: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去工业化,做虚拟经济、做IT,应该客观的承认,在美国制造环节的成本跟中国比,各方面的要素成本都低,中国人很敬业,做事情效率也高,但是如果加进去交易成本跟制度成本,中国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艾诚:您曾被造谣要“跑路”,你对中国企业家“跑路”怎么理解?

  曹德旺: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反正我不会离开中国的。

  艾诚:福耀玻璃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企业,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是什么?

  曹德旺:负责任。

  艾诚:中国现在很多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房地产经济,您如何看待?

  曹德旺:他们做他们的,我只做玻璃,只守在我的阵地上。

  艾诚:中国的百姓以及企业主,应该对中国经济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曹德旺:戒掉贪嗔痴,按照你自己的本领做一个工作。

  艾诚:今年公司上半年的营收是87亿多,增长14%,净利润竟然有13亿多。但是,在美国的公司亏损上千万美金。

  曹德旺:去年美国工厂亏了一亿美金,按照今年上半年跟去年上半年同期对比的话,亏了一千万美金,我认为很满意,因为6月份开始盈利了,今年不亏一亿美金,就算持平我也相当于赚了一亿美金。

  艾诚:您作为顶级企业家的代表,在外汇政策上有哪些呼吁吗?

  曹德旺:一个国家的汇率跟它的外贸价格相关,人民币升值产品就降价了,它本来就亏本,降价不更亏了?我本身就是农民企业家,皮比较厚,反正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艾诚:有一篇叫《中国工厂遇到美国工会》的新闻又炸了,您能不能分享一下真相,到底工厂和工会怎么了?

  曹德旺:我很自豪福耀是中国对美投资制造业最大的企业,如果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就好像你到亚马逊岸那边玩的时候会碰到鳄鱼,满地都是鳄鱼,这很正常,碰到鳄鱼不等于会被鳄鱼吃了,我会碰到鳄鱼,但是我有治理鳄鱼的办法。

  艾诚: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那“曹二代”们准备好了吗?

  曹德旺:曹家的后代非常有勇气,真正落实了他老爸的勤劳和朴实。

  艾诚:伴随着智能化的提高,工人失业也是一种可能的社会现象,您怎么看?

  曹德旺:当然会有那一天,但不是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还非常落后,真正把大数据应用在管理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艾诚:您是中国首善,捐款已逾80亿人民币,您建议别人和您一样也多做慈善吗?

  曹德旺:做慈善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做人,只要你心地善良,有德仁之人,有怜悯之心,愿意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做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本身就是善。

  艾诚:您怎么理解格局?

  曹德旺:格局在我的理解就是意志、愿景、心愿.(艾.问.人.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
  IPO堰塞湖9个月"泄洪"逾280家全年融资或超2200亿
  IPO否决率翻番 52家被否公司"栽倒"三大问题上
  新股申购指南及中签收益查询

  IPO堰塞湖9个月“泄洪”逾280家全年融资或超2200亿
  证券时报网09月24日讯据一财报道,9月22日,证监会再度新批了9家企业的IPO申请,融资额度不超过66亿。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眼下的A股市场新股密集发行已然处于常态化。据德勤中国报告,前三季度中国沪深交易所300多只新股上市,融资金额逾1700亿,全年最高融资金额可能达到2200亿~2500亿元。这对多年来始终存在的新股堰塞湖的泄洪工作起到了明显的帮助。(证.券.时.报.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市值管理潜规则 A股江湖上“最隐秘的地带”






时间:2017年09月24日 15:17:42 中财网




  (原标题:市值管理的隐秘江湖)
  编者按:市值管理,一直是江湖上最隐秘的地带。诸多传奇大佬的发家、铁血强庄的锻造,都与此息息相关。以管理为名,行做庄之实,似乎已成为市场的普遍理解。其间的内幕交易、明暗勾兑,股价操纵,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本文试图揭开时下市值管理的潜规则,更希望能早日还原市值管理的本来面目。

  “专业拯救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有需求提前一周说话。”这是《红周刊》记者身边一位资本掮客的朋友圈签名。股价维稳、避免爆仓,只是市值管理业务的冰山一角,种种信息显示,市值管理,正在成为当下金融掮客的重要战场。

  按通常理解,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主动做大市值。细究起来,包括多种方式和诉求,主要目的有几种:拉高后减持、拉高后质押、低价托市以避免爆仓,还有在定增前拉高股价,以减小定增股份对大股东控股的稀释。今年以来比较流行的是托市业务。业内人士表示,相比拉高股价后减持面临的监管和舆论风险,或许是出于市场稳定的考虑,监管机构对避免爆仓而托市的态度相对温和,因此上市公司有需求、机构也乐于承接这种业务。

  谈判双方的核心问题
  《红周刊》记者以中间人的身份参与了一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业务的沟通过程。

  以记者获得的一条市值管理业务信息为例:上市公司A的一笔质押濒临爆仓。该公司市值在百亿元左右,存在爆仓风险的股份占总股本10%-15%。质押股份此前曾跌破强平线,券商一再催促质押股东方尽快将质押股份提前回购,股东方由于囊中羞涩未能回购。至今爆仓风险仍未化解。

  在沟通过程中,某资管公司的业务负责人李先生(化名)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市值管理客户需求表,详细列出了操盘团队需掌握的3大项信息:“总需求概述(公司市值战略目标运作规划,当前的约束条件及所需帮助,大股东/实控人的其他诉求)”、“资金需求(总体资金需求、当前可安排的资金、需要解决的资金情况,资金成本预期、使用起止时间、支付方式,大股东/实控人融资工具的约束情况说明)”、“风险收益需求(收益分配诉求,大股东/实控人可提供的征信措施)”。

  “市值管理业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3项:大股东有什么需求,资金谁来出,盈利后如何退出和分配利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实控人挺价意志有多坚定。”李先生表示,首先要清晰了解实控人的诉求,“只有实控人挺价意志坚决,我们才能合作,钱的问题,可以想其他办法解决。”

  一位某私募基金公司人士程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市值管理看上去简单,实则远没有那么容易,“市值管理面临很大的监管和资金压力,敢承揽这种业务的机构,要么冲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来,要么和上市公司大股东有过命的交情”。程先生解释称,和大股东达成信任关系,意味着大股东持股呈锁定状态,“否则一旦拉升后,老鼠仓不打招呼率先跑路,高位抛压就可能砸垮机构。”

  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多少资金
  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大股东希望股价在当前的基础上上涨20%以上,即回升到警戒线以上。但由于实控人已将大部分股权质押,可支配的现金有限,如何出资,就成了双方协商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如果股东方资金充裕的话,股东:机构的出资比例可以是75%:25%,总资金规模最好能达到公司市值10%以上,当然操作中可能不会全部投入二级市场。”一位有意承揽该业务的业内人士张先生(化名)向记者传递了他的要求,“如果大股东资金有限,50%:50%的比例也可接受,当然,大股东确实囊中羞涩,我们也提供信用贷服务,由上市公司董事会为大股东提供暗保,成本为1%/月。”这位人士表示,其底线是“大股东最少需要出资25%,否则无法形成信任关系。”

  完成一个项目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通常而言,流通盘越大、大股东持股越少、机构类客户持股越少,则所需资金越多,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两融的影响,如果个股是两融标的,两融客户对价格波动很敏感,一旦跌破其成本,就可能率先跑路。

  在双方达成协议后,如何获得筹码、获得多少、持有周期、动用资金规模,都需要综合考虑。就托价业务而言,不同周期、不同拉升幅度,对应的资金量有所不同。一家知名市值管理机构的业务负责人罗先生(化名)表示,如果个股换手率与指数偏差不大,“需要5亿-6亿元的资金,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股价托到预警线以上”;但这一方案遭到了另一家机构负责人谭女士(化名)的质疑,“个股换手率以2%考虑,6亿最多只能撑一周”。她表示,至少10亿元的资金才能满足要求,即对应10%的流通筹码。作为对比,按业内共识,要想获得控盘能力,至少需吃下流通盘的20%-30%。

  但并非所有机构都对该业务感兴趣,某机构表示,“A公司大股东质押比例过高,资金又不足,风险太大”。

  如何获得筹码
  资金到位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获得筹码。据业内人士介绍,市值管理机构获得筹码的来源一般有三种:二级市场、大宗接盘、增发获得股份。

  “5·27减持新规”后,借大宗交易来实施市值管理并配合减持的难度明显提高。但“新规”也制约了协议转让。据《红周刊》获得的信息,质押机构考虑到股价仍有下跌风险,在催促A公司大股东提前赎回无望后,希望通过协议转让来出掉手中的质押股份。“质押机构希望以成本价来协议转让,因此折价很大。”相比大宗交易90天内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规定,协议转让的好处是转让规模大、一次可获得5%以上的股份,但按“新规”要求,协议转让获得的股份也需锁定6个月,依然存在被套风险。围绕这一点,双方讨论不休。

  一位上海的资深资本市场人士徐先生透露,买入的过程中,机构通常会分仓,以避免持有总股本达到5%后履行举牌协议,导致6个月内无法卖出,“少部分机构也会选择正式举牌,尽管有6个月限售期,但举牌也将引发换主的想象空间,并吸引中小投资者跟进,从而减轻机构的吸筹压力”。

  达成信任后,就进入了方案实施阶段。“比如某市值50亿元左右的全流通上市公司B,包括大股东在内的机构客户持股40%,散户持有60%的市值,稳妥考虑,机构需要吃下散户持股的1/3、即20%的流通盘。”程先生说。事实上机构也是这么做的。据其透露,某公司大股东曾邀请了一家管理资产规模达百亿元的知名私募进行市值管理。该私募先后用10多只资管产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收集了10亿元左右的筹码,相当于这只股票5-10天的交易量,期间股价波幅不超过15%;技术形态也趋于完美,量能极度萎缩、KDJ等技术指标走平、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构成金叉态势;消息面上,当时小盘股还是市场炒作风口,这家上市公司也有着多个热点概念加身;盘整末期,股价突然放量涨停,其后几个交易日内、股价拉升约40%,到达目标价位后,该私募在一天内即全部出货,当天换手率超过20%,逼近换手率历史峰值,其后股价一蹶不振。程先生点评称,“该个股的建仓、拉升和出货,需要机构有着非常强横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尽管如此,上述“市值管理”也未能逃脱监管层的法眼。程先生告知记者,该私募的操作曾引起监管层的注意。

  在上述案例中,由于该大型私募可以轻松募集足够资金,资金成本还不算高。程先生说,并非所有机构都能获得足够的低成本资金,因此配资操作普遍存在。“假设上述案例中的10亿元资金中本金2.5亿元、动用3倍杠杆,假设年息为10%,再考虑到操作失误导致的亏损、反复交易产生的佣金、居间费用等成本,资金成本的压力一点都不轻松。理论上,机构须把股价拉升20%以上,才能盈利。”

  “无论哪家机构都必须顺势而为,牛市中拉高出货后,散户或许会继续跟进,但熊市中一旦拉高,就会有存量资金跑路。以上述公司为例,今年的行情下,小盘股不再吃香,同样是10亿元资金,就很难达到当时的效果。”

  隐秘的行业潜规则
  无论打着何种名目,操纵股价都是市值管理的核心手段。为了保密,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业内形成了不少“潜规则”,譬如不在微信中打出简称、代码等信息,具体资料以文本形式传递,前文提到的张先生亦要求记者以微信电话的方式来沟通,尽量少用手机。

  为了在上市公司和业务机构中建立信任关系,一位双方都信得过的中间人是必不可少的。张先生建议,一旦双方建立初步的联系后,即由中间人来安排双方进行面谈。谭女士为取得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联系,她试图以居间费用来“利诱”中间人,“我们公司的原则是,谁先把实控人带过来,居间费用就算谁的”。

  如何隐蔽交易账户的网络信息,即迷惑监管层通过账户IP和MAC信息锁定户主,机构也绞尽脑汁。一位前机构操盘手曾向记者表示,一般而言,为规避监管,市值管理业务中,单个机构可动用数十台计算机和账户。

  上海某交易软件提供商蒋先生向记者表示,证监会的大数据系统主要根据包括IP地址在内的交易账户信息来发现异常。近年来云计算发展迅速,机构的对策之一,是将交易服务器托管在一些知名的云服务器平台上。“一台服务器的托管费用在千元/年左右,可同时运行3个账户,机构所能动用的交易账户数量大为扩展。此外,服务器遍布各地,南京、成都等软件产业发达的二三线城市都有托管机房,加大了监控难度。”

  此外,据记者了解,有机构还在市值管理业务过程中引入了T+0工厂的操作理念。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T+0工厂是作为一种收益增强型策略而存在,“不过在市值管理业务的过程中,T+0的主要目的在于产生成交量和流动性,从而吸引中小投资者入场”。该人士还表示,其所在机构在全国多个二三线城市组建了多支T+0团队,买卖同一只个股的账户数量在百个以上,监控难度更大。

  游走在法律禁区
  程先生说,“市值管理看似肥肉一块,但市场上飘着的绝大多数还是中介,真正实力过硬的机构并不多”。因此操作失败的反面案例倒不少。譬如某中小板上市公司,“听说大股东用3亿元的本金撬动总共11亿的资金,亲自操盘,但不久后被曝光业绩造假,其后股价暴跌,大股东损失惨重”。

  近年来,随着监管趋严,市值管理业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多位行业人士也都向记者表达了对监管的担忧。以谢风华为例,2008年,时任某大券商投行部副总裁的谢风华写下了《市值管理》一书,其“市值决定公司命运”的理念受到市场热捧。但就在8月,证监会宣布了对谢风华、阙文彬等操纵恒康医疗股价案的处罚决定,二人被认定人为控制发布利好信息的数量和节奏,拉高股价后套现。最终,资本大佬谢风华被证监会处以终身市场禁入。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资本市场人士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监管层曾在2014年发布的《新国九条》中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彼时A股行情低迷,优质企业的估值得不到体现。监管层的本意是鼓励上市公司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通过提高现金分红/鼓励董监高增持等手段,促进公司价值被市场所发现。“但在实践中,市值管理出现了异化,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勾兑券商、外围资金行拉高套现之实。以徐翔案为例,牵扯出13家上市公司。青岛法院对徐翔的处理结果是判刑+没收百亿元的非法所得。但上市公司实控人却只是被罚款,且数额轻微。市值管理最大的得利者其实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其次才是以徐翔为代表的机构。从加强监管的角度来看,应该加大对上市公司股东的处罚力度,尤其是操纵股价已经触犯《刑法》中的条款,有必要提高罚款数额,甚至可以考虑刑罚手段。”

  对于上市公司勾兑机构托价避免质押股份爆仓的行为,这位人士表示,此举已涉嫌操纵股价。“上市公司董监高可以选择增持/回购股份/提高分红比例等公开手段来维护股价。而变异的‘市值管理’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非法掠夺。”□ .惠.凯  .证.券.市.场.红.周.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联系人:甘源
  核心观点:
  我们在2015年提出“中国经济可能已经接近底部,未来经济L型”,2016年以来GDP增速止住下滑,季度GDP增速非常平坦,2016Q1-2017Q2分别为6.7%、6.7%、6.7%、6.8%、6.9%、6.9%。自2010年增速换挡以来,中国经济可能正步入新的增长平台,2016-2018年波动筑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微观数据显著好于宏观,比如2017年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为6.9%,而1-7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经过过去六年多市场自发出清,叠加近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GDP、工业生产、M2、金融杠杆等平淡的宏观总量数据已经越来越难以反应来自中微观世界的经济结构巨变,比如产能去化、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强者恒强等,这种宏微观的显著差异是引发今年市场上多空分歧的重要原因,这大致符合我们此前“新5%比旧8%好”的推断。

  2017年四季度-2018年初经济L型,需求侧偏平略有下降,向上的力量来自出口复苏、房地产补库存和土地供应增加带动房地产投资较强、企业盈利改善资本开支恢复、融资需求回升等,向下的因素来自财政整顿基建投资放缓、再度去库存、房地产相关消费下滑等。随着四季度以后步入去库存周期,以及未来北方供暖季所采取的减产限产、环保督查、工程暂时停工等短期措施,对供需两侧均将产生一定抑制,并可能拖累经济增速的短期放缓,但是这些暂时被抑制的生产和需求订单仍将在未来某个时点得到释放,比如2018年供暖季结束。同时,供需缺口的保持有利于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这有助于提升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经济L型的韧性强,有助于改善DDM模型的风险评价因子。

  在基本面支撑下,自去年以来,A股走出了以消费、周期、金融、真成长主导的结构性牛市,如果再加上腾讯、恒大、阿里巴巴等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合并之后的相对全面代表中国经济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比较可观的牛市。未来需要思考的是,依靠业绩恢复、监管加强、纳入MSCI等重塑之后的A股,能否形成一次健康的慢牛行情?这一次价值投资能否真正在中国扎根并成为主流投资理念?事在人为。

  下游地产销售偏低土地供应加快,汽车销售较好。30城地产销售本周环比上升16.5%,9月同比-40.9%,略低于8月同比-40.6%;9月一二线土地成交同比大幅上升,截至9月20日,一二线同比分别录得131.1%、48.2%,远高于8月的-23.3%、-18.7%。9月车市销售较好,同比虽低但环比增14%。零售、批发表现良好;纺服原料类综合指数同比上升;集装箱运价指数放缓。

  中游受环保高压发电耗煤量环比下跌,钢价走低水泥微涨机械火爆。本周发电耗煤量环比下降5.1%,但截至9月21日,月同比达23.5%远高于上月同比13.2%。耗煤上升预示企业未来生产提速。钢厂高炉开工已连续5周下滑,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下跌1.1%但月同比高达66.83%。水泥库存连续7周下跌,价格整体小幅上涨。8月机械市场延续火热势头,重卡“淡季热销”,挖机销量同比已连续5月维持100%高增速。基建推动、更新需求、低基数等则是机械火爆的主要原因。美联储宣布暂不加息、十月缩表,美元大涨,黄金跳水。伊拉克能源部长宣布OPEC及其他减产国考虑延长或加大减产以削减全球产能过剩问题,国际原油价格及有色价格持续上涨。

  商品价格下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新低。9月蔬菜价格与肉类价格同比均大幅下降。本周R007利率为3.8421%,较上周上升38.71个BP;DR007利率为2.9421%,较上周上升3.12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334%,较上周上升3.84个BP。本周人民币大幅贬值,创17年9月1日以来新低。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国内货币收紧和金融去杠杆超预期;房地产调控过紧;改革低于预期;债务风险。

  正文:
  1、下游:地产销售偏低一二线拿地加速,汽车销售较好
  本周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环比上升16.5%。截至9月20日,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同比-40.9%,略低于8月同比-40.6%;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为-44.7%、-39.2%和-41.9%,分别高于、低于和低于8月同比-53.2%、-37.5%和-37.7%。9月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上升。9月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同比35.0%,远高于8月同比-4.9%,其中一线同比由8月的-23.3%猛升至131.3%;二线同比由8月的-18.7%上升至48.2%;三线同比由8月的11.1%升至18.8%。土地成交升温主要归功于一二线城市拿地加快。9月100大中城市土地供应同比上升38.8%,低于8月同比45.5%;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78.7%、21.9%和40.9%,分别低于8月的238.7%、26.6%和55.0%。

  9月车市总体较好。零售方面,今年的9月车市零售销量同比增速约-3.3%,但主要是受去年9月开局同比49%的高基数影响:9月14%的环比仍然较高,显示车市零售较好;批发方面,本周厂家销量同比增速2.5%,表现同样不错。

  上周新片上映较多推动电影票房收入环比上升5.5%,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环比分别为5.6%和-3.8%。同比来看,9月份票房收入、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分别为57.5%、46.3%和17.1%,均低于8月的85.0%、72.8%和23.1%。

  纺织原料价格同比上涨。截至9月20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中原料类、坯布类、服装面料和家纺类同比分别上升1.16%、1.24%、0.96%、1.24%,分别相比上月上升0.71%、上升1.25%、上升0.49%、下降0.49%。

  集装箱运价放缓。上周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环比上升0.04%,9月同比3.7%,低于8月同比37.8%。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较上周下跌1.18%,9月同比16.0%,低于8月同比21.3%。本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环比下降8.6%,9月同比58.5%,低于8月同比69.8%。上周中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CCBFI)环比下降0.1%,9月同比28.4%,高于8月同比9.5%。





  2、中游:环保高压发电耗煤量环比下跌,钢价走低水泥微涨机械火爆
  本周发电耗煤量环比下跌。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下降5.1%。截至9月21日,本月6大发电日均耗煤70.4万吨,低于8月的79.7万吨。9月发电耗煤量同比增加23.5%,高于8月同比13.2%和7月同比10.6%。发电耗煤上升预示企业未来生产提速。

  国内钢厂上周盈利比率85.3%,较前一周微跌0.6个百分点,仍维持高位。上周全国高炉开工率为75.8%,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受制于政策高压,开工率目前已连续5周下滑。8月粗钢产量同比为8.7%,低于7月同比10.3%但高于6月同比5.7%。截至9月20日,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下跌1.1%,月同比上涨66.83%,高于8月同比61.32%。未来预计高压限产和旺季来临将继续支撑钢价维持高位。

  水泥价格微涨,企业库存持续下降。本周水泥价格环比上涨0.96%,9月同比上涨25.3%,低于8月同比27.4%。上周全国水泥库容比环比下跌2.63%,达到62.5%,已连续7周保持下跌。8月需求羸弱叠加环保督查,水泥产量跌幅较大。

  大宗商品价格涨多跌少。截至9月20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58种,集中在化工板块(共29种)和有色板块(共8种),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甲醛(37%)(6.94%)、脂肪醇(4.94%)、硫磺(颗粒)(3.34%)。环比下降的商品共37种,集中在钢铁(共13种)和橡胶(共9种),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鸡蛋(-2.65%)、LDPE(-1.52%)、热轧卷(-1.18%).
  机械市场延续火热势头。8月重卡延续“淡季热销”态势:自今年3月起,全国重卡销量已连续6个月突破9万辆,其中排名前十的重卡企业8月销量同比达83%。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8月国内主要挖机制造企业销量同比已超1倍,已连续5月维持超过100%的超高增速。整体来看,基建推动、更新需求、低基数等是导致今年机械销售数据火爆的主要原因。



  3、上游:联储缩表黄金跳水,油价有色持续上涨
  本周CRB工业原材料指数环比0.5%,9月同比12.7%,高于8月同比12.0%。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增长-3.4%,9月同比44.3%,高于8月同比41.4%;南华农产品指数环比-0.5%,9月同比2.4%,与8月持平。

  美联储周三公布9月议息会议声明,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区间1-1.25%不变,将从10月起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每月100亿美元,并预计年内还将加息一次、明年再加息三次。声明发布后,美股先下跌后回涨,美债收益率上扬,美元大涨。本周美元指数环比上涨0.7%,9月同比-3.5%,低于8月同比-2.3%。受美联储“缩表”及年底加息预期影响,黄金跳水,金价跌回1300美元/盎司以下。由于“缩表”初期规模较小,且确定性高,符合市场预期;根据利率预期点阵图,2017年底预计仍将有1次加息,年底加息指引施压金价。

  继伊拉克能源部长宣布OPEC及其他减产国考虑延长或加大减产以削减全球产能过剩问题后,国际油价顺势上扬,创13年来第三季度最大增益。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涨1.2%,9月同比15.2%,高于8月同比10.0%。若OPEC遵守协议实施减产,油市宏观背景将有所改善,石油需求或被刺激增长,油价或将持续走高。9月15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459.1万桶,连续3周录得增长,预期为增加349.3万桶,增幅超过市场预期;精炼油库存减少569.3万桶,创2011年11月11日当周以来新低;汽油库存减少212.5万桶,连续3周录得下滑,市场预估为减少202.5万桶。

  有色价格持续上涨,铜价、铝价、锌价皆延续上行趋势。LME铜本周环比1.0%,9月同比41.5%,高于8月同比36.1%。LME铝价格周环比下降4.6%,9月同比31.4%,高于8月同比23.7%。LME锌价格周环比增长4.2%,9月同比35.4%,高于8月同比30.6%。



  4、价格:蔬菜、猪肉、成品油、药材价格均降
  随着换茬期的结束和山东天气的转好,本周农业部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环比下降22.37%,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1.46%,山东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下降44.66%。农业部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和山东地区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9月同比分别为-31.0%、-33.7%和-36.6%,全部低于8月份的4.54%、1.0%和13.8%。

  本周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环比下降19.5%,9月同比-40.9%,低于8月的-19.6%。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环比下跌59.9%,9月同比下跌43.6%。36个城市牛肉和羊肉平均零售价9月同比分别为-37.8%和-38.9%,均低于8月的-0.2%和-2.4%。36个城市草鱼和鲢鱼平均零售价9月同比分别为-33.1%和-32.5%,均低于8月的9.5%和19.7%。

  非食品方面,油价和药价同比继续下跌。全国成品油价格指数7月同比下跌88.3%。9月1日,发改委发布全国成品油价格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中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9月同比下跌19.1%。


  5、货币:央行维持“削峰填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新低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900亿逆回购到期,周一和周二无逆回购到期,周三至周四分别到期300亿和600亿,另外周一MLF到期1135亿,本周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自上周四至本周二,央行连续4日实现净投放,逆回购金额分别为1000亿,2000亿,3000亿和1500亿。而本周四,周五则连续两日零投放零回笼。从市场流动性角度来看,9月央行仍将维持“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持续实施大额净投放,表明了平抑流动性季节性波动的态度,但本周以来资金面依然总体偏紧,主要推手仍是企业缴税。

  截至9月20日,1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9681%,较上周上升25.89个BP;7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3.8421 %,较上周上升38.71个BP。截至9月21日,1天期存款类机构回购加权利率为2.8269%,较上周上升13.44个BP;7天期存款类机构回购加权利率为2.9421 %,较上周上升3.12个BP。截至9月21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3.4715%,较上周下降0.85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334 %,较上周上升3.84个BP.
  截至9月21日,珠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和票据转贴利率(月息)均较上周上升5.0个 BP。本周不同期限的信用利差部分缩窄,部分放宽,1 年期 AAA 企业债的信用利差放宽1.45个BP,10 年期 AAA 企业债的信用利差缩窄0.9个BP.
  截至9月21日,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远期贬值压力减小。本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4.02 %,为2017年9月1日以来最低点。人民币即期汇率贬值 3.91 %。截止9月20日,离岸人民币贬值3.87 %。截止9月20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由上周的0.0168缩小至0.0122,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跌破6.60关口。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外汇远期买报价下降160.00个 BP.(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的券业豪门中金公司,终于挽着今天的互联网豪门腾讯控股闪亮登上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为这个秋天的股市镀上了一层暖暖的金色,甚至摆出了一副真要演绎浪漫童话的架式。

  毕竟,财经世界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人关注到公司在财富管理领域的专业建树了。不过三年不鸣的中金,这次一鸣惊人了。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与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认股协议,认购中金公司新发行2.075亿股H股,分别占中金发行后H股的12.01%及总股本的4.95%。

  对于这段联姻,香港股市给出了热烈的掌声。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在港上市的中金公司股价大涨,收盘大涨18.19%,报18.32港元,最大涨幅接近20%,连续两天创出历史新高。

  中金的盔甲与软肋
  在中国的券业江湖中,中金公司的地位一度举足轻重。

  成立于1995年6月的中金公司,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公司的显赫背景从最初的两大股东——中国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就可见一斑。

  如今这两大豪门虽然都已不再持有中金公司股权了,但是,新的控股股东则更为显赫,他就是中央汇金公司,持有中金公司28.448%的股份,为中金公司第一大股东。2016年11月4日,中金公司宣布,将以人民币167亿元从中央汇金收购中投证券的全部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因其特殊背景,中金公司在中国大型国企改制时期成了境内最大的股权投资银行,加上可与国际大投行比肩的薪资水平,因此被称为“投行贵族”。

  在公司如日中天的那个年代,所有关于公司的新闻都是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公司的高贵出身与特殊背景让人仰视,公司的研究报告广受青睐,公司的投行业务横扫大江南北。所以,公司定位高端,风格冷艳,只做高大上的投行业务,只服务高净值客户,而对下里巴人的经纪业务长期不屑一顾。

  这样的出身与定位,令公司既有坚硬的盔甲,也有致命的软肋。


  大摩参股中金,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研究方法与全球化的视野,但是,也带来了一个可怕的局限性。因为欧美投资者结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服务好了机构,等于占领了最肥沃的田野。

  中国的投资者结构主要以散户为主,而且,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牛熊转换,散户为主的结构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服务机构及超高净值客户的高大上策略让中金一再错失经纪业务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由于没有强大的经纪业务收入作为支撑,特别是没有通过经纪业务归集、积累起更大的零售客户群体,所以公司的各项业务不断被国内其他优势券商赶超,行业领先的研究与投行业务每况愈下。

  中金公司称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基于中金公司与腾讯在各自行业中所处的领先地位,双方致力于在金融服务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并通过成立由双方高管牵头的战略合作委员会有效推进战略合作的开展。

  中金首席执行官毕明建对于腾讯入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能与腾讯这样的领先互联网巨头走到一起,对中金目前的软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助于中金以金融科技加速财富管理转型,为客户提供更加差异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从这一表述来看,中金引入腾讯,意在财富管理转型。数据显示,中金财富走的是高端路线,但腾讯拥有的巨大用户流量却来自普通民众,这是否意味着中金的高端策略未来会有所调整?

  高端毕竟曲高和寡,国内其他优势券商对高净值客户的争夺同样不惜血本。中金以往所拥有的研究引领加投行驱动策略,在券商存量高净值客户的博弈中已经没有明显优势。

  所以,中金只能开拓新的高净值客户来源。公司瞄上的应该是腾讯理财通的团队和理财通的流量入口,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把腾讯的高净值用户梳理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财产品卖给腾讯的这些高端投资者。

  因为中金收购中投之后,就是这么干的,公司已经拿到了中投证券的一部分高端用户,如果再从腾讯拿到一部分高端用户,中金就可以部分解决理财产品生产能力与存量客户数量与规模不相匹配的矛盾。

  说到底,即便收购了中投证券,中金的软肋还是在那儿的,公司的客户群体仍然偏小,公司所拥有的客户数量与资产规模还是没办法跟国内领先券商抗衡,当然也无法支撑起财富管理对于客户数量与资产规模的要求。

  而腾讯却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用户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公司,这才是中金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腾讯的栈道与陈仓
  即便是上周股价创出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中金公司的H股市值不过270亿港元,按总股本计算的市值也不过400多亿人民币,还不到国内前5大券商市值的一个零头,仅仅相当于国内一些区域性小型券商的市值。这固然有国内与香港两地券商股的估值差异,但是,中金公司20倍的PE其实与中信、华泰、广发这几大券商相比,已经不算低估。

  根据中金公司不久前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为58.67亿元,同比增长82.2%,实现净利润11.11亿元,同比增长93.2%。截至6月30日,中金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033.73亿元,相比2016年底增长99.5%,净资本178.2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了25.8%。这组数据与A+H股的几大优势券商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要排进前10名都有困难。


  图片来源:中国财经图库
  不管曾经如何风光,如今的中金公司,在大多数业务板块都已经乏善可陈,昔日贵族在券业大发展的这十年来,似乎一直都跟不上趟,让人唏嘘不已。

  对中投证券的收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金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升级,但是,中金似乎产生了路径依赖,还是继续一条道走到黑,走公司的高端路线,从合并过来的海量用户去筛选目标客户,并将自己管理的高端理财产品卖给他们。

  不过,“情人眼里出西施”,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对中金倒是满满的信心,称公司是中国一家领先的投资银行。押上台面的理由是,腾讯期望与中金在产品及服务方面进行系列合作,包括向中金提供腾讯先进的金融科技,以及引入中金在财富管理方面的能力,为用户在财富管理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个路人皆知的心思是,腾讯一直想获得一张证券牌照,但一直没有成功。此次战略入股中金公司,是腾讯为券业牌照谋?

  多年以来,国内想抱腾讯大腿的券商多了去,按理说,要拿到一张券业入场券并不是难事。

  那么,是腾讯看中了中金的高端客户的理财服务能力?明面看是这样,但并不尽然。

  在与证券公司展开业务合作的同时,腾讯自身也在不断物色证券牌照。目前,腾讯已在香港成功参股了富途证券。不过,富途证券目前还仅限于香港业务,尚未获得境内证券牌照业务。

  腾讯此次战略入股中金耗资28.64亿元港币,按最新汇率折算人民币约24.13亿元。以腾讯的体量,这不过是一笔小钱,也可以说,或许正是因为中金公司相对较小的市值,才吸引了腾讯的入股?

  腾讯入股中金下的是一盘比旁观者看到的更大的棋,战略意图更为深远。他看中的其实是中金的高端背景,公司的背后是中国最大的金融投资与稳定市场的金融梦之队——中央汇金与中投公司,而中国排名靠前的十大证券公司中,汇金与中投差不多控股了半壁江山。腾讯未来通过中金公司这个入口,可以与金融梦之队一步步建立更深入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此举可以将其他互联网巨头与汇金-中投系券商深度合作的冲动挡在身后。

  由此可见,腾讯明为获取券商业务牌照,实为控制资源,为了在未来券业新一轮洗牌中获取攻防兼备优势的一种卡位战略。

  券业的江湖与门派
  腾讯此次高调入股中金公司,有可能导致其他互联网巨头快速跟进抢占券商资源。同时也倒逼国内龙头券商加速互联网化的进程,相信券业江湖即将进入一个刀光血影的春秋战国时代,从群雄纷争到三分天下,最后谁会胜出,谁会出局,谁被整合,似乎已经有了端倪。

  互联网巨头对券业从战略合作到直接参股,以前只听到脚步声与敲门声,现在人家的脚已然跨进门来了。然而,这一天的到来,虽属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一直是国内券商竞相追逐拥抱的对象。

  不同于腾讯对豪门的情有独钟,阿里则喜欢对草根券商的左拥右抱。





  最早与腾讯携手合作的是国金证券。当年国金证券还通过腾讯新闻页面率先推出佣金宝,一时引发全市场高度关注,然而,这段门户悬殊的“恋情”,只见开花,不见结果,无疾而终。

  虽说腾讯-中金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战略投资阶段,后续腾讯会否继续增持中金公司股权,让这场豪门联姻开花结果,很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除了腾讯之外,马云的阿里巴巴也一直在寻求进军证券行业的机会。

  马云进军券业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路是伺机收购。

  早在去年,复星集团旗下的德邦证券就成为了马云收购的对象。不过,2017年5月双方突然宣布该收购失败了。

  另一条路是申请新设。

  证监会披露的最新券商新设申请信息显示,一家名为“云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设已被证监会受理。云峰证券其实就是阿里巴巴发起设立的全牌照证券公司。

  百度虽然没有如腾讯和阿里如此急切进军券商领域,百度也宣称证券牌照并非该公司必需,但百度早已跟不少券商多层面展开业务合作却是不争的事实。

  行业大变局还是开始了。有人担心,国内券商会不会步银行的后尘,各自拉一家互联网企业入股?会不会形成几大流派?比如,阿里系券商,腾讯系券商,京东系券商,百度系券商?

  绝大多数躺在襁褓中过惯了好日子的券商们,面对互联网巨头们的入侵,除了举手投降之外,还有反抗的能力吗?

  要是早几年谈互联网入侵券业的话,确实会感觉券商的命运或许会重演传统商业被电商碾压之后迅速凋敝的悲剧。

  但是,现在看起来,券商与传统商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抗互联网巨头的外部条件与内在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一是,由于牌照仍然是受到管制的,所以,券业的外部护城河短期还不会被填平,也就是说,牌照会为优势券商的转型发展之路争得时间。

  二是,券业中的领先券商早已经开始在技术、人才与资金上积蓄力量,准备与互联网巨头之间不可避免的遭遇战。

  三是,领先券商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巨大,在金融科技创新的技术层面不断追赶互联网公司。

  参考互联网巨头对银行业的影响来看,主要是迫使国内银行业自身不断改变,从观念到业务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互联网金融拿走银行百分之七十的小额支付业务份额,货币基金拿走了数以10万亿计的银行存款之后,当BAT以及小米苏宁获得牌照设立的银行直接跟传统银行展开全面竞争的时候……确实,没有一家传统银行因为互联网巨头的入侵而死掉,他们之所以活在来了,正是因为有一群老虎在身后追着屁股跑,所以,必须加快步伐,拼命跑,最后就活下来了。

  互联网巨头对券业的影响,同样表现在迫使券商的改变上。

  不同于银行业的是,传统券商在面对互联网巨头入侵之前,已经跟一群狼——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们撕咬了多时,结果是一大半中小型券商选择了与狼共舞,有几只桀骜不羁的灵魂把自己炼成了狮子,与群狼对峙。

  未来券业的群雄逐鹿或许会变成三分天下:
  一是,互联网巨头通过参股控股以及新设获取牌照,形成虎族。他们的优势在于控制了巨大的用户流量入口,比如微信、支付宝,拥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覆盖生活与社交)和盈利来源。

  二是,第三方软件商,他们可以领着一群既无缘互联网巨头又没有勇气与实力脱颖而出的中小券商抱团取暖,形成狼族。

  三是,现有的领先券商通过自身的金融科技革命,产生互联网基因突变,借助兼并收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方向反噬科技创新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他们将成为狮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多年前,以色列市场普遍看向欧美而少有人关注中国乃至亚洲;如今,“中国策略”成为以色列投资市场的主流。六七年前,几乎没有中国投资者去以色列投资,而现在,中国资本在以色列市场已经占据极具影响力的地位。在时光的画卷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上演着哪些故事?让我们为你来探究描摹。(辛灵)

近日,港交所主板迎来了第一家以色列公司,这家公司背靠着一个中国大股东。

9月19日,复星医药旗下激光医疗美容器械供应商Sisram Med(下称Sisram)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开始买卖。Sisram于2013年在以色列注册成立,为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亦于同年斥资2.2163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 Alma Lasers(下称Alma)95.2%的股权,目前,Alma 是 Sisram主要营运的全资附属公司。

“六七年以前,几乎没有中国投资者来以色列投资,然而近几年来自中国的投资增长显著,中国资本在以色列市场已经占据了极具影响力的地位。”美泰(Meitar)律师事务所公司和证券业务部的合伙人、中国业务部负责人Yoav Sad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国资本投资以色列大致可归类为三种路径:一是间接投资,即成为风投基金有限合伙人(下称LP),或与其合作;二是直接投资以色列初创公司;第三种是并购成熟公司。活跃的投资者类型有风投基金、互联网巨头和集团公司等。投资类型多为战略投资,单纯的财务投资较少。投资逻辑主要是以色列产品或技术嫁接中国市场。主要标的行业为高科技、医疗健康等。

据汤森路透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中资在以色列的跨境并购规模由2013年的250万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160亿美元。

据以色列研究机构IVC去年3月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时的十年间,有超过120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从中国获得融资,自2012年开始,来自中国的新投资者共有64家,其中2015年达18家。中国投资者对以色列初创公司的直接投资从2012年的1.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4.67亿美元,估计2016年的规模达5亿美元。

不过,汤森路透的数据还显示,截至9月14日,今年新披露的中资在以色列的并购明显降温,仅为1.06亿美元,共9宗。另据清科私募通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总部在中国的风投基金对以色列的投资在2016年也创出了历史峰值,但今年以来降幅同样显著。

以色列经济部工业合作与投资促进部主管Ziva Eger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注意到了中资投资放缓的现象。

“对早期阶段的公司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当他们面对中国投资者时变得更为谨慎。如果承诺的资金没有及时到位,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终点了。对于我来说,中国监管并没有特别明确,如果目前有中国投资者要投资一家以色列初创公司,需要说服标的公司,使之相信资金能够及时到账。融资是一场比赛,还有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参与,中国投资者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色列方面目前更倾向于与有美元基金的中国公司合作。”Business and Project Promoter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Batia Tocatl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国内创投市场一片红海的情况下,许多投资机构都试图在海外市场寻找新大陆。

8月,戈壁创投宣布正在募集总规模为2亿美元的MAG成长型基金,用于对东南亚的创新和技术型公司进行B轮、C轮的成长期投资。目前,MAG基金已经完成首次募集,规模为5000万美元。

更早在今年1月,IDG资本宣布收购老东家IDG的投资业务,借此完善了全球化投资布局。随后IDG资本在3月份的2017 IDG VIEW大会上称,今年将围绕出海投资、泛娱乐、消费升级等三个领域重点进行投资布局。

此外,包括君联资本、零一创投等更多机构将出海作为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中国VC机构出海投资主要聚焦在哪些细分行业,具体投资逻辑和策略有哪些?

9月20日,在2017中国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上,IDG资本合伙人连盟、零一创投合伙人吴运龙等数位投资人根据以往经验做出分享,并为出海创业企业给出建议。

关注中国有产业链优势行业的全球化

“我觉得对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出海的时间点已经到了。”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王晗说,首先国内线上的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减少,线下流量和出海流量都越来越受重视。第二,创业者与其在中国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间的差异中寻找机会,不如在中国与海外国家的大差异中寻找机会,这其中的机会更多。

第三,不论是出海创业还是出海做投资,都有多种外部条件在支持。比如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文化积淀了很久,而海外许多地方甚至连工程师都没有,这是巨大的差异。而且中国的国家大战略是支持出海的,包括成立中拉基金、中非基金、丝路基金等。

王晗表示,君联资本在海外金融、出海电商领域进行过投资。世界范围内还有几十亿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因为金融机构认为对小额用户提供服务是不值当的。但现在技术进步让这种服务成为可能,金融领域存在很大的市场。另外,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商品制造领域的积淀深厚,很难被其它国家赶上,所以出海电商领域存在很好的投资机会。

连盟同样看重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优势,他认为出海投资应重点关注“中国有产业链优势的行业全球化”。中国的许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优势,比如钢铁、手机等。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让信息更通畅,这些产业落地变得更容易。

成立于2013年的坚果资本,在出海方向投资了20多家企业,包括跨境电商项目、出海工具类项目、为出海企业做服务的项目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瑞士历史上最伟大的名人?最近,经过9000多人的票选,网球运动员费德勒力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高居榜首。在费德勒的影响下,网球成为瑞士人最为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瑞士人对网球的热爱也推动着技术的创新。

2014年的一天,两个酷爱网球的工程系学生,维克多·柏雷(Wiktor Bouree)和马丁·霍夫曼(Martin Hofman)因一场比赛发生了争执。“马丁说我的球压线了,但我认为他在耍赖。当时,我们就想,要有个监测器该多好。”26岁的柏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两人就开始在家研究如何给地板装上传感器,以记录人和球的运动数据。

这个名为Technis的智能地板项目很快大获成功,包揽了包括“2015年瑞士初创大奖”在内的多个创意大奖。今年,作为瑞士高科技初创企业的代表,柏雷还来华进行了一周的商业路演。如今,Technis已开发出多个场景的应用,除了用于比赛项目,还可应用于楼宇入口监测人流,或是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增加AR体验感。

瑞士的体育创新还有很多。班诺特·马里亚尼(Benoit Mariani)捏着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传感器说,这个装置采用了他们开发的Gaitup运动分析技术,只要装在雪靴上,就可以精确记录越野滑雪、速降滑雪和登山滑雪的运动数据。该产品已进入1500多个商店,售价约200瑞郎。此外,他们还开发出了针对跑步、游泳、高尔夫、马术等的运动分析技术。

如今,Gaitup已有超过100个公司客户,包括罗技、斯沃琪集团、日立、飞利浦、萨洛蒙、PIQ、法国巴黎银行集团、捷豹路虎和Pomoca等一众知名企业。今年6月,Gaitup被瑞士VR神经技术独角兽MindMaze收购,双方将合作提高VR/AR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感。

柏雷和马里亚尼的创业路径极为相似。他们都曾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读书,也都得到了瑞士创业孵化器Venture Kick的13万瑞郎种子资金的支持。柏雷称,在这个孵化器的支持下,他看到了从研究人员转向企业家发展的可能性。

“Venture Kick不仅帮我搭建了坚固的商业模型,而且给我介绍了合作伙伴、客户、投资者。这些人脉网络非常重要。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这些经验丰富的人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柏雷说。

当然,瑞士的创新实力并不仅仅体现在体育产业上。《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瑞士连续第七年位列全球榜首。而《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连续八年夺冠。瑞士工业凭借超强的创新能力将其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许多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瑞士的创新秘籍是什么?Venture Kick主任周蒂(Jordi Montserrat)认为,瑞士建立了极具活力的生态系统,能够把科研成果转成商业应用,同时,尽早地把初创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私营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慷慨地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还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充当了导师和引路人。

60%的研发开支由私营部门承担

瑞士的面积仅有重庆一半大,人口相当于重庆的四分之一,而且矿产资源匮乏,也没有出海口,但瑞士却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均财富高达65万美元。这背后的动力就是瑞士强大的科研和创新实力。

迄今为止,已有20名瑞士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瑞士每百万居民的平均专利数量为148个,是全球之冠。另外,瑞士科学出版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1.2%,按人均水平来算也是全球第一。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瑞士公私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

为了捍卫科研强国的宝座,瑞士每年对科研的投资将近国内生产总值的3%,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位列榜首。其中,应用研究占经费的40%,基础研究和实验开发各占30%。

在资金来源方面,私营机构对科研和创新活动的贡献比重最大。据统计,大约60%的研发开支由私营部门承担,25%的研发开支来自政府补贴,其余的则主要由国际上的投资者提供。也就是说,瑞士境内大多数的研究创新活动是由企业界完成的。

对于瑞士的创新模式,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认为,“事实上,公共部门不强行引导创新或过度干预行业规则,可能是瑞士成功的真正奥秘所在。企业界的创新思维擅长将想法和发现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因此创新活动得以在企业界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瑞士的创业环境与生态环境有相似之处。”瑞士联邦教育、研究和创新国务秘书处国际关系部副主任比阿特丽斯·费拉里(Beatrice Ferrari)指出,瑞士几乎所有的河都干净得可以游泳,这是因为每个公民都自觉地尊重并爱护环境;创新也是如此,关键要看个体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而政府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

在创新方面,瑞士的私营部门和公共机构分工明确,并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基础研究主要由联邦理工大学和州立大学完成,而应用型研发以及从科研成果向商业应用转化的创新则主要由企业和应用科学大学来推动。

谈及瑞士政府的角色,戴尚贤指出,瑞士联邦政府致力于为创新主体提供有力的发展环境,包括瑞士一流的教育体系、很多优秀的科研机构、高校的推广和融资途径、有利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

据了解,瑞士联邦政府主要通过两个联邦机构——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瑞士创新促进机构——提供科研经费,此外,也向联邦理工学院附属研究机构和30家非大学性研究机构提供资金。各州政府则负责管理和向州立大学以及应用科学大学提供资金。

费拉里强调,瑞士联邦政府既不制定产业政策,也不直接向私营企业提供资金。“只有在国内维持激烈的竞争氛围,才能让瑞士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因此,我们坚持‘由下至上’的原则和高度的自治,研发和创新只有经过竞争才能获得联邦机构的资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届发审委在超期服役一段时间后,第十七届发审委换届工作陆续展开。

2017年7月25日,证监会公布了最新一届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公示名单。9月22日,第十七届发审委换届的工作再进一步,经过严格遴选之后的第十七届发审委拟任发审委委员公示名单出炉。

根据证监会公示的信息显示,此次拟任发审委委员共有66名,分别来自于11个不同领域和行业,其中专职委员有45位,兼职委员有21位。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七届发审委不会再有创业板和主板发审委之分,也就是说这66名发审委委员将是首届“大发审委”的委员。

“目前在IPO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发审委委员的更迭换届也被市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度。更让市场期待的是此次发审委委员将是合并后的第一届委员,他们的审核理念将会对后续的 IPO 审核产生深远的影响。”华夏基金一位基金经理9月22日表示。

如今,随着公示名单出炉,“大发审委”渐行渐近。

严格遴选66人名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新一届发审委的换届采用了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下称“《发审委办法》”)修改后的评价选拔体系,这也意味着发审委员的任用将更加透明、严格。

如除了在原有委员所在单位推荐和相关行业协会推荐、委员候选人公示、通过会议方式确定委员候选人名单等制度的基础上,证监会还将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选聘发审委委员。

此前证监会公示了80位候选人,这80位候选人主要是兼职委员以及具有专业背景的委员,并不包括证监会及交易所体系的委员。

相对应的,在此次66人名单中,参与了此前选拔的拟任委员仅有32位,也就是说通过率仅为40%,可见筛选之严格。

例如,此前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背景的候选委员分别有32位和24位,但在此次公示中,这两种背景的委员仅剩下6位和5位。

而在候选名单中曾出现过的资产评估机构背景的代表并没有入围第十七届发审委的拟任名单。

最终通过层层遴选脱颖而出的66名拟任委员,来自于11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包括证监会及其会管单位,地方证监局、沪深交易所、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基金公司、保险资管和证券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也是券商代表首次亮相IPO发审委,此次券商共有四位代表入选了第十七届发审委。分别是招商证券董事长霍达、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毕建明、华融证券董事长祝献忠以及国泰君安副董事长王松。

这也让证券公司成为了入选人数最多的金融机构,相比之下,基金公司和保险资管分别只有1人和2人入选。

“在我看来,监管层终于重视券商的呼吁。证券公司作为IPO市场中重要的参与方,但过去在发审委一直没有机会出现,这次有4位代表入选有点出乎意料。”北京一名大型券商资深保代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一届新发审委委员的任期也同此前发生了变化。此前发审委委员连续任期最长不超过三届,自本届发审委开始, 发审委委员每届任期一年,可以连任, 但连续任期最长不超过2届。另外,发审委委员每年至少将更换一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大房企进来后,土地出让越来越规范,如果在公开市场拿地,我们根本没有优势。”西安某小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西安深耕多年的该企业,近日与某闽系大型房企签署合作协议,公司将既有项目的大部分股权售予后者,并放弃操盘权,仅以小股东的身份做后续开发。

这是在房地产行业并购整合的大背景下,小型房企“夹缝求生”的一个缩影。

因在拿地、开发、销售等方面处于全面劣势,近年来,小型房企出售股权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小型房企因有当地政府资源的优势,并未完全退出,仍然持有小部分股权参与其中。而一些地方国企,通过在土地一级开发上做文章,同样探索出一套生存之道。

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核心资源的变现能力也越来越强,众多小房企得以在夹缝中生存,正体现了这一点。且小型房企并不会轻易退出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其角色只是从“台前”转到“幕后”而已。

“地头蛇”的价值

上述西安房企已在西安市开发区“深耕”了8年之久。公司旗下虽仅有一个项目,但体量颇大,目前已开发到第三期。

其间,该公司从未在公开市场拿地,而是以划拨、协议等方式陆续拿下该区域的地块,土地成本远低于市场水平。过去这些年,企业曾深度参与到该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中,因此拥有拿地的“优先权”,并和当地政府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但这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西安的土地出让方式趋于规范,越来越多土地以招拍挂的公开方式竞出。加之大型房企陆续进入西安市场,公司在公开市场拿地已没有任何优势,其传统运营模式也难以为继。

该人士表示,考虑到这一点,才选择与该闽系房企合作,但已不再操盘。后者的年销售规模在400亿水平,且是上市公司,有着较为强烈的扩张需求。

之所以保留一定股份,该人士表示,一是因为做了多年的房地产开发,不甘心就此退出;二是因为公司在当地有良好的政府关系,仍可在今后发挥作用。

在近期很多“大吃小”的并购案例中,都能看到类似的交易方式,即小公司并未被整体“吃掉”,原有的股东或部分股东仍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

9月14日,阳光城宣布以合作并购方式获取天津宝坻与蓟州两个改善型住宅项目。由于尚未发布公告,目前尚不清楚其持股比例,但分析人士认为,从官方口径中“合作并购”的获取方式来看,原项目公司仍可能持有一定比例股权。

9月6日,中洲控股联合某基金,收购惠州市银泰达实业有限公司90%股权,从而获取惠州一宗大体量项目。剩余的10%股份,仍为原始股东北京银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有,该公司在2009年就已出资。

此前的8月27日,三盛控股公告称,以8640万元的代价收购章丘正大天源置业有限公司80%的股本。后者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仅为1800万元。此次交易前,自然人郑焕刚是唯一股东,交易后,郑焕刚的持股比例从100%变为20%。

“房地产开发带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大型房企(尤其是民企)到了一个新的市场,很容易水土不服,他们往往选择跟有资源的当地企业合作,从而顺利起步。”北京某大型房企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前几年,万科就曾和中冶、金隅、首开等央企和国企合作开发项目,从而快速扩大了在北京市场的份额。融创也曾借助与绿城的合作,顺利布局“长三角”。

该人士表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房企同样可能拥有这些资源。他们可能只操盘一个项目,却对当地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有较好的政商资源,也因此成为潜在的大型房企合作对象。“这有助于在并购中提升自己的价码,最终保留一定的股权,也是这种价值的体现。”

但由于这些企业的开发能力、品牌溢价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合作中往往选择“小股不操盘”,变身为兼具顾问性质的财务投资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正在迈向一个以智能购物为特征的“商业4.0”时代,线上与线下、消费与制造正在加速融合,新技术正在塑造新的市场格局,如何规范线上线下的公平竞争备受瞩目。

在9月21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举行的“线上线下公平竞争,共创良好营商环境”座谈会上,线上线下在税负、监管等方面的公平竞争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由于经营主体规模较小,就业效应大于税收效应,电商的C2C模式长期以来受到较大的政策倾斜,绝大多数商家豁免于工商登记,游离于征税与传统的工商监管之外,而随着部分商家的快速成长,免税的基础正在发生改变。

哪些经营主体需要工商登记并纳税亟需在法律层面加以规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电子商务法(草案)》近日可能进入二审,这一草案有望在这方面制定相关条款。

对于已经走到世界前列的电商,需要平衡好规范与扶持的关系,既不要扼杀其发展创新,又要保障行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迈入“商业4.0”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经济和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指出,中国商业正在进入一个“商业4.0”时代。

他表示,“商业1.0”主要是过去的行商和坐商,此前的晋商、徽商都是其中的代表。此前先有跑市场的“商”,后来为适应买家对商品的选择需求以及随时可买的便利需求,出现了坐店的“贾”,并最终形成“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

到了大工业生产、大工业消费的时代,诞生了“商业2.0”。吕本富表示,此前有关部门颁布的中国商业零售的11种业态,包括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连锁店等都是“商业2.0”时代的主要业态,其基本特征是买卖双方有一个接触的界面,面对面销售。

而随着消费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广泛地渗透到营销、支付、品牌、物流等与消费紧密结合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这一“商业3.0”快速发展,其核心是非直接销售,电子商务平台相当于此前的坐商,把商品信息聚合,提供可供比价的商品目录;物流就相当于是行商,实现商品分发。

“当前,中国的‘商业4.0’已经初见雏形,其典型就是盒马鲜生、各种智能化的体验店。”吕本富表示,“商业4.0”是基于大数据、O2O、虚拟现实、社交互联网等新技术,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新型商业。

“现在冰箱可以根据家庭消费牛奶的习惯、周期,根据厂商打的折扣,自动算出来最佳的订货时间点;如果家里有老人、高血压患者,这些智能设备能自动给你定制买菜的订单。”吕本富判断,在“商业4.0”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未来五到十年将会出现大量智能化购物形成的消费订单。

在此背景下,消费与制造、线上与线下正在加速融合。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在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制造企业在网络零售方面每100万元的投入会带来70.9万元的直接效益提高,此外,通过创新、协调、效率和市场等流程的提升可以分别获得42万、37.7万、32.8万和38.8万元的间接绩效,网络零售与制造业出现了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一位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会成为常态,实体零售与网络电商正逐步向融合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方向发展。“截至2016年12月,全国企业开展在线销售的比例已经达到45.3%,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京东等线上巨头纷纷布局线下,中国的实体零售业出现了结构性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增速正在出现“V”型触底反弹的迹象。

消费领域著名专家、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介绍,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高达49.7%,201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33.3%,2016年进一步下降至25.6%。而根据商务部的最新数据,今年1-8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2%,较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3和3.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高达13.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国家再出重拳。

近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

此前,《意见》在2017年5月23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的一个重大改革文件。

对此,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意见》为理顺环境监测体制、解决环境监测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促进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网尚在建设

《意见》提出,到2020年,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李干杰解释,所谓要实现“全面”,就要做到三个“全”。一是点位全,扩大环境监测覆盖面,落实“全面设点”要求;二是指标全,瞄准管理需求,拓展环境监测领域和指标;三是功能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实现从传统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转变,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评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和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已基本建成,但是土壤环境监测网尚在建设过程中。

根据《“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在土壤环境监测上,2016年确定土壤网点位布设方案,启动网络建设。2017年形成基本监测能力,建立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分析、数据审核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其后不断完善。

“在监测指标上,目前的监测网络主要是环境指标,而对生态监测关注较少。”复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生态监测是一个新的市场,未来几年预计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王伟解释,当前的生态监测以政府和科研机构的监测力量为主,以第三方的社会化监测力量为辅,但第三方的力量会逐渐突出起来。

李干杰提出,《意见》所提出的要实现“客观”,就要避免人为主观影响和不当干预。一是监测点位设置、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过程要尊重自然规律,以科学规范为准绳,切实反映实际情况;二是监测仪器设备安装、使用、运行维护和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

在李干杰看来,《意见》所提出的要实现“真实”,就要做到求真、较真。一是数据要真,要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向真实值无限接近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追求真数据;二是勇于较真,坚持和捍卫数据的真实性,要实实在在提供真数据,反映真情况,坚决打假,切实解决环境监测数据与公众感受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3 09:20 , Processed in 0.13485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