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slm196

2004年11月03日周三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添加,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升息的观点

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份日本造船板对中国的出口价格上涨了10-20美元/吨

[2004-11-03 09:04:45]


    据报道,2004年12月份日本造船板对中国的出口价格已敲定,较原先上涨了10-20美元/吨。不过,目前中国造船企业对日本钢厂继续提高造船板出口价格表示强烈反对。由于国内供应充足,这些企业在中国国内钢厂采购了大量的窄厚板。

(五矿钢铁上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电产业格局变革在即


(2004-11-03 10:50:58)  
     

  这几年来,科龙、小天鹅、美菱、乐华等家电巨头纷纷改制重组并构,说明家电业也卷进了这股势不可挡的“国退民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华凌出嫁一事之所以能振荡整个家电行业,正是因为又一家电大腕的资本游戏印证了目前家电产业格局正处于改革跳跃时期的事实。

  华凌方面也承认,谁娶华凌不是关键,因为无论是谁娶了华凌都只能说明一点,就是国有股减持。不难看出,私有资本的经营效率已明显高于公有资本,所有国企改革的主要形式就是资产重组,引进非国有资本参与经营管理,而通常这种形式表现为三方面:管理层收购、外资收购和民营企业收购。这也渐渐成为中国家电业改革的必经之路,至于华凌选择哪一方面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和环境因素。而格力电器重组也是一个很强的信号,空调业变革在即,所有没可能的都会变得有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业内人士透露,日本家电企业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完成了调整过程,淘汰沉淀下来的就剩东芝、松下、索尼、日立这些大腕,中国家电产业格局变化也正在慢慢翻版日本,并在今年已经启动。中国家电品牌也会逐渐向大集团集中靠拢,业内比较看好的有海尔、TCL、美的等家电大集团。产业格局稳定后,中国家电业也会像日本企业一样,虽然少了,但会向全球发展经营网络。 (王林琳/信息时报)  

 

推荐给朋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行吴晓灵称决心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004年11月03日 - 11:16:53 HKT
Dow Jones Newswires
央行官员公开表示决心用经济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据香港《大公报》报导,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周二在香港一研讨会上表示,这次加息不在於幅度多少,而在於表明中央会更多采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的决心。她没有回应关於是否会进一步加息和是否会改变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问题,只是表示会根据市场发展规律而定以及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母锏姆较蚝途鲂牟换岣谋洹V泄?墒性谘胄行?技酉⑨崃???鼋灰兹障碌??壳爸沟?厣???.22%,至1304.57点。(延迟一个小时发送)-0-



]]>
  
传送本文给朋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蓝筹最先接轨 基金经理称将跌破心理预期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1月03日 09:30: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在政策面持续走热的大背景下,国内股价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却在悄然延伸。”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与H股股价不接轨的无形“大坝”目前正在拆除,QFII、QDII、同一企业两地上市都是在让两个市场连通,遵循利润平均化的原则,最后,两个市场的价格会趋向均衡。
    接轨已是大势所趋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加人世贸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与国际接轨了,而包括股市在内的金融业却相对滞后,表明股价接轨预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以谁的代价接轨。

    华生最新统计的一份数据结果表明,国内A股与H股的股价差距在1.2-5倍区间,平均为2.5倍,而股息率的差距在3-4倍。他分析,过去由于A股与H股“水位”相差较大,因此,两者接轨的速度会十分迅速。原来主板上没有一两块钱的股票现在有了,这些都是接轨的迹象。目前,虽然市场上有30-50只股票股价已与国际上差不多,如宝钢就是这样一只股票,7-8倍的市盈率,如果它下一步在香港上市也大概是这个价。

    相对来说,由于QFII、基金主要购买的都是大盘蓝筹股,所以大盘蓝筹股会首先接轨,进而会分层次地影响其他股票,其他股票也会相继接轨,有些产业接轨得很快,有些产业接轨得就慢一些。

    基金经理做最坏打算

    尽管各方对股价接轨早已达成共识,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牵涉到各自的利益,因此各方的博弈游戏也就在所难免。

    “股价接轨是一个长期而又远大的目标,如果政府不对各方利益加以协调,部门博弈就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比如,当前的股权分置问题就涉及到很多要害部门的利益,政府不站出来解决股权分置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湘财荷银行基金经理人康赛波告诉记者,目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资金正在进行战略性转移,基金正在与其进行对抗,基金经理们做了最坏打算,如果市场长期低迷,他们就买点大蓝筹股。

    一国有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国内的几大保险公司不会盲目入市,入市比例也会大打折扣,“虽然此举让人感觉政府把老百姓的‘养命钱’也押上了,必然会加快接轨的步伐,但目前国内股市的现状又决定了保险资金入市会极其有限。”

    股价可能跌破心理预期

    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总经理徐刚告诉记者,在接轨过程中,股价的分化是必然的,有业绩支撑、发展前景好的公司股价会有良好的表现,那些没有业绩支撑步入衰退期的公司股价自然下跌。另外,接轨很可能导致本土市场定价权的丧失,在H股的强烈比价效应下,A股节节败退,会让内地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不得不将股市的定价权拱手让人,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附庸。

    华夏基金一位基金经理觉得,接轨并不一定要以丧失定价权为代价,相反,他认为,接轨之后定价权同样会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不过中国股市肯定要为接轨付出代价,也就是股价跌破人们的心理预期,但这个代价在各方努力之下完全可以控制在股民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景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蚂蚁也能踩死大象 散户避风险抛售基金重仓股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1月03日 09:24:39  来源:证券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昨日市场再次跌破1300点,尽管尾市非常勉强拉回1300点,但是市场走势极为疲弱已是共识。消化加息的压力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没有增量资金介入可能是更现实的问题,这个现象早在加息之前已经显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现状必然引发投资者不断抛售,如此循环,市场只能是疲弱不堪。

    昨天市场最大的下跌动力来自基金重仓股的抛售。昨天中海发展放量下跌,跌幅超过5%,结合之前的交易分析,主力是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洗盘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杀跌出货,这只股票也是各大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还有一只股票恒瑞医药,同样的基金重仓股,昨日跌幅也接近5%,之前一直逆势上涨,走势非常强劲,但昨天的破位下行,绝不普通。还有其它诸如上海石化等以前就一直下跌的基金重仓股,它们的下跌一直让市场压力重重。

    基金最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基金本身的业绩压力。为寻求弱势里的业绩增长,基金就要不断获得新的增长,而已重仓的股票没有可能在弱势里继续拉升了,当务之急只好在别处补回来,于是我们看到不少基金新增仓的股票走势凌厉,并因此而吸引着市场部分投资者的参与和关注,基金正好用这部分的利润来弥补杀跌的损失,同时希望盘活账面,这应该是基金重仓股不断下跌的一个主动性原因。

    其次,来自于基金的赎回压力。行情不好,投资者为回避风险,自然会加大赎回,基金为应对这种问题,只能在市场上杀跌出局。

    再次,基金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散户的抛售。在基金不断宣传投资理念之下,市场已有不少散户投资者参与了这些蓝筹股,但目前行情不好,投资者担心重仓股一样会下跌,于是散户进行抛售。按理说散户的抛售力量并不能对重仓股产生太大影响,但是这些重仓股并不是一家基金持有的,一旦基金之间出现分歧,抛售压力就会大增,而这一点是根本无法避免的,更多的基金重仓股持续性大跌,就是这种抛压导致的,而在这种连锁作用下,蚂蚁能够踩死大象不再是笑谈。(招商证券 常锦)


(责任编辑:景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以下中金抛售的股不能碰!!!!!!!!

以下中金抛售的股不能碰:600150、600811、600694、600359、600887、000002、000039、600050
,这里不含以前中金抛售的石化和汽车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应用谈话提醒 证监会谈话提醒中银国际证券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1月3日 11点34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页面功能  【推荐】 【我要“揪”错】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关闭】

  中国金融网报道鉴于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发行部近日约见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谈话提醒。这是自保荐代表人制度实施以来,证监会首次对保荐机构采取谈话提醒的监管措施。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据悉,近日,中银国际指定一名尚未注册登记为其名下的保荐代表人,担任国投中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和桂柳工2004年配股项目的保荐代表人,以替代一名已离职的保荐代表人,且国投中鲁、桂柳工分别于2004年9月8日、9月14日根据中银国际的通知进行了保荐代表人更换事宜的公告。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中国证监会指出,鉴于中银国际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且造成上述发行人信息披露的不准确,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73条规定,证监会发行部于近日约见中银国际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谈话提醒,要求其引以为戒,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此前,证监会还先后对上海证券保荐代表人陈永阳和杨虎,以及金信证券保荐代表人汪洋、沈坚分别采取了谈话提醒的监管措施



来源:中国金融网/证券时报?作者:李巧宁 编辑:海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行发A股的想像空间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多久?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1月3日 11点8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页面功能  【推荐】 【我要“揪”错】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关闭】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多久?这也许正是中国银行当前的困惑所在。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静默之中,中国银行的IPO正处于迈向质变的关键时刻。一切仍是未定之数。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发行A股?

  近日,关于中行将在内地发行A股的说法在券业流传。国泰君安证券的一位人士透露,他们将成为中国银行在内地发行A股的主承销商之一,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他们已经开始与一些机构投资者进行前期接触,筛选可能的投资者。

  这意味着中国银行的A股发行计划已经提上日程。此前中国银行在各种场合都没有表示他们已经确定要在内地发行股票。国泰君安的这位人士说,中国银行将会在明年下半年上市,虽然在国内募集资金的额度和发行价格都没有确定,但他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应付前所未有的大盘股发行挑战。

  不过,国泰君安的说法遭到了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先生的驳斥。王先生表示,中国银行并未最终确定上市地点,何来的主承销商。

  王兆文进一步解释,国泰君安证券是中国银行财务重组的财务顾问之一,因为浩大的财务重组事项,他们需要投资银行提供咨询服务,但不能认为他们就是承销商,也不能确定就要在国内上市。

  王先生最后还说:“中国银行上市并非中行自己能够决定,更别说国内的券商了。到何地上市需要国务院的批准,目前上市的方案并没有最终决定。”

  王先生的这一说法得到了中信证券的认可。中信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都是中行的财务顾问。他还进一步透露,除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外,还有两家券商成为中国银行的财务顾问,其中一家是银河证券,另一家他不太确定。

  另有消息人士证实,中国银行的下属投行中银国际也成为了中国银行重组的财务顾问。

  中信证券这位人士还说,虽然目前几家券商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出现,但一旦中国银行要在内地发行,他们将自动转为承销商。不过,未来到底是作为联合主承销身份出现,还是一家主承销,另外几家作为副主承销或分销商,他表示目前还不便透露。

  上市地点艰难选择

  就在几天前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朱民先生还说,中国银行已经锁定三家战略投资者。但对于上市事宜,中国银行人士却三缄其口,没有给出清晰的解释。多数银行分析师相信,中国银行在上市地点选择上面临难题,众多问题未解决之前,中国银行不会轻易发布相关信息。

  中行一位内部人士说,最初中国银行将上市地点选择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也符合中国国有银行的战略选择。按照两家试点银行的当初设想,建设银行选择到香港联交所上市,而中国银行则尝试赴美上市,这为之后其他两家国有银行的海外上市铺平道路,并积累经验。而香港联交所总裁李业广曾多次拜访建设银行,并未与中国银行进行太多的接触,似乎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不过,中国银行后来将海外上市地点扩展到香港市场,”中国银行这位内部人士说,“原因是赴美上市难度非常之大超出了当初预想。”

  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力度加大,亚洲各国公司普遍感觉在美上市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有些得不偿失,而包括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一些公司已经放弃了在美上市的打算。

  普华永道审计香港公司的一位高级经理说,2002年美国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加强监管的同时,也提高了上市门槛。

  “萨班斯法案对1933年的美国证券法进行了上百条的修改和追加,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要求极高,中国银行业脱胎于国有银行体制,短期内治理结构难以彻底追上国际一流银行的标准,美国上市,高难度呀!”他最后说。

  一位国际投行业的人士还表示,由于一些美国商会的持续压力,他们正游说美国国会限制中国一些大的能源和金融企业在美国发行股票,将使中国银行业上市再添压力。“中国人寿事件,令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信息披露和治理结构产生怀疑,这增加了赴美上市的难度和变数。”他说。

  而此前,中国银行的一位高层人士也感慨道:“世界人民并不比中国人民更不聪明,”显然他们已经充分估计到了这一难度。

  香港上市难题

  也许,在香港发行一些H股,会减缓这一压力,但如果中国银行要在香港发行H股,将无法回避中银香港的问题。一些投行人士和分析师们说,由于中银香港的存在,中银股份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定价难题和同业竞争问题。

  中国银行的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中国银行将上市地扩展到香港市场后,仍会选择整体上市的方案,对于已经在香港上市的中银香港可能会选择吸收合并的方式。但他说,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方案,这依赖于股改和上市的进程。“中国银行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

  中银香港的近来股价大约维持在13元左右,如果中银股份在香港发行H股,必须要考虑中银香港的股价,如果定价太低,中银香港的流通股股东将心生怨言,如果发行价太高,可能难以募集足够的资金。

  但一些投行人士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难题。中金公司投行部总经理贝多广表示,中银股份在香港发行H股时可以通过换股的方式解决。他说,作为较小的盘子,中银香港的资产可能会好一些,而中银股份因为资产更庞杂,资产质量会差一些,所以流通股股东会倾向于持有中银香港的股票。“但中银股份发行新股时,可以将股价定得略微低一点,让一部分利给中银香港的流通股,他们就会选择换股的方式,持有中银股份的股票。”他还说,这一做法在香港已经有先例,“比如华润创业,原来收购的公司五丰行在香港已经发行股票,华润创业在香港上市后,将五丰行吸收合并进来,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并且做得很成功。”

  贝多广甚至认为,即使中银股份不合并中银香港,问题也不太大。“比如汇丰银行,收购恒生银行后,就没有合并,两家银行也没有太多的同业竞争。”他说,只要两家银行信息披露充分,投资者会明白两家公司的是怎么回事。

  对此,惠誉国际评级公司银行分析师林妍认为,如果不采用合并吸收的方式,中银股份因为控股中银香港,两家同时在H股上市,则中银香港的财务报表必须合并到中银股份的财务报表中来。

  林妍认为,中银股份在海外上市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境外投资人对中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疑。她说:“与H股已上市的银行股相比,国内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仍然不够稳健。即使经过重组,中银股份的准备金覆盖率已经达到60%以上,但H股上市银行的这一数据都在100%左右。而且,经过财务重组时核销了很大一部分不良贷款,但一次性核销的背后,并不代表整个银行管理体制的完善。”

  与在H股发行的难题相比,林妍反而认为中银股份在A股发行则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在A股市场,除了招商、民生两家银行外,中银股份的竞争能力还是很强的。”

  但是,如果中银股份在H股发行股票,又在国内A股发行,却同样会面临交行的定价难题。那么到底是现在国内发行A股后发H股,还是先H股后A股呢,抑还是H股和A股同时发行?中国银行没有给出答案。

  战略投资者曙光出现

  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国银行选择在香港发行股票,会再次面临另一家国有银行建设银行的竞争,建设银行早已确定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而这一时间可能会是明年年中,中国银行如果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在香港上市,将面临建行的冲击。

  “投资者将会有更多选择,这依赖于各家银行的业绩和投资者的认可。”前述普华永道的高级经理说。

  “面对各种压力,中国银行需要考虑在国内A股发行一部分股票。”中信证券的一位人士说。不过,包括中国银行内部人士和众多投行人士都相信中国银行绝不可能放弃在海外发行的计划。

  工商银行的一位管理人士说,中国银行肩负使命,即使再大的困难,都要在美国和香港发行成功,否则未来工行赴美上市将怎么办呢?

  “劝导海外投资者购买中行的股票,必须让他们确信,中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财务状况足够的稳健。”普华永道的这位高级经理说,他参与了中国银行的审计,“中国银行还有一些差距,让投资者购买自己股票的最简单的一条是,海外一些银行和投行机构愿意参股中国银行,并让他们参与管理。”

  “投资者愿意追随这些大的机构,他们相信这些机构的判断力。”他最后说。

  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都还没有最终确定战略投资者的名单,这让一些海外人士感到怀疑。但情况正在转变,数周前,从建行传来的消息说,花旗银行已经与建行基本达成战略入股事宜。而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朱民在上周也说,中国银行已经将战略投资者圈定为三家,分别是汇丰控股、JP摩根和德意志银行。朱民预计,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战略投资者入股将最后完成。另有消息说,高盛也有意入股中国银行,这让中国银行银资前景充满希望。

  “但必须明确他们参股的比例足够的高,能够参与中国银行的管理。”普华永道的这位高级经理说。

  此前,汇丰控股的庞约翰说,在完成交行的入股之后,汇丰将不再对中国金融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可以预计的是汇丰入股的比例不会太高,也许不会超过5%,而JP摩根和德意志银行将成为重要的战略投资者。

  由于德意志银行竞争建行的战略投资者中途生变,他将全力入股中国银行,而JP摩根在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之间左右摇摆,目前尚难以断定最终参股哪家银行,因此入股中行还存在变数。

  但高盛亚洲证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说,“不管如何,投资中国两大银行的机构都是国际前几名的商业银行和投行机构,数都数得过来。”

  朱民的言语中似乎透露了自信,他说战略投资者需要筛选。也许熬过最困难的时刻,中国银行面临重生的时机已经不远了。


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高山 明皓 编辑:芳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高人呀,中金放弃的股票绝对不能碰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必称与国际接轨 中国股市迷失了什么?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1月3日 10点21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页面功能  【推荐】 【我要“揪”错】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关闭】

  进入9月份以后,五年的“铁底”1300点被轻松击穿。在市场上一片绝望之时,中央高层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各项措施的消息使投资者深受鼓舞、信心倍增,相关部门也及时跟进,不断推出利好,股市还真的呈现出“牛市”,但好景却不长。而随着股指的再次下跌,虽然有券商发债、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及保险资金入市等利好的刺激,投资者就是不为所动,股市好象患上了“利好麻痹症”。于是,就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制约股市上扬的关键因素,不是宏观调控和国际油价上涨,而是估值标准的迷失。”   估值标准是否迷失,与所选取的标准有关。采用不同的标准作为参照,其得出的结果当然会有所不同。证券时报上周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机构投资者认为A股总体估值偏高,而六成五的散户投资者则认为估值偏低;6%的机构认为A股合理市盈率应该在30倍以上,44%的散户持相同观点,机构与散户的观点差别很大。股市中有一种现象,就是在相关观点出现激烈碰撞时,总会有人搬出成熟股市是怎样的,中国股市应该与国际接轨之类的话。姑且不论怎么样与国际接轨,从中国股市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除了“硬着陆”,存在接轨的条件吗? 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在我们关注A股估值标准是否迷失时,更应该关注中国股市是否迷失,因为大环境决定小环境。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究竟该如何评判中国股市与成熟市场的差异?如果一味地接轨,符不符合中国“特色”?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回顾股市短暂的历史,又说明了什么?

  正常情况下,股市应该既是融资场所又是投资场所,这是由其本身的功能决定的。但在中国股市中,其筹集资金、资本定价、资本配置三大功能已经只剩下筹资的功能。为了能够把钱圈到手,某些上市公司极尽所能进行包装、造假,甚至不惜触犯法律。因此,中国股市有“圈钱市”的“美誉”。在利益驱使下,上市公司圈钱花样百出,什么市场诚信、廉耻都统统可以不要,要的只是钱。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因为市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在相关制度的保护下,在错误的定位下,这个“圈钱市”又如何能与国际接轨?

  在国外,股市基本上能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其“晴雨表”的作用得到体现。与成熟市场股票流通市值占GDP的90%以上甚至超过100%相比,中国股市流通市值仅占GDP的13%左右,由于太小,根本不能起到“晴雨表”的作用。这几年,GDP一直高速增长,而股市却步入漫漫熊途,呈现出背离状态。资料显示,1992年5月,上证综合指数最高收盘点位为1422点;2004年11月2日,上证综合指数收于1301点。而在此期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从1992年的2.6万亿元增长为2003年的11.66万亿元,增长幅度为348%;但是,中国股市却呈现出“负增长”、“开倒车”。试问:这是什么“晴雨表”?相反,在上市公司圈钱及相关政策出台上,倒真的成了“晴雨表”。怪哉!?

  作为公司的股东,不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流通股股东还是非流通股股东,应该说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把企业搞好,如何提高业绩以获得回报。若用这个标准去套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那就大错特错了。非流通股股东总是一门心思想着圈钱,想着怎样让流通股股东“出血”,而流通股股东则对上市公司不闻不问,管你经营好坏,股票有差价赚就行。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关系紧张。更为可笑的是,分红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中国股市却很特别,要写进《国九条》,要制定相关措施来保障,要采取强制手段。

  成熟的市场中,实行的是全流通,只有大小股东之别,而无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之分。中国股市由于当初设计时的原因,存在股权分置现象,这也算是一大特色,因股权分置形成的“一股独大”却是诸多弊端的根源。上市公司热衷于圈钱,而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则经常受到侵害,信心丧失,象远离毒品一样远离股市成为许多投资者的选择。这是投资者的悲哀,又何尝不是中国股市的悲哀?在股权分置严重影响着证券市场发展的时候,不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与国际接轨又从哪里谈起?

  当我们用市盈率的标准来衡量股价高低的时候,当我们向成熟股市看齐准备采用市场化发行新股的时候,当市场把诸多利好都看成“鸡肋”的时候,我们不应忽视股市的现实,不应忽略这是一个存在股权分置的“圈钱市”。

  中国股市迷失了什么?是方向。




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曹中铭 编辑:孙晓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从推倒从来到脱胎换骨 学习巴菲特什么?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1月2日 13点9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页面功能  【推荐】 【我要“揪”错】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关闭】

  中国金融网报道以股市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历程艰难,经历了抵制,害怕,接受,狂热,批判,和质疑,近年来股市遭到了“推倒重来”和边缘化的威胁。到现在,投资股市已被看作最危险的职业,有人甚至提出“远离股市、远离毒品”警告。更令人担忧的是,以往屡屡见效的政策及行政手段不断失灵,中国股市确实已经遇到了空前的危机。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中国股市是以“可以试一试”为发展起点的,十多年来中国股市在不断的调整中完善着。但是中国资本市场指导思想的前后不一,政策措施的相互矛盾,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已经使中国股市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难题。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就是指导思想不明确、不系统、不连贯。要解决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必须从思想理论和实际步骤两方面入手。在思想理论方面,要有新思路、大思路,这种思路必须是一种达到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共赢的思路。在行动方面,必须有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的政策机制和法律法规机制,有强有力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在统一的共赢的思想的指导下,该由政府解决的问题,由政府及时解决;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坚决交给市场;该由企业解决的问题,完全由企业解决;该由投资者解决的问题,由投资者自己解决。

  从目前中国股市的情况看:

  1、从管理层面看,还在要不要加大改革力度,要不要加强监管这类根本就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打转,政府还没有彻底改变股市纯粹为大企业融资服务的思维,政策的出台在统一性和及时性方面存在问题,监管不能完全到位和有效,投资者对于政策前景不明朗,各界对于管理层面的效率不满意,不断有来自企业及市场各层面的怨言。

  2、而从企业层面,上市公司无疑已经从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但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治理结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大股东侵吞上市公司资产、上市公司圈钱、上市公司作假等问题,加上准上市公司的融资要求和冲动等问题,中国股市已不堪重负。

  3、从中间层面看,券商违规,占用客户保证金,操纵股市;基金黑幕;黑庄违法等等问题,也都压得股市喘不过气来。

  4、从投资者的层面看,投资人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在经历了盲目投资、盲目跟风的阶段之后,又陷入了整体没有信心,整体萎靡的状态。中国投资者过于看重市场、过于依赖市场。从中国股市发展的情况看,对于中国股市贡献最大的是投资者,而受损害最大的也是投资者。如果股市真得被推倒了,受害最深的也就是投资者。怎样让投资者从股市中挣钱,已不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合理性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及社会问题。

  投资者是市场的基础和根基,政府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采取政府行为,拉升股市,用心可谓良苦。但是股市纵然拉升之后终有降落的时候,股市有涨有落,不会一路狂奔,这也许是政策拉市的最大困境。怎样才能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政府,更是必须考虑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关键是采取什么办法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最好办法应该是,不论股市是涨是跌投资者都能获益;无论是企业、投资者、国家都能获益;市场稳定,市场的参与者得到合理利益。有没有这种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从理论上看是有的。因为股市与赌场是不同的。赌场是没有实际经济内容的零和游戏,不可能有共赢的结果。而从总体来看,股市有实际的经济内容作支撑的,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和鼓励股市。股市作为融资的场所,同时也是投资的场所。融资以后,促进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了投资者也将获益,两者相辅相成,能够制造多赢的局面。当然,其基础是企业能稳定发展,而投资者投资于稳定发展的企业。从实际经济发展的历程看,要做到这两点需要时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全做到这两点是不可能的,因此股市总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我们的政策和指导思想应该是不断地去减少风险,而不是去增加风险。国家要建立相对透明稳定的市场及宏观经济环境,使股市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流动性,股市不能有骗人的东西,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使投资者完全着眼于企业的前景。而且股市的长期增长是必然的。制造股市多赢的局面,要力立足股市,又要远离股市,最终要以经济增长为出发点以价值投资为根本。

  而从实践中看,作为投资者——美国“股神”巴菲特,已经创造了世纪性的伟大神话,证明了股市多赢理念的可行性。跟随巴菲特的人都赚钱了,特别是在巴菲特的家乡奥马哈,有120多个家庭及个人的资本净值不少于1亿美金。同时,巴菲投资的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伯克希尔已是美国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巴菲特物色对企业负责人的人,投资与自己熟悉的行业,在股价被低估的时候投入。他不害怕熊市。在股市不好的时候,他的企业并没有不好,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机会,他的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整合别的企业。从根本上分析企业,投资于好企业。从动态层面看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盈利模式,集中投资、集中持股、坚持持股。巴菲特的实践无疑强了我们的信心。

  中国的股市问题远不是“推到从来”能解决的,而要“脱胎换骨”,要转变观念,要有系统的方法,要从最基本的观点出发,从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和规范。

  有人将中国的股市根本问题归结为股权分置,但实际上,中国也有全流通的股票照样有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是造成上市公司问题重要原因,但是这不是一个根本性层面,就是在全流通的情况下,股民的利益也不一定能得到保护。

  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明确树立共赢的理念,真正掌握价值投资的方法,系统地建立以此为思想理论基础的实践操作方法。

  学习巴菲特非但意义重大,而且学习巴菲特也不单是证券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事,经济界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学习巴菲特的理念,了解巴菲特的实践,共同实现经济共嬴。



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郑雄伟 编辑:海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66 天

发表于 2004-1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财团遭监管机构严查 温州炒房团无疾而终

  “出生”仅4个月的两家温州财团已全面“触礁”。此时,央行加息已5天,房地产板块一直在下挫,有人断言,房地产暴利时代可能因此终结。
  4个月前,温州人在中国首创“财团”这一概念,由十几家温州民营企业组成的两家财团中瑞和中驰甫一登场便被尖锐地指为是“更大的温州炒房团”。
  4个月后的今天,这两家财团高薪礼聘而来的职业经理人已黯然离去。据说,温州当地的金融机构已接到指令,严格控制对两家财团的大额贷款。
  昨天,学者尹中立向透露,这两个“超级炒房团”已名存实亡。尹中立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最早正是他发现,成立财团是数百亿元温州民间炒房游资的一个隐蔽的新出口,并曾断言,这样的财团是不可能成功运作的。
  温州银监局很恼火
  由于将房地产作为自己的主要进军目标,两大财团实际已具备了产业基金的主要特征,从而由发展实业进入到了金融领域。
  但自始至终,他们都未获得金融领域的经营许可。他们动辄数百亿元的豪言壮语早已引起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警惕。
  据尹中立披露,银监会的高层领导对此曾有明确批示,“温州银监局也很恼火”。后者不仅对两大财团当面责难,而且还数次深入企业调查,并向各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在9月份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上,温州银监局希望所辖各商业银行严审对中瑞九大股东的大额贷款,并密切关注贷款流向。
  银行信贷危机不仅使财团股东们各自的业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各方筹措的资金也并未流动起来——据称,两大财团的投资意向只是处在“纸上谈兵”阶段。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驰财团的挂牌仪式至今仍未举行。
  财团机制有致命伤
  而溯源到“财团”成立之初,尹中立明确表示,这种由几家民营企业松散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注定会失败。
  因为,在海外,财团一般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如著名的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它们通常是以家族资本为纽带自发形成的,“不可能靠外部力量凝合而成”。
  尹中立介绍,真正的财团其内部不仅是统一的产权关系,而且还可以进行完整的资金运作,所有资金都可以在财团内部充分流通。与此相比,中瑞、中驰这样的财团,其成员都各自为战,很难在产权和资金运作上有整体的分配,根本称不上是“财团”。
  这也导致了“空降”两财团的经理人双双黯然离开。
  尽管股东们屡屡强调“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上他们始终难以割舍自身的利益,当初所允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就成了空话。
  更让经营者头疼的则是财团均分的股权结构——正如尹中立曾指出的那样,如此结构显然难有高效决策与有效激励,最终形成“谁都想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的对峙局面。
  房地产基金急需立法
  虽然两大财团的高调炒作只收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但尹中立表示,民间基金介入房地产业,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是我国在相关立法上仍存在一定的空白。
  目前,我国近70%的房地产信贷都是来自于银行,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适当地调用民间资本注入房地产业,既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可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从两大财团“触礁”事件上看,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房地产业基金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尹中立表示,目前,房地产基金的立法时机已比较成熟,而社科院金融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已开始着手相关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记者 舒彤)   北京晨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双稳”与股市脸谱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1月3日 8点58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页面功能  【推荐】 【我要“揪”错】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关闭】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对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定调为将实行“双稳健”的政策,这种提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始自1998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已成定局;另一方面,没有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提法让股民们稍微舒缓一点,但近期出现升息,并有进入升息周期的主流观点,还是让人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有紧缩之感。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回顾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期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超过万亿元,这对当时实现软着陆后的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从1996年5月起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且征收利息税,这样的稳健货币政策中性偏松是显而易见的。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沪深股市从1996年开始进入了一轮大牛市,这轮牛市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可以说是沪深股市的黄金时期。但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单纯靠发行长期国债刺激经济增长的形式日益显示出弊端。进入2003年下半年,经济的飚升已经对煤电油运等行业形成巨大的压力,让经济减速,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成为政府工作的主题词。
  这就是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原因,与之相适应,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成为必然,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恐怕只是与紧缩的货币政策不同的两种提法而已。与此相对应,股市的脸谱会是怎样,我们已经能够预期大致的模样。
    近期由证券监管部门推动的国九条落实,应该是一种积极的股市政策,但其效力值得推敲,因为九条中最具根本性意义的是股权分置问题,但从目前透露出的情况看,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可能性较小;而由于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后,提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比重必然被提上来。于是,我们看到利好出了很多,但挡不住扩容一条利空,更挡不住升息的长期影响。
    股市的重心明显在下移,在过去5年,前四次触及1300点附近都是瞬间,但这一次刺破1300点已经4次,这给市场的信心打击很大。虽然还有降低印花税等利好措施,但是相对于升息和扩容的双刃剑,这样的利好恐怕作用有限。这样说,股市是否就会出现大幅度下跌呢?笔者倒并不如此悲观,在前期对升息和扩容作出提前反应、股市出现8年以来多项数据新低的情况下,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股市的跌幅中短期应该是有限的。但在主流机构普遍作壁上观的情况下,再期望来一次9·14行情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慢慢等吧,总会好起来的。只是这样的等待是漫长和难熬的,这一点大家过去一定有了切身的体会。




来源:中国金融网/国际金融报 作者:官建益 编辑:海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估值标准难释股市持续低迷 单有股价接轨远不够

--------------------------------------------------------------------------------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1月3日 10点42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页面功能  【推荐】 【我要“揪”错】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关闭】

  中国金融网报道今年三季报已亮丽收场,两市上市公司2002年、2003年、2004年1至9月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1308元、0.14982元、0.21476元,今年前三季整体业绩更是超过去年全年0.20284元的水平,递增势头喜人。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深沪股市对此非但没有“开怀大笑”,反而更显“愁眉苦脸”——沪综指1300点“铁底”再度告急! 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深沪股市自2001年见顶以来,已持续3年零4个月低迷。这四年里,沪综指的低点分别为1514.86点、1339.20点、1307.40点、1259.43点(未扣除近年来新股发行上涨因素),典型的“一年更比一年低”。此前,两市虽也曾多次经历过调整市,但一般在1年半左右,即使最长的1997年至1999年调整市,也不过两年。如今虽已熬过3年多,但仍未见两市有“熊去牛来”的迹象。加入WTO已近3年,两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渐提速。因此,投资者在怀念“5.19”等过往行情的同时,免不了要埋怨说:都是国际化惹的祸。 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最近,在28只T类股结伴向“仙股”挺进之际,苏宁电器(002024)则迭创新高,一度突破50元大关,对此,市场人士多以“股价与国际接轨悄然提速”来评说。问题是,目前两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5倍左右,若以最新的三季报数据推算,昨日收盘时,两市A股的动态市盈率已回落至20倍以下,处于10年来历史低位。市盈率作为股票估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两市A股目前的水平已与纽约、香港等主要市场的水平相差无几,但两市A股何以持续低迷?这恐怕不是估值标准所能解释得清的。

  众所周知,基金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但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洗礼,最近已出现明显分歧。从基金三季报的持仓结构看,原来基金坚守的“价值投资”理念已发生动摇,如博时基金不再以价值投资作为惟一选股理念。从去年9月基金公司集体狙击招商银行(600036)发行100亿可转债开始,如今武钢股份(600005)、中国联通(600050)等蓝筹公司相继增发配股,再融资无疑已成“价值投资”的软肋。基金作为主力机构,深为上市公司“圈钱”痼疾所困,不得不“用脚投票”。三季报显示,近七成股票基金亏损。到底是谁打翻了基金的奶酪?

  QFII机制已启动一年多,目前QFII机构达27家,获批总投资额为29.25亿美元。但从QFII的投资组合来看,除了“试水”一些资源型成长类个股外,更多的还是银行存款、国债、可转债与基金,其中银行存款约占1/3;可转债方面,两市的规模虽只有200多亿元,但其“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让QFII情有独钟,截至今年上半年,QFII合计持有面额已达13.39亿元,较去年年底猛增了44.26%。不少QFII都曾表示看好A股市场,但实战中何以如此保守呢?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已进入倒计时,预计可达600亿元。尽管有些杯水车薪,但由于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收益能力、信息透明度、股票流动性等顾虑重重,保监会还是小心谨慎,事前明确投资范围,对七类市场风险较大的品种直接出示了“红牌”,明令列入禁买行列。尚未直接入市,管理层缘何如履薄冰?

  不管是基金、QFII,还是即将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之所以对投资A股慎之又慎,关键还在于对深沪股市缺乏乐观的预期。眼下,一方面新股发行询价制随时都会启动,银行转制上市潮、再融资潮、央企整体上市潮、“海归”潮等将接踵而至,市场扩容压力突增;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水平低下、股权分置的制度瓶颈、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市场顽疾日渐显现,深沪股市正深陷困局。这种局面不是国际化带来的,而是十几年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已成一道绕不过的坎。不必讳言,股市困局的破解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标本兼治,“输血”“排浓”双管齐下,让极度透支的股市能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看来,接轨不仅仅是股价接轨,更主要的还是制度方面的转换与完善。深沪股市市盈率即使降至国际最低水平之下,而目前制约股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如故,两市也会难拾信心,易跌难涨。


来源:中国金融网/深圳特区报作者:向长富 编辑:海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话指明方向 誓守千三政策底  
2004年11月03日 13:07:43 中财网


  今日三大报都披露了近日黄菊副总理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讲话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紧工作,切实把国九条落到实处;并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广大投资者鼓劲。领导在这个时候出来讲话,反映了管理层对解决股市问题的重视,也表明的坚守千三政策底的决心。  
  大盘经过连续的调整,技术指标已明显超卖,技术上有反弹的要求。本来多空双方在1300点处于交织状态,今日领导的讲话将有利于多方信心的提升,估计股指在1300点区域会有一轮反弹,但行情的启动有待时日。策略上,中线看好二线蓝筹股。
  申银万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好滚滚来 大盘应声起  
2004年11月03日 13:15:43 中财网


  两市大盘在"黄菊同志关于资本市场迎来难得发展机遇的讲话"的消息刺激下直接高开,但是在上攻至5日均线附近时遇阻回落,逐级回落后在昨日收盘点位附近获得支撑,买盘涌入,股指快速拉高。  
  从盘面情况看,绩优成长股分化走势依然,但是煤电油运总体表现仍强;大盘蓝筹股基本上都是企稳形态;涨幅前列的个股主要是白色家电以及以方正科技为首的科技股,热点有所清晰。我们认为近期连续出台利好,表明管理层对市场呵护有加,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市场在1300点上下的拉锯战有望以多方的胜利而告终。  
  从技术角度讲,今日大盘如果能够收复5日均线,则能大大提升市场人气,投资者应继续关注那些绩优成长股,尤其是基金在三季度新增仓的品种。
  北京首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韶钢松山调减转债发行量 由21亿元调减为16亿元


(2004-11-03 14:16:00)  
     

  韶钢松山(000717)决定将公司可转债发行规模由21亿元调减为16亿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由12个调减为9个。并根据央行现行人民币存款利率情况及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对票面利率作相应调整。调整后,公司转债票面利率第一年为1.70%,第二年为2.05%,第三年为2.39%,第四年为2.73%,第五年为3.07%,并重新审议关于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相关议案。(张喜玉/上海证券报)

 

推荐给朋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存周卸任哈药董事长 总经理一职无人接替


(2004-11-03 14:09:33)  
     

  昨天,哈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同意公司董事长刘存周因退休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同时选举郝伟哲为哈药集团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据悉,此前,郝伟哲职位为哈药集团副董事长。不过,刘存周兼任的哈药总经理一职尚无人接替。

  根据公开资料,从1976年进入哈药集团前身“哈尔滨制药总厂”算起,刘存周已在哈药供职28年。目前,由刘存周推进的“巨额广告投入打造品牌”的方式,被业内称为“哈药模式”。昨天上午,刘存周向记者表示,从公告发布之日起,他即正式卸任哈药董事长一职。

  今年初,刘存周曾表示,哈药今年下半年用收购全国连锁药店方式建立全国大物流体系,但迄今为止未见哈药有相关收购意向。(李宗品/新京报)

 

推荐给朋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慈数亿资金神秘蒸发 是谁掏空了哈慈股份


(2004-11-03 13:36:10)  
     


  上交所谴责哈慈3.4亿元人民币资金使用黑洞,但记者调查发现,被指占用资金的企业否认占用行为,巨额资金人间蒸发?

  提起哈慈,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五行针。曾几何时,正是小小的五行针畅销大江南北,亦成就了哈慈(*ST哈慈600752)奇迹。只是如今辉煌不再,2002年、2003年连续亏损,已经令曾经的明星企业哈慈股份沦落到*ST的行列,根据公开资料,迄今为止,千疮百孔的哈慈股份被关联公司和大股东占用资金累计达4.4亿元。鉴于资金用途不明,引来银行贷款步步紧逼,无处融资卡住了哈慈的输血通道,财务丑闻进一步恶化了哈慈的退市危机……

  在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有舆论提出,两任大股东正是“掏空”哈慈的“黑手”。

  10月12日,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和公司董事长李秀峰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通知,上交所指出,哈慈公司违规向控股股东和关联公司提供3.4亿元巨额资金,且未履行规定的决策程序,也没有履行临时公告的信息披露义务。这已经是哈慈在今年第二次由于违规而受到上交所的公开谴责。

  至于这3.4亿元资金的去向,虽然当地证监局曾向哈慈提出要求上报真实去向和过程,但哈慈并没有清楚说明。根据哈慈股份10月中旬发布的公告显示,2004年1-6月,*ST哈慈违规向控股股东哈慈集团和其他关联方哈尔滨天业电子公司、哈尔滨天业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哈尔滨天业气象技术公司等提供资金34210.4万元人民币,占公司2003年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56%.但本报记者深入哈尔滨调查发现,事实与哈慈的公告有很大出入,而对于“大股东占用资金”的说法,哈慈内部做出了与现任高管不同的说法。

  天业电子否认占用1.45亿元资金

  慈福升强调,天业电子公司更没有用过这笔资金,“集团那边的财务安排我管不着。”

  根据哈慈公告,天业电子占用上市公司哈慈股份1.4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2004年10月26日,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天业集团办公地点在哈尔滨教化街5号。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了解到在此的两层小楼就是哈慈披露的天业电子、天业高新、天业环保、天业气象办公地点。但记者发现,如今已是人去楼空,物业工作人员透露,这里正在装修成超级市场。

  负责该楼物业的高主任告诉记者,天业集团由于无法支付今年以来9个月的房租(不到20万元),已经在9月30日被勒令搬离,现在的办公地点是在哈慈集团的办公大楼。按照高主任的说法,很久以来,由于公司一直不太景气,天业集团的工作人员常常显得无事可做,据说公司连员工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在被勒令搬离的前两天,哈慈董事长亦即天业集团董事长李秀峰曾来电话表示,资金即将到位希望推延付房租并有意买下这两层办公楼,但物业方面鉴于前车之鉴,毫不客气地回绝了:“天业的境况如此穷困,想买?能把租金付完就不错了。”

  物业透露,虽然天业集团和其他几家公司已经搬到了哈慈集团的办公大楼,但天业电子却并没有搬离,只是换到了旁边20米开外的小区居民楼内。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在有点破旧的居民楼里,记者找到了天业电子的办公地点。

  在稍显脏乱的楼内,天业电子就在总共加起来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办公,布置显得杂乱不堪。如此境况的天业电子占用哈慈股份1.45亿元资金做了什么投资呢?

  天业电子总经理慈福升告诉记者,天业电子从经营上其实已经是从天业集团分离出来了。按照慈福升的说法,一年多以前,作为天业集团创业元老的慈福升不想看到大家发不出工资,于是自己主动提出承包天业电子,负责天业电子员工工资的发放,而作为公司的经营者,慈福升从业绩中抽取5%-10%作为收入。脱离天业集团的天业电子,现在生存已经不成问题,预计今年会有200万元的营业额。只是,公司的财务最终要汇拢到天业集团那边。

  至于哈慈方面公布1.45亿的资金占用问题,慈福升并没有表示惊讶,只是特别强调,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这笔资金,天业电子公司更没有用过这笔资金,“集团那边的财务安排我管不着。”

  对此,李秀峰的解释是,3.4亿元的关联公司占用的资金主要是用于集团公司新产业的孵化,其中包括环保和绿色产业等。

  生产基地变成学校

  学校所处的地方正是天业环保以及天业集团的生产基地。但这一情况,并没有做任何公告。

  记者在哈尔滨调查期间还发现,作为哈慈的主要资产天业环保的生产基地已经不复存在,“天业环保早就成了一个空壳。”天业集团的工作人员如此评价。

  按照公司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天业环保以及天业集团等子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南岗区京哈公路13.5公里处。10月27日记者从市区乘车出发,两小时后方赶到上述地址。但是,除了一所规模不大但看起来颇为气派的哈尔滨公共关系学院,旁边并没有任何建筑。就在以为走错地方的时候,学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所处的地方正是天业环保以及天业集团的生产基地。

  在校保卫室,哈尔滨公共关系学院的院长党九彪告诉记者,这所学校原来属于哈尔滨学院,后来天业集团参股联办。党九彪透露,当时天业集团生产已经基本停止,厂房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与天业集团于今年5月份签署了合作协议。天业集团以房产和土地折价2700万元左右获得60%的股份。学校于今年7月份开始装修(资金基本由天业方面支付),9月份开学的时候就整体搬迁过来了。学校整体面积在10万平方米左右,学生300多人,为大专学校。他亦表示自己是天业集团方面委派过来的管理层。

  但这一现实情况,哈慈方面并没有向投资者做任何公告。

  在学校里面,记者看到当初作为生产基地的两个未拆除的厂房,也许是因为里面已基本没什么物品,所以两个厂房都没有上锁。

  在厂房内的地上,还可以看到被废弃的一包包菌肥,在其中一个厂房里还停着一辆大货车,车门上还写着“天业集团”,仿佛在提醒来者谁是这里一切的所有者。

  “一个已没有生产基地的环保类公司靠什么取得利润,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原天业环保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对高管决策的不满。

  对于天业环保生产基地的变化,李秀峰表示,正在高新区那边做新的厂房。

  “哈慈已经没有多少实质资产”

  由于资金沉淀不能回笼,未能及时还本付息,现大多数贷款已到期,目前已欠息近2000万元。工商行和平支行已经对“哈慈股份”提起诉讼。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李秀峰并不讳言哈慈目前的混乱状况,同时声称,哈慈目前有些举措是无可奈何而为之。

  根据李秀峰的介绍,哈慈方面自己曾经推算过,哈慈今年扭亏约需实现5000万元左右的利润,该公司现已完成的济源和霸州两个环保工程,可为公司实现约2500万元的利润;如在短期“哈慈股份”能取得3000万元- 5000万元资金的支持,正在进行中的“环保有色金属制品加工项目”、“无烟环保锅炉”项目、河南省豫光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等,还可创造1000万元以上的利润。另外,公司的“七河源牌”大米、绿色饲料加工及正在置入的腐殖酸复合肥等绿色产业项目,如能注入大额资金,也可在短期内实现1000万元以上的利润。

  但李秀峰表示,由于连续亏损和逾期欠贷,现在的哈慈在银行已经没有信用而言,特别是该公司被戴上ST帽之后,融资就更难了。更为糟糕的是,因为原来的资产债务,哈慈已经被众多银行起诉。李秀峰声称,目前,哈慈股份贷款额为3.5亿元,均为重组前所为。重组后,由于资金沉淀不能回笼,未能及时还本付息,现大多数贷款已到期,目前已欠息近2000万元。工商行和平支行就已经对“哈慈股份”起诉,只是经有关方面调解还未执行。李秀峰表示,如各家债权银行继续起诉,公司账户被查封,企业将无法运作,年底摘帽肯定无望。

  由于“哈慈股份”已被*ST,今年如再亏损,二级市场就要变为柜台交易,哈慈的发展将会更难。如果到2005年6月末仍不能扭亏,该公司就要被摘牌并退市。

  李秀峰坦言,哈慈已经没有多少实质资产,为了能扭亏为赢、摘掉ST的帽子,10月28日,应哈尔滨发改委对当地上市公司的摸底要求,哈慈已经提交了相关的情况报告,同时提出,向政府方面寻求帮助。

  在报告中,哈慈表示,恳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帮助公司协调好与有关金融机构的关系,给“哈慈股份”一个喘息的机会。

  在税收上能够给予公司一些有利于今年扭亏的特殊优惠政策,帮“哈慈股份”过眼前的生存关。例如,哈慈股份重组前欠税770万元,现在税务机关也开始查封公司资产顶税,这将使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同时,公司还希望政府牵线搭桥,帮助哈慈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解放“哈慈股份”的沉淀资产,如在黑龙江省望奎县投资兴建的绿色饲料项目,公司的合作原则是,只要对“哈慈股份”在今年扭亏有利,任何方式都可以。

  另外,在报告中,哈慈还请求市委协调有关司法部门,帮助公司向郭立文追索被骗资金。对此,公司表示,如能追索回被骗的6000万元,一定可解上海、南京等地被查封的公司资金,给企业经营带来方便。也将直接有利于哈慈股份在今年减亏并摘帽。

  但李秀峰亦表示,虽然政府方面有所松动,由于自身为民营企业,而且公司面临的问题比较紧迫,所以公司也做好了自救的准备。

  李秀峰指出,在剥离哈慈不良资产的同时,加快将控股公司的优良资产注入“哈慈股份”的步伐。对于短期无法剥离的闲置资产,采取委托经营或其他合作经营方式力争盘活,减轻公司负担。

  同时,哈慈方面将积极与对公司有兴趣的投资合作伙伴磋商,力争引进更有实力的投资者,共同重塑公司的新形象。据悉,目前,该公司已同西班牙“Tradebe”环保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同上海轻工研究所理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开发项目意向书。

  “哈慈早就是烂摊子”

  从1999年连续上马的一批大项目,或在建,或停产,给目前的“哈慈股份”实现利润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成为威胁公司生存和未来发展的两大包袱。

  在递向市委的报告中,李秀峰还提出,作为天业集团董事长,当初介入哈慈是为了更好发展,但结果发现“哈慈早就是烂摊子”,他甚至觉得哈慈是一个“陷阱”。

  1996年在上海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家民营保健品上市公司。郭在哈慈集团占有92.27%的股份,其余股份为其两子分享,完全的家族企业。上市前三年,哈慈股份表现不俗,主营业务收入以每年不低于30%的速度增长。

  哈慈股份当时主打产品就是五行针,到了最为红火的1998年,小小的哈慈五行针甚至一度创下单日销售回款千万元的纪录,而公司当年的将利润则达到了1.4亿元,然而登顶之后哈慈股份业绩下降速度同样非常迅速,从1999年起,哈慈股份业绩开始滑坡。其间,郭立文为挽回颓势,先后推出多种产品,其中,V26减肥沙琪、驱虫消食片等产品也曾领一时风骚,但终归是昙花一现,好景不长,反而因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大。到2003年底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亏损金额累计高达3.4亿元,曾经畅销大江南北的五行针在哈慈2004年第一季度报告中,甚至已经看不到明显的收入进账。

  郭立文萌生退意,与此同时,哈尔滨另一个民营企业,天业生态看到创业板遥遥无期正在谋求着借壳上市。由此,2002年11月郭立文将所持哈慈集团的全部股权出售,天业生态就此买下哈慈集团61%股权,从而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哈慈股份,然而新的东家在进来以后却发现哈慈存在的问题远非业绩下滑这么简单。

  李秀峰认为,作为保健品都有它比较短暂的生命周期,它就像彩虹一样既有辉煌灿烂的一面,又有它生命周期比较短暂一面,哈慈五行针也不例外,它业绩滑到现在也应该是正常的。但是,郭立文在退出哈慈的时候已经为后来者遗留下了太多的黑洞。

  哈慈股份上市后,手中握有大量募集资金的郭立文,从1999年开始,连续上马了一批大项目。

  其中,包括在黑龙江省望奎县投资1.02亿元兴建绿色饲料项目和在江苏省扬州邗江生产基地投资1.07亿元搞的基本建设项目,但至今前者还是在建工程,后者虽已完工却因市场问题而停产,不仅没有给“哈慈股份”带来任何效益,反而因公司计提折旧和减值,给目前的“哈慈股份”实现利润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成为威胁公司生存和未来发展的两大包袱。

  尽管哈慈方面原先声称“哈慈投身绿色产业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但分析人士认为,哈慈选择的时机不对,并且此时该行业的利润只有5%,现在甚至只有3%或2%。虽然生产冷冻猪肉有些机会,之前有双汇等几家做得不错,但利润也低,区域性很明显,需要庞大的物流系统,成本很高,如果实现养猪当地化,则需要巨大投资。

  投资决策引发纷争

  哈慈高管纷纷认为,由于原高管的盲目经营,亦留下诸多问题。因为原高层的借贷,使公司诉讼缠身并已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

  原哈慈集团副总经理何坊也直言不讳地承认哈慈集团非主营项目投资太多,太分散,“我个人认为16个项目中应该砍掉至少6个左右,力求突出主业,做保健品、医疗器械和药品,再者哈慈应该有长远的战略规划目标管理机制”。哈慈独立董事刘存有也表示了类似看法。

  哈慈董事会秘书郭泽鹏则指出,由于原高管的盲目经营,亦留下诸多问题。当年,郭立文在投入巨额广告费用的作用下,靠“小儿驱虫消食片”一个品种,就赢得了同类药品很大的市场份额。但之后的“百药上市”活动,不顾药品本身的特殊性,竟向经销商承诺“随时可以退货”,时至今日,已使“哈慈股份”支付的退货款多达亿元以上。这造成的债务负担,虽经公司近两年时间的积极清理,但现在仍然留有大量“尾账”尚未结清。

  同时,因为原高层的借贷,使公司诉讼缠身并已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哈慈股份”在2000年至2002年的经营期间,经营业绩已经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局面,三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为-1.01亿元(0.53+0.35-1.89=-1.01)。同时大量的或有负债等隐性风险也开始逐渐显露,面对这一局面,原“哈慈股份”的决策者开始谋划“退出”,并在2002年10月28日将哈慈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目前的持有者。而就在这一转让已经开始运作的2002年6月,原“哈慈股份”法人代表郭立文以“哈慈股份”在市场上的信誉,给自己亲自策划成立的“上海新鳌置业有限公司”贷款6000万元提供了担保。

  这一情况直到去年才搞清楚,目前,由于“上海新鳌置业有限公司”已是人去楼空,致使“哈慈股份”凭空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现已支付本息1200多万元,并被法院查扣了大量优质资产。公司原控股大股东为上海新鳌置业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的6000万元银行贷款,不仅全部为原股东所用,给“哈慈股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为此担保案涉及到查封了“哈慈股份”与南京天创地产开发公司正在交易中的一处“哈慈股份”资产,南京天创地产开发公司已付给“哈慈股份”1900万元预付款,由于被查封资产无法继续交易,南京天创地产开发公司又起诉“哈慈股份”,并查封了“哈慈股份”的上亿元资产,形成了连锁诉讼,使大量可为“哈慈股份”公司融资的资产,无法利用。

  天业接盘回天无力

  由于李秀峰不够强硬,没有强有力地控制力,下面的管理层和员工并没有对其形成敬畏之心,因此对公司地各项决策执行力不够。

  当面对哈慈业绩不断下滑,只听哗哗银子流出,不见毫厘流入的时候,哈慈的创始人郭立文在适时套现后抽身而去。

  2002年11月4日,哈慈股份公告称,哈慈集团股东郭立文与哈尔滨天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哈慈集团股东郭立文、赵力、郭子鉴(郭立文二儿子)与哈尔滨盛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将其持有的哈慈集团61%的股权转让给哈尔滨天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39%股权转让给哈尔滨盛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郭氏家族100%转让其在哈慈集团的持股。

  天业生态主营范围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光合细菌菌肥、光合细菌饲料加剂、水质净化剂、环保产品、空气净化技术产品等。

  郭立文当时表示,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实力,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除此之外,天业生态的母公司天业集团还是一个拥有信息电子、环保、气相技术、生态技术等8大支柱产业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是哈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能够为哈慈的持续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郭亦认为,天业生态入主哈慈,将会为哈慈引入多种高科技产品,使公司产品结构向新药、特药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转换,赋予公司传统产品以新的内涵,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双方产品和市场的联合和互补,给哈慈众多新产品上市提供缓冲,赢得时间。另一方面,此举有利于改变哈慈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家庭式的管理体系,给公司带来全新的经营机制,为公司增加新的活力。

  事实并非如此,当时,由于哈慈2001年进行了配股,募集到了2.85亿元的资金,实际才投入4600万左右,因此还剩余了近2.4亿元的资金可以支配运转。

  技术出身的李秀峰对于管理并不擅长,他还是无法面对那么多的窟窿和危机。哈慈老员工认为,天业方面并没有积极地采用有效而又规范地途径予以解决。

  由于李秀峰采用借上市公司的资金在上市公司体外进行产业的孵化,但在投资失败后,李秀峰被投资者看成“掏空”上市公司的另一个“黑手”。

  独立董事刘存认为,李秀峰在接手哈慈的时候就不应该把公司原来的业务基本清除,特别是哈慈五行针,因为在国内已经具有不小的影响力,如果坚持做下来是足够养活哈慈的。由于李秀峰不够强硬,没有强有力地控制力,下面的管理层和员工并没有对其形成敬畏之心,因此对公司地各项决策执行力不够。(黄利明/新京报)

 

推荐给朋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6 04:24 , Processed in 0.06561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