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招商银行——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1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寇彻:
银行的投资底线在哪儿?
没有比银行更好的生意,但却没有比银行更差的股票。实业中银行的如日中天和股市中银行的凄凄惨惨,形成鲜明对比。是实业错了,还是股市错了?

投资人对银行的抛售基本是以下几个原因:
1,利率市场化造成盈利能力下降
2,经济下滑造成坏账上涨
3,未来的M2增速下滑,银行业成长能力存疑

那我们来看看这几点的底线在哪儿,毕竟考虑了底线你才能知道最差结局,才能有安全边际。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盈利能力会降至多少?
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A:目前国内上市银行的ROE在20%以上,未来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息差降至2%,资产收益率1%),杠杆率降至12-14倍,那银行的长期ROE也能保持在12%以上(在此,我们不考虑中间业务比例上升对盈利带来的任何利好)
B:银行的ROE会保持在社会总体ROE之上(银行还是处于半垄断地位),那保持在8%以上就属于正常
C:国外银行的长期ROE保持在14%以上

可以说,银行最差的盈利能力是ROE保持在8%以上。

坏账情况如何?
最近银行能跌破净资产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坏账大规模爆发会损伤资产负债表,进而伤及净资产。

国内目前的坏账率是1%,拨备覆盖率是2.8%(2011年末),2012年的年盈利大概是贷款总额的3.5%,同时坏账的最后回收率大概在30%(一般在50%左右,我们取最低值)。那我们算一下银行在何种程度下才能损伤净资产。

(3.52.8)/0.7=9%。
意味着只有坏账率达到9%的程度,银行业才能损伤净资产。
银行坏账达到9%是哥啥概念? 超过2008年美国金融业危机,当时美国的坏账率最高升至6%!要知道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可是远比美国健康!

欧猪四国更差,坏账率可以达到20%。但我们怎么说也达不到那个境界!

最后就是成长性问题。
对银行业来说,成长性就是M2的增长、存贷比的放宽以及利差扩大。

对行业来说,M2是没办法继续过去那种高增长,但是否行业就不增长且公司就不存在成长性呢?

居民收入提高,存款就要增加,但存款有可能分流至其他金融行业、如地产、信托、债券、保险、理财等。
但银行业的竞争能力要远高于这些行业(无论是从产品丰富程度、渠道把控度还是员工质量上,都是如此)。
举个小例子,自己所在的郑州市目前股份制银行屈指可数,招行在市内只有7个网店,下面地级市只有一个洛阳支行,其他十几个地市都没有网店。上次去东区,居然看到某个股份制银行第一次在河南开业!

银行是绝佳的连锁模式,其规模扩张要不是银监局限制,估计可以做到30%以上的网点规模扩张,这是没有成长性吗?

当然,说好说坏,并不打紧,关键要自己搞清楚!欢迎各位兄弟拍砖!
今天 10:10  来自雪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1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原创】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
作者: 云飞雨扬
时间: [ 2012-07-10 16:28 ]

原文地址:【原创】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作者:中道巴菲特俱乐部
矫枉必然过正: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

陈 理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市场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小人”,时常走极端,反中庸。看好时,一俊遮百丑,盲目乐观;看坏时,一无是处,过度悲观。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多年的历史,对银行业的认识正是如此,反反复复,矫枉过正,数度发生群体性错误。

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的90年代,即中国股市的头十年。当时深发展的靓丽表现,给像我这样的第一代投资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副作用是引发了对银行业认识的第一次群体性错误:对深发展这样的银行股,是高成长股的典型,可以只买不卖,永久持有。在这样盲目乐观的思想主导下,导致1999年底浦发银行上市高开29.5元,然后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漫漫熊途。

第二次发生在2005-2007年的股市狂潮中,以招行、浦发、民生为代表的银行股近十倍的上涨,再次引发了市场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银行作为垄断性行业,可以一直享受利差保护,分享经济的高成长,甚至把银行业列为大消费行业,忽视其周期性和利差保护的持续性,招行股价曾达到市盈率30多倍,市净率6倍多。结局还是一样,随着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银行股开始了长达近五年的调整。

第三次群体性错误发生在这一两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银行业的问题和风险逐步暴露,连花旗等大牌银行都出现危机,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的周期性和高杠杆的风险特质认识逐步强化,认识趋于全面、客观。但随着银行业头上悬着的几把剑如房产泡沫、平台贷款、利率市场化等的摇摇欲坠,加上股价反复下跌的强化作用,市场的认识开始矫枉过正,从客观逐步走向极端,甚至完全否定银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把它完全等同于强周期的行业,从投资组合中开除出局。导致一些优质股份制银行的股票市值接近甚至跌破净资产,动态市盈率低至5倍以下。银行业曾经是大众情人的玫瑰,或者是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如今却沦落为寂寞山谷角落里的野百合。

关于房产泡沫、平台贷款和经济下行带来的不良率上升等问题的担心,我认为市场的预期刚开始正确反映了这些利空因素,但随着国外评级机构和外资投行的渲染和夸大,市场反复下跌的强化,逐步偏离了客观的轨道。

关于房产泡沫,的确一度十分危险,任其膨胀,很容易重蹈日本当初房产泡沫的覆辙。但应该看到国家经过几番摸索终于找到了控制的方法,泡沫破裂的风险已经大为降低,虽然也使用了一些行政的手段,但中国并非完全市场化的国家,而且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除了经济手段外,必要的行政手段也是需要的。另外从银行压力测试的情况看,即使房价下跌30%左右,风险依然可控。中国的房产按揭贷款和美国次贷不一样,抵押比例高,对银行而言仍属于优质贷款。风险在于开发商贷款,但上市银行的开发商贷款主要面对大中型的开发商,贷款质量良好,并着手削减此类贷款的规模,风险没有市场想象那么大;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确隐藏着较大风险,但国外评级机构和投行,不了解中国国情,把中国地方政府的信用和财力与国外的地方政府相类比,未免失于天真。且不说银监会强势介入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三方签协议,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以招行为例,2011年末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余额为1142余元,同比下降了210亿元,占整个自营贷款7.46%,比上年末下降2.5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15%,比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对于平台贷款现金流覆盖情况,招行平台贷实现现金流全覆盖的占比93%,加上基本覆盖的,共计近97%,风险可控。另外,笔者曾找某银行苏州市分行行长了解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情况,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不明白资本市场怎么想的,在他眼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然是他们银行最优质的客户之一,其信用无论如何比很多中小企业好很多。

关于经济下行带来贷款不良率上升的担忧,我认为有此担忧是正确的,但市场估值已经完全反映了其担忧,担忧过头也是错的。笔者曾按照巴菲特的方法,对几家股份制银行做过压力测试,即使在经济危机的极端情况下,贷款不良率达到10%,不良贷款中的坏账损失率(包括被放弃的利息)达到30%,银行的税前利润和不良贷款准备金两道防线完全可以覆盖其损失,不会导致银行股东权益的损失。以招行“10-30”模式的压力测试为例,其损失为492亿,而招行2011年的税前利润为471亿,还有367亿的不良贷款准备金,大体相当于损失一年的税前利润,一年不分红。可以说,在极端情况下,招行就像壁虎一下,把尾巴断掉就可以逃生,尾巴第二年还会长出来的。这也是银行业的良好特质之一,具备壁虎的再生功能。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市场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毫无疑问,把利率管制、利差保护下的银行获利能力等同于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获利能力也是天真的。但其中亦不乏误解和担心过头之处。从最近两次不对称降息开始,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已经开始,但你会发现,中国人的渐进式改革很聪明,银监会吸取了美国当初利率市场化步子迈得过大带来的教训,开始小步走,实施有管制的利率市场化。笔者曾写过一篇《国人的误会,银行的机会》(http://chenli.blog.cnstock.com/1653366.html),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主要观点:一是“国际银行息差水平是2%,中国银行业的息差高于国际银行平均水平”,这是一种误解。据工行一份内部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按《银行家》(TheBanker)2010年全球大银行一级资本排序,排名靠前的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控股、富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桑坦德银行和巴克莱银行。这9家国际大型银行净息差平均水平为2.88%,其中,美国银行业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分别为2.85%、3.06%、3.15%和4.33%,同期国内5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2.34%,低于国际银行平均水平0.54个百分点。二是从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看,“短期来看,存款利率的放开势必会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的收窄,从而引起净息差的降低;但是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并不会必然带来银行业息差的下降。这是因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会主动的进行创新和业务模式的转变,提高贷款收益水平。有时,贷款收益率的提高甚至能超过存款成本率的上升,此时的息差水平将不降反升。”因此,从长期看,利率市场化,未必导致净息差降到2%以下。至少部分能力较强、应对得当的优秀银行有机会向国际同行看齐,净息差达到2.0-3.0%,ROA达到1.0-1.4%。加上非利息收入比重的提升,银行的“钱途”依然看好。史玉柱的微博里曾有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供大家评判:“如果利率市场化,利差会变大还是会变小?我接触的行长们,一致认为利差会瞬间扩大(在中国存款是刚性的,贷款是供不应求的);我接触的学者,多数认为利差会变小(向发达国家利差靠拢)。俺不评论,免得惹火烧身,破坏我的退休生活。”

关于银行的特质是否值得长期投资问题,我曾写过一篇随笔《野百合也有春天》(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e195f0102dt42.html)主要是谈到银行业的特质并非野百合,价值投资者不应该抛弃银行股,即使是野百合也有春天。

关于银行业的特质,价值投资者的英雄巴菲特早有论述,只要不干傻事,银行就是个好行业。意思是管理良好、理性的银行就是好行业,值得长期投资。

笔者认为,判断银行是否好行业、是否值得长期投资的标准,不是看短期甚至两三年的股价表现,而是看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否利于形成护城河;而且其护城河能否转化为较高的获利能力,即长期平均ROE能否保持在15%以上。

银行的商业模式和很多制造业、高科技行业相比,总体是比较简单的,不用买很多设备,没有很高的资本支出,不用搞研发,最基本的业务是存贷业务,左手收钱,右手放贷,坐收利差,这是很多做实业的投资者偏爱银行的原因。据说通用电气韦尔奇他们做金融业务后,大为感叹,和通用电气的传统业务相比,金融业务太简单、太好了。银行业还有一个好处是,金钱永不过时,和保险业一样,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行业。更重要的是,银行业和消费行业一样,是护城河分布最密集的领域,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和高于平均水平的资本收益。试问一下自己,你上次换银行卡是什么时候?笔者本人十几年前使用的招行卡目前依旧使用,可见其客户黏性和忠诚度是很高的。

具体到某一家银行的判断,“一低一高”很重要,即较低的成本,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成本较低的银行,不必干高风险的事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银行毕竟是高杠杆的行业,风险管理能力尤其重要。巴菲特钟爱的富国银行就具备以上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特质有所变化,即其周期性比利差保护的环境下有所加强,不同银行之间的获利能力开始分化,银行很可能不再是一个持续高增长的暴利行业。但如果你相信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能保持7-8%的增长,银行业仍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周期成长性的行业。即使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银行的获利能力下降三分之一,或者未来七到十年银行利润零增长,或者不良率大幅上升、按照巴菲特“10-30”的标准做压力测试,目前银行业的估值仍然是低估的。

在中国,银行仍然是市场准入门槛很高的行业,能够开银行是许多企业家的梦想。假如国家说现在可以排队开银行,我相信大家会争先恐后、通宵达旦地排队,造就一条新的“万里长城”,蔚为壮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现在资本市场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性错误,银行业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特别是部分优质银行的股价跌破净资产,动态市盈率不到5倍,相当于人人皆可开银行,而且不必排队,唾手可得,开业当年就获得超过20%的投资回报。



(值班编辑 明镜台)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全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1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维赛特财经提供(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招商银行(600036):疯狂遭遇引关注,"配股前夜"筹码松动股东变阵

    ■证券日报
    7月9日招商银行(600036)的融资买入额突然大幅增加, 由平常的约2000万元飙
升至1.04亿元
    一季度被基金"盛宠"的光环还恍若眼前, 而7月初至上周末A股股价累计同业跌
幅第一的残酷事实就已降临,招商银行在"配股前夜"正备受煎熬.
    与基金的绝情不同,中小投资者的态度更显温情,"招商银行的估值现在这么低,
我已经把原本预留参与配股的资金先用来补仓, 然后准备再卖掉其他股票参与招行
配股", 有多位投资者对《证券日报》记者声称.而数据也支持了投资者的说法.在7
月9日招商银行遭遇大单砸盘放量大跌3.97%之际,该行的融资买入额突然大幅增加,
由平常的约2000万元, 飙升至1.04亿元.此外,截至6月底,招商银行的融资余额还仅
为8.9亿元,而截至7月13日的短短10个交易日后,该行的融资余额就突破了10亿元.
    配股"前夜"
    距离实施配股方案,招商银行如今只剩半步之遥.
    2011年7月,招商银行公布了其配股再融资方案,拟按每10股配售不超过2.2股的
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 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配股融资总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350
亿元.
    此前, 该方案已经获得股东大会批准,银监会的同意,并且也已收到了国资委的
相关批复.2012年4月7日,招行公告称,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公司的A股配股申请
.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招行所欠缺的监管层批复主要是来自证监会的正式批文,H
股方面则需等待港交所聆讯.
    今年3月底, 招行董事长傅育宁曾表示,力争上半年能完成A+H配股计划;招行副
行长李浩也表示,此次配股募集资本如果能在今年到位,再加上内生资本及次级债等
, 预计未来五年将不再需要融资.到2015年,该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将保持在9.5%
以上,资本充足率水平会保持在11.5%以上.
    但显然从目前情况看上半年完成的时间表已经不可能实现.不过,由于发审委的
审核通过已经是既成事实,用配股前夜来形容招商银行如今的等待进度并不为过.
    而且, 由于银监会给招行的批文是去年10月给的,所以按照规定,三季度招行肯
定需要完成配股.
    从相关财务数据来看, 招商银行再融资进度虽谈不上紧迫,但仍不能放松.一季
报显示,截至2012年3月末,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54%,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
;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31%,比年初上升0.09个百分点.虽然招商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
率指标全部达标, 但是也仅是略高出监管下限.同时,银监会对主要商业银行开展的
定量测算显示,在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
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
    机构砸出"钻石底"?
    作为"77家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和"最好的银行股", 一直以来,招商银行集"万
千宠爱于一身".
    根据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有77只基金将招商银行列为其第一重仓股.此外,同
期持有招商银行的基金合计达到190只,合计持有招行216799.56万股,占总股本的比
例超过10%,其中持股数超过100万股的基金有153只,持股数超过1000万股的有62只.
    然而二季度以来, 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银行股集体承压,银行股破净如潮.如果
说,对银行业下半年利润增速的怀疑导致银行股估值走低,一个月内的两次降息则成
为压倒包括招行在内的所有银行股估值的"最后的稻草".
    从市场走势来看, 继7月6日逆市下跌之后,7月9日银行股再遭重创,银行板块指
数跌幅超过2.4%,宁波银行(002142)和南京银行(601009)的跌幅甚至超过4%,而招商
银行也是连续两个交易日放量大跌,两个交易日合计换手1.45%,超过之前7个交易日
的总和.从7月9日盘面来看, 招商银行数万手的大卖单和大买单交替出现,显示出机
构大资金进出的味道.毕竟招商银行仅一万手的大单涉及的资金就超过千万元,显然
是"实力派"才玩得起,而该行当日最大一笔交易为近3万手的卖单.数据显示,持有招
商银行股权超过300万股的基金共有124只.有观点认为, 基金目前正展开调仓,银行
股可能面临"被清洗".此外,也有分析人士猜测,为了减少资金压力,部分主力机构抢
在招商银行配股前离场.
    不过, 经历了"大单砸盘"的洗礼,招商银行的估值显然更具优势了,以上周招商
银行每股最低价(9.89元)计算,招商银行的动态市盈率不足5倍,市净率1.27倍.因此
,有投资者主动在留言表示,招商银行的估值已经跌至"钻石底".
    "股市就是这样,在上涨的过程中,涨幅肯定要超过股票本身的价值,同样的道理
, 跌的话,也必将跌破其价值,才会重新被投资者拾起."——一位市场人士的分析道
破了银行股面临的局面.
    "大户"融资抄底
    "借钱也要买招行"——这是二级市场中"大户"投资者的态度, 其借钱的途径正
是融资融券.
    上交所数据显示, 在7月9日招商银行遭遇大单砸盘放量大跌3.97%之际,该行的
融资买入额突然大幅增加,由平常的约2000万元,飙升至1.04亿元.
    此外,截至6月底,招商银行的融资余额还仅为8.9亿元,而截至7月13日的短短10
个交易日后,该行的融资余额就突飞猛进的突破了10亿元.
    而此前, 招商银行此前的融资余额从8亿元上涨至8.9亿元整整花了今年5月和6
月两个月的时间.
    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在自有资金炒股的情况下,无论是长线投资者,抑或是
高位被套者, 他们都可以选择长期持股不动,比方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不卖,但融资
融券交易却不能久等.它的最长持股期或借款期不得超出6个月,也就是说,"大户"认
为招商银行在半年内估值会进行修复.此外, 目前券商给出的融资利率一般超过8%,
理论上来说,只有招商银行的涨幅超过这一利率幅度投资者才可能实现盈利.如果没
有足够的赚头, 或者投资者将融资融券交易的方向"弄错",则交易损失就会被放大,
直至强行"被平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2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蓝筹股“偏见”导致的群体性癫狂
枯荣


    本来不想写什么,因为其实“蓝筹股”过去一年多的投资价值已经很明显,反复提及,也没有太大意义。郭主席上任以来力推“蓝筹股”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两头不讨好。一方面政府要为失血的中小企业输血,因此创业板、中小板的IPO不可能停滞。而要保障IPO顺利进行,维持股民对该板块热度又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中国股民向来是有“逆反”心理的,20岁左右的中国股市如同一个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2005年推行股改时,股民也是一片骂声,即便是大股东掏出真金白银免费派发。

    目前两市市盈率TTM低于10倍的股票已经超过100只,绝大多数集中在上海市场。上海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显著低于其历史上任何一个熊市底部,包括 1995年、2005年、2008年。按照分布来看,主要就是上证50为代表的大型蓝筹股估值水平创下历史最低水平,已经持续低于10倍市盈率。按照市净率水平来看,上证已经接近2005年最低谷的1.6倍PB水平。但是必须要明白,2005年上海市场上市公司的平均ROE,显著低于目前水平。10倍市盈率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低于美国过去100多年市场的市盈率波动区间下沿。根据西格尔教授统计,战后美国股市的市盈率波动区间中枢在15倍市盈率左右,低于10倍市盈率的时期只出现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另一次就是2009年初。2007年交易所做的中国历史市盈率研究表明,过去20年的市盈率波动中枢在30倍市盈率左右!而2007年后这个波动中枢大幅下移,反应市场对中国未来经济的极度悲观情绪。

    和低估值的“蓝筹股”股价不断创下历史新低不同,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的深圳市场估值水平却仍然停留在市盈率历史波动区间中枢,尽管2011年已经大幅下降。2009年11月,深证100指数的市盈率竟然达到62倍的骇人听闻水平,竟然超过了2007年10月泡沫巅峰,现在只有18倍左右,已经回到波动的中枢下方。目前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为29倍、33倍PE,中小板距离历史最低水平—2008年底部的15-17倍PE还有相当大距离。

    为什么市场相信上证那些具有庞大资源、经济实力的“大烂臭”未来前景一定非常暗淡,而庞大的小型企业却能整体脱颖而出?这似乎一点也不合符常识,稍微有点理性的人也不会认为中国石油的未来会比海普瑞更糟糕。但海普瑞上市后飙升时,市值一度超过700亿。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石油,上市时瞬间市值达到7.8万亿人民币,超过当年GDP的20%!又是什么让当时的股民相信中石油未来如此之光明呢?数次参加创业板的IPO,区区数千万,或是一两个亿的收入,净利润竟然可以达到数千万!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卖白粉式的暴利,会大量出现在小型企业中。如果不是财务修饰,又是什么呢?但现在的市场又何曾去质疑过呢?

    目前的不少蓝筹股的下跌,和某些板块个股不断创下新高,只能说明很多机构在看不清未来宏观前景时,抱团取暖,抛弃蓝筹股仓位去追捧某些板块。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不理性背后,是其小投资者们的不理性预期。

    最近诸如大秦铁路、中国中冶、中国联通、中国石油、招商银行等股票纷纷破位下跌,创下近几年新低。比如大秦铁路,竞争壁垒不必多言,只要中国能源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未来N年,我们依然会依赖煤炭),只要是山西等省的煤炭需要运输,就必然会走大秦的几条主干线,这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会赞同的。而这种定价权极强,但受制于政府管制,否则大秦可能是中国最能盈利的铁路公司。过去7年间,大秦的年均自由现金流量达到30亿人民币,过去7年平均资本开支为72亿人民币,保守计算,201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扣除平均资本开支后高达78亿人民币,目前970亿人民币的总市值高吗?这类公司其实最佳的选择就是被完全私有化,类似巴菲特私有化北柏林顿铁路公司一样。如果不算上 2009年收购资产产生的171亿资本开支,大秦简直就是个超级现金牛。

    不是说没有风险,例如新修建的山西输煤主干线可能影响大秦的垄断地位,成本不断上升和价格的管制导致毛利率的下降风险,煤电联动问题和经济风险也可能导致煤炭的运输情况受到轻微的影响,大股东注资方式可能导致收购成本过高,内生性成长可能较为缓慢等等。

    又如招商银行,估值水平跌至前所未有的地步,又是什么让市场认为招商银行未来一定会极为悲惨呢?仅仅用利润增速的下滑来解释,是难以解释通的。只能说这些年的媒体每天用负面消息狂轰乱炸,让投资者预期出现群体性“偏见”。招商银行的客户有大量流失吗?招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崩溃式下降吗?没有,相信每一个在招商银行门前排队的市民,如果不清楚股票市场的,应该不清楚股民的“预期”发生了什么。他们依然在招商银行存款、贷款、交清信用卡付账、ATM存取款、进出金葵花室、购买理财产品。这类黏性极强、拥有很强竞争壁垒的企业,竟然会被市场轻易的践踏,真的令人感到惊讶。以前感叹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估值之低,现在竟然成为现实。任何一家中国银行都可以实现:拨备后净利润计5倍左右PE,市值占10%的总资产比率,1倍左右市净率。未来会证明,目前在这个价位卖出招商银行的投资者,是多么的不理性!目前招商银行的估值水平,是我在2007年高达40倍PE出售它时,所绝对没有想到的!“股价很低”并不意味着 “快要上涨”。甚至在两个极端情况下,还会维持相当长时间。但不论如何,在招商银行持续低迷购入的投资者,未来确定性很高。

    我已经经历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熊市,见过熊市低潮时期哀嚎遍地,人们将优质企业像粪土一样随意抛弃,仅仅是因为股价在下跌,虚拟的浮亏在增加。而在牛市时期癫狂痴迷,将垃圾企业也当做珠宝一样珍视,仅仅是因为股价不断创新高,虚拟的数字在刺激肾上腺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2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转型恐流于形式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2年07月26日 14:32 我要评论(0)
打印|
字号:
招商银行“二次转型”的效果并不明显,核心资本充足率始终承压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畅 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2009年开始了“二次转型”,业务重心开始转向零售和中小企业贷款,目的是为了降低资本消耗,提高风险定价能力,确保风险可控。然而,8.31%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表明,转型的效果并不明显。

  截至一季度末,招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5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31%,低于银监会即将出台的8.5%的新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红线。事实上,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至今,招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经连续7个季度低于8.5%。而根据分析人士统计,招行的成本收入比虽呈下降趋势,但其比值始终高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值。有分析指出,招行“二次转型”的成效和没有转型的银行差不多,并无突出之处。降低资本消耗成了一句空话。

  不能否认,招行的确在通过零售和中小企业贷款提升业绩,降低资本消耗。2011年年报显示,招行零售客户贷款规模持续稳定增长,零售贷款余额2011年达5569.35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36.40%,零售银行业务营业净收入达360.52亿元,同比增长41.06%,占招行营业净收入的39.112%,同比提高1.66个百分点。此外,2011年招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达4682.82亿元,同比增加798.64亿元,贷款增量占境内企业贷款增量的80.94%。

  2012年一季度,招行的净息差为3.05%,与去年一季度持平。而自从招行“二次转型”以来,该行净息差已经从2009年底的2.15%,上升到2011年底的2.94%。然而,招行净息差的贡献却并没有降低资本消耗。中金的一位银行分析师指出,针对市场利率化后息差缩窄的问题,依靠存贷利差提升利润的招行早已开始通过做大规模提升业绩,而这直接导致了招行风险加权资产的飙升。

  该分析师告诉记者,招行目前的问题是快速增加的风险加权资产难以支撑ROE的稳定增长。

  事实上,银行规模的扩张会相应增加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而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必然增加资本消耗,导致资本充足率的下降。

  在同类银行的比较中,招商银行生息资产和总资产的规模扩张快于兴业银行(601166.SH)和民生银行(600016.SH/1988.HK),过快扩张导致的资本消耗和风险增加,已经在招行快速下跌的股价有所反映。2011年,招行债券投资为3593.88亿元,同比增加12.85%,增速高于兴业的4.25%和民生的8.20%;而招行投资证券及其它金融资产的规模较2010年上升了16.92%,达到4614.04亿元,增速同样远高于民生的-8.34%(兴业银行没有公布具体数据)。

  由此导致的招行2011年的风险加权资产飙升也是显而易见的,达17608.84亿元,同比增速14.33%,占总资产比重的63.00%,尽管增速低于总资产16.34%的同比增速,但招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然承压。

  如果招行不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二次转型”的口号只能流于形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28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蔚华:移动金融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7日 23:20  新浪财经微博
图为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资料图片)图为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7月27日消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今日表示,移动金融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他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和中小微型企业将首先成为移动金融的主要服务群体;移动支付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力支持移动金融;信用卡和手机将来会合二为一。

  在今日举行的伦敦奥运“中国商业日”论坛上,马蔚华表示,他对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前景看好。”据相关市场研究预计,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额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将超过40%,2016年将会超过6000亿美元,远高于今年的1720亿美元。

  中国目前约有2.5亿智能手机用户,约占手机用户总数的1/4。对此,马蔚华认为,这一人群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移动金融的机会。“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金融相辅相成”,“移动金融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

  马蔚华指出,中国80、90后会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金融的主要服务人群。“本来中国是个储蓄很高的国家,这两年发生了变化。”他表示,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在变化,相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容易接收移动支付和电子商;

  “招行信用卡40%利息收入来自年轻人,他们‘有钱就投资,没钱就透支’”。

  移动金融的另一个潜在的服务群体是中国的中小微型企业。马蔚华表示,中国目前有4000万中小微型企业,他们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并已经得到各级政府重视。

  “怎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它成本高、风险大。用移动支付就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信贷和风险管理。”马蔚华乐观表示,中小微企业对移动金融的需求将非常广泛。

  移动金融的技术支持方面,“中国通信技术已经获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马蔚华称。例如,移动支付的技术基础——近场通信(NFC)今后就将在中国一半以上的手机产品上得到应用,这将有助推移动金融的发展。他指国内银行和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对此表示欢迎。

  马蔚华指出,借助于国内互联网第一次发展高峰,招商银行通过发展信用卡业务成为“中国最佳商业银行”。招行将再次抓住机会发展移动金融,希望取得同样的成功。

  “银行本身有IT属性,历史上每一次通信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这也代表银行经营者的思想变革。”马蔚华说,“移动金融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3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配股延迟背后:配股价低于净资产倒逼方案修改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2年07月30日 09:47 我要评论(0)
打印|
字号:
尽管招行董秘兰奇表示,本次延迟配股期限并没有改变原有方案,但配股一拖再拖,已经让配股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而这个硬伤很有可能让招行不得不修改配股方案

  【《财经》综合报道】据理财周报报道,招商银行再一次因监管审批原因而受阻。关键事项屡次未获监管批准,这次是延迟A+H股350亿配股期限,原因还是“未获得证监会对配股的批文”。

  2012年7月23日,招行公告称,董事会同意A股和H股配股方案有效期,自届满起延长12个月。该议案,尚需2012年9月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表决。

  2011年7月18日,招商银行董事会通过A+H股350亿配股方案,该方案于2011年9月9日获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并于10月17日前后获得银监会原则同意。

  2012年4月6日,招行公告称,证监会审核了招商银行A股配股申请,“招商银行A股配股申请获得通过”, H股配股却未见动静。

  “申请获得通过只是表示证监会接受招行的配股申请,并不是同意申请,这是两回事,差别可大了。最终结果,证监会还需要对申请进行审核。”国信证券分析师黄飚表示,“况且现在证监会只是接受A股的配股申请,H股联交所那边都没见动静。”

  对配股方案延期,招行董秘兰奇也表示,“主要是因为招行目前尚未获得证监会关于实施配股的批文,因此2012年9月9日前有可能完成配股,也有可能完不成配股。”

  兰奇还透露,基于配股完成时间的不确定,招行董事会做了A股和H股配股方案相关决议有效期延长的安排,延长了配股方案的有效期,并没有改变原有配股方案。

  2012年一季报显示,招行资本充足率为11.5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31%。虽然资本充足率达标,但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新资本监管办法要求的8.5%的标准。

  同时,新资本监管办法对资本计算更为严格,据招行内部用2011年数据测算,在不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情况下,实行银监会最新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1个百分点左右。

  也就是说,新资本监管办法一旦实施,招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还将下降1个百分点至7.5%左右。而新资本协议将于2013年正式实施,如果招行年内没有完成配股,将会面临很大的资本金压力。

  “如果配股方案短期不能完成,招行资本金承压,信贷投放和业务扩张肯定会受影响。”黄飚表示。

  对于银行动辄上百亿的再融资,市场非常敏感,更何况现在二级市场正处于谷底。配股延迟公告后,招商银行A股应声下跌3个点,7月24日收盘价仅为9.59元/股。自6月8日央行年内首次降息以来,招行股价由11.25元/股一路下跌,卖盘疯狂涌出,创下六年来新低,跌幅达14.75%。

  “现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证监会肯定会考虑控制再融资规模,民生的A股可转债,兴业和交行的增发也都压着。”国信证券分析师黄飚如此解释招行配股迟迟未获得证监会批文,“同时,监管也有控制信贷投放的考虑,银行再融资后,又会放大杠杆,增加信贷投放。”

  “一般是在高位配股,招行股价都跌破10块了,现在大盘低迷,市场没那么多钱,肯定配不出去,招行管理层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合理。”私募人士崔军表示,“现在配股不是好的选择,等行情好的时候再做会更好。”

  尽管招行董秘兰奇表示,本次延迟配股期限并没有改变原有方案,但配股一拖再拖,已经让配股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而这个硬伤很有可能让招行不得不修改配股方案。

  根据招行2011年7月18日公布的配股方案,将按每10股配售不超过2.2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可配股份数量不超过47.47亿股,配股融资总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350亿元,配股价格在不低于发行前本公司最近一期经境内审计师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确定的每股净资产值的原则下,采用市价折扣法确定。

  按照方案,配股价格在7.37元/股左右,而2011年6月30日的每股净资产为6.74元。马蔚华去年曾预计,“年内完成配股”,因此并没有违背“配股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原则。

  马蔚华没想到的是,监管审批的速度。2011年底,招行每股净资产为7.65元,已经高于7.37元/股的配股价格,2012年一季度,招行每股净资产更是达到8.21元。

  “原来的方案已经上报了,如果不修改方案,配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监管不太可能批准。”国信证券分析师黄飚表示,“如果修改方案,重新申报,流程走下来至少也需要半年,年内完成配股是比较困难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中期分红,但分红太多再融资就没什么意义了。”

  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鳞表示,“配股价格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一般都会按照市场价打个折扣。如果净资产增加了,可能需要调整配股方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3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继续炒冷饭唠叨银行股问题(上)
作者: 云飞雨扬
时间: [ 2012-07-30 10:03 ]

原文地址:继续炒冷饭唠叨银行股问题(上)作者:老股民


银行股长期低迷,导致看空者不少,我身边的有识之士居然也不乏看空者,进一步导致银行股长期低迷,进入认识上的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好在我的银行股这两年并没有让我亏损,否则就真的让他们替我担心了。说实话,其银行股低迷时间已超过我曾经的判断。对于银行股低迷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几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其实就因为银行股不涨导致的老掉牙问题。都是价格低迷惹的祸!



1,银行股的业绩已到顶,未来将存在不断下降趋势。



2,在降息环境下,利差降低,未来实现利润会不断下降。



3,宏观经济趋势不明,资产质量下降,贷款不良率将有可能大幅上升,引起实质性亏损,导致净资产降低。



4,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这些都是银行长期利空,预示着银行业高额利润不可继续。



5,09年四万亿激进投资,十万亿平台融资质量堪忧,将导致大规模不良贷款产生。



6,我国银行股市值占比太大,未来不可继续,将存在下降趋势,意味着银行股大幅上涨不可能。



7,银行股的利润增长依靠从市场圈钱支撑,失去了圈钱功能的银行股,门都开不了,别说利润增长了。



也许,以上这些问题是目前市场人士的共同观点,所以就认为目前的银行股价格是合理的,并没有低估。甚至也有个别认为目前的银行股价格并没有低估甚至高估。是吗?真的如此吗?我不以为然,也有不同看法。当然,就算是见仁见智吧,让时间来证明这些问题。



因为以前说的太多,今天我也并不愿意深入阐明这些问题,否则就太唠叨了,没必要。因为我知道明白的能明白,不明白的说再多也没用,所以就还是马马虎虎说几句吧。我的观点如下:



1,就长期来说,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业具有持续不断增长的特征,随着通货膨胀、货币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宏观经济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城市化的提高而提高,天花板之高任何行业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我始终认为,作为服务业的银行不是周期性行业,最多就是个弱周期行业。遗憾的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银行业看法,简单的认为这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常态。



当然,银行同样的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在自由市场环境下呈顺周期波动,具延迟特征。在我国逆周期监管的环境下,会平滑周期性波动幅度。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也是周期性行业。但是,我们该明白,难道存在不随宏观经济波动而波动的行业?我个人认为是没有那样行业的。



所以,所谓的银行股业绩已到顶,未来将存在不断下降趋势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也是缺乏理论支持的观点,尤其是在进入城镇化中间阶段的我国经济。君不见很多人在08年就曾作出银行股业绩已到顶的结论,现在的银行利润与08年相比又如何呢?告诉你一个事实,就民生来说,2012年利润将是2008年的4倍多,是2007年利润的6倍。



银行业是个古老的行业,几百年的历史,我曾经统计过国内外上百年的总资产收益率指标,我发现,从长期来看,银行的总资产(年末数据)净利率保持在0.50%-1.5%之间,期间会有波动,但总的来说始终比较稳定。所以,就长期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银行规模将不断增长,实现利润同样的会不断创新高。



2,是的,这是事实,在降息环境下,银行利差会降低,但不一定利润会负增长或者说下降,利润增长幅度的下降是可以肯定的。



从短期看,对于在降息环境下银行利差降低,从而影响获利能力的问题,我曾经搞过一个公式来表示:利润增长率=((1+资产增长率)*(1+利差增长率)-1)*100%。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见,毛估估看,假如资产增长率高于利差下降率,那么利润会继续增长。只有在利差下降比率超过资产增长率的环境下,银行的利润会出现负增长。



我刚才看了下今年两次降息结果,我从理论上毛估估,连续两次降息及存款利率上浮的结果是降低了8.44%的利差。如此,意味着只要明年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8.5%左右,实现利润就不会降低,保持平衡。假如规模增长超过8.5%,那么经营业绩就能实现同比增长。你说呢?明年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是否会低于8.5%。我的判断是,明年银行的规模增长率不低于16%,优势银行的规模增长率不低于20%。



何况所谓的加息降息,利差的提高降低,只不过是在经营过程中正常的波动而已。降息周期以后是加息周期,加息周期以后是降息周期,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在上面的第一条中已说过,就长期看,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波动的,在降息周期中降低的总资产收益率,在加息周期中会如数还给你。即在降息周期中降低的利润增长率,在加息周期中会以高速增长来弥补这个缺口。这就是银行。



3,宏观经济趋势不明,资产质量下降,贷款不良率将有可能大幅上升,引起实质性亏损,导致净资产降低。这是目前市场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也是正常的想法。毕竟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就是个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的本质风险就是资产质量风险,只有资产质量的大幅度下降,换句话说就是坏账趋势性大幅度上升,才会对银行构成威胁,而且是致命性威胁。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我国银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影响当期实现利润的不良率临界点在2.50%左右,也就是说,假如不良率提高至2.50%左右,那么就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当不良率超过2.50%的情况下,实现利润会有实质性的负增长。那么假如经济继续恶化,银行资产继续恶化,不良率大幅提高对于银行利润的盈亏平衡点在哪里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前天毛估估了一下,计算了个在极端环境下的盈亏临界点。一般来说,当贷款不良率超过5%的时候,考虑到不良贷款毕竟还有着一定的可收回部分,所以就没必要要求100%覆盖率,按国际惯例,有个50%以上的覆盖率就可以,我在这里就计算75%的覆盖率吧。



毛估估民生年末贷款14000亿元,去年末拨备余额270个亿,今年拨备前利润大概在600个亿全部作为拨备处理,不良贷款率临界点=(270+600)/14000/75%=8.29%。也就是说,只要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拨备计提,就可以满足8.29%的不良贷款率,不至于构成业绩亏损。



假如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那么就使用两年的利润来作为拨备计提,如此,不良贷款率临界点=(270+600+600)/14000/75%=14%。也就是说,只要二年的利润为零,全部用于拨备计提,就可以满足14%的不良贷款率。由于没任何亏损,所以净资产也并没有降低。呵呵,说实话,我可不相信会达到这个不良率。



而且,我们该明白,当资产质量全部暴露或者说稳定以后,民生的每股净利润立马会达到1.50元以上。这就是银行业!如此,当银行股的市场价在以净资产交易的情况下,我们还怕什么?



(待续)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全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3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港澳资讯提供 (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公司报道:招商银行(600036)私人银行载誉"中国本土最佳私人银行"
    本报讯 在近日揭晓的《亚洲货币》杂志2012年度最佳私人银行评选中,招商银行(600036,)私人银行荣获了“中国本土最佳私人银行”奖,并被资产在100万至500万美元的高净值客户评选为“中国最佳私人银行”。这是招行继2009年以后,再度获得该杂志评选的“中国本土最佳私人银行”荣誉。
  《亚洲货币》杂志创刊于1989年,是一份权威的金融学术期刊。该杂志每年直接向亚太地区各投资机构、金融专业人士和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高资产人士进行问卷调查,由高资产人士署名投票评选相关金融奖项。今年,该杂志的私人银行评选活动共回收了7000多份调查问卷,其中3207份有效。
  2007年8月,招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服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招行私银客户已经超过5万户,27家私人银行中心和50家财富管理中心已遍布全国。招行建设了一支专业的私人银行服务团队,搭建了品种齐全的开放式产品平台,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树立了投资顾问服务的专业优势,开始踏上“做中国最大、最佳私人银行”的征程。

【出处】上海金融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7-3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继续炒冷饭唠叨银行股问题(下)
作者: 云飞雨扬
时间: [ 2012-07-31 08:47 ]

原文地址:继续炒冷饭唠叨银行股问题(下)作者:老股民
4,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这些都是银行长期利空,预示着银行业高速增长不可继续。

是的,这也是事实,尤其是金融脱媒,假如按美国的金融模式,这个措施会降低银行规模的成长性,如上所述,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基本上保持稳定在一个区域,只要总资产增长率下降甚至负增长,那么意味着银行利润高速增长就不能继续。



但是,我们需要从现实说起,就目前我国的金融模式来说,无论脱媒不脱媒,除现金外,钱总是在银行里,只是不同账户的区别,不同资产模式的存在,比如说阿里巴巴、淘宝那里小商户积累的钱不少,看起来似乎在淘宝的账上,其实,不管你怎么折腾,最终还是成为银行的客户存款,比如说上交所发行的企业债,最终的结果还是成为银行存款,而银行的作用或者说经营模式就是腾挪这些资金,雁过拨毛,过手揩油。也就是说,在现有的金融模式下,只要银行里的钱仍然在继续增加,就无需担忧银行的业绩增长问题。



所以,说起来,真正需要关注的不是金融脱媒会怎么样,而是金融模式是否发生改变。我相信,这个东东谁也不敢轻易涉及。



利率市场化属于短期(按国人的赌性判断,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吧)影响,随着大家都知道恶性价格竞争对谁都没好处以后,恶性竞争就会停止,资产收益率又将维持在一个合理区域。尤其是在国有四大银行处于控制性局面的环境下,只要四大银行之间不发生恶性价格战,形成价格联盟,那么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君不见有关部门正在寻求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嘛,其实,这就是价格联盟的初始状态。



同时,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们该知道该明白,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来,需要大家慢慢的适应,需要稳定,尤其是金融业,任何国家都伤不起啊。这两个东东在我国,最起码已经说了十来年,实行了五六年,目前的银行就处于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之中。在已经实行了五六年的过去,你感觉到了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力了吗?似乎没那么明显对吧。难道会在未来的一夜之间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5,09年四万亿激进投资,十万亿平台融资质量堪忧,将导致大规模不良贷款产生。

说实话,我对这个观点从来都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平台融资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具有准国债属性,无非就是利率低一点而已。尤其是当我看见了2010年7月初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通知文件出台以后,更坚定了我的观点。好玩的是,这些明明白白的优质资产,竟然会被市场人士妖魔化为高风险资产,我不得不佩服那些人的想象力,身为中国人,难道就不知道我国国情与他国国情的不同。



在这里,其中的逻辑是:我国法律禁止地方政府举债或者说负债运行,所以平台融资行为就是地方政府的违法行为,既然中央政府默认了这个违法行为,那么中央政府或者说财政就该负责其结果。



何况,到了今年年底,09年产生的十万亿平台贷款已还款过半,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看见,那些所谓的高风险资产是否真的成为不良贷款了呢?我们总不能不顾事实而凭自己的想象力吧。



对了,在这里就多此一举。看空的人们,也许你没关心过那个以财政部为首的四部委关于平台融资“新老划断”的联合文件吧?嗯,假如你有兴趣,就去研究一番吧。



6,我国银行股市值占比太大,未来不可继续,将存在下降趋势,意味着银行股大幅上涨不可能。

嗯,这是市场派的观点,在此我不予评论。我们就让时间来证明这个问题吧。



7,银行股的利润增长依靠从市场圈钱支撑,失去了圈钱功能的银行股,门都开不了,别说利润增长了。



其实,这是大多数市场人士的一个误区或者说谎言,近几年银行不断股权融资,并不是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而是为了应对巴三监管指标的提高。我们该明白,在巴三以前,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是4%,目前巴三的监管指标是8.5%,在这里整整提高了一倍之多,意味着在风险资产零增长的情况下,也需要提高一级资本或者说净资产100%,依靠银行利润来补充根本不够,只能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这就是这几年银行不断股权融资的根本性原因。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想当然的认为银行的股权融资是为了正常经营的需要。对此,我只能表示一声叹息!



目前来看,上市银行基本已满足巴三监管要求,意味着银行大面积股权融资将告一段落。对于稳健经营的银行,比如说国有银行,未来将并不需要股权融资就可以满足正常经营,满足稳定增长的规模,满足实体经济不断增长的信贷需求。对于经营激进的银行,那么还是需要一定的股权融资来支持其高速发展,支持规模的高速增长,实行跑马圈地战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顺便在这里说一下,银行采用次级债募集资金支持正常经营,这不是股权融资,这不是在市场圈钱,这属于债务融资,与实体企业的银行贷款没什么区别。试想,假如贵州茅台为满足高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开始向银行贷款,有谁会认为这是茅台在市场圈钱呢?唉,市场对银行的认识误区实在是太多太多,我都不好意思去说。



8,再增加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我国的银行利润相对全社会占比太高(甚至有人会说银行利润占比50%的胡话),这不合理,需要抑制银行暴利,支持实体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证明了银行业暴利不可持续,支持银行利润见顶的观点。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个伪命题,充其量是个思维误区。在这里,大多数人是把美国银行利润占比作为参照物,就认为我国银行利润占比太高的想当然观点。



其实,由于我国与美国的金融模式不同,所以仅仅看银行业进行对比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客观行为。美国银行相对整个金融业的占比很低,我国银行相对整个金融业的占比很高,两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你能明白吗?是彼此金融模式的不同。



其实,就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我国金融业与欧美金融业的差距非常大,至少还可以翻一番。这就是银行业未来将继续高增长的背景或者说理论基础。



其实,在我看来,目前银行业唯一的不确定性是: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即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环——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我个人希望央行在下一次降息的同时继续扩大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以促使银行差异化经营,促使银行业绩出现分化,抑制银行业整体业绩高速增长,以减少对银行业暴利的指责。



最后,对于银行股价格低迷的一句话评论:都是盘大惹的祸!君不见只要是大盘蓝筹股都死气沉沉嘛。意味着目前的市场属于投机占上风的阶段。所以,希望懂市场但不懂企业不懂经济不懂金融的市场人士,别轻易评论看空银行股,否则,未来会让你显得尴尬。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全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8-4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军“逼宫”上市银行回购行动升级


2012-08-02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崔军“逼宫”上市银行回购行动似有升级之势。8月1日,陕西创赢投资再向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深发展等5家上市银行发函,提出将银行房产按公允价值入账以及用银行每年净利润的10%在每股净资产以下回购并注销股份。



在信函中,崔军认为上述银行拥有大量黄金地段房产,且多是按10年乃至30年前的建造或购买的成本入账,入账金额较低。崔军提出,银行应按照国际惯例重新评估,按公允价值入账。“这样一来,银行的资本金会大幅增加,净资产也会大幅度提升,银行可三年不用向股东伸手融资。”



同时,崔军向上述银行提出用银行每年净利润的10%,三年内在每股净资产之下择机回购股票并实施注销。“第一,回购可以提振股价;第二,在净资产下回购股票实施注销可提高每股的净资产和每股净利润。”崔军还表示,将召集所有股东同时向董事会发函,要求董事会做好统计工作,如统计有10%的股东发函即马上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网上投票表决上述方案。


在此之前,陕西创赢投资已经向上述5家银行发函,认为上述银行股价被严重低估,提出上市银行用自有资金在每股净资产以下回购股票并实施注销。崔军表示,对方均已收到信函,并提交相关领导。随后,创赢投资还发动部分私募及持股大户联合发函。



崔军的“逼宫”行动并非第一次。2007年,崔军曾拟召集基金银丰持有人大会促成“封转开”;2008年,崔军还联合其他股东“逼宫”赛马实业,要求进入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管理;2011年,在招商银行发布再融资方案之后,崔军还发表公开信反对,并建议将融资方案改为向巴菲特增发H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8-7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二次转型”突围:2000亿元投向成长企业
第一财经日报 曹金玲 2012-08-07 07:40:22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核心提示:招行正加紧把目标客户转变为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计划3年内把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占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5年内投放2000亿元贷款专项支持创新型成长企业。

对于招商银行(600036.SH,下称“招行”)二次转型中的重要计划“千鹰展翼”,行长马蔚华亲自上阵。

按照规划,招行正加紧把目标客户转变为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计划3年内把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占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5年内投放2000亿元贷款专项支持创新型成长企业。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马蔚华近期在该行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千鹰展翼’计划是招行战略调整中占领制高点的措施,是招行应对当前各种经营矛盾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非常好的做法。”

瞄准拟上市企业

“我们希望改变以大客户、大项目为主的对公客户结构,把目标客户转移到创新型成长企业,满足这些成长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招行上海分行中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张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方向已经给商业银行经营提出挑战。目前,我国企业部门不包括发行股票在内的直接融资比重已上升至24%,大型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已从2008年末的46%降至目前的38%。但同时,小企业融资需求十分旺盛。

招行目前力推的“千鹰展翼”计划即主要面向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拟每年选择1000家以上有走向资本市场潜力的创新型成长企业进行重点支持。

譬如在上海方面组织的企业改制上市辅导培训班,就有招行积极的身影。

“我们就是在去年初的上市辅导班上认识招行,之后合作。”上海丰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丰科生物”)总经理张文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该公司刚刚获得招行2000万元无抵押纯信用贷款。

目前,丰科生物正“排队”创业板上市,拟发行不超过2400万股。“除了上市,我们也在研究引入PE投资和发行私募债的可行性,招行方面正在向我们推荐相关合作方。”张文宏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招行专门建立了“千鹰展翼库群”,其中囊括大量创新型企业和PE基金等;目前与招行合作的创新型企业突破5000家,6月末招行已为“千鹰展翼”客户提供了1000多亿元授信支持,占该行对公授信总额的10%左右。。

按原计划,招行未来3年内将扶持3000家创新型成长企业,目前客户增速已远超目标,预计2012年内将达到1万家。未来5年内将投放2000亿元贷款专项支持创新型成长企业。

在招行的规划中,希望由此实现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和银行角色的转变。尤其,主要客户从大客户和基础设施项目,转变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成长企业;行业重点从基础设施、制造业、批发零售、房地产、外贸出口等,转向先进制造业、IT和互联网、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文化传媒和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

“二次转型”突围

如果说招行第一次转型成功提高了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比重,以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那么始于2009年底的“二次转型”仍在突围进行中。

本报记者从招行内部了解到,该行现有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框架共分三个层次:一是单个客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隶属零售银行部;二是500万元到3000万元的小企业贷款业务,由苏州的小企业信贷中心统管;三则是由中小企业金融市场部负责3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贷款业务,其对应的客户群体目前是招行最大的客户群体。

“二次转型”显得任重道远,“千鹰展翼”则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笔。针对不同于传统公司业务的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招行在营销机制和产品体系上进行大变化。针对“千鹰展翼”,招行建立了囊括总分支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招银国际及各家创新支行的完整组织架构。

在产品体系方面,招行不仅推出“自主贷”、“订单贷”、“账款贷”、“担保贷”等特色产品,也与私募股权基金建立“投贷联动”机制,把创新型中小企业介绍给股权基金,让股权基金代为选择,然后再给予配套贷款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8-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老毛:
银行的三个远虑和一个近忧——我为什么弃茅台而取招行?
最近,把仅存的254元茅台换成了9.6元招行,在某价值投资论坛引发争议,被认为是一个大胆甚至是错误的操作,为什么?在这里沉淀一下,用提纲梳理一下思路:
银行股不涨除去盘子大难炒作之外,基本面主要就是三个远虑一个近忧
一个近忧:天量再融资
三个远虑: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大规模坏账风险
如果认真分析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真正存在,或者被市场先生想象得过于严重,从而出现了空前的安全边际,这时价值投资者应当果断出手。

一个近忧:天量再融资
1.近忧已过,接近尾声,已经不构成利空,反而构成支撑因素,例如,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财政部、保险资金等大资金以高于二级市场价格参与增发
2.再融资被误认为银行股的常态,主要是这三年频频增发配股,造成市场恐慌,误认为银行隐藏了大规模坏账要股东埋单。这无疑是错误的,最近频频融资的真正原因是监管的游戏规则改了,巴塞尔3的最新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升了一倍。当然,与企业粗放增长的经营模式也有一定关系,但再融资扩规模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无可厚非,所以大资金都愿意参加再融资,牛市中再融资是利好不是利空。看招商银行,今年在利润增长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不但没有显著下降,反而有所提升,二次转型初见成效,已经开始摆脱吸金模式,转型为高分红的现金奶牛,这就是招行股东敢于增持的底气。

三个远虑: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大规模坏账风险
(一)金融脱媒
1.金融脱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银行不会有剧烈的冲击
2.企业全都直接发债、发股,根本不现实,在我国不可能取代银行贷款,证券市场的股民最能理解。投资者个人的风险辨别能力太差、群体性风险太高、政府不可能完全放手,制约了直接融资的发展。由专业化的银行充当资金中介,代替存款人鉴别风险、配置资产,收取差价,银行盈利合理合法、天经地义,这一商业模式已经存在千万年,永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行业。
3.金融脱媒也脱离不了银行业,银行已经成为所有金融业的基础。股民炒股买基金,账户也是开在银行托管,企业发债、发股,资金也是存放在银行账户里,不可能放在企业自己保险箱里。就算金融脱媒了,银行也不会资金短缺、业务萎缩,反而增加了新的盈利渠道。

(二)利率市场化
1.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银行不会有剧烈的冲击。很多舆论炒作主要是借鉴了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美国金融业历史上就是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高度分散,很多因素不可比,与日本、德国各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比的话,就会发现,利率市场比未必导致银行业衰落。
2. 利率市场化实际早已进行,是隐形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银行竞争自发导致的,根本不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存款是通过理财产品市场化的,贷款是通过高利贷和回扣佣金市场化,从历史来看,银行的盈利能力没有大的损害。
3.为什么利率市场化不会导致银行业衰落?这是资金这一特殊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中国的资金市场:供给方,银行已经完成了行业集中,形成寡头竞争局面,而不是价格混战,金融业政府对风险非常敏感,也不容忍出现大问题;需求方,分散在各个行业的企业和个人,除了个别垄断国企,对银行的议价能力有限,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比白酒要必需和强烈的多吧!

(三)大规模坏账风险
1.地方政府平台贷。2011年热炒,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优质贷款,没有违约风险。地方政府手里有土地、矿产、地方国企的股权,富得流油。假设,贵州省是个有名的穷省,通过融资平台借了招商银行1000亿没现金还债,很简单,抛售1/3市值的茅台股权就一次性还本付息了,有阿珍、但斌等价值投资者接盘还怕卖不出去?
2.房地产贷款。一是个人买房的按揭贷款,这个不用说,个人消费贷款在世界各地都属于最优质的资产,香港97年金融危机,房价下跌了70%左右,都没多少人断供,中国大陆又没有个人破产制度,债务是要背一辈子的,死了也要从遗产里扣除。二是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这个很多银行都警惕和限制了,其实大房企破产可能性不大,像绿城集团一样,现金流断了大不了被更大的房企收购兼并,因为土地存货和制造业存货不一样,行业兼并不会导致银行债权损失。冲击即便有,也非常小,处于银行预期和控制之内。
3.大型国企贷款。这个风险有,但是隐蔽的,大国企有政府背书,破产的可能性极小,大规模倒闭狂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美国也一样,关键时刻政府必须出手救大企业。但优质的银行已经警惕这个风险,控制规模而转向小微贷。
4.小微贷。经济危机时,中小企业受冲击的最大的,大企业是盈亏问题,小企业是死活问题。小微贷是不是会成为危险的坏账之源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否则民生、招行就不去纷纷转型进入这一领域了。有大数法则在,坏账风险被高利率补偿了,所以这就是合法的高利贷,暴利行业。为什么国家允许而且银行必须要收高息?因为你贷给100个高利贷客户,30个破产了,血本无归,剩下的70个的高收益足以覆盖这个损失,这就是小微贷的实质,考验银行的风险鉴别能力,但买的没有卖的精,绝对是好生意。

综上所述,所谓风险,都在谈论的就不是风险,风险永远是意想不到的黑天鹅。9元多的招商银行,年底这个股价就在净资产之下了,以创始股东的优惠条件入股中国最优质的银行,是机会而不是风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8-1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蔚华解读零售、批发两大总部虚实谋略
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先兵;朱志超 深圳报道 2012-08-15 01:10:18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核心提示:从今年起,招行将启动支行改革,选择一批网点进行试点,支行的大中型企业业务上收到总行或分行,断掉其后路,今后专门做小微企业。

8月14日,招商银行(600036.SH)收盘报10.17元,微幅上涨0.2%,不改近期银行股颓势。

“大的经济环境放缓,银行肯定最先受到影响,不可能像从前一样高歌猛进。”招行行长马蔚华近日对记者表示。过去三十年,中国银行业信贷年均增长超过20%,如此增速不可能一直维持。并且,银监会对银行资本的约束更严,价格也将受到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的影响。

为应对变局,招行加大了“二次转型”的力度。马蔚华称,该行未来战略将更加着重小微企业业务,并前瞻性地在移动金融上加快布局。流程改造和组织架构改革深入进行,招行将把大中型企业业务收归总行和分行,支行专职从事小微和零售金融。

小微业务加速

银行股普跌,机构减持,近段交易日以来,中国商业银行被推到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

“市场的反应会有过度的时候,特别是对敏感行业,一些基金减持招行,可能有多种因素,可能对大市的判断比较悲观,可能是跟风恐慌,也有可能有一些基金公司在减持之后,又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马蔚华对此回应称。

内外部环境虽不利于银行发展,但银行的应对之策亦不少。马蔚华表示,台湾在利差为1.2%的情况下都可以生存发展,说明中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管理包括流程,资源整合,每个人的效率发挥情况,如何确定利润的科学考核体制,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可以挖掘的部分。

“招行的二次转型,主要是管理体制的转型。”马蔚华以资本为例指出,过去国内商业银行都没有资本管理的概念,这两年才建立起来,银行必须学会把资本科学地糅合在各个产品、各个行业,在今天和未来之间合理地分配,资本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细化的过程。目前,招行正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资本运营进行精细管理,这不仅是对资本的节约,也可以节约成本。

随着金融脱媒的加速,银行将资本分配到大中型企业上显然不划算。马蔚华称,招行批发银行的未来战略越来越明确定位在小微企业业务。经过几年探索,该行已构建起两大流程,一是将苏州小贷中心的模式在全国推广,二是将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信贷纳入招行零售条线。

“我们现在使用大企业融资总量这一新指标来衡量大企业业务效果。”招行公司部总经理张建对记者称,该行批发条线大企业的非信贷业务在其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已达到25%。与以往不同,招行对大企业的融资今后将更多通过投行、金融市场、财富管理、综合性经营公司等渠道去满足其需求。

支行改革启动

为彻底将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业务分离,从今年起,招行将启动支行改革。“从现在开始,选择一批网点进行试点,支行的大中型企业业务上收到总行或分行,断掉其后路,今后专门做小微企业。”马蔚华直言,支行的重点如果放在大中型企业上,小微企业的业务始终难以腾飞。

招行对支行的改革是对此前公司批发银行总部和零售总部架构改革的延续推进。“与西方银行相比,国内银行的组织架构既不能延续传统的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的事业部。”马蔚华说,中国的特点是,政府管经济,这意味着各级政府手中有非常大的资源,有项目有资金有机会,所以招行必须保留强有力的分行作为利润中心。

同时,随着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数据化、全球化,招行开始强调专业化条线在产品的开发、市场反馈、专业管理方面的作用。为此,招行成立了零售总部和批发总部。“两个总部的利润是虚拟核算,它是专业化的指导单位。”马蔚华说。

将以往全能型支行转型为小微和零售支行,正是顺应了银行专业化的未来趋势,招行和建行深圳地区均如此。但市场人士认为,与民生等银行相比,招行小微业务起步稍晚。

马蔚华对此回应称,招行期望先构建一个良好的小微企业系统,对小微客户不可能一个个审贷,要将风险量化,进行工厂化运作,这需要数量的积累,不可能几千亿扔出去再做试验。

“我们希望逐渐先把系统打造得比较成熟,苏州小贷中心,个人经营性贷款我们都已经很有经验。”马蔚华说,今年上半年,招行新增的经营贷款量已经超过多数市场同业。

信息科技是促进银行小微和零售业务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之一,招行亦在加紧布局。

“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可能很快就被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形式所取代,将来移动支付是满足小企业和零售客户融资需求最好的方式。”马蔚华认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8-18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商银行中期净利233.77亿元 同增25.68%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7日 18:19  全景网络
查看最新行情

  全景网8月17日讯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周五晚间披露中期业绩。上半年其实现净利润233.77亿元,同比增长25.68%,每股收益1.08元。

  期内其营业净收入为572.61亿元,同比增长23.89%。资产总额升至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8.88%。不良贷款率为0.56%,与年初持平。

  截至上半年末,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55%,较年初增长0.02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32%,较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

  招行称,期内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占公司贷款总额比例分别为6.14%和4.84%,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1和0.76个百分点。

  其旗下永隆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8亿港元,同比增长5.8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8-2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内地业务优势 港财管业务盈利3年倍翻

2012年08月20日 09:30 来源: 金融界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招行内地业务优势 港财管业务盈利3年倍翻

点击查看招商银行(03968)免费实时行情

  

招商银行(行情,资讯,评论)(03968)上周五公布的业绩披露,自2008年收购永隆银行,境内外业务紧密联动。永隆银行财富管理部主管赵慧玲接受专访时表示,凭借母行在内地高端零售业务的优势,拟在港大力拓展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配合今年3月独设于中环总行的私人财富管理中心(PWM Centre),她预期,财富管理业务下半年已渐见成果,3年内盈利可翻一番。

近期内地A股市场表现疲弱,成为内地高端客户寻求投资其他市场的诱因。赵慧玲指,内地基金选择有限,相反,本港的基金选择超过2000种,还可投资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巴西,以及欧美等地,有助分散投资。

欧美投行过往在私人银行业务占据重要位置,经历欧债危机后,情况出现180度转变。赵慧玲承认,欧美私人银行发展多年,中资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相对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建立规模,不过,欧债危机相反帮了一把,因为高端客户对欧美银行提高了警惕,间接为永隆带来更大机遇。

资本市场复杂多变,赵慧玲指,客户的投资胃纳亦偏向简单,近来喜好投资于债券和债券基金等,由于投资市场波动,客户更着重前景分析和专业意见。

为了强攻高端财富管理业务,永隆于今年3月在中环总行开设私人财富管理中心,是母行招行在海外首间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吸纳资产逾800万元的客户,开业至今不足半年,已渐见成果,赵慧玲指,私人财富管理业务新增客户较预期目标高50%,目前平均管理资产金额(AUM)已达2000万元,冀每年盈利增长30%,至3年后能翻一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9-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维赛特财经提供(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招商银行(600036):现金管理七度蝉联大奖

    ■中国经济时报
    日前, 招商银行七度蝉联《亚洲货币》授予的"中国本土最佳现金管理银行"大
奖, 并全面包揽了中国大陆地区"最佳总体现金管理服务——本地服务","最佳总体
现金管理服务——跨境服务"等共计9项大奖.
    2012年以来,招行现金管理紧贴小企业的资金运营特征与需求,构建面向小企业
的专属网上银行平台, 推出小企业现金管理服务体系,涵括了小企业便捷融资,小企
业商务交易, 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小企业现金增值等服务模块,完成了公私账户一网
通,小企业网贷易,小企业收款通,公司"一卡通"等产品研发的上线工作.
    《亚洲货币》作为亚太地区最具知名度与权威性的金融媒体之一, 举办该评选
已有17年历史, 在业界有较强的客观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而本次获奖则是市场对招
行持续打造具有国际标准一流银行工作的肯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9-9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股蹊跷大宗甩卖 被疑藏做空阴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8日 02:04  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最新行情

  每经记者 王砚丹

  银行股的集体砸盘,是大盘此前连创新低的主要做空动力。

  “做空银行股可能是阴谋。假如一家公司在大宗交易大幅折价卖出银行股,接盘方可能是自己控制的另一个账户。这诱导了第二日竞价交易时段的银行股抛售,然后股指期货跌了,大盘指数跌了。这就是长久以来的‘结构性行情’,指数‘跌跌不休’,个别板块春意浓浓。”这是业内对本周初银行股大幅折价甩卖的质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了更多蹊跷之处,周初的银行股折价甩卖,竟然暗藏五大疑点。

  疑点一:3笔甩卖均在中信证券

  本周前3个交易日,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3只银行股在大宗交易平台上被罕见地大幅折价甩卖,民生的折价率甚至高达10%。这带动二级市场上银行板块股价暴跌,沪指2000点关口一度岌岌可危。

  蹊跷的是,这3笔引起市场狂风暴雨的交易,竟然全部发生在中信证券营业部。中信证券广州番禺广华南路证券营业部充当了3笔交易的卖方,而中信上海安亭证券营业部和上海石化营业部则充当了买方。本来银行股大幅折价甩卖就不寻常,同时发生在一家券商,更是少见。

  疑点二:流动性充裕为何贱卖

  对于银行这种超级大盘股来说,其流动性一贯不成问题,大宗交易本来就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以民生银行为例,其A股流通股本高达226亿股,虽然每日换手率不高,但日成交金额很少低于3亿元,有时可达10亿元以上。9月3日,民生A股二级市场成交量为6511万股,大宗交易市场上的500万股成交仅相当于二级市场成交量的7.7%。大宗交易卖方完全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并不需要到大宗交易平台以接近跌停价卖出,“白白亏掉”二三百万元。

  实际上,良好的流动性使银行股较少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更别提高折价成交。8月9日、14日,交通银行曾两次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各成交208.73万股和1593.9万股,但价格基本和当天收盘价一致。6月4日发生在光大银行(微博)上的一笔1290万股大宗交易更是以较当天收盘价高出10%成交。相比之下,本周初银行股的连续大幅折价成交显得不合逻辑。

  而在大宗交易平台上被跌停价卖出的多是小盘股。例如一家上市公司流通股本只有5000万股,这时候如果要卖出500万股,二级市场上很有可能以跌停价都卖不出去,这时候通过大宗交易找下家才在情理之中。

  疑点三:前脚甩卖 后脚缺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以买家身份致电3笔大宗交易的卖方——中信证券广州番禺广华南路证券营业部。营业部一位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如果想从大宗交易上买银行股,“已经没货了”。不过他表示,一旦有货会及时通知,并建议记者去中信证券宁波地区营业部开户,“这样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而记者再以卖家身份咨询几家长期从事大宗交易的买方后得知,基于良好的流动性,只要有银行股,他们一贯非常欢迎。一位买方人士对记者表示,可以按照交易量的多少,谈不同的折价率,“你的货多,我买了后不那么好卖,所以折价率稍微高一点。如果少的话,折价率可以低一点。比如你有200万股浦发,我们这里报折价率是5%。当然如果你真的要做,最好还是当面谈。没有卖出营业部的渠道我们也可以牵线。”

  从记者的调查可以看出,想要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捡到银行股的“便宜货”并不容易。“买方愿意只折价5%买入时,卖方却愿意给9%的折扣”,这种卖家帮买家杀价的情形着实有悖资本的逐利天性。

  疑点四:中证期货恰是期指大空头

  耐人寻味的是,中金所数据显示,股指期货9月合约最大空单持有人恰恰是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证期货。虽然在本周前4个交易日,中证期货在不断减持手中空单,周一至周四,中证期货的空单数量从11844手减持至10899手;但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他期货公司。

  中证期货资金大举做空,中信证券旗下的营业部却上演甩卖银行股大戏,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联系吗?

  疑点五:融资者大举做多

  事实上,在银行股因大宗交易而暴跌之时,融资融券市场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现象。9月3日、4日,银行股没有一只进入融券卖出金额前10名。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反而被大举融资买入:兴业共发生融资买入1.12亿元,民生银行发生融资买入1.11亿元,在其各自成交占比中均超过10%。

  而本周银行股和大盘的惊天大逆转,似乎与上述现象相呼应。5日,二级市场上16只银行A股全部下跌,8只破净,银行股成为带动沪指创新低的罪魁祸首。其中民生银行下跌3.70%,跌幅列银行板块之首。民生银行不得不紧急召开投资人和分析师电话会议维护股价稳定。但到了6日(周四),民生A股大涨 3.84%,收复了头天失地。另外两位大宗交易平台主角兴业和浦发也以小涨报收。7日(周五),A股市场全面暴涨,民生A股盘中最大涨幅超过5%。至周五收盘,银行股破净家数已经由8家减至5家。

  私募人士:或存做空阴谋

  如何解读这众多的疑点?记者联系多位私募人士,在他们的指点下,得到了一些启示。

  联系期货市场的情况,这有可能是一个主力精心策划的做空阴谋。首先,在大盘已经到了2000点关口时,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可以造成心理恐慌。特别是银行板块,本来就负面缠身,如侵蚀了实体经济过多利润的说法,以及盈利增速下滑。在海外投行在H股市场大肆唱空时,只要对A股银行股施加一点点力,那么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银行股大跌,对A股的股指期货影响将是巨大的,因为它可以起到加大恐慌的作用,特别在2000点关口更是如此。主力先在股指期货上设好埋伏,然后通过大宗交易折价卖出,给市场造成一种错觉——银行股还有大跌的空间。第二天,在市场一片恐慌抛售中,银行股二级市场出现暴跌,由于其权重很大,指数和股指期货也应声大跌。这时,主力不但在空单上赚了钱,而且可以买回更多低价筹码,这样一来杠杆又进一步放大。

  至于大宗交易折价损失的那部分,如果买方就是关联方的账户,相当于左手倒给右手,即没有一分钱的亏损。

  基于无法解释的五大疑点,业内开始怀疑存在“做空阴谋”。但这只是怀疑,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还需监管部门核查后才能知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9-1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蔚华:招行“信用卡”将和手机“合二为一”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2年09月10日 21:37 我要评论(0)
打印|
字号:
今天对我最刺激的就是那个facebook,8亿实名制的客户,如今有搜索引擎、有云计算、有征信体制再加上移动的终端,将来它完全可以抛弃银行、抛弃交易所,直接就进行有钱和需要钱的融合。所以未来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财经》综合报道】9月10日,招行行长马蔚华在由《财经》杂志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举办的“2012第六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表示, 现在招行信用卡还是国内最受欢迎的,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今天,我们提出招行是应该最先把信用卡废掉,实际上不是真正地废掉,是让它和手机合二为一,这是未来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事儿。

  当年比尔盖茨说如果传统的银行不改变的话,你们就是二十一世纪快灭亡的恐龙。今天对我最刺激的就是那个facebook,8亿实名制的客户,如今有搜索引擎、有云计算、有征信体制再加上移动的终端,将来它完全可以抛弃银行、抛弃交易所,直接就进行有钱和需要钱的融合。所以未来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技术脱媒过去普遍指的是支付领域,因为银行两大功能,一个是社会融资的中介,一个是支付的平台,而支付完全是靠IT,所以说比尔盖茨在1984年就想做这件事儿。但是中国阿里巴巴几年前已经开始了,现在很多的IT,现在看慢慢地就习惯了,你过去一个人做事儿,现在很多人做,也就是说社会规模大了,经济也越来越复杂了,这也不是坏事儿,关键是你要跟他们做好合作。所以我们在和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也在推进。

  除了这个之外刚才我说的所谓的技术是银行,特别是在新的条件下发展的一个重大支撑。比如说移动支付,未来几年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那么移动支付会不会应用到银行的支付领域,这是金融和IT结合的问题。大家看到iphone最早的联通的界面叫招行的网商银行,这种将来的变化会使银行减少物理网点,到目前为止招行的零售业务,应该在国内一直被评为最好的零售银行,今年是亚太十大零售银行,就是我们将近90%的业务是在网上做的,我们到现在物理网点不到1000个,500多个,比大银行来说是凤毛麟角,但是我们渠道销售能力,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的销售能力,是不次于大银行的。就说明这个技术它可以支持一个银行,脱离物理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实现银行的快速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9-11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私人银行管理客户总资产超4000亿
2012年09月10日 17:42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11)
   截至6月底,其私人银行客户近2万户,上半年该业务实现税前利润7.2亿元,下一步将为可投资资产超过5亿元的超高净值家庭,提供“家庭工作室”服务模式

    2010年7月31日,安徽芜湖,招商银行。 刘淮宇/CFP

相关报道

    招商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68%
    招商银行:个别分支机构违规办理存贷款
    招商银行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四成
    招商银行寻求再融资补充资本金
    建行报告称中国私人银行市场保持强劲增长
    竞逐高净值客户 光大银行推出私人银行
    瑞士私人银行获一亿美元QFII额度
    农行力推零售业务转型 拓展私人银行业务

  【财新网】(记者 符燕艳)作为国内首批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6月底,招行(600036.SH/03968.HK)私人银行客户近2万户,管理客户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2012年上半年其私人银行业务实现税前利润7.2亿元。

  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表示,招行私人银行之所以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获得迅猛发展,“从一开始,我们就考虑到纯事业部制的业务架构在中国市场可能会水土不服,所以一直坚持走大零售的模式,依托零售银行乃至整个招行资源来发展私人银行。”

  目前该行私人银行中心已遍布全国22个核心城市,已建和在建私人银行中心达到27家,服务团队超过300多人。私人银行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连续五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保持高速成长。

  招行私人银行拟在国内首创“家庭工作室”服务模式。招行人士介绍,“家庭工作室”的服务对象是可投资资产超过5亿元的超高净值家庭。

  王菁说,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如何让这些财富在未来保有甚至超越它们的现有价值,如何能够让财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中国的私人银行客户需要更专业、更专属的服务来满足家庭财富管理的需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8 13:10 , Processed in 0.06693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