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0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潜规则 于 2007-4-19 20:42 发表
同样是缘于证券市场的火爆,中集集团(000039.SZ)业绩增长则受益于另一种方式??股票投资收益。

  中集集团2006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利润27.60亿元,同比下降8.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2.12亿元 ...


的确投资收益给中集带来了收益的增长,不过这个并不是大头。

我自己计算了一下,净利润22.12亿元,折算成每股收益是1元左右,投资收益3.9亿元,折算成每股收益0.15元。

不过还有0.1元的利润从哪里算的,就不明白了。

不管怎么样,中集的主营业务带来的每股收益也有1元。

当然,我想,这里大多数的投资人看重的还是中集的成长性——中集车辆发展的前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评述(2007.04.20.)   
  
运输需求继续升温,综合指数平稳运行

  在五一长假前货主集中出货的带动下,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升温,运价保持稳定。4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005.57点;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014.69点,均与上周基本持平。

  欧洲航线,船公司几乎全线爆舱。据反映,五一节中的订舱情况也较为乐观。船公司预计,节后两周出货会有小幅调整,但总体情况将比去年明显改善。在运输需求持续升温的影响下,欧洲航线运价高位稳定。4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航线运价指数为1386.34点,较上周微涨1.1%;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为1419.95点,较上周持平。业内反映,日前发改委公布的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欧洲航线运输需求没有较大影响,北方港口钢锭等重货出口依然踊跃,小箱重货占北方港口出口货量的一半以上。

  北美航线市场形势令人鼓舞,美西、美东航线舱位全线紧张。供不应求的态势推动船公司对年度合约的运价调涨信心十足。目前业内对运价的调涨幅度已基本达成共识,至美西基本港运价上涨约100美元/FEU,至美东基本港运价上涨200~300美元/FEU,至内陆点运价上涨约20%。具体合约签订将至下周基本结束。市场传来消息称,马士基将重组跨太平洋航线,缩减舱位供给,整合挂港顺序,这一举措将对跨太平洋航线供求平衡带来正面影响。

  本周日本航线运输需求小幅增长,华北港口日本航线平均舱位利用率超过了70%,上海港日本航线平均舱位利用率达到80%。尽管需求在五一之前达到高峰,但运价依然处于低位。4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日本航线运价指数报609.00点,较上周微跌1.1%。鉴于目前日本航线激烈竞争的态势,业内人士分析,船公司的营销策略比货量的变化更能影响航线运价,五一节后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韩国航线需求平稳增长,部分航班满舱出运。但由于近期有新船投入,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原计划4月的运价恢复计划执行力度不大,上海港韩国航线运价依然在150美元/TEU水平,未见明显上涨。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4-20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种武器一场对决




南方周末    2007-04-19 15:04:20



  □本报记者 肖华 发自北京
  
  一场危险的“赛车”正在进行,赛车手既有汽车工业界的百年老将,也有一群50岁的婴儿和两个初出江湖的中国小子。
  无论对中国汽车业,还是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这都是一场真正的对决,全世界都在等待对决的结果
  
  一场危险的“赛车”正在进行,赛车手既有汽车工业界的百年老将,也有一群50岁的婴儿和两个初出江湖的中国小子。
  从世纪之交中国市场变成一个巨大的藏宝洞之后,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开足马力飞奔而来;而自从两年前中国政府挥动了一面写着“自主创新”的令旗,游戏就在新的规则下重新开始。
  过去中国汽车业封闭发展三十年,被动合资二十年,却只得了汽车大国的虚名。
  更糟糕的是,汽车业并不只是汽车业,它被德鲁克称为“工业中的工业”。作为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大量技术的集成体,它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并有力拉动着整体经济的增长。
  这场“赛车”因而牵动着整个中国工业的神经,因为中国选手的表现与国家竞争力的未来休戚相关。有评论者说,中国正处在1978年以来又一个最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
  整个世界也在凝神观看这场全球工业界最盛大的赛事,因为比赛结果关系着在全球化如此深入的背景下,后发国家是否仍有可能敲开顶级工业俱乐部的大门。
  
  “底特律的8月”?
  刚刚过去的这个3月,让人想起“汽车城”底特律的2003年8月。
  那时美国车市销售数据宣告,新秀丰田汽车首次打败老牌巨头克莱斯勒,当月全美汽车三巨头中头一次混进了日本人。纽约时报驻底特律的记者梅纳德在《底特律的没落》一书中形容说,“即使地震都不会使底特律如此惊惶失措。”
  不幸的是那并非只是个意外,那个8月永远改写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美国巨头再也没能甩开小个子日本人,靠低价挤进市场的丰田和本田拼了命地学习,依靠精心设计的战术向美国同行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攻势。
  类似的情节现在开始在中国上演,恐怕所有人都要小心了。2007年3月的销售排行显示,奇瑞卖出44568辆汽车,击败所有老大哥,夺得单月冠军。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首次登上这一宝座,连央视的“新闻联播”都进行了报道。
  尽管奇瑞的这份漂亮成绩单争议重重,难以服众,但中国小子的飞速膨胀已经令所有玩家都感到了郁闷。
  还记得三年前日产总裁戈恩的话吗?他如此评价自己的中国合作伙伴:除了提供低成本劳动力和销售渠道之外,对实际经营和管理的贡献几乎为零。
  可惜他并未在意对手阵营里的新变化。就在那些合作伙伴们在汽车保护政策怀抱里安享太平时,在浙江台州,造过冰箱和摩托车的李书福指挥着一帮人手工敲出了第一辆吉利。而距其千里之遥的安徽芜湖,一家叫奇瑞的地方国企在市委书记的带领下也于1999年悄悄地造出了汽车。
  小将们没有大树遮风挡雨,却蒙上天庇佑———在汽车市场结构的一场大裂变中,他们闯入了一个巨大的宝地。这块宝地为这两个偷偷出生的孩子提供了第一口乳汁。
  自入世前后开始,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始井喷,而且一半以上的新增需求都来自私人消费。一位汽车业观察人士说,“那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私人消费者从官车消费者手中夺回了主权”。
  价格终于成为选择的决定性标准。“我不想飙车,也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功能,我只要每天上下班,周末能郊游。”新奇军———奇瑞用户自发成立的网上车友会———的一位资深会员如此解释他连买两辆奇瑞的原因,“有了这些,便宜就够了。”
  稚嫩的中国汽车工业由此率先占领了这块空地,因为正如丰田中国总经理矶贝匡志所承认的,即使是1970年代以低价出名的丰田,现在也正在变成奢华与昂贵的代名词,拥有最前沿技术的跨国巨头们正在驶出大量低端用户的视野。
  被他们忽略的空间无比巨大,且依然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成长———演算一下二十多年前IBM总裁拉尔夫(Ralph A.Pfeiffer)著名的公式吧,“如果万分之一的中国人买一台电脑,如果千分之一的人买一台,如果百分之一的人……”
  更美妙的是,不仅是中国,全球其他较低收入国家和因为经济衰退而收入降低的市场都呈现出相同特性。
  一位印度尼西亚汽车经销商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那里原本流行日本车,可是车越来越好,却也越来越贵,市场日渐萎缩。正在这时他看到了奇瑞,简直大喜过望。
  这样的场景让一位日本记者感到担忧。如果说过去汽车业的规律是一个地区人均GDP达三四千美元时才会大规模出现汽车需求,那么现在这个标准已被拉低到可能只是一两千美元,因为这片处女地已经被拥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中国汽车不怕死地率先闯进去了。他警告日本厂商,如果看不到市场结构的大变化,就将像美国人当年一样被人超越。
  现在轮到戈恩们为他的中国新对手烦心了,这个3月会成为另一个“底特律的8月”吗?
  
  老婴儿上新战场
  在阳春三月到来之前,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冗长的半个世纪,却收获了几乎一片空白。
  在比赛的哨声吹响之时,政府尴尬地发现,原来推上赛场的大部分都是躺在自己怀里的一群“五十多岁的婴儿”———没有品牌、没有技术,连在合资企业里少得可怜的话语权都摇摇欲坠。
  在1980年代以前,中国汽车工业还只是卡车的天下。自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后,一个长达20年的合资时代揭开了轿车业的序幕。在严格准入的政策下,汽车工业的世界级玩家陆续登场,中国市场热闹非凡。
  可热闹总是别人的,这个冗长时代的结果,从2004年6月北京车展的一幕可以清晰看到。那天,跨国汽车巨头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开会讨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没有中国企业代表,亦不允许中国媒体入场。
  同一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完成了一份11万字的研究报告,直率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是“死路一条”。
  除了国有汽车企业躺在政策门槛里不思进取之外,这与2000年以前中国的“官车市场”脱不了干系。在这个对价格毫不敏感的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用最便宜的劳动力生产着几乎是全球最昂贵的汽车。
  1996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风行十多年的上海桑塔纳,比它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高出66%,另一个牌子北京吉普则高出45%。
  比这些高昂的价格更为隐蔽的,则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误将技术当能力,以为买了技术就拥有了技术开发的能力。这几乎是所有产业的遭遇,也导致中国整体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汽车只不过是一个典型。
  “自己不学习就想获得技术,呸!”在报告中,路风以这样干脆的方式为旧时代做出总结。
  新时代的曙光已经出现,政府挥动了自主创新的大旗。在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自主创新首次成为国家战略,并迅速从一个产业蔓延到另一个产业。
  除了政治决心,两税合一等政策已经开始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支持,国家科研投入也加大了力度,去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同时全国有14个省市的研发投入增长超过50%。
  在这些看得见的改变之外,一些隐蔽的杠杆也在悄悄转动,比如新宠奇瑞就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过去被捧在掌心的三大汽车巨头们自然更不会例外。
  国家指挥棒一转,车市马上就变了调,一时间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笋。2003年34款上市新车中自主品牌只有6款,到去年48款新车中,自主品牌已达18款。
  老婴儿终于开始面对这场艰难的比赛。上汽和南汽买下了老牌的罗孚,直接嫁接了英国血统;一汽则立即从马自达和丰田手中引入顶级车型。
  有趣的是,昔日毫无话语权的合资企业很快因为自主品牌而赢得了尊重,也获得了向外国伙伴叫价的新筹码。
  长安汽车就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原总裁尹家绪在博客上感慨地记录:在2005年一次谈判结束后,他被合作伙伴日本铃木的社长专门邀请到中国国旗下合影,这在十多年的合作生涯中还是头一回。
  
  危险的赛跑
  上天总是公平的,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所失也通常都有所得,就像中国汽车眼下的遭遇。
  尽管暴露在比当年日本韩国起飞时深入得多的全球化之中,直接面对着世界上所有的巨头,可是中国企业也拥有着日韩都不曾有过的资本:巨大的本土市场。
  正是这道屏障给了自主品牌生存的机会和成长的时间。
  仿佛是作为注脚,中国汽车正在全速奔跑,不仅销量一路飞驰,而且新车型、新技术人员不断到来,甚至自己研发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
  二十年来以市场换技术失败收场后,凭市场换积累又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之光,但是这道屏障是否安全到能给本土企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则是个无人知晓的未知数。
  一位吉利汽车经销商的经历展示了这道屏障的难以预测:这位经销商在深圳卖吉利的头一年赚了几百万元,第二年却生意清淡,因为市场上能买这个价位汽车的人在这种车甫一出现就蜂拥而上,消费能力几乎释放殆尽。他转战东莞,不料同样的经历再次重演。到现在,这位经销商已经一路撤到了河南。
  这场危险的赛车因而越发扑朔迷离,汽车业界已经开始流传着对奇瑞吉利们的担忧。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随着价格的不断跳水和研发费用的飞速膨胀,奇瑞每辆车的利润不过几百元。
  别忘了,跨国巨头们已经开始转身,大众早就宣布要将成本降低40%,丰田也试图重拾它当年赖以发家的老方法。尽管它们现在几乎无人涉足6万元以下的车型,但谁也无法预言未来。
  一旦本土企业未能不断从市场汲取养分并迅速成长,本土产业就可能永远被锁定在世界工业链条的制造环节而丧失向上攀升的机会,中国就将永远变成“制造车间”,直到失去充足而便宜的劳动力为止。
  汽车如此,其他产业也概莫能外。
  无论对中国汽车业,还是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这都是一场真正的生死比赛,全世界都在等待答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4-2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2007年2月25日出版 总第160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4-2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报道汇编]中集陕汽强强联手打造国内一流专用车生产基地




中集陕汽联手打造一流专用车生产基地

证券日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屠海燕

    4月18日,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投产典礼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隆重举行。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陕汽集团党委书记陈巨元、陕西省市地方政府部门、媒体以及全国各地的客户和公司员工共600多人出席了本次庆典。

   为顺应我国专用车市场重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通过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公司将秉承中集集团“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发展战略和陕汽集团“制造一流汽车、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理念,依托中集集团、陕西重汽的各方面资源,形成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此次中集与陕汽的强强联手,将借助双方在国内外行走车辆制造方面的优势,使中集的改装优势与陕汽的整车底盘优势互补,并在市场预测、产品研发、营销网络、品牌资源等多方面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制造,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中集与陕汽的合作也代表了中国汽车行业主机厂与改装厂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对中国专用车产业的发展甚至格局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朝着国际流行的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


中集陕西基地昨日正式投产

深圳特区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吴德群

    中集集团联手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一流专用车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昨日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正式投产,年产自卸车可达10000辆。

    据了解,陕汽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也是我国重型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为顺应我国专用车市场重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通过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中集陕汽重卡一期工程投产

中国证券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徐晏

    记者从中集公司获悉,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4月18日建成投产,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据陕西当地媒体报道,该公司成立于去年7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三个股东的出资比例分别为50%、25%、25%。当时的报道称,该专用车生产基地于去年9月落户西安,占地500亩,年产值60亿元。

  中集方面称,此举是为顺应我国专用车市场重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此次中集与陕汽的强强联手,将使中集的改装优势与陕汽的整车底盘优势互补,并在市场预测、产品研发等多方面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制造。

  资料显示,中集车辆继2004年与东风合作之后,于去年2月与解放合作,在甘肃省白银市建立其西北重卡专用车基地,加上日前和陕汽的合资项目,在我国重卡企业前5位中,中集集团已和其中3家牵手,其专用车、特别是重型专用车形成了从东到西的全国布局。

  中集自2002年正式启动专用车业务,现在已形成15个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2006年,中集累计销售各类专用车8.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6.56%和66.90%。这一年,中集的专用车产销量名列世界第一。

年产万辆自卸车项目经开区投产 项目总投资6亿元

                                西安晚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崔晓刚

     昨天上午,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内锣鼓喧天,拥有国内最先进自卸车专业生产线的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投产,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自卸车10000辆。这意味着我省(市)重型汽车产业集群构建在产业链上中下游主要环节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500亩,一期投资1.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0亿元。中集车辆集团在国内的专用车产销量排名第一,而陕重汽的15吨以上重型汽车产销量国内第一,双方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手,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项目是经开区的重点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它的投产意味着我省以陕汽为龙头的重型汽车产业在下游也有了技术领先、管理一流的核心支撑企业,也标志着经开区商用汽车产业的黄金产业链已经形成,正迈入快速稳健的发展轨道。目前,该工业园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型汽车及专用车生产、车桥车架以及零部件配套项目17个,总投资超过45亿元。


中集陕汽联手打造专用车生产基地

上海证券报  2007年4月20日  记者:姜瑞

     日前,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投产典礼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举行。据介绍,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通过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中集集团迄今为止已成功打造出干货箱、冷藏箱、罐箱、折叠箱、JR箱、北美53尺箱、超宽箱、集装箱木地板、登机桥及集装箱骨架车等十大世界 “冠军产品”集群。自2002年正式启动专用车业务以来,中集已形成覆盖中美的15个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在国家交通部首批推荐车型工作中,中集的铆接厢式半挂车、散装水泥运输半挂车、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三大类、六款产品被列入国家交通部向社会推荐的道路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第一批车型名录。在国家专用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中集被选为专用车产业类唯一一家参与规划制定的企业。2006年,中集累计销售各类专用车8.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0.91亿元,2004年和2006年,中集的专用车产销量分别取得了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陕汽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是我国经对比试验后唯一保留的军车生产基地企业,也是我国重型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在15吨以上重型车市场始终保持领先优势,而军用越野车的市场覆盖面则一直保持在95% 的行业领先地位。


泾渭工业园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投产

2007年4月20日   陕西日报    记者:苏嵘

   西部重型汽车城呼之欲出

    4月18日,煦暖的阳光照射在写有“建设中国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基地”的巨幅展板上,也照耀着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这一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城。
    当日,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正式在泾渭工业园内投产。对于该项目的投产,业内的普遍看法是,这意味着西安重型汽车产业集群在产业链上中下游主要环节的布局基本完成。
    无独有偶,山西日前也高调介入重型汽车产业,提出了力争到2010年形成生产整车2万辆的目标,而远在山东济南,其重型卡车及配套产业的聚集态势开始显现。
    在这样的重型汽车产业发展热潮中,西安经开区着力打造的西部最具竞争力的重型汽车产业基地广为关注,一个西部重型汽车城正呼之欲出。

    中集抢滩西安 主机厂与改装厂合作新模式

    也许是因为合作方太过“抢眼”,4月18日的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投产典礼吸引了600余人参与,其中有不少看好市场前景的经销商。    据了解,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
    “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500亩,一期投资1.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0亿元。”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介绍。
    让经销商看好的是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因为,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的生产线,是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正如李胤辉向记者所透露的,“其实该项目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市场反馈非常好。”
    鲜为人知的是,投资如此巨大的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这么快的建设速度,显示了中集集团对该项目的信心。业内人士分析,这也是中集集团看到西安重型汽车产业在这两年内迅速崛起后,抢滩布点西安的战略之举。
    这一分析从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那里得到一定的印证。他说,在中集集团的15个车辆生产基地中,西安将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基地。据了解,中集集团是全球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迄今为止已在全球主流市场打造了干货箱、冷藏箱、罐箱、折叠箱、JR箱、北美53尺箱、超宽箱、集装箱木地板、登机桥及集装箱骨架车等十大世界“冠军产品”集群。自2002年正式启动专用车业务以来,中集集团已形成覆盖中美的15个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
    而另一个投资方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500强陕汽集团的核心企业,可年产重型汽车5万辆,产品覆盖重型军用越野汽车、民用载货汽车、专用汽车、大客车及其底盘等,特别是在15吨以上重型车市场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这一强强联手,开创了中国汽车行业主机厂与改装厂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对中国专用车产业的发展甚至格局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朝着国际流行的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参与投产典礼的有关专家评价。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陈巨元说,双方的合作,将使中集的改装优势与陕汽的整车底盘优势互补,并在市场预测、产品研发、营销网络、品牌资源等多方面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制造。

  产业链下游的关键棋子 现代化汽车新城格局形成

    “该项目的投产,使陕西以陕汽为龙头的重型汽车产业在下游也有了技术领先、管理一流的核心企业作支撑。”重型汽车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如此分析。
    据了解,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投产后,经开区的商用汽车产业就形成了陕汽、山东潍柴、康明斯、法士特、汉德车桥、中集等强势企业组成的黄金产业链。
    “就像一棵大数,其枝干已经长成。”上述资深人士说。而且,在这些强势企业的带动下,集群效应已经十分明显。相关数据显示,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泾渭工业园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型汽车产业项目有17个,总投资超过45亿元。
    与此同时,重型汽车产业这棵大树的枝叶也开始“繁茂”起来。记者从经开区泾渭工业园获悉,截至2006年底,围绕陕重汽的重型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上游有车桥、车架、发动机、车灯、车轮、滤清器,中间有整车生产,下游有专用车、特种车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市场销售数据,2006年陕重汽形成年生产重型汽车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的规模;相关零部件企业生产车桥、传动轴、油箱21万件(套),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分析认为,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使该区域产业吸纳整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一座现代化汽车新城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一喜人态势也使经开区敢于作出大胆而不失合理的预测:到2010年,泾渭工业园以重型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将力争实现4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基本达到经开区2006年工业总产值的水平,再造一个经开区。
    这其中,陕西汽车集团力争2010年重卡汽车产量达到10万辆,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专用车和改装车到2010年形成年产4万辆、产值过50亿元的产业链条;以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等为代表的配套产业,到2010年形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

    发展模式广受关注 后期举措瞄准产业升级

    经开区商用汽车产业在短短两年内的迅速崛起,也使其发展模式成为业内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依据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及区域实际,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经开区重型汽车产业发展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黄金产业链+专业化工业园区+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将坚持一贯的产业集群建设思路,以重型汽车、专用车、特种车生产制造为重点,兼顾研发、销售、物流及专业人才培训等,着力打造具有专业优势、西部最大、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不过,在产业布局大框架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经开区的工作重心开始向完善配套体系、加快产业升级方面倾斜。
    “一个完善的重型汽车产业基地应包涵有整车生产、销售、零部件配套、中试(研发)、技工培训、物流、生活配套等一系列环节。目前泾渭工业园重型汽车产业基地中试、物流及培训等方面仍显薄弱,急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开区的管理层对这一产业有着清醒的认识。
    据介绍,下一步经开区将出面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汽车骨干企业的汽车专家,设立相应的研发机构,为企业重大技术改造等提供咨询和指导。同时将加强零部件地方配套体系的形成,促进汽车整车发展,并将充分利用西安市教育科技资源,吸引大学办学机构落户培训基地,不断完善重型汽车基地的人才教育体系,为重型汽车基地日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及技术支持。
    而且,针对重型汽车产品主要集中在重卡整车和集装箱专用车、特种车等方面,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制约瓶颈,经开区正推动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今后将持续引进农用车、面包车等新产品生产,并将重卡产品向中型卡车、轻型卡车延伸,逐步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目前,正在积极跟踪的项目就有十来个。”经开区管委会招商部门的负责人透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0039除了干货箱出现负增长外,其它冷藏箱、特种箱、罐箱、木地板、空港设备、堆场服务、车辆等7大业务均出现了增长并占了半壁江山,不要小看堆场服务,分析0716的年报我发现堆场服务的营业利润率高达45%,按此计算0039堆场服务贡献的营业利润可达8000万元。假设0039没有这些业务而只有干货箱,则2006年其业绩将下跌70%以上,干货箱的同质化导致该业务呈现出高度的周期性,难怪市场不肯给予0039高PE,但是请注意,2006年0039发生了质变,由于特种箱、罐箱特别是车辆业务的高速增长,2006年是0039由周期性股向非周期性股转变的起始年,未来其PE将会回升(相对大盘),如果不是大牛市坏事,要不2006年是长线介入0039的好时机,因为其经营风险正在变小,尽管2004年出现高增长,但2006年0039的基本面却远胜2004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5 天

发表于 2007-4-2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货箱市场是个比较特别的市场,供应方面0039和0716占80%的市场份额,而需求方面主要为全球各大航运公司和租箱公司,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箱价经常大起大落,季度之间的箱价可以相差30%以上,再加上钢材价格的波动,普通投资者确实很难知道和预测箱价和毛利率,这有时反而是普通投资者的福音,机构投资者因为了解的信息较多,他们经常给吓跑,故0039前十大A股股东经常你方唱罢我登场,变动频繁,真正是“铁打的公司,流水的(A股)股东”。
我无法知道今后几年干货箱的价格和毛利率,但11%左右的干货箱毛利率绝对处底部区域,2006年0716的集装箱制造业务的税前利润率只有1.12%,为99年以来最低,而这还包括了一些毛利率较高的特箱业务, 干货箱的税前利润率预计只有1%,若行业毛利率再下降1%,0716就顶不住了,若0716也给消灭,船东的日子也不好过。多方博奕的结果将使10%左右成为干货箱的年度毛利率底部,0716 2007年应有较好的增长。
干货箱业务的低点加上其它业务处于上升通道决定0039未来几年仍能增长,老麦提出的2012年的营收1000亿,净利50亿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高达90%以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孤狼见解深刻.
从往年持股情况看,机构确实赚不到39的钱,就是因为老去预测干箱价格和毛利,而不是确定一个底线长期持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孤狼见解深刻.
从往年持股情况看,机构确实赚不到39的钱,就是因为老去预测干箱价格和毛利,而不是确定一个底线长期持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去参加股东会了?
说说情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9的梦想 于 2007-4-23 12:28 发表
有谁去参加股东会了?
说说情况.


同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4-2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2007年3月25日出版 总第161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4-2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购到底成功没?急啊,不是又黄了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信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参加了中集的股东大会,向大家通报一下会上的信息:
1、博格的收购已收到较为正式的口头通知,已经可以无条件获批,估计正式批文可以在5月15日前获得。中集将着手制定罐式装备业务的五年规划。
2、车辆业务的主攻市场是北美、欧洲和中国大陆三大地区,2006年生产的8万多辆车辆中国内销售的只有3万辆,其余全部卖给国外。2007年车辆的最低目标是12万辆,力争15万辆;2012年的目标是不低于30万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销售收入400亿元。
3、为了达到2012年1000亿元主营收入的目标,中集已开始筹备对除集装箱、车辆、罐式装备以外的第四、第五块新业务,但是目前不方便说。
4、扬州通利的官司,老麦认为不会输,并说江苏省政府对中集持支持态度。
5、关于两税合一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老麦表示一是有5年宽限期;二是仍然有优惠政策,中集多数子公司都能评上高科技企业,可继续销售税收优惠,公司会尽量争取不受影响。
6、公司有一项政策:除了企业发展特别需要资金的年份,每年现金分红都会达到净利润的1/3左右。
7、干货箱的竞争非常激烈,老麦说已经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有信心打赢,但有可能影响短期业绩。今年干货箱占的比重将降到40%左右。老麦还说,最近一个月,已经连续有对手向他举白旗了^_^
8、李建红表示,董事会一直在研究期权激励的方案,上次董事会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天股东大会后的董事会除了选举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外,还要再讨论这个问题。
9、老麦表示有几个管理上的打算:一是加强现金管理,目前中集日均账面现金达4.5亿美元,接下来将采取“零现金”策略,当然绝对零现金是不可能的,目标是先减去一半,这样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二是尽量消灭人民币贷款,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三是觉得目前中集的员工队伍流动性太低,将加强末位淘汰,加大员工的流动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野猪兄,多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的股东大会情况符合楼上说的。完全符合,特此证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议简录

423股东会的笔记整理如下:

1、        关于博格收购的进展情况及一季度运营情况:
麦:4月18日收到欧洲的相关国家的非常正式的口头通知,无条件同意收购案,估计不超过5月15日得到正式文件批准,比较乐观。一季度盈利有增加,比去年一季度相对好,但不是特别高,所以没有公告。

2、        据统计,39十年来的市盈率都在下降,在新兴市场中优秀的公司如何给股东回报——除了利润增长、分红提高的回报外,让市场对公司的认同度提高,股价上给股东回报?是否应该提高PE?中集若要发展成百年老店,不足在哪?如何提拔高层干部?
     麦:中集认识到单一业务的风险,行业的起伏是正常的,所以03年起动罐式设备,将来还有第四、第五的相关发展。
中集一直被低估,但自己跟自己比,现时PE我觉得比较合理;不与市场其他公司比。将来中集会让投资者越来越满意的。
所有中层人员的任免,我提名,按公司章程做。其他干部,我们要网罗全球化的人才,只要是合适中集的人,都想请来;就好像哪里融资方便、成本低、还钱容易我们就在哪里融资一样。中集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是没有其他路可走了。吸引、融合全球的优秀人才,这个也是中集的瓶颈问题。
3、        股权激励问题?
李建红:02、03年的时候,中集已经在探索股权激励的办法了,但证监会沟通认为:太超前了。   中集在此问题上程序比较复杂,几个方案都没提交,因为各有不足;最近的一届董事会去年最后的会议还特意为此开过会,今天换届成功的话,第一件讨论这个。

4、        介绍半挂车的现在与未来?两税合并后对中集的影响?展望未来两年的中集?
麦:车辆去年8.8万台,产销量已是世界第一,今年的目标最低12万,力争15万。中长期看,车辆是站在全球角度看的,不仅是产销量第一,还要做内涵第一。到2012年不低于30万辆,占全球20%,400亿规模,产品覆盖所有主流产品,北美、欧洲、中国。用购并、合作、高技术引进、自主开发等手段。现时,全球范围内至今没有一家企业在这个角度发展。
服务方面做延伸,5个4S店在运营,到年底有13个,现有8个确定了。不仅提供业务销售、配件、保险、修理、二手车买卖……主要是,到中集来,什么都有,一站式全周期服务。提高综合竞争优势。
两税还有5年宽限期,且产业上高科技有优惠,只要有更多的高科技就能维持现有税率,我们也会想办法争取的。
未来两三年,巩固、提升集装箱在全球的地位,进一步布点,整合产业链,升级换代。车辆要尽快地加大力气做,罐式设备要进行5年规划,5月15日以后便做。未来一二年在第四、第五层面会有动作。
半挂车已在发达国家使用普及化了,中国、发展中国家的物流业发展,半挂车是必然的。国家的规划很清晰的,符合环保、安全、高效。
净资产收益率会有起伏,不敢说每年都这样,敢说不管经济起伏在业内做到优秀企业,前几位,甚至第一位。

5、2012年1000亿如何来?分红原则预期?
麦:4、5、6层面发展围绕交通运输,但现在太敏感,不能说,等公告。
车辆业务整合全球市场资源,不全是在中国造好运出去。购并外国企业:有品牌,有现成客户、工人、团队、工厂(可作总装点、配送点)。怎样做合算怎样做,优势在于能优化全球资源的整合。为什么中集要做发达国家的市场?也是这样,市场稳定,价格好。20多年的成功经验有信心做到全球最高的要求,德国的、日本的,卖到好价钱。
未来5年除了中国外,其他发展中国家不是重点发展市场。去年的8.8万辆只有3万在国内市场,3年后会多见。
分红有原则,10年前已有规划,三分一利润分红,三分二留下发展。因为两个大股东也不太愿意发股、摊薄。

6、        扬州官司如何了?陕西重汽与中集的合作空间有多大?投资比例?前景?铁路箱发展空间及状况?水泥搅拌车的事?中集基层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减少流动性?
    麦:先回应员工的流动性问题,不同意说减少流动性。中集的中层员工流动性很低,要适当提高流动性,加大末位淘汰制,补充新血。
瑞银起诉中集,扬州两个工厂欠银行近10亿,其中一个资产包被瑞银拿走了。我们是为行业发展和自己的发展并购这两个企业的,现在没有并购,是托管,为布点。因为中集在扬州的投资大,市政府对中集信任,我们为了几千工人的生活、社会的稳定,中集托管了。
其实债务不是中集欠的,企业已经破产了,拍卖了,太仓经过合法的程序买下了干箱的大部分资产。现在瑞银申请冷箱破产、拍卖,若拍卖,中集会去看的。中集是合法的。瑞银想将2.6亿的资产包卖6亿。这是他的手法。他谁都捉不住,哦,是捉住了谁都没用,只好捉住中集,因为其他人都没钱,就中集有钱。以为我们大公司担心形象。中集的态度是沟通,我写了信给瑞银的CEO,他也回信了。赖着中集是看中集的钱,我们觉得不该中集多出钱,我们是合法的,不担心形象受损。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当地政府、党委支持中集。瑞银要钱不能跟中集要。这是很清楚的事。
陕西重汽做车头,我们做专用车和半挂车,中集现在没用做车头的打算,那不是我们的优势。合资公司中集占75%,5000万人民币。覆盖周围,我们主导。中国的重卡企业担心中集是否进车头,中集不做。将来不知,现在不做。
水泥泵车的事——昨天出了一台消防车。这些车300万一辆。信息是中集有能力研发高档车。中集有真干的实力和能力。
铁路箱:有相当深层次的发展。空间大,关系深,与一站式服务,全周期理念相符合。

7、        汇率对中集的影响?附加值不高?干箱的毛利率会否在07、08触底反弹?
麦:人民币中长期趋势升值,每年幅度不会特别大,约3-5%,集装箱十年内不会大规模转移,10年后印度还有机会。全球92%的产能在中国,升值的影响是一样的。两年前我们已经消灭了人民币贷款,改贷美元了。加大现金管理,往“零现金”管理方向去。对控制成本有好处。
干箱在过去2、3年有很多厂,综合因素造成,拦过,劝过还要建,可以预见,今明两年竞争激烈。中集有信心取胜,毛利率会进一步下降。说不定整体环境配合下,明年会有转变,造箱的挑战:一是成本,二是资金,贷款越发不易,银行都上市了,也不会随便贷款。中集有充足的准备。未来2、3年会打一场硬仗。升级换代。蛇口厂暂停了,但深圳的产量没有减,东部厂两线生产运行。蛇口这里的地到期了,设备老了,成本高,这样做节省了大量成本。业界已经有人举白旗了。短期对盈利有影响,对其他企业是生死存亡,对中集是盈利高低的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工业工程公司专用车厂产销迎来了第一个旺季

发布时间:2007年4月23日   

   
       最近,东风工业工程公司专用车厂市场部连续接到9台罐式车的定单,目前还有4台罐式车的订单正在洽谈之中。东风工业工程公司专用车厂罐式车的生产销售迎来了今年第一个旺季。
  随着专用车市场销售旺季的来临,东风工业工程公司专用车厂技术人员对各类专用车的销售价格、质量和市场占有量等进行了科学论证、核算,证实该厂的改装车在市场中还有相当的竞争潜力。该厂面对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相互矛盾等问题部署了生产、安全、销售等工作,号召全体职工要克难奋进,积极开拓市场,牢固树立讲“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的观念,抓住机遇强市场、树形象、打品牌,用百倍的热情、高速度高质量完成改装车任务,回报每一位专用车客户的信赖和支持,为“启航”计划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图为该厂党员、干部和青年团员奋力拼搏工作时的情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 22:25 , Processed in 0.15157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