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hwjlxy

宏观面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升值部分中国企业陷困境 借鉴日企经验

2007-04-20 17:47     中国发展门户网

  自2005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改革出台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小幅升值,我国出口企业感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对于从事一般贸易的出口企业确实是个坏消息。尤其是那些依靠低价优势、生产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如纺织服装、家电等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更是巨大的。

  人民币持续升值使企业利润不断受到侵蚀。我国商品出口时,多数选择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出口商品也以美元来计价。尽管我国是个外贸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外贸强国。由于出口的商品多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多时候是价格接受者,而非定价者。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保持稳定,我国企业出口同等数量的商品,所获得的美元收入保持不变,但在兑换为人民币后,以人民币计价的利润将缩水。换个思路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以美元计算的出口成本将上升,在企业所获得的美元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以美元计算的企业利润也将缩水。2006年三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有所加快。截至目前,银行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相继突破“1:7.86” ~“1:7.72”一系列重要整数关口。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已经使一些出口企业利润明显降低。特别是利润率很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如纺织业平均利润率仅3%,人民币升值已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的出口企业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企业利润被侵蚀。在新的汇率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浮动范围扩大,这意味着进出口企业将面对不断变换的汇率风险。在原来的固定汇率制下,出口企业已习惯不考虑汇率变化的因素,安心生产和销售。现在人民币汇率开始浮动之后,外汇风险管理就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的最重要课题。长期处于温室里的出口企业能否承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持续冲击呢?企业又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所幸的是,在应对本币升值压力方面,我们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日本企业经历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升值历程,在调整经营方向、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我国企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日元升值的经历和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措施,以供我国企业参考。

  出口企业要做好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心理准备

  以发展制造业和出口实现起飞的国家,在经济增长一定阶段上,都会遇到本币升值问题。这方面的例子有日本、德国和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其原因在于,对于以出口工业制成品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其经济的迅速崛起会带来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贸易顺差也随之扩大。而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使得本币和外币之间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外币需要兑换成为本币,从而带来本币的外部升值压力。

  和日本情况类似,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选择出口导向战略,一直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但与日本不同的是,我国在鼓励一般贸易出口的同时,还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鼓励推进加工贸易的发展。而中国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办厂,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通过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中国加工生产出制成品后再出口。

  由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为我国主要贸易方式,而加工贸易顺差更是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存在,并保持一定增长,贸易顺差扩大带来的人民币外部升值压力也将持续存在。从近六年来的数据来看,加工贸易顺差一直大于外贸顺差总额,尽管一般贸易也时常略有顺差,但金额相对较小。2006年,加工贸易贡献的顺差达1889亿美元,一般贸易顺差仅为831亿美元,其他贸易形式则形成了946亿美元的逆差。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中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正因如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加工贸易增长的根源在于我国物美价廉的劳动力资源,在于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这一比较优势决定了我国加工贸易增长将持续较长时间,而相应顺差总体规模也将保持并扩大。

  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国内资源配置向贸易部门倾斜,不利于国内非贸易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仅来自于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外部压力,还反映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贸易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内在要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站在更高的平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进一步崛起的要求。为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增长,需要改变过分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重视国内需求;要在促进国内投资与消费平衡的同时,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来重新调整国内经济资源配置结构(由贸易品部门转向非贸易品部门)、更合理和有效地配置资源;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依赖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取胜的倾向。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如果人民币汇率不能相应调整,就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人民币升值保持缓慢、渐进态势将留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和适应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内经济资源的国内经济资源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重新配置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应是缓慢渐进的。人民币缓慢而渐进的升值最符合经济基本面变化的要求,比较有效率。这一判断不仅符合经济理论,也已被日元升值的经验和教训所证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出口,日本政府决定自1949年4月25日开始,实行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这个固定汇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变。持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二十多年的时期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日元开始面临越来越强的升值压力。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即1美元=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可浮动2.25%。这就是被经济学家称为“史密森协议”的主要内容。从此以后,日元汇率开始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日元也踏上了漫漫的升值路途。

  在日元升值的征途上,先后经历了逐渐升值时期(1971-1985)、大幅度升值时期(1985-1997)以及日元汇率双向波动时期(1997年至今)三个不同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实现了浮动汇率制,从1971年到1985年之间,日元汇率的升值过程还是比较平稳的,如以每年12月成交价/中间价来看,1972年、1978年和1985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分别为 1美元兑301.66日元、194.30日元和200.25日元。也就是说,在升值初期,日元采取了缓慢、渐进的进程,用15年的时间升值51%。但是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的升值速度明显加快。1985年美英法日德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促使日元、西德马克对美元升值的协议。从此之后,日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进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快速升值周期。到1995年,日元曾一度达到80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在快速升值的第二阶段,10年间,日元累计升值幅度达150%。不幸的是,在日元快速升值的第二阶段,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难以跟上汇率的快速变化,出口行业为降低成本和占领海外市场被迫选择采取大规模海外投资,转移生产这一迅捷的途径,最终导致日本出现了所谓的国内产业空洞化现象,破坏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自然调整。大批企业到国外投资,制约了国内就业需求的满足,导致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在日本国内的投资需求,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导致日本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严格来说日元升值的第三阶段应该称为日元汇率波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日元在贬值和升值的反复循环中,基本稳定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幅度升值的水平。这一期间,日元升值、贬值的幅度基本保持在±15%以内。

  目前中国的情况与日元升值的第一阶段何其相似。首先,两者均处于升值的初级阶段,持续面临本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和内在要求,汇率制度开始寻求退出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与当时的日本一样,我国目前也面临着较大的本币升值压力,央行也开始选择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逐渐增加汇率的弹性和放开本币的浮动。其次,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与中国目前的情况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日元升值的第一阶段,日本仍属于后发国家,日本经济仍然处于赶超欧美的发展阶段。具体体现在:一是日本人均GDP远低于美国和西欧各国。二是日本的工资水平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仍处于最低水平。三是从产业结构特别是就业结构方面看,日本也仍然落后于美欧各国。日本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明显高于美欧各国,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未完成。从技术水平方面看,日本与欧美各国仍有很大的差距,技术贸易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基本面与1971-1984年的日本经济极为相似,对于同样刚刚踏上本币升值路途的中国,应借鉴日本当时的经验,让人民币对外币(主要是美元)保持小幅、缓慢、渐进的升值的态势,切忌升值过急、过快。这样才能达到通过汇率杠杆的持续调整,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这也是我国汇率改革一定要坚持“主动性、可控性以及渐进性”原则的诉求。

  在汇率制度改革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这决定了人民币升值也将采取小幅、缓慢、渐进的态势。我国的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政府创造的良好的外围环境,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身竞争力。

  借鉴日企经验,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

  面对日元升值压力,日本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类应对措施:

  (1)利用金融手段规避外汇风险。面对不断波动的日元汇率,日本企业在进出口时常常采用与金融机构合作,主动利用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来事先锁定汇率水平,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因而可以不必理睬未来的汇率变动情况,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日本,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来回避外汇风险已经为大部分企业所采用。据日本经产省统计,约有44%的日本企业会选择采取外汇期货交易来规避风险。

  (2)利用财务手段规避外汇风险。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扩大日元结算。外汇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交易使用外币时,如果使用本国货币来结算,则可以避免外汇风险。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企业采用日元结算的交易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进口方面,日元结算率已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5%。二是企业根据外汇市场的走向采取提前或推后结算的对策。三是价格转嫁。将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长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但价格转嫁只有在出口地的销售价格提高后依然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成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方法存在较大难度。四是降低成本。终身雇佣制的存在使日本企业在缩减人工费用方面难有作为。在缩减零部件成本问题上,大型制造企业对零件制造商提出了极为苛刻的降价要求。此外,还采取了改用进口零部件等措施。五是外汇资产平衡。上世纪80年中期,日本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在欧洲等地设立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调整等,从公司全局考虑,对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平衡。但这种措施仅限于跨国企业,对中小企业则难以适用。日本也只有4%的企业采取这种措施。六是反向交易平衡。日元升值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因此,日本既有出口又有进口业务的大公司,主要是综合商社,采取了减少出口,扩大进口的措施来规避日元升值带来的风险,维持公司的盈利。但这种方法适用企业也较少,只有约4%。

  (3)采取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和海外投资等经营性手段。短期的金融和财务措施虽然易操作,见效快,但是治标不治本。这些手段只能作为暂时规避外汇风险权宜之计,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隐患。而且金融手段一旦使用不慎或失误,将使企业遭受实业和金融双重损失。财务手段的操作空间有限,还要考虑交易对手是否能够接受。为根本化解日元升值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冲击,必须采用经营性调整手段。事实上,日本企业正是采取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等措施,才真正克服了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企业采取的经营性手段具体有: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别化战略,努力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新的生产领域。例如,日本电视机就经历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平面电视、数码电视等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汽车也实现了由大众车向高级车、混合动力车的转变。二是通过技术革新、增加廉价零部件进口、减少能耗等各种合理化措施,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如丰田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索尼公司成功地把日元升值的压力转化为努力提高自身生产率的动力,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企业。三是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向海外转移生产。这一措施主要发生在在日元急速升值的第二阶段。许多日本企业采取直接到产品销售国家和地区开办工厂的办法,来化解日元升值的压力。例如,索尼公司在广场协议之后,将原先占全部销售额20%以上的海外生产比率在三年内提高到35~40%。到1995年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已占到了美国市场份额的20.7%,而在1985年这个数字仅为2%。

  借鉴日本企业面对本币升值的应对经验,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人民币升值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出口企业要采取积极应对的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人民币将较长时间保持小幅、缓慢、持续升值的态势。对此,企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企业利润被人民币升值所侵蚀,甚至面临亏本的困境中,出口企业应该理性、积极应对,摆正心态,规避风险。

  其次,利用远期结售汇等金融手段合理规避外汇风险。由于以前长期面对的是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出口企业一般很少采用风险规避工具。在变幻莫测的汇率波动面前,不采取专业的手段避险是很危险的。企业一方面要提高风险意识,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员,增强处置汇率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购买银行提供的外汇衍生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目前,国内银行能够提供的应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衍生产品还较少,最适合企业使用的外汇避险工具是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

  再次,灵活采取进口业务延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提前结汇兑换,出口业务可选择非美元结算货币。对于出口业务,除了提前结汇,还可采取收取预付款的办法;对于进口业务,尽可能延期买汇,拖延付款买汇时间,从而减少人民币支出。在美元对人民币长期看跌的预期下,企业如果不改变只用美元结算的旧习惯,则将面临更多的汇兑风险。出口企业应增加出口贸易中美元以外货币结算,特别是欧元、日元的贸易结算。同时,充分利用人民币信誉良好和币值趋升的态势,在周边国家和边贸中推广使用人民币本币结算的方法。

  第四,适当提高出口价格,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是很多出口企业很自然能想到的避险方式。但由于国内出口企业内部存在激烈的恶性竞争,中国出口企业在与国际买家在价格谈判上的议价能力有限。不过对于我国具有较大出口议价优势的产品不妨采取这种方法。例如,丝绸丝绸是中国垄断性的产品,所以人民币升值导致丝绸上涨的那部分价格国外企业是可以接受的,可以适当加价。

  第五,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我国很多出口企业都处在求生存的阶段,缺乏品牌长远规划,出口产品大多以低价取胜。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出口企业廉价出口模式提出了挑战,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层次的绝好时机。企业应尽快地调整经营理念,进一步加快出口品牌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上,由低附加值、初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在产业价值链中逐步上移,提高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方面的花费,有利于出口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较多采取的是购买欧美国家先进技术再加上自己开发的形式。而我国企业则更乐于通过购买获合资等形式来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在完成技术引进后,并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更没有推进自主开发,结果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强调在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

  最后,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适度进行海外投资,加大向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转移力度。与处于日元升值第二阶段的日本不同,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和居民消费升级尚未完成,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内需求仍有极大的潜力可挖。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也明确了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发展战略。出口企业在失去国外市场时,可以积极寻求拓展国内市场。与日本企业不同的是,中国出口企业除了选择向海外转移生产的同时,还可以向国内欠发达地区转移生产,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可以走向中西部地区。
----------------------------------------
如果央行在汇率政策上保持不冒进的思路,中国经济幸甚!中国股市幸甚!

[ 本帖最后由 hwjlxy 于 2007-4-24 08:1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7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7-4-20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逾八成
2007年04月24日  
  截至2007年4月23日,沪深两市一共有381家A股公司公布了一季报。数据统计显示,净利润合计321.77亿元,同比增长84.63%。新会计准则对整体业绩的增幅影响有限。
  业绩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整体高速增长。据WIND统计,剔除2006年之后发行的股票,339家公司净利润(归属母公司所有)合计308.50亿元,同比增长85.49%,考虑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调整后的净利润增幅为83.80%。已披露季报的公司中,114家A股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增幅超过50%,其中,76家净利润增幅超过一倍,占已披露季报公司的19.95%;另有9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从上市公司实际披露的季报来看,由于业绩预计是参考未调整的2006年一季度数据,因此,部分公司业绩变动幅度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例如,鑫富药业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888.49万元,此前公司曾预计净利润增幅在300%-350%之间,如果对比未调整的2006年一季度净利润402.49万元,增幅为369%,但是,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调整,2006年一季度净利润应为582.66万元,增幅仅为224%,低于原业绩预计幅度。
  从行业上看,石化、钢铁、电力、煤炭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中国石化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94.18亿元,同比增长112.57%。安阳钢铁、邯郸钢铁净利润增幅均超过了一倍。此外,工程机械、交运设备等机械行业的公司业绩也增幅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可比的339家公司今年一季度投资收益合计24.35亿元,占净利润总额7.89%,与去年同期的8.15亿元相比,增长了198.96%。
  新会计准则对整体影响有限
  有些投资者认为,一季度业绩之所以大幅增长,受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影响很大。但数据统计显示,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主营利润的增长,新会计准则对整体业绩提升不大,更多是对一些具有股权溢价和资产重估的个股产生较大的影响。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根据对净利润增速贡献的分解,净利润的巨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主业利润增长迅速三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控制,二者分别贡献了约50%40%。除此之外,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贡献度不足10%。由于新准则下,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列示,这直接导致了2007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约10%。
  从已公布的季报和业绩预告来看,部分公司公告中阐明了受益于新会计准则的变更导致的收益增长。其中,有代表性的公司包括:国电电力不再摊销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净利润增长51.91%;合肥百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净利润增长119.76%;中工国际根据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净利润增长1300%-1400%;同洲电子开发费用资本化,净利润增长300%-400%;航民股份以前年度福利费用可冲回本期管理费用,净利润增长189.66%;ST长控债务重组确认为当期损益,净利润增长5505.86%。
  市场人士认为,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异常收益,如少数股东权益的"移位"使得净利润上涨,并不对股票构成实质利好。会计政策的变更,如果只是影响会计利润,而不改变公司现金流以及投资人短期内的信心,那么,对公司的股价就不应该产生影响。(刘兴龙)
  中国证券报
---------------------------------------
虽然有操控利润的嫌疑,但也体现了控股股东提升利润保证股价的决心,利益驱动大股东史无前例的关心股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过华尔街 世界股民心系上海
世界各地的股民们目前重视上海的程度超过了华尔街。以前,德国的股市投资者总是在德国时间晚上22点时保持警醒,因为那是纽约股市收盘的时间,那里传出的信息对次日的股市行情走势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现在,他们可以晚上无所顾虑地睡个好觉了,只要次日早上别睡懒觉就行,因为德国早上七八点的时间,正是中国股市收盘的时候。如果中国股市收盘时出现了波动,它的余波就会向西方传播开来。

德国之声报道,今年二月份上海股市的振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它下跌了9个百分点,世界股市也随之而动摇。本周上海股市又发生了一次下跌4个百分点的“小震”,本来已经创股市新高的道-琼斯指数立刻出现了下滑。

这样的反应是不是有点神经过敏?因为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每年以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但是人均国民产值去年毕竟才只有7600美元,只是德国的四分之一和美国的五分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圈的动力火车,中国经济出现过热,整个地区都将瘫痪,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到世界经济。亚洲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了世界比例的22%,可以与欧元国家平起平坐了。

德国DWS投资基金的专家尼可拉斯.施洛特豪厄认为,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经济涨势能起到缓冲美国经济冷却给世界市场带来的冲击,但如果中国经济失调了,亚洲经济就起不到这样的作用了。中国不但是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因为其对“硬性”和“软性”的原材料需求对拉美的门槛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也有着重要的贸易影响力。一旦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出现不足,投资者们在其它门槛国家的投资行为必将变得极为审慎。

中国有办法对付经济过热

虽然中国经济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在增长,但是尼可拉斯.施洛特豪厄对中国控制经济过热危险的能力持乐观态度。他指出,中国政府有对付通货膨胀的三板斧。

首先,同西方工业国家一样,中国可以通过央行升息控制物价上扬。不过,虽然中国央行暗示出升息的意思,但不大会大幅度上调。中国央行更感兴趣的是如何降低居民储蓄率,拉动内需。

其次,中国政府还可以以国家限制最高价格的方式来抑制物价,影响通货膨胀的货物篮子中的25%都是由国家来控制价格的。中国外贸的顺差使得中国有能力对个别产品进行价格补贴,以避免价格振荡冲击普通老百姓。

第三,中国政府和央行还可以采取措施限制国内银行的贷款规模。上几个月,央行三度提高了银行最低储备金额,并成功让各银行增加了在央行的无息现金份额储备。这些措施从流通领域抽出了资金,提高了贷款的门槛。

施洛特豪厄指出,中国有多种办法来做到既不大幅度提高利息水平又同时能从经济流通中减少现金流量。中国今年三月的通货膨胀率是3.3%,施洛特豪厄预测到年底通膨能下降到2.5%。他还说,中国以其10%到11%的经济增长率完全能够应付3%的通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楼主的勤奋和热心。:1: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行A股发行冻结资金总额超1.45万亿 再创新高
  交行A股发行掀天量资金潮
  交通银行A股申购冻结资金再创新高。记者昨日从承销商处获悉,交行本次A股发行的网上网下冻结资金总额创出新高,将肯定超过1.45万亿元,其中网下认购超3000亿元,也是创出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交行冻结资金创出新高,表明市场对交行价值的高度认同。与此同时,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也有利于后市股价的稳定。定价方面,从投资者认购踊跃程度来看,以上限为定价已成定局,反映出交行定价是合理的。
  交行上述冻结资金量刷新了刚刚由中信银行IPO创出的新高。根据中信银行此前的公告,其网下和网上冻结的资金量分别约2313亿元和接近12000亿元。
  对于交行A股上市后的估值水平,其承销商海通证券认为,交行6个月目标价为11.60元,与申购价上限7.9元相比有46.8%的空间。另一家承销商银河证券预计,交行绝对估值区间是每股8.88元至11.73元,考虑市场平均估值水平,确定公司的估值区间为每股9.61元至11.21元,估值中枢为每股10.0元。
  收益率高企引来万亿申购资金
  4月份12只新股、募集资金430亿元未能挡住投资者打新热情,相反,9.25%的年化网上申购收益率引得万亿资金驻足。
  据联合证券研究所测算2007年初至4月20日,申购新股的网上平均年化收益率进一步上升至9.44%。在目前流动性泛滥,资金异常充裕的情况下,这样近乎无风险的收益引得万亿资金驻足也就不足为奇了。(记者 夏峰 朱绍勇)
-----------------------------
泛滥是长期的,一边泛滥一边恐惧着的人选择打新。而市场最后总是让赚得最少的人买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7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7-4-2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663家季报显示: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远超预期
  截至昨日已公布的663家季报显示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远超预期
  随着"五一"日益临近,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也进入了高峰期。据本报信息部统计,截至昨日,深沪两市共有663家公司披露了一季报,共实现净利润505.64亿元,其中571家公司盈利,92家公司亏损。
  129家公司净利翻倍
  从净利润增长情况来看,剔除66家2006年上市的次新公司后,剩余的597家公司中,净利润实现增长的公司共有421家,占70.52%;业绩出现下滑的有176家,占29.48%。其中,净利润出现100%以上增长的公司有129家,净利润增幅在50%-100%之间的公司为69家,二者合计198家。也就是说,在净利润增长的公司中,近一半公司实现了五成以上的增长。
  从每股收益的情况来看,一季度每股收益达到0.10元以上的公司有172家,其中每股收益达到0.20元以上的公司有56家。*ST长控以每股收益4.73元高居榜首,其后依次为马应龙、中孚实业、成都建投、伊泰B股、华峰氨纶等,每股收益均超过0.50元。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T长控每股收益达到4.73元,但主要是会计处理的结果,并非实际的经营业绩,也不能产生实际的现金流。
  从净利润的集中度来看,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公司身上。据统计,在全部663家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前50的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为409.70亿元,占全部净利润的81.03%,即7.54%的公司实现了81.03%的净利润。其中,中国石化一家实现的净利润为194.18亿元,所占比例达到38.40%;随后依次为中国人寿88.87亿、华能国际12.05亿、民生银行11.05亿、江西铜业8.36亿。如果加上今日公布季报的工商银行189亿元的净利,则利润向大公司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
  就行业来看,采掘、金融、金属非金属、电力、机械制造五个行业共计实现净利润406.30亿元,所占比重达到80.35%。
  主业增长带动盈利上升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主要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统计显示,在上述597家公司中,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增长的公司有462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超过30%的有205家,增幅超过50%的有110家。
  从行业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排名靠前的多数为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如华业地产增幅达到116倍、世茂股份增长55倍,此外还有中江地产、泛海建设、亿城股份等。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房地产结算方式有关。
  另外一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的公司主要得益于行业景气回升,如有色金属行业的中金岭南、稀土高科、锌业股份、中孚实业、南钢股份、锡业股份等,增幅均超过100%。此外,因借壳因素导致主业变化,也是主营收入、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如成都建投、ST中鼎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公司净利的大幅增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其净利大幅增长的来源主要是资产重组或者资产处置以及股权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如创兴科技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70多倍,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是投资收益;演绎股价暴涨神话的*ST长控,一季度净利增长67倍多,主要是由于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类似的还有中西药业、*ST宝投、亚泰集团等。(记者 李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动态市盈率和平均股价变化看牛市行情
  06年以来,沪深股市彻底摆脱了原来的弱势状态,走出稳步推高的大牛市行情。
  
  ◆ 平均股价变化分析
  
  从平均股价变化看,01年6月16日2245点时沪深A股平均股价为16.91元;05年6月6日,沪市创出998点新低时,沪深A股当日收盘平均股价只有4.7元,06年1月末上升到5.13元,半年后06年6月末平均股价达到6.6元,而到了07年3月末平均股价已经上升到11.89元。一年多时间,沪深A股平均复权区间涨幅高达251.44%。
  
  从沪深A股股价分布区间分析,2001年6月当沪综指最高点2245点出现时,两市20元以上的股票共有268只,占当时全部股票的25.26%,其中,第一高价股用友软件达到78.18元,而5元以下的股票只有2只。经过4年熊市,从05年6月6日、沪综指最低998点的收盘价看,只有10只股票股价能够站上20元,其中最高的贵州茅台也只有44.64元,股价在5元下的股票猛增到929只,占当时全部股票的69.17%。
  
  经过1年多牛市行情,两市股价重心大幅上移,市场股价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07年3月末,两市股价在20元以上的股票达到156只(截止4月16日已经达到223只),其中,驰宏锌锗最高达103.09元,此外还有12只股价在50元以上的高价股。与此同时,股价在5元以下的股票下降到84只,仅占全部股票的5.9%。由此可见,经过一年多的牛市行情,沪深两市股价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
  
  ◆ 动态市盈率分析
  
  是什么原因成就了本轮大牛市呢?各种政策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作为支撑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基石——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06年以来各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平均动态市盈率的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首先,1年多来平均动态市盈率升幅要小于股价平均上涨幅度。05年998点时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15.83倍,而07年3月末该指标值为39.26倍,平均市盈率上升了155.27%,远远低于沪深A股平均升幅。
  
  其次,比较各月平均动态市盈率。06年除了6月和12月该指标值分别达到32.51倍和33.3倍外,其余时间都在30倍以下,其中06年7月最低只有21.23倍。07年各月平均动态市盈率虽升幅较大,但是,截止3月末仍能保持在40倍以下。
  
  再次,与上一轮牛市最高点时动态市盈率比较。01年6月14日2245时,沪深A股平均动态市盈率为62.27倍,07年3月末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仅相当这一数值63%。在沪综指上升了近千点的情况下,平均动态市盈率仍保持在40倍以下,这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场理性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市场仍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如果选用不同时点的净利润作为动态市盈率计算依据,可以发现其结果会出现较大差别。以06年10—12月数据为例,如果用中报数据推算平均动态市盈率,其值分别为22.9倍、26.02倍和33.3倍,而选用06年3季报净利润指标推算,其指标值分别为20.85倍、23.68倍和28.86倍,后者较前者明显下降。同样,通过分析07年4月16日已经公布年报的932家上市公司,如果按06年年报数据推算,其平均动态市盈率为36.79倍,但是,如果用3季报数据推算,该指标值增大到47.78倍。上述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上市公司业绩在06年各季度不断得到提高。如果与05年年报对比这一净利润增幅就更加突出,932家上市公司05年净利润总额为2317.52亿元,而06年达到3258.09亿元,净利润增幅达到40.59%。如果从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看,本轮牛市行情基础应该是坚实的。
  
  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客观上降低了两市平均动态市盈率的水平。由于股改后大股东与广大中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上市公司有机会获得大股东优质资产注入,其整体业绩今后将有望继续得以改善。从近期一些上市公司07年1季度业绩预告情况看,部分公司已经出现超常规增长,如*ST长控通过各种注资和债务重组,净利润将达的到2.84亿元,稀土高科净利润增长也在18倍以上等等,这些公司业绩暴增,将进一步提升沪深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在股价大幅提升同时,A股动态市盈率水平,在某一时期甚至还会出现较大下降。
  
  如果简单推算,2245点62.27倍市盈率的结果导致市场最终崩盘,那么,以07年3月末3183.98点、39.26倍市盈率简单推算,5050点才是危险极大的点位(62.27/39.26*3183.98)。但如果上市公司的中报业绩继续增长,市盈率的上升将远没有股价的上升来的迅猛,则恐惧点位仍将向上推移。
  
  注:0601-0606的市盈率系用2005年报财务数据计算,0607-0609的市盈率系用2006年中报财务数据推算(折算为全年业绩),06101-0703的市盈率系用2006年三季报财务数据推算(折算为全年业绩)。2245点市盈率系用2001年中报财务数据推算(折算为全年业绩),998点市盈率系用2005年中报财务数据推算(折算为全年业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蓄大“搬家”撑起牛市

  银行“排队难”最近成为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专家认为,“排队难”恰恰是储蓄“搬家”的真实写照,其背后蕴含着居民理财观念革命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并大大推动了近期的牛市行情。显然,一个崭新金融时代的大门正在开启。

  排队涌向资本市场

  “排队难”呼声突然高起来,发生在股市“火”了以后,尤其是今年春节后。据银行方面反映,排队时间长主要原因是购买基金、理财产品的居民剧增。专家认为,这首先意味着老百姓理财观念的革命,传统的存款保值的观念正在被摒弃。

  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开户数已超过9100万户。“股民”队伍空前庞大,“基民”更是成为时下最时髦的名词。银行人士说,现在只要看到门口排大队,就是又有新基金发行了。基金、大盘已成为街头巷尾的日常谈资,老百姓的投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月度新增储蓄开始减缓。除了今年2月份的春节因素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1500亿元左右,去年10月更是出现罕见的负增长。而去年12月,M1、M2的“喇叭口”反转,这意味着定期存款增长减速,活期存款增长加速。银行方面表示,很大一部分活期存款转到了银证通、基金卡、理财账户上。

  专家认为,实际利率为负,存款不再合算,这是百姓理财观念变革的重要因素。用名义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减去同期通货膨胀,可以得出实际利率。从2005年起近两年的时间里,实际利率一直为正值,而从去年底开始,这一数值开始为负,目前已达到-1.1%。

  储蓄成“空中加油机”

  储蓄如同蚂蚁搬家一样流向股市,力量惊人,支撑并延长了这波大行情。

  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出台前后,市场对调控的预期加重,大盘三周来剧烈震荡,连日走出“V”字型行情。基金一季报也透露出股票仓位降低的信息。但新股民、基民们的热情一点也没有因为市场震荡而减少。老年人、家庭主妇、大学生、一些很久不炒股的“前”股民、炒了十几年股的老股民,各种元素不断充实着股民大军,为牛市行情推波助澜。

  从储蓄所近期的情况看,排队购买基金依然火暴。专家认为,新基民风险意识较弱,看到亲戚朋友们赚了钱,就不顾市况一味买进。从众心理一时很难扭转,而资金一旦从“牢笼”中放出,就很难在短期内刹住车。

  市场分析人士也表示,散户们在最近的市场震荡中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试想,A股一天新增开户数30万户,每户只要一万元,就是30亿元,市场能不火吗?”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中国潜在流动性巨大,一旦激活,必然刺激人们青睐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扬。

  投融资“瓶颈”有望突破

  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考虑,银行“排队难”也可能是突破投融资“瓶颈”的先兆。居民竞相取出存款,转投向股市、债市、基金等直接融资领域;银行存款源减少,贷款可能受限,相应减少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例可望优化。

  无论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两会透露出的信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成为社会一致的呼声。哈继铭表示,直接融资规模扩大是必然的趋势,它需要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共同推动才能实现。

  一方面,居民投资需求增长,资金从储蓄账户中流出,涌向资本市场,保证了直接融资所需的资金。“排队难”的背后,其实正是代表着这种资金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大盘蓝筹股的回归、股市扩容、债券市场发展等都是很好的机遇,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品。当产品供给与资金需求都得到了极大提高,离“瓶颈”突破也就不远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泛滥是长期的,一边泛滥一边恐惧着的人选择打新。而市场最后总是让赚得最少的人买单。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储粮总公司托市操作失误造成粮价上涨并非偶然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粮食产品异常上涨,造成衡量物价的主要指标居民消费指数(CPI)长期高位运行。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粮价的上涨?
  4月24日,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在中国农村经济研讨会上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粮油价格走高,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托市操作失误造成的。李炳坤的观点,解开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供不应求容易导致物价的上涨,具体到粮价,粮食的减少容易导致粮油价格的上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虽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却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来,我国只是在2003年出现过粮食短缺的状况,导致2004年进口谷物类粮食的情况。但是,在其他年份,谷物类粮食一直都是产大于需,这让我国成为一个粮食净出口国。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是产大于需的,既然如此,粮价应该走低而不是走高才对。

  粮价上涨主要是由于中储粮总公司操作失误导致。据报道,从去年6月1日到9月30日,中储粮总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共收购814亿斤小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40%。

  由于国家掌握了大部分商品粮源,市场上可流通的粮食大幅减少,与此同时,需求方的存粮逐渐减少,粮食需求在短期内迅速释放,而粮食供应又因衔接不畅出现短期断档,导致粮价突然上涨。

  中储粮的最大作用在于实现粮食的战略储备,同时,调控粮价,防止粮食价格因波动过大而引发不稳定因素。应该说,在这方面,中储粮还是做了许多工作,防止农民因粮食丰收、粮价下跌而利益受损,保持其种粮的积极性。但是,这也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低价收购的总量应该限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此次粮价上涨,就是由于中储粮收购的粮食过多,仅小麦就占了当年全国小麦产量的40%,除去农民自己留用的那部分,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基本被中储粮掌控。如此,很容易形成垄断的局面,导致市场上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中储粮收购的最大量到达哪个边界才算合理,非常值得研究。

  第二,根据规定,最低收购价粮食销售单独核算,盈利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储粮无权自行销售。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粮价上涨的过程中,政府成了受益者,因此,中储粮因此次粮价上涨饱受公众的质疑。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即使政府摆脱利益的诱惑,由于政策的传导需要一个过程,储备粮的收购和销售也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无法及时对粮价进行调控。一旦收购或销售跟不上,就容易导致粮价的剧烈波动。

  第三,粮食供求信息依然不畅。此次粮价上涨,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相关企业根本不知道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已经大幅减少,等它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粮价已经开始快速上涨。同时,由于决策层无法事先了解供应方面的信息,无法提前作出决策。作为对市场最为了解的中储粮,应该承担起信息公开的职责,及时将粮油供应信息公之于众,既便于相关企业早做准备,也便于决策者防患于未然。

  由于上述问题都没有解决,托市操作失误造成粮价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有关部门应对此研究反思和研究,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股市捉妖记行云流水话投资艾略特波浪看盘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7-5-2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受教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季度利用外资增154% 限外令难挡外资开发热情
2007年05月08日11:24 中国房地产报
李婷  
  国家统计局4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的增幅达到了154%。这意味着在目前国内银行逐渐缩紧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形势下,外资得到了高速增长的空间。根据该数据,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12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国内贷款1761亿元,增长20.9%;企业自筹资金2495亿元,增长23.2%;利用外资131亿元,增长154%。

  利用外资的大幅增长背后是一系列具体案例,一季度以来市场上屡屡传出房地产公司和外资合作的消息。2月末,摩根士丹利与上海永业集团共同取得上海市中心卢湾区一幅商业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3月21日,ING房地产旗下的香港沃德商务有限公司与金地集团共同投资开发中国武汉积玉桥项目;在此两天前ING刚刚宣布以3500万美元取得重庆龙湖地产旗下某住宅项目49%的股权;4月10日,摩根士丹利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入股位于武汉的世茂锦江项目,取得了29.99%的股份……


  上述外资参与房地产开发的案例正发生在国内银行开发贷款紧缩的背景下。建设银行总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庆明告诉记者,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3%左右,但房地产国内贷款增长20.9%,表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长比率仍高于总体贷款增长幅度。而国内贷款为1761亿元,增长20.9%,低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的增长幅度26.3%,表明一季度各银行由于宏观调控政策以及自身风险控制而在开发贷款方面比较严格。


  “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银行紧缩房地产开发贷款,使得大量存在资金需求的房地产公司转向利用外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汪利娜告诉记者,这是导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方面利用外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宏观调控政策限制银行进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之外,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也使得其在贷款审批方面格外严格,很多房地产公司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一般来说,各银行在开发贷款方面的不良率都比总体贷款不良率高,因此银行会在开发贷款的审批上格外慎重”,赵庆明表示。


  154%的增幅还说明,近期外资在国内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非常活跃。“一方面由于国内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出于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资很看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赵庆明表示,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缩紧银根,也使得外资有了足够的用武之地,受到渴求资金的房地产公司的青睐。


  那么,这是否说明国家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的政策没有取得成效?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汪利娜表示,限外政策只是限制外资投资现成物业,对外资参与房地产开发影响不大。


  2006年7月11日,建设部等六部委共同签发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同年9月1日,外管局颁发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上两个文件都在房地产交易环节对外资炒楼进行了实质性限制。但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文件只是规范了外资投资房地产的相关规定,更大程度上是取消了外资投资房地产开发的优惠条件,但并没有采取任何限制。今年3月22日商务部出台的《关于2007年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也只是简单重申了严格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并没有实质性的限制措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业: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资产价值上涨
2007-05-08
[table=98%]
    房地产行业依旧快速发展,房价继续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
    今年前两个月,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5.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增速比去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去年24%的增速也有所下降,国家调控初现成效。当前投资快速增长与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和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根本转变有关。增速较快且平稳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适度的投资规模与合理的投资结构是必须的,预计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785.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比去年21.8%的增幅也增加了2.5个百分点。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开发投资实际完成1277.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实际完成43.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4%。商品住宅投资仍是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可喜的是住宅中的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增长率达到57.4%,国家对于行业的结构调整效果已经展现。
    图2 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房价走势
    2007年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上月低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月比,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上涨2.6%,涨幅比上月高0.9个百分点;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上涨6.1%,涨幅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高档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上涨6.7%,涨幅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与上月比,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上涨0.2%,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上涨0.7%,涨幅与上月持平;高档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低0.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与去年同月比,涨幅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9.9%,北京9.7%,广州9.6%和福州9.1%等。与上月比,涨幅超过1%的城市有19个,涨幅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岳阳3.4%,兰州2.8%,沈阳2.5%,南宁2.3%和长沙2%等;牡丹江、包头等6个城市略有下降。
    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市场潜力还很大,未来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住宅开发的诱惑力最大,也最具备投资价值;2、未来行业竞争将加剧,这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将加快这一步伐;3、随着市场供给的增加、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品牌化将越来越明显,品牌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表现。
    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坚实的需求支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房地产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发展我国房地产业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均GDP水平预示行业将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其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并受宏观经济的制约。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保持着世界领先的经济增长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社会消费能力持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人均GDP水平与房地产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国住宅产业在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开始起步,达到1300美元时进入快速增长期;达到1500美元时至增速的峰值;达到4000美元时进入平稳增长期;达到8000美元时进入衰退期。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还处于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假定GDP每年增长率为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自200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分别为0.695%、0.645%、0.601%和0.587%),那么需要9.56年时间达到人均GDP4000美元的水平,需要17.32年时间达到8000美元水平;如GDP年增长率为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速7.4%,那么需要13.06年达到4000美元的水平,23.65年达到8000美元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快速发展时期。
    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保证住房购买力
    随着我国GDP二十多年的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同时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也出现变化,恩格尔系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有望分别下降到30%和40%,初步进入富裕状态(恩格尔系数区间为20%--40%)。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消费支出中的住房消费将逐年增加,2006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3%,这保证了市场中需求放的购买力,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需求保障。

    收入的增长带来了储蓄存款余额的快速增长,2005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储蓄存款余额的快速增长给住房消费提供了资金保证。
    城市化及消费升级带来旺盛需求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42%,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47%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中国将正式买入城镇化国家,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56%,快速增长过程还将持续30年左右。城市化水平从42%提升到50%意味着城市新增人口6500万人,新增住房需求约17亿平方米(按2005年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11平方米计算),每年4.24亿平方米的平均增量,而2006年我国全国住宅竣工总量仅为4.32亿平方米,每年竣工总量仅能满足每年新增住房需求。
    随着收入的增长,人民对于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在面积、品质、环境等方面对商品房提出较高要求,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情况将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同等家庭规模条件下,这种情况要求更多的居住面积。2005年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11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14平方米,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如每年提升1平方米,则每年需要新增近5.5亿平方米。
    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房地产资产价值上涨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那时起,人民币逐渐升值,强烈的升值预期导致大量热钱进入国内市场,带动国内资产升值,使得热钱既享受了资产的升值,又分享了人民币的升值。持续的升值预期还将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流入国内市场,国内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商用地产市场将迎来辉煌期。

    政策分析
    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减少房地产企业的盈利
    2007年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一份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07年2月1日起,将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的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自1993年推出后一直没有正式征收过,此次该税种的正式征收将对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带来重大影响。
    通知规定,对符合1、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2、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3、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以上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对符合1、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2、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3、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4、省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况等以上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时计算与清算项目有关的扣除项目包括: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2、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3、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之前全国各地土地增值税基本都采用预征收制,这次通知细化了清算方法,可操作性更强,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将从“预征”转向“清算”。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一旦进行增值税清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粗略计算,若100%从事普通标准住宅开发,假定三项费用率为10%,营业税等相关税按6%征收,则当毛利率超过37.54%时,房地产企业才开始征收土地增值税;当毛利率超过51%时土地增值税率上升至40%;当毛利率超过64.46%时土地增值税率上升至50%;当毛利率超过77.92%时土地增值税率上升至60%。而对从事非普通标准住宅开发的企业来说,其没有免征规定,其增值部分全额征收增值税,也就是当项目毛利率超过24.08%时起征土地增值税。
    考虑征收土地增值税,项目对应毛利率水平变化如下表所示:

    考虑到房地产企业之前采取预征的方式缴纳土地增值税,因此变更后的毛利率水平应在上表水平之上增加0.5%-2%水平。
    除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外,还预示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序幕重新拉启。国税总局的这份通知表明了政府要严厉执行政策,土地增值税征收的相关政策1993年就已经出台,但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得到贯彻,此份通知从严从细要求执行政策,是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特殊国情的深刻体会,避免“光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发生。
    加息对房地产业影响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央行官方表态称,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此次加息其政策用意在于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其针对的是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其并不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特定政策。此次加息其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成本影响并不大,但其对房地产企业能否顺利融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利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银行对其贷款客户做出深入调查以评估其还款能力,因此资信和实力一般的企业将面临着银行惜贷的境地。因此此番加息房地产企业内将继续优胜劣汰,占据资金和实力优势的企业将继续成为整合行业的先锋,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将逐渐地退出这个市场。
    在大半年的时间之内,央行连续两次做出加息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市场对于中国进入加息通道的预期,这种预期会导致需求的衰减。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而言,加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小自住型需求者的购房热情,但更大程度上会抑制投资投机者的购房需求。
    加息对房地产业的供求双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实际效果来看,其对需求方的影响大于对供给方的影响,因此在短期之内,需求的下降会缓解当前商品房市场供需不均衡的态势,从而能够降低当前房价过快的上涨速度。
    物权法的颁布能够促使行业健康发展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从1993年启动物权法起草工作至今,历时14年,终于实现了民众“对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的美好愿望。
  制定物权法对于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有、集体和公民的私有财产,具有重要作用。物权法中的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其颁布并非针对不动产,因此其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物权法明确了不动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这解决了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一些担忧,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即将施行的物权法中,不仅规定了平等保护公私财产并加大公有财产保护力度,而且还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如何续期,征地拆迁如何补偿,小区车位、车库如何确定归属等购房者关心的问题以法律的形式明确。
    在物权法中,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款:
    1、“第一百四十九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这一条解除了民众对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如何办的疑问,尽管物权法中并没有对续期的土地使用费支付标准和续期年限,以及如何续期等细节问题予以规定,但“自动续期”意味着自己拥有的房产不会在期满后被收回,老百姓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物权法虽然对住宅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执行办法进行了规定,却对非住宅用地,即商业用地及工业、综合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怎么办没有给出答案。相对于住宅用地,非住宅用地的年限较短,而目前又是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非住宅类产品开发的高峰阶段,因此物权法的“避而不谈”无疑将继续让开发商和购房者摸不准脉。
    2、“第四十二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这个规定确保了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要保证被征地农民长远生机有保障,要保障被征收个人住宅的人的居住条件。征收条件的提高预示着未来土地资源的获取将更加规范,土地成本也将较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由于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具体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由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依照物权法草案规定的补偿原则和补偿内容,根据不同情况做出规定。
    3、物权法还明确规定了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物权法还对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做出了明确规定;物业法明确规定,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等。以上一系列条款和规定明确了业主的部分合法权益,制约了开发商侵占业主的合法权益,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物权法的颁布为物业税的征收开启绿灯近年来呼吁尽快开征物业税的声音也是年年高涨。而稳步推进物业税工作已经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前,业界对物业税之所以迟迟不能开征的阻碍均归于物权法出台的一拖再拖。物业税的开征必须要以物权法出台为前提,只有在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理清并纳入法律框架后,物业税的事实才有根本的法律依据。
    虽然物业税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而无法全面开征,但自2003年国家在出台的《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的要求后,开征物业税的步伐明显加快。截止到2006年底,征收物业税已经在全国6个城市和地区进行了试点,积累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的经验。如此一来,物权法在今年10月的正式施行似乎意味着物业税开征已经亮起“绿灯”。
    物业税,通常被称之“不动产税”或“地产税”,是抑制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的一种有力的税收杠杆工具,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付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其市值波动而定。不过由于目前我国尚未明确提出征收物业税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措施,因此物业税开征的具体方案以及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均无定论。
    投资建议
    二季度商业地产将成为地产投资的主体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未来数月内预计将有一系列的行业调控政策出台,由于房地产行业对政策比较敏感,因此分析师对二季度房地产公司的投资,特别是住宅开发的公司持谨慎态度。由于此轮行业调控主要针对房价上涨过快,住宅结构不合理等,其调控对象是住宅市场,因此在住宅开发类公司面临调控时,非住宅开发类的公司将迎来投资契机。
    房地产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稀缺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但由于适合居住的区域有限,这点决定了土地资源在我国是一种稀缺资源。不仅仅住宅项目是稀缺资源,商用项目同样也面临稀缺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意义上其也是稀缺资源。基于其稳定的现金流以及区位优势,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其正面影响较住宅项目大,因此其价值比住宅项目更高,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出租物业的价值将得到重估,其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在房地产业调控的背景下,分析师认为二季度非住宅开发的房地产公司将比住宅开发类的公司具有吸引力。在非住宅开发类公司中分析师推荐金融街(000402)等,在住宅开发类公司中从谨慎角度分析师只推荐万科A(000002)和保利地产(600048)等。(分析师:花长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召开钢铁会议 钢铁业重组要下真功夫
  "五一"节前,国务院召开了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打响了国家部署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第一炮。而关乎建设钢铁强国更为重要的,则是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这也将是下一个要下真工夫的目标。
  在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逐渐加快的时候,对于棘手的钢铁业跨省市跨地区重组,以"政府+市场"的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单纯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模式,将成为无可回避的主流模式选择。
  随着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国内钢铁业的收购与反收购战,已上演得如火如荼,这其间政府撮合居多,市场作用显现得还较少;同区域整合得多,跨区域整合得少。由于所有权、人事和人员安置等问题,国有钢铁产业之间的并购,尤其是跨省市的并购一直步履蹒跚。
  业内人士对一件往事都不陌生--多年以前,隶属于国资委的宝钢集团对隶属于上海市的多家钢厂成功重组,当时的模式是上海市政府把几家钢厂的资产无偿划拨给国家,再由国家授权和委托宝钢集团来履行出资人的职能,对几家钢厂进行重组。
  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国有资产的无偿划拨。因为是无偿划拨,也就会涉及地方利益的损失,担负收购任务的企业也很有可能需要同时担负起被收购企业的各种包袱。因此,这种模式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推广,在跨地区重组上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的钢铁企业在以国有资产为主的大背景下,要想成功地完成整合,的确离不开政府的力量,而在整合后如何把市场的因素结合进去,形成实质性的协同效应,将决定中国钢铁业发展的未来。
  10多年后,同样是宝钢,完成了对八一钢铁(行情论坛)的重组,成为我国钢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并购。但并购的模式却与重组上海的多家钢厂的模式有了很大的区别,是市场化的商业行为与政府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首先,宝钢集团没有简单地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划拨的八钢集团的产权,而是通过注入资金的形式,增资30亿元控股了八钢69.61%的股权。宝钢并不承担八一钢铁的包袱,而是要通过向八钢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提升八钢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这对宝钢来说无疑比被动接收产权和包袱更有利。这是市场化商业行为在起作用。
  其次,八钢的税收依然向新疆交纳,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之间利益的冲突。事实上,首钢搬迁落户河北曹妃甸后,与唐钢成立的合资公司的增值税也将在河北当地缴纳。当然,这是地方政府间推动联合重组谈判走向成功博弈的结果,也是目前国内税收体制下钢铁跨地区跨省市重组的一种权宜之举。
  显然,宝钢并购八钢的模式选择值得借鉴。可以预见,今后采取此模式进行跨省市跨地区重组的钢铁企业会越来越多。据了解,已经签署了重组框架协议的鞍钢和福建三钢,福建省政府在正进行的谈判中希望采取宝钢重组八钢的模式,由鞍钢向刚刚上市的福建三钢注入资金控制一定的股份。
  目前钢铁企业上市公司的情况,也在客观上支持了国内钢铁企业通过市场方式进行并购重组。目前国内对于钢铁业的估值普遍过低,即使在钢铁处于夕阳行业的欧美市场,钢铁股市盈率也有当地市场平均市盈率的50%~60%,而中国目前仅为40%。这也是国外钢铁业最近几年纷纷觊觎中国钢铁企业、频频希望入股中国的钢铁上市公司的一个原因。相比之下,国内的钢铁企业在这方面走得慢了很多。目前,证监会已经为国内钢铁业的并购提供了支持,允许钢铁企业为并购进行增发融资,钢铁的上市公司之间进行换股甚至收购并没有障碍。
  4月27日举行的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在确定了钢铁工业落后产能的关停和淘汰目标和责任到"人"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依法淘汰小钢铁的地方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和政策上的相应补贴,使淘汰落后产能具有了真正的可操作性。
  我们认为,除了市场化运作的推进,政府也应该为钢铁业的跨省市跨地区并购重组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不同地区间企业并购重组后税收流向的认定,银行为企业并购提供直接贷款支持的开闸等,这些都将有利于加速中国钢铁业集中度的提升。
  钢铁工业协会已经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出台跨省市、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方案。
  尽管地区利益阻碍重重,中国还是在试图加快推动钢铁业的跨省市、跨地区重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钢铁工业协会已经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出台跨省市、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方案。
  虽然中国推动建设大型钢铁企业的政策已经下发逾两年,但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进行得并不顺利。继2005年、2006年两年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后,今年1、2月份钢铁产业集中度继续走低。
  在"五一"长假开始前的中钢协信息发布会上,罗冰生就曾表示,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步伐缓慢,国家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保证相关省区的利益。他当时透露,今年下半年国家可能会推出加快推进跨省市、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方案。
  首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戴国庆表示,跨省市重组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产权关系的问题。目前由国资委直接领导的国内大型钢厂只有宝钢、武钢、鞍钢、攀钢等几家,更多的钢厂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跨省市重组必然面临税收和人事变更等复杂问题。
  目前已经完成的钢铁企业重组多集中在同一个省市或区域内,这为调整利益分配创造了条件。
  如河北省已经顺利完成重组的唐钢、宣钢和承钢,在遇到阻力时,后两个钢厂的领导就被唐钢调派过去的人取代,河北省省内唐钢和邯钢的总经理也已进行了互换。
  武钢与攀钢的联合重组实际上也在暗中推进。在攀钢的一把手去年退休后,武钢的领导被派往攀钢担任党委书记。业内人士指出,人事调动之所以如此顺利,与两家钢厂同属于国资委管辖有很大关系。
  政府高层已下决心推进钢铁业跨地区重组。在4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国家支持大型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最直接的办法是理清产权关系。" 戴国庆指出,可以将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真正在产权上由中央统一协调,在联合重组上实行统一的措施。
  为解决跨省市、跨地区兼并重组的税收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也在制定关于大型企业汇总纳税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跨地区经营的总公司将就地预收所得税,这也将有利于地方利益的协调。
------------------------------------
钢铁洪流才到半山腰,重组!又见重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决心之强罕见 钢铁业面临三大"强力"调整

  中国政府在钢铁业的淘汰落后、跨地域重组和钢材出口"三大难题"上推出"强力"调整措施,其力度之大、决心之强、指向之明确,都是前所罕见的。
  作为高耗能产业兼制造业的"粮源产业",钢铁业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此次国家对钢铁业调整的政策安排已明显从"小步而行"转向"大步快走",下定决心使调整产生明显实效。
  跨地域重组:"12天内两大步"
  产业分散是引发中国钢铁业诸多不稳定波动的根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已是业内多年共识。但在"年年喊集中"的舆论中,产业集中度却不升反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多次表示,跨地域产业重组进展缓慢,关键是体制障碍难除。
  但是近期这一长期缓慢的"进程"正在加速。中国最大也是最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在短短的12天内完成了"两个大规模、大跨度的重组动作"。4月28日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集团之后的"新八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钢厂跨地域实质性重组的第一例。5月10日宝钢与河北邯郸钢铁集团合资建设邯钢新区项目的协议正式签约。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跨地域钢企重组"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国家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难以像现在进行得这样快,这样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表示,国家"全力支持像宝钢这样的优势企业跨地区进行产业整合和企业重组"。新疆等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十分明朗:引入优势企业"有利于地方优势资源的转换和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透露,相关方面正在酝酿和讨论钢铁业跨地域联合重组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方案,争取在税收分配、相关利益协调等体制难点上取得突破。
  在近期国务院召开的关停和淘汰钢铁业落后产能会议上也传出明确信息,国家支持大型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加快推进鞍本钢铁集团实质性重组;以首钢搬迁为契机,促进华北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在宝钢与新疆八钢联合的基础上,促进宝钢与包钢的联合,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创造条件。
  出口政策:半个月内连设"两道门"
  市场对钢材出口政策调整"小步而行"的预期也在被打破。在4月15日起实施大部分钢材品种出口退税"归零"政策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国家决定对部分钢材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此间业内著名分析人士贾良群说,这不仅"异常明确地表明了国家不鼓励普通钢材过量出口的态度,而且大大压缩了市场预期反向操作的空间"。
  去年国家分步调低部分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率的前后,市场明显出现了"反向操作"的状况,也就是预期国家会逐步收紧出口政策,大量企业"反向"集中突击式出口,以期尽可能多地获利。据海关总署人士透露,去年底之前短短4天内,仅天津保税物流园区一地就集中申报出口了6万多吨钢材。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钢材同比增长1.4倍。市场预期的"加速效应"起了很大作用。
  此次国家加快"政策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压市场"反向操作"的空间,加大政策"正效应"的传递力度,有效抑制出口的过量增长。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导向是确保钢铁业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目前中国钢铁业总量已经供大于求,新增的钢铁产量大多要靠出口消化。"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和环保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获利不多,却把污染留了下来"。不少钢铁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建立在资源环境、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必要开支没有完全计入成本的基础之上,代价很大,难以持续。
  淘汰落后:与节能减排挂钩
  淘汰落后产能也是一个"伴随中国钢铁业成长的难题"。在过去多次的"总量控制"中,往往是限制了优势产能的扩张,留出了低端产能的空间。
  此次,国家在全面推动全局性节能减排工作的背景下,下决心在钢铁业落后产能的关停和淘汰上"攻关"。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首批10个主要钢铁生产省市和自治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跟踪淘汰的进展情况,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监督。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是下狠心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钢铁工业总能耗约占全国的15%,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6.6%,耗水量占工业总量的14%,是耗能、耗水和排污的大户。目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炼铁能力约1亿吨,落后炼钢能力约5500万吨,这些设备容量小、效率低、污染重,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10%至15%,物耗高7%至10%,水耗高1倍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高3倍以上。
  据国家相关安排,现有的落后炼铁炼钢能力到2010年之前要全部淘汰,其中今年年内就要淘汰3000万吨炼铁能力和3500万吨炼钢能力。所有列入淘汰范围的设备,都不得转让、变卖后异地建设
--------------------------------
我闻到了疯狂的味道。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林斯潘: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会重演
2007-5-12 14:08:55       新加坡联合早报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新加坡举行的美林证券研讨会上表示,亚洲1997年金融危机不可能再现。另外今年美国经济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走向衰退。
  据彭博社报道,在华盛顿通过卫星通信参加美林新加坡的会议上,格林斯潘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该地区外汇储备增长。“我们不认为同一情况会再现。”
  13个亚洲国家的财长们在5月5日同意,将2万7000亿美元(4万亿新元)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用于防止危机再现。
  格林斯潘也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影响东南亚的出口,但是任何负面影响将因为更强劲的国内需求所抵销。
  另据路透社报道,格林斯潘还表示,由于消费疲软和住房市场增长放缓,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
  在新加坡参加美林论坛的听众引述格林斯潘的话称,全球经济增长将有助于缓解美国经济增长脚步放慢。
  参加此次会议的Thien Viet证券人士怀特(Spencer White)说道,“他说目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
  格林斯潘说:“我的演算法是,如果衰退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那么不衰退的可能性就是三分之二。”
  今年2月格林斯潘曾表示,美国经济可能在年底之前陷入衰退,这引发了市场动荡。
  格林斯潘的言论与现任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的讲话形成鲜明对照。伯南克之前曾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几率下降。
  人民币加速升值
  符合中国利益
  对于人民币汇率,格林斯潘说:“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十分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就他们的机制看,其理由十分明显。他们打压人民币汇率,据我们所知,他们大量买入外国资产,主要是美元资产,而且必须在央行进行冲销操作。
  “如你所知,他们出*债券,吸收大量的高流动性资金,这些资金是去往央行账户增加外汇时产生的,他们没有选择全面隔离它的做法。
  “他们提高了准备金率,以及许多这样的技术手段,但是,M2货币供应量(指M1加银行客户储蓄、定期存款加银行发出而非由金融界人士持有的可转让存款证,M1指公众持有的纸币和辅币加银行客户的活期存款)增长达到17%-20%的年率。
  “我最关注的是,除非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停止,否则我认为他们会在某个时点发现不均衡问题很难控制,他们不能无休止这样做下去,而不产生严重的后果。”
  格林斯潘在美联储局任职了18年,于2006年1月退休。
  另据新华社报道,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69关口,以7.6835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五一”长假过后的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刚刚突破了7.7整数关口。经过两个交易日的小幅回调后,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次创出新高。按照昨天的中间价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5.55%。
  这也是进入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第28次改写新高纪录
----------------------------------------
也许最终RMB升值将不受控制......如果那样,股市的暴涨也将不受控制。问题是这种失控何时到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25 04:14 , Processed in 0.079806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