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1 13:29

重庆江北150000平米厂房出租(7-10)

--------------------------------------------------------------------------------

http://www.sina.net 2007年07月10日 11:33 成都厂房网



  物业名称: 重庆江北东田科技孵化园

  所 在 地: 武侯区

  厂房地址: 重庆江北寸滩港口

  联系人: 向先生

  联系电话: 023-67752267

  手机: 13983090211

  价格: 2000多

  厂房面积: 150000 m2

  办公面积: 3万m2

  车间面积: 1万多m2

  总占地面积: 10万m2

  产权证: 有

  其他配套设施:

  ?? “东田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园(基地)”开辟出集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25万平方米建筑体量,包括国际标准厂房群、科研高楼、公寓及生活配套,全面打造 “完整科技孵化园模式”。 本园区与世界500强名企——中国海尔、中集集团巨型生产基地为邻,共同发展。

心月天狐 发表于 2007-7-11 17:02

原帖由 股市潜规则 于 2007-7-11 13:2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庆江北150000平米厂房出租(7-10)

--------------------------------------------------------------------------------

http://www.sina.net 2007年07月10日 11:33 成都厂房网



  物业名 ...
晕死,这都能找出来,真是服了你了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1 17:14

原帖由 心月天狐 于 2007-7-11 17:0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晕死,这都能找出来,真是服了你了

:*22*: :*29*: :P 偶有自动化手段,哪有时间这么抠呀:*27*:

冬季风暴 发表于 2007-7-11 17:22

真正的功夫在股票市场之外

奇怪,这个帖子为什么贴这么多与中集无关的东西,楼层多就好??版主也不管?

这位朋友其实不是这样的:) :) :)

读过彼得-林奇<成功的投资>的朋友都应该有体会,投资其实功夫主要花在投资市场之外.

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所有的知识要学会举一反三,融汇贯通.

个人认为,楼主和经常发贴的朋友首先在独立思考,其次在汇总各方战略条件,最后才在投资股票.这是一种境界.

投资股票首先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最后才是操作手.

支持楼主,在金钱的嘈杂当中开辟一个价值投资的方外净土,让大家静心学习和思考.:*22*: :*22*: :*22*:

shanmin 发表于 2007-7-11 18:10

原帖由 股市潜规则 于 2007-7-11 13:1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过去也有人这么疑问过,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认为有关系的朋友可以去讨论、学习、参考,认为没关系的朋友可以跳过。
本人认为这个论坛是最好的之一,不单共享直接关于公司、相关行业、产业政策、宏观形势 ...

完全同意楼主和楼上冬季风暴的观点,所谓“功夫在诗外”、“视野决定高度”,偶得益于此,有进步,有提高,在此对什么“水仙、水母、水王、水神”等,表示感谢。

[ 本帖最后由 shanmin 于 2007-7-11 18:13 编辑 ]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1 22:34

转帖

一、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企业,尤其是各自细分行业(最好属于令人乏味乃至厌烦的相关行业)中的世界级、国家级的龙头企业;
  二、能代表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尤其是中国创造的品牌企业;
  三、在N年(最好是三年以上)的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可望达到30%以上的企业;
  四、在拥有卓越且积极进取的管理层、公司治理结构渐趋完善、制定了明晰的企业战略目标、合理的人才梯队搭建与稳定、切入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拥有可复制的盈利模式等方面,综合具备了能持续领先、难以为别人简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五、通过少派或不派现金红利来增加企业研产销的再投入,同时在迎合市场心理的股本高速扩张方面有成熟做法乃至成为了一种惯例,是促进高成长企业继续高成长直至成长为Tenbagger的有效助燃剂;
  六、脱离集团公司而成立的具备良好资产负债表的相关企业;
  七、企业的高管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公开地不断买入本企业的股票;
  八、在市场嘈音制造者与追随者关注范围外但却不断有实力机构介入的股票;
  九、未必生产高科技产品但却得益于高科技产品价格战(符合"摩尔定律")的企业;
  十、企业名字未必洪亮,相反,名字越傻的企业或许越理想,等等。

900900! 发表于 2007-7-11 23:21

原帖由 ob39 于 2007-7-11 21:2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调高200039目标价为:超出000039

有何合理的根据?b超a

meng-h 发表于 2007-7-12 08:13

巴菲特一生大事记


blogbuffett 转载


转载自:但斌的BLOG

1943: (13 years old)

Buffett filed his first income tax return, deducting his bicycle as a work expense for $35.
1945: (15 years old)

In his senior year of high school, Buffett and a friend spent $25 to purchase a used pinball machine, which they placed in a barber shop. Within months, they owned three machine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1950: (20 years old)

Buffett enrolled at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after learning that Benjamin Graham and David Dodd, two well-known securities analysts, taught there.
During this time, Buffett also pledged to the Alpha Sigma Phi fraternity. He is still active today, donating every year to the fraternity.
1951: (21 years old)

Buffett discovered Graham was on the Board of GEICO insurance at the time. After taking a train to Washington, D.C. on a Saturday, Buffett knocked on the door of GEICO's headquarters until a janitor allowed him in. There, he met Lorimer Davidson, the Vice President, who was to become a lasting influence on him and life-long friend.
Buffett graduated from Columbia and wanted to work on Wall Street. Buffett offered to work for Graham for free but Graham refused. He purchased a Texaco gas station as a side investment, but that venture did not work out as well as he had hoped. Meanwhile, he worked as a stockbroker. During that time, Buffett also took a Dale Carnegie public speaking course. Using what he learned, he felt confident enough to teach a night class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Investment Principle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students he taught was more than twice his own.
1952: (22 years old)

Buffett married Susan Thompson.


1954: (24 years old)

Benjamin Graham offered Buffett a job at his partnership with a starting salary of $12,000 a year. Here, he worked closely with Walter Schloss.
Susan had her second child, Howard Graham Buffett.
1956: (26 years old)

Benjamin Graham retired and folded up his partnership.
Buffett's personal savings are now over $140,000.
Buffett returned home to Omaha and created Buffett Associates, Ltd., an investment partnership.
1957: (27 years old)

Buffett had three partnerships operating the entire year.
Buffett purchased a five-bedroom, stucco house on

Farnam Street
for $31,500.
Susan was about to have her third child.
1958: (28 years old)

Buffett had five partnerships operating the entire year.
1959: (29 years old)

Buffett had six partnerships operating the entire year.
Buffett was introduced to Charlie Munger.
1960: (30 years old)

Buffett had seven partnerships operating the entire year.
Buffett asks one of his partners, a doctor, to find ten other doctors who will be willing to invest $10,000 each into his partnership. Eventually, eleven doctors agreed to invest.
1961: (31 years old)

Buffett had seven partnerships operating the entire year.
The partnerships were: Buffett Associates, Buffett Fund, Dacee, Emdee, Glenoff, Mo-Buff, and Underwood.
Buffett revealed that Sanborn Map Company accounted for 35% of the partnerships' assets.
Buffett explained that in 1958, Sanborn sold at $45 per share when the value of the Sanborn investment portfolio was $65 per share. This meant buyers valued Sanborn at "minus $20" per share, and buyers were unwilling to pay more than 70 cents on the dollar for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with a map business thrown in for nothing.
Buffett reveals that he earned a spot on the board of Sanborn.




1962: (32 years old)

Buffett's partnerships, in January 1962, had in excess of $7,178,500 of which over $1,025,000 belonged to Buffett.
Buffett merges all partnerships into one partnership.
Buffett discovered a textile manufacturing firm, Berkshire Hathaway. Buffett's partnerships began purchasing shares at $7.60 per share.
1965: (35 years old)

When Buffett's partnerships began aggressively purchasing Berkshire they paid $14.86 per share while the company had working capital (current assets minus liabilities) of $19 per share, this did not include the value of fixed assets (factory and equipment).
Buffett took control of Berkshire Hathaway at the board meeting and named a new President, Ken Chace, to run the company.
1966: (36 years old)br />
Buffett closes the partnership to new money.
Buffett wrote in his letter “unless it appears that circumstances have changed (under some conditions added capital would improve results) or unless new partners can bring some asset to the partnership other than simply capital, I intend to admit no additional partners to BPL.”
In a second letter, Buffett announced his first investment in a private business — Hochschild, Kohn, and Co, a privately owned Baltimore department store.
1967: (37 years old)

Berkshire paid out its first and only dividend of 10 cents.
1969: (39 years old)

Following his most successful year, Buffett liquidated the partnership and transferred their assets to his partners. Among the assets paid out were shares of Berkshire Hathaway.


1970: (40 years old)

As chairman of Berkshire Hathaway, began writing his now-famous annual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1973: (43 years old)

Berkshire began to acquire stock in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Buffett became close friends with Katharine Graham, who controlled the company and its flagship newspaper, and became a member of its board of directors.
1979: (49 years old)

Berkshire began to acquire stock in ABC. With the stock trading at $290 per share, Buffett's net worth neared $140 million. However, he lived solely on his salary of $50,000 per year.
Berkshire began the year trading at $775 per share, and ended at $1,310. Buffett's net worth reached $620 million, placing him on the Forbes 400 for the first time.
1988: (58 years old)

Buffett began buying stock in Coca-Cola Company, eventually purchasing up to 7 percent of the company for $1.02 billion. It would turn out to be one of Berkshire's most lucrative investments, and one which it still holds.


2002: (72 years old)

Buffett entered in $11 billion worth of forward contracts to deliver US dollars against other currencies. By April 2006, his total gain on these contracts was over $2 billion.
2006: (75 years old)

Buffett announced in June that he would give away more than 80%, or about $37 billion, of his $44 billion fortune to five foundations in annual gifts of stock, starting in July 2006.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will go to 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2007: (76 Years old)

In a letter to shareholders, Buffett announced that he was looking for a younger successor or perhaps successors to run his investment business. Buffett had previously selected Lou Simpson, who runs investments at Geico, to fill that role. However, Simpson is only six years younger than Buffett.


[备注:如果哪位朋友精通中英文,可将上述文字翻译成中文,如果您觉得有必要的话,让大家一起分享。谢谢!但斌20070711]





感谢新浪网友thefirstEye借助翻译器,将上述英文翻译了出来,但因为时间有限,他(她)仅先提供个大框框,待慢慢将这篇文章细化。





1943年: ( 13岁)

巴菲特提起他的第一所得税报税,抵扣骑上脚踏车作为工作费用为35元. 1945年: ( 15岁)

在他11岁高中毕业,巴菲特和他的一个朋友花25元购买一辆旧弹子机它们安放在理发店. 几个月内,他们拥有的三个机器在不同地点. 1950年: ( 20岁)





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结婚.1954年2(24岁)

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提供一份工作,他的伙伴,以起薪每年12,000元. 在这里,他同沃尔特的Schloss . 苏珊她的第二个孩子,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 1956年: ( 26岁)

本杰明格雷厄姆退休,并解散了他的伙伴. 巴菲特的个人储蓄已超过140,000元. 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和巴菲特创造联营有限公司,投资伙伴. 1957年: ( 27岁)

巴菲特有三个合伙经营的18%左右. 巴菲特购买了一个五卧室,粉刷房子对法纳姆街为31,500美元. 苏珊是即将有第三个孩子. 1958年: ( 28岁)

巴菲特有六个合伙经营了整整一年. 巴菲特被介绍到Charlie著作人. 1960年: ( 30岁)

巴菲特有七个合伙经营了整整一年. 巴菲特问他的一个伙伴,一名医生寻找其他10名医生会愿意投资一万元每进他的伙伴. 最终, 11名医生同意投资. 1961年: ( 31岁)

巴菲特有七个合伙经营了整整一年. 合作伙伴有:巴菲特同伙,巴菲特基金, dacee , emdee , glenoff ,墨痴,安德伍德. 巴菲特透露sanborn地图公司占35%的伙伴关系的资产. 巴菲特解释说, 1958年, sanborn售价45元每股的价值时sanborn的投资组合是65美元每股. 这意味着买家sanborn值"减去20元"的每股和买家都不愿意多付70美分的投资组合,以图企业投入付之东流. 巴菲特透露,他赢得了现场的董事会sanborn . 1962年: ( 32岁)

巴菲特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学习后,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两家著名的证券分析师,教授. 在这段时间内,巴菲特还承诺阿尔法西格玛装置友爱. 他仍然活跃在今天,靠每年的友爱. 1951年: ( 21岁)

巴菲特发现格雷厄姆于董事会geico保险的时间. 后乘搭火车到华盛顿一个星期六, 巴菲特敲门geico的总部,直到校工胡荣华.因此,他见了Lorimer的戴维森副会长谁是成为一个持久的影响,并在他的终生朋友. 巴菲特毕业于哥大,要工作 华尔街. 巴菲特向工作格雷厄姆免费但格雷厄姆拒绝了. 他买了一德士古煤气站,作为投资方, 但是,风险没有工作,以及他所希望的. 同时,他还担任股票经纪人. 那段时间,巴菲特也采取了0045492卡内基公众演讲课程. 用他的教训,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教导一夜级内布拉斯加大学, "投资原则" 平均年龄的学生,他教的两倍以上,他自己的选择. 1952年: ( 22岁)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关系, 1962年1月,已超过7,178,500元,其中超过1,025,000美元属于巴菲特. 巴菲特并购所有伙伴成为合作伙伴. 巴菲特发现了一个纺织制造公司,巴克夏Hathaway先生. 巴菲特的合伙企业开始购买股票,在7.60元每股. 1965年: ( 35岁)

当巴菲特的合伙企业开始积极采购巴克夏付14.86美元每股,而该公司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减去负债) , 19美元每股,这不包括固定资产价值(厂房和设备) . 巴菲特掌控巴克夏Hathaway先生在理事会会议,并任命了新总裁,垦chace , 开办公司. 1966年: ( 36岁)

巴菲特关闭了伙伴新的资金来源. 巴菲特写道,在他的信" ,除非它看来,情况已经改变(在一定条件下补充资本可提高成绩) 除非或新的合作伙伴可以把一些资产向其他合伙不仅仅是资金, 我打算承认,没有更多的伙伴BPL对. "在第二封信巴菲特宣布,其第一期投资在私人商业hochschild ,瑞典和CO的浓度, 私有巴尔的摩百货公司. 时间: 1967年( 37岁)

巴克夏付出了初审和红利只有10美分. 1969年: ( 39岁) ,以下是他最成功的一年,巴菲特清算伙伴和转移自己的资产,以他的同伙. 其中资产支付的股份巴克夏Hathaway先生1970年(40岁)





身为波克夏Hathaway先生,开始写他现在知名的年度信函给股东. 1973年: ( 43岁)

波克夏开始收购股票,在华盛顿邮报公司. 巴菲特成了亲密的朋友同格雷厄姆的Katharine ,控制了公司,其旗舰报纸, 并出任董事. 1979年: ( 49岁)

波克夏开始收购股票在ABC ,与买卖股票,在290美元每股,巴菲特的净值接近140亿美元. 但是,他的生活只靠月薪约50,000元. 巴克夏开始营运一年在775元每股,结束于1,310美元. 巴特的资产净值达620亿美元,屈居于福布斯400进行了首发. 1988年: ( 58岁)


巴菲特开始买股票,在可口可乐公司,最终购买到7%的公司达1.02亿美元. 它也可以变成一个巴克夏最有利可图的投资,而它仍一直持有. 2002年: ( 72岁)

巴菲特进入110亿美元的远期合同,以交付美元兑其他货币. 2006年4月,他共获得这些合同超过20亿美元. 2006年: ( 75岁)

巴菲特今年六月宣布,他将放弃超过80% , 或约370亿美元,其440亿美元财富五个根底,在每年的礼品,库存从2006年7月. 最大的贡献将到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2007年(76岁)

在一封写给股东的信, 巴菲特宣布,他正在找寻新的年轻继承人或者继承人,继续其投资业务. 曾巴菲特 以前选定娄辛普森,投资geico ,以填补这一角色. 但是,辛普森只是六年小于巴菲特.

meng-h 发表于 2007-7-12 13:52

根买公司没什么区别

最靠谱的翡翠鉴赏
作者: 《钱经》杂志
时间: [ 2007-07-12 02:33 ]

如果你足够细心,那么,当你近距离接触到一位真正的行家时,就会发现很多秘密:比如行家每次进货时,总是要戴上同一枚戒指。

行家的秘密

文/万君(万瑞祥翡翠俱乐部首席鉴赏专家)


每次看货、进货时,我手上肯定要带一枚戒指,而且始终不变。因此,很多人推测我是在学习周润发演的那位“赌神”,用这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戒指去迷惑对手。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玄,我只是将手上的这枚戒指当作“比对石”,用它作为判断其他翡翠成色的标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但这句话在翡翠行里并不适用。因为同一件翡翠,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不同的光源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成色,如果通过对比不同翡翠之间的差异,来作为是否买进的依据,即使是行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正因为如此,翡翠一行中便生出了许多规矩,在外人看来甚至很多都是匪夷所思的。

从矿物学上分析,翡翠是由成千上万颗数不清的微小矿物组合而成的,属于岩石。它不同于钻石,钻石是有一种矿物组成,属于宝石。翡翠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绿、紫、白、黑等色。翡翠的种质也有很多,这也给翡翠的鉴赏、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行家常常说“外行看色,内行看种”。普通人往往用颜色来判断一件翡翠的好坏,而业内鉴赏翡翠主要是以“种”、“水”作为判断依据,此外还要看它的颜色、工艺和形状。

简单来说:“种”就是对一件翡翠质地的描述,稍微专业的说法叫结晶颗粒的细腻程度;“水”主要指翡翠的透明程度。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按理说越透明的翡翠越好,但越透明的东西也就意味着——颜色越淡;而颜色越浓的东西却又无法满足很透明。因此,鉴赏翡翠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无法做到像鉴定钻石那样有明确的分级标准。换句话说:鉴赏翡翠主要还是凭借眼力。

大约10年前,我还在嘉德拍卖公司珠宝部任经理,那年收到了一对翡翠手镯,“种”、“水”都很好,要价60万元,很便宜,以为捡了一个大漏。后来我与顾问到室外阳光下“复眼”(行话,再看一次的意思),我立即就发现了:这对手镯居然都有一圈裂纹。

这也就引出了行家看翡翠的另一条重要规矩:晚上不看翡翠。看翡翠时的光线可分两种:日光和灯光。作为行家,一定要在自然光下看翡翠。而且,以在自然光下看到的效果为准。行家看翡翠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到中午1点。一般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就不再看翡翠了,即使看了,也绝不会掏钱购买,第二天一定要经过“复眼”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我们俱乐部的一位会员曾把她刚刚买的翡翠拿给我看,那是一件“种”不错但颜色有些过于灰暗的翡翠戒面。我问她:当初买的时候,这个戒面是不是放在一个黑色的底托之上?她很惊讶:是呀!买的时候东西很漂亮,但拿回家后就觉得不对劲了。这个“打眼”(行话,买到差货、假货的意思)案例,就是背景惹的祸。翡翠在黑色背景下,往往会显得很绿,如果这件翡翠放在白色背景上,这位会员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普通人接触翡翠最多的地方,基本都是在珠宝店。那里面基本上都被商家精心布置着各种角度的黄色光源,在黄色光的照耀下,各种翡翠都会被“看高”——比实际效果更好看,颜色更显娇嫩。翡翠底托也很有讲究:像豆种的翡翠,白色背景下,内部的白棉就会变得不明显;而黑色背景下看翡翠,色偏的缺陷基本就被掩盖住了。

听过我讲的翡翠鉴赏课程后,有一位朋友拿着手电去买货,而且一定要将翡翠拿到室外再看一遍。可是买回来后,依然被“打眼”。原因何在呢?原来有些珠宝店的翡翠货品整体非常一般,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件还看得过眼。于是,在周围劣质货品“众星捧月”式的烘托下,少数几件翡翠立刻被凸现出来——不由得你不动心。如果紧紧盯着一件翡翠,而不去观察它周围的环境,即使具备了专业的眼光,依然可能会上当。当你面对一件翡翠时,平静的心情有时比眼光更至关重要。

商家与买家之间的这种斗智斗勇,反复较量间,慢慢就炼出来了一个又一个行家,也由此生出了越来越多的行家的秘密。

meng-h 发表于 2007-7-12 13:54

1000股中集和招港
作者: 但斌
时间: [ 2007-07-12 02:03 ]

新浪网友2007年7月12日00时22分02秒在《什么造就杰出——严建红》后跟帖评论:
但总,你好, 我也是深圳的投资者,从去年开始接触价值投资理论,并开始实施,初尝到甜头! 今年开始才接触到你的博客, 真的对我帮助很大, 谢谢你!

你的那篇1000股万科的故事今天就发生在我身边, 我的一个朋友96年买了中集和招港各1000股, 买完以后就没再管它了, B股向大陆居民开放的政策她居然不知道, 到现在10年过去了, 差不多都忘了, 前几天突然想起来对我说了这事, 问我AB股是不是同股同权, 我一听就知道她发了,叫她赶紧去证券公司查下, 今天她告诉我, 她当年的6万块知道现在多少了吗? 10倍!!!! 已经是差不多60万了! 所以长线是金啊!!!!

这更加坚定了我目前持股的信心, 我拿的也是好股啊! 去年买了到现在赚了300%了, 我准备再拿多30年, 也能赚到10倍!呵呵!
新浪网友2007年7月12日00时29分00秒在《什么造就杰出——严建红》后跟帖评论:
呵呵, 打错了. 是拿3年, 我对朋友说, 你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我也有B股, 但在那年开放时就全部卖出了,换了人民币做A股在5年的熊市里全赔光了!

她不知道开放居然每年一倍. 10年10倍!!!! 如果每次配股都要的话, 还不止这10倍呢!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2 19:32

专用车出口增长趋势明显 中国汽车国际认可


--------------------------------------------------------------------------------

2007-07-09 14:49:43  中国卡车网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傅培昭近日在哈尔滨举行的“中俄汽车市场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出口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有望分别达到51万辆和56亿美元。
  据介绍,中国汽车出口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其中2006年实现出口数量34.35万辆,同比增长97.2%,出口金额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97.8%。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明显高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出口产品。2007年1至4月,中国汽车出口为14.18万辆,出口金额16.1亿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41%和51%。
  傅培昭说,根据这个增长趋势,预计2007年中国汽车出口有可能达到51万辆和56亿美元。
  据了解,中国出口汽车以商用车为主,以特种专用车、载重车、大中型客车和特种用车为主,分别占汽车出口数量的65%和出口金额的72%,而小轿车、小客车和越野车出口则占出口数量的35%和出口金额的28%。但根据2006年和2007年前期的统计,小轿车的出口开始出现大幅增长。
  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中东、亚洲、非洲是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传统市场,而欧洲特别是东欧市场也得到大力开发,欧洲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meng-h 发表于 2007-7-12 19:42

美抵押贷款债券评级被下调
        发布时间: 2007-07-12 09:38         字体:         放大         缩小         还原        

  全球知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10日下调美国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市场担心这表明美国房地产和信贷市场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当天,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国612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穆迪则下调了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

  两家信用评级机构的举动表明美国房地产市场陷入泥潭,短期内无法走出困境。债券信用级别降低,意味着持有抵押贷款债券的投资者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并有可能引发抵押贷款利息上调。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困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信用问题无法改善,房地产市场将持续萎靡,并有可能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

meng-h 发表于 2007-7-12 19:44

人民币汇改以来升幅首超7%
        发布时间: 2007-07-12 09:24         字体:         放大         缩小         还原        
  贸易顺差6月创下历史新高、美元又在数据公布的同日出现重度下挫,上述双重利好帮助人民币汇率昨日再次写下汇改以来的升值新纪录。昨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前日上涨133个基点,以7.5712元的中间价首次破位7.58元的心理关口,年内第50次创下新高。

  照此计算,人民币本周前三个交易日连续升值的累计幅度已经达到了423个基点,而其自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也首次超越7%,达到了7.116%。

  前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6月份外贸顺差规模达到269.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市场价双双表现强劲,首度升破7.59元档位。昨日,这一消息对人民币造成的升值效应继续得到释放,帮助人民币汇率再跳一阶,首次破位7.58元关口。

  此外,人民币昨日得以继续快步走高,还借助了美元汇率重度下挫的“东风”。某外资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近日表示可能调降612种由美国次优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的评级,这一消息令市场担心美国房屋市场的风险可能继续加大并恶化,并因此抛售相关债券,从而对美元形成打压。在国际汇市上,英镑、欧元和日元等货币对美元的涨幅都相当可观。人民币昨日的跳升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出现大幅上涨并未令市场感到意外。

  以贸易顺差数据和国际市场美元重挫双重因素考虑,人民币昨日的表现并不异常,他同时还指出,借助眼前这两重利多快速升值,那么后期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一旦市场紧缩预期升级,那么人民币再度震荡调整的压力也会相对减小一些。

  更令看多人民币得到支持的是,昨日询价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一日接连升破了7.59和7.58两个心理关口,收盘价7.5631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新高,说明在以实际供需为决定因素的交易市场上,人民币走升的压力同样巨大。(秦媛娜/上海证券报)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2 21:56

[公告速递]苏宁电器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00%-120%
来源: 全景网 发布时间: 2007年07月12日 19:34 作者: 雷鸣


  全景网7月12日讯 苏宁电器(002024)发布2007年中期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经对财务数据的初步核算,公司预计2007年1-6月份净利润(按新会计准则核算)比上年同期(未按新会计准则进行追溯调整)增长100%—120%。去年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5700.9334万元,每股收益为0.71元。
   
  此前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中预计2007年半年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为70%-100%。
   
  业绩变动的原因是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在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中预告2007年1-6月份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70%-100%。现2007年半年经营已结束,经过对数据的初步核算,公司预计2007年1-6月份净利润(按新会计准则核算)比上年同期(按旧会计准则核算)增长100%-120%,故进行业绩预告修正。(全景网/雷鸣)

meng-h 发表于 2007-7-12 22:38

陈兴动:出口调整正接近“最后一根稻草”
《财经》实习记者 宋燕华 傅辉煌/文《财经》网络版   
 中国经济过热的核心是出口增长过快,要降低经济增速,就需要把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而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的影响力需要累积

中国经济过热的核心是出口增长过快,要降低经济增速,就需要把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而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的影响力需要累积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实习记者 宋燕华 傅辉煌】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兴动认为,本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是近年来涉及商品范围最大、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政策调整的影响力需要累积,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的道理一样。
  7月10日,在彭博新闻社(Bloomberg)举办的“彭博金融市场透视研讨会”上,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诸多热点问题作了分析。有分析人士认为,自 2004年起,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已近20次,但每次调整后出口额不减反增,所以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不能有效抑制经济增长过热。他明确表示不赞同这种意见。
  谈及当前的热门话题流动性,他说,流动性确实在大幅上升。去年有大量新的流动性进入了市场,但2007年存量比2006年已经小得多。他预言,未来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量变,甚至是方向性的变化。
  他预测,“2009年可能会出现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增长速度下降”。但即便如此,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在8%以上。
  他认为,中国经济过热的核心是出口增长过快。其逻辑链条是,出口高速增长会带动工业增长;工业增长加速对工业的加工能力提出新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推动了对投资的需求;投资增长加速导致对贷款的需求上升;贷款增长会对货币的增长提出要求。
  因此,“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就需要把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他还认为,从这个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近期国家对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出口之所以增长过快,是由于有许多非市场化的因素存在。比如劳工成本、隐蔽性的出口补贴、土地价格、环境污染补偿等因素。他援引一份报告称,“如果把这些部分的要素价格和补贴取消,相当于人民币升值45%-50%。”
  对于未来人民币的走势,陈兴动的观点是,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快速的升值。
  陈兴动称,人民币面临的国际压力在加剧。“特别是今年底,第三次中美经济对话将会在北京举行,那时来自美国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2 23:43

转帖

从彼得.林奇的角度看巴菲特


如果一个人企图寻找投资的真谛,企图掌握价值投资。巴菲特一定象儒家门徒对孔子一样的被崇拜。但是巴菲特自己从来没有系统的阐述过自己的投资理论,甚至目前还没有一部象《论语》一样详细记载巴菲特言行的书。有的只是别人对巴菲特研究的书,这些书认识不同,水平各异,有的还可以说有各种谬误。巴菲特老师的书由于年代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是晦涩难读。使初学巴菲特的人犹如面对没有修路的华山,在开始的学习和运用中遇到无数困难。       比如我吧,一开始看到价值投资就是买股票价格低与价值的企业的股票时就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能计算出一支股票的价值不就可以了吗。我也找到了不少计算股票价值的书和文章,什么自由现金流的计算,联邦储备模型等等,自己也根据这些编了一些公式。应该感谢有计算机不然用手工的话怎么算呐。(顺便说一下我是学金融的,在银行做过信贷,懂企业会计,也懂财务,还学过专门的CFP理财课程。)但在实际运用中问题多多,疑惑不断。应该说很多实际操作还是用技术分析的方法完成的。
      第一次看彼得.林奇的书说实在没读出味来,好象道理太简单了,但是...?。后来才慢慢有了一些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彼得.林奇的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巴菲特的很好的途径。当然我不是说彼得.林奇可以等同于巴菲特,他们两个有很多区别。也没有比较彼得.林奇和巴菲特谁高谁低的意思。我只是说正好彼得.林奇写了一部面向散户的通俗易懂的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而里面的很多内容就象正宗武学的基本功夫一样可以通用(触类旁通)。
    在彼得.林奇的书里你看不到一个专门的公式,也看不到正而八经的计算,就象彼得.林奇说的买股不是科学是艺术。查里.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也说过他从来没见过巴菲特计算过什么企业的价值。巴菲特自己也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看来买卖股票是不能建立在某种计算之上的,否则恐怕炒股成绩最好的就应该是某部电脑了。这也让我想到既然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计算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那么同样是进行计算的那些技术指标(基于并不严谨的统计计算,这些统计计算并不完全符合统计学原理)就一定很可靠吗?为什么计算在买卖股票不好用呢?我想一个简单的原因:要进行数学计算就要有假设条件,而假设条件可能不合理,而且常常变化。
    那么如何估值呢?我觉得彼得.林奇的六类公司分类法(三种成长型+周期型+反转型+隐蔽资产型)可以说比较好的把各种公司装在了不同的估值框框内,如果能够正确的分类,估值就完成了六、七成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估值基本可分为两类--直接估值和间接估值,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好呢?对于成长型公司用市盈率间接估值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首先对于成长型公司市盈率越低越好。第二,彼得.林奇的用成长速度与市盈率比较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不过记住是成长型公司,如果你把周期型等搞成成长型那你就掺啦)例子:巴菲特买可口可乐,不少书都对此进行了诠释,用彼得.林奇的方法就很简单。当时,可口可乐的市盈率基本为13倍,属于典型的稳定成长型公司,在1984-1987销量增加了34%,而单位利润在上升,特别海外销售上升很快。如果利润率和销售速度保持不变,市盈率也基本不变的话,未来3年股价增长就应该在30%左右。即使市盈率降一半,也有15%的增长。而此时的市盈率只有7倍,更是个好的买入机会。如果一切顺利那股价增长就要高的多。而可口可乐过去的表现和今后的趋势(注意典型的稳定成长型公司)确保了最后一种的可能性最大。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容易吃亏,很容易赚钱的生意。
      对于周期型及反转型公司来说用市盈率法就不好使了,因为你会发现在它们股价很低的时候,市盈率反而会很高(为什么呢?下次再解释吧)这时就要看它们的股价与净资产的比了,或者说市净率,同时分析资产结构和企业经营情况。注意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原则——买市值低于净资产或低于流动资产的公司股票在这些类型的公司身上很好用。即使你认为格雷厄姆的条件过于苛刻,起码不应该买那些市净率很高的公司。
   要想买到好的隐蔽资产型公司(也可以理解成为价值重估的公司),我想最起码要会计帐面价值和净资产都必须要低。所以我对于对大型地产公司的价值重估一直有怀疑态度,这些公司都那么大了即使它们的资产升值了但是市场的承受力也不可能一下接受。(看彼得.林奇有关大公司的描述)这些公司还是最好看未来的成长性,当然这就有了其他要求。
    最后,谈一下现金流,巴菲特认为公司的价值等于其存续期内产生的现金的折现,这是真理,但实际运用较难,因为未来难预测。怎么办?
    用彼得.林奇的方法也能解决一点。根据上面的原理,有价值的企业一定要能产生现金,而能产生现金就会留存现金,特别在谨慎经营原则下。因此有价值的公司应当留有自己产生的而不是借来的现金。彼得.林奇就非常重视企业的现金及现金与债务的关系。我认为对于成长型公司一定要求企业的现金能随利润的增加而增加,现金与短期债务保持一定比例,现金的增加速度要比长期负债增加速度快(注意TCL的案例)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应大于利润,这样才可以认为企业的利润基本是企业产生的价值否则要打折。同时企业的资产也应随之增加,企业的长期增长最终受制于企业有效资产的增加速度。为什么?下会再说。
    对于增长不稳定的企业,那就应当要求企业的现金增速要大于企业负债增速,最好是现金增加负债减少的情况才能考虑投资,同时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要远远大于利润,特别要注意库存、应收款和预收款的关系。(大家可以参考彼得.林奇关于克莱斯勒投资案例的分析)
    总之,分析一个企业的价值,买到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通过先分析企业是否有价值,价值是否越来越大,(就是现金分析)再配合公司分类以及相应的估值方法是可以做到的。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2 23:55

“兴业银行”公布2007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来源: 上海证券交易所 发布时间: 2007年07月12日 21:53 作者:


   
    经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初步测算,预计2007年上半年度实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90%以上(上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1745802.19千元,已按新会计准则调整),具体数据将在公司2007年半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2 23:56

中联重科:2007年半年度业绩预增50%100%
来源: 深圳证券交易所 发布时间: 2007年07月12日 20:18 作者:


   
    中联重科预计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100%。
    业绩变动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

meng-h 发表于 2007-7-13 08:57

精益生产的12条原则
        [小] [中] [大]        
《财经界·管理学家》 ,2007年7月11日,作者:《财经界·管理学家》,编辑:,将文章发送到手机上阅读
页 码
[第 1 页]
根据市场预测创造产品、业务运作由销售预测来推动、保持大量(他们认为市场需要的)库存的做法已经过时。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年代已经来临:消费喜好的变化越发迅速,预测越发困难。在顾客眼里,企业就是“黑匣子”—他们才不关心你在交付产品的过程中做了哪些繁琐的工作,产品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的检测,是由一百件还是一万件的零部件组成以及到底经过了多少公里的运输,所有这些付出汇总到顾客手中时,判断标准只有一个:这件产品对我来说是否具有价值,有则购买,否则就离开。因此,生产只能够被真正的顾客需求所拉动,而不是你希望销售的东西来推动。这就是精益生产与传统方式的主要区别。

精益企业研究院(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LEI)将“精益生产”定义为“组织和管理产品开发、作业、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业务系统,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系统相比,精益生产消耗较少的人力、空间、设备、资金和时间制造最少缺陷的产品以准确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换句话说,精益生产是一种识别和消除浪费(非增值活动)的系统方法。它通过基于客户需要的拉动(Just-In-Time,JIT)和追求完美的持续改善来实现;与传统方式相比,它更关注速度、过程的有效性和顾客的真正需求。其核心在于“以客户的观点定义价值”,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满足客户在时间、价格和品质上的需要。精益思想有五项基本原则:准确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每一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的流动连续不断;由顾客拉动生产商创造价值;追求完美。这些原则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识别哪些是增值活动,哪些是非增值活动,从而优化企业的运作流程,持续提高企业绩效。

近年来,美国的精益航空发展计划(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LEI)对精益又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将其定义为“以创造价值为目标消除浪费的过程”——不仅是要消除营运流程中的浪费,更要为企业创造价值。LAI进一步指出:“在21世纪,为企业的每一个参与者定义和交付价值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实现这种竞争必须具备整个企业的精益能力。” 精益思想从以前偏重于关注客户的价值发展到关注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股东、雇员、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和社区等)需求的平衡。 精益生产成就丰田   “二战”结束时,丰田的生产效率仅为美国同行的1/8。但是,丰田数十年如一日地实践丰田生产方式(Toyota’s Production System,TPS)—即后来由美国学者命名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持续地高速增长。到了1970年代,其规模虽然还比不上福特和通用,但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已远远超过了它们,见表1。到了1980年,丰田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就达到了87次/年,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仅为4.2天,创造了资金运营史上的奇迹。

近年来,丰田 “风头”愈强。丰田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字显示,该公司2006年共生产汽车近902万辆,比2005年增加9.5%,创历史最高纪录。而同期,通用的数字为918万辆,仅比丰田多16万辆。丰田计划今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942万辆,彼时,通用占据了70年的世界汽车行业霸主地位很可能被取代。在赢利能力方面,十多年前就已经排名世界第一的丰田更是遥遥领先:2006年,其净利润高达131亿美元,而通用净亏20亿美元,福特则净亏127亿美元。在中国市场,虽然丰田进入比较晚,但进展神速。一汽丰田在2006年成立三周年之际,销售量超过了22万辆,3年下来已累计销售汽车50万辆。凯美瑞于2006年 5月下线,到今年3月份短短10个月内就生产了10万辆,且供不应求。时至今日,精益生产已经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汽车、航空、IT等高技术行业到机械、服装、家电等传统行业,乃至于跨出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学习并实践着精益生产。据统计,在美国制造业中,有一半的企业将精益生产列为它们未来发展的首要经营战略。不仅如此,精益生产所产生的巨大效益也引起了美国和英国国防部的重视,早在1993年,美国国防部就出台了防务制造企业战略的报告,建议美国的国有和私有军工企业都推行精益生产。同年,美国启动了LAI,推行精益生产思想和实践;1998年4月,“英国精益航空发展计划”(UK Lean Aerospace Initiative,UK LAI)也马上。结果,F16战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交货周期达42%以上;C17运输机的单价从2.6亿美元减少到1.78亿美元,降幅达32%。   精益生产的12条原则  精益生产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而是一种管理思想,一种管理原则。企业必须将精益生产的实施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才能充分发挥出精益生产的强大生命力。因为企业的精益化贯穿了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从概念到投产的设计过程、从定货到送货的信息流通处理过程、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涉及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尤其是最高领导层的身体力行。很多国内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效果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精益生产只不过是一种生产方式,将其局限在生产作业层次,其他系统未按照精益的模式要求做出相应转变,结果生产部门孤掌难鸣,费力不讨好,不了了之。 消除八大浪费   浪费是指“除对生产不可缺少的最小数量的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人工(工作时间)外的任何东西”(藤尾长)。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涉及: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这些浪费需通过低库存、看板管理等制度曝光,然后彻底消除。很多企业对丰田的任何人都可以停止生产线的做法不理解,认为这样会带来很多损失浪费,其实丰田这样做恰恰在于将问题曝光,督促大家迅速解决。结果是,一线有随时停线权利的丰田生产几乎不停线,那些生产一线无权停线的公司却经常因为缺料、设备故障或品质问题而停线。 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   管理大师戴明说过:“员工只须对15%的问题负责,另外85%归咎于制度流程”。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很多企业出了问题,就责怪员工没做好。长此以往,不服气的员工只好离开。但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问题照样出。管理人员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去救火,头痛医头。灭火不等于改善,关键在于流程本身有无改进。改进流程还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所不惜。 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   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从而快速应变顾客的需要。在这方面,国内企业与丰田的差距非常大。笔者房贷还清时,到某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去拿房产证,工作人员告诉我需要一个月后才能拿到,如果嫌慢自己就到分行跑一趟。拿一个房产证居然要一个月时间,令人难以想象:银行处理房产证的有效时间也许总共不超过10分钟,其他时间全躺在办公桌、公文袋里睡大觉。若是丰田公司,它会怎样做?首先,工作人员会在我的房贷快要还清的时候与我联系,恭喜我即将还清贷款,并答应在我付清最后一笔贷款的当天将房产证办好并送到我手中,然后在房产证送来时与我沟通,看看我是否还有什么财务需求可以帮得到忙的,并根据我的财务状况提供专业建议。事实上,丰田的汽车售后服务正是这样做的。 降低库存   过高的库存犹如一潭浑浊的、深不可测的死水,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掩盖在水面之下,比如定单处理延迟、品质不良、设备故障、供应商延迟、决策缓慢等等,没有人知道下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在精益思维下,库存变成了一条快速流动的小溪,浅浅的、清澈见底,里面有小鱼、小虾,还是有阻挡的石头,一目了然,任何问题都不会得到隐藏,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减少了资金占用,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损失。丰田的投资回报率高出其对手数十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高达87次的库存周转率。需指出的是,降低库存只是精益生产的其中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和降低成本,而且低库存需要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来保证。很多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以为精益生产就是零库存,不先去改造流程、提高品质,就一味要求下面降低库存,结果可想而知,成本不但没降低反而急剧上升,于是就得出结论,精益生产不适合我的行业、我的企业。这种误解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是一个常识,但国内很多企业对此仍然认识不足。许多制造企业都有专门的车间检验所有的产品以保证品质。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精益生产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试想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将全部停止,所以精益生产必须以全过程的高质量为基础,否则,精益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 基于顾客需求的拉动生产    JIT的本意是:在需要的时候,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按照销售的速度来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过早或过晚的生产都会造成损失。过去丰田使用“看板”系统来拉动,现在辅以ERP或MRP信息系统则更容易达成企业外部的物资拉动。戴尔公司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当你通过网上或电话下了电脑的定单以后,戴尔的生产流程就被拉动起来,任何被需要的配置都可在一周内生产出来并交付与你。 标准化与工作创新   标准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标准化并不是一种限制和束缚,而是将企业中最优秀的做法固定下来,使得不同的人来做都可以做得最好,发挥最大成效和效率。而且,标准化也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标准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今天最好的方法到了明天不一定是最好的,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就可以推动组织持续地进步。 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   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把“以人为本”挂在口头上,但实际做到多少呢?领导者的自高自大对企业是毁灭性的。切记领导者不是法官,而是教练与顾问;更多的是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权力;需要协助下属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只知道发号施令。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其智慧和能力,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为企业也为自己做得更好。在丰田公司,员工实行自主管理,在组织的职责范围内自行其是,不必担心因工作上的失误而受到惩罚,出错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要找到原因施以对策,下次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精益的企业雇佣的是“一整个人”,不精益的企业只雇佣了员工的“一双手”。 团队工作   随着企业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在精益企业中,灵活的团队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时候同一个人同时分属于不同的团队,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最典型的团队工作莫过于丰田的新产品发展计划,该计划由一个庞大的团队负责推动,团队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门,有营销、设计、工程、制造、采购等,他们在同一个团队中协同作战,大大缩短了新产品推出的时间,而且质量更高、成本更低,因为从一开始很多问题就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在问题带来麻烦之前就已经被专业人员所解决。 满足顾客需要   几乎每个企业都把“满足顾客需要”写入公司宣言中,但多半是说得多,做得少。满足顾客需要就是要持续地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不惜牺牲顾客的满意度是相当短视的行为。丰田从不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总是以实际行动来实践,尽管产品供不应求,丰田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前,从不盲目扩大规模,保持稳健务实的作风,以赢得顾客的尊敬。丰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其每年的利润增长率几乎是销售增长率的两倍,而且每年的增长率相当稳定。 精益供应链   在传统企业中,企业与供应商是对手、是竞争关系,双方互相讨价还价,进行零和博弈;而在精益企业中,供应商是企业长期运营的宝贵财富,是外部合伙人,他们信息共享,风险与利益共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遗憾的是,很多国内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与这种精益理念背道而驰,为了达到“零库存”的目标,将库存全部推到了供应商那里,弄得供应商怨声载道:你的库存倒是减少了,而我的库存却急剧增加。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花力气进行流程改造,只是简单地将库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当你不断挤压盘剥你的供应商时,你还能指望他们愿意提供任何优质的支持和服务吗?到头来受损的还是你自己。如果你是供应链中的强者,应该像丰田一样,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整合出一条精益供应链,使每个人都受益。 “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在丰田,平均每年每人提交10个以上的改善提案,而且超过99%的提案得到了实施。精益生产本身就代表了精益求精、持续改善的内涵。精益文化里面有两个突出的特点:“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自我反省”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自我改进。丰田认为“问题即是机会”—当错误发生时,并不责罚个人,而是采取改正行动,并在企业内广泛传播从每个体验中学到的知识。这与很多国内企业动不动就罚款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绝大部分问题是由于制度流程本身造成的,惩罚个人只会使大家千方百计掩盖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 “现地现物”则倡导无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要深入现场,彻底了解事情发生的真实情况,基于事实进行管理。这种“现地现物”的工作作风可以有效避免“官僚主义”。在国内的上市公司中,中集集团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在它下属的十几家工厂中,位于南通的工厂一直做得最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通中集的领导层遵循了“现地现物”的思想,高层领导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生产一线查看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精益生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精益之行还需要在以上这些精益思想、原则和准则的指导下学习和实践一些有用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工业工程(IE)、价值流图分析、柔性生产线建立、缩短作业转换时间、拉动式连续“一个流”生产、5S、QC七工具、统计质量控制、防差错技术、TPM等等。学习以及基于对本国和本企业特点认知基础上的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您必须有耐心。






    本文本文原载于《财经界·管理学家》2007年7月刊,点击这里查看该期杂志的网络版
   本文由 《财经界·管理学家》授权博锐刊载,如需转载请与 《财经界·管理学家》 联系取得授权。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7-13 13:50

规模以上机械企业前5月利润同比增长近五成
2007年07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徐虞利
  

  昨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66.8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7.53%,是历史同期最高增幅。除农机、内燃机、食品包装机械三个行业外,其他行业利润均以两位数增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表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增速在高位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又有新的提高。

  据悉,前5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完成增加值7314亿元,同比增长33.82%。完成工业总产值2.66万亿元,同比增长31.76%,比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27.06%)高4.7个百分点;对全国新增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20.76%。前5个月,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市场要素同时加速,机械产品旺销,完成销售产值2.5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2%。与同期产销增长情况比较,未出现新的积压、滞销等不良趋势,产需衔接良好。

  机械工业新产品连年高速发展,今年进一步加快。前5个月,新产品产值5250亿元,同比增长37.14%,比去年同期新产品产值增速加快6.83个百分点。机械外贸进出口总额134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6.27亿美元。

  朱森第认为,下半年机械全行业仍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页: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