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vyvy

消息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连发三文警惕美国风险:华尔街是否正酝酿新危机?别跑,缴枪不杀! 中国人的海外财富即将裸泳
中国资本联盟mp2017-02-17 05:58:09税务 银行 金融危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新华社连发三文警惕美国风险:华尔街是否正酝酿新危机?
  导读:2月15日,新华社连刊三文警惕美国风险,分别为《警惕美国风险之一:华尔街是否正酝酿新危机?》《警惕美国风险之二:放松监管会否成危机导火索?》《警惕美国风险之三:危机伤口为何迟迟难愈合?》。
  警惕美国风险之一:华尔街是否正酝酿新危机?
  虚拟经济指数不断走高、乐观情绪持续高涨、美联储开启加息通道、市场鼓吹放松监管以增进经济活力……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次贷危机十年已过,新的危机是否正在酝酿?如今全球是否能更好应对?
  华尔街贪婪卷土重来
  “贪婪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千万别忘记这一点,”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安德鲁·希茨警觉地预感,目前的状况和2007年次贷危机前有着惊人的相似。
  自唐纳德·特朗普赢下美国大选以来,美国股市迭创新高。自去年11月8日美国大选至今,美股最具代表性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接近9.3%。今年2月13日,纽约股市标普500指数总市值历史性跨越20万亿美元大关,比去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还高出近8%。
  华尔街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下美股疯狂上涨并非是对实体经济的准确反映,更多是对新政府政策调整的一种“押注”:期待特朗普政府推出减税、增加开支、放松监管等新措施。事实上,去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6%,远低于前年的2.6%。
  实体经济不温不火,虚拟经济热火朝天,资产估值泡沫随时可能破灭。这一景象太过熟悉,希茨警告说:“贪婪的市场几时关心过资产估值?”
  而且,和美联储持续加息引爆次贷泡沫类似,当下美联储同样处于加息通道。美联储去年12月时隔一年后再次加息,预计今年可能加息3次。
  美联储加息将提升资金成本、抑制投资,这可能导致在泡沫期被掩盖的结构性问题“水落石出”。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加息期往往也是金融危机高发期,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危机、次贷危机都处在加息期。
  此外,特朗普准备放松金融监管的举措也将带来新风险。分析人士预计,特朗普很可能弱化金融危机后出台的旨在加强监管的《多德-弗兰克法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说,目前美国金融系统风险仍威胁着美国经济前景,削弱甚至取消《多德-弗兰克法案》并不可取。
  市场盲目乐观、美联储连续加息、政策应对失当,这可能造成新一轮“完美风暴”。华尔街最乐观的分析也不得不承认:即便短期内美国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中长期风险也正在快速累积。
  经济结构性问题仍存
  和次贷危机前相似的是,此轮美国股市疯涨,部分是因为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套利,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哈维尔·本塞说:“如果现有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我们仍然被金融资本的利益和逻辑所支配,经济很难获得长久复苏,只会产生新泡沫。”
  次贷危机已过去近十年时间,但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犹存。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环境使得发达经济经济体去杠杆进展非常缓慢。同时IMF此前公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许多新兴经济体企业杠杆率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金融脆弱性。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说,当前金融系统的巨大流动性暂时掩盖了货币和资产泡沫化风险。他说:“这虽然推迟了风险,但不等于去掉了风险”。
  此外,“后危机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货币政策的博弈和分化将会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影响,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降低全球经济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加之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思潮抬头,美国金融市场如果再次爆发危机,很容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扩散。
  全球抗风险能力已获提升
  不过也应看到,历经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如今全球抗风险能力已得到了切实提升。首先,虽然特朗普誓言放松金融监管,但和次贷危机前相比,目前美国金融监管“防火墙”更为有效、金融体系也更加稳健。
  美国财政部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美国银行机构的资本增加逾6000亿美元,减少了对杠杆的依赖,流动性资产增加。2016年压力测试表明,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本水平继续提升,资产状况继续改善,在假设的极端不利条件下借贷能力整体增强。
  第二,从全球层面看,全球金融监管合作和政策协调机制常态化有利于监测和管控新风险。
  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已成为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制定并努力落实的全球金融监管新标准。爱尔兰中国研究院院长王黎明教授认为,《巴塞尔协议Ⅲ》把流动性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地位,对金融系统中风险较大的“金融创新过度”的监管进行了针对性改革。
  同时,各国间的政策协调和对话机制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从2008年的华盛顿峰会到2016年的杭州峰会,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的关头应运而生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如今已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对话和磋商平台,并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预防和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第三,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国际货币体系也朝着更有益的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具稳定性、代表性和时代性。
  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博认为,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有利于分散风险,也给了投资者更多避险选择。王黎明也认为,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美元霸权而造成的国际金融秩序失衡。
  作为国际经济治理改革的重要一步,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于2016年正式生效,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4个新兴经济体跻身IMF股东行列前十名。
  警惕美国风险之二:放松监管会否成危机导火索?
  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出台减税、加大财政开支、放松金融监管等政策刺激,华尔街近期上演“狂欢派对”,纽约股市三大股指频频创出历史新高。这一系列经济刺激举措是否会埋下再次引爆次贷危机的隐患?目前这一问题正引起关注。
  自2007年夏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于次年9月中在华尔街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很多分析人士都担心,下一轮危机是否已越来越近。尤其值得担心的是,特朗普试图放松监管,会否成为引爆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特朗普2月3日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财政部按照新确立的原则,对美国现行金融监管架构进行重新审查。特朗普说,《多德-弗兰克法案》阻碍了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旨在加强监管、防范银行风险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不过,该法案一直遭遇来自华尔街的巨大反对压力。不少银行从业人员抱怨,该法案的监管要求太高,不仅影响银行利润,还可能导致银行减少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因此,当特朗普宣布将修改《多德-弗兰克法案》后,华尔街各大银行欢呼雀跃。巴克莱银行首席执行官杰斯·斯特利表示,此前过严的监管将影响银行体系为商业活动提供支撑,放松金融监管将有助于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强劲的银行体系。
  在纽约股市,银行板块自特朗普当选以来更是涨幅惊人,如高盛股价已大涨37%。贝莱德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对此警告说,美国股票市场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增长**,有可能会面临大幅调整。
  和银行业欢呼雀跃不同,很多分析人士担心,鉴于华尔街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巨大影响,倘若特朗普真的大幅放松监管,可能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大增。
  美国投资银行KBW董事总经理布莱恩·加德纳说,从现有信息分析,新的监管框架或将不再要求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撤销一些资本市场限制和监管,弱化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监管作用。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新方案目前仍在酝酿之中,即便出台后也需要时日方能落实,因此目前奥巴马政府出台的监管规定仍将发挥作用,因此短期内美国金融市场爆发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但中长期风险正在累积。
  《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起草者之一巴尼·弗兰克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放松监管或将使美国整个金融系统面临风险,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重演。
  而更值得担心的是,依靠全球主要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才从金融危机走出的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很多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也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加之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思潮抬头,美国金融市场如果再次爆发危机,很容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放大。
  警惕美国风险之三:危机伤口为何迟迟难愈合?
  十年前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化成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世界经济仍没有完全走出危机阴影,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远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新兴市场国家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近几年来一直在调低全球经济增速,并指出金融危机带来的“后遗症”——高负债、低投资、金融行业脆弱性,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
  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为阻止经济加速下滑,加大了财政救助规模,导致公共债务快速攀升。同时受超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主要新兴经济体债务也明显上升。IMF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全球债务占GDP比重从约200%上升至220%。到2015年底,这一比例更是高达创纪录的225%,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是私营部门债务。
  IMF表示,债务水平高企限制了投资和消费,不利于经济增长。私营部门债务水平高企则增加了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IMF还指出,由于当前增长和通胀仍处于较低水平,发达经济体去杠杆进展缓慢,而去杠杆过程又可能拖累经济活动,这进一步加大了去杠杆的难度。
  投资低迷是金融危机留下的另一个后遗症。世行数据显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投资大幅下降,尽管2014年至2016年有所回升,但增速远低于金融危机前。受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下降以及私营部门债务上升等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投资增速从2010年开始也逐步放缓。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鲍威尔此前表示,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已经让美国经济陷入潜在增速和实际增长双降的局面。他说,金融危机以后的复苏充满不确定性,需求低迷且企业和就业市场活力下降,这些因素导致近年来美国生产率增速放缓,并有可能影响美国经济增速。
  金融危机后,各国意识到监管者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监管不力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出台了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即《多德-弗兰克法案》,其他国家也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
  IMF去年10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短期内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有所下降。但由于全球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环境,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中期风险正在上升。
  报告指出,低利率环境使得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盈利和偿付能力受到威胁,发达经济体仍需要应对银行系统不良贷款高企等金融危机遗留问题,同时许多新兴经济体企业杠杆率大幅增加,金融脆弱性加剧。
  IMF还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公司、养老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性稳步上升,为金融稳定和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说,美国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目前这一系统仍过度依赖短期融资。
  他说,美国应该进一步推进并加强《多德-弗兰克法案》的金融监管改革。削弱甚至取消这一法案将增加美国财政风险,加大美联储再次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全球经济如何解决金融危机的后遗症,IMF给出的药方是经济增长,建议各国通过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来提振经济增长,同时加强宏观审慎以夯实全球金融体系基础。
  (新华社)
  站住,别跑,举起手来,缴枪不杀! 中国人的海外财富即将裸泳
  原文标题:超级大风暴降临,中国人的海外财富即将裸泳
  金融经济学家 吴裕彬
  中国现在外流的非法现金流对GDP的占比已经超过了10%,每年在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之间通过转手套利和贸易作假渠道流动的非法现金流高达1万亿美元之巨。
  1.富人的海外资产做好裸泳的准备
  从今年开始去银行开户,会要求在表格上声明自己的税收居民身份(tax resident status),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中国在2014年9月决定将加入“共同(税务)申报准则”,也就是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根据国家税务局的有关时间表,
  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我国将对新开立的个人和机构账户开展尽职调查;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的尽职调查(所谓高净值账户,是指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600万元);2018年12月31日前,将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中国首次对外交换信息的时间为2018年9月。
  究竟什么是CRS呢?CRS是CommonReporting Standard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共同申报准则。是自动资讯交换(AEoI)中的资讯标准,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设立的。其资讯交换的基础是税收事务行政互助公约,而概念是来自美国的美国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FATCA)。若二国均已签署共同申报准则,需主动提供二国税务居民的账务资料以供对方的税务机关交换,因此可以避免借由离岸银行账户避税的问题。总结一下,这是一个避免海外逃税的系统。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中国有很多富人拿的都是海外身份,在中国敛财,财富却大量转移到境外。
  比如很多人移民加拿大,是加拿大的税务居民,但是加拿大税务部门并不知道他们在中国的金融账户信息,于是中国根据CRS就可以把这个人在中国的财务状况交给加拿大的税务部门,而这也不是白给,因为作为交换,加拿大将把许多中国人在加拿大的金融账户信息交给中国税务部门。
  中国税务部门把加拿大的这些数据和国内的数据一对比,问题就出来了。比如刘某是Y公司的法人代表,他利用加拿大的多个银行账户,收取境外服务款项近2200万元,隐匿巨额收入不申报纳税。
  具体细节如下:刘某以Y公司的名义,与3家日本公司签订过软件开发和技术维护服务协议。Y公司的服务收入既通过公司的基本账户收取,也通过刘某的加拿大银行账户收取。据税务部门调查,在这2200万元中,Y公司通过基本账户收取的款项900万元正常纳税,而通过刘某加拿大银行账户收取的款项1300万元却隐匿逃避税。税务部门要求刘某解释其个人账户收款的性质及来源,刘某称有关收款是自己取得的劳务报酬,但拿不出任何证据。最终,刘某承认其个人账户收款是Y公司的服务收入,税务部门对其追缴税款上百万元。
  2.即将裸泳的资产规模有多大?每年1万亿美元左右
  通过CRS,很多中国富人的海外资产都要暴露在中国税务部门的眼皮底下。这些资产的规模可能有多大呢?
  根据国际反洗黑钱智库全球金融诚信组织的研究报告,(如下图所示)在2000至2011年间共有约3.75万亿美元的非法现金流流出中国,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贪腐收入。
  中国现在外流的非法现金流对GDP的占比已经超过了10%,每年在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之间通过转手套利和贸易作假渠道流动的非法现金流高达1万亿美元之巨。
  腐败和寻租收入逃离中国后变成海外热钱又再进入利率黑市套利(外资者,很多实非外资也),如此循环往复。
  
  
  (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居然是香港和英属维京群岛这两个弹丸之地,中国的外资相当部分是出境漂白的内资)
  3.哪些人的资产要裸泳
  CRS一旦全面展开,每年在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之间通过虚假贸易等手段流动的1万亿美元将无处遁形。试想一下以下八种类型,或许有一款适合你:
  第一类:已经移民的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如果您已经获取了他国绿卡或者获得了他国护照,那么恭喜您中了CRS大奖。中国高净值人士比较喜欢移民美国、澳洲、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这些国家本身都要求税务居民每年都要将全球资产披露,并且每年还要进行税务申报。但中国移民大多低调,不习惯全面申报资产,更没有如实向移民国家交所得税。
  那么,根据CRS协议内容:您在中国境内的隐藏金融资产也很有可能被披露给这些移民国!你将有可能在移民国面临税务补缴及各种罚金,甚至刑事责任。
  第二类:在海外配置金融资产的人
  你是中国人,不管您是否移民,您在境外(包括香港)有金融资产(包括:存款帐户、托管帐户、现金价值保单、年金合同、证券帐户、期货帐户、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债权权益等等)。您这些金融资产存放的国家或地区也会将您所持有金融资产情况披露给中国税务局。举个例来说,如果您是有大陆身份证的人,您在香港花旗银行存款500万,那么香港花旗银行就会把您的存款报给香港税务局,香港税务局再将您的存款信息报给大陆税务局。大陆有关部门可能会要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如果钱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请问资金是合法收入还是灰色收入呢?是合法出境吗?还是非法地下理想逃避外汇监管出境?这些资金在中国合法纳税了吗?纳税凭证能提供吗?这前面的问题无论是哪一关,都有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第三类:在海外持有壳公司投资理财的人
  你是中国人,但在境外税收非常优惠的地域设立过公司,通过公司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户持有资产,并通过公司帐户来进行理财或消费,那么,这类企业可能将被认定为“消极非金融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壳公司),那么恭喜您中了CRS大奖。
  最为典型的就是许多中国富人喜欢在维尔京群岛或是开曼群岛开设离岸控股公司,然后再用公司在各家金融机构开户,持有境外的基金、股票等等,这次的CRS标准的实施,要求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您及公司两层拥有的金融资产均要披露,过去利用壳公司的名义来避税只怕是很困难了。
  第四类:在海外藏钱的境内公务员
  如果你是公务员或国家工作人员,虽然您没有移民,但是您境外藏了不少钱,那么后果就有些严重了,因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我国刑法有个罪名是专门为国家工作人员准备的,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如果您在境外放了大量钱财并且没有按国家规定申报,对不起,基本都够罪。(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存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申报。数额较大、隐瞒不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类:在海外买了大额人寿保单
  近几年来很多富人为了应对人民币贬值,想通过各种途径多配置美元资产。在此种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了购买境外保单,比如香港保单、美国保单。我们知道香港也是CRS签约地区,香港立法机构已经在今年6月30号出台了《2016税务修订第3号条例》。
  根据该条例,香港的保险公司也要将境内中国富人的大额保单资产信息披露给中国税务局,这个披露不是说2017年新买的保单才披露,而是说历史上已经购买的保单都要披露。这个可能是中国富人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第六类:在海外设立家族信托
  中国首批富豪几乎都在海外设立了家族信托,他们最喜欢设立家族信托的法域有维尔京群岛、库克群岛、耿西岛、新加坡、香港、新西兰、开曼群岛等等,可惜的是大部分家族信托法域都成为这次CRS签约国,而且,CRS协议内容规定:已设立的家族信托有关信息也要被披露,包括家族信托的委托人(即财产授予人)、保护人、受托人(通过是信托机构)、受益人,基本上各方当事人都在披露范围之列。所以,江湖上传言说家族信托持有的金融财产能够绕过CRS的实施,显然是不现实的。
  第七类:在境外设立公司从事国际贸易的老板
  许多富豪的海外收入是源于他们做国际贸易赚的钱,运营模式是老板们在境内设立实体公司搞生产经营出口,同时大多会在离岸税收优惠地设立另一家公司,完成海外贸易的境外收款职能,这样大量的外汇收入就直接进入到境外的公司帐户中,同时享受了免税的优惠。
  但是,这次境内外同时一起实施CRS,会导致老板们在境外开立的个人金融帐户资产被披露(这不可是小数目),那么在中国税务局稽查的时候,就会查到其实这些钱不是从境内换汇出境的,而是老板们在境外直接从自己公司分红所获得的收入,那这下问题就大了,因为根据中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五条: 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本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
  另外,还有著名的中国税务总局698号文 、82号文等等,都将中国老板在境外设立的部分企业视为中国税务居民企业,意思是说你们的企业虽然开在海外,但按规定也应该中国政府缴纳25%企业所得税,可我们这些老板大多都没有主动申报,可见,这次CRS全球同步执行,对福建、广东、山东、上海、深圳等从事国际贸易的老板真是最大的危机了,因为一旦查询到他们在境外的巨额收入,不仅面临的是个人所得税补缴的问题。
  更重要的他们在境外设立公司还有25%企业所得税问题,过去可能长达十年都没交过内地的企业所得税,合计税务总成本可是40%呀,想想都头大了!
  第八类:金融财富机构从业人员
  如果您是金融机构与私人财富管理相关的从业人员,CRS可能带来您事业的新挑战。这次CRS实施要影响到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银行客户经理、保险公司代理人、信托机构财富顾问、境外投资理财人员、从事家族办公室人员、境内外税务师等等。
  一方面,由于CRS实施显然会带来客户资产配置地域及类型的改变,对有些行业有所冲击,客户一定要考虑将原来既有金融资产要不要改换财产类型,而且还会对将来的海外资产配置有所顾虑,最起码客户是需要对资金收入合法化、换汇出境合法化、纳税义务完成合法化都做好准备才敢作境外资产配置的;
  另一方面,按照CRS落地执行细则,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可能面临被机构询问其服务客户的情况,同时也有一定的职业风险(因为CRS标准规定,如果金融从业人员诱导客户作虚假陈述或是欺骗所任职的金融机构未如实陈述,不仅面临罚款,还有可能被刑事起诉坐牢)。
  4.今年1月开始执行CRS,外储跌破3万亿大关,有何深意?
  今年1月中国外储跌破了“3万亿”美元这样一个关键水平,在这个节点上中国开始执行CRS,一切难道只是巧合吗?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数据图:
  
  如上面的数据图所示,根据权威金融研究机构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最新数据,2016年,中国资金外逃总额高达7250亿美元。也许看惯了不靠谱的标题党的诸位,认为这资金外逃都是外国人热钱回流美国造成的,其实并不全是。
  根据权威中国数据咨询公司CEIC的数据,外国人热钱流出的速度一直在减慢,而中国人自己的钱外流的速度却越来越快。眼下,资金外逃的不是外国人热钱,而主要是中国人自己的钱。明白了吗?所以这时候执行CRS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中国人自己(大家请按上面那8类人对号入座)的钱外流出去的速度。而且这样做,又不是关闭资本账户,而是执行国际通行的税务申报准则,通过这种方式稳定人民币汇率让欧美国家难以指责。
  站住,别跑,举起手来,缴枪不杀。CRS超级大风暴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3日,大发审委新年IPO第一审落幕——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4次工作会议上,三家拟上会企业中一家因利润下滑等原因未获通过。

  而这已经是第十七届发审委成立以来召开的第89次会议。自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三分之一的否决率是常态。

  2017年,A股市场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新股发行速度的常态化。自2016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速度逐渐加快,2017年,尽管大盘走势不乐观,市场上有着诸多争议,这一现象仍未发生变化,困扰市场许久的IPO堰塞湖问题也得到有效的疏解。而在新股发行常态化的进程中,第十届发审委的横空出世,以及其严审核下“制造”的超低过会率,更成了资本市场的最大看点之一。

  回顾2017年,全年共有43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92%,首发募集资金2304亿元,同比增加53%;与此同时,企业上市周期不断缩短,打新不断升温……2017这一IPO大年里,券商们赚得盆满钵满,在史上最严审核态势下,投行座次也发生变局,有的排位迅速上升成黑马,有的则落寞地排名迅速下滑。

  发行速度常态化IPO数量创历史新高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438家企业IPO首发申请通过审核,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九成,一举突破2010年348家的历史高点。此外,2017年IPO新申报企业共415家,主板178家,中小板55家,创业板182家。

  其中,主板新增上市企业最多,超过200家,创业板次之,在140家左右,中小板则不足百家排在最后。从地区上来看,浙江居首为87家占比20%、江苏(65家)、广东(57家)、深圳(40家)、上海(37家)紧随其后。

  新股发行速度逐渐加快,得益于审核的周期的大幅缩短,IPO“堰塞湖”亦逐步消除。申万宏源研报数据显示,2017年IPO受理至发行周期从1月份的678天持续降至11月份的397天,尽管12月份小幅回升至517天,仍较年初缩短23.7%。2017年受理至过会、受理至获批平均需耗时分别约为570天、602天,较2016年分别缩短了54天、176天,IPO发行进程明显加快。

  伴随着新股发行数量创出历史新高的是,IPO融资额度也较去年出现大幅度上升。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IPO首发募集资金2301亿元,是2012年IPO暂停以来的新高,但仍低于2007年、2010年以及2011年的IPO融资额度。

  这也意味着,当新股发行数量创下历史高点,企业平均融资额度数据却并不显眼,数据显示,2017年新上市企业平均融资额为5.19亿元,创下13年以来的新低。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中,IPO的贡献率亦没有出现显著变化。申万宏源研报显示,2017年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再攀新高,增至42万亿元,而IPO募资金额占直接融资比重尽管从0.51%小幅提高至0.53%,仍处低位。

  在诸多提交IPO材料的拟上市企业中,金融企业热情高涨。在审项目排于前10的行业中,货币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服务赫然在列,房地产业有7只新股排队等候。而2017年IPO市场仅5只金融类股票完成上市,房地产业更是未见成功案例。由此看来,2018年IPO募资规模有望超过2017年额度。

  最严发审委出世过会率创新低

  9月30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名单,总计63人。由于从本次发审委开始,不再有创业板和主板发审委之分,市场将这届发审委称为首届“大发审委”。10月1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正式履职。大发审委上岗,使得新股发行态势生变。

  其中两次发审会令投行从业人员印象深刻:11月7日召开的发审会审核了6家公司的首发申请,最终只有1家顺利过会,5家被否,当日过会率仅为16.67%;11月29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56次发审会上,三家上会企业全部被否,发审会历史上首次现0通过率。

  低过会率成了大发审委上任后的常态。数据显示,大发审委期间共有93家企业上会,其中52家获通过,33家被否,6家暂缓表决,2家取消审核,通过率仅55.91%,较2017年上一届发审委通过率81%低出25个百分点。也正因为此,2017年整体过会率呈现逐步下滑的态势,新一届发审委审核下的过会率屡创新低,使得其被被冠以“史上最严发审委”称号。

  其实,发审委审核趋严态势自2017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前的9月13日,“最惨券商”和“最惨保代”的消息曾在在投行圈刷屏,在当天的发审会中,7家上发审会的企业中4家被否,其中有3家公司的保荐机构均为招商证券。

  2017年7月以来,证监会推出系列改革举措,采取包括新设发审监察委、提高发审委委员任职条件、实行“选人、用人、监管”三分离等办法。在第十七届发审委63名委员的集体履职仪式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示,要强化发审委和发审委委员的监督机制,成立发行监察委和发审委并行运转,对证监会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位监察,“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终身责任下,

  券商大赚竞争座次生变

  新股发行加速的盛宴也给中介机构带来了机遇。

  彭博数据显示,得益于IPO的活跃,多家中资承销商和律所位列全球IPO排行榜前列。按承销金额计,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和招商证券跻身全球IPO承销商二十强。按交易金额计,金杜、国浩、锦天城、中伦、北京国枫跻身全球IPO发行人法律顾问前20强。按交易笔数计,国浩与Conyers Dill & Pearman并列全球IPO发行人法律顾问第一;进入全球IPO发行人法律顾问前20强的中资律所还有锦天城、中伦、金杜、北京国枫、德恒和广东信达。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首发费用合计达202.60亿元,仅次于2010年的211.36亿元;与此同时,总发行费用占总发行金额的比例也于今年达9.28%的历史新高,这一比例是10年前的4.72倍。

  Wind统计数据显示,60家券商参与了2017年的IPO盛宴中,累计实现首发承销收入149.5亿元。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金证券分别以12.47亿、12.7亿以及9.7亿元的首发承销收入排在前三位。在国金证券成为黑马的同时,去年同期首发收入排名第二的中金公司则降至第11位。

  与此同时,收入排在首位的广发证券,也是IPO项目数最多的券商,2017年公司共完成35单IPO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13%。在IPO项目数量上,除中信证券由2016年的第一位将至第二位外,往年实力较强的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安信证券、申万宏源今年首发家数排名分别降至第五名、第七名和第八名以及第十三位;去年第38名海通证券和第8名国信证券以及排在第12名的国金证券今年则分别跻身第3名和第4名以及第6名。

  而在承销金额方面,投行业务一直较强的中信证券则排在第一位。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信证券以210.99亿元的承销金额位居第一,广发证券以177.14亿元位列第二。国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国金证券和中金公司IPO承销金额亦均超过100亿元。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证监会审核首发申请479家,过会380家,占比79.33%;IPO申请审核未通过86家,占比17.95%;13家企业IPO申请审核被暂缓或取消,占比2.71%。降低的整体过会率下,券商的过会成绩单也不尽相同。IPO项目保荐数量超过10家的券商中,民生证券以100%的过会率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东吴证券以95.65%、94.12%、90%紧随其后。而曾经在同一天三个项目均被否的招商证券过会率仅为78.26%,光大证券、兴业证券、中德证券和国金证券的过会率则不到7成。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1500家企业辅导备案登记在各地方局受理,但尚未进行预披露。包括已反馈、已受理以及更新预披露材料的排队企业共有478家,其中已得到反馈的企业有305家,已受理企业93家,较年初的616家减少近两成。

  12 月7 日,证监会明确了IPO 申请中止审查八种情形,并规定发行人更换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人员、以及更换签字保荐代表人不再需要中止审查,这一改变主要是为了减少中止审查的情形,防止企业“盲目占坑”,以加快IPO 审核进度。不难看出,2018年,新上市企业数量依然可观,市场“堰塞湖”将得到更为彻底的疏解。在募集资金方面,申万宏源研报显示,综合比较2017年实际募资额与预披露拟募资的差异,询价新股的占比情况,以及在审项目的规模,预期2018年的融资规模还将可能出现小幅上升,IPO市场的融资规模大约可达2600亿元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7日电(王佳昕)移动支付领域的争夺战似乎正愈演愈烈。支付宝、微信这两大巨头的拉锯战日渐胶着,双足鼎立的市场格局看似已形成,但新的支付场景中,形势尚不明朗,其他强有力竞争者正逐渐崭露头角,而受此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资料图:民众扫码付款。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记者 骆云飞 摄

  资料图:民众扫码付款。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的“争夺战”

  “快来领取支付宝跨年红包……复制此消息,打开最新版支付宝就能领取。”最近,你是不是在各大群看到许多人在转发这条消息?这个一开始被误认为是广告的信息,是支付宝豪洒10亿推出的红包活动,至今仍在持续。

  刚刚过去的2017年,支付宝的推广力度似乎在加大,不少商家在收银台的显眼位置贴上了支付宝口碑红包的二维码。有北京的用户告诉中新网,在其经常光顾的早餐店内,曾看到有人向店员推广支付宝二维码和口碑红包活动,并希望店员帮忙向顾客推荐用支付宝支付。

  中新网在北京某高校外水果店也发现了类似情况。该水果店在显眼的位置贴着很多支付宝二维码,而微信二维码仅有一个,且位于角落。对此,水果店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支付宝有活动,可领红包,但微信没有。

某水果店内悬挂的支付宝支付宣传标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 ></table>中新网</a> 王佳昕 摄

  某水果店内悬挂的支付宝宣传标语,写着“支付宝付款全场9.5折”。中新网王佳昕 摄

  为何支付宝推广力度在加大?中新网注意到,在这背后,是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微信支付等“后起之秀”蚕食。

  根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占据的市场份额为71.51%,财付通仅占据15.99%;两年后,2017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下降至53.71%,腾讯金融则增至39.35%。

  上线于2013年8月的微信支付,入场时间虽晚,但力量不容小觑。白领刘先生告诉中新网,自己平时使用微信支付较多,因为微信更常用。

  微信支付的崛起,始于2014、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推出。据腾讯公布的数据,2014年除夕夜红包收发总量0.16亿,而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142亿;2015年微信春晚“摇一摇”发放了5亿现金红包,许多用户都记得全家人对着电视机拼命摇晃手机的场景。

  “微信支付通过红包将社交互动与传统年俗相结合,在发红包、收红包、花红包的过程中让用户跨过了移动支付最初的使用门槛,在奠定社交支付基础的同时,不断向线下拓展商业支付场景。”腾讯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网。

  银联强势进入移动支付市场

  微信、支付宝虽已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可高枕无忧,因为新的强有力竞争者正逐渐崭露头角。

  2017年12月11日,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反攻移动支付市场,渴望从中分一杯羹。

  在“云闪付”APP上,消费者可绑定、管理各类银行账户,使用各家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及优惠权益,包括银联二维码扫码支付、各类场景消费支付、Ⅱ和Ⅲ类账户开户等。

2017年12月11日,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 王佳昕 摄

  2017年12月11日,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 王佳昕 摄

  举个例子,过去消费者若看到某家银行与商家推出优惠活动,想享受优惠,却没有这家银行的银行卡,只能放弃;但是在“云闪付”APP上,可立刻申请开通该银行的Ⅲ类账户(满足持卡人小额、高频的日常开销需求),从其他卡中转入现金后,即可享受优惠。

  刚刚结束的元旦小长假,据银联统计,以银联二维码和银联手机闪付为代表的银联移动支付业务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较去年端午小长假(2017年5月28日-5月30日)分别增长了3.5倍和2.5倍;其中二维码交易呈急剧攀升态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增长11.6倍和19.8倍。

  抢占公共交通支付场景

  移动支付的争夺战正在不断扩展范围。近期,各大移动支付方动作频频,抢占公共交通支付场景。

2016年8月16日,杭州民众搭公交没带公交卡和零钱,可刷支付宝乘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发 许康平 摄

2016年8月16日,杭州民众刷支付宝乘坐公交车。中新社发 许康平 摄

  微信、支付宝不甘示弱。腾讯CEO马化腾曾亲临广州、合肥、深圳,推广微信乘车码,并演示扫码乘公交、地铁。

  中新网发现,在腾讯乘车码小程序中,目前其已支持的城市达22个,包括青岛、济南、三亚、烟台、呼和浩特等,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选择城市卡片使用乘车码。

  而据支付宝介绍,2017年有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都先后支持了支付宝。

  近日,中国银联联合杭州地铁集团在杭州地铁全线开通银联闪付直接过闸,这是继广州地铁全线、无锡地铁全线、福州地铁全线、上海地铁磁浮线开通银联闪付或二维码直接过闸后,银联在地铁出行领域的又一布局。

  已进行几年的移动支付大战,为何近期涉足公共交通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新网,公共交通市场从领域和地域上都是分割的,如公交是公交,地铁是地铁,北京的公共交通和上海的公共交通也并不联通;此外,技术上存在瓶颈,无法跟移动支付结合起来。

  如今,随着公共交通领域改革的推进和技术的成熟,使移动支付进入市场具有可能性。“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全国约有近3亿人口使用公共交通;还有数据表明,每天有3亿人次使用公共交通,说明这个市场体量庞大,且使用频率高,符合移动支付发展的特征,因此各方积极抢占市场。”董希淼表示。

2017年7月3日,在东京著名繁华街区涩谷的一家商店内,顾客尝试用来自中国企业的“扫码支付”付款。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记者 吕少威 摄

  2017年7月3日,在东京著名繁华街区涩谷的一家商店内,顾客尝试用来自中国企业的“扫码支付”付款。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摄

  延伸——

  移动支付改变生活 钱包久放不用竟发霉

  这边移动支付市场激烈竞争,那边百姓生活被深入影响。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移动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97.22亿笔,金额49.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65%和39.42%。

  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移动支付真的改变了生活”,目前这一问题已有3500多个回答,被浏览了2000多万次。

  回答问题的网友中,有的晒出了自己很久未使用的发霉的钱包,有的说现在出去吃饭抢着买单的方式变成了遮住二维码,还有人说,大家身上不带现金,小偷要失业了。

  根据中新网微博发起的“你多久没带钱包出门了”的调查,在1018名参与者中,41.8%的网友选择“已不带钱包出门了”,41.1%的网友选择了“带钱包出门,但大多用手机支付”。一部手机走天下已成为可能。(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证监会依法对5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其中包括:1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2宗操纵市场案,1宗内幕交易案,1宗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案。

  1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中,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电股份”)通过少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少计销售费用等方式,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虚增利润1.58亿元、0.40亿元;2015年,佳电股份将前期调节的利润从2015年1月份开始逐月分期消化,直至全部转回,2015年累计调减利润总额1.98亿元。佳电股份2013年度至2015年度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佳电股份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证券市场禁入规定》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佳电股份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赵明、梁喜华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20万元罚款;对20名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1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对赵明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梁喜华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宗操纵市场案中,一是2015年2月9日-8月27日期间,吴峻乐控制使用“厦门信托-凤凰花香二号”等10个信托计划证券账户下挂的18个交易子账户和“罗某”等4个个人账户,通过集中资金优势和持股优势连续买卖、在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相互交易、虚假申报和尾市交易的方式,影响新华锦价格,没有违法所得。吴峻乐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吴峻乐处以100万元罚款。

  二是2015年8月6日-11月25日期间,上海易所试网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所试”)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泰证券”)合谋,通过中泰证券做市交易在二级市场买入拉抬易所试股价,之后将买入的股票卖回给易所试方面操控或安排的4个账户。易所试在此期间通过公告利好消息、向投资者推荐等方式,拉抬易所试股价。中泰证券、易所试没有违法所得。中泰证券、易所试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易所试、中泰证券分别处以100万元罚款;对6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罚款。

  1宗内幕交易案中,宋某平系宁波富邦精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富邦”)实际控制人,是宁波富邦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这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应燕红系宋某平外甥女,在宁波富邦下属控股公司任副总经理。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应燕红与宋某平存在通信联络,应燕红控制使用其本人证券账户买入宁波富邦173600股,获利约35.8万元。应燕红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应燕红违法所得约35.8万元,并处以约107.5万元罚款。

  1宗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案中,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简称“信永中和”)作为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登云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中小板上市(IPO)、2013年及2014年年度报告审计服务机构,在为登云股份IPO及2014年年报提供审计服务过程中违反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构成《证券法》第226条第3款所述“证券服务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或者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的行为;在为登云股份2013年年报提供审计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登云股份2013年年报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构成《证券法》第223条所述“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的行为。依据《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责令信永中和改正,没收业务收入3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88万元,并处以22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郭晋龙、夏斌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

  证监会强调,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破坏了市场秩序,必须坚决予以打击。证监会将持续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决从严执法,坚定维护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原标题:证监会对5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联袂”上涨,迎来“开门红”。就在人们对资本市场新发展充满期待时,新年开工第一天,证监会掌门人刘士余去哪儿了?释放了什么信号?

  1月2日上午,刘士余到证监会稽查局、稽查总队进行工作调研。自上任以来,刘士余带领监管部门重拳打击资本市场各种乱象,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掌门,每年开工第一天都要调研相关工作,可见对稽查执法工作的高度重视。

  那么,今年这位掌门的调研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严监管一直都在进行时,动真碰硬。刘士余这样总结2017年的稽查执法工作,严惩了一批兴风作浪、祸害市场、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茬子”,在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法律尊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又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大步。

  资本市场强国离不开强有力的稽查执法。“资本市场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市场的法治化水平。”刘士余指出,通过法治的手段实现市场透明、规范和有序,需要稽查执法净化市场环境,塑造市场生态。

  “强有力的稽查执法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基本保证,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必由之路。”他说。

  未来,四方面“升级”稽查执法能力。刘士余表示:一是精准打击,以查办大案要案为重点,精准打击肆意妄为、逃避监管、影响恶劣的个人和机构;二是依靠科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提升能力与效率;三是规范执法,强化稽查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规则制订,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切实做到严格文明公正执法;四是完善法制,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法律与制度完善,加大违法成本,加重法律责任,有效打击和惩治市场违法违规。

  刘士余曾对金融乱象做过哪些精妙点评?

  “陌生人变成了野蛮人,野蛮人变成了强盗。当你挑战刑法的时候,等待你的就是开启的牢狱大门。”——2016年12月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2017年1月3日调研指导稽查执法工作

  “地鼠多、黄鼠狼多、大鳄也不少”“资本市场不允许任何人呼风唤雨,兴风作浪,随心所欲”“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2017年2月10日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

  “在金融市场上,金钱的诱惑是巨大的,‘天使’和‘魔鬼’就在一念之差,资本市场上金融家和‘金融大鳄’只有半步之遥。”——2017年2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严惩了一批兴风作浪、祸害市场、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茬子’。”——2018年1月2日调研指导稽查执法工作

  2018年的资本市场将有哪些新期待?

  过去的一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大重磅会议为资本市场发展作出明确部署。无论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服务实体经济,还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多层次资本市场都将在金融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国崛起、大国强盛必须通过强大的资本市场取得全球市场资源配置中的竞争优势。”刘士余在2日的调研中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

  可以预见,新一年资本市场发展将“更上层楼”。

  严格监管的方向不会动摇,监管协调值得期待。从监管层传递的种种信号来看,2018年严格监管的方向不会动摇。随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新一年金融监管协调必定会有大动作,金融监管也将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今年资本市场的生态也将深层次地重塑。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资本市场强国在路上。中国经济已经稳稳坐在全球第二的位置,经济结构正经历着巨大变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必须同步转变。在强调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将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双向开放的进程永不止步,教会中国资本市场更好地成长。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无论是沪港通、深港通还是加入明晟指数,亦或是正在研究中的沪伦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双向开放的推动。新一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在开放中成长得更好。(据新华社客户端 记者刘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4日傍晚,赵伟走出深圳市民中心,结束了一天工作,他代表自己的公司刚参加完一个由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主办的P2P网贷合规整改研讨会,当天会议上深圳市金融办、深圳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听取了深圳十几个平台的整改进展。

  很多年以后赵伟依然会记得这个跨年的冬天,他感觉自己要重新找工作了。事实上,对于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互金人士,都深切地感受到去年全年监管的高压。

  一石掀起千层浪的是:2017年12月中旬网贷整治办下发的一纸文书,简称57号文,原文件全名“关于做好P2P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具体为要求各地最迟应当于2018年6月末之前完成整改验收以及后续备案登记工作;对于在2016年8月24日后新设立的网贷机构或新从事业务的网贷机构,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通往备案的路途上可能布满“荆棘”,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大额标的存量资产的清算、资产转型、信息披露”等或会给平台带来优质资产获取的困难、成本的增加,贷款余额的控制,这些都需要他们逐一去解决。现在,对于他们而言,最大难题莫过于大标(大额标的)处理,像催促借款人提前还款、摸索违规资产剥离处置等已提上议程。而那些“8.24”后成立的新平台或许更不知所措,对于新平台的界定依然模糊,其或会打着合规概念擦边球,声称自己是在8.24之前上线开展业务的。

  就在这样一个冬天,有人沉着应变、有人挣扎求存……等待他们的是什么?5个月后谜底揭晓。

  大标清算加快

  去年6月份,深圳开始进驻平台检查。“这周的数据是怎么样的,整改的进度如何?”赵伟回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每周都要去深圳金融办报数据。去年3月,北京监管部门向各网贷平台下发了一份名为“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下称《整改要求》)的文件,共计148条。《整改要求》发布后,全国各地都在陆续跟进,深圳的检查也是依照这个“148条”进行的。

  广州乃至广东的监管也在行动。从2016年年底开始,广东省金融办、省银监局创新处、省工商局、省公安局的相关部门成立了一个联合检查小组对直属四家企业进行检查。

  检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现金流,广东银监局开发了一个模型,能快速检测出平台是否存在虚假标的、违约、自融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资产、利率、投资者情况、系统情况,是否有银行存管,公司治理、从业人员等等。“全部都要查,部分问题比较多的平台驻场了几个月。检查完后监管会给到平台一个反馈意见,后面需要平台每个月都提供一个合规的进展汇报。”一位在上述四家直属企业其中一个平台工作的副总对本报表示。

  对于平台而言,整改最大的难题是对大额标的存量资产的处理。赵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原来按照监管的要求只要新标停发,旧的大标按照正常的到期流转完成即可,后来监管要求必须提前做好清算。“当时我们也跟相关的部门沟通一下子发小标的话,由于资产不同不可能马上能找到很小的标顶上,所以沟通得出的结论就是把标的的额度都缩小,目前最大的标的在600万左右,更大的标的都自然流转完成,还没有流转完成的就是这种百万级别的标。”赵伟说。

  2016年8月24日发布的《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几乎宣判了大标的“死刑”。标的涉及金额比较大,对于平台来说有一定的压力,深圳某P2P平台的首席运营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他们的做法是让大标借款人提前还款,他们从前年8月24日之后已经没有发特别大的标的,并且陆续跟大标的借款人沟通要求提前还款,计划今年3月底前把所有的大标都清算完成。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贷机构及不同网贷机构的借款余额上限。同一自然人在同一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上述广东金融办直属检查平台的副总也存在同样的困惑。“我们平台上有一些大标的是两三年期,可能到今年四月份还没办法结束,我们有一个平行的公司,想做一个资产剥离,因为条例里面有提到可以处置和剥离,这个需要跟监管进一步沟通,目前还没有定论。”上述副总说。

  信批的“苦恼”

  “什么时候会有新的产品,为什么现在可投资的产品比较少?”有投资人找到上述副总的平台咨询。

  “存量的资产在压缩,贷款业务要控制,一定是减少不可以增加,去年一月份监管来查的时候是多少的贷款余额,理论上是说不能超过这个额度。”上述广东金融办直属检查平台的副总回应投资人。

  《2017中国P2P网贷年度简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P2P网贷贷款余额为12,160亿元,待还利息约1119亿元,约为本金的9.2%。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95.1%,较11月末下降0.9%,已连续三个月呈下降趋势。上述副总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感慨,目前对网贷整个监管体系一定程度来说比银行还要严格,因为它很透明。

  2017年8月24日,银监会发布《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2个月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向会员单位下发《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团体标准,结合银监会的信批指引进行了适当的完善。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12月末,接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的网贷机构已达116家,据116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披露的最新数据,这些平台累计交易额达到3.33万亿人民币,交易总笔数达到19077万;不考虑借款人跨平台融资以及投资人在多个平台投资等情况,人均借款额和人均投资额分别为4.6万元和9.0万元。

  上述副总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按照信批的要求,他所在的平台在信批上还是有难度的。例如要求平台拥有客户在央行征信报告,但是P2P的公司没有资格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只能让客户打印一份给平台,如果客户以前都是纯线上作业的话就没有相关记录了;再如每个月披露平台的财务报告,财务人员每个月都要忙于出报表,成本比较高。广东省金融办目前还没有对披露频次、内容有具体的要求,以后应该会有一个统一的约束。

  根据银监会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批要求,赵华所在的平台可能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但按照他的理解,从备案的角度来说监管并没有明确说信批要具体做到哪一步,更多的信批对于他们获取资产是有难度的,特别是目前他们优质资产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希望能适当保护资源。“我们尽量在做修改,之前也专门针对信息披露做了一版改版,推出了一个信息披露的栏目,披露公司的股权结构、背景、高管信息,包括一些风险提示的调整例如投资人注册时候要手动填写一些信息而不是默认勾选。”

  打概念“擦边球”

  还有一群人也很郁闷。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2016年8月24日后新设立的网贷机构或新从事业务的网贷机构工作,有些刚见证平台完成一轮融资,有的刚跳槽到这种新平台不久。

  从“57号文”看,“新平台”直指两类:一是指“824”后新设立的网贷机构,即公司的设立时间在2016年8月24日之后;二是公司设立时间早于2016年8月24日,但网贷业务上线时间在此之后。按要求,在本次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期间,即2018年6月底之前,这两类平台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据网贷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824”之后累计新上线平台数量至少有162家,月均上线平台数量不足10家,直接导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大幅度下降,从2015年12月最高的3500家已经下降至目前不足2000家。162家新上线平台中,目前仍在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95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7家。

  就目前而言对于这些新平台最大的争议是如何界定新开展业务,究竟以第一个标的发放时间还是第一个用户完成注册-实名-绑卡-投资整个过程为准,57号文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引。据经济观察报了解,一家2016年8月24号之后才上线的平台就打起概念的“擦边球”。它在2015年的时候使用旧版系统开展过一些业务,在2016年8月24号后重新上线了新的系统,原来的业务标的记录都没有了,而这家平台现在就声称自己就是2015年开始开展业务的,不属于57号文的新平台范畴。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平台在今年11月拿到了A轮融资。“由于57号文没有具体说明,而且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不确定上述平台所说的旧版系统是否在考虑范围之内。”赵华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不过他认为新平台还是存在很大被淘汰的风险,尤其是这种刚刚获得融资的企业,投资人的钱很可能会打水漂。

  留给新平台的选择的确没有多少。“之前有人说可以通过收购一些合法合规的平台来完成整改验收,但是现在很多在8月24号之前就已经开展业务的平台都生死未卜,收购的钱还是可能打水漂。”赵华说。

  网贷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目前退出新平台的现状看,截至2017年11月底,新平台退出的数量有67家,退出类型分别为停业、提现困难、跑路和转型,数量分别达到了27家、22家、16家和2家,新平台更多的以恶性退出为主,可以看出新上线平台的投资风险更大,这些平台能等来属于它们的春天吗?这个冬天怎么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首个交易周,A股实现开门红,沪指大涨2.56%。随着上市公司2017年成绩单披露日期临近,A股也将正式进入年报行情阶段。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时间表,1月将有13家公司率先披露年报。这些“敢为人先”的公司股票受到了市场追捧。沪市年报第一股杭电股份和深市年报第一股农尚环境均在第一时间收获涨停,农尚环境近5天涨幅高达24.49%。

  虽然有些抢发年报的公司并没有预告业绩,但通常披露时间越靠前业绩也较好。多年的考试经验也告诉我们,早交卷的基本是学霸,晚交卷的多半是学渣。

  1月率先披露年报的13家公司



  截至1月4日

  1月只是开始,重头戏还在后面,有97%的上市公司将扎堆在3月和4月披露年报。万得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321家公司对2017全年业绩作出预告,虽然占比不到一半,但也可从中大致看出A股的业绩面貌。

  截至2018年1月4日发布业绩预告的1321家上市公司中,1019家业绩预喜,占比77.14%。业绩预忧类型共有228家公司,另有74家公司预计业绩不确定。从行业来看,目前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汽车、化工和计算机等四大行业。

  在业绩预喜的1019家上市公司中,以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计算,有167家公司预计2017年业绩翻倍,18家公司预计业绩增长5倍,众泰汽车、柘中股份、宁波东力和丰华股份4家公司则预计业绩暴增10倍以上。

  2017年业绩预计增长5倍以上的18家公司



  截至1月4日

挖牛股是要钱的问题,扫地雷则是要命的问题。

  数据显示,在1321家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07家公司预计2017年业绩下滑幅度超50%,35家公司预计业绩跌幅超100%。易成新能、中原特钢、三变科技预计业绩跌幅分别为5159.05%、3947.71%、1812.33%,目前位列2017年业绩跌幅榜前三。

  而最大的地雷,将是那些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根据交易所规则,这些公司股票在年报正式公布后将被执行戴帽ST,而创业板股票则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以目前的行情来看,一只股票被ST将可能会遭遇7-9个跌停,其惨烈程度可参见ST天化。

K图 000912_2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沪深两市共有56只个股被ST,这56只ST股2017年的平均跌幅为34.32%,其中有15只个股股价被腰斩。随便踩中哪颗雷,都能让你外焦里嫩。ST股年度跌幅前三的*ST中安、*ST昌鱼、*ST上普,也进入了2017年十大熊股之列。

  2018年,又会有哪些个股会遭遇被ST的命运呢?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发布2017年预亏公告,且2016年亏损的非ST公司共有8家(下图红色字体标注个股),这些个股戴帽ST几乎没有悬念。

  而更多的“地雷”隐藏在没有进行业绩预告的公司中,那些压着4月底截止线披露年报的小公司,需要警惕其业绩大滑坡的可能性。

  我们统计了2016年亏损且2017年前三季度亏损较大的公司(亏损金额超过1000万元),筛选结果显示有35家公司。其中,石化油服和湖北宜化两家公司亏损额度巨大,2017年前三季亏损均超过10亿元。

  2018年可能遭遇ST或退市警告的43家公司



  截至1月4日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筛选的结果,中证君后续会根据最新数据对结果进行修正。

  我们始终应牢记的一点是,无论市场风格如何变化,股价上涨的原动力终归源于企业的盈利增长。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地雷,也总会炸响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有一款名为“纽仕兰”的新西兰进口牛奶,它是湖南大康国际农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002505.SZ,下称“大康农业”)旗下子公司——纽仕兰(上海)乳业有限公司(下称“纽仕兰乳业”)的产品。

  更少有人知道,马云也看上了纽仕兰。

  大康农业于2017年12月2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持有85%股权的纽仕兰新云(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纽仕兰新云”)将获得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和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云锋基金旗下公司,下称“云锋新呈”)的增资入股。 同在这一天,深交所就阿里及云锋增资事项、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相关事项、对大康国贸提供20亿元的担保事项等发出问询函。2018年1月3日,大康农业公告对上述问询函做出回应。

  无论怎样,大康农业上述公告,揭开了马云正率领他的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进军乳业的一角。问题接之而来,在此后数年时间里,中国乳制品行业会出现一位新的巨头吗?

  阿里和云锋入股

  从大康农业公告中梳理可见,此次交易标的纽仕兰新云与上文提到的纽仕兰乳业,均为大康农业子公司。纽仕兰乳业为大康农业全资子公司,公司性质为食品销售;而纽仕兰新云,为大康农业持股85%的子公司,公司性质为电子商务。

  工商信息显示,纽仕兰新云于2015年10月1日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是盛文灏。盛文灏也是大康农业的董事,2015年6月至今任大康农业子公司纽仕兰乳业董事长兼总经理;2015年10月至今担任纽仕兰新云董事长兼总经理。

  按照阿里和云峰新呈对纽仕兰新云的增资协议,阿里向纽仕兰新云缴付人民币232,558,14元,增资后获得纽仕兰新云40%的股权;云峰新呈向纽仕兰新云缴付人民币98,837,209元,增资后获得纽仕兰新云17%的股权。

  两者增资完成后,大康农业对纽仕兰新云的股权降低至33%,其余股东上海灏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灏加投资”)持有纽仕兰新云7%的股权,自然人李莉持有3%的股权。

  增资后,纽仕兰新云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董事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其中阿里有权提名两名董事,云锋有权提名一名董事,大康农业有权提名一名董事,管理层股东有权提名一名董事,经股东会会议选举任命后生效。董事会实行一人一票制,董事长没有权利行使决定票。

  关于纽仕兰新云两位新的股东,阿里是马云旗下最早也是最为关键的公司;云锋基金成立于2010年初,是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的名字命名而成,并联合一批行业领袖、成功企业家和成功创业者共同发起创立的私募基金。

  根据云峰基金的官网介绍,该基金的宗旨是除了投入资金外,把各自的创业经验与企业分享,在发展战略、组织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关注年轻的企业家,创造下一代的领导者,培育未来有影响力的企业。

  目前云锋基金旗下拥有多支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和专项基金。云锋基金主要涉足互联网、医疗、大文娱、金融、物流与消费等领域。云锋基金总部设在上海,并在香港、北京和杭州等城市设分支机构。

  从阿里和云峰新呈的信息可见,在投资新西兰乳制品这件事情上,马云是下定了决心。

  大康农业对这笔交易的介绍是,纽仕兰新云主要从事于进口贸易业务,将原产新西兰的乳制品(包括鲜奶、常温奶以及各类奶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线上及线下销售,为了进一步拓展供应链能力,公司有意引进战略投资者,从而进一步推动现有业务的发展。

  增资还附加了一个额外的条件:纽仕兰新云需要完成对Milk New Zealand Dairy Ltd(一家目前由大康农业间接全资拥有的新西兰公司)100%的股权收购,以将其目前运营的乳制品加工及供应业务纳入纽仕兰新云。

  这意味着,大康农业旗下另外一家全资子公司——纽仕兰乳业的乳制品供应可能会与纽仕兰新云形成冲突。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大康农业董秘办公室没有获得明确的答复,对方只表示具体以公告为准,也没有言明纽仕兰乳业和纽仕兰新云是否会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目前两者业务重合,大康农业持有100%的纽仕兰乳业股权,纽仕兰牛奶产品销售亦冠以纽仕兰乳业的名号。)

  来自交易所的询问

  复牌之后,大康农业在2018年的12月22日和12月2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很快,深交所就对大康农业发出了一封问询函。

  首先,深交所询问的是阿里和云峰增资之后,大康农业对纽仕兰新云的股权被摊薄至33%,是否失去控制权。

  大康农业回复称,经公司向阿里和云锋征询,阿里和云锋均出具了非一致行动人承诺,根据对上述实际情况的认定,公司由增资前对纽仕兰新云的控制变更为共同控制。

  其实,纽仕兰新云的股权结构已经明了:第一股东阿里持股40%;第二股东大康农业持股33%,第三股东云峰新呈持股17%,第四股东灏加投资和第五股东李莉属于管理层持股,分别为7%和3%。

  在纽仕兰的经营业务上,大康农业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虽然纽仕兰新云相关财务数据在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占比较小,但乳业作为公司核心主业之一,是公司积极推进的业务板块之一。

  随着业务发展,纽仕兰新云的渠道建设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同时其赢利能力也需要得到有效提升。纽仕兰新云的产品作为快消品,通路渠道和营销方式与公司大宗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公司前期投入已经产生一定效益,但相比阿里已深耕多年的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客户基础,公司自有资源投资已经达到瓶颈。

  为此,大康农业引入战略投资者阿里和云锋,既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纽仕兰新云的财务状况。虽然阿里、云锋增资纽仕兰新云后,公司对纽仕兰新云由原来的控制变更为共同控制,但公司仍然持有33%的股权,公司通过与增资方的合作,可以共享各自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打通资源加渠道,加快纽仕兰新云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纽仕兰牧场全脂牛奶”的外包装显示:原产国新西兰,配料为100%生牛乳,进口商/代理商/经销商是纽仕兰乳业。

  但是在大康农业对深交所的回复中,现有销售的纽仕兰脱脂、全脂牛奶,奶粉等十几个产品全部列入纽仕兰新云的产品结构表中(来源:大康农业2018-001号公告)。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纽仕兰的品牌所有者是谁?是纽仕兰乳业,还是纽仕兰新云?如果是纽仕兰新云,为何产品包装上仍然印的纽仕兰乳业?而纽仕兰乳业是大康农业的全资子公司,纽仕兰新云的这一做法是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益?

  对于经济观察报的疑问,大康农业董秘办公室仅以“应该是没有竞争吧”、“详细情况请见公告”来回复。

  深交所也注意到了相关的问题,并向大康农业询问。大康农业公布截至2017年11月30日,纽仕兰新云对纽仕兰乳业的应付款为3.02亿元,并承诺在阿里与云峰增资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向纽仕兰乳业付清相关款项。

  在对深交所的问询函中,大康农业仅公开了以上的答复,没有说明纽仕兰的品牌归属,以及同属于奶粉销售的纽仕兰新云与纽仕兰乳业是否存在高度的业务重合。

  经济观察报在纽仕兰的官方网站中看到,纽仕兰牛奶打出的宣传口号是:“新西兰牧场直供,纯净、天然0污染。6亩地1头牛。黄金奶源中的黄金奶源。”

  目前,在国产乳制品普遍不受信任的当下,新西兰进口奶制品是很多年轻父母的首要选择。马云和云锋基金,瞄准的正是这个商业机会。然而,市场资金没有出现热追大康牧业,12月22日、12月25日连收两个涨停板后,股价开始回落。2018年1月5日,大康农业股价已经从高点每股3.34元回落至每股2.85元附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小刚导演2017年推出了他心愿清单上的最后一部《芳华》,这部冯氏文艺片有更充分的理由引人注目——900万的长镜头、3500万搭建实景、1.3亿元制作成本;临时撤出国庆档,改在贺岁档上映;冯小刚的东阳美拉面临与华谊兄弟的1.5亿业绩对赌……《芳华》出品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在2017年12月和冯小刚一起做客《军情解码》节目时,道出了冯小刚与华谊兄弟间的默契。王中军说:“像我们这样的电影公司,每年要出品很多部电影,每个都是一个一个策划,其实每一部电影都是围绕着某一个导演。冯小刚是我合作最长的导演,每一部戏我都参与的程度很大。”

  据记者统计,《芳华》是冯小刚的第19部导演作品,是1998年冯小刚与华谊兄弟首次合作《没完没了》整整20年后,也是华谊兄弟在2015年10.5亿溢价收购东阳美拉70%股权被外界诟病后,冯小刚终于拿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2017年11月5日,猫眼专业版票房显示,《芳华》上映22天,累计综合票房13.03亿,预计总票房13.79亿,其中累计分账票房12.22亿,按照38.65%比例,片方分账达4.72亿元。

  如无意外,依靠《芳华》,冯小刚完成了2017年与华谊兄弟的业绩对赌。同期,华谊兄弟出品的《前任3》上映8天获得7.55亿票房,华谊兄弟2017年业绩有望增长。另一方面,华谊兄弟在A股市场的变现不尽人意,250日的涨跌幅下滑16.97%;60日的涨跌幅增长0.89%;20日的涨跌幅增长2.94%。《芳华》再次牵起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的商业故事,而高溢价依然还在继续。

  对赌协议

  点映时一票难求、豆瓣评分7.8,豆瓣上网友的评价都围绕在青春情怀、信仰、集体主义,《芳华》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

  从猫眼专业版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此次《芳华》的观众主力军在二线以下城市,且以女性居多,白领接近一半。20至29岁的观众占到观影人群的58.5%,而40岁以上的观众达到10.7%。

  对于冯小刚来说,《集结号》的出现是一个分水岭。此前,冯氏幽默是冯小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等多部作品票房火爆,自《集结号》之后,《唐生大地震》《我不是潘金莲》《1942》,冯小刚一直在用一种拧巴的方式突破自己。

  “拿到剧本我们首先的判断是今年拍不拍,如果是明年拍的事,可能我们就不太讨论了。”在《军情解码》节目中,王中军从投资人、出品人合伙人的角度解释了支持冯小刚900万拍一个长镜头的原因。这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有关,市场变化和观众的审美需求,能够支撑这样的投入。

  显然,《芳华》最大的赢家是背后的华谊兄弟。《芳华》主要出品方有东阳美拉、华谊兄弟、爱奇艺影业、耀莱影视、北京文化、八一电影制片厂,共六家,另外联合出品方包括华夏电影、大地时代、英雄互娱等十家。

  其中,冯小刚的东阳美拉作为第一大出品方,是项目的操盘公司,除了票房分成,还有网络播映版权费等收入。而2015年年底,华谊兄弟以10.5亿现金收购东阳美拉股东冯小刚、陆国强合计持有的70%股权。

  彼时,东阳美拉仅是一个刚成立两个月的空壳公司。双方签订的五年总计6.75亿元的业绩承诺显示:自股权转让完成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2016年年度经审计后净利润不得低于1亿元,自2017年起,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如果业绩完不成,冯小刚用现金补足差额。

  这笔溢价收购一直被外界诟病。华谊兄弟曾解释称,其看中的是东阳美拉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冯小刚的个人IP品牌价值。2017年12月20日,华谊兄弟公告称,因未能对2015年合并报表范围内两家子公司的收入来源进行及时、完整地披露,直至2017年10月26日才对上述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和披露,而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

  实际上,这两家公司就是华谊兄弟2015年先后收购的两家明星公司,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主营收入一大部分都来源于明星股东的个人收入。

  根据华谊2016年年报,东阳美拉当期实现营业收入9415万元,净利润5511万元。由于首年业绩承诺是以收购之日为起止日,加上2015年末的业绩贡献,东阳美拉最终实现税后净利润1.02亿元,勉强完成业绩对赌承诺。

  按年15%递增,2017年的对赌利润额为1.15亿。2017年上半年,东阳美拉净利润为2700多万,仅完成对赌利润额的23.48%。《芳华》上映并将收入计入2017财年,帮助东阳美拉完成对赌。

  “救命稻草”冯小刚

  王中军不止是《芳华》的出品人,也是冯小刚重要的合作伙伴,他们之间的合作长达20年之久。1998年,王中军的华谊兄弟投资冯小刚第三部电影《没完没了》,之后20年合作了16部电影累计40多亿票房。冯小刚日渐成为国内亿元票房导演,华谊兄弟2009年作为民营影视第一股在创业板上市。

  很长一段时间,电影、电视剧及艺人经纪收入为华谊兄弟营收的主要来源。

  2009年上市后,除了制作电影,华谊兄弟开始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备受瞩目的便是在2010年以1.485亿元投资掌趣科技22%的股权。截至2017年12月26日,华谊兄弟出售了所持有的最后1158万股,投资收益约为2800万元。

  2013年7月,华谊兄弟又以6.72亿收购了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使其成为控股子公司;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9亿收购英雄互娱20%的股权布局电竞…2017年半年报中,华谊兄弟主要全资或控股公司及参股公司达19家,仅2017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先后进行了9次股权投资,涉及内容生产、IP储备、体育、电影文化城等多个领域。长期股权投资涉及企业多达60余家。

  此外,华谊对于实景娱乐的布局不断加快。2012年5月,华谊兄弟与观澜湖地产在海口共同开发了第一个实景娱乐项目冯小刚电影公社。而此次《芳华》中的芳华小院就是在电影公社实景搭建。

  2017年上半年长沙、西昌、郑州、南京等项目进入在建状态并相继开工。据企查查资料显示,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对外投资涉及14家公司。目前华谊兄弟布局了电影小镇、电影世界、电影城和文化城4种产品形态的多个项目。

  多元化的投资让华谊兄弟营收一度稳步提升,从上市之初的年六亿营收发展到2015年营收超过38亿元,然而利润亏损、营收下滑,华谊兄弟逐渐呈现出后劲不足之势。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近10%的下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出现上市后首次亏损,达4000多万。

  华谊兄弟2017年的半年显示报营业收入较2016年同期下滑0.15个百分点,虽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44%,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00%。变化主要来自华谊兄弟出售银汉科技5.31亿元股权收益以及英雄互娱业绩确认的近六千万元投资收益。

  几年时间,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艺恩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发行国产片总票房过亿民营发行公司,华谊兄弟仅位列第九,发行影片总票房7.5亿元,仅占第一星美发行的影片总票房约六分之一。

  对于华谊兄弟来说,冯小刚是对味的救命稻草吗?

  长久以来,冯小刚和华谊兄弟的合作关系一直紧密。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冯小刚的《集结号》、《非诚勿扰》两部影片约占彼时华谊兄弟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当年双方又再次签署了须在合作期限内为华谊兄弟拍摄5部电影作品的协定。2015年10.5亿的收购更让双方的合作深度捆绑。

  《芳华》的火爆再一次证明了冯小刚的实力,既能完成东阳美拉的业绩对赌,也帮助华谊兄弟重振业绩。招商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称,《芳华》以其较好的口碑、在同档期较为独特的题材类型和高年龄层的观影人群渗透,票房表现较强,预期该片最终综合票房有望在10~14亿元。良好的票房表现将带来公司全年业绩弹性。此外,2018年起公司电影业务多部系列大片阵容回归,电视剧业务带来增长新引擎,实景娱乐项目逐步开启。

  不过,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单片票房难以拉动股价的上涨。华谊兄弟在A股250日的涨跌幅下滑16.97%;60日的涨跌幅增长0.89%;20日的涨跌幅增长2.94%。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商“二选一”,伤了谁的心(深阅读)

  岁末年初是消费旺季,也是商家摩拳擦掌冲刺销量的好时机。可对于一些从事网上经营的商家来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商平台“二选一”,着实有点闹心。连日来,不断有商家反映,一些电商平台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驻一家网络销售平台,不能同时入驻多家。这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这项要求合理吗?应该如何完善监管?

  “二选一”,商家犯愁,消费者担忧

  “从去年‘双11’开始,很多同行都在议论‘二选一’,我很担心对未来经营产生影响。”在某电商平台上从事多年服装销售业务的浙江温州商户李岚说。

  “二选一”现象,在电商行业普遍存在吗?“目前主要是在一些大型促销活动时,平台要求商家只能‘二选一’。”李岚说,比如去年“双11”前,一些商家接到平台通知,让商家选择只能参加一家平台的促销活动。平时的经营,大部分仍可以同时在多家平台上进行。

  但人们担心这种苗头会蔓延开来。有商家在网络上匿名求助,反映某电商要求商家只能在自己平台做促销,并以此为由,强令商家必须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保证产品只在该平台售卖,并关闭在其他平台上的店铺。

  “二选一”将来会不会由促销扩大到平时经营,让商家心里打鼓。“电商经营竞争已非常激烈,我们要在提升服务、改善产品上花费更多精力。如今,还要再考虑‘二选一’的风险,感觉很累。”李岚说。

  其实,仅仅是促销,电商平台的“二选一”已经给商家带来不少困扰。李岚算了一笔账,几年前起步做电商时,考虑到不同平台的流量特点,在多家平台开了店铺,都投入了不小的成本,“入驻费用加上经营店铺人员的工资等,每年也有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如今,“双11”等促销的成交额在商家年度销量中的比重很大,商家都盼着可以参加大型促销,扩大销售额。突然出现的“二选一”规定,让他们措手不及。

  不仅商家烦恼,消费者也有担心。“电商丰富了我们买东西的选择,而‘二选一’却像是在开倒车。”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郝芳说,相比到商场买东西,电商的优势在于选择丰富、方便比较。今后电商平台如果“二选一”,意味着买东西的选择空间变小了,比较范围也变小了,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件好事。

  “总的来说,电商‘二选一’不利于行业提升供给效率和质量,不利于改善消费体验。”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认为,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于通过竞争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电商平台“二选一”不仅限制了商家的选择权,也影响了充分竞争。对于商家而言,电商平台是销售渠道,自然越多越好,选择哪个渠道应由商家自主决定。目前,很多商家公开表态,不愿陷入“二选一”的艰难选择。

  不规范竞争,影响电商做大“蛋糕”

  一向开放包容的电商业,为什么会出现带有明显排斥和封闭色彩的“二选一”?

  “在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电商平台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目前国内的一些电商平台已经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地位,在和入驻商家的谈判中力量悬殊。一些电商涉嫌利用优势地位,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限定,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电商是我国消费领域的亮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1—11月,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8%,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电商前期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曹磊认为,相比传统流通,电商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成功应用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更关键的是电商没有把线下商家排斥在外,而是主动拥抱和吸引线下商家入驻,共同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然而,随着电商市场日渐成熟,电商行业逐渐从流量扩充期进入存量竞争期,而国内电商平台也逐渐从规模快速扩张期转入资源掌控期,各电商平台间开始“短兵相接”,不规范竞争行为集中出现。

  刘俊海认为,无论是从行业健康发展还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电商平台都不应选择“二选一”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满足人们需求的过程中,电商大有可为,应有所担当。更高效的流通、更实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选择,不仅是消费者的愿望,也应成为电商努力的方向。“‘二选一’明显有违企业社会责任。”刘俊海说。

  “电商想要健康发展,跨平台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任何平台都不应该逆势而为。”曹磊认为,入驻商家和电商平台本应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进入存量竞争期,电商平台更不该忘了开放合作的初衷,而应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把精力放在改善服务上,靠购物体验培养消费者黏性,形成平台、商家、消费者多赢的局面,把难以取舍的“二选一”变成互利共赢的“一加一”。

  电商监管应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电商平台“二选一”是否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监管是否应有所行动?这引起了行业的普遍关注和讨论。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大规模的电商平台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针对一些超大的平台企业,监管应有所行动,防止“店大欺客”、限制市场竞争等现象。

  曹磊表示,存在市场支配地位的电商平台用“二选一”策略,把商业优势转化为侵犯平台内经营者正当权益的行为,这种现象需引起格外重视。

  去年11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界定。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包括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上述行为可视为不正当竞争,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罚款。

  去年11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电子商务法草案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表示,为争夺商家的资源,电子商务平台采取各种办法逼迫平台商家“二选一”,停止在其他平台上促销甚至经营活动,迫切需要立法的形式去规范。

  辜胜阻认为,国内的一些电商平台已发展成为巨头,而平台上的商家是非常小的,两者博弈过程中地位差别明显。迫切需要通过立法进行制度设计,特别是要进一步明确电商平台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平台规则的透明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认为,在当前电商行业相关立法过程中,应对不公平附加排他性的交易条款等内容进一步明确。

  “当务之急,对于电商‘二选一’,应及时采取措施,把不良竞争趋势遏制在早期阶段。”刘俊海说,对于电商平台“二选一”中的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应严肃及时查处,维护电商市场的良好秩序。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经历高速发展阶段后,电商行业应进入更加成熟的规范发展阶段。更规范的监管,不仅不会限制电商发展,反而会成为行业的助推力。

  “电商很多新的经营策略行为,都应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新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说,随着电商行业发展,“二选一”、流量推广、竞价排名等问题,在以前行业发展中都没有出现过,如今却屡见不鲜。监管部门应及时关注这些新问题,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更好履行监管责任,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1月3日,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液化天然气(LNG)全国标杆价格已经降至5818元/吨。

  这是一次罕有的涨跌过程。LNG价格从2017年11月中旬开始了一轮快速的攀升过程,到2017年12月22日LNG价格创下了年内最高值10064元/吨,其后LNG又开启了急速下滑的通道,10天之内价格下降幅度高达42.2%,几近腰斩。

  价格的背后是短期内供需格局的大逆转。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此前一段时间引起高度紧张的“气荒”已经暂时告一段落,这其中,政府、企业同心协力保供应,与此同时,市场机制在其后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方因素作用之下,这场保供应之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但他们也担心,年后伴随工业企业的相继开工,以及煤改气的持续推进,天然气短缺的局面在短期内依然难以消除。

  来自国资委的消息显示,2017年12月中,中海油“南气北运”的第一车LNG已于近日运抵华北地区。按照计划,随着更多车辆办完承运等各项手续,未来一段时间,参与“南气北运”的槽车将超过100辆,“南气北运”的密集程度将达到每天17车。

  中海油的进口液化天然气在天津拥有LNG接收站,用于供应北方市场,在南方则拥有广东珠海金湾LNG接收站和粤东LNG接收站,用于供应南方市场。进入采暖季以来,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供需出现不平衡,保供任务艰巨。根据国资委的相关消息,在中海油天津LNG接收站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中海油旗下气电集团贸易公司与区域内主要运输企业携手开展“南气北运”工作,将上述两座南方接收站的天然气资源调配到华北地区。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海油天津LNG项目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由原先的一周接卸一船增加至约3天接卸一船,每天为华北地区供气约2400万立方米,为平时的两倍。

  除此之外,天津市工信委发布消息称,天津滨达燃气管线近日正式投用通气,也被认为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间的供气管道第一次真正的互联互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华北地区的供气能力。

  2017年12月初,席卷中国北方的气荒甫一蔓延之时,“三桶油”曾被要求同心协力“保供应”,把“保供应”作为一次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

  来自国资委的消息显示,2017年12月17日,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简称阿姆河公司)调控中心显示,当日向中亚天然气管道供气达到3900万立方米,并连续6天超过3800万立方米,超计划供气500万立方米/日。3900万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地区冬季日用气量约三分之一。

  2018年1月3日,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液化天然气全国标杆价格已经降至5818元/吨。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最紧张的时期过去了。”早在2017年12月上旬,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就飙到了10000元/吨以上。与此同时,南北方天然气的价格形成了巨大的价差,南气北上的套利窗口由此打开。

  在保供应的同时,北方地区的煤改气工程也被按下暂停键,部分燃煤锅炉及机组则被紧急启动。以北京为例,2017年12月7日,国家发改委要求北京市立即启动华能燃煤机组,减少北京市天然气用量,缓解华北地区天然气紧张形势。

  与此同时,为保民生用气,此前出台的有关限制工业企业用气的相关政策目前依然没有放松。董秀成表示,管道气的增加、南方气源的北上,工业用气限气措施、以及煤改气按下暂停键,共同扭转了此前供应极度紧张的局面,这其中,煤改气的暂停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不过,董秀成认为,目前来看,供需仍然处于偏紧的状态。

  有专家认为,工业企业在2017年末面临完成年度指标的任务,由此带来了天然气的阶段性刚需,进入新年后企业的运行节奏发生变化,这部分压力有所缓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天然气供需格局带来了改变。

  1月3日,卓创资讯的最新数据显示,山西、江西、河南地区LNG送到价格介于5000-6000元/吨。吉林、辽宁等地区接货价格则高达7500-8600元/吨。董秀成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的液化天然价格差距较大,从整体看价格仍有下降的空间。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表示,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有继续下行的可能性。“现在管道气供应大幅改善,需求侧管理也已经到位,年前工业等非居民用气年初不会骤然增加,短期内价格有一定下行的空间。不过,价格回落还要看极端气候变化情况。出现极端天气时,用气还会有所增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具有顶层设计意义。回顾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表现为增长逐步回归理性,但转型发展仍旧任重道远。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理财规模同比增速连续八个月放缓。其中表外理财存续委外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逾万亿元,同业理财规模也比年初减少两万多亿元。与此对应的是,商业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占比不足10%,转型进展缓慢。非标虽然有所减持,但通道类业务占比相对较高。此次资管新规重点从产品端、销售端、运营端、投资端和管理端等方面重塑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新生态,助推商业银行资管转型进入快车道。

  《新规》明确资管业务定义与资管产品分类,产品结构面临转型。未来商业银行六万多亿元的保本理财将面临调整,新增公私募产品划分也给传统业务带来一定的挑战,而分级产品设计也将倒逼商业银行产品结构调整。《新规》界定投资者标准,客户对象与门槛面临新的调整,特别是从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的角度对投资者进行了重新的界定,造成商业银行此前投资者分类所对应的具体业务,在新的投资者内涵下面临调整。净值化管理与规范资金池,打破刚兑回归资管本源。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要实行净值化管理,同时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从而达到打破刚性兑付的目的。《新规》禁止多次嵌套与通道,严格非标与委外重构投资方式。目前商业银行非标投资规模近5万亿元,个别小行理财产品中非标投资占比基本达到上限。而委外规模也超2万亿元,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稳定帮助很大。子公司设立趋向明显,主体地位确定下渠道面临新变革。设立资管子公司有助于商业银行理财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客户部门也将演变成全市场代销体系,资管业务渠道面临新的变革。

  展望未来,在监管趋严的总基调下,对于商业银行资管业务而言,合规转型应该成为未来资管业务转型的前提和宗旨,在合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推进转型进程。

  一是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加快直接融资市场业务设计与布局。当前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还比较低,未来发展潜力较大。而新规也指出未来将更多的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据此,商业银行应充分把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非标受限下加快直接融资市场的业务设计和布局,实现业务结构转型。在进一步丰富完善资产证券化产品体系的同时,加快债转股推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资管业务运行效率。

  二是加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统一监管大趋势下,产品业绩终将成为衡量资管机构优劣的首要标准,而净值化管理和标准化资产的提升也将倒逼商业银行加快向主动管理型银行转变。未来资管行业必须深度研究债券、股票等标准化产品,提升对大类资产市场走势的研判能力,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是实现资管与财富管理业务的结合,拥抱渠道变革新形势。净值化转型将从根本上改变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可模式,不仅影响到银行的资管部门,对银行的客户部门也是将带来新的挑战。子公司化后也将带来渠道的变革,构建银行客户部门的全市场代销体系,更是考验资管部门构筑客户粘性的渠道营销能力。目前银行资管业务产品与客户真实需求匹配度较低,其中资管部门与客户部门,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不均衡是重要原因。未来需要将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客户和渠道的优势,引导资管业务开发创新契合客户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增资或配股或拟IPO 广西三家城商行忙"输血"
  2016年集体完成注册资本变更后,广西三家本地城商行再于2017年分别提出大规模增资扩股计划,并陆续获批。桂林银行、北部湾银行分别在2017年6月、10月获批增资至50亿元、55亿元,柳州银行则在2017年11月获批"每10股配10股"的配股计划。

  最新信息显示,三家银行增资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部分重要股东已于近期获当地银监局批准参与增资;柳州银行则在新年致辞中称,该行增资扩股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配股资金2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充实资本外,三家银行启动增资的缘由也各有不一。桂林银行旨在推进该行A股上市工作;北部湾银行在大幅化解历史包袱后需要业务发展资金;而柳州银行更多的是出于风险拨备的补充压力,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公司在2017年1月将该行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时也重点提及该行不良压力。

  化解历史包袱
  北部湾银行四次增资
  据了解,广西银监局于去年10月批复同意广西北部湾银行第四次增资扩股方案,该行拟将股本总额增至55亿元。该行此次增资扩股募集股份总额为111585.8万股。

  此次增资前,史玉柱旗下的巨人投资以14.45%的持股比例位列该行第一大股东,不过由于广西投资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广西投资集团金融控股公司(下称"广投金控"),北部湾银行第一大股东席位易主。

  北部湾银行官网显示,广投金控在去年12月上旬率先认购1.57亿股股份并足额缴款。入股后,广投金控合计持有该行9.78亿股股份,占该行目标总股本(55亿股)的17.79%,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加上其余持股,广西投资集团将合计控制该行18.79%股权。据悉,当地银监局已于去年12月末批复同意此次投资。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北部湾银行就开始了较为密集的增资扩股,这与该行此前数年面临的经营问题直接相关。受不良压力影响,该行净利润在2013年、2014年分别同比暴跌76%、55%,其中2014年度净利润仅为1.15亿元,是该行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行2012年~2016年连续多年的年报也未对不良贷款数据予以披露。根据联合资信评级报告,北部湾银行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高达4.76%和22.06%。彼时的经营困难带来的直接结果,则是该行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40.41亿元逐年下滑至2016年的17.15亿元。

  不过,得益于该行近年将历史包袱化解和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作为工作重心,该行2014年以来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额、关注类贷款占比等数据均连年好转,这也为近年净利润正增长提供反哺。2017年该行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的行长此前还担任河北省地方AMC高管,拥有丰富的不良处置经验。

  信贷资产质量改善后,该行业务发展逐渐趋稳,业务经营的正常发展也带来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根据北部湾银行2018年新年致辞,该行2014年后新发生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小于0.75%,2017年末预测资产突破1500亿元,存款突破千亿。

  曾暂停新三板挂牌
  桂林银行推进A股上市
  2017年12月以来,广西银监局陆续披露两条有关桂林银行股权变动的批复意见。其中,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桂林交投")、中广核资本通过参与增资,分别获批投资入股6150万股和17000万股桂林银行股份,加上此前持股,两家企业所持桂林银行股份将分别占该行此次募股目标总股本的12.25%和10%。

  据悉,桂林银行此次增资计划于2017年6月获当地银监局批准,该行拟在2016年利润分配后股本(33亿股)基础上增资至50亿股。此次增资前,桂林交投、中广核资本分列该行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7.45%和10%,其中中广核资本是桂林银行2016年引入的战略投资者。

  莱茵生物也在去年6月公告表示,将行使股东的优先认购权,全额认购该行增发股份0.25亿股,以保证股权比例不被稀释,并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莱茵生物还在公告中称,桂林银行此次定增是为了"进一步充实资本,完善股权结构,稳步推进上市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此前计划于新三板挂牌,但在2016年6月即宣布暂停申请。彼时桂林银行行长于志才告据记者,该行终止新三板挂牌事宜主要是由于自身发展战略调整,希望条件成熟可以直接争取主板上市。中诚信对该行的评级报告也显示,该行计划在三年内正式启动上市工作,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桂林银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35.77%至1947.1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较年初大增74.13%至768.3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45.91亿元和1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4%和42.33%。以此来看,桂林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存贷款规模还是盈利规模,都位列区内城商行第一位。

  配股完成率不到54%
  柳州银行不良高企
  与上述两家银行不同,柳州银行选择通过配股的方式增资,该行"每10股配10股"的配股方案于去年11月获广西银监局批准。以柳州银行2016年总股本17.07亿股计算,假设全体股东同步增持,股权比例不变,该行总股本将增至34.14亿股,此次配股约募集42亿元(配股价格为2.5元/股)。

  不过该行董事长新年致辞显示,"增资扩股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配股资金23亿元"。以此计算,此次配股并未获得全体股东参与,实际募集总股本只有9.2亿股,约合募集目标的54%不到。

  事实上,该行上一次提出增资扩股计划还是在2013年底,彼时该行计划在11.37亿元的股本基础上,向原股东和其他法人机构、战略投资者定向募集13亿股,募集资金约50亿元,以此满足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需要。

  但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该行到2016年9月才完成将注册资本由11.37亿元变更为17.07亿元。由于此前数年柳州银行并无分红送股,这相当于该行2013年增资扩股计划实际完成率仅为44%。

  一方面近两次增资扩股计划完成情况均不乐观,另一方面柳州银行近年经营业绩也表现不佳。数据显示,该行2015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4.76%至6.95亿元,2016年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6.84亿元。

  而根据两面针在参与柳州银行此次配股时的公告,该行去年前三季度仅实现1.16亿元净利润。这意味着,该行在去年第四季度如果仅依靠经营业务上的努力,净利润规模也可能很难与2016年持平。

  回溯来看,该行2015年净利润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增近150%,该行不良率也在年末达到1.74%,较年初上升0.93个百分点,并在2016年末进一步上升至2.63%。2016年末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也较年初上升10.64个百分点至30.48%,在城商行中颇为罕见。

  此外,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末,该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规模达到92.49亿元,而不良贷款规模仅为8.54亿元,这也意味着该行不良认定标准过于宽松,未来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暴露及风险拨备补充压力。

  去年1月,东方金诚将该行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除贷款风险持续暴露、盈利能力未能明显改善外,东方金诚还认为,该行非标投资规模较大,其中关注和次级类规模较大,存在较大信用风险,非标资产期限较长也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

  此外,东方金诚称,广西中美天元集团相关企业诈骗案(简称"吴东案")仍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柳州银行涉及贷款金额较大,受此影响实际损失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证券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用了很长的工作时来翻查一些不同类别资产的历史数据,想要拉长时间的视角(譬如20年来),来看看对一个高净值家庭的长期财富管理而言,什么样的大类资产(如房子、车子、股票、基金、债券、票据、期权等)是最适合的。最后,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随着货币的超发,中低收入阶层的财富因金融深化程度加速而被稀释。
2、房地产大概率处于本轮上涨周期的末端。
3、未来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应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4、永远不要在远离价值的任何高位买入任何资产。

第一部分:从货币角度看资产:M2货币超发在不断稀释无财富管理者的财富


说到家庭资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大的固定资产(如房子、车子)和金融类资产(股票、基金、债券、票据、期权等),而所有的资产,最终值多少钱,都会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当下和今后的货币情况。

先从广义货币M2说起,简单来说,M2代表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供应量,可以用它来衡量整个国家存量货币的水位。下图是中国1990-2016年M2和GDP数据图。可以看出:自1996年开始,M2扶摇直上,遥遥领先GDP绝对额的增长率,过去十年,M2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6%,尤其是2008年4万亿推出后,M2数量在其后的两年内一下子激增。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下图两张图反映得更为直接,一张是M2、名义GDP、实际GDP增长率对比,另一张是M2/GDP比价图。虽然货币政策的效果存在滞后性,但可以看出:2008年推出4万亿,在后续几年中并没有如期进入实体经济,GDP增长率逐步走低,使得M2/GDP比价不断扩大。M2/GDP比价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社会财富这个总蛋糕并没有相应地做大,大部分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刺激金融资产不断加杠杆,中低产阶层的财富实际上是被稀释了。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下图是中美M2、GDP的对比,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我国M2的增长速度。当然,直接用两国的M2绝对量去横向对比并不客观,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而且国情不同,中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间接融资模式,纳入M2统计的货币会更多。但我们主要看M2/GDP的斜率,斜率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真实的。以上,只为了说明一件事,随着我国金融深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你只身局外,你的资产就会被参与金融化程度高的高净值阶层所稀释,贫富分化会更加严重,所以,我们要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去配置和管理我们的资产了。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上面分析的是对内的情况,我们再看看对外的汇率,以下是过去5年美元/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自2014年1月至现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已接近15%。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说到汇率,不得不提外汇占款,以下是2014年1月以来我国外汇占款数据(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部分月份数据缺失),外汇占款余额的峰值大概在2014年第四季度,此后几乎一直下降,下降了约25%,目前大概回到2010年9月的水平。过去十多年,外汇占款总量一直在增加,这些聪明的钱流入中国,或看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或赌人民币升值,但无论如何,现在这场戏看似已经落幕,从2014年开始,这些先知先觉的钱已经开始撤退了。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以上是人民币对内对外情况的一个大致梳理,未来会怎样不知道,但从趋势来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开始着手考虑如何去保护我们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了。

第二部分:家庭资产配置的选择、历年通胀、利率及稳定收益产品、黄金的表现情况


关于家庭资产的配置,首先来看以下一组网上整理的数据: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而在中国家庭的金融类资产中,大概配置如下: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在美国的家庭资产配置中,金融类资产大概占比60%,在金融类资产中,银行储蓄仅占约4%,大部分是持有股票、基金、债券和其他托管类资产。当然,这归根于美国有着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说到底,家庭资产的配置无非就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跑赢其他人,跑赢通胀,跑赢GDP,甚至跑赢过去10年年平均增长超过15%的货币供应M2。

我们大概可以这么想:跑赢M2,你的财富大概没有被稀释;跑赢GDP,你相当于跑赢了一半以上的人;跑赢通胀(CPI),你的生活质素不会逐年降低。所以,跑赢通胀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实际GDP同比增长6.7%,往后GDP增长率预计会逐步下行。而CPI的数据如下: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从1980年到2016年,受90年代中恶性通胀的影响,中国的通胀率平均每年约5%;而过去10年,年平均通胀率为2.72%。上图在警示我们,如果恶性通胀再现,我们该如何应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银行定期存款、债券、债基、黄金的表现:

1、银行储蓄存款:从下图可以看出,自1979年以来,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年化收益与CPI平均值基本一致,但获取这个累计收益的代价是放弃资金流动性。而过去10年的平均利率约为2.76%,基本于CPI持平(算出这个结论后,我们有点疑惑,难道说银行定期存款是可以抗通胀的?但随后又想想,你要在1979年把你的资产全部放进去定存,然后30多年一分不取,才能抗通胀,可这根本做不到嘛)。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2016年的CPI值是2%,现时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1.5%,虽然长期看会回归,但目前是跑输通胀的。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2、债券:下图分别是上证国债、上证企债指数图。上证国债以2003年1月3日为基点,累计净值为160.86,年化收益约3.7%;上证企债以2003年6月13日为基点,累计净值为209.45,年化收益约5.5%。国债基本可以看作是刚性兑付,所以收益率较低;企债自2015年“天威债”违约以来,刚性兑付已被打破,预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债违约事件发生。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如果家庭资产要配置债券,刚性兑付的国债或债券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债基的收益千差万别,要认真比较,不要只看当年收益,要看成立以来的历史表现,尤其是要仔细对比混合债基在牛熊市中的表现,近一两年新成立没有历史业绩参考的坚决排除在外。以下是成立时间最长(大部分10年以上)的前30只债基年化收益分布图(根据天天基金网提供的累计净值计算)。可以看出,大部分债基的年化收益在4-6%之间,最高的年化收益8.15%,最低的2.8%,均值为5.36%。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下图是过去一年(截至2017年1月26日)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剔除成立时间不够一年的基金),571个债券型基金中,回报率差别极大,最好的回报为12.79%,最差的竟然亏损17.45%,均值在1.68%,看来过去一年债基的表现并不好。2017年是企债风险的大年,债基的表现可能会更差,若要回避债券类资产风险,可选择配置风险更低的货币型基金。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3、让我们再来看看大家公认的保值抗通胀品种——黄金的表现(下图):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1975年1月国际黄金价格为175美元/盎司,2017年1月黄金平均价格为1200美元/盎司,42年的时间,年化收益是4.7%,长期来看,遇到恶性通胀时期,也未必一定可以跑赢通胀。如果将时间再拉长一些,收益表现可能会更差。当然,由于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基于美元长时间以来的坚挺,相对于配置人民币资产来看,长期配置黄金可以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风险。综合目前各国黄金开采的成本大概在1000-1200美元/盎司之间,这可以作为判断黄金价格的一个锚,不过跌破开采成本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第三部分:无法回避的房地产


在当下讨论房价是要冒很大错判风险的,很多砖家的脸过去十几年一直被打得啪啪响,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坚信的“宇宙第一配置”,我们需要把分析的时间周期拉得足够长一些,因为房地产走完一个周期一般要20年(为什么说20年,下来会有分析)。下面,我们看一下投资房产的长期回报率是怎样的,会不会是我们印象中的“一房在手、一辈无忧”?我们还是以数据来说话,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到现在还没有走完一个周期,所以我们先看美国的情况:

下图是1890-2013年美国房地产价格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美国劳动力统计局,威斯康辛大学),在过去的123年里,房地产上涨的年份有95年(占77%),下跌的年份有28年(占23%),所以说房价大多数时候是上涨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它到底涨多快呢?同样过去的123年,美国CPI通胀率平均每年为2.82%,房价平均每年增长3.07%,比CPI高0.25个百分点,所以说房子抗通胀的说法也是正确的,但作为投资产品,年化回报率却低得可怜。但话说回来,这里只是统计房价上涨的收益,如果算上每年房租的收益,应该会大很多,房租收入甚至占了投资收益的大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租金才是房子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说,长期投资房产,千万不要忽视租售比(下面会提到),即使是住宅。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如果你觉得老美的数据不靠谱,那么对比一下我们自己的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请看下图。从1999-2015年,北京房价上涨4.7倍,平均每年涨幅10.3%;上海房价上涨6.9倍,平均每年涨幅12.9%;从2002-2015年,广州房价上涨3.5倍,平均每年涨幅10%,深圳房价上涨6.4倍,平均每年涨幅15.5%。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如果你不相信官方粉饰过的统计数据,那我们再看看中原统计的北上广深的二手房成交价格数据(数据来源:中原数据,指数统计以2004年5月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截至2016年12月,北京价格指数为851,上涨8.5倍,年均涨幅18%;上海为599,上涨5.9倍,年均涨幅14.5%;广州为633,上涨6.3倍,年均涨幅15.3%;深圳为793,上涨7.9倍,年均涨幅17.2%。经对比,中原数据统计出来的涨幅要明显高于官方统计的数据,但考虑到官方数据起始年份是1999年,中原的起始年份是2004年,而房价真正快速上涨是在2004年之后,所以统计出来的年均涨幅结果不同也是正常的。

总的来说,我国自1998年房改以来,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的房价持续上涨,年均涨幅大约在12-15%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98年开始配置房产,年化回报率在12-15%之间,但这是核心一线城市的回报率,如果全国平均或其他城市,回报率会低得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统计。而且,过去的20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20年,如果20年算一个周期的话,那房地产也大概要走完这个上涨周期了。

为了不打脸,我们不去判断房价未来几年的走向,因为国家政策、政府干预会影响短期价格的波动。我们只分析房价目前所处的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周期,二是租售比;三是人口和城镇化。

1、关于周期:我们来看下面的出生人口数曲线图(数据来源网上),中国经历过两个人口出生高峰,也就是婴儿潮,一个是1962-1972年,一个是1980-1990年,如果按照20-40岁是购房主力的说法,20年刚好一个轮回,房地产的一个大周期很可能就是约20年左右,1998年的房改,刚好是第一个婴儿潮26-36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实行房改,正好因应了这代人大量刚性的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开启了黄金的20年。第一个10年(1998-2007年),是第一个婴儿潮为主力的10年,第二个10年(2008-2017年),则是第二个婴儿潮为主力的10年。当然,现实中的房地产行业周期不一定会这么精确,会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的干预而变长或缩短,但我认为房地产作为一个商品,最终影响其价格的一定是供需关系的变化。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我国房地产估计很可能大概率正处于本轮上涨周期的末端。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2、关于租售比:简单来说,租售比就是房子每月租金与房子总价格的一个比值。为什么要谈租售比呢,因为房子作为一个商品,就应该有它的价值,要么自住,要么投资,用来投资时,每月的租金回报就是它的长期价值。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房子也一样。

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租售比的合理范围一般在1:200 至1:300,即每年的租金回报率大概在1*12/200=6% 到 1*12/300=4%之间,从世界各地的房价历史走势来看,当租售比低于合理范围时,长期来看最终会回归,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反之亦然。

我们来看一下看世界主要城市的售租比(数据来源:美国数据来自北美购房网,日本东京、香港数据来自网上整理,中国主要城市的数据来自中国房地产报),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美国房价自2006年泡沫下跌后,2009年正处于那波下跌后的第一个谷底,售租比回到平均15的水平,用租金回报率来算的话,相当于6.7%,部分城市随后价格反弹,到2013年的时候,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的房价已经比较高了,租金回报率降到了2.85%左右。

2015年,日本东京、香港的租金回报率分别在6.25%和5%左右。而中国的几大城市中,除了广州、成都外,北上深厦的售租比都在50%以上,深圳最高,达到61%。

按租金回报率来算分别是:深圳1.64%,厦门1.67%,北京1.92%,上海1.98%,广州2.58,成都3.61%。对比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就可以看出我们一线城市房价所处的位置了。按照目前我国一线城市的售租比情况来看,很多国家城市的房价在极端上涨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理性告诉我们,售租比最终都会回归的,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而租金上涨需要国民收入的大幅提升。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3、大部分人津津乐道的房价上涨根基——人口流入和城镇化:先说城镇化,我国1949年建国的时候城镇化率是10.64%,2016年的城镇化率是57.35%。的确,过去几十年城镇化率的大幅提升,大量无产人员从农村涌进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给房价的上涨带来很大的需求支撑。但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房价与城镇化率并非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在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的过程中,房价会出现大幅的波动,因此并不是说只要在快速城镇化,房价就不会跌。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数据:过去123年以来,美国的房价出现过两次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次是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代,一次是在2006-2011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平均跌幅都在30%以上,一线城市跌幅更大。对应来说,1929-1933年美国的城镇化率大约在50%左右,刚好处于中国目前的情况,而美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所以说,用城镇化来判断房价走势并不准确。

接下来看看人口情况,以下是北京、上海2001年以来的年末常住人口增长率(广州、深圳数据暂无找到)。可以看出,2010年是北京、上海人口流入增长的转折点,随后人口流入速度明显放慢,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同年北京、上海的房价却出现了暴涨。所以说,大城市人口持续流入支撑房价上涨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分析到这里,我们大概也清楚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所处的阶段了。最后,我们回到房子作为商品最基本的供需里,大家都清楚,我国民众房子自有率是比较高的,很多家庭还不止一套,住房尤其是新房空置率也很高,空置率的准确数据只有天知道,但只要晚上去各大城市主要楼盘看一看亮灯情况,就能猜出一二。这些空置的住房基本是用来投资的,对于投资的房产,最终要寻求投资收益,当房价涨幅放慢或者预期要下跌时,这部分房子就会争先恐后大量地流入二级市场,增加供应,特别是第一个婴儿潮人群步入老年化(60岁)后,大概在2022年。

可以确定的是,长期来看,这次的上涨周期是一定要走完的,售租比是一定要回归合理的,价值只会迟到,永远不会缺席,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是房子作为家庭配置资产未来的收益率会怎样变化。本部分一开始就提到,自1998年实施房改以来,配置一线城市房产的年化回报率大概在12-15%之间,而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收益率恐怕是要大幅下降的,经历几个周期更替后,最后的平均收益率理论上应该回到接近通胀的水平上。所以,我们要清晰知道,假如现在配置房产的话,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并不划算,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也许是长达几十年的漫漫熊途。

第四部分:浅谈“万恶”的股市


炒股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赌博、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当然,如果重点在“炒”,那也真没说错。在这里,我们先抛开偏见,将股票作为一项家庭长期投资的权益类资产来看待,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同样,时间拉得足够长一些,我们还是看图说话,对比一下美国三大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以及我们大A股上证指数的长期走势和投资收益率(统计数据来源:Wind):

道琼斯指数(DJI30)(1896-2017):从1896年算起,道琼斯指数的年均涨幅是5.3%,如果从1932年大萧条的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7.65%。如果从1973-1974年石油危机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8.8%。可以看出,正所谓危中有机,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市场恐慌,都是股票市场买入的良机,当然,我们不可能猜到市场的底在哪里,但什么情况能够买入,下面会进行分析。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标普500(1927-2017):从1927年算起,标普指数的年均涨幅是5.6%,和1896年以来道琼斯指数的年均涨幅差不多。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纳斯达克指数(1971-2017):从1971年算起,纳斯达克指数的年均涨幅是9.4%,因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都是新技术产业,而过去的几十年,是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年代,所以纳指的年均涨幅会高很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股市的确是经济的晴雨表;如果从1971年开始算,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纳指的第一次山顶位,年均涨幅高达14.5%。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日经指数(1970-2017):从1970年算起,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只有4.6%,这主要受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所拖累。如果计算1970-1990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高达15%。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香港恒生指数(1964-2017):从1964年算起,恒生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2.6%,这和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当然,随着内地城市的崛起,香港的地位已经不同以前,未来恒生指数的年均涨幅大概率是要下降的。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上证指数(SH000001)(1990-2017):从1990年开设股市以来,上证指数虽然经历过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跌幅高达72.8%,2015年暴力去杠杆几近腰斩,但依然取得年均涨幅14.3%的好成绩,很意外吧!至于未来上证的走势会怎样,那就要看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了。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股票作为权益类产品的投资,长期来看,跑赢通胀绝对没问题,甚至可以跑赢其他大多数资产,就算对于过去黄金20年年化回报在12-15%的房地产来说,股市也略胜一筹。为什么呢,因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长期投资股市会让你享受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收益,但有个前提,你得相信这个国家会欣欣向荣。不过,如果你在股市的高位买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虽然随着经济增长,最后基本都会解套,但你的年化收益率就会变得很低很低。所以,永远不要在远离价值的任何高位买入任何资产。

总结


通过以上不同资产类别长期收益的比较,我们用下面一张图来做一个总结(注意:以下各资产收益率因受到计算年份不同的影响,可比性会降低,仅作参考,房地产收益未含租金收入,详细分析请回顾本文前部分内容):

【转发】大类资产20年投资收益比较

在这里,对于上面的百分比数值,作一个大胆胡乱的猜测:接下来,CPI会上去,银行利率会上去,企债违约会越来越多,北上广深房地产收益率会下来,日经收益率会上去,恒生、上证的收益率会下来。

最后,引用格老的一句话结尾:资本市场就像钟摆,总是不断地从高估走向低估,然后由低估再运行到高估,周而复始、循环反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筹划税改的核心人物、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再度唱多美股。

美国时间1月5日本周五,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GaryCohn)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我认为美股现在并不贵,过去24、48小时,还有些很知名的投资者业认同我们的看法。”

科恩认为,税改的刺激会在这一年加速提振市场。他说,股市反映了全球经济的现状、企业根据盈利前景的行动,“我不确定大家是不是真理解税改对股市的影响,我们还没有看到会持续未来五年的资本支出。”

科恩表态前,本周五美股三大股指高开,集体刷新最高纪录,标普开盘涨约0.3%,道指涨约0.2%,纳指涨约0.4%。截至发文,涨幅进一步扩大,标普涨近0.5%,道指涨逾140点,涨幅超过0.5%,纳指涨逾0.6%。

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要减税了美股现在哪里贵?

科恩在进入白宫任职以前担任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最近也有华尔街大佬发表了美股不贵的观点。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本周四对冲基金Appaloosa联合创始人DavidTepper认为,今年美股“几乎和去年年初一样便宜”,税改会让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走高。

在Tepper表态前,周四当天首次升破25000点,仅用了23个交易日就完成了24000点到25000点的飞跃,创史上最短千点关口突破时长。特朗普当天还乐观预计,道指有望涨到30000点。

实际上,约两周以前,科恩就乐观预计,税改落地后,美股大牛市还将继续。他当时指出,很多税改的变化还没有体现在股市上涨中,“我认为股市的动量多得多。”?

华尔街见闻此后提到,2017年标普500从年初至12月中旬,涨近20%,道指回报率近25%,纳指已经上涨了近28%。华尔街普遍认为,2018年美股将继续牛下去。

从基本面上看,多数投行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18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这也将为美国股市提供不竭动力。

而2018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这两年一直有市场人士提到的美股估值过高问题。有投行认为,美国股市虽然受益于税改等利好因素,但也终将在2018年见顶,美股的大调整恐怕已经离我们不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齐俊杰:银监会再补一刀!严控违规资金流向房地产


时间:2018年01月08日 10:53:31 中财网


  上周末,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让整个银行业都傻了,以前能够躺着赚钱的路全都被堵死了。而跟银行眉来眼去的一些金融掮客们这下也将彻底失去饭碗。至于指着违规贷款的输血方,将进一步面临断粮的风险。

  之前的实际操作中,银行的分行作为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发放委托贷款,银行之间也通过同业业务发放委托贷款,但现在根据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的要求,商业银行一律被禁止作为委托人。如果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不得参与贷款决策,不得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不得确定借款人,委托人应当自行审查,自行承担风险。委托贷款的资金不得用于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资管产品的投资。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封杀商业银行们表外的一切业务,让你只能在有监管的模式下进行贷款操作,而不能通过其他途径,绕开监管违规投放资金。比如同业业务,是指银行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委托或者受托,相互拆借,资金每在银行间转动一次,就加一层杠杆。这才创造了大量的货币,而这些货币又违规流向了房地产等领域,炒高了房价。很多地产商都在骂央行,释放了太多货币,房价能不高吗?其实央行也挺冤枉,这算是背了黑锅,很多部门都在创造货币,比如地产商就跟底下的银行勾结,通过这种委外业务,通道业务,创造了大量的货币出来。房价涨了,抵押贷款的就更多了,早几年监管没那么严格的时候,开发商找个金融公司A,大量接盘,然后金融公司A把项目做成每年10%的理财,卖给老百姓,第二年开发商再把这些房子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抵押给金融公司B,就这样每年倒一次,房价就永远涨。这中间碰到来买房的傻子他就卖一套,没人买他也不着急。因为早就通过各种违规流出的资金回款了。这些房子其实很多都是最后押给银行了,银行看房价这么高抵押品充足,所以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放款给金融公司。比如走通道业务或者委外业务,那边发个5%的理财,这边钱就出去了。


  银行的风控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抵押,所以房价只涨不跌,银行当然乐于这种抵押贷款,放出去对房地产的款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就创造了货币,房地产暴涨的15年,就是M2高度膨胀的15年,这本身就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根本扯不清,是货币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推高了货币。如果现在房价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平,中国的货币也会理性回归。比如房价跌一半,M2就基本和GDP相当了,也就合理多了。 
  从去年开始美国加息缩表,世界大环境开始转变,我们也开始对金融进行严控,尽快拆掉城墙也就是外汇储备边上的火药桶,害怕美元的第二次攻击,如果外汇储备第二次顶不住了,起码保证不会内部爆炸。所以我们看到了银监会一个政策一个政策的出台,先是发布了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之后有规范信托,打击银信通道,这转过年来马上又出台委托贷款管理办法, 目的非常明确,一定要捆住银行的手脚。赶紧给中国金融行业瘦身,希望快速的把杠杆给降下来。这会对资金流向的资产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就是债券,债券市场从前年开始一直就不好,这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债券怕紧缩,一旦金融紧缩,债券就会完蛋。现在不光是央行紧缩的货币的问题,还要面临资金渠道的紧缩,大量资金为了符合监管要求, 可能会从债券市场中撤离。这样债券市场可能会更缺钱,债权融资的收益率会越来越高,对于老债持有者来说,就越来越不划算,所以更多的人会抛售老债买新债,这样债市就会下跌。2018年债市上半年估计还是难有起色。

  其次,现金类资产,比如货币基金,监管越严格,市场越缺钱,谁有钱谁就是爷,所以现金很贵,货币基金作为重要的资金渠道,他的收益率会越来越高。所以还是坚持我们的判断,在紧缩周期应该用现金类资产替代固收类资产。大量投资货币基金,最好少碰债券,特别是少碰长债。少碰利率债。

  第三,资管产品,将进一步失去输血途径,很多产品面临无以为继的情况,资管新规留下了一年半的缓冲,现在还有一年时间,所以尽早退出这些投资。银行理财也未必都安全。原来很多产品本身就是借新还旧,项目根本短期内无力还钱,现在一刀切下来,要求必须还钱,很多项目可能要出问题。所以越早退出越好,不要为了那高出的2%左右的利息去冒本息全部损失的风险。

  第四,股市,银行股现在顶着强监管还在涨,但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下,2107年乃至2018年银行的业绩必然受到影响,所以现在并不是投资银行股的好时机。

  第五,开发商只能自求多福了,继十几天前的信托通道被斩断之后,委托贷款的融资渠道再度被破,银监会很多政策的方向其实非常明确,就是针对房地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开发商后面有快速回笼资金的要求,但购房人要小心,任何让你草签合同先付钱的行为,都是很危险的。 (齐.俊.杰.看.财.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169位公私募基金经理大调查 最被看好行业曝光(图)


时间:2018年01月08日 06:58:06 中财网


  2017年上证50等蓝筹指数走出一波强势行情,而创业板指则一路节节下跌。当目前上证指数站上3300点,目前估值修复差不多完成的蓝筹股能否延续强势?一直表现萎靡的中小创能否重现辉煌?2018年哪些领域更有机会?

  《中国基金报》为此展开2018年基金经理随机调查,收集到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超过100家公募、私募基金公司旗下169名偏股基金经理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 82.84%对后市谨慎乐观,近97%的基金经理认为2018年上涨指数“涨”,整体显示出偏乐观的态度,更多主流观点是通过均衡配置应对市场。

  行业上,最被看好的是医药生物、电子、非银金融;投资主题则看好5G、医疗健康、新能源车等。


  超九成基金经理认为
  2018年上证指数“上涨”
  自去年以来市场出现的价值股回归行情,未来是否还能延续?事实上,基金经理更偏谨慎乐观情绪,超九成认为上证指数2018年仍能上涨。

  当被问及2018年上证指数涨幅时,分别有49.7%、41.42%、5.92%的基金经理认为“上涨0~10%”、“上涨10%~20%”、“上涨20%”,这也意味着近97%的参与调查的投资人员看多2018。而认为2018年上证指数会下跌的仅4位。判断2018年市场行情时,有62.13%认为目前显示是结构性牛市,认为是持续1~3年牛市的也有12.43%。

  同时,当被问及对后市态度如何,有82.84%的基金经理选择了“谨慎乐观”,另外,选择“很乐观”和“悲观”的分别为4.73%、1.83%,整体显示出偏积极态度。

  “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资金面”是基金经理们认为最影响后市的两大因素,分别有128位、102位基金经理选择上述两项,更有多位基金经理将“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视作最看重因素。此外,基金经理重视的因素还有“货币政策”、“改革力度和速度”、“宏观经济下滑速度”、“市场情绪”等。

  超三成基金经理仓位在“80%~90%”
  留一分清醒留一分醉。中性偏高的仓位似乎成为市场主流。当被问及目前所管理基金仓位时,两类仓位有超30%的基金经理选择,一是34%的基金经理选择了“60%~80%”,另一个是31%的基金经理选择了“80%~90%”,显示出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水平,此外选择“90%以上”的占比为10.65%,也就是说差不多75%的基金经理仓位在60%以上。少数基金经理的仓位低于40%。

  主流观点对后市谨慎乐观的大背景下,54.44%的基金经理选择“灵活配置”应对市场,更有31.36%的基金经理认为要保持“高仓位”,显示出偏乐观态度,仅14.2%的基金经理认为要“中低仓位”,相较之下目前基金经理乐观者多于悲观者。

  此外,选择“重精选个股”或者“重行业配置”应对市场的基金经理各占据半壁江山。

  42.6%认为蓝筹股
  估值修复到位
  2017年市场结构分化明显,蓝筹价值股表现突出,而中小创表现平平。市场非常关注2018蓝筹股行情是否能高歌猛进,中小创能否“绝地翻身”?众基金经理的答案显得有点纠结。

  对于2017年蓝筹股行情,更多基金经理认为“蓝筹股估值修复已经到位”,占比达到42.6%,而认为蓝筹股将继续成为2018年主线的基金经理有55位,占比32.54%,认为较难说的也达到24.85%。

  正是因为这种纠结的心态,导致在目前市场阶段,67.46%的基金经理更倾向于选择“均衡配置”来应对市场。选择“蓝筹股”、“中小盘股”的基金经理占比则分别达到26.63%、5.92%,显示出愿意追蓝筹风的投资人略占上风。

  而在被问及中小创2017年表现较弱,2018年能否跑赢大势时,除去选择“难说”的49.7%基金经理,选择“会”和“不会”的基金经理占比分别为12.43%和37.87%,也略略看出基金经理们更倾向于认为蓝筹风延续。

  医药、电子、非银金融被看好
  最大主题为5G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究竟最看好哪个行业?答案是医药生物。

  对于能穿越牛熊的医药生物板块,有113位基金经理看好这一行业,占比超过66%,对于这个大主题,《中国基金报》多年来进行多次基金经理调研发现,医药生物经常成为最被看好的品种。

  电子行业紧随其后,成为基金经理们对后市看好的第二大行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业和非银金融业被多为基金经理看好,分别达到70人、77人,有部分基金经理仅看好这两大行业。此外,食品饮料、通讯、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行业也被看好。

  而2018年最不被基金经理看好的行业是采掘、钢铁,分别有55位、51位基金经理选中,有色金属、综合、建筑装饰汽车、建筑材料等行业也不被看好。对于房地产、对计算机、化工、国防军工等行业在基金经理间存在较大争议,值得关注。而2017年倍受追捧的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行业也存在较明显争议,有不少基金经理选择不看好。

  从投资主题看,有85位基金经理选择5G,成为2018年最被基金经理看好的主题。而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环保等也被不少基金经理看好,分别有76位、71位、60位基金经理看好。此外国企改革、军工概念也是看好较多。

  也有一些基金经理自己提出看好概念,较多人士看好半导体、人工智能、芯片国产、包括光伏及新能源产业等,此外“雄安新区”、“海南岛”、 “高端制造-自主创新” 、“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等也有基金经理专门提及。

  普遍预测上市公司盈利
  在“10%~15%”间
  今年GDP增速会如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如何?更多基金经理选择“中性”数据。

  目前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刺激经济发展,预测下2018年GDP增速时,有92.0%的基金经理认为将在“6.5%~6.8%”这一中性水平徘徊,仅4.14%的基金经理认为“经济增速低于6.5%”,仅2.96%认为会在“增速低于6.5%”水平。

  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下行,上市公司业绩增幅也出现下滑。而70.41%的基金经理认为2018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在10%~15%,显然对增速预期偏中性乐观。还有20.12%的基金经理认为“15%~20%间”,不过也没有基金经理选择“20%以上”,仅9.47%的基金经理选择“不足10%”。

  对于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房地产政策,更多基金经理认为会维持现状,如56.21%的基金经理选择了“维持目前状态,可能加强限购”,成为主流观点,只有4.14%的基金经理认为“可能会改变目前限购政策,转为刺激”;认为“不好说”的基金经理占比也逼近40%。

  对于2018年的通胀率,主流观点认为“保持温和通胀水平,不是重要因素”,占基金经理比例达到84.02%;此外也有27位基金经理认为“会上升,或触动经济调控政策出台”,投资者可以适度关注下通胀走势。

  此外,在货币政策上,62.13%的基金经理认为2018年不会加息而是通过其他手段调控。而加息1次和加息2~3次也分别有17.16%、17.75%的基金经理选择。因此,认为2018年资金成本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基金经理达到123人,占比72.78%,还有13.02%的基金经理认为资金成本还会继续走高。
□ .方.丽  .中.国.基.金.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催基金血泪:招商券商B绞肉 分级已沦为新手练习场


时间:2018年01月08日 07:08:51 中财网


  盘点2017年悲催基金血泪(二):招商券商B全年下跌超四成 开启分级“绞肉”模式
  去年的A股市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严重并持续的分化行情,这对于招商基金旗下的分级基金产品来说应该体现的最为深刻。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2017年全年,招商中证白酒B成为分级基金中涨幅最大的产品,这当然得益于白酒板块的强劲上涨。而同时,招商中证证券公司B(150201 以下简称“招商券商B”)也是去年分级基金中跌幅前十名里规模最大的基金,这只拥有86.43亿元的“大象”全年下跌了44%,相比之下,证券指数的跌幅仅为10.11%。从该公司旗下几只分级基金的情况看,在政策不断限制分级产品发展的背景下,此类产品已经沦为新手的“练习场”。

  招商券商B全年开启“绞肉”模式
  就在去年白酒、消费等蓝筹股大幅上涨的同时,券商行业却整体陷入持续的下跌当中,证券行业指数显示,该行业全年下跌了10.11%,而这样的疲弱走势也拖累了以券商为标的的分级基金。

  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440只分级基金中(各份额分开计算),截止去年12月29日收盘,招商券商B (150201)在2017年里下跌了44%。资料显示,其成立于2014年11月13日,而截止去年12月29日收盘,其复权单位净值仅有0.06元,算上其在2015年8月和11月的两次份额分拆后,其自成立日起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3.83%。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该基金3年多,最后的结局是几近亏损的一干二净。

  从其2017年披露的前三个季度的十大重仓股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几乎是其雷打不动的几只持股,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该基金是完全以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为标的指数分级基金,并采用完全复制法,按照标的指数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进行被动式指数化投资。而投资范围包括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的成份股、备选成份股、股票、股指期货、债券、债券回购等固定收益投资品种。

  从以上的基金介绍中也可以看出,虽然是完全复制指数的一只被动基金,但也依然有债券等固收品种可以投资,也算是给基金经理一定范围的自主权,但无奈的是,今年的债券市场行情也是差强人意。

  从已经披露的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季报看,招商中证证券公司的母基金在一季度里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46%,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3.38%;二季度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08%;三季度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为7.5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34%。可以看出,即便是母基金,其基金的涨跌幅也均大于业绩基准,而带有杠杆性质的B类份额的情况显然要更加糟糕。

  wind数据显示,招商券商B (150201)在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涨跌幅分别为-12.6%、-7.09%、23.65%,看到这里还算不错,持有的基民也似乎重新燃起了希望,但悲催的是四季度该基金净值跌幅超过了40%,一举奠定了全年“绞肉机”的结局。虽然四季报还没有公布,但和证券指数四季度15.16%的跌幅相比,B份额的跌幅无疑是巨大的,也必然会超出业绩基准。

  2017年底,一行三会起草《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此后,行业普遍不看好分级基金未来,认为在不允许发新的分级产品后,分级基金不仅规模会持续缩减,甚至还有绝迹风险,而从招商券商B (150201)的规模变动看,情况也确实如此。

  在2014年底该基金刚成立时,其管理规模为80.84亿元,2017年一季度达到顶峰的197.52亿元,到2017年年底时又下降到86.43亿元,看来,套上监管“紧箍咒”的分级基金前途正在逐渐变淡,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拜证券板块的低迷行情所赐。

  分级基金成“练习场” 公司近半基金经理为“新手”
  根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2002)100号文批准设立,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经过2013年的股份转让后,外资股东已经退出,目前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全部股权的55%,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全部股权的45%。

  截止2017年年底,招商基金含货币基金产品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919.14亿元,剔除货币基金后的管理规模为1831.06亿元,规模排名均在行业前十。而该公司目前共有八只分级基金,管理规模共计为155.25亿元,但除了招商中证证券公司指数分级和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的规模为两位数以外,其余均在个位数,招商可转债、招商沪深300高贝塔、招商沪深300地产甚至已经不足一亿元。

  管理这八只分级基金的共有三位基金经理,其中苏燕青负责管理招商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分级、招商沪深300高贝塔指数分级和招商沪深300地产指数分级。

  资料显示,苏燕青2012年1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任ETF专员,协助指数类基金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从2017年7月1日起任基金经理职位,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一年的时间,但除了上面三只分级基金外,苏燕青还管理着招商上证消费80ETF及联接基金、招商深证TMT50ETF及联接基金。

  另外的招商中证银行指数分级、招商中证煤炭等权指数分级、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分级则由侯昊负责管理。资料显示,侯昊于2009 年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风险管理部高级风控经理、部门负责人,负责投资风险管理、业绩归因、金融工程研究等工作; 2011 年加入量化投资部,在量化投资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股指期货/商品期货交易策略和算法、结构化产品设计、数量化选股、微观结构等,现任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投资经理。

  但侯昊任职基金经理职务是从2017年8月22日开始,到目前的累计任职时间仅为136天。可是其除了上面的四只分级基金外,还管理着招商央视财经50指数、招商深证100指数、招商大宗商品(LOF)三只基金。

  另一只招商可转债分级债券由王刚管理,2011年7月王刚加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曾任助理组合经理、产品经理;2014年5月加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曾任资产管理部高级经理;2015年7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从事固定收益类产品研究相关工作。2017年3月11日任基金经理职务,累计任职时间300天。但不知为何,这样一位主要研究固收类产品的人竟然还同时管理着招商瑞丰灵活配置混合发起式A/C、招商丰泽混合A/C、招商丰融混合A/C、招商丰嘉混合A/C、招商丰美混合A/C、招商丰泰混合(LOF)等多只混合型基金,要知道固收类产品和主动权益类产品在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投入精力、对市场择时判断等众多方面都截然不同。

  王刚从2017年3月11日任职基金经理职务,到目前也仅为300天,而其管理的诸多混合型基金的任职时间均从2017年7月28日,在160多天的任职时间里的任职回报全都跑输同类平均水平。

  wind数据显示,招商基金公司旗下目前共有34位基金经理,但其中的16人担任基金经理职务的时间都在2年以下,2-3年的有9人、3-4年的有4人,5年以上的仅为5人,这就难怪任职不到一年的基金经理就扛起“一拖七”的重任了。
□ .康.博  .中.国.经.济.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跌势中选股的难度大,介入的风险高。因此,对于一般股民来说,跌势中应以保全资金为第一原则,宁可不动,也不妄动。但毋庸置疑,跌势中仍然有市场机会。即使在大盘深幅下跌的

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涨跌排行榜上看到不少个股逆势飘红,仍然可以从K线图上看出一些个股沿着上升通道缓慢攀升,或走出 10%以上的反弹行情。跌势中选股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类股票:
  一、有明显的短期底部特征的个股。股价走势大都是波浪型的,浪谷过后就是浪峰。因此,跌势中抢反弹是比较常用的短线手法。抢反弹的关键是寻找走势的拐点,櫦垂杉鄣亩唐诘撞俊4蛹际跎

辖玻短期底部比较容易在以下点位附近形成:1、重要的历史点位和密集成交区;2、均线系统的支撑位;3、箱体的底部或前次浪谷的时间共振窗口;4、股价的整数关口;5、布林线、轨道线的下轨处。投

资者可以据此判断短期底部。另外,个股的止跌企稳总是与大盘的企稳保持一致,因此在寻找个股底部时还必须密切关注大盘走势。
  二、过度暴跌的股票。过度暴跌是指股价的单日跌幅超过7%或三日累计跌幅超过15%。暴跌是空方能量的过度释放,导致股价远离平均成本。由于股价有向平均成本靠拢的趋势,远离均线的幅度越

大,其回归罂赡苄院土Χ纫蚕嘤υ酱蟆R虼吮┑之后常常会有较好的反弹,是短线买入时机。个股的暴跌有时是以大盘的暴跌为背景,这时可选择有庄关照的股票介入,因为有庄的股反弹力度强。如

果个股的暴跌没有大盘暴跌的背景,则需要先了解清楚个股下跌的原因。个股暴跌的原因主要有突发性笏睾妥家出货两种。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暴跌有可能伴随强力反弹,而庄家出货的暴跌则难有反弹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暴跌放量之后的股价走势。一般来说,庄家出货造成的放量暴跌之后股价仍会不断创新低,而突发利空的暴跌虽然也可能放量,但之后股价会止跌企稳。因此,暴跌抢反弹笞罴

呀槿胧被并不是在暴跌当天,而应在股价真正企稳之后。
  三、两类明显抗跌性的股票。股票抗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大盘深跌但个股拒绝下跌,或仅仅是小幅下跌。这样的股票后市看好的可能性大。原因很简单,大盘下跌时它都跌不下去,大盘不

跌时它就更没有理由下跌了。
  另一种情况是顺势回调,卷土重来。这类股票一般都处在上升通道中,虽然也随着大盘下跌,但并没有放量,走势也没有破坏上升通道。对于这样的股,大盘的回调仅仅起了震仓的作用,大盘止

跌后股价会迅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显示极好的弹性。因此,对于那些在大盘的跌势中仍然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的股票,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介入时应尽量参考均线系统的支撑,上升通道的箱体下

轨,以及布林线和轨道线等指标,最好选在这几个指标的共振点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3 01:46 , Processed in 0.06535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