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ngian 发表于 2007-6-20 09:46

银河证券的报告让人晕倒

居然连最高价和最低价都标错。

benyaki 发表于 2007-6-20 10:29

  中集A与B的价位区别也许是B股没多少机构敢进,因为太难了,没人肯买,看看每日的成交量就知道了,B股是A股近两倍,可成交量不到A股的十分之一,想想看就会对长期持有中集有信心.

心月天狐 发表于 2007-6-20 18:35

大家认为中集估值多少倍比较合适?别管什么机构报告,别管什么牛市熊市,也尽量少掺加自己的感情,说说自己的看法。

meng-h 发表于 2007-6-20 20:42

快讯:韶钢松山被认定为高新企业 所得税下调18%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20:1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快讯:韶钢松山被认定为高新企业所得税下调18%

  全景网6月20日讯 今日晚间,韶钢松山披露,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已经认定该公司为2007年第一批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6月20日,报经广东省地税局备案确认,韶钢松山从2007年1月1日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所得税率由原来的33%调整为15%计算缴纳。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21 00:12

申银万国:将来有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调控措施2007年06月20日10: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 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 年7 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主要包括三类产品:“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二是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第三类包括花生果仁、油画、雕饰板、邮票和印花税票。

  此次调整机遇一下三个方面的背景:第一、内外经济失衡,导致顺差过大,流动性不易控制;第二、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的比重失衡和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失衡;第三、内外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尽管中央政府此前已经出来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扭转出口和顺差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效果有限。今年1到5月份,顺差已经达到835亿美元,超过去年的一半以上。我们认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意料之中,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的必需途径。不过,此次政策调整力度之大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显示了中央政府的决心。虽然此次政策出台之后,短期内不会再有相关政策出台,但是,由于今年出口和顺差增长最快的产品并不在调整之中,将来有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措施。

  5 月份国房景气指数创今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5 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3.32 点,比4 月份上升0.67点,同比上升1.45点;今年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214亿元,同比增长27.5。

  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之中继续向上,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7.5%,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25.9%。与此同时,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6.4%。对于政府来说,这也许算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因为政策似乎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政府已经在防止投机、限制投资性购房、打击官商勾结、规范土地供应、打击土地囤积等各方面都出台了政策,但是迄今为止效果有限。我们预计这可能处于两方面的原因:要么是政策执行不力,要么是政策有问题。为此,我们预计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同时采取新措施,比如排查违规资金流向房产市场。

  振兴装备仍是主基调,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机械行业十分温和

  我们认为此次出口商品退税政策调整对机械产品而言,政策调整的力度是十分温和的,不会对中国装备产品出口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次涉及的机械产品与上市公司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机床类、半挂车辆、船舶。

  机床类:1)出口退税率从13%调整到11%;2)非主流机床受到影响。此次对于机床类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的商品品种不多,涉及刨床、插床、拉床均是应用数量比较少的非主流机床,我们初步估计占到中国机床出口分额的10%以下;3)上市公司没有生产以下种类的产品。因此不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半挂车辆:1)出口退税率从13%调整到9%;2)涉及产品主要包括各类半挂车辆;中国半挂车生产行业刚刚开始承接全球半挂车制造的产业转移,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此次税率的调整会对中国半挂车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影响十分有限。3)中集集团是国内唯一生产半挂车的上市公司,2006年中集出口半挂车对中集的利润贡献在5%左右,因此此次税率的调整对中集而言不会造成影响十分有限。

  船舶:1)出口退税率从13%、17%调整到0%;2)主要涉及的船舶种类为非机动船舶和分段船舶,而不涉及代表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主流机动船舶;因此对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分段船舶主要出口给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作为部件,出口退税取消将提高他们的成本。对中国企业是利好。3)上市公司不生产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税率调整导致的国外竞争对手成本提高,利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21 00:18

  半挂车辆:1)出口退税率从13%调整到9%;2)涉及产品主要包括各类半挂车辆;中国半挂车生产行业刚刚开始承接全球半挂车制造的产业转移,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此次税率的调整会对中国半挂车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影响十分有限。3)中集集团是国内唯一生产半挂车的上市公司,2006年中集出口半挂车对中集的利润贡献在5%左右,因此此次税率的调整对中集而言不会造成影响十分有限。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21 00:27

中集集团狡兔三窟的投资手腕


时间:2006年03月17日12:25   我来说两句(0)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姚守国】
  2月7日,中集集团(000039)发布公告称,将并购欧洲主流的陆路运输装备、罐式集装箱和专用静态储罐的领先供应商之一的荷兰博格工业公司。此次收购使中集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罐式设备制造企业。

  为了改变原有主业——装箱制造所占比重过大造成的业绩波动,中集集团自2003年以来,通过多次并购、投资行为,其集装箱生产、车辆业务、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大产业鼎立的产品布局已经显露雏形。




  近忧避后患的投资思路

  中集集团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12月进行规范化股份制改组。1994年4月上市之初,公司主要从事干货集装箱的设计、制造及推销业务。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干货集装箱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

  中集集团的成长史就是低成本的扩张史,在低成本扩张的策略下,中集先后将大连、南通、新会、天津北洋、上海远东、青岛现代等10多个集装箱企业收归麾下。通过对现有工厂实施“先承包经营、再收购”,收购中还经常利用商誉、品牌等无形资产降低并购成本的做法,实现了在很少自建新工厂的情况下的高速扩张。结果是中集在1996年第一次赶超韩国现代(HYUNDAI)和韩国进道(JINDO),成为全球最大的干货集装箱制造厂。

  1996年公司开始生产冷藏箱,2002年冷藏箱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中集集团成长为全球第一的集装箱企业仅用了15年的时间。

  进入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贸易持续繁荣,国际航运市场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2004年下半年起,集装箱产品订单蜂拥而至,集装箱价格持续上升。据国泰君安研究所许运凯博士介绍,2004年年底干货集装箱的价格为1900美元,而2005年1季度的价格则升至2380美元,5月份冲破了2400美元。

  截至2004年底,利润贡献70%以上的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销售业务已经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6成以上,中集集团作为世界集装箱制造业龙头的地位无人可望其项背,从而确保了公司对该项垄断产品的议价能力与优势;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尤其美国经济的复苏带动了对交通运输产品的旺盛需求,公司对钢材等原材料存货成本的控制策略,在钢材市场不断涨价的局势下间接增加了对利润的贡献度。

  2005年第三季度,中集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256.73亿元,列沪深两市第11名;实现净利润26.50亿元,列沪深两市第七名。其中净利润在国内所有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过去15年公司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典型的蓝筹股。

  然而在中集集团辉煌的主业背后却暗藏着危机。

  为了降低成本,作为集装箱主要客户的国际航运巨头,从2004年起纷纷自行投资建设集装箱工厂。2004年胜狮、新华昌纷纷宣布扩产,中海、马士基也宣布进入干货集装箱行业。

  集装箱主要包括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及特种集装箱等。干货集装箱与后两种集装箱相比较,技术含量较低,市场进入门槛低,因而产能增长更为迅速。

  据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生产的干货集装箱已经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目前整个产业的最高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50万TEU(标准箱),而2005年市场需求量只有220万TEU,产能闲置率将超过50%。而业内公认比较合理的比例是,当年整个产业最高生产能力为当年需求量的1.3倍。这就是说,目前产能已过剩160万TEU。

  由于产品逐渐供大于求,进入2005年3季度后,国内干货集装箱的价格已回落到2000美元,11月份的价格则进一步跌至1800美元。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预测,2005年新设或规划建设的标准干货集装箱工厂,到2007年全部达产后,产业最高生产能力将达到580万TEU,但从现在到2010年集装箱全球新箱需求量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也曾预计,整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将从2004年的76%下降到2007年的48%。

  正如巨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傅子恒所指出的,对于增长速度来说,高成长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超常规的发展通常只能是阶段性的,而超常规之后随着对比基数的不断提升,将会大大增加未来高增长的难度。高扩张速度一旦下滑,一些产品由产能扩张及成本刚性推动等原因将可能增大成本费用的控制难度,而且,高成长也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对此,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曾透露说,中集集团的战略目标是逐步降低干货箱在整个业务中的比例,最终目标是将干货箱占整个业务的比重降到50%以下。但他强调,降低比例不是以收缩干货箱的生产为代价的,而是通过发展冷藏箱、特种箱和其他业务,达到降低干货箱比重的目的。

  低成本扩张完成战略转型

  有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行业景气时,企业都能赚钱,但在行业进入调整时企业就会出现分化,因此,在行业处于高度竞争时,一些具有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的企业甚至希望借助行业调整来实现整合,而实力较差的企业在行业比较低迷时可能会难以生存,甚至部分企业退出市场。

  而行业景气在给一家公司带来超额利润的同时,也必然招致市场对需求的预期过高、同行的嫉妒和下游企业日益滋长的抵触情绪。

  事实上,中集集团并没有被2004年的高增长所麻痹。

  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郑贤玲就曾分析说,当2002年,中集集团的集装箱生产发展到40%份额的时候,公司已经考虑到延伸市场产业链条。恰恰此时,2003年到2005年的集装箱行业景气突然爆发,这两年超过50亿元的盈利为中集在新领域的扩张提供了雄厚的资本支持。

  2004年4月,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专用车“航母”的中集集团,终于如愿“吞下”了国内另一家专用车巨头——华骏车辆。在第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驻马店市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与中集集团正式签署《合资合同》,中集集团向华骏车辆投资1亿元以持有后者51%股权。

  华骏车辆正式加盟中集集团,标志着我国最大的专用车制造企业集团已经形成,至此,旗下拥有四大整车制造厂的中集集团一举进入世界半挂车行业前三强。

  据介绍,华骏车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之一,专用车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主导产品半挂车的产销量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公司投资6000万元兴建的华骏工业园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用汽车园区之一。

  资料显示,中集集团旗下的深圳中集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东部工厂2004年2月份在深圳正式投产,这个在2003年9月投资兴建的中集重机东部工厂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半挂车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为2.43亿元。

  而在此前,中集集团已先后完成了对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中集考格尔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的战略购并以及中集东部工厂的建设。

  中集集团通过一系列的低成本并购扩张,目前已拥有7大生产基地,框架搭建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国内华南、华东、华中、华北的战略布局以及中美互动的运作模式。

  目前半挂车业务在全球的市场容量为150亿美元左右,是集装箱业务的3倍。

  而在此后不久,中集集团再次出手2004年10月15日,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以4200万人民币受让新疆广汇集团持有的张家港市圣达因化工机械有限公司60%股权。

  张家港市圣达因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是中国在低温液体贮槽及罐车制造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而中集车辆集团则是中集集团立足专用汽车行业的集团式企业,也是经国家政府部门认可的唯一专用车集团化试点企业集团。

  此举标志罐式储运装备领域将成为中集车辆集团未来战略发展重点之一。

  中集集团对此曾表示,此番出资收购圣达因公司6成股权,不仅是看中圣达因公司的产品赢利能力较强,其所在的行业处于增长期,以及圣达因在行业内属于最优秀的企业之列,品牌知名度很高,更是为了实现中集车辆集团进入LNG储运装备制造和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的生产布局,丰富道路运输车辆的产品线,特别是在低温液体贮槽、低温压力罐车、罐式集装箱等方面的一项战略举措。

  实际上,这也是中集车辆集团继2003年在扬州中集通华公司投资8000万元、兴建年产规模3000辆罐式车生产线后,在罐式储运装备领域里的又一重大投资活动。它标志着中集车辆集团在罐式储运装备领域里的业务拓展渐成规模,并呈现专业化、系列化的新格局。

  2005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团干货箱较上年同期下降2.22%,但冷藏集装箱和特种集装箱销量分别达5.51万TEU和6.40万TEU,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76%和53.11%。半挂车销售则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193.78%。

  格收购博  奠定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地位

  中集集团2月7日的公告显示,公司已与荷兰博格工业公司达成一项购并协议,中集集团将与博格的原股东——博格兄弟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将拥有博格100%的权益。中集集团和博格兄弟将分别持有新公司75%和25%的权益,交易完成后,中集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控股股东。这项交易涉及的总金额为1.1亿欧元。

  资料显示,博格工业公司创立于1937年,是欧洲主流的陆路运输装备、罐式集装箱和专用静态储罐的领先供应商之一。其下属的27家企业和分支机构遍布欧洲六国(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和波兰)和南非。

  博格拥有如道路运输车辆领域中Burg/LAG和Burgers、罐式车辆领域中的LAG/Hobur和Eurotank、罐箱领域中的WEW/WelfitOddy和LAG等知名品牌,还包括专用静态储罐和罐式码头设备的Holvrieka品牌。博格的产品系列受到专业客户的广泛认可和青睐,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中集集团公告据此称,通过此项交易,公司将现有产品线扩大到静态储罐、罐式码头设备业务领域,在特种罐式集装箱领域,将获得博格在欧洲的产品研发力量及分布于欧洲、南非的训练有素的工人和精良的生产设备。

  这是继中集集团在2004年、2005年分别收购了圣达因、济南考格尔等车辆公司之后,在相关领域的再次大规模收购行动。此次收购欧洲博格公司,其产品包括道路运输车辆领域中Burg/LAG和Burgers、罐式领域中的LAG/Hobur和Eu-rotank、罐式领域中的WEW/Welfit Oddy和LAG等品牌,还有专用静态储罐和码头设备的Holvrieka品牌。此举将使中集在欧洲的布局几乎可以一步到位,这对中集的全球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干货箱成就了中集集团,但以干货箱为主的收入结构也成为公司业绩波动的最大隐患。

  因此,中集集团早在2003年就开始针对公司主业的战略调整。目前,罐式储运设备已被中集列为集装箱、车辆业务之后的第三大产业,2005年中期,罐式储运设备收入达64823万元。

  中集集团2005年半年报显示,干货集装箱销量增幅为12.69%,其比重由2004年77%下降到70%,而其他产品销量增幅则远高于干货集装箱,其中罐式集装箱增长43.68%。集装箱制造的业务收入比重从2004年底的90.65%下降到87.63%。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就曾表示,到2008年,干货箱占比将下降到40%左右。

  郑贤玲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则大胆预计,随着公司车辆业务和罐式储运设备业务的迅速成长,2006年公司收入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预计集装箱以外的业务将达到1/3左右,并在未来3年内达到50%以上。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21 00:34

中金中信一致看好3只机械龙头
www.hexun.com 来源: 证券时报   

【2007.06.20 09:36】



  一季度数据表明,机械行业整体产销增速高位运行,行业仍处于较高景气状态。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94%,同比提高2.7个点。出口增长34.7%,提高11.61个百分点,利润增幅也在40%以上。 今日投资徐彧通过对当前投资评级最高的股票进行统计分析,投资评级排名最高的股票仍然是南钢股份(600282)等。投资评级系数排名前20名的股票主要集中在以沪东重机(600150)、安徽合力(600761)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行业和以中国平安(601318)、招商银行(600036)为主的大盘蓝筹股。下面对机械制造行业进行简要的点评。

  一季度数据表明,机械行业整体产销增速高位运行,行业仍处于较高景气状态。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94%,同比提高2.7个点。出口增长34.7%,提高11.61个百分点,利润增幅也在40%以上。

  中金公司分析师罗晓春认为,工程机械在2007年1季度是增长最快的机械子行业。具体分析原因,并非是由于“出口拉动”的结果,事实上,中国的多种工程机械产品占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50%,出口并不能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鉴于估值和行业前景,建议从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向成长性行业以及装备升级行业转移。

  机械类公司的估值区间在目前市场条件下比较接近,各行业和公司自身的差异并没有在估值上得到体现。由于行业周期景气导致的利润大幅度增长和由于长期内在原因推动的利润增长被市场普遍混淆。同时,由于周期景气导致的利润增长从绝对数量上看力度往往更大,因此出现了成长型公司的业绩增幅小于处于景气周期中的周期性公司业绩增幅的局面。因此,拥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在目前的市场气氛下被低估了。重点推荐公司:中集集团、安徽合力、中捷股份、柳工、经纬纺机、沈阳机床。

  中信证券分析师郭亚凌表示,虽然预计下半年行业因投资、出口减速和基数原因,增速略有回落,但全年行业增速仍会保持30%左右,利润增幅更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仍可承受或消化。

  投资者可关注技术进步、资本红利等带来的投资机会。技术进步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公司的盈利能力,未来技术进步将成为行业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另外,整体上市、交叉持股等资本红利,也为公司价值增长锦上添花。除上述两点外,下半年还建议关注高成长子行业的龙头公司、关注“高速铁路”投资高峰期给工程机械相关产品带来的高成长机会。

  通过国际比较,机械龙头公司目前估值水平仍较为合理,再考虑行业依然处于黄金发展时期,与制造业其他行业的估值比较,下半年机械行业仍是攻防兼备的较好选择。因此维持机械行业“强于大市”和“超配”的投资建议。维持沪东重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安徽合力、山推股份、中集集团的“买入”评级和太原重工、沈阳机床、振华港机的“增持”评级。

  银河证券分析师鞠厚林则指出,未来机械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回落,但由于行业和市场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回落程度将有限,全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在25%-30%之间。同时由于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的显现,利润的增长速度将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主要子行业中,首先看好机床行业、工程机械的成长性,矿山设备、造船行业也值得重点关注。

杏花天2000 发表于 2007-6-21 07:20

机械行业 投资价值凸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6:45 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 陆洲

  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机械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近来,机械行业的整合进程正在加速,而新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则更加凸显出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昨日,财政部公布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天相投顾研究员苏纯认为,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机械装备行业影响较小,而且更突出了国家对有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装备产品的出口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意图。从此次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来看,机械设备类主流上市公司产品都不在调整范围之列,由此更显示出机械装备行业的投资价值。

  具体来看,清单中涉及到了机床、缝纫机、柴油机、挂车等机电产品。机床产品中的刨床、插床、切割机、拉床等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而机床行业5家上市公司产品基本不生产这几类产品;功率<132.39KW的柴油机退税率下调至9%,而国内内燃机上市公司出口产品档次比较高;家用缝纫机、普通缝纫机税率下调,对生产中高档缝纫机的中捷股份( 14.52,-0.80,-5.22%)(002021)与标准股份( 11.33,-0.31,-2.66%)(600302)基本无影响;挂车出口退税由13%下调至9%,涉及到中集集团( 30.88,-1.29,-4.01%)(000039)的罐车与平板车。由于公司集装箱业务不受影响,半挂车海外销售很大一部分由海外生产,所以对中集集团影响很小。

  天相投顾研究员任琳娜认为,从企业竞争战略的角度看,未来机械行业将出现两个主要的战略群体:提供全线产品及服务的通才型企业和细分产品或市场的专家型企业。目前,国内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实力相比还比较弱小,而那些集中精力在部分产品和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以毛利润为导向的专家型企业则更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21 09:55

减免退税影响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2:2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曹西京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通知,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出口导向型公司业绩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信号大于实际影响

  西南证券研究员分析,此次政府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在范围上较以往有所扩大,甚至包括部分机电产品,几乎没有给企业设立过渡期,显示出政府解决外贸失衡问题的态度较以往更加坚定。但新政策的信号作用大于实际影响,短期内对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影响有限。同时,由于居民储蓄持续分流的趋势难以改变,因此也不会对市场资金面造成太大影响。

  天相投资苏纯认为,新政策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影响不大。降税清单中涉及到了机床、缝纫机、柴油机、挂车等机电产品。机床产品中的刨床、插床、切割机、拉床等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机床行业5家上市公司产品基本不生产这几类产品;且国内内燃机上市公司出口产品档次比较高;家用缝纫机、普通缝纫机税率下调,对生产中高档缝纫机的中捷股份( 14.52,0.00,0.00%)与标准股份( 11.39,0.06,0.53%)基本无影响;挂车出口退税由13%下调到9%,涉及到中集集团( 31.02,0.14,0.45%)的罐车与平板车,由于公司集装箱业务不受影响,半挂车海外销售很大一部分由海外生产,所以对中集集团影响很小。

  部分钢铁化工公司不利

  每次关税调整钢铁股都要涉及,因为目前国内出口的钢铁大多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初级加工制品,附加值比较低。但钢铁企业可以通过出口价格上涨消除全部或部分影响,负面作用并不会很大。

  此次部分化工产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也在降税之列,广发证券曹新表示,国内化工上市公司产品主要内销,出口较少,有的还需进口,因此生产高端产品的化工公司基本没影响。出口量较大的轮胎橡胶( 11.65,0.00,0.00%)、中国玻纤( 18.19,0.10,0.55%)利润率可能因此下滑。

  以精细化工、焦炭、橡胶等进出口为主营的中化国际( 18.43,0.03,0.16%)有关负责人称,出口退税调低后公司利润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些调整与人民币升值一样,早就在公司预期之中,此前有些长期出口订单已有补充风险防范条款,可以转移部分降税损失。日常的出口合同则会受影响,但公司作为贸易商而不是生产商,影响应不会太大。

  服装公司影响明显

  减免出口退税,纺织服装业往往首当其冲。因为服装出口一般利润率低,企业盈利相当大部分来自出口退税。国泰君安研究员指出,实际上由于我国纺织出口价格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低10%以上,出口产品利润微薄,产品价格涨一些,对外商仍有吸引力。多数企业在与外商谈判时,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适度转移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影响。通过对一些企业调查,估计目前退税率下调因素有1/2能够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而传递出去。如果从利润率的角度算,出口退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将直接导致毛利率下降一个百分点。上市公司中维科精华( 9.56,0.01,0.10%)、美欣达( 10.32,0.14,1.38%)、鲁泰A( 27.00,0.00,0.00%)、申达股份( 8.93,0.02,0.22%)、江苏阳光( 11.48,0.20,1.77%)受影响较大。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21 09:59

今年五月全国公路水路运量增速逾百分之十一  中国交通报 日期:2007-06-21【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发表评论】     本报讯(记者 王珍珍) 来自交通部规划司的统计数字显示,5月,全国公路水路运量增速总体继续加快,港口生产持续高位运行,增速总体小幅回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加快。

    5月,全国公路、水路客运量增速全面加快,公路货运量增速加快,水路货运量增速回落。全国公路、水路分别完成客运量17.5亿人次和224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0%和20.4%,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个和15.1个百分点;全国公路、水路分别完成货运量13.3亿吨和2.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5%。   港口生产持续高位运行,增速总体小幅回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亿吨,同比增长15.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12万标箱,同比增长21.8%。与去年同期相比,货物、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分别回落2.6个、加快0.3个、回落0.3个百分点。   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社会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1.5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加快3.9个百分点。5月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增速总体继续加快,港口生产持续高位运行,增速总体小幅回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加快。

    一、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增速全面加快   5月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17.5亿人和224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2.0%和20.4%,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3.0个和15.1个百分点。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旅客周转量970.2亿人公里和6.8亿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3.5%和10.6%,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4.3个和4.4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85.3亿人和967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5%,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3.3个和2.8个百分点。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旅客周转量4766.3亿人公里和29.6亿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1.8%和2.8%,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3.7个和回落5.5个百分点。1-5月份,公路水路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运输量的比重分别为93.2%和53.5%,比去年同期均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公路货物运输量增速加快,水路货物运输量增速回落   5月份,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3.3亿吨和920.8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和16.6%,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3个和4.8个百分点。水路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2.3亿吨和5146.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1.5%和14.8%,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3.9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62.7亿吨和4348.0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和15.7%,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2.9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0.2亿吨和24414.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3.5%和18.2%,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0.3个百分点和加快5.8个百分点。1-5月份,公路水路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运输量的比重分别为85.1%和74.8%,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1个和1.3个百分点。   三、港口生产持续高位运行,增速总体小幅回落   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亿吨,同比增长15.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12.0万TEU,同比增长21.8%。与去年同期相比,货物、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分别回落2.6个、加快0.3个和回落0.3个百分点。   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1.0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7.3亿吨,同比增长16.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96.1万TEU,同比增长24.2%。与去年同期相比,货物、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分别回落2.9个、加快1.0个和1.6个百分点。从亿吨港口生产情况看,秦皇岛港、南通港、天津港和苏州港增速较快,均超过20% 。 1-5月份亿吨港口生产情况  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日照上海宁波-舟山深圳广州南京苏州南通货物吞吐量8566 10138 12949 10949 5542 20110 18858 7447 13987 4477 7169 5098 (万吨)同比增速19.8 30.8 22.9 19.0 19.4 6.5 12.8 12.9 11.0 8.1 22.2 23.2 (%)    1.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速加快,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出口平稳下降   1-4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33596.6万吨,同比增长2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3.0个百分点。煤炭外贸进港吞吐量为1151.1万吨,同比增长29.7%,外贸出港吞吐量2168.3万吨,同比减少16.1%。北方煤炭主要下水港繁忙程度有较大差异。 1-4月份北方煤炭主要下水港运输生产情况  秦皇岛黄骅天津日照连云港青岛京唐吞吐量6819.5 2644.9 2850.0 556.6 498.2 434.6 374.1 (万吨)同比增速29.8 1.2 25.3 -12.1 -9.6 33.0 -24.3 (%)    2.港口油品吞吐量略有下降   1-4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16276.9万吨,同比减少1.4%。外贸进港吞吐量5894.3万吨,同比增长2.4%;外贸出港吞吐量519.7万吨,同比增长9.2%。宁波-舟山港、大连港、青岛港分别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3517.9万吨、1452.3万吨和1494.6万吨,分别同比减少2.6%、增长8.2%和11.5%。   3.港口矿石吞吐量增速回落   1-4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24934.4万吨,同比增长14.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外贸进港吞吐量为14166.7万吨,同比增长14.2%。宁波-舟山港、青岛港、日照港分别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3588.7万吨、2634.6万吨和2478.8万吨,分别同比减少5.0%、1.6%和增长20.5%。   4.外贸集装箱运输持续快速增长   1-4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605.1万TEU,同比增长2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分航线看,国际航线完成2320.2万TEU,同比增长19.8%;内支线完成284.9万TEU,同比增长48.4%。美国、欧洲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85.6万TEU和460.6万TEU,分别同比增长11.7%和30.1%。   四、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加快   5月份,全社会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增速加快3.9个百分点。1-5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9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增速回落7.9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建设、内河建设和沿海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727.2亿元、54.4亿元和21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43.2%和24.2%。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投资分别为962.8亿元、496.3亿元和63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减少2.1%和增长24.8%。 2007年1-5月份交通行业主要统计指标  计算单位自年初累计累计为去年 
 
本 月同期(%)全社会公路客运量
万人853,470174,809111.6全社会公路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4,766.27970.23111.8全社会公路货运量
万吨627,170132,591111.0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4,347.99920.78115.7全社会水路客运量
万人9,6702,240111.5全社会水路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29.596.78102.8全社会水路货运量
万吨102,05722,615113.5全社会水路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24,414.045,146.77118.2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209,87744,52711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万吨73,10215,257116.3规模以上港口旅客吞吐量
万人3,39483396.3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万TEU4,296.12912.00124.2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2093.94671.53110.0其中:公路建设
亿元1727.23571.95107.9内河建设
亿元54.4313.58143.2沿海建设
亿元218.7946.95124.2

meng-h 发表于 2007-6-21 14:42

VOLVO-FH12垃圾车
http://www.volvofans.net/viewthread.php?tid=12642

tamtian 发表于 2007-6-21 14:43

联合证券报告

meng-h 发表于 2007-6-21 16:03

许小年:走出政策市 官方报纸又现营造气氛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11:49 人民网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的紧密联系。政府不仅需要做出公开和明确的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干预股市,而且要进行体制改革,放弃干预市场的手段以强化政府承诺的公信力,彻底改变投资者的政策市预期。

  2006年以来,股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窜升,上证综指在2007年5月29日收于4335,但在随后的短短几天之内就跌去了20%。这已是中国证券市场十几年历史上的第三次大震荡,前两次发生在1994年和2001年。没有人能预测,这次市场将如何调整,也没有人知道,投资者最终将遭受多大的损失。

  如此剧烈的震荡,究竟谁之过?答案:我们所有的人。

  政府的"有形之手"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投资者将价格推到超出世间力量所能支持的高度;券商演奏出令人晕眩的"黄金十年"交响曲;媒体一边唱好一边买
股票;学者也无法抗拒巨大的诱惑,或者已丧失讲出真话的勇气。每个人在市场中都有一份利益,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抢到击鼓传花的倒数第二棒。

  当上证A股市盈率突破50倍时,市场的非理性已是不争的事实。用50块钱购买上市公司一块钱的盈利,投资收益率仅有2%,而且是必须承担相当大风险的2%。另一方面,几次加息之后,无风险的存款利率已升至2%以上,无风险的国债收益利更高于3%。即使在缺少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股票之不合算也显而易见,但仍有大量的储蓄存款离开安全的银行,潮水般地涌入风急浪高的股市。

  在虚假繁荣的泡沫中,资产价格与基本面脱钩,投资者不再按风险和收益定价,人性的贪婪不再受到恐惧的制约,市场再也找不到均衡点,指数如断线的风筝,随着盲目的信心和愚昧的激情扶摇直上。无知无畏的疯狂来自对知识和谨慎的蔑视,既不需要研究上市公司,也不需要预防下跌的风险,坚定的信念--市场不可能在党代会之前跌,况且明年还有奥运会!--就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迷信政策的表面非理性,却是扭曲市场中的正常心态。既然相信政策左右市场,就没有必要了解公司盈利,既然相信政府定会托市,就没有必要考虑下跌的风险。政府以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宣示其调控市场的意图,一次又一次地强化政策市的预期。指数下跌时,发社论、出政策、压供给、救机构,上涨时则查违规、加税率,殊不知所有这些意在稳定市场的措施,恰恰成为市场剧烈波动的根源。

  市场稳定的前提是价格与价值相符,而准确定价的基础是投资者对股票收益和风险的理性评估。政府的救市制造了零风险的假象,在有恃无恐的资金推动下,又形成高收益的幻觉,资产价格严重高估,直接酿成日后的崩盘。市场的功能本来是分散风险,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投资者的分散决策变为协调一致的行动,千万只眼睛都盯着政策的动向,风险转而高度集中在政策上,千分之二的印花税竟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几乎压垮了价值十几万亿的大骆驼。

  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源于无法摆脱的指数情节,指数又莫名其妙地与社会稳定挂上钩,成为政府的政绩指标。只要指数仍是政绩指标,监管当局就只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监管就不可能以信息披露和市场规则为中心,就不可避免地要干预和调控市场。只要政府继续调控,投资者就只能是政策驱动,价格就不可能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而只要价格偏离价值,股灾就不可避免,偏离越大,后果就越严重。

  "剪不断,理还乱",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的紧密联系,只要这种联系维持一天,资本市场就无法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大起大落的悲喜剧就会是舞台上的唯一演出。

  如何切断市场和政府的联系?政府不仅需要做出公开和明确的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干预股市,而且要进行体制改革,放弃干预市场的手段以强化政府承诺的公信力,彻底改变投资者的政策市预期。

  改革的核心是监管,监管要从政府干预市场的工具转变为真正的裁判和执法。改革的方向是监管的独立性、职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监管不仅应独立于行政系统,也要独立于监管对象,既不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也不再是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实际主管单位。监管人员脱离
公务员序列,成为专业和职业的监管者,并领取市场化的工资。

  不无遗憾的是,在近期的市场调整后,官方报纸上又出现营造气氛的文章,监管当局如同既往地充当了"救火队"角色,基金发行再次及时提速,投资者谈论的不是上市公司的估值,而依旧在猜测政府下一步的可能行动。一次又一次的交学费,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我们能否吸取教训,走出这毫无希望的反复循环? (来源:《财经》杂志)

心月天狐 发表于 2007-6-21 17:59

联合昨天出了一个新报告?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21 18:04

哪些上市公司2006年影响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16:0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2006年,海内外哪些上市公司赢得了内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和尊重?近日,上海证券报社作为主办单位,联合其它知名媒体和门户网站,拉开2006“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系列评选活动大幕。

  这是国内财经媒体策划推出的首次涵盖内地上市公司、海外上市公司、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大型系列评选活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本次评选提供学术支持,路透社、香港经济日报对海外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评选提供专业支持。整个活动将通过选票征集的方式,充分听取政府部门、专业研究机构、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等对上市公司的评价。

  本次评选设以下奖项:2006“影响中国”十佳上市公司、2006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2006最佳持续回报上市公司、2006最具责任感上市公司、2006最佳创新上市公司,以及2006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海外上市公司、2006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等。同时,推出的还有2006上市公司最佳管理团队、2007年最具投资潜力的上市公司预测、2006中国上市公司百位优秀董秘、2006最令投资者失望的酸梅奖四个特色榜单。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投票,各个奖项的最新排名已经产生(截至21日14:00):

  2006“影响中国”十佳上市公司

  1、 600028 中国石化( 14.89,0.57,3.98%)

  2、 900948 伊泰B股( 5.658,0.00,0.14%)

  3、 000002 万 科A

  4、 600036 招商银行( 23.81,0.79,3.43%)

  5、 600019 宝钢股份( 11.30,0.15,1.35%)

  6、 600519 贵州茅台( 123.83,0.40,0.32%)

  7、 600497 驰宏锌锗( 76.23,0.30,0.40%)

  8、 000039 中集集团( 30.30,-0.58,-1.88%)

  9、 600030 中信证券( 61.55,-0.58,-0.93%)

  10、002024 苏宁电器( 52.88,0.38,0.72%)

maixuedp 发表于 2007-6-21 20:38

本人在股市混了10年了却没挣到钱,只认清一个道理长线是金。打算买几只股票做为长期投资~本人看好几只股票1。600036 招商银行 2.000039中集集团
还有几只不确定的股票 如600026 中海发展。 000157中联重科。600308华泰股份。000949新乡花扦 002008大族激光 请楼主和各位高手帮看看后面这几只股票如何,在请推荐点长期看好的牛股 谢谢。

压力管道 发表于 2007-6-21 21:40

呵呵,这个股票 我总是长期持有

meng-h 发表于 2007-6-22 00:07

天才和庸才的区别——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想到的


blogbuffett 转载






来自:裴明宪






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抨击沃伦·巴菲特,说他成为世界首富(现在是第二名)只是由于运气。我认识的一位学术界人士声称,世界上有许多投资股票的人,按照概率计算,肯定会出现几个巴菲特这样的人;另一个学术界人士则附和说,巴菲特的那一套选股策略其实和随机选股没有任何不同,世界首富的名字应该叫"好运气"(Good Luck),而不叫沃伦·巴菲特。


  


  噢,以上只是"正统金融学人士"说出的诸多蠢话之一。要命的是,我的一位在业界工作(做过一段时间交易员)的朋友居然也持有相同的看法:"这个世界上至少有10亿人投资股票,小概率事件是很可能发生的……"


  


  真的是这样吗?仅仅凭借小概率事件就可以在股票投资者中制造一个巴菲特?那么世界上的彩票投资者更多,赌博的人也很多,其中应该早就诞生两三个甚至十几个巴菲特了。当然,彩票和赌博的期望收益是负数,但是它们的收益分布更不均匀,理论上仍然有可能产生一个世界首富。例如,只要连续中2次美国福利彩票头奖,你就可以拥有至少1亿美元的财富;世界上几乎人人都买过彩票,所以基数很大——可是那个幸运的巴菲特在哪里呢?


  


  此外,"随机游走理论"的支持者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巴菲特和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都是收益率极高的投资大师;从概率的角度看,他们都属于"百万中挑一"甚至"十亿中挑一"的不世出的人物。为什么这样两个人物居然同时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商学院,而且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这种奇遇发生的可能性,与火星撞地球的可能性相比,究竟哪个更大?


  


  格雷厄姆的运气很好。他的学生巴菲特的运气很好。推崇格雷厄姆的彼得·林奇的运气很好。与以上几个人师从一致的马里奥·加比利的运气很好。这么多运气很好的人都秉承同样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而且连续几十年都取得了很好的运气。请统计学专家帮我计算一样,这样的奇事发生的概率有多高。看样子,作为价值投资理论的创始人,格雷厄姆不去买彩票真是可惜了。


  


  在行为金融学和信息经济学已经成为主流的今天,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拒绝接受"有效市场假说"已经破产的事实。某些所谓的权威人士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智商,却偏偏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一个巴菲特就把他们吓的魂不附体,加上一个彼得·林奇更让他们无地自容,如果再提到马里奥·加比利和保罗·索金的名字,他们的神经恐怕就要产生无法修复的破损了。


  


  有趣的是,越是没接触过市场的人,就越是鄙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有一次,我对一个前交易员(他曾经担任某投资银行的董事总经理)提到,我接触的大部分学术界人士都鄙视沃伦·巴菲特,请问他对此有何评价。他只是简单地问我:"那些学术界人士有多富有?"我承认,他们大部分都没什么钱。于是他继续追问:"这些人做过投资吗?他们的投资收益有多高?有没有银行或基金聘请他们当研究人员或投资组合经理?"


  


  答案很显然,没有。就是这样一些从来没做过交易,从来没买过哪怕一只股票,甚至从来没买过一只基金的人在诋毁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与此相反,比尔·盖茨和杰克·韦尔奇这样握有巨额财富和显赫名望的人却一直在大声地夸赞巴菲特。比尔·盖茨说:"巴菲特拥有一种令人惊讶的思考问题的简单方法,这种思考方法非常有效。"这句话说出了巴菲特神话的本质。沃伦·巴菲特并没有什么奇妙的点金术,只有一些简单不变的原则: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寻找拥有长期资本增值潜力的被忽略的个股;寻找坚实的消费者基础和不可磨灭的竞争优势;耐心,耐心,再耐心。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道理,但沃伦·巴菲特这样去做了,于是他成为了所谓的"幸运儿"。


  


  取得五年的成功非常容易。取得十年的成功也不难。像彼得·林奇一样取得连续十三的成功有一点困难,而像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一样取得连续四十年的成功,几乎不可能包含什么运气因素。本杰明·格雷厄姆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1929年熊市行情,沃伦·巴菲特则挣扎着度过了1970-1980年代的滞胀时代,最后他们都笑的很开心。于是,许多人开始谴责他们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不错,我们还可以说比尔·盖茨的运气太好了。山姆·沃尔顿的运气太好了。乔治·华盛顿的运气太好了。温斯顿·丘吉尔的运气太好了。希特勒和东条英机没有打赢世界大战,不是因为他们的立场错误,只是由于他们的运气太糟了。


  


  在这个人人都很浮躁的市场上,很少有人像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一样能够保持沉稳,无论在多么不利的环境下都坚持原则。早在他们成名之前,就有很多人骂他们是傻瓜——现在那些人都在排队等待沃伦·巴菲特的接见。他们因为智慧、决断、坚持和忍耐而取得成功,这是最稳固的成功。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都无法夺走这种成功,正如没有人能够夺走乔治·华盛顿和温斯顿·丘吉尔的胜利一样。坚持原则很辛苦,在暴风雨中挣扎前进很绝望,但是辛苦和绝望之后,得到的报酬是丰厚的。那些吃不了苦,或者不够自信的人,无论智商多高,照样只能当配角。


  或许这才是天才和庸才唯一的区别。

meng-h 发表于 2007-6-22 00:13

卢·辛普森谱写投资传奇






blogbuffett 转载


                           


来自: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黄晓萍






  过去三十年,辛普森低调地掌管着伯克夏·哈撒韦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盖可(Geico)超过40亿美元资产的投资管理业务,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在辛普森任职期间,盖可的组合每年打败标准普尔500指数约7%。


  近期,晨星分析师与价值投资的另一位传奇人物卢·辛普森(Lou Simpson)进行了交流,讨论的范围甚广,涵盖了其哲学理念、投资经验以及教训。这位人物并非家喻户晓,却是巴菲特所欣赏的,多次在其致股东的信中提及,并声称其应进入投资名人堂。


  过去三十年来,辛普森低调地掌管着伯克夏·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旗下的保险公司盖可(Geico)超过40亿美元资产的投资管理业务,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在辛普森任职期间,盖可的组合每年打败标准普尔500指数约7%。说年届70的辛普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应该不算言过。


  尽管辛普森通常被认为是价值投资者,但他认为,刻板地分开价值股与成长股是有争议的,因为两者往往无法真正地区分开,他说自己往往喜欢买入“正在成长的价值企业”。虽然辛普森不愿谈论盖可组合中的个股,但很明显,他对于市场中一些快速成长的领域已经不陌生。例如,其满怀赞赏地谈到消费品巨头耐克(Nike),对于健康医疗产业也显示了乐观———该行业有不少股票在晨星近几个月的评级中为五星。


  辛普森的观察与晨星的研究有许多地方是符合的。在晨星五星级股票中,有三分之一落在风格箱的成长区域,许多高品质的股票依然相对便宜。例如,那些具备稳定优势的股票估值出现2%的折扣,而没有优势或者优势微弱的股票则出现明显溢价。


  明白看空的理由


  辛普森反复强调,了解一项潜在投资的负面信息非常重要,要清楚自己为何不愿买入的理由。他认为这是确认投资想法的关键因素,会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企业。


  这种方法不仅是心怀谦卑、敢于对即便在过往获得成功的观点进行论证,而且也超越了一般常识。对于看好的投资,辛普森强迫自己换另外的角度,从逻辑上考虑可能的缺点和漏洞,就仿佛要驳倒自己的投资论题一样。如果一项投资想法能够经受起这些审视,辛普森就认为可以确信无疑、毫无保留地将其纳入自己的组合。


  坚守自己,勿停止学习


  辛普森多次提到要审慎地停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要投资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例如,他绕开了绝大部分科技股,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不了解这些业务。同样地,尽管盖可的组合中有一些海外运营的业务,但辛普森通常并不愿意直接投资在海外的企业。理由是,他认为自己无法像对国内企业那样清晰了解海外企业。


  绕开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并非意味着固步自封。例如,辛普森讲述了他最近到印度考察,以了解其快速发展的经济。此外,他自己也是科技公司SAIC和VerSign的董事,从而有机会对这些领域进行更多深入的了解。


  结合前文所述的力求相反的观点,可以想像到,在辛普森迈入人生的第八个十年,依然像学生一样孜孜不倦,即便飞越半个地球,也要抓住学习机会,找遍各种观点来佐证自己的想法,达成最周全的投资决策。


  耐心是美德


  辛普森感叹许多专业投资人的持有期限过短而令人可惜。他认为持有时间与投资成果有必然联系,持有越久收益越丰厚,反之亦然。


  例如,一旦他看好哪只股票买入后,就多年持有。因为他已经对这家企业有广博而深入的了解,即便出现短暂的风吹草动,也不会像许多投资人那样仓促离场。只要其论点成立,他就拿着,耐心等待,享受长期成长。结果也可看到,盖可组合的换手率要比绝大部分基金低得多。


  这不是说投资人就不应该减少交易,而是应该像基本面研究者那样严格行事,在决策前反复论证。在此前提下,低换手率就是一大特点。


  股票胜于债券


  辛普森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来自上而下地研究市场,进行宏观预测。而是从投资机会是否稀少的角度来判断状况。


  他认为股票并非绝对的便宜,也没那么贵。他持续寻找单个投资机会,并认为这些股票与债券相比也是真正相对便宜的。


  可见,辛普森是投资于企业,而非纸上谈兵。他挖掘企业的基本面从而判断企业未来可能是什么状况,并且倾向于那些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最重要的是,辛普森是专注且长期持有,对于买进的股票充满了信心———盖比的股票组合中股票个数少于20只。
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