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h 发表于 2007-5-31 22:13

1000亿与6年周期

——《中国企业家》
 
 

作者:牛文文

  大变化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发生。诸多迹象表明,当不少人还挣扎在上一个经济紧缩周期之时,一个新的大发展周期已经在中国优秀企业中展开。

  以珠三角为例,领先企业开始集体冲击1000亿目标(销售收入过1000亿)。华为,2006年全球收入达到110亿美元,今年即可达150亿美元(过1000亿人民币);美的,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550亿,2010年达到1000亿的目标可能提前实现;万科,2006年收入过200亿,预计2010年达到1000亿(比规划提前4年)。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家企业前2年以及未来3年预计的年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也就是说它们将以30%以上的速度冲击1000亿!

  “奋斗10年添个零”,企业界长青树鲁冠球在万向35周年庆祝会的这句大白话,道出了中国市场型企业从100亿成长到1000亿的艰辛。从 100亿到1000亿,是大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过去几年中,国内几家竞争性领域领先企业,如海尔、联想、TCL,在突破100亿上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突破1000亿的途中更是困难重重,即便突破了,要消化来之不易的1000亿,恐怕也要花不短时间。

  这道坎为什么如此难?

  从100亿到1000亿,不只是简单的数量级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往往要经历多元化、国际化、大规模并购、组织与流程再造乃至领导人交接班等大关口的考验。对于年轻的中国企业来说,每一个关口都可能是惊险一跳;连过两个关口,基本上需要脱胎换骨;如果不幸几个关口同时碰上了,那简直就是生死考验。

  正因为如此,华为、美的、万科等企业的“第二波1000亿冲刺”,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界又一个发展高潮的到来。我们可以把2007年 -2012年看作中国企业发展的下一个“6年周期”,在这个周期内,一批优秀的市场型企业会突破1000亿规模。和上一个“6年周期”(入世和宏观调控的 6年),以及再上一个“6年周期”(国内市场完善与扩张的6年)相比,新的周期有一个重大的“利好”,就是长期制约和拖累企业发展的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终于有了革命性突破——可以把下一个6年周期称作“实业与资本发展并重的6年”。不管是何种所有制,企业预计都可以比较容易地整体上市(重新上市/异地上市),比较容易地扩股融资,比较容易地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股权期权激励。1000亿收入,很可能同时伴随着2000亿左右的市值!

  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新一波1000亿冲刺者,有了第一波冲刺的先行者的经验何教训可以参照。在本期杂志付印的前几天,《中国企业家》杂志以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汇同柳传志、李东生、马云、李书福等十几位企业家,专程到深圳拜访了万科、招商银行(21.46,0.15,0.70%),和王石、马蔚华进行了深入的“闭门交流”,涉及到:

  企业领导人对大发展大变革的准备和掌控问题;

  企业交接班问题;

  企业扩张过程中的人才吸纳、文化传承问题;

  融资方式及股东结构革新问题;

  并购和国际化节奏问题,等等。

  我相信,这才是下一个6年周期中最宝贵的东西。

meng-h 发表于 2007-5-31 22:37

市场过敏资本利得税为时尚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

  陆媛 于婷婷

  证券交易印花税提高到0.3%后,下一步是否开征资本利得税亦成为市场的担忧。

  对此,一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资本利得税和印花税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税种,二者并没有必然联系。开征资本利得税在征管技术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如果目的是调控股市的话,调整印花税率就足够了,资本利得税的必要性更多体现在对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上。”

  并且,目前在技术层面上而言,对资本利得税如何收取和计算还缺乏统一认识。“印花税是简单的,跟盈亏没关系,只要有交易就可以。但是资本利得税是另外一个问题,业界争论还是很多,还缺乏科学依据。”中央财经大学证券税收研究所所长刘桓昨晚对本报记者表示,“怎么计算资本利得?如果以时间计算,年底要交税了,可是账户还是浮盈,交了税以后跌怎么办;如果总数计算,去年买的股票亏损了,今年买的股票赢利了,那不能只对我今年赢利的部分征。”

  他还解释了德国认定资本利得的方法。“德国政府把资本利得分为投机所得和投资所得。如果是投机所得,就必须征税。如何来判断投机所得?德国标准就是半年之内买了并卖掉这只股票所赚得的。换言之,如果你持有股票长达半年以上,赚再多也不会对你征资本利得税。”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股市也曾因对资本利得税的讨论而引起市场动荡。1994年3月14日,时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宣布的“四不”救市政策中就包括当年不征收股票转让所得税。“我国台湾地区也是一个前车之鉴。”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员昨日说,“当时台湾地区当局拟开征20%的资本利得税,结果引发股指大幅跌落,最后不得不表示暂不征收资本利得税。”

  不过,多家基金、证券公司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印花税的提高虽然造成了昨日股市大跌,但如果股市还是如此无序发展下去,资本利得税的开征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建议还是从供求关系上找答案,催促境外大盘蓝筹加紧回归。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调节税收是比较剧烈的调节手段,资本利得税更要慎重,因为它是一个新税种。当前,最主要的还要从供求关系上调整,要增加大盘蓝筹股上市。”

  据了解,大部分国家在证券交易过程中不征收印花税,在必要时偏向于使用货币政策对
资本市场进行调整。上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人士称:“由于中国目前的市场机制不像国外那么健全,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并不灵敏,货币政策在有些情况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必须配套以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比货币政策来得更直接,指向性更明确,此次上调印花税率就是在前期利率政策不奏效的前提下所作的选择。”

  资本利得税(英文 Capital Gains Tax,简称CGT),是对资本利得(低买高卖资产所获收益)征税。常见的资本利得如买卖股票、债券、贵金属和
房地产等所获得的收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征收资本利得税。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00:06

刘纪鹏:反思暴跌 政策制定应从爱护股市出发

www.eastmoney.com   2007-05-31 14:00   刘纪鹏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5月30日晚出国归来,诸多媒体的朋友希望能谈一谈“财政部突然大幅度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导致大盘下跌280多点,900多只股票跌停,市场惨不忍睹”一事的看法,盛情难却,又恐口说报道有误,索性写就此文,文责自负。







  以财政政策的这种方式出台给股市降温是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对当前的中国股市,政府监管部门、有识之士和股民投资人普遍有以下两点共识:第一,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在未来将肩负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任,人们对中国股市充满信心,中国股市的明天会更好。第二,今年以来中国的股市上涨过快,人们普遍担心这一过快上涨没有实体经济和业绩支撑,泡沫会在2008年奥运年破灭。综上所述,中国既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又不能像现在这样增长过快,以给2008奥运年带来不利。

  正是在上述基础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共识的话题――为了保证深沪股市的健康发展,要让目前的股市从“快牛”变为“慢牛”,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该从爱护股市出发,在抑制近期内股市暴涨的同时,又要避免采用过激的手段导致股市不正常的下跌。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都是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

  应该说,在看待中国股市这个问题上,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以证监会和央行为代表的有关部门和广大的股民投资人看法空前一致。从历史看,股市的较快上涨既是对2001年以来人为打压股市造成资本市场悲剧的一个纠偏和补涨,同时从未来看,也标志着人们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是实现和谐社会、全国人民奔小康的重要支撑和前提。

  而这次财政部突然出台大幅度调整印花税率的政策,本来是要保证股市持续健康的发展,但为什么股民投资人却把它看成是政府改变了游戏规则,以人为打压股市的方式来对股市搞突然袭击呢。笔者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完善:

  一、在运用手段上,这次不是采用货币政策,而是采用了财政政策。

  从市场经济我们要建设一个法制社会和倡导信息公开透明的角度来说,货币政策的出台为保证信息的对称和公平是可以采用突然颁布方式的,而财政政策特别是针对社会某部分人群利益调整的政策,是应该通过一定法定程序的。例如,所得税和流转税税收政策的调整是需要各方代表经过提案、论证和一定的法定程序的。而此次正当人们对大盘走势泡沫多少发生严重分歧时,财政部的同志又在几天前还讲过不会调整税收政策下发生的,就更加让股民投资人难以理解。市场经济首先是诚信经济,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监管部门的诚信和对外口径的统一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关键。

  二、在调整力度上,是该“重拳猛击”还是“柔性调整”,或是“引而不发”?

  各国重用税收政策调整经济的目的有二:一是增加财政收入,二是抑制过热的行业。但此次从1‰调整到3‰,增加幅度达两倍之多,根据1-4月份交纳印花税400-500亿的统计,按交易量估计,今年的印花税将增加到3000亿,而这对刚刚大病初愈中国股市来说,特别是我们的券商正面对WTO后外国强有力竞争的背景下,是无法休养生息的。

  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渐变稳定的柔性改革与发展政策,这一点不管是从中国28年成功改革的经验看,还是从央行在汇率问题上面对美国人的压力,坚定不移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按市场经济的方向稳步推进,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成功典范。而此次财政部以重拳出击保证股市健康发展,就好比家长用一记重拳把“孩子”打得鼻青脸肿,还说是爱护“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恐怕在今天的中国已被大多数家庭摒弃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为了增加财政税收,仅仅是为了股市的健康发展,我想采用“引而不发”的方式,也是可以起到抑制股市过快增长目的的。例如,由一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增加印花税特别议案并上人大特别会议讨论,或由财政部通过网上征求民众意见,向市场发出信号。而在调整的力度上,则可以考虑从0.5到1逐步调整到位,同样是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而不是把股市当成一个“坏孩子”,以棍棒相加,方可让浪子回头。

  三、在这一政策出台的时机上,人们均已看到,财政部重拳出击的以下背景:

  1、外国投行人士普遍唱空中国,在他们对股市的判断出现偏差后,一反常态,要求中国政府出来用重拳打压股市。

  2、作为两周前中美会谈的成果,中国政府又将QFII的额度从100亿增加到了300亿,外国投行人士为争获这200亿额度和指标无所不用其极,丝毫不亚于几年前中国企业争夺上市指标的程度。

  3、香港的李嘉诚和美国的格林斯潘纷纷发表中国股市现严重泡沫,将会暴跌的预言。

  4、尤其令人关注的是,5月30日的《环球时报》发表了《唱衰大陆股市借机煽风点火深绿媒体恐吓台企撤资》的文章,明确指出,由陈水扁和民进党控制的台湾深绿报纸《自由时报》自5月下旬以来连发新闻与社论,预言大陆股市“将崩盘”,警告当局提早做好准备,寻找“避凶的不二法门”。他们把经济和政治问题密切连在一起,为民进党明年大选成功铺路,也为离间两岸的经济往来,不遗余力地散布谣言,这是他们一贯的做法。然而,他们就跟那些从1500点就说中国股市泡沫过多的唱空的所谓的经济学家一样,屡次预言均告失败,但这次终于让台湾的民进党和“中国唱空的经济学家”捞着了一根“稻草”。然而,他们捞中“稻草”的前提并不是市场自身的规律使然,而是借助了财政部减持印花税的政策。

  四、面对昨天的股市暴跌,我们需要反思。

  反思之一,既然政策制定者的目的并不是要造成人为导致股市暴跌的效果,但为何出现了这种结局。从宏观角度说,这和本届政府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出现了不一致的效果,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在昨天晚上17:30分,央行又出台了关于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报告,对未来通过我国股市的发展化解金融矛盾充满了信心和政策的支持。

  反思之二,尽管我们对李嘉诚先生和格林斯潘的预言,没必要过多关注,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清楚中国股市是如何从2245点被打压到998点的历史背景,他们也不知道正是由于2001年以来对待股市不恰当的政策,导致中国1400家上市公司由于股价没有和大股东和高管层的利益挂钩,以至在中国上市公司中蕴含巨大的隐性财富。

  但是,反过来我们倒要认真考虑格老在1996年面对美国股市的持续高涨,他除说了一句“美国股市已出现非理性繁荣”之外,并没有采取任何刺破泡沫的猛烈的货币政策,也不可能采用财政政策对股市施以重拳,直到四年后的2000年美国股市的泡沫自然破灭。这应引发我们两个思考:第一,为什么格老看到了股市的非理性繁荣而不去刺破它?第二,尽管美国股市在格林斯潘预言四年后出现了泡沫破灭,但美国的股民闹事了吗?美国的资本市场今天不是依然强大吗?

  格林斯潘预言泡沫,但不人为刺破泡沫,是因为人为刺破泡沫,泡沫必破无疑,对经济没有任何好处,而创造一定的环境,让泡沫按自身规律调整,则泡沫还有50%的可能由虚变实,梦想成真。这就是股市虚拟经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全部魅力和贡献所在。

  反思之三,此次印花税政策调整的目的不是打压股市,而是为了股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让当前的股市“快牛”变“慢牛”。因此,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只需不断调整缰绳的力度就可以了,而不是把快牛打断一条腿,变成瘸牛而放慢速度,让刚刚得到休养生息的证券业难以复苏。

  反思之四,2001年6月以后,我们用“市价减持国家股”和抽查银行违规资金入市等一系列行政手段挤压股市泡沫的行为,是建立在当时我们还没有对股市的基础作用有如此重要清晰的认识基础上的,才使得个别海外人士提出的用市价减持国家股的方式来挤压泡沫的政策成为事实,给我们的资本经济带来了一场历史悲剧。历史的教训不该忘记。

  结论: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坚定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设以证券金融为主导,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股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关键一步。

  出于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出于对本届政府创办和谐社会,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繁荣、全民奔小康的目标的坚信不移,出于对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体系是中国在2020年前实现其宏伟的战略目标,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这一远景的坚信不移,而写了这篇文章。而昨晚17:30分央行出台的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报告,更坚定了我发表这篇文章的信心。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阿米039 发表于 2007-6-1 08:38

原帖由 股市潜规则 于 2007-6-1 00:0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刘纪鹏:反思暴跌 政策制定应从爱护股市出发

www.eastmoney.com   2007-05-31 14:00   刘纪鹏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5月30日晚出国归来,诸多媒体的朋友希 ...
看到的是政法大学教授的文章,政法大学,政法大学。。。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而对于说说到的事情,我想骂,却无言。。

meng-h 发表于 2007-6-1 10:50

招商局国际海归或引发同业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09:1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招商局国际海归或引发同业竞争

  与深赤湾、深基地B业务有所重叠招商局国际海归或引发同业竞争。

  证券时报记者王柄根

  日前,招商局国际(0144.HK)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傅育宁向外界表示,由于A股目前市盈率较高,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不排除招商局国际回归A股的可能性。

  而招商局国际旗下目前有着深赤湾(000022)及深基地B(200053),而且旗下还拥有蛇口集装箱码头、深圳前海湾物流园等港口业务及物流业务,其在深圳地区的集装箱、散杂货的港口装卸、仓储、运输及其它配套服务方面,存在着与深赤湾及深基地潜在竞争和重叠关系,一旦招商局国际回归A股,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些问题。

  招商局国际欲全力发展港口业

  在傅育宁透露招商局国际有回归A股的想法的同时,他还表示了招商局国际将集中资源全力发展港口业务的想法。在“全力发展港口业务”的规划下,傅育宁透露称,招商局国际将剥离现有的非港口业务,并将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出售招商局国际持有的香港西区海底隧道权益。

  另外,招商局国际日前还宣布以29.5亿元向大股东招商局集团出售所持招商局亚太71.92%的股权,由于招商局亚太公路资产盈利能力较好,将其出售给招商局集团更是显现出招商局国际剥离非港口业务的战略发展方向。傅育宁就出售招商局亚太一事对外表示,出售招商局亚太对招商局国际而言是一项利好,并希望招商局集团能够与招商局亚太所拥有的公路业务进行整合。

  目前,招商局国际的非核心业务资产还包括海虹老人牌(中国)有限公司、PPG涂料(香港)有限公司及亚洲空运中心的股权等。分析人士认为,在招商局国际着力打造港口业务的背景下,这些非核心业务剥离的可能性较大。

  深赤湾及深基地怎么办?

  招商局国际为深赤湾及深基地的实际控制人。招商局国际持有招商局南山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而招商局南山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01%的股权。中国南山开发集团则分别持有深赤湾57.51%股权、深基地51.79%股权。

  从业务上看,招商局国际突出港口业务的意图已非常突出,公司在深圳妈湾项目上与深赤湾有着一定的重叠,招商局国际的蛇口集装箱码头业务又与深赤湾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至于深基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招商局国际回归A股,这两家公司该如何面对这种较为复杂的关系呢?

  作为招商局国际旗下在深圳重要的港口业务平台,深赤湾2006年共计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526.2万TEU,其中赤湾港区427.3万TEU,妈湾港区98.9万TEU。在深赤湾旗下则有着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深圳赤湾港集装箱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集装箱业务、深圳赤湾港运粮食码头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粮食装卸、储存等配套业务,以及赤湾轮船运输有限公司从事港作拖轮服务。

  尽管2006年深赤湾在集装箱业务及散杂货业务上都获得了较快增长,但对于未来的发展,深赤湾方面仍不无担心,该公司曾表示,按目前已知的周边各港区泊位建设计划,广州、深圳两港在2006年新建成了6个集装箱泊位,2007年还将有8个集装箱泊位陆续建成投产,集装箱码头能力增长超过业务量增长,集装箱业务市场竞争加剧。而深赤湾受资源条件限制,集装箱泊位能力增长落后于周边港区,其集装箱业务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在深基地方面,也同样有着发展的困境。据了解,深基地在上海的宝湾二期工程已建好8个库,并于2006年投入使用,剩余2个库计划于2007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除此之外,深基地的广州宝湾已建成3个库并在2006年投入使用,但剩余部分2006年尚未开工。深基地的业务扩张还包括昆山宝湾计划将在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在天津宝湾、廊坊宝湾的项目仍正在办理项目前期工作。

  据了解深基地的人士透露,深基地作为B股公司,自上市融资以来并未再度获得融资机会,在上述业务大扩张的背景下目前面临着一定的资金短缺,深基地无疑会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39的梦想 发表于 2007-6-1 11:33

回复 #384 阿米039 的帖子

哎,留鸡蓬就这水平,怎么评上的教授?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18:47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评述(2007.05.28-06.01)   

欧美航线行情火爆,日本航线淡季将临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运价稳中有升。6月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 030.62点,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 043.08点,分别较上周上涨了1.9%、1.7%。

  本周,欧洲、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持续火爆,各大船公司爆舱现象频频,市场运价在旺盛货量的支撑下稳步上扬。6月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 416.85点、1 482.84点,分别较上周上涨0.2%、2.9%。鉴于此种良好的市场态势,船公司对地中海航线原定6月1日征收的旺季附加费(PSS)态度坚决,135美元/TEU、270美元/FEU的征收幅度预计将得到全额执行;欧洲航线旺季附加费则定于8月1日征收,具体幅度另定。

  北美航线,近期市场表现上佳,夏季传统旺季的“脚步”已经悄悄来临。美西、美东市场货量均呈现旺盛态势,大部分船公司船舶满舱出运。市场运价稳中有升。6月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 084.20点、1 286.53点,分别较上周上涨1.9%、3.4%。据业内人士反映,面对旺盛的市场货量,经营北美航线的船公司将于6月份开征旺季附加费。

  日本航线,本周北方港口货量持续旺盛,上海口岸货量则有所下滑,市场运价也与货量持同向涨跌。6月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日本航线运价指数报620.56点。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日本航线的传统旺季即将结束,市场行情将会逐渐转淡。

  财政部近日宣布,将自6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包括对去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税率由10%提高至15%。这可能将对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18:58

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5.7%

作者: 科技信息部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时间:2007-6-1 9:27:13访问次数:58



    5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5.7%

    2007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7%,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从2005年1月起,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上。CFLP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建立得到了香港利丰集团大力支持,该集团负责英文版PMI的编制。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本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50%,其余各项指数均高于50%,尤其是以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为最高,均达到60%以上。从变化趋势来看,同上月相比,除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上升以外,其余各项指数均呈现回落,尤其是以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回落最为明显,幅度达到4个百分点以上。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烟草制品业2个行业以外,其余18个行业PMI均高于50%,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达到60%以上。
    针对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加快,主要由于钢铁、有色等产品“抢出口”的活动推动。4月份以来,随着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加工型)产品出口政策措施的落实,抢出口的活动较快消失了。工业增长率也开始回落。从需求方面看,当前投资增长比较平稳,消费比较活跃,但增长态势总体稳定,出口也趋于平稳,在需求增长比较稳定的前提下,预计经济增长也将高位回稳。5月份PMI指数变化,支持了这一判断。由于需求增长比较平稳,而供给能力较为强大,因此,物价水平不会较快提高,购进价格指数提高的情况,还需要继续分析和观察。”
    制造业需求继续旺盛,增速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比上月回落4.7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在60%以上高位。新订单指数回落的原因主要是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下滑。新出口订单指数呈现最近3个月以来的首次回落,比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57%以上。
    由于需求增速减缓,企业生产扩张也相应放慢。生产指数比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60%以上。与此相应,同生产环节密切相关的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有所下降。采购量指数比上月回落4.9个百分点,回落到60%以下;进口指数回落4.8个百分点,已滑落到50%的临界点上方,为51.5%,值得关注;从业人员指数回落1.1个百分点。
    由于央行持续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两次上调贷款利率,资金环境收紧,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加快了产成品库存消化。产成品库存指数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由上月50%以上回落到50%以下,其主要原因是受生产放慢以及购进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企业采购意愿下降、减少了采购活动,增加了库存消化。
    从企业反馈的问题来看,许多企业反映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增加。反映这一问题企业比重占36%,这个比重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购进价格指数自年初以来持续上升,本月又比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达到65.9%,创下最近两年的最高记录。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刚好位于50%临界点外,其余19个行业均高于5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6个行业达到70%以上。许多行业购进价格指数连续数月保持在60%以上。比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该指数已连续8个月保持在60%以上。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值得关注。


表   2007年5月制造业PMI指标(%)
指标   调整后指数   比上月
PMI          55.7   下降
生产指数   60.9   下降
新订单指数   60.4   下降
新出口订单指数 57.7   下降
积压订单指数 51.5   下降
产成品库存指数 44.5   下降
采购量指数58.5      下降
进口指数    51.5      下降
购进价格指数 65.9   上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 49.1   下降
从业人员指数 51.3   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51.8 下降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19:57

1-4月山东省加工贸易情况

2007-06-01 09:46文章来源:山东省外经贸厅
文章类型:摘编内容分类:新闻

  今年1-4月,山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2.4%。其中,出口95.2亿美元,增长20.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4.9%;进口53.3亿美元,增长9.1%,占全省进口总额的38.6%。基本情况如下:

  一、按加工方式:来料加工出口20.3亿美元,增长8.8%,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1.4%;进料加工出口74.8亿美元,增长24.1%,占总额的78.6%。

  二、按企业性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0.6亿美元,增长24.4%,占总额的74.2%;集体企业出口10.8亿美元,增长12.9%,占总额的11.4%;国有企业出口7.4亿美元,下降10.5%,占总额的7.8%;民营企业出口6.3亿美元,增长45.6%,占总额的6.6%。

  三、按商品大类:机电产品出口41.8亿美元,增长31.1%,占总额的43.9%;纺织服装出口18.2亿美元,增长12.2%,占总额的19.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9亿美元,下降0.5%,占总额的16.7%;农产品出口9.6亿美元,增长17.7%,占总额的10.1%。

  四、按主要市场:对美国出口20.8亿美元,增长7.5%;对欧盟出口18亿美元,增长42.7%;对韩国出口16.2亿美元,增长19.3%;对日本出口13.9亿美元,增长8%;对香港出口4.9亿美元,下降4.3%。

  五、按地区(市):17市合计出口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占全省总额的98.9%。其中,青岛市出口43.3亿美元,增长24.9%;烟台市出口17.7亿美元,增长25.8%;威海市出口13.6亿美元,增长10.1%。

  六、按重点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前50名企业累计出口39.5亿美元,增长31.9%,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41.5%。其中,山东三星通讯设备、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海尔集团、青岛中集冷藏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
  (信息来源:青岛特办子站)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00

2007年1月山东省加工贸易情况

2007-04-23 15:27文章来源:山东省外经贸厅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


今年1月份,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1.3%。其中,出口23.1亿美元,增长13.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4.2%;进口12.2亿美元,增长12.4%,占全省进口总额的36.7%。基本情况如下:


一、按加工方式:来料加工出口5.1亿美元,增长4.6%,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2.1%;进料加工出口18亿美元,增长16.2%,占总额的77.9%。


二、按企业性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7.5亿美元,增长17%,占总额的75.7%;集体企业出口2.2亿美元,增长4.8%,占总额的9.6%;国有企业出口1.8亿美元,下降11.3%,占总额的8%;民营企业出口1.5亿美元,增长27.6%,占总额的6.7%。


三、按商品大类:机电产品出口9.9亿美元,增长29.7%,占总额的43%;纺织服装出口4.4亿美元,增长5.1%,占总额的18.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亿美元,下降1.2%,占总额的17.6%;农产品出口2.6亿美元,增长2.1%,占总额的11.3%。


四、按主要市场:对美国出口5.5亿美元,增长6.1%;对欧盟出口4.3亿美元,增长34.1%;对韩国出口3.6亿美元,增长7.8%;对日本出口3.5亿美元,下降3.3%;对香港出口1.2亿美元,增长8%。


五、按地区(市):17市合计出口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占全省总额的98.7%。其中,青岛市出口10.6亿美元,增长17.8%;烟台市出口4.4亿美元,增长13.5%;威海市出口3.3亿美元,增长6.6%。


六、按重点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前50名企业累计出口9.5亿美元,增长37.8%,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41.3%。其中,青岛中集冷藏箱、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山东三星通讯设备、鸿富泰精密电子、山东魏桥创业集团、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01

2007年1-2月山东省加工贸易情况

2007-04-23 15:34文章来源:山东省外经贸厅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

今年1-2月,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1.9%。其中,出口45.4亿美元,增长32%,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3.7%;进口22.7亿美元,增长7.5%,占全省进口总额的38.8%。基本情况如下:


一、按加工方式:来料加工出口10亿美元,增长24.6%,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2.1%;进料加工出口35.4亿美元,增长34.2%,占总额的77.9%。


二、按企业性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4亿美元,增长33.6%,占总额的74.8%;集体企业出口4.8亿美元,增长27.5%,占总额的10.6%;国有企业出口3.5亿美元,增长1.9%,占总额的7.8%;民营企业出口3.1亿美元,增长77.3%,占总额的6.8%。


三、按商品大类:机电产品出口19.7亿美元,增长38.5%,占总额的43.3%;纺织服装出口8.6亿美元,增长26.2%,占总额的18.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7亿美元,增长2.8%,占总额的16.9%;农产品出口5.2亿美元,增长50.6%,占总额的11.4%。


四、按主要市场:对美国出口10.5亿美元,增长19.8%;对欧盟出口9.1亿美元,增长60.8%;对韩国出口6.9亿美元,增长17.2%;对日本出口6.7亿美元,增长23.1%;对香港出口2.3亿美元,增长6.7%。


五、按地区(市):17市合计出口4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占全省总额的98.6%。其中,青岛市出口21.4亿美元,增长40.8%;烟台市出口8.1亿美元,增长26.4%;威海市出口6.3亿美元,增长15.3%。


六、按重点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前50名企业累计出口18.9亿美元,增长43.7%,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41.6%。其中,山东三星通讯设备、青岛中集冷藏箱、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鸿富泰精密电子、海尔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等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02

2007年1-3月山东省加工贸易情况

2007-04-23 15:43文章来源:山东省外经贸厅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

今年1-3月,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07.3亿美元,增长17.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2.6%。其中,出口70.2亿美元,增长24.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5.2%;进口37.1亿美元,增长6.1%,占全省进口总额的38.4%。按加工方式划分,来料加工出口14.9亿美元,增长13%,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1.2%;进料加工出口55.3亿美元,增长28.1%,占总额的78.8%。主要特点如下:


一、加工贸易增速减缓,比重下降。一季度,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4.5%,低于外贸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5.9和11.8个百分点;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增长6.1%,分别低于全省外贸进口、一般贸易进口9.8和22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18.4个百分点。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集体企业低速增长,国有企业出口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分别达到52.5亿和4.6亿美元,增长28.9%和49.4%。集体企业出口7.7亿美元,增长14.2%。国有企业出口5.4亿美元,下降7%。


加工贸易出口前50名企业累计出口29.7亿美元,增长38.5%,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42.3%。其中,山东三星通讯设备、青岛中集冷藏箱、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海尔集团、鸿富泰精密电子、山东魏桥创业集团、青岛三美电机、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三、机电产品出口增势强劲,高新技术产品增幅大幅回落。机电产品出口31.1亿美元,增长36.2%,占总额的44.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8亿美元,仅增长0.1%,占总额的16.9%。同期,纺织服装出口13.3亿美元,增长14.6%,占总额的18.9%;农产品出口7亿美元,增长22.9%,占总额的10%。


四、对欧盟出口增长较快,对韩国增长平稳;对美国、日本、香港出口增长乏力。对欧盟出口13.8亿美元,增长55.6%。对韩国出口11.6亿美元,增长19.4%。对美国出口15.5亿美元,增长10.5%;对日本出口10.2亿美元,增长9.9%。对香港出口3.7亿美元,增长0.5%。


五、除枣庄、滨州、菏泽、德州外,其余各市均有不同程度增长。17市合计出口69.4亿美元,增长24.5%,占全省总额的98.9%。其中,青岛市出口32.3亿美元,增长30.9%;烟台市出口12.9亿美元,增长25.6%;威海市出口9.9亿美元,增长11.6%。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07

对以上青岛中集冷箱的总结如下:

2007年1月   
青岛中集冷藏箱、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

2007年1-2月
青岛中集冷藏箱等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2007年1-3月
青岛中集冷藏箱、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2007年1-4月
青岛中集冷藏箱等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09

回顾以前的老帖子

2007年一季度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2007-04-20 15:52文章来源:山东省外经贸厅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

2007年一季度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及特点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81.58亿美元,增长24.8%。其中,出口52.16亿美元,增长36%,占全省外贸出口的33.6%,比去年同期提高1.4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4.26亿美元,下降2.9%,其中出口14.2亿美元,增长4%,占全省外贸出口的9.1%,比去年下降2.4 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机电产品出口17.5亿美元,增长1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8亿美元,下降6.4%。一季度登记的技术进口合同130份,合同额4750万美元,同比下降3.6%。登记软件出口合同51个,金额134.38万美元,增长59.6%。


1、机电产品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急剧下降。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出口幅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去年一季度出口增幅达86%,基数较大,导致今年增速比全省出口平均增幅低26.4个百分点,三月份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


2、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减缓,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增速严重滞后。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31.2亿美元,增长33.7%,占机电产品出口的60%,比去年低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11.9亿美元,仅增长1%,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4%,比去年低3个百分点。


3、外资企业出口对全省机电高新产品出口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35亿美元,增长43.6%,高于全省出口增速13.2个百分点,占机电产品出口的67%,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出口增长21.9%和59.3%,集体企业出口下降6.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32亿美元,增长8.2%,比全省平均增速低22.2个百分点,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6.7%,比去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出口出现负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出口下降28.7%,非国有企业下降3.2%。


4、机电产品中骨干企业出口势头良好,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出口低迷。青岛中集冷藏箱出口2.3亿美元,增长2.9倍,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出口1.26亿美元,增长104%,青岛三美电机出口1.32亿美元,增长8.8倍。但海尔、海信主要家电出口企业出口分别下降11.5%和62.1%。部分高新技术产品骨干出口企业步入平稳发展,缺乏新的增长大户,导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大幅回落。除鸿富泰(出口1.68亿美元,增长28.8%)、乐金电子部品(0.98亿美元,增长2.7倍)外,山东三星(出口2.8亿美元,增长10.5%)、烟台浪潮乐金(出口2.1亿美元,增长6.7%)均平稳增长。青岛浪潮乐金、创新科技和青岛朗讯出口分别下降36.6%、12%和22.9%。上述企业出口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43%,出口低幅增长甚至下降严重影响了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


5、机电产品主要出口商品有喜有忧;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商品出口下降。机电产品中金属制品出口6.69亿美元,增长47.4%,机械及设备出口16.1亿美元,增长37.8%,运输工具出口11.64亿美元,增长81.6%。而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4.45亿美元,仅增长2.6%,增幅大幅回落。高新技术产品中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品、光电技术产品出口出现下降,出口额分别为11.36亿美元和0.55亿美元,下降0.5%和2%,这两类商品出口比重占83.8%。


6、机电产品进口增速缓慢,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下降。一季度机电产品进口29.4亿美元,增长8.8%,低于全省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口比重30.5%,比去年低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0亿美元,下降11.2%。占比比去年下降3.2个百分点。进口过千万的企业平均增幅8.9%,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中三美电机、斗山工程机械、乐金电子部品、中集冷藏箱、通用动力总成进口有较高增长,两个浪潮乐金、三星电子、青岛海信等进口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制约出口发展的突出因素,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家电等利润率相对较低的骨干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是个挑战。从对青岛海尔、海信、重汽等重点出口企业调度情况看,由于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国外客户要求提供全年报价,而企业考虑到汇率变化,提供短期报价,不敢签订长单,影响了客户的信心,部分客户开始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今年一季度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情况印证了这一问题。同时对国内采购率较高的加工出口企业影响也较大。加工贸易政策变化使企业成本增加,同时对配套企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如烟台浪潮乐金国内采购率30%,威海三星达60%。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和进口。


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档次低,附加值低,出口竞争力不够强,是制约出口发展的突出问题。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仍以中低端零部件产品为主,缺乏竞争力强的名牌商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部分国内企业虽然开始出口自主品牌产品,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外商投资企业质量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加工链条短,技术含量低,本土化研发创新少。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度较高,对大户依赖依赖性强,出口稳定性差,容易出现大幅波动。三星通信、浪潮乐金、鸿富泰电子等骨干企业出口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而这些企业的出口订单由跨国公司总部控制,如果总部一旦减少订单,将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青岛浪潮乐金、创新科技和青岛朗讯等企业反映订单较去年明显减少。去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的增长点鸿富泰电子,一季度出口增幅较大,今年进入平稳发展期,目前没有大的增长。上述因素造成了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去年相比起伏较大,今后仍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


4、已经实施的欧盟两项指令和REACH法规等技术性贸易壁垒近期内将对家电和化工行业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两项指令所管辖的产品包括10大类电子电气产品,将对整个电子电气产业链造成影响,同时对电器产品的材料、零部件及设计工艺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欧盟是我省家用电器出口的重要市场,两项指令的启动后使电子电气回收成本将转嫁到制造商身上,同时由于欧洲劳动力成本较高,回收成本高,短期内对我省家电电子出口企业对欧盟市场出口成本优势和竞争力是个极大削弱。据海尔集团反映,出口欧盟市场约占30%,两项指令使出口成本增加3%-5%,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方式消化增加的成本又影响了市场需求,使得公司对欧盟市场出口发展速度低于预期。预计今年开始施行的REACH法规将对涉及化学物质含量的化工产品、纺织品、轻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行业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三、出口总体走势


当前国家鼓励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自主创新型产品出口,出台了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为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速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今后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随着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深入,对全省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将日益显著。一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促进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调低“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纺织品、家具、塑料等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在保持了以前大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17%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了部分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退税率。二是从近三年发展趋势看,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外贸出口最大板块的机电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占比也在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后虽然有所回落,但属短期调整现象。随着泷芯宇通、鸿富泰二期等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出口增幅将会大幅回升,全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三是引进利用外资项目出口带动效应显现,部分骨干商品出口大户步入平稳发展。近年来,在家电、汽车、造船、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等领域引进了一批外商投资项目,如青岛创新科技、烟台鸿富泰电子、乐金电子部品、矢崎汽车配件等,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手机、打印机、机械设备等骨干商品出口大户步入了平稳发展期,集装箱企业出口回升,是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基础保障。


从一季度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总体情况看,机电产品出口延续了去年平稳发展的势头,预计不会有大幅震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起伏较大,是去年同期增速过高、近年缺乏大的增长点、加工贸易增长缓慢、海关调整高新技术出口统计等综合原因造成的。烟台鸿富泰从深圳新转进的电脑、游戏机首批开工项目四月底有望实现出口,部分新的高新技术项目也将陆续投产,预计从二季度开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望大幅回升,将拉动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11

其中的重要信息数据是:

青岛中集冷藏箱出口2.3亿美元,增长2.9倍,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出口1.26亿美元,增长104%。

进口过千万的企业平均增幅8.9%,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中中集冷藏箱等进口有较高增长。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13

创新思路 突破发展
胶州开发区做大做优园区经济


通讯员 范忠亮


    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青岛鼎升文教用品项目即将开工投产;总投资1.4亿元的青岛琴牌乳业项目的厂房主体已竣工,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青岛诺维亚聚合物有限公司已开始试生产,总投资7.5亿元的青岛捷能汽轮机项目年底即可投产……

    连日来,看着胶州开发区一个个大项目相继投产,人们对胶州开发区科学的决策无不翘指称赞。

    胶州市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引资质量和节约每一寸土地,积极探索集约化利用土地新思路,既引进了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6年至今,该区实际利用内资7.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630万美元,外管到帐资金3872万美元。

   

创新发展思路 突破招商瓶颈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对开发土地越来越严格的管理,依靠土地无限量供给的传统招商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到2004年底,该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存量只有1300亩,项目用地极其困难。面对现实,开发区的决策者打破招商引资常规,创新发展思路,及时调整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造地"活动,集约利用土地,突破招商平颈。积极盘活"废地"。开发区有5条高压线斜穿园区,根据电力部门的规定,高压线下面及线周围15-30米的半径内不能够有任何建筑物,这使得高压线四周600多亩的建设用地成为招商引资的"死角"。为把这块"废地"变为"活地",他们积极争取省、青岛市、胶州市供电公司的支持,投资1100万元对高压线进行了成功的移线改造。目前,该地块已落户投资6000万美元的汽车配件等大项目5个,投资达11.2亿元。

    精心包装"滩地"。开发区辖区内有500多亩的盐碱滩一直"闲置",为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他们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了土方回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之成为投资热土。目前,该"滩地"上落户项目4家,吸引投资6.8亿元。如投资3000万美元的加拿大因特包装项目和3000万美元的青岛鼎升文具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竭力挖潜"空地"。该区通过采取收地缩院、搬迁小企业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一方面,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项目用地进行了勘测丈量,准确记录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对不符合标准的依法予以收回。通过收地缩院共收回圈占土地400亩。另一方面,对早期落户的小砖厂、小建材、小养殖场等21家小企业,将其整体搬迁,腾出建设用地700多亩。目前已落户项目5个,吸引投资3.2亿元;比原先的21家企业投资强度提高了一倍,土地产出率提高了一倍。

   
调整招商思路 提升项目质量


    思路决定出路。实践证明,开发区的"造地"活动为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全区经济工作创造了极具发展潜力的平台。经过近几年的较快发展,市经济开发区已具备了承载大项目、高新项目的条件。本着对全区广大群众负责和为开发区长远发展着想的根本原则,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开发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招商选资"、"招大引强"的发展战略,突出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两高"项目倾斜。积极实行"1112"招商标准,即内资项目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外资项目不低于1000万美元,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认真推行"123"工作法,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项目综合评价体系;推进两个转变,即推进区域性招商向全球性招商转变,推进大兵团作战向小分队出击转变;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引进旗舰型、龙头型、母体型等低能耗无污染项目,进一步提升招商质量。2006年该区引进过千万美元项目4个,过亿元项目3个,亩均投资强度达到了280万元。有9个项目因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其中包括一个投资2亿元的太空棉项目。

    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开发区积极帮助企业做大做优。前不久,与中集集团就增资1亿美元建设特种冷藏车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预计07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这一项目的落户必将对该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继2005年昌新增资2500万美元扩建之后,总投资2亿元的深圳得润电子项目日前也在该区奠基。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特色园区


    为打造特色园区,开发区不断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力度,去年以来落户了6个高新技术项目,区内进驻的青岛市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37家,大大提升了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加拿大因特包装项目,以生产优质防水密封材料、高效保温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及高档涂层和非涂层织物为主,拥有19项加拿大国家级专利技术。青岛鼎升文具有限公司拥有3项技术专利,投产后每年至少推出5项专利,是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新技术企业。青岛联信化学有限公司项目依托国外先进技术,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主要生产中压耐硫变换催化剂、家电用塑胶漆以及国内领先的氟碳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三项国家专利。

    开发区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在提高产业制造能力的同时,提高技术保障和创新能力,创出了一批品牌科技企业。设立了专项资金,对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青岛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2005年青岛中集公司被评为青岛技术中心。对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各种人才,在办理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开发区拥有海尔新材料、艾默生电机、中集特种冷箱、武晓制管等四个重点研发中心、20多个实验室。艾默生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的电机、驱动器、控制器、自动驱动系统等工业重大技术装备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青岛中集特种冷藏箱研发中心研发的特种冷藏箱和保温箱项目,经国家科技部综合评审,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人民网青岛视窗2007年5月23日电)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14

前不久,与中集集团就增资1亿美元建设特种冷藏车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预计07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这一项目的落户必将对该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meng-h 发表于 2007-6-1 20:14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货运业全面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23:1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31日电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今天上午在北京成立。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说,这标志着外资正式进入了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公司由中国、香港、德国、法国、以色列的7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其中外资股份占了总投资的56%。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合资公司的投资总预算将达到300亿元,这也是自2001年中国承诺开放铁路货运以及相关领域以来,外资首次大规模进入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表示,铁路的货运业已经全面开放,象这样的中外合资企业,在铁路运输业当中将会越来越多。

  新成立的合资集装箱公司与铁路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不同,它具有集装箱班列整列到发、装卸、仓储和配送能力,能对集装箱运输进行实时追踪,还能提供国际货代和多式联运服务。2010年前,合资集装箱公司还将在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建成18个大型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7-6-1 20:23

铁老大发力集装箱物流业 七巨头合建集装箱网络

--------------------------------------------------------------------------------

http://www.jmnews.com.cn 2007-6-1 18:54 第一财经日报


  陈姗姗 汪时锋

  目前集装箱的国际运输方面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与铁路难以衔接,中铁联集不仅拥有大股东的铁路垄断优势,外资股东的加盟也将使国内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与国际铁路和航运网络的连接更加顺畅

  经过一年多谈判,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铁集运”)昨天终于确定了六家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各方宣布共同发起成立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下称“中铁联集”),用以建设、管理和经营规划中的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

  引进境内外资金建设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是国内铁路投融资改革试点的一个重要成果。

  中铁联集注册资本为42亿元。其中,中铁集运为第一大股东,占34%股份;其他三个中国股东分别是来自香港的新创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占22%股份,主要从事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业务)、在港注册的汉彩投资有限公司(占10%股份,主要从事房地产及基础设施的经营和投资活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39.SZ)(占10%股份,主要从事集装箱生产)。

  事实上,以上四家股东去年9月就确定,当时几方决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部分通过项目融资、商业融资等途径解决,现在新的三家外资股东加入了中铁联集的投资阵营,分别是德国铁路集团、法国达飞集团以及以色列的以星综合航运有限公司。

  三家外资股东都在全球铁路、航运业拥有强大势力。以星综合航运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运公司之一,在集装箱物流方面有丰富经验,德国铁路集团则是欧洲著名的铁路公司,擅长管理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而法国达飞集团不仅拥有法国最大、世界第五大的轮船公司,而且在多式联运、铁路运输、港口码头管理、物流及客户服务拥有多方面的经验。

  新成立的中铁联集主要经营范围是,建设及经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有关业务,包括集装箱的到发、装卸、拼箱、堆存、维修、报关、转关、清关及查验、国际货代、多式联运等。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其将遵循“分期投资,滚动发展”的原则,先后投资建设18个大型枢纽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包括深圳、上海、昆明、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青岛、大连、哈尔滨、天津、沈阳、北京、郑州、宁波、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全部基建预计至2010年完成。这一项目投资总额初步估算为120亿元,注册资本为总投资额的35%。

  从2005年7月铁道部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客货运输、运输装备制造与多元经营四大领域时,铁路集装箱运输项目就是优先被作为多元化融资的项目,按照铁道部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铁路集装箱发送量要达到1000万TEU(标准箱),而中铁集运在2006年的集装箱运量仅在315万TEU左右。

  一位接近中铁集运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主要是依然在依靠传统的铁路车站办理业务,时间长,效率低,设备落后,所以集装箱量一直上不去,而通过在18个枢纽城市建设集装箱中心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具有现代化的集装箱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设施设备,而且具有办理集装箱国际联运的设施设备(如一关三检等)和多式联运“门到门”服务相关设施。“今后中铁集运还将进一步建设三级集装箱运输网络,在18个集装箱中心站的基础上,再建设40多个二级专办站,1000多个三级办理站,形成真正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

  中铁集运高层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新的公司刚刚挂牌组建,对未来的投资回报规模尚没有可靠估计,同时对是否将涉及海铁联运业务也还没有确切的计划。

meng-h 发表于 2007-6-1 21:05

原创:印花税的出招精明而不高明
于 2007-6-1 2:45:26 加贴在 经济人俱乐部 ↑ 按此察看该网友的资料 按此编辑本帖 进入zhaoxiao的博客



印花税的出招精明而不高明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笔者曾经在评论中指出堪称漂亮,可以得到A+的分数。然而,对于2007年5月30日破空而来的政府印花税的出招,笔者却要不客气地指出,这实在是一记精明而不高明的出招,它的得分应该是“不及格”。

5月30日这一天,以背信弃义为掩护、以政府信用沦丧为代价的阴狠的偷袭取得了最大的恐怖效果,市场应声而倒,不分蓝筹红筹白筹黑筹几乎一概尸横遍野,当日个股跌停近千,市值损失超过万亿,人称“五卅惨案”。

不错,印花税的出台是精明的。印花税就其本身的政策力度来说,虽然税率一举增长了200%,但力度仍然有限。因此,真正可怕的是政策出台的方式,可以说是典型的小人式的偷袭。不仅蒙了市场,甚至于连自己的“小弟”也被蒙甚至被卖了,“出尔反尔”、不诚信的骂名将永远伴随某个权威部门。然而,也正是如此的阴谋方式,才取得了对市场的最大杀伤力。

也就是说,印花税的偷袭让人感到幕后有一双阴沉的眼睛决意要算计股市,这才是真正让市场恐怖并一泄千里的地方。精明、阴险的出招取得了让市场恐怖最大化的效果。

然而,印花税出招也许精明,高明却谈完全不上,甚至可以说是“很蠢”、蠢到死。何以如此苛评?不妨简列理由如下。

首先,政府必须永远都要记住,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如何能够得到公众拥护呢?一曰公义,二曰诚信。诚信为一切事业为本,社会如此,企业如此,个人如此,政府更是如此。如果政府没有了诚信,刚刚信誓旦旦说不会上调印花税转身就变脸,那么政府也就没有资格要求社会其他主体讲诚信,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就必然由此走向无耻、无信与无赖,社会的有效游戏规则的根基就会被毁坏,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将急剧上升,而政府管理在面对无信之人时也将变得无比困难。

失信容易建信难!在中国官员日趋腐败,就连贵州一良官全家屈死网络上都叫好频频,显示出政府与百姓关系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任何政府信用的丧失都是对政府极其宝贵的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打击。如此来看,印花税出招虽然取效于一时,却付出代价于长远,其得亦小,其失亦大。

其次,政府还必须知道,动税收就是动产权。税收问题之重大,实非点滴笔墨所能形容。可以说,人类走向现代社会正是从纳税之宪章规则的确立开始。英国谚语说是 “税收是代议制之母”,在美国则被翻版成为“无代议士不纳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任何权力拥有者(哪怕是国王)都不可以随便动税收。因为动税收就是动产权,等于直接地从私人口袋里掏钱了,从而构成对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产权的随意践踏和粗暴破坏。

政论片《大国崛起》曾讲到,税收法定原则最早体现在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中。在英国的屡次革命中,当一方以“家天下”的思想征税的时候,总是激起另一方的强烈反抗。最终,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英国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征税权彻底被税收法定原则击垮。《大国崛起》还讲到,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英国议会在没有殖民地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擅自向殖民地征收印花税,侵害了殖民地民众的利益。这既违背了英国自身的宪政原则,也违背了美国第一代拓荒者的 “五月花号公约”,最终激起美国民众的暴力反抗。

殷鉴在前,不能不让我们三思而后行。据说印花税的解释权在财政部,财政部何来如此大的权力,有什么样的法理上的理据性?又据说印花税对基金是免费的,对普通股民反而重征,这其中厚此而薄彼的理由和依据又何在?

众所周知,两税合并,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期间甚至允许外资进行公开、合法的利益申斥,最后才由全国人大正式通过。这可以说是近期中国走向现代良治政府的正面案例,因此得到了许多褒扬。虽然费时费力,但执行起来阻力会很小,因为它得到了公众的拥护。相反,印花税骤然提升,中间并无任何合法程序,尤其是完全没有经过全国人大和全国人民的充分酝酿,这实在是开了一个危险的头,是恶治的典型案例。如果在美国,早就要判违宪了!

在今天的世界上,一个好的政府必然是有限权力的政府而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政府。如果政府可以随意动税收!那好了,理论上讲,如果政府觉得经济过热,那么它无需任何办法,只要对所有收入征取100%的所得税,即可让任何过热的投资资金因为无利可图而嘎然停下。然而,这样的“便宜”方法可以吗?当然不可以,因为它超出了政府的权力。

所以,在对股市的调控上,政府可以动用许多手段,如调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增加优质股票的供应,让更多的国内资金自由对外,甚至可以通过建立股指期货引入做空机制,以及通过排查违规资金违规行为打压需求,但政府却决不可以随意动用税收手段。无论是印花税还是资本利得税,非经全国人大同意,决不可擅自推出。

再次,政府还需要知道的是,不讲求政策艺术,徒以权力自重,以政策伤民,最终以及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政府自己,所谓市场调控的“政府失败”也将难以避免。这是因为,市场有市场的规律,牛市的泡沫政府进行预先的防范虽然是对的,但却要采取有效而合理的手段(笔者曾提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规则管理与结构管理四大手段),如果政府一意妄行,执意采取人为的“砸盘”的办法,那样的结果,是不能让投资者心服口服的。因为这并非“买者自负”的市场型风险,而是投资者无法接受的“政策风险”。投资者必然要将投资失败的帐记在政府身上,并且施加种种压力要求政府补偿。而政府最终恐怕将不得不象以往历次那样,忙不跌地从打压市场转向跑出来赶紧救市。其结果,政府对股市的调控将完全失败,调控的初衷本来是要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结果却是导致了市场更剧烈的波动。“5·30”一天之内超过6%的暴跌一如当初《人民日报》社论效果,已将中国股市重新推回到“政策市”,初步证明政府并没有控制股市的上涨速度的能力,只能导致股市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

中国的粮食、钢材、化肥等许多重要产品,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剧烈波动,而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并非市场原因,而是中国政府的管制与干预才是造成这些产品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那么,政府对股市的调控是否能成功,股市是否会在政府的一再干预下“稳定发展”而避免上升太快、大起大落呢?从5月30日的政府出招及其效果来看,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更大的可能性是政府调控失败,股市将进入更加剧烈的大起大落。

最后,政府也许还需要知道的是,印花税出台的时点很妙(选择在星期三而不是周末,超出市场许多人的料想),但时机却是大不妙。政府应该心知肚明,自己刚刚宣布了给QFII们200亿美元的额度,却马上开始偷袭砸盘,这样做,即便政府的初衷并无帮助QFII们拣便宜的任何想法,却肯定无法避免市场上的其他利益主体产生“最坏的恶意”的联想。而在客观事实上,政府的做法也的确是起到以中国股民的鲜血养肥QFII们的严重效果。这又如何能让自己避免国内股民的责骂,如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呵呵,想一想有点可笑。政府甚至还没有搞清股市到底有多少股民就用和海外媒体完全一样的口吻宣称“全民炒股”,甚至还没有搞清股市到底怎么回事就开始砸盘。那么很好,既然是全民炒股,政府又是人民的公仆,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那么政府为什么要重蹈世纪之初的覆辙,再一次做损害国内“全民”利益而让外资们偷着乐的事情呢?

要知道,中国的股民并不怕在市场上输给QFII,怕就怕莫名其妙地被暗算和出卖。就像当年的岳飞,他不怕在战场上与匈奴决一死战,却怕被暗算在风波亭中。

中国已经进入“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且开始大力建设“和谐”的社会,与此同时,政府还推出要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还要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新的荣辱观基础上以德治国。而背信弃义、不讲程序、大大损害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印花税的出台,实在是一个大大恶招,一个与政府的变革理念严重不和谐的音符。

赵晓 写于韩国汉城 时2007年6月1日
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